當前位置:首頁 » 網游小說 » 玻璃珠游戲小說

玻璃珠游戲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5-11 04:43:24

Ⅰ 《玻璃球游戲》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玻璃球游戲》([德] 赫爾曼·黑塞)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T5tFDJQ980sAbATqS9tdJg

提取碼:MYFB

書名:玻璃球游戲

作者:[德] 赫爾曼·黑塞

譯者:張佩芬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亮豎桐2012-4-1

頁數:457

內容簡介:

赫爾曼·黑塞(1877—1962),德國作家,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玻敬坦璃球游戲》是黑塞最重要的長篇小說。

一個未來的世界裡,玻璃球游戲是音樂和數學演變而成的符號系統,是人類所有的知識和精神財富。紛繁的政治和戰爭,人類纖喚文明正面l臨毀滅的威脅。為拯救和宣揚人類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團體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個孤兒,由該宗教團體撫養成人,他天資聰穎,憑借出眾的才華和優越的組織才能,在這個精英群體里不斷升華,直至團體的最高頂端,成為玻璃球游戲大師。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不再滿足這個與世隔絕的精神王國,覺得在這種象牙塔里對民眾是不可能有所貢獻的。他來到現實世界,試圖用教育來改善整個世界,然而事業未竟,卻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玻璃球游戲》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體驗的結晶。十二載的苦心創作,作者幾乎動用了一切文學手段:詩歌、小說、格言、書信、傳記、文學理論等,應有盡有,各種題材在書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對獨立,附錄中三篇記述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信仰者的傳記尤為精粹,它們貌似互不相干,本質上卻與整部作品渾然一體,密切呼應,令人叫絕。

《玻璃球游戲》由張佩芬翻譯。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國,1923年入瑞士籍,以後長期在瑞士隱居鄉間。他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於他的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了一個範例」,獲諾貝爾文學獎。

Ⅱ 玻璃珠球游戲

在讀了黑塞早期的作品如《荒原狼》、《鄉愁》等,再來讀這本耗費了黑塞長達12年之久的壓卷之作《玻璃珠游戲》,即使作為文學評論的非專業人士,我也能感覺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黑塞本人,從軀殼到靈魂,從直接的感官到心靈的感悟,由外而內,必然也經歷了一番痛苦的打磨與究深的探索,終至沉澱,趨於成熟圓滿。他早期作品所表達的人類心靈的苦悶抑鬱與精神世界的虛無漸漸找到了一道出口,而這本巨作無疑就拔向了一個哲學的高度,關注宇宙自然與人類生命的內在聯系,關注事物的對立統一關系,關注人自我的覺醒與意義。

《玻璃珠游戲》分為上下兩冊,由《玻璃珠游戲·向圈外人士簡介它的歷史發展》、《珠戲導師約瑟·克尼克傳》、《約翰·克尼克遺作》三部分構成。小說的結構很明晰,而以玻璃珠戲為點而鉤織出來的紛繁復雜的線與面的整個小說的內容卻讓我禁不住要慨嘆作者思維和想像的樂趣、豐富、縝密、以及深邃。由於小說的主體和主題都是集中在《珠戲導師約瑟·克尼克傳》這一部分,我對於此本書的理解與感悟也從這里開始。

玻璃珠碰畝戲的涵義

讀《玻璃珠游戲》伊始,我就疑問道「玻璃珠游戲到底是什麼呢?」讀至中途,對其的實質漸漸有了眉目,隨著閱讀的深入,才恍然大悟原來玻璃珠戲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一門高度抽象的純粹精神式的藝術,「玻璃珠戲的性質是,先視矛盾為矛盾,而後視其為對立的統一」,它藉由數學的形式、音樂的實質、輔之以靜坐冥想為方法,試圖包羅萬象,「以一個中心觀念為主,以勻稱和對觀的方法,將那個時代所有的一切知識做一番整理和總結」,從而使得人們獲得精神上的充實,通向真理的探尋之路。讀者們評論說黑塞是人類心靈的偉大探索者,這一點沒錯,然而黑塞如此趨向於人們精神世界的追尋,其實也源於黑塞當時所處的德國正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以及納粹分子的殘暴狂妄中,現實生活的殘破增加了他的不安與焦慮,同時也使得他轉而向內進行思考與追問,他因為主張和平而被迫遠離故土,這本小說完成於1943年,出版地不是德國而在瑞士,也實為不易,「人都喜歡活在中心,不喜歡呆在邊緣,流浪他鄉,更是不用說了」。

