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游小說 » 余華小說蹦蹦跳跳的游戲的主旨

余華小說蹦蹦跳跳的游戲的主旨

發布時間: 2023-02-24 10:58:13

A. 余華的短篇小說

這兩天讀了他十來篇短篇小說,這些短篇小說我大概把它們分為兩類:

一類是相對靠近作者現實生活的故事:<<愛情故事>>/<<蹦蹦跳跳的游戲>>/<<空重爆炸>>/<< 死亡敘述 >>/<< 為什麼沒有音樂 >>/<< 在橋上 >>/<<兩個人的歷史>>/<<他們的兒子>>/<<炎熱的夏天>>//<<女人的勝利>>

另外一類是荒誕小說類型: <<闌尾>>/<<命中註定>>/<<十八歲出門遠行>>/<< 往事與刑罰 >><< 往事與刑罰 >>/<< 我為什麼要結婚 >>/<< 西北風呼嘯的中午 >>/<< 祖先 >>/<<朋友>>/<<我沒有自己的名字>>

余華應該是更擅長於寫先鋒派類型的荒誕小說, <<十八歲出門遠行>>是他的成名作,我也感覺這篇小說是以上小說中最為優秀一篇,讀起來有英國黑色喜劇電影的感覺,整個故事感覺沒有具體的方向要指向哪裡,要去往哪裡;作者寫作貌似是隨意的,故事的主角也是隨意的,而偶爾搭上的汽車的方向也是隨意的,但是真的是隨意嗎?」我」找不到落腳處的焦慮, 「我」看到大家瘋搶蘋果的焦慮,最後什麼都被搶光了,自己縮在駕駛室里,卻覺得那裡是旅館,是落腳之處了.我讀著彷彿讀著這個掙扎在80年代尋找自己和文學出路的彷徨青年的追逐之路.或許在那個時候,作者也覺得先鋒派的寫作風格是他所追尋的歸宿了吧.而<<命中註定>>里最後描寫的兩個小孩子在大宅外面聽到的那一聲來自於未來的呼救聲讓人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大有西方恐怖片的風格.而<<我為什麼要結婚>>里自己莫名其妙的預言和故事推進的神奇的吻合以至於主人公陷入了一個荒誕的結局,讓人哭笑不得.而在<<朋友>>類似於馬爾克斯的<<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的敘述方式,那持續的打鬥卻荒謬地使打鬥的兩人成為了朋友…這一切一切都是不符合常規的,凌亂的卻又荒謬地組合在一起,我們似乎在看著一幕幕的荒誕劇,但是又感覺到這似乎也是可以真真切切發生並且存在的,它們在表達作者的一種掙扎思索還有無奈,以至於我能聽得到余華在寫這些的時候在放聲大笑或者痛哭流涕.不過也許,他只是面無表情地寫完,但是內心卻經歷了驚濤駭浪…

在第一類相對靠近描寫現實生活的故事的小說里,手法相對傳統易懂,但也脫離不了余華一貫地冷清和殘酷, <<他們的兒子>>在描寫擠公車回家的夫婦的爭吵以及打計程車回家的兒子之間的落差的對比,不禁在懷疑新經濟時代的教育是否得當.甚至在描寫一些最溫馨的親情,結局也是悲哀的,有如<<蹦蹦跳跳的游戲>>.對於人性,余華並不會刻意去寫,但是總是在一些不經意的場景和對話,就可以把故事人物的醜陋表現得淋漓盡致,就像<<炎熱的夏天>>那兩個似乎是閨蜜卻各懷鬼胎的女子以及那個看起來愚笨卻腳踏幾船的文化局公務員.

余華的短篇對比起他的長篇是遜色的,甚至不及他的雜文,他某些雜文還是寫得挺有見地的.雖然他寫短篇而成名,卻因為長篇而使他進階到優秀作家的行列.下個星期來讀他的中篇小說,並結束他相關書目的閱讀.

