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游小說 » 於丹把網路小說

於丹把網路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4-27 07:17:22

Ⅰ 於丹是怎麼火起來的

1965年6月28日那一天,於丹出生在了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中。因為其父對國學頗感興趣和頗有心得,故而在其父的影響和家庭氛圍的熏陶下,於丹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對國學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於丹不光逐漸成長為一個學霸,而且還在學習國學這件事上展現出了很驚人的天賦。

只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她所展現出來的天賦只有她身邊的人知道,而並未被全國人民都知道。直到有一天,她出現在了《百家講壇》這個節目中,因用「雞湯式」的解讀方法解讀了國學知識,所以一下子就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觀眾的喜愛。

在那個本應神聖的舞台上,於丹用其獨特活潑的語言向人們講述著往日里大多數人都難以理解的論語莊子,並在人民的心中受到推崇之後,一切便都朝著不可逆的方向迅速發展了起來。

我們不能否認於丹的天賦以及她對儒學發展所做出過的努力,但在她一本《論語心得》賣得火爆,並大言不慚地稱「小人不過是小孩子罷了」之後,就不得不說她真的是觸碰了文人才子的底攜肆線了,而我們亦不能夠原諒她對論語甚至是文言的隨意態度了。

Ⅱ 於丹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於丹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集合兩岸三陸斗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的白先勇先生特別為這本新書寫序,他說「於丹教授在中央電視台乎悉皮繼《論語》講座後及時推出『崑曲之美』講座,從『夢幻』開始,最後歸結到『風雅』,把崑曲美妙傳神音藝俱佳的風貌描述得淋漓盡致。相信於丹教授的崑曲七講,跟她的《論語》講座一樣,會產生廣大的普及效應,對崑曲的推廣發揚將有巨大貢獻。」
書中,於丹從崑曲的「夢幻之美」、「深情之美」、「悲壯之美」、「蒼涼之美」、「詼諧之美」「靈異之美」、「風雅之美」這七個方面帶領讀者穿越數百年,了解崑曲,感受那些曾經是我們的先人所創造的包含了優雅、從容、高貴,甚至是獲得充滿時尚氣息的精神享受。這本書從劇情和人物入手,歲差通過生動並極具文學性的表述,將古老的崑曲與現代生活嫁接,讓人感覺崑曲這種具有600年歷史的傳統藝術形式,離現代人非但沒有距離感,而同樣需要。
這本書在解讀崑曲之美的同時,行文中倡導和傳遞給讀者的是一種「慢活」……

Ⅲ 網路小說的顛峰是那幾個作者

從1999年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風行之始算起,網路小說的成長也不過七年時間。在經歷了不同時代的領軍人物和熱銷作品之後,2007年的網路小說又有一些新的趨勢,記者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的所見所聞,
對於今年的網路小說風向大約可以窺見一斑。

經典解讀出其不意走紅

先不論安意如古詩詞的解讀抄襲與否,她的《思無邪》、《當時若只如初見》等作品確實引領了網路詩詞解讀的風潮。安意如解釋說,一開始自己就是把詩詞的解讀定位為古代人與現代人互通的交流,越是浮躁的世態,人們越需要歸原一些東西,簡潔而有力度的東西就越容易打動人心。當我們以現代意味去映襯古典詩詞時,你會發現有些東西已經流失,而有些東西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它們在你心裡只會越存越堅固。

仔細分析安意如的作品,會發現她的優勢在於對古詩詞解析的基礎上,用自己獨特的感受渲染出了與眾不同的環境、情感氛圍。她用一種輕靈華美的文字描繪了古典詩詞背後的愛情故事,並試圖在解讀古典詩詞的同時,挖掘現代情感的核心。

經典解讀大概是要冒一定風險的。要麼被「捧」,要麼受「棒」,好在胡楠的《夢續紅樓》受到幾位紅學專家的好評,讓人鬆了口氣。三年前一直在紅樓藝苑論壇「潛水」的胡楠,開始把自己的《夢續紅樓》貼到討論版。她當時用的網名叫「雨山雪」。在續書連載的前言中,胡楠稱自己「是個孤獨的愛紅人,周圍沒有一個人能理解我對紅樓夢的痴迷。」她表示,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結局。「我並沒有想要辱沒紅樓文字,權當是寫給自己看的故事吧。」她的續書在網上引起持續關注,她本人也從一個「潛水者」成為該論壇的版主之一,繼而又得到作家出版社的關注,在2007新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亮相。首發式上,紅學家劉世德對續書作者提出兩條忠告,倡導大家對續書的態度應該寬容,「無論誰來續,水平肯定不如前80回,但不要動不動就說人家『狗尾續貂』」。紅學家鄧遂夫稱胡楠為「真正的紅學夢中人」和「真正的草根寫作」。他認為,胡楠不僅為延續「紅樓熱」作出了貢獻,甚至對學者也可提供借鑒。為經典寫續書是人們熱愛經典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續寫「紅樓」,不必去苛求達到曹雪芹的水準,只要不是戲說,是一種嚴肅的文字,就不應該受到責難。

