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看網路小說的統計調查
❶ 看網路小說的人變得越來越少,網文的「衰落」跟哪些因素有關
我認為看網路小說的人大多數以學生為多數,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在智能手機還沒有發展的這么好的時候,大家都是以玩qq,偷偷菜,看看電視劇,看網路小說為主體來豐富自己的業余樂趣。而且現在由於古龍先生死亡,金庸也再也很少出現在人們眼中,再由於現在的智能手機飛速發展,使得學生們更多數的時間投入了游戲裡面。
❷ 關於大學生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的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的調查報告 書籍是人類獲取經驗、獲取知識的載體。閱讀是當代大學生拓寬視野及獲取專業知識的必要手段,而隨之現代化社會的飛速發展,閱讀方式也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大學生作為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過渡產物,其閱讀方式具有很強代表性。而「大學生採取紙質或者電子閱讀」,可以引發出對於大學生閱讀習慣的探討。大學生的閱讀時間普遍是多少?對於這兩種閱讀方式的偏好和看法?紙質書會不會退出市場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主要調查羅毀亮肢定職業技術學院319級語文教育的學生,得出數據,展開討論。 一、大學生閱讀方式與習慣的現狀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將近一半的同學每天閱讀時間為一小時以下,三分之一的同學閱讀時間為一小時到兩小時,而只有小部分的同學閱讀時間達到兩小時或以上。其中,電子書與紙質書的選擇接近一比一。可見,大學生對於閱讀方式的選擇都有自己的見解。 (一)大學生對於書籍類型的喜好 有一半的同學喜愛於小說散文,小部分同學更願意閱讀課外雜志,而少數同學喜愛學科類專業典籍,另外剩餘的同學選擇其它類型的書籍。 (二)大學生對於紙質書優缺點看法 優點:大部分同學都認為紙質書有真實感,其厚重感與對紙質的觸覺產生更為濃厚的閱讀氛圍,更能感知書中的感情變化。另很多同學都覺得紙質書更有收藏價值,更能表達對這本書籍的喜愛。將近一半的同學認為看紙質書更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免除電子產品帶來的廣告干擾和其他誘惑,使自己能專心閱讀,更好的沉浸於書本當中,讓自己獲取知識的方式更加純粹。還有一半的同學都覺得紙質書可記錄可寫,可以隨時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想,能及時圈記重點,這一點在日常教學中尤為重要。 缺點:很大一部分同學認為紙質書不方便攜帶,尤其是課業繁重的專業書,其重量與體積都是一個負擔。也有很多同學認為紙質書的花銷大,閱讀成本高,作為學生時代的大學生們,可能會對於書籍的花銷產生一種負擔。另外紙質書閱讀形式單一,缺少電子書的圖片、視頻等多元化閱讀方式,使讀者更易接受與理解。 (三)大學生對於電子書優缺點看法 優點:電子書對於大學生來說,他們認為便於攜帶,如手機,iPai上可以隨時隨地的閱讀,極為方便,不像紙質書那樣沉重。如果想看一部古典傳記的話,還要背一本厚厚的書在身上,打消了閱讀的積極性。當然,大部分的學生還認為,電子書花費小,為他們的零花錢省了一筆開銷。 缺點:然而,70%的大學生認為電子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不好,快速碎片化的閱讀,不僅讓他們體味不了原著的思想精髓,不具有紙質書的厚重感,更讓他們享受不到從閱讀中得到的那種寧靜恬淡的歡樂。此外,很多電子書都不可豁免的存在一些錯誤,沒有原著的准確性,讓讀者不能更好的與作者的思想交流。還有一半的同學認為電子閱讀沒有收藏價值,快速化閱讀如過眼雲煙一樣,鍵型難以讓自己深刻地理解與牢記。 (四)大學生對電子資源和傳統書籍資源的看法及其對當代青年的影響。 看法:85%的大學生認為傳統書籍不會被電子書取代。他們認為紙質書是一切電子書籍的始祖,是一種祖先所遺留的傳統。紙質書具有電子書所不具的厚重感和人文情懷,其收藏價值是不可能被替代的。有人說,就像手寫和電子輸入一樣,傳統是無法被時代替換的。還有15%的大學生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進步,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電子書便捷便宜,現在人手一部手機,電子書閱讀已經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 影響:80%的大學生認為當代社會青年存在浮躁現象與碎片化閱讀的流行有關系。碎片化的閱讀,讓人們越來越享受快餐文化,不能沉下心來仔細思考。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當代青年變得越來越浮躁。剩餘的20%的學生認為當代社會青年存在浮躁現象與碎片化閱讀沒有關系,青年變得浮躁主要是由於周圍誘惑太多,讓他們無法沉靜下來。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大學生的閱讀量越來越少,雖然大部分的學生認為紙質書不會被電子書所替代,而且更願意選擇買紙質書閱讀。可實際情況卻是通過電子書閱讀的人數與選擇紙質書閱讀的人數不相上下。從不同角度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斷縮減,接近一半的大學生每天花在閱讀上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2)閱讀書籍娛樂化。絕大多數的學生選擇小說,散文或者課外雜志進行閱讀。只有不到20%的人纖世選擇閱讀學科類專業典籍。 (3)快餐式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即使大部分的大學生認為紙質閱讀比電子閱讀更有益。但是60%的大學生在當代生活中仍然使用電子書籍進行快速閱讀,以適應生活節奏。 存在上述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綜合考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和休閑娛樂擠佔了大部分的讀書時間。網路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休閑娛樂活動的多樣式,使得大學生們不再滿足象牙塔里單調的讀書生活,他們的業余時間被各種娛樂活動所佔據。當今娛樂形式那麼多樣化,如網上聊天、網路游戲、KTV、看電影、各種老鄉會、學生社團聚餐等。這些活動使得大學生閱讀時間減少。 (2) 課業負擔重也是大學生課後閱讀少的原因。當今大學生課下閱讀時間少的原因是課程偏多,課後作業偏多。大多數同學還要花時間去參加考證,如學習計算機二級等。進入大二要考專四、六級、計算機。這些重要的考試,都需要時間。為了自己美好的前程犧牲點讀課外書籍的時間,這筆賬不管怎麼算都是劃得來的。 (3) 快節奏的生活規律。現在大學生整日奔波於學習,社團,兼職和各式各樣的活動,快旋律的生活節奏使得他們無法抽出一個單獨的時間,沉下心來進行課外閱讀。所以大部分選擇便捷的電子書進行快餐式閱讀,在最短的時間容納大的信息量。 (4)社會中充滿著各種誘惑。大量的小說,散文和課外雜志暢銷於大學生之中。大學生產生這種閱讀傾向的主要原因來自於他們所受的基礎教育。在小學或中學階段,他們被置於老師和家長的看管之下,無暇關注休閑、消遣性讀物整天的課業負擔使他們不堪重負。進入大學校園,他們突然之間有了自由的時間與空間。很容易在如此之多的可支配時間面前迷失方向。學生普遍認為這些讀物通俗易,懂而富有哲理貼近生活且實用,為其提供了喜聞樂見的精神食糧和情感避風港。然而,這類圖書大多屬於快餐類讀物。文化含量相對較低,對構建完整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並無實質性幫助。 (三)對策與建議 閱讀是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對大學生的人格和人生觀具有潛移默化作用。對大學生合理知識結構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隨著科技信息的不斷更新與發展,人們的閱讀活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狀況也悄悄發生了變化呈現出鮮明的時代傾向。為了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養成正確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探索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議是必不可少的。 (1)利用社團資源廣泛組織閱讀活動,提高同學的閱讀興趣。要做好大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組織大學生開展書評活動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而這項活動在高校中相當薄弱很多學生都沒有參加過書評活動。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師資源,使其憑借職業優勢推薦書目,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導航。此外學校還可以利用學生社團資安排社團組織讀書、背書大賽。舉行書展開展讀書系列講座和座談。讀書心得演講和徵文大賽等多種形式來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參與意識從而使更多的學生養成「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在閱讀中拓寬視野豐富精神世界,提高審美品位。 (2)學校和老師要大力倡導紙質書閱讀,深層次閱讀。推薦好作品,引導大學生轉移閱讀方向,多讀書,讀好書,學會欣賞高雅的文學名著,教他們懂得深層次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提高他們的辨析能力、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必要時候圖書館還可以在借閱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閱讀上進行引導。通過改善大學生的不良閱讀傾向,提高其閱讀品位,可以進而引導大學生提高人生品位,對於自己的未來有科學、合理的規劃。 (3)圖書館是學校為學生提供精神食糧的重要基地,因此圖書館員也應成為引領學生閱讀紙質書的主力軍。學校可利用入學教育之際組織圖書館人員開展「怎樣利用圖書館」專題講座內容可包括圖書館的構和館藏分布、圖書館的常識和規如何索引文獻資料等等。讓學生充分了解圖書館資源學會合理利用圖書館資源翱翔於知識的海洋之中。同時圖書館管理人員還可以藉此發現學生的閱讀傾向,了解其閱讀需求,多購置一些學生喜愛的報刊讀物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高品位、豐富的精神食糧。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涵養性情,陶冶情操,培養直面人生的心態,形成成熟的性格。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外閱讀更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我們希望藉此能引起學校更為廣泛的關注,希望在老師的倡導和建議下,呼籲同學進行紙質閱讀,進行深層次閱讀,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 吳曉婷 2020年6月12日
❸ 網路文學對人們的影響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 49.11%的中學生認為網路文學能使他們開闊眼界。它似一面多棱鏡、一個萬花筒,展現出色彩艷麗的世界;14.59%的中學生認為它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文學水平;7.14%的中學生認為它可以提高網路技能。不難看出,中學生正處在一個思想、文學水平都不很成熟的階段豐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內心,使他們渴望交流、渴望得到理解,而又不願意在眾目睽睽之下讓人品頭論足,而網路文學正好為他們提供了一扇稱心的大門。看別人的文章,心靈得到回應,思想受到沖擊;寫自己的文章,沒人知道你是誰,又敞開了自己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從自我封閉的牢籠中獲得解脫,同時也在經意和不經意間受到網路寫作風格的影響。諸如,加深自我關注,增強自我意識,多了一份對人生的思考、對世界的認識,鮮明的語言個性化等。許多中學生(尤其是女生)對安妮寶貝的文章非常喜愛,認為那些文字很深刻、現代、觸動人心;大多數男生則對俞白眉的網上論劍持有極大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也有了自己對生活的思考。
事物往往有其兩面性,有利必有弊,也包括網路文學。在我們的調察問卷中,有3.57%的學生認為它不好。在我們對老師的采訪中,也有老師表示不贊同。他們說,常常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埋頭看網路文學;家長表示,在兒女的書包中發現的不只是武俠小說,而多了許多網路文學,有的還在深夜秉燭夜看。
在網路文學作品中,成年人的文章居多,其中一部分就中學生而言,現在看還有些為時過早。據調查,有30.36%的中學生很嚮往網路小說中的情節,18.75%的中學生常看網上的言情類作品。最具代表性的網路經典開山鼻祖《第一次親密接觸》,在中學生群中就十分走俏。因為它不僅把網路文化活生生地表現出來,還表達了一種大都市生活中普遍的理想。即渴望在敲擊鍵盤的過程中出現奇跡,希望在現實中被否定的浪漫在虛擬世界中成為現實。「痞子蔡」、「輕舞飛揚」在中學生群中的走俏程度,不亞於任何歌星、影星。在我們的調查中,有33.05%的人都承認,在看完《第一次親密接觸》後產生過有關網戀的想像。
網路文學比傳統文學有了更多的交互性和相對自由性,但充溢更多的矯情和偽飾,諧謔和怪異,其消極的因素不可避免,但卻導致許多中學生感染了這一病毒。調查中,許多專家、老師都反映現在中學生的作文,消極因素偏多,主題明顯低調,缺乏時代青年應有的朝氣、活力和進取精神。另外,由於網路文學本身的良莠不齊、過度自由,使得許多受網路文學影響較大的中學生,寫作上的語言、形式都太隨意,雖然很貼近生活,趨於聊天色彩,活潑自如、平易親切,個性化強,卻明顯「低谷」,缺乏「雅」、「潔」氣息,不能算真正的文學素養。在統計結果中,52.68%的同學僅把看網路文學當作娛樂消遣。很多老師、學者都憂慮地指出:這樣的閱讀和寫作,離真正的文學殿堂還很遙遠。有些網路文學寫來寫去繞不開痞子蔡的網路套路,寧財神的幻想套路,邢育森的狹義套路,安妮寶貝的情感迷離套路,讓讀者在最初的新奇之後,很快厭煩起來。所以那些不文明、重復繁瑣的語言就應被刪除,摒棄於網路文學的范疇之外。
❹ 當今社會,網路上到底有多少人看小說點擊每日多少統統報上數來!
中國網路書迷現在絕對不會低於兩千萬的,2008年中國作家協會評選「中國網路文學十年精品小說評選」的時候,曾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統計過,我記得當時的數據是中國大陸大約有1400萬的人經常閱讀網路小說的!網路點擊率不是很准確的,因為現在很多有水準的網路書迷,一般都是等一部好作品完本後,再直接下載電子版本的全書來慢慢欣賞和收藏的哈!天天追著更新看,是沒有那種一氣呵成的超爽感覺的!!
本人自小與書為伴,至今已是30多年的資深書迷了(網路書齡14年),電腦上的各類電子版藏書目前已有10來萬套,如有書友想看電子版小說,就給我郵箱,我先給你發兩個樣本,覺得好,給我加分,以後你需要各類書籍都可以找我,包括各類教學材料、網路知識類我都有收藏!!