/

B. 余華作品是通過人物,故事描寫人心,揭示真實的現代社會,唐家三少和月關的作品是哪些內容主旨

雖然余華和唐家三少還有月關都是作家,但是他們確實完全不同類型的作家。就像你所了解的,余華作品是通過人物故事描寫人心,揭示真實的現代社會生活。余華是典型的傳統作家,她的作品是通過故事影射現實,有很強的諷刺性,可讀性。
而像唐家三少和月關這樣的作家,他們擅長的是網路文學,玄幻小說。這些作家寫作的目的完全是為了賺錢,寫一個無比漫長的主角類故事,主角一路升級打怪,出任總經理,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唐家三少最出名的作品就是《唐門》,讀了第一遍,你就不想再讀第二遍,他們的作品只能用來打發無聊的時間,你從中學不到什麼東西。
當然,像月關這樣的網文作家,之所以能夠成為作家,他們還是有自己的思想境界的,否則也不可能寫出數百萬字的優秀網路文學。至少他們的文字功底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擬的。

C. 許三管賣血記。誰的作品,還有那些作品

樓主,應該是《許三觀賣血記》,作者余華!

余華35歲1995年寫完並發表《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簡介 余華,浙江海鹽人,海鹽這個地方,是杭州灣里的一座小城。這小城裡的小胡同,宛如密林中的幽深小徑。還有石板鋪成的小街,用腳踩上去有晃晃悠悠的感覺。還有一條從余華家窗下流淌過去而使余華討厭的骯臟陰沉的河。余華的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浙江人,父母都是牙醫。他從小就感到家中有一種壓抑和困禁,渴望自由開放。余華生於1960年4月3日,1977年高中畢業後待業。從1978年開始當了5年牙科醫生,1984年《北京文藝》給他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星星》,25歲那一年,他又寫出了《十八歲出門遠行》。余華的創作,曾經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響,後來他從他們的藝術中解脫出來,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1984年他寫出了《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小說,開始展露了他獨具個性的文學才華。1988年的年初他發表了極有影響的《現實一種》,作家及其作品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余華自己似乎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自信,他感悟到人和人之間的那種殘酷狀態,也可以用一種非常瀟灑的輕松情調來描畫。接著,他又發表了《世事如煙》、《此文獻給少女楊柳》等小說,又不斷地取得新的成就。余華從處女作《十八歲出門遠行》開始到《世事如煙》等作品,在比較短的時間里,以跳躍式的姿態達到了一個又一個的文學高度。他越來越自如地開拓了自己的文學天地,構築了自己獨有的藝術世界。