北京弘文館出版策劃有限公司總編楊文軒認為,圖書市場近幾年來經歷過勵志、青春文學等不同的熱潮,現在又有「復古」的潮流,比如興起解讀古典詩詞的熱潮,並不是偶然現象。「五四」以來有反傳統的傾向,但還是繼承傳統的精髓。中國傳統文化的根系沒有被破壞。尤其是當下,社會越浮躁,讀者越是需要追求內心的平衡,越需要回歸傳統。這種潛流最初是隱約的,需要藉助物或產品的契機才能進入流行閱讀趨勢。從劉心武的揭密紅樓開始,易中天、於丹,以及安意如的解讀詩詞,這種復古和回歸傳統是自下而上的,應該能夠更持久。楊文軒表示,現在弘文館仍然在開發傳統經典的解讀,比如他們將出台灣作家朴月的《西風獨自涼》,未必都是詩詞,也包括以新的視野去評析經典的作品;更不完全是來自網路。在安意如之後,他本人也在網路上搜索,卻沒有發現好的寫手。這類作品需鑒賞、需積累,沒有足夠的儲備不會出現優秀的作品,所以相對來說,不會像青春小說一類作品發展那麼快。

玄幻小說繼續馳騁空間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不論本土還是西方的奇幻小說,只是武俠小說模式在新世紀的一種延伸,暫且不論這些,從今年圖書訂貨會呈現的書目來看,架空歷史類的熱潮興起並延續至今。《明》、《異域人生》等出色作品帶起的熱潮隨著《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和《楚世春秋》等優秀作品的出現而達到了頂點,優秀的架空歷史作品不斷涌現。

早在2001年,樹下野狐開始創作《搜神記》,立即以其雄奇瑰麗的獨特風格和汪洋恣肆的奇崛想像,掀起席捲網路的《搜神熱》,創下過億的點擊率。2005年該書出版,上市半年發行量逼近40萬冊。去年,續篇《蠻荒記》出版,又得騰訊讀書頻道、《今古傳奇》集團、起點中文網等各大強媒鼎立連載推薦。所有的網路小說都無一例外藉助強勢媒體的推動,享受了多媒體時代的多元推動。

搜神記的故事發生在炎帝、黃帝所在的洪荒時代,傳說中的神話人物盡數登場,除了英雄游俠妖女靈獸之外,作品對親情、友情、愛情及氣勢恢宏的戰斗場面的描述亦絲毫不遜於古今大家。

《誅仙》、《小兵傳奇》、《飄邈之旅》曾被稱為「網路三大奇書」。這三部作品中,《誅仙》的奇幻加武俠吸引了眾多讀者。後兩部作品,則是架空歷史的典型之作。《小兵傳奇》前者講述了未來世界中,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唐龍,如何在機緣巧合之下,迅速竄紅為一代統帥並最終統一宇宙的冒險經歷。《飄邈之旅》敘述了一個生活在現代都市裡的小人物,巧得奇緣,進入修真界,在不同時空降妖伏魔,行俠濟世。這類作品想像力極其豐富,但並非一味的天馬行空,處處可見人類社會的縮影。

「武林大俠」頻頻出手不凡

楊文軒在2001年初曾接手過幾部武俠小說,卻沒有冒然去做。武俠小說被金庸、梁羽生等幾大「霸主」壟斷,新生代寫手的武俠小說誰會買賬?到了2005年,仍在猶豫的楊文軒試著做了鳳歌的《昆侖》,沒想到一炮走紅。經過調查,他發現新武俠小說的讀者年齡都在十五六歲,他們基本讀過金庸、梁羽生,不存在武俠小說的閱讀壁壘。所以說,每一代人有不同的閱讀需要,隨後的幾部武俠小說也都銷量可觀。武俠小說之所以在金庸手中得以大成,是因為金庸建成了一個完整而嚴格的江湖譜系,每個虛構的人物都有來歷,所以,武俠的世界變得真實可信。但這個格局也成為了後來作者的桎梏,這也是武俠創作在內地式微的重要原因。突破這個格局,成為新武俠復興的關鍵。鳳歌、步非煙、滄月、王晴川等武俠小說高手在新的一年都有自己的「絕活」。