❺ 急求一份1500字大學生閱讀取向調查報告
大學生閱讀取向調查報告
前言
調查目的:書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食糧,在我們的大學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僅限於課本知識的提高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提高我們自身的素養、拓展知識面,增加課外閱讀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我們十二年的寒窗苦讀換來了一張大學通行證,十二載書山攀登贏得了人生的半塊虎符,這就是莘莘學子走過的求學之路。那麼走進大學校門的大學生們的讀書現狀又是如何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在本校園內做了一份調查,並對調查結果做了簡單的分析和研究。通過了解本校大學生課外閱讀取向的情況,探索如何做出正確的課外閱讀選擇,從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與幫助,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從中獲取知識、受到熏陶。為此我們展開了這次調查。
調查范圍:本校區全部學生
調查方式: 採用書面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的對全校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調查途徑: 首先通過本班同學、朋友、社團中的學長學姐發放一部分調查問卷,但人數不夠而且男女比例不協調,隨後在教學樓下發放調查問卷。
樣本數: 問卷總共110份,收回106份,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94.34%其中大一34人、大二22人、大三25人、大四19人,男生56人、女生44人。
調查項目:對課外閱讀的感興趣程度、進行課外閱讀的理由、課外閱讀書籍的類型選擇、課外閱讀的方式、課外閱讀時間和閱讀量的多少。
調查統計與分析
一、數據統計
總共從四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分別是(一)全部學生、(二)大一到大四年級、(三)男女生,有七個問題。
1、(一) 就全部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不討厭閱讀,只有5%和3%的人分別選擇了不喜歡和很不喜歡閱讀。很喜歡閱讀的學生佔到了20%,而更多的人選擇了喜歡和一般,都是36%
(二) 大一到大四情況則有所不同
很喜歡 喜歡 一般 不喜歡 很不喜歡
大一 24% 33% 33% 3% 6%
大二 5% 41% 45% 5%
大三 28% 28% 24% 12% 4%
大四 11% 42% 42%
由表格可看出,大一與大三情況相似,而大二與大四情況相似,但大四更突出,幾乎都不討厭課外閱讀,但很喜歡的人數比例是最少的,較為集中與平均的學生為喜歡和一般。
(三)男女生情況大體情況類似,但女生似乎更喜歡課外閱讀,很喜歡的女生是25%、男生是13%,相對的男生有11%的人不喜歡閱讀,而女生只有4%
2、對於閱讀理由的統計,由於部分是多選,無法轉化為百分比,只能進行數據比較,以下兩題以同樣方式。
(一) 大部分人是因為感興趣而進行課外閱讀,有54人選擇,接下來是對學習有幫助(28)、提高自身素質(31)、打發無聊時間(35),只有4個人是由老師或家長要 求,或者6個人有其他原因。
(二) 由於抽查的各年級人數不同,相對較難比較,但從數據可粗略看出與整體情況基本一致,出入不大。
(三) 男女生也基本如此,但有一項拉開了差距,22個男生選擇了打發無聊時間這項理由,而女生只有10人。
3、(一) 對於課外書的類型選擇更加多樣化,人數差距也相應的較小一些。由多到少排列為:休閑娛樂類報紙雜志(39)、網路流行小說(35)、文學名著(34)、世界暢銷小說(29)、科普類讀物(21)、教學輔導書籍(19)、現代詩歌散文(11)、其它(3)
(二) 四個年級的數據比較而言,其中超過半數的只有大一的網路流行小說;其次,大一和大四看休閑娛樂類報紙雜志的人較多,大二的學生文學名著看的人多,都將近一半;科普類讀物、教學輔導書籍從大一到大四逐漸增多,而世界暢銷小說則是遞減。
(三) 再比較男女生的數據,差別並不明顯。但女生看科普類讀物的人數比男生少了十多人,同樣的,男生看文學名著的人數比女生也少了十多人,其它數據則基本接近。
4、(一) 紙質閱讀(53)、上網閱讀(21)、手機閱讀(23)、無所謂哪種方便就哪種(29)
很明顯能看出,大部分人仍傾向於紙質閱讀。
(二) 逐一比較各年級數據,大一的學生仍然傾向於紙質閱讀,但與整體情況不同的是,上網閱讀和手機閱讀中明顯更喜歡手機閱讀,只有一人選擇了上網閱讀。大二與整體情況基本一致。而大三則是紙質閱讀與上網閱讀的人數相同。大四的學生除了大多數的人喜歡紙質閱讀外,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閱讀方式,只有兩人選擇了無所謂哪種方便就哪種。
(三) 男女生情況基本與整體一致。
5、課外閱讀的時間肯定是衡量課外閱讀量的一個重要指標
。 (一)
從這張柱形圖中可以很明顯得看出所有學生不是在1小時以下,就是1-3小時,超過3小時的不到10%
1小時以下 1-3小時 3-5小時 5小時以上
大一 44% 44% 9% 3%
大二 36% 50% 5%
大三 44% 44% 4% 4%
大四 58% 37% 5%
(二)
從表中看出,大四看書時間最少。
(三)
1小時以下 1-3小時 3-5小時 5小時以上
男生 35% 39% 4% 2%
女生 32% 55% 7% 5%
很明顯女生看書的時間比男生多。
6、如果說上一題是從客觀角度調查閱讀情況,那麼這最後一題就是從主觀角度出發。
(一) 認為自己的閱讀量
從這張餅圖很容易看出一般人認為自己閱讀量為一般。
(二)
很多 比較多 一般 比較少 很少
大一 3% 26% 35% 26% 9%
大二 5% 27% 59% 9%
大三 12% 12% 44% 20% 12%
大四 16% 74% 5% 5%
(三)
很多 比較多 一般 比較少 很少
男生 5% 16% 52% 18% 9%
女生 2% 27% 48 16% 5%
男女情況基本一樣。
二、總結分析
1、 閱讀興趣不足
大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沒有太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雖然不能完全說不喜歡課外閱讀,但也是興致缺缺的表現,或者說大部分人幾乎沒有課外閱讀的意識,原因可以是很多方面的,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我們實行的是一種填鴨式的應試教育,過去十二年的學習生涯被老師和家長們用上課、作業和補課全都占滿了,自由時間少之又少,所以根本很難培養出課外閱讀的興趣。而現在到了大學,我們一下子多了很多很多的課余時間由我們自由支配,一下子解放的我們會選擇盡情地去玩,很難靜下心來去進行閱讀。即使我們的老師或家長這時要求我們多讀些課外書籍增加知識,但這時已很難受控制的我們也聽不進意見,甚至可能會對課外閱讀更加反感。自認為解放的我們更願意玩游戲、聚餐、出遊。
但也有好的一面,從大一到大四閱讀的興趣也有所增加,這其實也是我們成長的一種表現,對學習的重新認識讓我們願意去自覺地閱讀對我們有用的書籍,開始為我們自己的將來做准備。
2、 閱讀類型多樣性,更傾向於休閑娛樂
那些選擇休閑娛樂類報紙雜志的同學我相信他們應該是處於一種隨便看看的狀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相關的報紙雜志,也有可能是出於追隨潮流的目的看一些最新的資訊,那甚至不能真正的稱為閱讀興趣。