約瑟·克尼克的人生歷程—

三次卡斯達里式的感召 影響他的兩個重要人物 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覺醒

首先來講克尼克的三次感召,感召即感受召喚,體會心靈世界的聲音與指引。之於克尼克頗有點命中註定的意味,克尼克首先經由音樂導師的引導,在沉浸於由音調的高衫轉變、音符的跳躍而生動起來的那個充滿了魅力與魔力的音樂世界中開始趨向於自我精神世界的奧秘與神聖,逐漸消除內心的迷惘,似乎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促使他戚吵腔離開此處現象世界而前往英才學校那個新的世界,此為第一步。而後經歷了在華爾茲爾的潛心鑽研與在自由歲月里的對玻璃珠戲意義的探尋研究,從而受到第二次感召—服從於教會組織,印證他的名字克尼克隱藏的含義—奴僕。克尼克受到最後也是最高的一次感召,是被任命為珠戲導師。可以說他一步一步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他都在聽從內心的召喚,以至於看起來是那樣的順其自然而又理所當然,由學生到導師,由稚氣到成熟,由迷惘到了悟透徹,由渺小個體到宇宙自然,他從險象叢生的萬象世界走上了一條清靜境地的道路。不過在這一漫長的旅途中,他也承受了多次的內心掙扎與思想折磨,最具危險性的就是他本人對卡斯達里的組織和運行以及玻璃珠戲的價值產生懷疑,這種懷疑來源於和俗世的朋友普林涅奧的幾次交鋒以及他本人在費爾麗斯度過的一段日子的所見所聞所感,他對於玻璃珠戲「好惡相剋」的矛盾心情一直都在他的心裡隱隱作祟,困擾著他,這也是他為何最終要離開卡斯達里前往俗世體驗真實生活的原因之一。

其次來談克尼克一生中兩個重要的人,其實應該將音樂導師也放在其中,但音樂導師產生影響的性質層面不同於普林涅奧和約可伯斯神父,前者是使克尼克趨於內醒,而後者則引導克尼克趨於外放。一、普林涅奧也在英才學校學習過,但只是暫時性的,他最終是要回到俗世。他和克尼克的友誼因為思想的差異也經歷了沖突—和解—裂縫—再和解的曲折過程,相對於克尼克是性靈心智的代表,他的立場卻是站在自然生活的一面,兩人似乎是矛盾的對立面,體現著「倫理與美學之間的古老矛盾」,世俗與教會的互相輕視,物質與精神的分離,自然與性靈的裂縫,但矛盾並非是絕對的對立而不可調和,經過雙方的相互理解認可與共識—「努力將對立的兩大原則綜合為一,在這兩者之間擔任一個解人、一個通譯、一個仲裁」,便可在對立中尋找統一,而普林涅奧和克尼克最終也握手言和達到了統一。此外普林涅奧也搭建起了克尼克到達俗世生活的橋梁,克尼克給予普林涅奧冷靜、沉著、平和、和諧與秩序,普林涅奧帶給他被慾望和渴求啃噬著的真實痛苦與折磨的實相,兩人互相求取各自所需,乃為陰與陽的中和互補。二、如果說普林涅奧帶給他的是直接可感的俗世的紛繁現象,那麼約克伯斯神父則教會了他解釋現象、找尋規律、推測未來可能性的方法,即通過研究歷史。他對於歷史的重視尤其在離職前的那封懇切的陳情信中窺見,他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卡斯達里得以建立的緣由—戰爭的破壞與毀滅使得整個社會處於無道德無秩序的混亂與野蠻中,「那個時期的反知性而重獸性,到處都有戰線形式,到處都是壁壘分明,互不相容……到處都是戰斗、殺戮、破壞,雙方都說他們是替天行道,都說是為了上帝而打擊魔鬼」,(也可瞥見作者對戰爭的態度),進而說明了卡斯達里在戰後恢復秩序與渴求真理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它在和平年代的的絢爛與輝煌,繼而預測卡斯達里開始走下坡路,註定要從歷史中消失的命運,「美,即使是超越一切的美,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樣,一旦成了人間的歷史現象,就會消滅……那是不可改變的法則」。他意識到「我們本身也是歷史的一部分,也是成長的一種產物。我們本身既然是歷史,就得為世界歷史和我們的處身其中分擔責任」。可以說神父對他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使得他對於處於歷史長河中的芸芸眾生與自然萬物,對於它們的永恆性與虛幻性,對於宇宙的真理和奧秘產生了新的領悟與解讀,「通過內在的意識之流…,他悟透出有意義而又虛妄的師生輪轉,青春與智慧的相互追逐,此種永無窮盡的交替游戲,正是卡斯達里的象徵。實際上,它就是整個的人生游戲,而分為老與少,日與夜,陰與陽,如此等等」。

