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游小說 » 網路小說讀後感1000字作文

網路小說讀後感1000字作文

發布時間: 2023-02-02 01:50:55

❶ 《吶喊》小說集讀後感1000字範文5篇

《吶喊》這部小說集就是寫關於社會底層的一些經歷,然後為這些不公平而打抱不平,而吶喊。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吶喊》小說集 讀後感 1000字 範文 5篇,歡迎大家閱讀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吶喊》小說集讀後感1000字範文一

要說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書,《吶喊》當居首位,真的,一點也不誇張。不論是《孔乙己》中的主角;《葯》中的華老栓;《明天》中的單四嫂子;還是《阿Q正傳》中的阿Q,都能躍然紙上。《吶喊》是魯迅先生經典小說集,更是中國的名著。

魯迅先生是中華民族的堅強精神脊柱,他在《吶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這八字深深包含著對中國人民的憐惜和悲傷。

曾記得,那個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上流階級生活的孔乙己。他在酒店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以偷為職業。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竟被打斷了腿。孔乙己的死,不正象徵著中國 教育 的墮落嗎?我還看到了讀書人的悲哀。他們可供炫耀的惟有學問而已,可學問在世人眼中又算什麼呢?魯迅先生在刻畫人物方面僅寥寥幾筆,但細膩地刻畫出了一個落魄書生的形象,不知感染了幾代人。

曾記得,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那個「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地上,帶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作者時歡喜而又凄涼的神情,點頭哈腰的。將當時人民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展露無遺。

《葯》則體現出了一個民主的愚昧和無知。其中的環境描寫似乎就是當時世道的黑暗程度與動盪不安。讓人們深深地對自身的無知而感到可悲。

如果要問我最喜歡《吶喊》中的哪部小說的話,我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阿Q正傳》。《阿Q正傳》是《吶減》中最具代表性的 文章 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戶曉,是因為它「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阿Q性格極其復雜:他質朴而又愚蠢,受盡剝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視現實,他對權勢者有著本能的不滿。阿Q由於受剝削受壓迫而要求革命,又因為受愚弄受毒害而落後,最後還是被迫害致死。阿Q其實只是舊中國的一個貧苦農民。在未庄,阿Q連姓趙的權利都沒有。他專做短工,窮得只有一條「萬不可脫」的褲子;他是弱者,受了他人欺負卻又要欺負比他更弱小的小D;他挨了打,常用「兒子打老子」的話來安慰自己,在精神上求得勝利,用以自寬自解,自欺欺人;他還常為生計發愁……野蠻的壓迫剝削使他貧窮;深重的愚弄毒害更使他愈發麻木愚昧。他的「革命行動」竟是去靜修庵里胡鬧。所以說,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了。這也是就中國人民的最大弊病。

在我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之後,魯迅先生的《吶喊》卻仍讓我盪氣回腸,久久不能忘懷。在魯迅的作品裡,盡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盡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言語犀利,他的作品尖銳有力評擊地評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啊!中國,快早日蘇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這個就是我所謂的吶喊,在彷徨在吶喊。黎明中的成長讓我自己知足了更多讓我也更加明白是非。

《吶喊》小說集讀後感1000字範文二

不懂經典,卻有一顆愛慕經典的心。從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到現代的白話文著作,只要是覺得有點兒名氣的,有點兒分量的文字,都想拿來讀一讀,看一看;嘗一嘗,嚼一嚼。就像吃食物,盡管很多時候並不能或者沒有品出什麼味兒,甚至有些硌牙,反胃,但是,本著讀物響亮的名頭,依然會」不知其味「地饕餮下去。就像《狗十三》中的女孩李玩,盡管不愛吃狗肉,但是依然會討好大人硬著頭皮吃下去;而在我,只是為了滿足自己那顆崇拜經典的心而已。至於有沒有營養,有沒有用處,皆在其次。

《朝花夕拾·吶喊》的閱讀也是這樣,僅僅奔著魯迅的名頭,僅僅因為教科書上多次入選其作品的緣由,僅僅因為這是小學教材推薦的課外讀物,因此,自打一見面,就已經將它列入從來沒有閱讀計劃的讀書行列,慕名而去,不說滿載而歸,但終歸還是有點兒收獲的。

可以說是一口氣讀完的。在工作之餘,在家務間隙,在任何自己獨處的閑暇時候。自認為,不管讀到了什麼,有多大的收獲,單是這種見縫插針的閱讀慾望,已經是很可鼓勵的,更毋寧談什麼收獲,有什麼感想之類了。

但盡管這樣,就像時下流行的旅遊打油詩一樣,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了景點拍照。讀過的書,雖說沒有多大的成就,但讀過的文字,還是在腦子里很有些印象的。就像談起某地的樣貌,去過的景點中照片留下的印記,總會銘刻於我們記憶的一隅,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豐富我們的見識,增加生命的厚度,不至於白紙一張的可憐了。