除此之外,網路流行小說也成為我們課外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學生本來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更何況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網路文學呢,一個又一個的小說網站就是最好的證明。女生的言情小說、男生的玄幻小說,除了內容吸引我們外更有著其獨特的優勢,你可以隨自己的興趣隨意得選擇,網路上無窮無盡的各種書總能找到你所喜歡的,幾分鍾就能搞定,不但方便而且便宜,幾乎不用花多少錢。同時那些很多小說都是連載的,更加吸引人,也讓很多的學生深深的著迷。
接下來的一些文學名著、世界流行小說、科普類讀物和教學輔導書籍則更加文學性、專業性一些,也更接近於課外閱讀的本質,一旦養成這種良好的閱讀選擇,是我們人生的一筆財富。
3、閱讀方式不一而足
傳統的紙質閱讀仍是我們的首選,這很令人感到欣慰,畢竟閱讀是需要慢慢地品味,慢慢地琢磨,囫圇吞棗地閱讀不會有任何收獲,還不如不讀,除了浪費時間、精力又能得到什麼呢?在我們慢慢翻頁的同時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也是閱讀的趣味之一。
但這個時代畢竟是在進步,網路、數字化也在快速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手機閱讀和上網閱讀也正在逐漸地替代紙質閱讀,尤其是為我們學生所接受。特別是手機閱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幾乎人手一部手機,那使得閱讀變得極其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4、閱讀量不夠
平均每天3小時以下的課外閱讀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閱讀是提高自己素質的最好方法,但那需要我們有恆心,有毅力,堅持不懈地閱讀,如何只是一時興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怎麼可能有收獲。而第一點中學生們閱讀興趣不夠可能就直接導致了我們的閱讀量遠遠不夠。
三、結論與建議
首先,面對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引導,學校方面責無旁貸,學校應該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引導他們明確讀書的目的,實現課外閱讀的多樣化、合理化,真正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從中獲取知識,受到熏陶,提高素質。
圖書館是學生讀書的最佳場所。圖書館是書的海洋,知識的殿堂,同時也是提升修養、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圖書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開放性功能。為了讓學生在圖書館中的閱讀收獲最大,學校應該不斷豐富圖書館的書目種類,增加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嚴格圖書館的借閱制度。使學生在這里得到詩意的棲居,從書籍中汲取營養,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其次,學生是閱讀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讀書的選擇、讀書的方式上直接決定著讀書的效果。作為當代大學生,無論是立足自己的發展,還是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都應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讀書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要從那些毫無意義的網路游戲、休閑娛樂中解放出來,就會擁有更多的讀書時間。因為網路只是虛擬空間,它給人帶來的快樂畢竟是短暫的,只有讀書帶給人的才是終身的享受;而人沉溺於休閑娛樂中久了,也容易玩物喪志,只有讀書終能啟迪人的心志,使人變得高尚。
未來社會需要的不單單是具有專業理論知識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和較強的綜合能力的人,因此那些考什麼就讀什麼的做法,只能把自己逼進死胡同。風物長宜放眼量。要克服功利性目的,那麼可選擇的閱讀范圍就會廣闊得多,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再次,要培養廣泛興趣,不斷完善閱讀結構。「讀書就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這是告訴我們讀書要博採眾長。而在調查結果中顯示,我校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呈現出了重專業輕素質、重消遣輕理論、重「暢銷」輕經典的傾向,這樣的閱讀傾向和閱讀結構不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不斷完善閱讀結構,專業理論書籍要閱讀,經典名著更要閱讀,因為能成為經典的名著,濃縮了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和語言,它讓我們走進高尚,遠離低俗。休閑娛樂不是不可以閱讀,但決不能讓休閑娛樂左右我們的價值取向。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壞」。因此,我們讀書既要廣泛又要精選,既要博採又要專攻,使閱讀跟得上時代的節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❻ 為什麼網路小說的讀者是大學生居多
我沒有詳細的數據,只是說說自己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大學生有很多的業余時間,每周有3--4天的時間是可以自己處理的,這么多的時間,用看小說來打發確實是很普遍的選擇。
然後,客觀因素方面,大學生中電腦的持有率很高,網路在他們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接觸到網路小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電子書攜帶方便,自然很多人會看
再次,小說是作者對生活的一種關照,yy的也好,寫實的也好,反映了一種世情,大學生雖然成年,但身在校園,對社會缺乏足夠的了解,小說也是一種工具
最後,現在就業壓力很大,生活是現實而殘酷的,而小說,特別是網路小說,穿越文,yy文,小說的主角不是回到過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就是修真修仙,威震天下,或者美女環繞,享受真愛,作為讀者,我們也會幻想希冀有一天像主角一樣,以大學生尤甚
總的來說,網路小說的創作方式,創作人群,內容及受眾群體共同造成了讀者大學生居多的現象
ps:我也是大學生,平時很愛看小說
❼ 全國看網路小說的會有多少人
起點的日IP訪問在50萬左右,算上其他網站差不多有200萬。按看小說的人平均三天上網一次。總數在600萬左右
❽ 網路小說閱讀量如何統計的
用戶打開一部小說的時候,閱讀量加1,嚴格意義來講,同一個用戶,不管點擊多少次,都只加1,不過有的平台,為了刷閱讀量,可能刷新一次點擊加1.