最後再來談談克尼克真正意義上的一次覺醒,在他的一生中,他經歷了多次意義或大或小的覺醒,我只擇其一,即他從卡斯達里走向俗世生活的巨大跨越,「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一輩子完全呼吸和吃喝抽象的概念而不做別的,抽象符號是很美的東西,但生而為人,也得呼吸空氣,也得吃些東西才行」,從純粹美學轉向現實倫理,從精神轉向物質,這種跨越對於他是必要的,「只有物質與心靈兩者合成的整體生命才是一種動力現象」,顯然卡斯達里式的生活就是殘缺不全的。正如他的詩《階段(超越)》所雲「每一個開端裡面皆含有一種魔術的力量,…心啊,就是這般:要不斷告別,辭行。」他的生活就應該是「一種不息的超越、一種進步,經過一個又一個階段,超越一個又一個境涯,永不疲倦,永不打盹,永遠清醒,永遠處於現在」。克尼克由自我個性的中心伸展到世界的中心,尊重了自我,回歸了自然,得享自由,臻於圓滿,最終在碧爾泮的湖泊里止住了奮力前進的腳步。

多次提及《易經》—陰陽平衡

在此書中,作者曾多次提及《易經》及其卜筮和莊子的哲學思想,提及「竹林精舍」里「道長」的田園詩般的隱士生活,也提及克尼克對於中國古代哲學著作和儒家精神的濃厚興趣和細致研究。就克尼克把玩的玻璃珠戲而言,它的一個練習方法即為靜坐冥想、閉門沉思,也是通過此種具有東方神秘色彩的「修行」途徑,克尼克才一次又一次受到內心深處的感召、悟見、覺醒,才會始終保持著一種令人敬仰的從容、溫和、沉靜乃至超然物外的神態,「我們在靈光一閃的剎那之間領悟,就像以真正的三昧慧眼親見的一樣,都是直通宇宙奧秘的捷徑,而真正的神性,就在呼吸、天地,以及陰陽交替的當中,得到永恆不斷地造就」。

再特別明顯的一處即在「兩個極端」那一篇中,兩個極端象徵著人的性格同時包含著的兩個相反的傾向,也即《易經》中的陰與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兩種傾向是處於一種失衡的狀態,要麼偏向於陰的一面,要麼重於陽的一面,而克尼克的兩個極端—「一方面是他對於忠於並毫無保留地奉事教會組織所顯示的保守傾向,另一面則是他對「覺醒」和體會實相所顯示的進步傾向」卻被他平衡得恰到好處,不偏不倚,處於均衡的中心之上。黑塞多次提及這門古老神秘而又博大精深的愛智之學,既源於他對東方智慧和思想的敬慕,也源於他本身對於自然與心靈所做的探索。