D. 黃昏里的男孩——余華

這兩天讀完了余華的《黃昏里的男孩》,12篇中長篇小說,來自余華1986-1998年間的作品。

1.空中爆炸

2.蹦蹦跳跳的游戲

3.為什麼沒有音樂

4.我為什麼要結婚

5.闌尾

6.我沒有自己的名字

7.炎熱的夏天

8.在橋上

9.他們的兒子

10.黃昏里的男孩

11.女人的勝利

12.朋友

假使時間往前推十年,我想我的感受會不一樣,當然是因為生活給我的答案不同。我想這也是作者留白的用意之一。若不是人生過半,哪能理解沒有結局的劇本,才是生活的本質。

E. 求《我沒有自己的名字》,作者余華,什麼形式的都可以求解答

已出版長篇小說《呼喊與細雨》、《活著》、《許三觀賣血》,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偶然事件》、《河邊的錯誤》以及《余華作品集》等。《我沒有自己的名字》可以和文學史上的任何優秀短篇小說相媲美,它就是像一篇經過多少代人提煉而流傳下來的寓言,深刻而不龐雜、以致我們的任何闡示都顯得多餘。
小說以第一人稱來敘述,內在地否定了「我」作為傻子的身份,並強化了客觀現實的某些特徵。讀者根本不必追究作品客觀的真實性,正如作者指出的:「虛構的真實比日常現實更深刻,更富有意義。」因此,正是在這個「智力殘疾」人的強烈的映照下,人類精神品性上的弱點和丑惡才顯露得如此充分,如此觸目驚心。即便是那位彬彬有禮的陳先生,其偽善的面孔也暴露無遺。 對人性本惡的體驗,對人類生存苦難的承受,是余華許多小說的主旨。如果說,在對待「傻子」的行為中,表現出人們對弱小生命的殘忍與欺凌,那麼,在「傻子」與世無爭、逆來順受的背後,讀者也許會體味到入對苦難的承受能力。 有一天,我挑著擔子從橋上走過,聽到他們在說翹鼻子許阿三死掉了,我就把擔子放下,拿起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臉上的汗水,我聽著他們說翹鼻子許阿三是怎麼死掉的,他們說是吃年糕噎死的。吃年糕噎死,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以前聽說過有一個人吃花生噎死了。這時候他們向我叫起來: 「許阿三……翹鼻子阿三……」 我低著頭「嗯」的答應了一聲,他們哈哈笑了起來,問我: 「你手裡拿著什麼?」 我看了看手裡的毛巾,說: 「一毛巾。」 他們笑得嘩啦嘩啦的,又問我: 「你在臉上擦什麼?」 我說:「擦汗水呀。」 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高興,他們笑得就像風里的蘆葦那樣倒來倒去,有一個抱著肚子說: 「他一還一知道一汗水。」 另一個靠著橋欄向我叫道: 「許阿三,翹鼻子阿三。」 他叫了兩聲,我也就答應了兩聲,他兩只手捧著肚子問我: 「許阿三是誰?」 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旁邊那幾個人,他們都張著嘴睜著眼睛,他們又問我: 「誰是翹鼻子許阿三?」 我就說:「許阿三死掉了。」 我看到他們睜著的眼睛一下子閉上了,他們的嘴張得更大了,笑得比打鐵的聲音還響,有兩個人坐到了地上,他們哇哇笑了一會兒後,有一個人喘著氣問我: 「許阿三死掉了……你是誰?」 我是誰?我看著他們嘿嘿地笑,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沒有自己的名字,可是我一上街,我的名字比誰都多,他們想叫我什麼,我就是什麼。他們遇到我時正在打噴嚏,就會叫我噴嚏;他們剛從廁所里出來,就會叫我擦屁股紙;他們向我招手的時候,就叫我過來;向我揮手時,就叫我滾開……還有老狗、瘦獵什麼的。他們怎麼叫我,我都答應,因為我沒有自己的名字,他們只要湊近我,看著我,向我叫起來,我馬上就會答應。 我想起來了,他們叫我叫得最多的是:喂! 我就試探地對他們說: 「我是……喂!」 他們睜大了眼睛,問我: 「你是什麼?」 我想自己是不是說錯了,就看著他們,不敢再說。他們中間有人問我: 「你是什麼……啊?」 我搖搖頭說:「我是……喟。」 他們互相看了看,然後嘩嘩地笑了起來,我站在那裡看著他們笑,自己也笑。橋上走過的人看到我們笑得這么響,也都哈哈地笑起來了。一個穿花襯衣的人叫我: 「喂!」 我趕緊答應:「嗯。」 穿花襯衣的人指著另一個人說: 「你和他的女人睡過覺?」 我點點頭說:「嗯。」 另一個人一聽這話就罵起來: 「你他媽的。」 然後他指著穿花襯衣的人對我說: 「你和他的女人睡覺時很舒服吧?」「我和你們的女人都睡過覺。」 他們聽到我這樣說,一下子都不笑了,都睜著眼睛看我,看了一會兒,穿花襯衣的人走過來,舉起手來,一巴掌打下來,打得我的耳朵嗡嗡直響。 陳先生還活著的時候,經常站在葯店的櫃台裡面,他的腦袋後面全是拉開的和沒有拉開的小抽屜,手裡常拿著一把小秤,陳先生的手又瘦又長。有時候,陳先生也走到葯店門口來,看到別人叫我什麼,我都答應,陳先生就在那裡說話了,他說: 「你們是在作孽,你們還這么高興,老天爺要罰你們的……只要是人,都有一個名字,他也有,他叫來發……」 陳先生說到我有自己的名字、我叫來發時,我心裡就會一跳,我想起來我爹還活著的時候一常常坐在門檻上叫我: 「來發,把茶壺給我端過來……來發,你今年五歲啦……來發,這是我給你的書包……來發,你都十歲了,還他媽的念一年級……來發,你別念書啦,就跟著爹去挑煤吧……來發,再過幾年,你的力氣就趕上我啦……來發,你爹快要死了,我快要死了,醫生說我肺里長出了瘤子……來發,你別哭,來發,我死了以後你就沒爹沒媽了……來發,來,發,來,來,發……」 「來發,你爹死啦……來發,你來摸摸,你爹的身體硬梆梆的……來發,你來看看,你爹的眼睛瞪著你呢……」