不過現在還不確定的就是,一般統計以閱讀書籍詳情為准,不知道閱讀章節算不算。
如果有懂的可以補充一下。
可以參考下該小說網站,該網站好像閱讀章節不進行統計的。
伊人小說網
❾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
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完善與補充,是學生自主選擇讀物藉以開闊眼界,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 渠道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調研 報告 範文 ,歡迎閱讀。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篇1
繽紛世界,書籍是人類永遠的最終伴侶,大學生涯中也不例外。除了豐富多彩的其他生活,課外閱讀也在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中佔一席之地,對其道德情操、人格品質、精神境界的形成與提高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進一步明確書籍在我校大學生課餘生活中的切實影響與大學生目前閱讀存在的問題,我針對大學生課外閱讀狀況對部分本校大學生經行了一次調查。 調查內容: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獲得書籍途徑、閱讀偏好、課外閱讀的其他情況
調查對象:懷化學院8個寢室(8人寢),男女比例為1:3,共64人
調查 方法 :隨即抽取各院寢室,採用網路問卷調查與實際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
問卷發放與回收情況:共發放問卷64份,收回61份,有效問卷60份,收回率95.31%,有效率93.75%
一、 調查結果及現狀
一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
閱讀數量方面:16.7%的同學每學期閱讀0~1本書,43.3%的同學每學期閱讀2~3本書,28.3%的同學每學期閱讀4~5本,11.7%的同學閱讀更多
購書費用方面:19.7%的同學每學期能接受的購書費用是50元以下, 46.3%的同學每學期能接受的購書費用是50~100元,25.3%的同學每學期能接受的購書費用是100~200元,8.7%的同學購書費用更高
二獲得書籍途徑
45%的同學選擇在書店、網店購買,8%的同學選擇在圖書館閱覽,37%的同學找親戚朋友借閱,10%的同學青睞網上在線或下載 三閱讀偏好
選書標准偏好:35%的同學看重作者知名度,46%的同學看重內容可讀性,13%的同學選擇定價合理的書籍,6%則喜歡瀏覽網上排名靠前的書籍
閱讀類型偏好:31%喜歡閱讀時尚休閑類書籍,27%同學選擇文學名著類,幾乎同樣27%比例的同學選擇商業 財經 類,15%則選擇了課外知識學習周刊
閱讀方式偏好:46%的同學會以最快速度讀完,13%則會邊讀邊做 讀書筆記 ,35%會仔細讀但不做筆記,6%為其他
四課外閱讀的其他情況
30%的同學身邊讀書氛圍較好,24%同學一定程度上同意當代大學生讀書浮躁
二、 調查結果分析及對策
一大學生對課外閱讀有所重視,但程度有待提高
大多數同學每學期都會閱讀一定數量的課外書籍,能意識到提高自己 文化 素養的重要性,為大學生搭耐生活增添配枝羨一份文學氣息。但根據閱讀時間和購書費用,也不難發現閱讀課外書籍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並未占較重要角色。
在大學校園里,我們應該舉辦更多調動學生讀書積極性的活動,邀請風趣、博學的文學教師、抓家定期做講座,提高同學們的閱讀意識,進而提高對閱讀的重視程度。
二購書仍佔主流,網路異軍突起
大多數同學更青睞在書店、網店買屬於自己的書籍,並一直珍藏,可見大家的惜書、愛書意識還是很強的;此外同學們彼此交換書籍,交流思想,也為新思想、新意識的形成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但這也意味著,有更少的人選擇去圖書館閱覽書籍了,一些重要的文獻、個人難支付的巨著自然被浪費了,圖書館沒有達到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網路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也佔了很重要的位置,如網上購書、網上閱讀、在線交流等,隨著大學生宅女宅男的日漸增多,網路為滿足他們的閱培拍讀需求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
但我們還是應更有效提高學校圖書館的利用率,畢竟那裡有更全面的素材、資源;同時,在運用網路新手段時要學會辨別真偽、優劣,抵制不良閱讀傾向。
三讀書源於興趣,類別豐富,但方式欠妥
更多的同學看重自己認為比較有用、值得閱讀的書籍,但其中可能存在並不適合自己或未認識到其書真正價值的情況。時尚休閑類書籍佔大學生閱讀書籍的主流,豐富了緊張忙碌的學習;名著與財經類並重,大多數同學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學素養的同時不忘時刻關注商業財經類周刊、書籍,這對於我們財經類院校的學生提高財經意識、開拓眼界是很有幫助的。但很多同學只追求了閱讀速度,忽視了高效,沒有仔細體味、領悟作者的思想內涵。
在日後的閱讀中,我們還是應該養成記筆記、細品味、勤交流的好習慣,提高每本書籍的閱讀效果。
四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給書籍預留一定寧靜空間主動閱讀,積極閱讀,帶動周圍同學閱讀,在提高其他方面才能的同時不忘升華心靈,通過讀書提高修養。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篇2
【調查目的、結果】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成為生活中的指路明燈。」新課標對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養成終身自覺閱讀的習慣。為了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便於針對性地推薦閱讀書目,科學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本學期11月份,對本班學生的課外閱讀作了調查。全班學生人數59人,收回調查表59份。調查結果統計如下:
【調查分析】
1、閱讀習慣差:從調查中發現,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我們班學生喜歡讀書的學生大約佔一半,竟然還有2人不喜歡讀書,情況堪憂;自覺讀書的不足班級學生的一半,大部分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督促下閱讀;每天保證一小時閱讀的學生64%,閱讀時間不能保證,各幾乎佔三分之一;尤其是不願意與同學交流閱讀體會者佔多數,僅7人願意與人交流;在閱讀批註、圈畫記錄方面有40%人從不動筆;49.2%學生閱讀時能做到專心致志,3.4%人竟然是在三心二意的狀態下閱讀,47.5%學生承認閱讀時比較認真。由此可見,大多學生對科學閱讀方法的掌握不夠,好的閱讀習慣沒有養成,而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自然無法評估。而從調查表中得知學生迫切希望教師向他們推薦課外閱讀書目,運用課堂時間閱讀課外書籍,講一講閱讀 故事 ,定期讓他們交流閱讀體會。
2.閱讀內容單一:身為六年級學生,竟然還有17名學生喜歡看卡通小說類書籍,閱讀中外名著者僅占班級的45.5%。閱讀書目比較直觀、淺顯,欣賞不了陶冶性情的名著,看不懂深奧的自然科學書籍,喜歡瀏覽淺顯易懂的卡通小說、童話寓言類書籍,與所在年級不成正比。
【調查 反思 】
1.家庭因素。從學生的家庭環境來看,他們大部分來自進城打工者家庭,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讀書氛圍,很多學生的父母幾乎每夜都在電視前或者在打牌中度過。家長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閱讀習慣,沒有濃厚的家庭文化環境的熏陶,這一客觀因素造成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2.家長盲目指導。由於家長文化的局限性,客觀上不明確閱讀哪類書籍對孩子有益,對孩子的閱讀指導束手五策。只是抱怨孩子不讀書,貪玩,盲目購買教輔資料逼著孩子閱讀,認為這就是課外閱讀,歪曲「閱讀」一詞的深刻內涵。甚至盲目認為:只要孩子把語文書上課文會背了,就是學好了語文。這也是造成學生閱讀內容淺顯書籍的客觀原因。