當我還沒有從荒原狼的精神世界裡走出來時,當我還沒有讓漂泊的靈魂回到人間時,我又領略了玻璃珠戲的奧秘幽深。黑塞真是人類心靈的偉大探尋者,對於藝術美學的見解,對於「純由形式與公式,純由抽象概念和細微差別」所構成的精神世界的洞察,已至一個境界。寫到這,不禁想起新京報所做的一個專題讀書會「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愛黑塞」,我不知何時重讀黑塞不會再有這么強烈的感同身受,但不得不承認我也愛黑塞啊。

Ⅲ 《玻璃球游戲》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玻璃球游戲》([德]赫爾曼·黑塞)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UXWpbmv02pVOdd13eoU8og

提取碼:q0gs

書名:玻璃球游戲

作者:[德]赫爾曼·黑塞

譯者:張佩芬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6

頁數:498

內容簡介:在一個未來的世界裡,玻璃球游戲成了音樂和數學演變而成的符號系統,是人類所有的知識和精神財富。由於紛繁的政治和戰爭,人類文明正面臨毀滅的威脅。為拯救和宣揚人類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團體在做不懈的努力。克內希特是個孤兒,由該宗教團體撫養成人,他天資聰穎,憑借自己出眾的才華和優越的組織才能,在這個精英群體里不斷上升,直至團體的zui高層,成為玻璃球游戲大師。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不滿足這個與世隔絕的精神王國,覺得在這種象牙塔里是不可能為民眾做出貢獻的。於是他來到現實世界,試圖用教育來改善整個世界。然而他事業未竟,卻在一次游泳中不耐雹幸溺水身亡。

作者簡介: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出生於德國小城卡爾夫的一昌慎帆個牧師家庭少年時,黑塞不堪忍受僵化的經院式教育,中途輟學,先後當過工廠學徒、書店店員。從一八九五年起,黑塞大量閱讀德國和外國的書籍,深入研究了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文學和哲學,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一八九九年黑塞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浪漫主義之歌》。一九○四年,黑塞發表了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德》,一舉成名,從此成為專業作家。一九一一年,游歷印度,翌年回國,遷居瑞士,一九二四年入瑞士籍。一九四六年,「由於他的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一個範例」,黑塞獲得孝孝諾貝爾文學獎。

Ⅳ 黑塞作品必讀:悉達多 玻璃球游戲

黑塞生平及創作年表

1877  7月2日赫爾曼·黑塞出生於德國符騰堡州的卡爾夫。父親約翰內斯·黑塞(1847—1916)是傳教士,後來擔任「卡爾夫出版聯合會」主席。母親瑪麗(1842—1902)是著名印度學家赫爾曼·貢德特的長女。父母在印度傳教多年。黑塞家中,開放的世界性和宗教教育並存。  赫爾曼·黑塞有姐姐阿德蕾、妹妹瑪麗、弟弟漢斯。

1881  舉家遷居瑞士巴塞爾。黑塞在教會的男童學校上學,只能在星期日回家。1883年,其父取得瑞士國籍(之前是俄國國籍)。

1886  遷回卡爾夫,住在外祖父家。這棟老宅以及卡爾夫周圍的景色多次出現在黑塞的小說中。

1890  在哥平根的拉丁文學校學習,准備參加符騰堡州的考試,以求能在「圖賓根教會學校」接受免費的神學教育。作為公立學校的學生,黑塞必須放棄瑞士國籍,因此他的父親在1890年11月在符騰堡為他申請到德國國籍。

1892  3月7日逃離茅爾布隆學校,因為少年黑塞只想成為詩人。外祖父戲稱這是一次天才之旅。逃離後第二天被送回學校,可是強烈的內心矛盾使少年黑塞不斷生病,情況嚴重,5月終至退學;6月黑塞試圖自殺;6月到8月進斯特藤的精神病院療養;之後在坎施塔特高級文理中學學習。

1893  4月外祖父去世。黑塞的學校生活雖不平靜,但他還是於7月份通過了一年志願考試。不過無法繼續學業,只得再次輟學。    10月在一家書店當了三天學徒工,後來便留在家中。