F. 讀書筆記:《空中爆炸》(余華短篇小說)

【時間】2022年6月5日

【類型】短篇小說

【國別】中國

【作者】余華

【故事梗概】

八月炎熱的一個晚上,我和妻子正在草席上看電視,我的朋友唐早晨敲開了我的房門。原來,作為花花公子的唐早晨勾引了一個有夫之婦,人家丈夫找上門來,正坐在唐早晨家樓下。唐早晨不敢回家,特地跑來找我,想讓我和他一起回家。我徵求妻子的意見,妻子教育了唐早晨一通,然後同意我和唐早晨出去,並囑咐我「早去早回」。

從我家裡出來後,順路我們又邀約了好朋友李樹海、方宏、陳立達等三人,一起向唐早晨家走去。

在路過一家商店時,我們停了下來,喝起了冰鎮飲料,然後一邊商量怎樣幫唐早晨對付那個男人。出乎意料的是,唐早晨卻和一個正在和飲料的漂亮姑娘暗送秋波,等那姑娘走出商店,唐早晨也跟著那姑娘走了,對我們幾個朋友不管不顧,氣得我們幾人說「以後打死再也不管唐早晨的爛事了」。

唐早晨走了,我們幾個朋友想起我們自從各人結婚後,已經好長時間沒有聚會,於是,我們提議不忙回家,先到商店對面的小酒店。我們喝起了酒,回憶起了單身時候的事情,我們想起我們唱著歌在大街上沒完沒了地走;我們對著那些漂亮姑娘說著下流的話;我們將街上的路燈一個一個地消滅掉;我們在深更半夜去敲響一扇扇的門,等他們起床開門時,我們已經逃之夭夭;我們把自己關在門窗緊閉的屋子裡,使勁地抽煙,讓煙霧越來越濃,直到看不清對方的臉。我們還想起我們把一個空啤酒瓶扔到天空,然後又用另一個空啤酒拋起,讓兩個瓶子在空中相撞,碎玻璃四處飄散,我們管它叫「空中爆炸」。

【我的感悟】

這篇小說的主題其實是回憶年輕人之間單純而又荒唐任性的友誼,這種友誼因為各自成家後不復存在。這是成長過程中的一段人生經歷,不能給它貼「對與錯」的標簽,它就是經歷。同樣,結婚成家後的人生多了對家庭、對愛人、對孩子的責任,人生目標中心發生了轉移,自然不能象未婚時那樣隨心所欲,所以也不能它貼「對與錯」的標簽,這也是人生一段經歷。

【精彩片段】

1、可是我不滿現實,我結婚以後就開始不滿現實了,我嘴裡罵罵咧咧,手指敲打著遙控器,將電視屏幕變成一道道的閃電,讓自己年輕的眼睛去一陣陣地老眼昏花。我咒罵夏天的炎熱,我咒罵電視里的節目,我咒罵嘎嘎作響的破電扇,我咒罵剛剛吃過的晚餐,我咒罵晾在陽台上的短褲……

2、我和她坐在一起,我說什麼樣的臟話,做什麼樣的壞事,她都能心安理得。要是我走出這間屋子,我離開了她,她就不會這樣了,她會感到不安,她會不高興,她會喊叫和指責我,然後就是傷心和流淚了。

3、我的朋友唐早晨敲響了我的屋門,他用手指,用拳頭,用腳,可能還用上了膝蓋,總之我的屋門響成了一片。這時候我像是聽到了嘹亮軍號和公雞報曉一樣,我從地上騰地站起,將門打開,看到了有一年多沒見的唐早晨。