3.應付閱讀作業。除了以上兩個客觀因素外,與教師的閱讀指導和閱讀興趣的培養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雖然每周一老師都檢查學生上周閱讀的書目和閱讀時間是否保證半小時以上,並由家長簽字證明,但是完成質量普遍不高。學生普遍帶著應付的心理閱讀,加之家長督促不力,閱讀效果可想而知。這是逼迫學生閱讀,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4.理解能力低下。 【改進 措施 】
1.科學引導。充分利用目前運用的《小學語文拓展閱讀》一書,課堂上結合課文教學,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教會批註、圈點、記錄等閱讀方法,養成默讀、速讀、誦讀等閱讀形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2. 讀書交流。經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推薦書目,介紹新書,交流心得。每節語文課前的三分鍾談天說地或好書推薦,設置班級「讀書檔案表」,做到一課一名句、一日一誦讀、三日一古詩、一周一美文、一周一好書、一周兩習作、一月一交流。每月評選「詩文誦讀大王」「讀書之星」。
3.營造讀書氛圍。每周抽出一節語文課,或利用晨會課,讓學生閱讀自己帶的書籍,或交換書籍閱讀;每天下午到校時,靜靜地坐在座位上讀書,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課間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之間自覺交流讀書體會,或教師與學生交流 讀書心得 ,故意吸引一群「小聽眾」,形成良好的學風,調動學生的閱讀慾望。
4.拓寬閱讀量。鼓勵學生相互借閱,對借閱率高的學生予以表彰;督促學生到學校、市、省圖書館借書,鼓勵有條件的同學在網上閱讀。目前班級 作文 編輯小組成員,已經成立了六(2)班網路博客,把同學的 優秀作文 都已發到網上,與同齡人交流,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路信息健康閱讀,交流閱讀心得,拓寬學生的閱讀面。
5.推薦書目。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列印之後 人手一份,幫助學生借閱或購買。書名有《唐詩宋詞精選》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余秋雨的《語文新天地》、王尚文的《新語文讀本》《金拇指》及鄭淵潔童話系列、凡爾納的《神秘島》和《海底兩萬里》《葉聖陶 兒童 文學全集》、吳兆基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愛的 教育 》《老人與海》《電腦帝國》《昆蟲記》《少女的紅發卡》《吹牛大王歷險記》《魯西西傳》《小王子》《快樂王子集》《苦兒流浪記》《隱身人時間機器》等50本中外現代文學作品。
6.同讀一本書。與學生同讀一本書,有利於為學生樹立誦讀的榜樣。可以採用「激將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隨時與學生交流閱讀體會,幫扶著學生讀完一本本有價值的書。
7.倡導親子共讀。在家長會上建議家長每天與孩子一同閱讀不少於20分鍾,每周帶孩子逛一次書店,每月瀏覽一本孩子閱讀的書籍,做到經常性地與孩子交流溝通。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做為一名引領學生閱讀的教師,要「授生以漁」,從而讓學生終生與書為伴,讓書伴隨著學生健康成長,讓書成為他們人生中的「指路明燈」。
2007.12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篇3
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
學校:河南理工大學
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專業: 財務管理
班級:10-3班
學號:311010040323
姓名:陳前
一:調查前言
(1)調查背景:不言而俞,書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食糧,在我們的大學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僅限於課本知識的提高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提高我們自身的素養、拓展知識面,增加課外閱讀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調查項目:對課外閱讀的感興趣程度、進行課外閱讀的理由、目的等
(3)調查方式: 採用書面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對全校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4)調查途徑: 首先通過本班同學、朋友、社團中的學長學姐發放一部分調查問卷,但人數不夠而且男女比例不協調,隨後在教學樓下發放調查問卷。
(5)調查范圍:本小區全體學生
二:調查統計與分析
(一)從閱讀興趣上看
大學生的閱讀類型廣泛,有名著, 散文 ,小說,詩歌,自然科學類,專業類讀物等,其中喜歡小說的最多,約佔30%,散文其次,約佔20%。因此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對於小說散文這類讀物最熱衷。
在你是否閱讀過經典文學作品《紅樓夢》、《安娜·卡列尼娜》、《水滸傳》、《戰爭與和平》等這個問題上,有約20%的人表示經常讀,有60%的人表示有時讀,也有15%的人表示基本不讀,甚至還有2%的人表示從沒讀過。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校大學生對於經典文學作品還是不太關注的,這給了我們學生一個警示,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應該多讀經典的文學作品,這是作為一個大學生可以也是應該做到的。
(二)從閱讀時間和閱讀量上看
在時間上:30%的學生每天花2小時以上的時間作課外閱讀,60%的學生花1~2小時,10%的學生花3小時,10%的學生花1小時以下的時間。所花時間在兩小時以內的占總人數的70%,超過兩小時的僅佔30%,說明在課外閱讀上所花的時間還是偏少。因為大學還是相別於高中的,我們有著很多的課余時間,從時間上看,我校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的。
在閱讀量上:65%的學生每月讀3本以上的書,5%的學生每月讀1~2本,25%的學生每月讀少於1本。從閱讀量上暴露的問題更加明顯:在業余時間很充裕的大學里出現這種狀況,是不合理的。
(三)從閱讀方式上看
我校60%左右的大學生將到圖書館借閱作為自己閱讀的主要途徑,找親戚朋友借閱、網上瀏覽等也都是重要的閱讀途徑。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買書熱情不高,僅有2%左右的學生將買書作為自己閱讀的主要途徑。
在選擇什麼樣的刊物閱讀這一問題上,24%的學生選擇圖書,有17%的學生選擇報紙,有48%的學生選擇雜志,有10%的學生選擇電子讀物。從這可以看出傳統的紙質讀物還是處於重要地位的,其中雜志是我校學生選擇最多的讀物,可見,現代媒體對於生活得影響。而有學生選擇電子讀物也可以看出電子類讀物已開始進入我校大學生的生活中。
(四)從閱讀目的上看
對於「你認為大學期間閱讀重要嗎?」,有87%的同學選擇了「重要」,有12%的同學選擇了「一般」,沒有同學覺得讀書不重要,這一點我們是很值得慶幸的。相當一部分同學還是覺得在大學期間閱讀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眾人皆知,讀書可以豐富每個人的知識,開拓眼界,同時讀書也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情操,對於大學生來說閱讀尤其重要。現在,在大學中,大家可能還是有一些空餘的時間,我們應當利用這些空餘的時間來多閱讀一些書籍,因為等我們 畢業 工作後,就不會再有特別多時的時間來閱讀,而在那時我們對於閱讀的興趣也不高了,所以,我們覺得大家還是應該把握大學的時光,多讀一些書,為今後的工作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從閱讀問題上看
經調查研究同學們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是時間緊,忙於學業或其他活動。許多同學忙於學習,時間比較緊迫,沒有空餘的時間讀書,而讀書是一件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項目,許多學生因此放棄了閱讀課外書籍,只是研究自己的專業項目。大學里也有很多社團並舉辦很多的活動,很多大學生精於此,而沒有時間花費在閱讀這方面了。不知道應該讀什麼書也是所有大學生在大學學習過程中的普遍問題
三:總體分析
1、 閱讀興趣不足