1894  從6月到次年行氏9月在卡爾夫的塔樓鍾表廠當學徒工;計劃移居巴西。

1895..在圖賓根一家書店當學徒,一做三年。

1896  在《德國詩人之家》(Das deutsche Dichterheim)上首次發表詩歌。

1898  結束書店學徒生活。10月第一本詩集《浪漫之歌》(Romantische Lieder)出版。

1899  6月散文集《午夜後一小時》(Eine Stunde hinter Mitternacht)出版;    移居緩鎮巴塞爾,直到1901年1月都在書店做助手。

1900  為《瑞士匯報》(Allgemeine Schweizer Zeitung)撰寫文章和文藝評論,開始贏得一定聲譽。

1901  3月到5月第一次義大利之行;    從1901年8月到1903年春季在巴塞爾的一家舊檔哪散書店賣書;《赫爾曼·勞歇爾遺留的文稿和詩歌》(Die Hinterlassenen Schriften und Gedichte von Hermann Lauscher)出版。

1902  獻給母親的《詩集》(Gedichte)出版,可惜母親未能親見兒子的新書。

1903  放棄書店工作之後第二次去義大利旅行,同行的還有瑪麗亞·貝爾努利,她與黑塞在3月訂婚;    《卡門欽得》(Camenzind)的手稿完成,受菲舍爾出版社(S.Fischer Verlag)的邀請寄到了柏林;    10月開始撰寫《在輪下》(Unterm Rad)。

1904  《彼得·卡門欽得》(Peter Camenzind)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黑塞一舉成名;    與瑪麗亞·貝爾努利結婚,搬進波登湖畔的一家農舍;成為職業作家,為許多報紙和雜志撰寫文章;    傳記研究《薄伽丘》(Boccacio)和《弗蘭茨·馮·阿西斯》(Franz von Assisi)出版。

1905  12月兒子布魯諾出生。

1906  小說《在輪下》(寫於1903—1904年)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成立反對威廉二世專制統治、宣傳自由思想的雜志《三月》(Mrz),黑塞擔任編委之一直至1912年。

1907  短篇小說集《此岸》(Diesseits)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1908  短篇小說集《鄰居》(Nachbarn)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1909  3月二兒子海納出生;黑塞進行了第一次巡迴德國的作品朗誦會。

1910  小說《蓋特露德》(Gertrud)出版。

1911  7月三兒子馬丁出生;詩集《途中》(Unterwegs)出版;9月到12月與畫家好友漢斯·施圖爾策內格(Hans Sturzenegger)一起到印度旅行。

1912  短篇小說集《彎路》(Umwege)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前往維也納、布拉格、布爾諾和德累斯頓巡迴作品朗誦;全家遷居伯爾尼,住在已故好友畫家阿爾伯特·維爾提(Albert Welti)的房子里。

1913  《印度札記》(Aus Indien)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1914  小說《羅斯哈爾德》(Rohalde)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兒子馬丁患神經方面的疾病;

    11月3日,《朋友們,換個調子唱吧!》(O Freunde,nicht diese Tne)在《新蘇黎世報》上發表,招來德國民族主義者的仇視與謾罵。也因為這篇文章羅曼·羅蘭開始與黑塞通信,並結下深厚的友誼。

1915  《克努爾普》(Knulp)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詩集《孤獨者的音樂》(Musik des Einsamen)出版;短篇小說集《路邊》(Am Weg)出版;短篇小說集《美妙少年時》(Schn ist die Jugend)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1916  父親去世,妻子開始出現精神分裂,加上小兒子的病痛讓黑塞精神崩潰;首次接受心理治療,醫師是榮格的學生J.B.朗格。

1917..別人建議黑塞停止寫批評時事的文章;首次匿名在報紙和雜志上發表文章,筆名為「埃米爾·辛克萊」(Emil Sinclair);開始寫《德米安》(Demian)。