4、他把我們從家裡叫出來,讓我們走得汗流浹背,讓我們保護他回家,他自己卻忘記了這一切,把我們扔在一家商店的門前,不辭而別了。

5、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回憶著過去,回憶著那些沒有女人來打擾的日子。那時候是多麼美好,我們唱著歌在大街上沒完沒了地走;我們對著那些漂亮姑娘說著下流的話;我們將街上的路燈一個一個地消滅掉;我們在深更半夜去敲響一扇扇的門,等他們起床開門時,我們已經逃之夭夭;我們把自己關在門窗緊閉的屋子裡,使勁地抽煙,讓煙霧越來越濃,直到看不清對方的臉。

6、我們還把所有的錢都湊起來,全部買了啤酒,我們將一個喝空了的酒瓶扔向天空,然後又將另一個空酒瓶扔上去,讓兩個酒瓶在空中相撞,在空中破碎,讓碎玻璃像冰雹一樣掉下來。我們把這種游戲叫作空中爆炸。(20220605)

G. 為什麼看不懂余華的小說

余華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個人感覺這兩部最經典,你可以看一下^_^。 認真看一遍,《活著》寫得很深刻,從頭看到尾,不一樣的意義。經典的東西需要慢慢看,慢慢體味,囫圇吞棗,不如不看。

H. 余華的書

余華是我覺得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當然不需要我說他也是最優秀的小說家,從他的書被翻譯成多國文字發行出來就可以看出。余華的書,本身有巨大的感染力之外,更重要的的是,他的書不僅僅是在敘述一個個故事,而是在不斷的揭示社會在歷史發展中的陣痛。他在講述悲劇,這悲劇屬於社會的也是屬於社會中每一個人的。
1.《活著》
《活著(新版)》講述了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前去求葯,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裡,才知道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福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但老人依舊活著,彷彿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
2.《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
3.《鮮血梅花》
《鮮血梅花(2012年版)》收入余華的五篇短篇小說:《鮮血梅花》、《古典愛情》、《往事與刑罰》、《此文獻給少女楊柳》、《祖先》。
4.《兄弟》
《兄弟》講述了兩個時代相遇以後發生的故事,前一個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相當於歐洲的中世紀;後一個是現在的故事,那是一個倫理顛覆、浮躁縱欲和眾生萬象的時代,更甚於今天的歐洲。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四百年間的動盪萬變濃縮在了四十年之中,這是彌足珍貴的經歷。連結這兩個時代的紐帶就是這兄弟兩人,他們的生活在裂變中裂變,他們的悲喜在爆發中爆發,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地天翻地覆,最終他們必須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5.《在細雨中呼喊》
《在細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經典文本,是余華的第一部長篇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長經歷和心靈歷程。《在細雨中呼喊 》的結構來自於對時間的感受,確切地說是對記憶中的時間的感受,敘述者天馬行空地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三個時間維度里自由穿行,將憶記的碎片穿插、結集、拼嵌完整。
6.《現實一種》
余華曾說,《現實一種》里的三篇作品記錄了我曾經有過的瘋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間如濤般涌動著,這是從惡夢出發抵達夢魘的敘述。為此,當時有人認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
7.《戰栗》
余華的經驗使他寫作可以不斷地去喚醒其記憶,他相信這樣的記憶不僅屬於我個人,這可能是一個時代的形象,或者說是一個世界在某一個人心靈深處的烙印,那是無法癒合的疤痕…… 《戰栗》便是他其中一個小說集。《戰栗》中收入了余華的三篇中篇小說,中國先鋒小說的代表作品。《偶然事件》揭示的是命運的偶然性與重復性;《一個地主的死》展示的是走向不歸途的命運;而《戰栗》中,一個被命運捉弄的詩人,無奈地用痛苦的方式表達歡樂……這些關於命運的故事,既有現實的,也有內心的。
8.《第七天》
《第七天》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溫暖與冷漠、良善與邪惡、真實與荒誕、實有與虛無,交織成一部時代的寓言,余華寫盡了中國人的善良與悲哀。
9.《我膽小如鼠》
余華著的《我膽小如鼠/余華作品》精選其3篇中短篇小說:《我膽小如鼠》、《夏季台風》和《四月三日事件》。這些作品所記錄下來的就是作者的另一條人生之路。與現實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著還原的可能,而且准確無誤。雖然歲月的流逝會使它紙張泛黃字跡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讓它煥然一新,重獲鮮明的形象。這些小說反映了現代主義的多個側面,它們體現了深刻的人文關懷,並把這種有關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懷回歸到基本朴實的自然界。
10.《黃昏里的男孩》
收入了中國當代經典名著《活著》作者余華在1986-1998年創作的短篇小說《空中爆炸》《蹦蹦跳跳的游戲》《為什麼沒有音樂》《我為什麼要結婚》《闌尾》《我沒有自己的名字》《炎熱的夏天》《在橋上》《他們的兒子》《黃昏里的男孩》《女人的勝利》《朋友》共12篇。
11.《沒有一種生活是可惜的 : 余華經典散文》
如果說余華的小說是享譽世界的偉大作品,那麼散文則更加體現了他的藝術思想,最接近現實生活中的余華。本書是余華的散文作品集。分為「一個記憶回來了」「文學·音樂·旅行」「活著,為了講述」三大章節,包含對往事的追憶與深思,對文學和音樂的獨到見解,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對整個社會和歷史的反省。正如余華所說:「這就是我的寫作,從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出發,經過政治、歷史、經濟、社會、體育、文化、情感、慾望、隱私等等,然後再回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
12.《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
本套隨筆集包括《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三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2012年版)》收入余華的《流行音樂》《可樂和酒》《恐懼與成長》《兒子和影子》《消費的兒子》《兒子的出生》《父子之戰》《醫院里的童年》《麥田裡》《我為何寫作》《網路與文學》《文學和民族》《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等隨筆。
13.《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本套隨筆集包括《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三冊本書收入余華在《讀書》雜志專欄連載的十多篇閱讀隨筆,以小說家、讀者的雙重身份對大師經典作品進行獨特解讀,精心研究它們的敘事、技巧、激情,既痴迷、激越,又保持冷靜的思索。我對那些偉大作品的每一次閱讀,都會被它們帶走……那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們將我帶走,然後讓我獨自一個人回去……當我回來之後,才知道它們已經永遠和我在一起了!
14.《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音樂的敘述和文學的敘述有時候是如此的相似,它們都暗示了時間的衰老和時間的新生,暗示了空間的瞬息萬變;它們都經歷了段落的開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結束時的回響。音樂中的強弱和漸強漸弱,如同文學中的濃淡之分;音樂中的和聲,就像文學中多層次的對話和描寫;音樂中的華彩段,就像文學中富麗堂皇的排比句。一句話,它們的敘述之所以合理的存在,是因為它們在流動,就像道路的存在是為了行走。不同的是,文學的道路彷彿是在地上延續,