大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沒有太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雖然不能完全說喜歡課外閱讀,但也是興致缺缺的表現,或者說大部分人幾乎沒有課外閱讀的意識,原因可以是很多方面的,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我們實行的是一種填鴨式的應試教育,過去十二年的學習生涯被老師和家長們用上課、作業和補課全都占滿了,自由時間少之又少,所以根本很難培養出課外閱讀的興趣。而現在到了大學,我們一下子多了很多很多的課余時間由我們自由支配,一下子解放的我們會選擇盡情地去玩,很難靜下心來去進行閱讀。即使我們的老師或家長這時要求我們多讀些課外書籍增加知識,但這時已很難受控制的我們也聽不進意見,甚至可能會對課外閱讀更加反感。
2、 閱讀類型多樣性,更傾向於休閑娛樂
那些選擇休閑娛樂類報紙雜志的同學我相信他們應該是處於一種隨便看看的狀態,根據自己的 興趣 愛好 閱讀相關的報紙雜志,也有可能是出於追隨潮流的目的看一些最新的資訊,那甚至不能真正的稱為閱讀興趣。
除此之外,網路流行小說也成為我們課外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學生本來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更何況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網路文學呢,一個又一個的小說網站就是最好的證明。女生的言情小說、男生的玄幻小說,除了內容吸引我們外更有著其獨特的優勢,你可以隨自己的興趣隨意得選擇,網路上無窮無盡的各種書總能找到你所喜歡的,幾分鍾就能搞定,不但方便而且便宜,幾乎不用花多少錢。同時那些很多小說都是連載的,更加吸引人,也讓很多的學生深深的著迷。
3、閱讀方式各種各樣
傳統的紙質閱讀仍是我們的首選,這很令人感到欣慰,畢竟閱讀是需要慢慢地品味,慢慢地琢磨,囫圇吞棗地閱讀不會有任何收獲,還不如不讀,除了浪費時間、精力又能得到什麼呢?在我們慢慢翻頁的同時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也是閱讀的趣味之一。
但這個時代畢竟是在進步,網路、數字化也在快速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手機閱讀和上網閱讀也正在逐漸地替代紙質閱讀,尤其是為我們學生所接受。特別是手機閱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幾乎人手一部手機,那使得閱讀變得極其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4、閱讀量不夠
平均每天3小時以下的課外閱讀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閱讀是提高自己素質的最好方法,但那需要我們有恆心,有毅力,堅持不懈地閱讀,如何只是一時興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怎麼可能有收獲。而第一點中學生們閱讀興趣不夠可能就直接導致了我們的閱讀量遠遠不夠。
四:建議與 總結
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課外閱讀原則,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壞」。書海無涯,然而同樣良莠不齊。高校需要盡早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學會選擇書籍,形成正確的閱讀原則。
二、改善大學生的不良閱讀傾向,提高其閱讀品位
不少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存在不良傾向,如長期沉溺於品位不高的武俠、言情、網路小說等難以自拔,甚至出現精神不振,不思進取,影響學習的現象,高雅文化已經被擠兌到邊緣,這樣的傾向不得以改善將會最終影響大學生的人格完善。 針對這樣的不良閱讀傾向,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推薦好作品,引導大學生轉移閱讀方向,多讀書,讀好書,學會欣賞高雅的文學名著,教他們懂得深層次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提高他們的辨析能力、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必要時候圖書館還可以在借閱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閱讀上進行引導。通過改善大學生的不良閱讀傾向,提高其閱讀品位,可以進而引導大學生提高人生品位,對於自己的未來有科學、合理的規劃。
三、引導大學生提高閱讀效果,培養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效果是大學生通過讀書活動提高文化素質的關鍵,指導大學生們把所讀的書讀好,提高閱讀效果,對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學正確的閱讀方法直接影響閱讀的效益和質量。可以通過等多種方式和手段,有計劃地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閱讀,控制好閱讀的速度,有層次、有針對性、有個人特色地進行閱讀。如有理論特長的學生可以閱讀內容精深獨到的專著以獲得科學的思維方法以及理論的系統性和邏輯的完整性等知識;而智力較高的學生可閱讀多種參考書加快學習進程或接觸 其它 學科領域謀求文理相通或理工相結合,以調節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四、合理利用網路來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能力
當前,網路已經成為大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網路閱讀的影響好比一把雙刃劍,它既為大學生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又可能造成閱讀興趣的泛化。高校應以培養大學生信息能力和閱讀能力為宗旨,正確引導大學生讀者的信息意識、信息觀念、信息道德、信息獲取技能以及學習計算機和網路方面知識, 引導大學生掌握高效的獲取信息技能和最新的文獻信息獲取手段,並利用網路來培養其閱讀能力,指導大學生積極利用網路媒介的優勢,通過網路閱讀書籍、購買書籍、查詢資料等。
經過調查,我們可以這樣告訴自己,有時間可以利用點來看些書,這樣是個不錯的選擇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相關 文章 :
★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
★ 關於課外閱讀的調研報告範文5篇
★ 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精選4篇
★ 關於學生課外閱讀調研報告範文5篇
❿ 經典大學生調研報告範文格式
一.調查背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大學生來說,旅遊已經成為一種頗為流行的開闊視野的方式,然而,讀萬卷書反而變得不易。如今,有了來自網路上游戲、電影、追劇等的誘惑,或者面對更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讀書時間是否被一再壓縮?在手機上看電子書變得更加容易而且方便,而紙質書是否還受同學們的青睞?那麼現在的大學生是否還能像過去一樣讀名著讀到熱血沸騰,還是他們有了新的更廣闊的讀書領域,亦或是沉浸在網路小說中無法自拔?而對於專業方面的書籍以及現在如火如荼的暢銷書,同學們又秉持什麼態度呢?以上這些就是我這次調查報告所調查及研究的問題。
(一)調查時間:2013年8月5日2013年8月12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通過網上發布問卷調查的形式,藉助新浪微博、人人網等社交網站問卷鏈接,擴大問卷調查范圍,面向各省高校學生進行調查。將通過填寫得到的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統計,並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現出來。最後共收到122份調查問卷。
(三)調查內容:從大學生閱讀時間、閱讀習慣、閱讀領域以及大學生活等方面進行調查。具體內容見附在本文最後的調查問卷。
(四)調查數據:
1.收到有效問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約佔45.90%),女生66人(約佔54.10%);大一學生50人(約佔40.98%),大二學生70人(約佔57.38%),大三學生2人(約佔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學生為主。