新一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想像力的豐盈以及動漫元素的加盟,更能吸引年輕一代的讀者。鳳歌在《滄海》(重慶出版社)中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創新。他創建了一整套完備、嚴密、激盪人心的武學系統和譜系格局,環環相扣,讓人嘆為觀止。同時,鳳歌將懸疑的元素融入了武俠——兩個主角的旅程就是兩個解謎的過程,結構設計輝煌大氣,精巧無比。場景描寫上,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一些分鏡頭、超感官、沖決物理界限的特點。這些似乎都是對動漫手法的吸收轉化。

在今年的圖書訂貨會上,步非煙與21世紀出版社的簽約,以200萬元的價格將今後四年作品的出版權賣給了21世紀出版社。21世紀出版社社長張秋林表示,這是他們「打造新武俠盛世輝煌」計劃中的重要環節。此前,該社已經簽下了溫瑞安、小椴等武俠大家,全力打造「新武俠」作家群。

像農民種莊稼有周期性起伏,毫無疑問創作也需要時間和積累。武俠小說的創作需要知識的沉澱,不是天馬行空地想像就可以創作出來,更需要很好的作者、好的作品引領潮流,裹挾讀者往前閱讀。現在的狀況是,我們的作者不了解閱讀趨向,往往被市場左右。在這種情況下,聰明的作者會沉下心來創作,而不是去適應市場。

軍事題材網路小說降溫

在石鍾山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徐貴祥的《歷史的天空》、都梁的《亮劍》等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的熱播及同名小說的暢銷的同時,網路上也上演了一場場烽煙四起的「戰爭」。

軍事題材的網路小說自20世紀90年代末興起,《神農號出擊》、《台風今晚登陸》、《玫瑰騎士》等作品的出現,引發第一代屬於幻想未來戰爭的網路軍事幻想小說高潮;2002年,以《醒獅》為代表的軍事題材網路小說比第一代更趨技術化,從戰略思路構架、武器裝備性能以及布局等更加完善,但是和第一代一樣,同樣出現了人物刻劃單薄、文學性差的缺陷。這一階段劉思清的《全頻道阻澀干擾》結合了幻想性和文學性的特點,應該說是比較優秀的作品。2003年的《夜色》代表了第三代網路軍事文學的特點,小說的文學性明顯增強,更注重故事性,是比較成熟的小說模式。2005年,《狼牙》、《兵王》、《挺進大洋》、《雪亮軍刀》等第四代網路小說的出現,已經在向現代軍旅文學回歸,不再幻想未來的戰爭,更著眼於現代軍事題材。鐵血網站資深軍事文學作者老克認為,網路上軍事題材小說良莠不齊,但從專業角度講,網路上優秀的軍事題材小說,比平面媒體的同類小說更加嚴謹,只是在文學性上不比專業作家。

軍事題材的網路小說發展並不比其他類型的網路小說更晚,只是被關注的較少,沒有人進行整合。鐵血軍事網於2001年成立時,先把網上已有的軍事題材匯集起來,再逐步壯大,幾年來通過該網站已出版的軍事題材網路小說已有十幾本。老克認為,這一題材的網路小說高潮是在2005年前後,那時各種題材的優秀代表作品層出不窮,2006年出現降溫,今明兩年並不是看好的年頭,但終歸還是有望再度興起。

目前,網路文學正在經歷一個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型期,網路文學當中的一些經典作品正在慢慢成為當代文學的主流,例如作為架空歷史小說的《新宋》,其文學欣賞性及歷史專業屬性即使是在當代中國的歷史小說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其文完全可以當作一部傳統的歷史文學作品來閱讀。

Ⅳ 為什麼很多人討厭於丹我沒看過她的書,有人說她賣弄文學,能否舉一例

個人觀點我不說了。復制一遍周國平的文章:

《心平氣和看於丹現象》

在最近圖書市場上,於丹是最耀眼的明星,在有一些人眼裡,則是最刺眼的明星。一個昨天還默默無聞的大學教師,一夜之間成了中國最暢銷的作者,其作品迅速創下銷售數百萬冊的奇跡,這個現象自然引起了人們的強烈關注和廣泛爭議。批評的聲音相當尖銳,斥為學者的墮落,斥為國學的庸俗化,不一而足。我本人認為,不必這樣痛心疾首,不妨把心態放平一些。在我看來,所謂於丹現象有兩層含義,一是電視文化媒介向印刷文化領域的勝利進軍,二是大眾文化傳播向傳統文化資源的勝利進軍。對於其中的得失,需作具體的分析。