I. 林德順是哪部小說的人物

蹦蹦跳跳的游戲。作者余華,摘抄「大約過了一個星期,也是上午,林德順看到這一對年輕的夫婦從醫院里走了出來,兩個人走得很慢,丈夫摟著妻子的肩膀,妻子將頭靠在丈夫的肩上,他們很慢很安靜地走過了街道,來到林德順的小店前,然後站住腳,丈夫松開摟住妻子的手,走到小店的窗口,將滿是鬍子茬的臉框在窗口,向裡面看著。林德順問他:「買一個橘子?「
林順德的作用:①線索作用,串聯全篇;
②以旁觀者視角觀察事件,顯得真實生動;
③自然地引出對夫婦一家外貌、語言、行動的描寫及前後對比;
④以林德順的個人不幸遭遇側面烘托出年輕夫婦的堅強性格;
⑤結尾以林德順心理描寫做結尾,拓寬並深化了小說主題。

J. 春天裡看死,黃昏中望生——余華·《黃昏里的男孩》

讀完了余華的小說《黃昏里的男孩》這本書之後,躺在沙發上就不禁在想,歲月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我們的記憶在點點滴滴中出現,又轉瞬即逝。生活中我們是否還會留有舊時的日歷,回首往事時,就像是去翻閱過期的日歷,曾經的歡樂、痛苦、悲傷都將以同樣顏色的筆跡呈現在紙上,泛黃潦草不僅是字墨紙張,也有可能是你的人生。經歷總是比時候回憶要鮮明的多,常常因為白天沒有對罵過別人而晚上偷偷生氣,如果是那時如何如何,我就一定會如何如何,篡改的記憶無法滿足內心的虛榮,也無法是自己人生變得豐滿。