書中,我們熟識的被選進中學課本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孔乙己》《故鄉》等,對他們的了解自不必說。溫故而知新。再讀,當然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體會。他們就像記憶中的老朋友,多年不見,見面自然分外親熱。噓寒問暖,仔細端詳,腦中的樣貌逐漸還原,而且在歲月的打磨之後有了更多更深更濃厚的韻味,品之彌香。

除此而外,書中還有更多的先前未曾謀面的朋友,它們各有所長,各有各的姿態,美不勝收,像《五猖會》中父親的嚴厲,《風波》中濃郁的生活氣息,《葯》中彌漫的血腥愚昧……單說《二十四孝圖》一文,就讓人頗有感觸,很能夠領會魯迅作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風范。

此書中,重點批駁了二十四孝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表達了他的反感思想。大致有二,一是失實,二是對人造成孝的歧義。

最為佩服的魯迅的文筆,帶點兒調侃的諷刺,很有活潑的韻味。就像被微風拂過的春水,讀著這樣的文字,心情是活潑的,甚至連屋子裡每個空氣的毛孔,都充滿了快樂的因子。比如,《郭巨埋兒》的文字,說:」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了一把汗,……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做孝子。家境正在壞下去,常聽到父母愁柴米:祖母老了,倘使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麼,該埋的不就是我么?……「後又及」……但我從此總怕聽到我的父母愁窮,怕看見我的白發的祖母,總覺得她是和我不兩立,至少,也是一個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礙的人。後來,這印象日見其淡了,但總有一些留遺,一直到她去世——這大概是送給《二十四孝圖》的儒者所萬料不到的罷。」

讀魯迅的文字,感覺最深的就是真情流露:是非公允,愛憎分明。很契合他「新 文化 運動的主將」的評價。他的語言朴實無華,但是卻極具感染力,讀著文字,常能夠使人忍俊不禁。像阿長的「大」字睡相,以及七十歲的老萊子著綵衣搖撥浪鼓的場景:」我至今記得,一個躺在父母跟前的老頭子,一個抱在母親手上的小孩,是怎樣的使我發生不同的感想呵……這咕咚咕咚想的撥浪鼓不應該拿在老萊子手裡的,他應該拄一根拐杖。現在這模樣,簡直是壯佯,侮辱了孩子。我再沒有看第二回,一到這一頁,便急速地翻過去了。」字里行間,都充滿著正直人格的真性情。我甚至能夠想見,魯迅手執長毛用力刺殺的英勇形象。

記得有句 讀書 名言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這本書,讀過,算是和魯迅在書中謀面了,謹聊以自慰。是不是有些孔乙己的酸腐味?又或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果如此,亦大可心滿意足,不枉消受了魯迅先生的精神食糧。

《吶喊》小說集讀後感1000字範文三

近來,迷上了魯迅先生的小說。在寒假裡讀的小說集<吶喊>,細細品咂,又有別樣味道盪漾其中。

魯迅在序中寫到了與<新青年>編輯的對話。 他說:「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那人答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顯而易見的,這一群困在鐵屋子裡的人就是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中國人,而發自肺腑的吶喊則是魯迅先生用筆唱響的正義之歌。

讓我頗有感悟的是<葯>和<孔乙己>兩篇小說。

孔乙己無疑是一個悲劇色彩人物。身著長衫,臉帶傷痕,一副窮酸模樣。最讓我痛心的並不是他生活潦倒,只有偷書看,而是他在酒館受到的恥笑。無論他到哪裡,他的滑稽裝扮都會讓人從心底瞧不起他,就連文中的」我」—一個12歲的伙計,當他熱情滿滿問」我」學業怎樣時,都給他一臉冷漠。當孔乙己被打折腿致死時,又有幾人為他哀惋嘆息?魯迅毫不留情地寫芸芸眾生的冷漠無情時,他心中是湧出了多少憤怒的洪水!

再說<葯>,一個個小人物內心的掙扎,無情,不信任……被魯迅先生寫的淋漓盡致。 「那人一隻大手,向他攤著;一隻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那一滴滴滴下來的僅僅是烈士染紅沙場的鮮血嗎?還有淚與恨,恨他們的鮮血在此刻流的如此不值!毫無反抗之心的華小栓,一心為國卻被出賣的熱血青年夏瑜,一」華」一」夏」,魯迅先生帶給我們的正是當時血淋林的華夏悲哀!