2.在以最喜歡哪種途徑讀書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調查結果為:約53.11%的同學閱讀紙質書,約28.08%的同學閱讀電子書和網上讀書,約18.80%閱讀報刊雜志。由此看出,紙質書仍然是大學生們閱讀的主要途徑,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書和網上閱讀也以迅猛的勢頭增長。
3.關於每天是否讀書的問題,只有約19.67%的同學選擇是,約55.74%的同學選擇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學選擇了不是,只是偶爾會讀。超過半數的同學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閱讀。
4.關於平均每天會花多長時間閱讀,約6.56%的同學在三小時以上,約67.21%的同學在13小時之間,約22.95%的同學選擇少於1小時,而約3.28%的同學選擇了基本不看書。由此看來,大部分同學每天的閱讀時間在13小時左右。
5.除課本外平均每個月會讀幾本書,約6.56%的同學選擇0本,約73.77%的同學選擇13本,約14.75%的同學選擇46本,約4.92%的同學選擇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閱讀了多少本書,約6.56%的同學選擇0本,約50.82%的同學選擇了12本(含2本),約34.43%的同學選擇了34本(含4本),只有約8.2%的同學選擇了5本及以上。
7.面對豐富的大學生活,面對時間的安排,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傾向,他們最注重哪點,這道題給出了答案。約14.75%的同學更喜歡學習,當學霸,約27.87%的同學更喜歡閱讀,增長知識,約14.75%的同學更喜歡看電影,放鬆身心,約3.28%的同學更喜歡上網,享受時光,約29.51%的同學更喜歡參加社團或者 *** ,鍛煉能力,而約9.84% =的同學選擇了其他。因為很可能喜歡大學生活的許帆和局多部分,因此這道題設為單選題,由此評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學生重視。而由該樣本得到,參加社團和 *** 來鍛煉能力最為受喜歡,緊隨其後的就是閱讀。因此當代大學生還是很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的。
8.關於通常的閱讀地點的問題,約55.74%的同學選擇圖書館,36.07%的同學選擇自習教室,約73.77%的同學選擇寢室,約55.74%的同學選擇家,約22.95%的同學選擇書店,約1.64%的同學選擇食堂,約6.56%的同學選擇其他。由此可見,寢室、圖書館、家和自習教室還是比較大眾的讀書地點。
9.關於閱讀主要來源的問題,約棚戚70.49%的同學通過自己購買,約55.74%的同學通過到圖書館借閱,約42.62%的同學通過向他人借閱,約55.74%的同學通過下載到手機上閱讀,約態讓32.79%的同學通過網上閱讀,約3.28%的人選擇其他方式。由此可見,自己購買到圖書館借閱和下載到手機上閱讀是閱讀的主要來源。
10.關於喜歡什麼類型的書籍,約59.02%的同學選擇了文學名著,約50.82%的同學選擇通俗小說,約34.43%的同學選擇歷史傳記,約21.31%的同學選擇經濟管理,約40.98%的同學選擇生活勵志,約14.75%的同學選擇宗教哲學,約19.76%的同學選擇自然科學,約6.56%的同學選擇軍事,約1.64%的同學選擇法律,約32.79%的同學選擇專業書籍,約14.75%的同學選擇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學名著通俗小說和生活勵志,而專業書籍得到的喜愛程度仍然不夠。
11.在更喜歡哪種類型的文學作品中,約72.13%的同學選擇小說,約8.2%的同學選擇散文,約3.28%的同學選擇詩歌,約1.64%的同學選擇其他,約11.48%的同學選擇都喜歡,約3.28%的同學選擇不喜歡文學類。因此小說仍然是同學們的首選。
12.老師推薦的與專業相關的書是否積極去讀的問題,約22.95%的同學選擇通常都會找來看,約67.21%的同學選擇看一些,約9.84%的同學選擇從未。大部分的同學會看一些老師推薦的與專業相關的書籍。
13.關於是否會做讀書筆記的問題,約19.67%的同學選擇會,約34.43%的同學選擇不會,約45.9%的同學選擇偶爾,一些。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有做一些讀書筆記的習慣,但也有相當比例的同學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14.遇到喜歡的書,通常的做法,約59.02%的同學選擇用最快的時間將它讀完,約14.75%的同學選擇按照自己的計劃閱讀,約21.31%的同學選擇有時間就拿出來翻兩頁,約4.92%的同學選擇虎頭蛇尾,通常看不完。因此超過半數的同學還是對閱讀充滿興趣,但要注意是否會因為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甚至是小說),影響自己本來安排去做的事情。
15.關於對自己讀書量的評估,0%的同學認為自己讀書很多,約4.92%的同學選擇較多,約62.3%的同學選擇一般,約22.95%的同學選擇較少,約9.84%的同學選擇很少。由此可見,大部分大學生的讀書量還是不足,從中獲取的知識更是不夠。
16.大學生是否會關注和閱讀暢銷書,約31.15%的同學選擇會,約60.66%的同學選擇只是知道大概,不會去讀,約8.2%的同學選擇不關注。大部分大學生知道知道大概,這是緊跟時代步伐的一種表現,不能對於時代潮流熟視無睹,但也要仔細甄別,不能跟風而動,選擇適合自己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書。
17.關於對於網路小說的看法,約24.59%的同學認為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約22.95%的同學認為充分利用現代載體,利於傳播,約14.75%的同學認為內容和寫作技巧有待進一步提高,約37.7%的同學認為整體品位不高,質量較差。比較多數的同學不看好網路小說,這是要在魚目混雜的書堆里有雙明辨的慧眼,當然也不可否認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較優秀的網路小說,但不能只作為消遣的工具。
18.讀書應該是求質還是求量的問題,約34.43%的同學選擇了寧可少讀,也要讀得有質量,約27.87%的同學選擇了泛讀,了解大意,能讀更多的書,約37.7%的同學選擇了努力既求質又求量,當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樣看來,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同學做出自己不同的選擇。怎樣讀得既有質又有量,值得我們的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擠出更多的時間來閱讀,或者做些讀書筆記,提升我們讀書的質量。
19關於閱讀動力的話題,完全出於興趣愛好這一選項被選次數佔有效問卷總數的百分率約為83.61%,提高學習成績約為16.39%,拓展知識面,跟上時代步伐約為52.46%,提高個人素養和品位約為57.38%,消遣,打發時光約為45.9%,選擇其他的約為4.92%。可見,閱讀對於大學生們來說,並非是絕對功利的,絕大多數的閱讀是出自興趣愛好。提高個人素質也是大學生閱讀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其對於未來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幫助的,在講究各方面素質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更應該拓寬知識面,閱讀確實是一種良好的途徑。
20關於閱讀最大困惑的問題,約21.31%的同學選擇了不知道讀什麼,約14.75%的同學選擇不知道怎樣讀,約19.67%的同學選擇 不知道讀了有什麼意義,約57.38%的同學選擇讀了但記不住,約40.98%的同學選擇讀了但用不上或者不會用。相對來說,閱讀之後記不住和不會用成為大學生們的閱讀困惑。怎樣學以致用,也許也是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思考的。
21.閱讀帶來的最大幫助,約9.84%的同學選擇學到了很多知識,有助於學業,約29.51%的同學認為閱讀有利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提升素質,約21、31%的同學認為閱讀活用了課余時間,使身心放鬆,約39.34%的同學認為閱讀拓展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0%的同學認為沒有幫助。由此可見,閱讀總歸是給大學生帶來了正面效應,以這些樣本來說,拓展視野和知識面尤其幫助大學生是在哪些方面,更加是出於其本身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