這本小說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形散而神不散,故事的本質內核是仍然是生活的本質和精神的衍生或者說是真實的寫照。不同於真實世界的寫照,在虛構中,我們將無數的巧合、矛盾糅合在了一起,戲劇性的沖突和矛盾,在抽絲剝繭下,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的真正意義。比如婚姻、親情、生活、生死、仇恨等等一切。

有時也會去想,結婚以後的生活是不是如此,我們一如既往的生活著,朋友交流的越來越少,生活也越來越懼內,往往簡單的事情卻要去撒謊,保留一點點的空餘,擔心實話實說後,愛人的不理解以及後續的不必要的麻煩。而我們幾個以前玩的最要好的朋友們卻難有拋開一切的機會一起再來喝頓酒。往往這時,就會非常羨慕狐朋狗友仍然孤身一人,游刃有餘地去認識一個完全陌生的異性。然而生活壓迫著我們僅僅是羨慕和想想。《空中爆炸》、《我為什麼要結婚》講的都是朋友、夫妻生活的矛盾,《空中爆炸》的現實場景更讓人感同身受,《我問什麼要結婚》中,父母的催促,使喚像極了小時候的我們,林孟的故意,理智和剋制似乎有著難言之隱,荒誕的對話讓事情變得更加無厘頭,也令人深思。「我」一口氣說了能說到十五個理由;「我」也拿父母的借口作為抵抗;你們拿一把菜刀把我劈成兩半吧。";"其實我不是先知,雖然我預言了你和林孟的不和,可是我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你的丈夫。" "我一點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結婚?"細節與獨白無疑暴露了我拿父母作為擋箭牌,和我自己內心的脆弱。

《在橋上》、《為什麼沒有音樂》、《女人的勝利》這三篇小說講述了夫妻生活之間,出軌、外遇、離婚復合的情節,朋友和妻子肆無忌憚的欺負馬兒,特立獨行的馬兒,獨特進餐方式和散步,卻受到了妻子呂媛和朋友郭濱的欺負,似乎他們吃定了馬兒不會反抗。「到了關鍵的時候,我還是動的」馬兒卑微的反抗,最終仍然是助長了妻子和朋友的氣焰。

《在橋上》想在看來,更像是渣男的行徑,可笑的「我們」,恐懼懷孕的男人,那一定對這個女人是不愛了。而《女人的勝利》中,林紅最終牽著李林漢回家了,但是林紅最終宣示了主權,她就一定勝利了嗎?夫妻生活中,她的勝利不在於挽回了丈夫的心,不在於縫合了婚姻的傷口,也不在於那二十六個日日夜夜的痛苦,而是在於羞辱了那個叫青青的女人。婚後,林紅找不到了昔日的好友,卻發現自己的生活中,只剩下李林漢和李林漢的朋友,那一通通電話,將自己家中的矛盾、與丈夫的矛盾統統告訴了其他人,對外的訴苦也正訴說著兩個人經營愛情、小家庭的失敗,李林漢為何會對青青做出「點到為止」的接吻,當林紅知曉了他和青青的事情之後,青青和李林漢都是異口同聲的保證,到此為止。但是他的出軌已經證明了出現了問題。故事的結尾不是生活終點,往後的日子裡,林紅會一直保持勝利嗎?還是李林漢的出軌會更加隱蔽而不被發現。

生活不僅要去眺望遠方的詩歌,仍要背負當下的苟且。《蹦蹦跳跳的游戲》中,孩子的絕症與母親帶著孩子一起開心的踩影子,到最後小賣鋪的老闆「我」坐在輪椅上,旁觀了整個治療事件的始末,我們直面生死,白發送走了黑發,雖然悲痛但仍要活著。孩子的天真可愛,真是治癒悲痛的良葯。《闌尾》中,孩子的天真無邪,與大人的吹噓,最終自食惡果,可能是作者余華曾經經歷說思考到的荒誕的故事。《他們的兒子》同樣也講述了一個平常而又不能再平常的故事。夫妻二人的生活窘迫,為了買魚便宜兩塊錢,磨嘴皮子磨到魚死了,為了買豆腐而多走兩站路,不願再花錢擠公交車,兒子卻為了舒服,聽著隨身聽,不想聞著臭味就出行打車。最後看到的時候,一個家庭,為了孩子的好,掏空吸幹了父母的血。