1919  匿名出版政治宣傳冊《查拉圖斯特拉歸來》(Zarathustras Wiederkehr);家庭破碎,與在精神病院的妻子分居,孩子托友人和親戚照顧;離開伯爾尼,遷往位於瑞士蒙塔涅拉/提契諾的卡木齊居,開始長年的獨居生活;隨筆和詩歌集《小花園》(Kleiner Garten)出版;小說《德米安》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採用筆名埃米爾·辛克萊;文集《童話》(Mrchen)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創建並主編出版雜志《我向活人召喚》(Vivos voco)。

1920  《畫家的詩》(Gedichte des Malers)出版,收錄了十首附有水彩畫的詩;陀思妥耶夫斯基評論集《窺探混沌》(Blick ins Chaos)出版;小說集《克林索爾的最後一個夏天》(Klingsors letzter Sommer)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1921  《詩選》(Ausgewhlte Gedichte)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創作《悉達多》(Siddhartha)的過程中經歷創作危機;由榮格給他作心理分析。

1922..《悉達多》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1923  《辛克萊的筆記》(Sinclairs Notizbuch)出版;6月與瑪麗亞·貝爾努利離婚。

1924..放棄德國國籍,重新成為瑞士公民;與女作家莉薩·溫格(Lisa Wenger)的女兒露特·溫格(Ruth Wenger)結婚。

1925  《溫泉療養客》(Kurgast)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半真實半虛構的自傳體散文,可以說是黑塞最幽默的作品;到烏爾姆、慕尼黑、奧格斯堡和紐倫堡舉辦朗誦會。

1926  散文集《圖畫集》(Bilderbuch)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當選為普魯士藝術學院院士;結識妮儂·多爾賓(Ninon Dolbin)。

1927  《紐倫堡之旅》(Die Nürnberger Reise)和《荒原狼》(Steppenwulf)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黑塞50歲生日,首部黑塞傳記出版,作者為胡戈·巴爾(Hugo Ball);與露特·溫格離婚。

1928  散文集《沉思錄》(Betrachtungen)和詩集《危機》(Krisis)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1929  詩集《夜的慰藉》(Trost der Nacht)和《世界文學文庫》(Eine Bib.-liothek der Weltliteratur)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1930  小說《納爾齊斯和歌爾德蒙》(Nazi und Goldmund)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退出普魯士藝術學院,托馬斯·曼挽留未果。

1931. .11月與妮儂·多爾賓結婚。

1932  小說《東方之旅》(Die Morgenlandfahrt)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開始寫作《玻璃球游戲》(Das Glasperlenspiel),這部小說從初稿到成書用了12年的時間。

1933  短篇小說集《小世界》(Kleine Welt)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1934  當選瑞士作家協會會員,該協會的成立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抵制納粹的文化政策,為流亡同人提供更有效的可能幫助;詩選《生命之樹》(Vom Baum des Lebens)出版。

1935  短篇小說集《幻想故事書》(Fabulierbuch)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由於政治原因菲舍爾出版社分裂為兩個部分,一部分位於德國境內,由彼得·蘇爾坎普領導,另一部分則是由戈特弗里德·貝爾曼·菲舍爾率領的流亡出版社,位於維也納;納粹有關當局不允許流亡出版社將黑塞作品的版權帶到國外。

1936  3月獲凱勒文學獎;六音步詩《花園里的時光》(Stunden im Garten)仍由維也納的戈特弗里德·貝爾曼·菲舍爾出版社(Bermann Fischers Exil-Verlag)出版;9月與彼得·蘇爾坎普第一次接觸。

1937  《紀念冊》(Gedenkbltter)和《新詩集》(Neue Gedichte)由柏林的蘇爾坎普·菲舍爾出版社(S.Fischer Verlag Berlin)出版;《跛腳少年》(Der lahme Knabe)在蘇黎世作為內部出版物出版,由畫家阿爾弗萊德·庫賓配以插圖。