眾所周知,無論易中天的《品三國》,還是於丹的《心得》,其熱銷是靠了央視強勢媒體之力。倘若不是先有了電視節目「百家講壇」的高收視率和二位在節目中的走紅,就不會有後來的事情。一個耐人尋味的事實是,在走紅之前,易中天已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了四本書,但銷量都很有限。他原是一個作家型的學者,有才情,文字功夫也好,估計他自己也承認,以前好些文章的水準在《品三國》之上。可是,直到同一家出版社出了電視講本《品三國》,銷行數百萬冊,才帶動前四本書也暢銷了起來。一個文筆不錯的作者,必須先在電視上展示口才,娛樂觀眾,然後才能在出版上獲得成功,可見電視的威力多麼顯著地伸展到了書籍出版領域。我是基本不看電視的,因此,直到媒體報道中華書局即將出版《於丹〈論語〉心得》,首印幾十萬冊,我才第一次知道於丹這個名字。當時的感覺是,中華書局瘋了。甚至是,中華書局窮瘋了。事實證明我的商業眼光遠不如似乎一向古板的中華書局。於、易二位作品的熱銷是一次檢閱,證明了電視機前他們的熱心觀眾是一支多麼龐大的隊伍。

電視和網路越來越成為今天最強勢的文化媒介,這個事實對於傳統的印刷文化媒介產生了雙重沖擊。一方面,看電視和上網占據了人們的大量業余時間,導致書籍閱讀率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印刷媒介紛紛向電視和網路看齊,書籍出版走圖像化、快餐化的路子。一個便捷的方式是直接把熱門電視節目和人物搬上書本,這個過程早就在進行了,區別在於,以前出版的多是熱門影視的腳本或娛樂明星的自述,而「百家講壇」是一個學者、准學者講文化的節目。娛樂化是電視節目的基本屬性,講文化也不例外,只要有所節制,不對所講文化造成嚴重歪曲,就不必多加指摘。有些論者擔心,於、易的走紅會使學界人心浮動,都想上電視,走這一條快速名利雙收的捷徑,從此不好好做學問,導致學界的墮落。依我看,這種擔心未免可笑。當今學界確有嚴重的墮落現象,但不在於上電視,而在於腐敗,那些熱中於在體制內攫取權錢的所謂學者何嘗是在好好做學問。同時,我相信,學界真正的核心力量,那些熱愛智性生活的真學者,他們的定力豈是這小小的誘惑動搖得了的。當然,一定會有人怦然心動,躍躍欲試,那就讓他們去試好了,只要他們有這方面的才能。在這個傳媒時代,知識界發生分流,一小部分干傳播比做學問更在行的人去干傳
播,這很正常。不過,請不要抱著中大彩的動機去干。於、易的一夜暴富的確是中了大彩,但是,須知公眾的熱度從來不會持久,媒體必定要不斷變換其發行彩票的花樣,如同「超女」竄紅一樣,電視講本的熱銷註定也是短暫的。

出於好奇,我看了於丹兩本《心得》的部分章節,覺得她大受普通觀眾歡迎並非偶然。她的專業是傳播學,她的確深諳傳播的訣竅,胡鋒她的種種心得首先是建立在傳播學心得的基礎上的。人們不由自主會想起《讀者文摘》這樣的雜志,《花香滿徑》這樣的勵志書,奧修這樣的心理導師,其間有一種為大冊做告眾喜聞樂見的共同模式,即簡單的小哲理配上感人的或有趣的小故事,而於丹運用起這種模式來州明真個得心應手。從內容看,她有極明確的定位。當今社會急功近利,人們在充滿壓力和誘惑的外部世界中拼搏,內心卻焦慮而空虛。針對這種現狀,於丹的勵志講座緊緊抓住一個中心論點,就是教人們淡薄外在功利,回歸內心世界,尋求心靈的快樂和安寧。無論講《論語》還是《莊子》,她都圍繞著這個中心論點,落腳於這個中心論點。她十分了解外部生存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壓力,能夠有的放矢,箭箭不虛發,充分發揮了緩解壓力和疏導心理的效果。