為了生活,我們不得已站在凳子上跳舞,而生活,確實那條勒住你的繩子。倒敘的故事,水果販孫福抓住了偷蘋果小男孩,折斷了他的中指,之後用繩子綁了他,逼迫他大喊自己是個小偷,一直到了太陽落山。最後,男孩起不來了,也無人關心。五年前,孫福的兒子淹死了,老婆和剃頭匠跑了,只留下孤零零的他。孫福的過分,在於男孩偷了他一個蘋果,卻要折斷一根手指,漠視個人的的苛刻,在故事的倒敘中找到了原由,施暴者之所以施暴,是有他可憐的過去,連續的厄運纏繞著他,曾經幸福的一家三口如同那蘋果一樣誘人可口。然後兒子夭折,折斷了男孩的中指,妻子無法承受,享受過剃頭匠的按摩放鬆後,跟著剃頭匠跑了,所以他要綁著男孩兒,「曾經我們這兒都是不用鎖門的,東西也不會丟」,都是因為小偷,偷走了他的兒子,也偷走了她的老婆,更偷走了他原本幸福的生活,所以他是如此痛恨小偷,凡此種種,都是孫福被壓迫著叫喊,他一切的美好都被偷走了,沒有個人幫他,也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他,同樣,也不會有人願意去幫助這個小男孩。

孫福象徵了遭遇苦難而沒有放下的人,對外又開始施暴與弱於自己的人,怨恨不會因此而終結,男孩原本是初升的太陽,因為偷蘋果,因為生活的苦難,而又無比像是走在黃昏中的老人,或許男孩站著大聲說著自己是小偷的時候,是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也想被生活溫柔以待,可能這是他從未有過的體驗,或許結局是孫福會將他領養回家,或許會有好心人給他一碗飯吃。然而生活最真實的地方就是,男孩倒在樹下,眾人也只是漠然旁觀,貼近手背的中指,比向了無數人,比向了孫福,也比向了生活。

一切還在繼續,也許有種痛苦,遠遠勝過死亡,那就是苟且地活著。

整本書中,每一個故事後再訴說著真實而又悲傷的故事,但是唯有一個故事,讓我看到了快樂和戲謔。《炎熱的夏天》里,「贊助商」李其剛追求的姑娘們,通過對話,形象刻畫出了閨蜜之間的小九九和李其剛追求姑娘的技倆。最後女人之間的一句,「哼!」那可真是會讓直男們琢磨個三五天都不知其所以然。

人生是個苦差事,我們仍要溫柔以待,仍要苟且的活著,仍要熱愛著生活。余華的作品總是充滿了死亡與暴力,在他的中短篇小說里也是不無例外,這種反烏托邦式的精神文學作品,放到現在來看,很多都沒有經歷過諸多黑暗面的是難以體驗的。但是正是如此,反而燃起我們對於生活的渴望,對於美好的追求。

熱點內容
經典現代言情小說推薦男主高冷 發布:2025-08-22 02:04:06 瀏覽:642
小說言情甜污完整 發布:2025-08-22 02:00:46 瀏覽:702
誰和你情深緣淺都市類型小說 發布:2025-08-22 01:51:42 瀏覽:89
類似於絕望游戲的所有小說名字 發布:2025-08-22 01:49:30 瀏覽:27
官場小說經典著作 發布:2025-08-22 01:48:54 瀏覽:20
英國經典短篇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22 01:48:09 瀏覽:913
經典小說反派人物介紹 發布:2025-08-22 01:46:23 瀏覽:610
浪漫溫情都市小說愛你一生 發布:2025-08-22 01:45:00 瀏覽:222
武則天小說百度網盤免費下載 發布:2025-08-22 01:39:02 瀏覽:738
都市小說高明王琦 發布:2025-08-22 01:37:13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