1939—1945.黑塞的作品在德國遭禁,《在輪下》、《荒原狼》、《沉思錄》、《納爾齊斯和歌爾德蒙》和《世界文學文庫》均不得再版;蘇爾坎普·菲舍爾出版社已經著手的《黑塞文集》不得不轉到瑞士的弗萊茨&瓦斯穆特出版社(Fretz & Wasmuth Verlag)。

1942  位於柏林的蘇爾坎普·菲舍爾出版社出版《玻璃球游戲》的申請被拒絕;黑塞的第一部詩歌全集《詩集》(Die Gedichte)由蘇黎世的弗萊茨&瓦斯穆特出版社出版。

1943  《玻璃球游戲》由蘇黎世的弗萊茨&瓦斯穆特出版社出版。

1944  黑塞的出版人蘇爾坎普被蓋世太保逮捕。

1945  未完成的長篇小說《貝特霍爾德》(Berthold)以及新小說和童話集《夢之旅》(Traumfhrte)由蘇黎世的弗萊茨&瓦斯穆特出版社出版。

1946  評論集《戰爭與和平》(Krieg und Frieden)由蘇黎世的弗萊茨&瓦斯穆特出版社出版,集子中收錄了自1914年以來對戰爭和政治的沉思;之後,黑塞的作品在德國可以再次出版;獲歌德文學獎;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7..被伯爾尼大學授予榮譽博士稱號。

1950  鼓勵並促成彼得·蘇爾坎普成立自己的出版社。

1951  《晚年散文集》(Spte Prosa)和《書信集》(Briefe)由蘇爾坎普出版社(Suhrkamp Verlag)出版。

1954  童話《皮克多變形記》(Piktors Verwandlungen)由蘇爾坎普出版社出版;《黑塞—羅曼·羅蘭書信集》(Der Briefwechsel:Hermann Hesse-Romain Rolland)由蘇黎世的弗萊茨&瓦斯穆特出版社出版。

1957  《黑塞文集》(Gesammelte Schriften)由蘇爾坎普出版社出版,共七卷。

1961  舊詩和新詩選集《階段》(Stufen)由蘇爾坎普出版社出版。

1962  《紀念冊》由蘇爾坎普出版社出版,相較於1937年的版本多收集了15篇文章;7月2日85歲生日;8月9日在蒙塔涅拉去世。

Ⅳ 海塞的《《玻璃球游戲》描寫了什麼

《玻璃球游戲》是海塞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一生最重要和篇幅最大的作品,1931年開始創作,1942年脫稿帶談困。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未來世界,主人公克乃西特是一個孤兒,自幼聰明刻苦。由卡斯特利恩宗教團體撫養侍歷成長為這個團體的玻璃球游戲大師。但是克乃西特隨著年齡和地位的增長,逐漸不滿足於這個與世隔絕的精神王國的生活。他認為在這樣的象牙之塔里是不可能為人民作出貢獻的。最後他來到現實世界,企圖用教育來改善整個世界,然蠢念而他理想沒有實現就死於一次游泳。克乃西特之死象徵他的理想的失敗。由於克乃西特的理想以東西方的宗教、哲學雜糅而成,並無科學根據,所以海塞通過作品給現實世界提出的治世方案也是無法實現的。

Ⅵ 一本都市類小說,主角踩到玻璃珠被游戲附體,主角的同寢室朋友玩游戲只玩牧師,姓李,主角從他身上學到牧

絕品外掛

熱點內容
穿越在武則天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07 13:49:11 瀏覽:900
簽到類型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8-07 13:40:17 瀏覽:374
重生之都市犯賤小說 發布:2025-08-07 13:35:40 瀏覽:742
好看的小說古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07 13:16:57 瀏覽:483
2016年經典完本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07 13:08:53 瀏覽:244
言情小說吧小說封面尺寸 發布:2025-08-07 13:02:35 瀏覽:602
小說我的女神總裁 發布:2025-08-07 13:02:34 瀏覽:336
都市十三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8-07 12:57:46 瀏覽:547
好看的現代言情完結小說文筆好 發布:2025-08-07 12:57:34 瀏覽:943
短篇的超級虐小說 發布:2025-08-07 12:55:18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