對於丹的批評集中在她的解讀方式上,指責其過於通俗、牽強甚至頗多硬傷,因而會導致國學傳播的庸俗化。我的看法是,於丹的講座與傳播國學無關,她講的不是國學,而是心得,並且不是她對國學的心得,而是她對人生的心得,《論語》、《莊子》中的句子只是她講述心得時使用的資料。有人調侃說:於丹豈不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講《聖經》、佛經等等的心得了嗎?當然可以,她所緊緊抓住的淡薄功利、回歸心靈這個中心論點,原本就是中外一切賢哲的基本價值觀,否則就不叫賢哲了。所以,把這個論點套在無論哪一位賢哲頭上,都不會太離譜。那麼,於丹的講述會不會使受眾對《論語》、《莊子》本身產生誤解呢?如果這些熱心受眾自己不讀原著(很可能如此),當然會的,他們會以為《論語》、《莊子》就是這個樣子。凡是只憑道聽途說去了解大師思想的人,誤解是必然的。不過,只要他們從於丹那裡接受的影響是積極的,產生這一點誤解沒有什麼關系,對他們無害,更害不到他們並無興趣的國學頭上。

最後要問:於丹對受眾們的影響是積極的嗎?我的回答基本是肯定的。在當今這個重功利、輕精神的社會,我們需要提醒心靈生活的有效聲音,而從反應的熱烈看,於丹的提醒似乎十分有效。我的一點保留是,她過於把心靈生活歸結為心靈的快樂了。「《論語》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這個斷語下得太輕率,遺憾的是,它貫穿於對《論語》、《莊子》的全部講解,諄諄教導人們,對於任何會使心靈不快樂的事情都要看淡和順應。這就可能把受眾引向一心一意做順民的平庸之路,從而消解我所期待於她的積極影響,乃至發生消極影響。事實上,無論《論語》、《莊子》,還是柏拉圖、《聖經》、佛經,核心的東西都是世界觀,而每一種世界觀都有著特殊而深刻的內涵。快樂只是心靈狀態,不是世界觀,至多是世界觀所達致的某一種心靈狀態。凡深刻的世界觀,所達致的心靈狀態決不僅是快樂,必定還有博大的悲憫,對於社會現實的關系也決不僅是超脫,必定還有堅定的批判。舍棄掉世界觀,把心靈的快樂當作目的本身來追求,就真會把所解讀的任何一種偉大哲學稀釋為心靈雞湯了。

2007-4-23

Ⅳ 曾被稱為「國學大師」的於丹,為何掉下「神壇」了

曾經於丹是多麼紅火,一度被人們稱為「文學大師」,那些《論語心得》、《於丹心得》等等講座,在當時可謂是頗受觀眾的歡迎,於丹很快成為當代著名文化學者。就是這么被人們捧為「國學大師」的於丹,在她紅火多年後,近幾年來,好像名氣不再,似乎掉下「神壇」一般。

於丹借國內「百家講壇」文學熱的崛起而走紅,在2006年左右,隨著《百家講壇》的興起,國內迎來一片讓高胡文學熱潮,易中天、於丹等人都是在這時借著文學熱潮的趨勢而走紅。

爆料出來,給人的感覺就是耍大牌。當初給人滿口道德的於丹,竟然是這副模樣,這不是與演說相違背嗎?所謂名人,一下有了不好的形象,各種說法也就來了,於丹這次也在所難免。還有一次是,在北大百年大講堂時,邀請於丹前往參加,在崑曲演出結束後,節目組邀請於丹上台代表崑曲發表感想。正好當天,於丹穿著黑絲短裙,據說於丹上台沒講兩句就被北大學者轟下台了,真是尷尬至極。

於丹的耍大牌,讓她人設形象一下「崩塌」,受到很多學者的厭惡,當然也還有很多人依舊追捧著她,追捧是因為她確實帶領很多人走進文學。所以,於丹當年借著文學熱走紅,被捧的太高,再當發現於丹的心得更多的是心靈雞湯時,漸漸被人們所淡忘。而後期的甩大牌與囂張跋扈,讓她「人設崩塌」,由此掉下「神壇」。

熱點內容
輕小說游戲人生txt 發布:2025-08-14 23:39:31 瀏覽:190
原來你還在這里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14 23:30:36 瀏覽:574
小說主角玩游戲變成骷髏 發布:2025-08-14 23:30:20 瀏覽:881
鄉村活寡小說全集免費下載 發布:2025-08-14 23:24:09 瀏覽:727
結局一女多男現代文完結小說 發布:2025-08-14 23:22:16 瀏覽:260
網游小說感情多一點 發布:2025-08-14 23:20:36 瀏覽:572
徐洛陸瑾城小說免費 發布:2025-08-14 23:00:45 瀏覽:822
獨寵狐妃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14 23:00:10 瀏覽:668
好看的虐戀古代言情完結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4 22:55:54 瀏覽:403
純愛視覺小說游戲 發布:2025-08-14 22:35:42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