魯迅給我們的是一個真實的大社會,讓我們從一個個小人物中深刻地,清醒地認識了那個年代。身為一個鐵肩擔道義的作家,紛繁的塵世中,他找到了自己心愛的職業和不再改變的信仰。他的筆不是為了獻媚高層,不是為了博取人心,只是寫了一個絕不虛假的世界。他的作品不再單單富有文學價值,這是一個廣角鏡,它代表了一個時代。

你怎能說魯迅寫這些小說時不痛心,不無奈,他的<彷徨>不正是反映了他心中的掙扎嗎?但魯迅深深地了解,他是人民的作家,之所以要寫小說,也是為了那些社會上的真君子!換一個角度,如沒有壓在他心頭的時代使命感,對祖國的期望與熱愛,又怎能鑄造他筆下的錚錚傲骨?

也許,在千百年後,還有人翻開他的小說,細細品讀,還能感嘆:「魯迅,他是為人民而生。」

《吶喊》小說集讀後感1000字範文四

以前高中的時候曾讀過《吶喊》,但是再次讀了一遍,其中的文章還是帶給了我非常大的觸動,覺得有必要寫一篇關於《吶喊》的讀後感的了。仔細的拜讀,看到以前教過的文章,又突然多了些不同的感悟,其文章隱隱有種穿透力從那文字里撲面而來,漸漸的我也愛上了魯迅的這種風格,喜歡品讀他的作品。他的文字通常會給我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震撼。

初讀《故鄉》是在初中的課本中,覺得老爺子寫的是一篇關於他童年回憶的快樂文章,讀到閏土的銀項圈和叉子以及他雪地捕鳥的經歷讓我的童年也總是充滿快樂的,以及當老爺子寫到那個見什麼是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的時候,總以為賣豆腐的都很漂亮,可是每次出來吆喝賣豆腐的都是一個老太婆,可以說對於我這個剛剛有點懵懂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當再次讀的時候,那時對先生為什麼寫文章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其中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凄涼的神情,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與自己原認為的剛好相反。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鄉》

看到先生的《藤野先生》時,自己也有種沖動,想沖上去給那些中國人幾個巴掌,把他們打打醒,畢竟巴掌不留疤,掉腦袋那可是要有個碗大的疤。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

《葯》是一部大家學的最認真的文章,作品描寫華老栓用被劊子手殺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鮮血蘸成「人血饅頭」為兒子治病的事,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了人民大眾受到封建社會的壓迫。揭露了統治者(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贊揚了夏瑜的革命英雄精神與氣節,痛惜了民眾的落後和無知。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 「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隻大手,向他攤著;一隻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

——《葯》

初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並不懂人血饅頭對於這篇文章有什麼作用,後來在高中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對我們說,在那個年代,有個迷信的偏方是說,人血饅頭可以治癆病,全篇其實只是寫一個革命者犧牲事件的反面,通過一群不覺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映,來反射出革命者的慘烈。夏瑜被殺沒有明寫,而是從圍觀人的動作描寫中暗示出來;其被殺地點也分明點出為古軒亭口,這正是秋瑾被害的紹興古軒亭口的暗示提供;其視死如歸的精神是通過牢卒和聽客們愚妄的反應反射出來的;其墳上的花圈則暗示:他們的同志們仍在堅持斗爭。小說末尾以墳頭比喻闊人祝壽的饅頭,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遠令人警醒了。小說的全篇籠罩著濃重陰冷的氣氛,也是作者為突出人物和主題而成功營造出來的,便吃人血的 故事 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至於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葯》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里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這是先生自己說 的為什麼要寫這個《吶喊》,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著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判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蘇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歷史,從封建社會走向了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而邁進,這是經過我們許許多多的勞動人民,經過了幾代的國家領導,才走來來的,我們要繼續努力,為共產主義而奮斗!同學們,讓我們站起來,為我們的美好明天而奮斗吧!

《吶喊》小說集讀後感1000字範文五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但是,辛亥革命沒有把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中國民眾仍然活在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的陰影之下。這個時候,人們之間的友善與互助是如此的岌岌可危。

五四運動時期,魯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是他不憚於前驅。」《吶喊》收集了魯迅先生在五四運動高潮時期所寫的作品,這些作品真實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副辛亥革命以後人們的社會生活的圖畫,展示了當時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表達了作者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的否定和對民族生存濃厚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在《吶喊》中,對我觸動最大的便是《狂人 日記 》和《葯》。

在《狂人日記》中,「我」的擔憂,「我」的害怕,「我也是人,他們想要吃了我」,「吃人的人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那發自內心的強烈的想喚醒他們的渴望,「他們要吃我,你一個人,原也無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入伙。吃人的人,什麼事做不出;他們會吃我,也會吃你,一夥裡面,也會自吃。但只要轉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以及「我」對孩子那怎麼也掩飾不住的擔憂和關心,「他的年紀,比我大哥小得多,居然也是一夥;這一定是他娘先教的。還怕已經教給他兒子了;所以連小孩子,也都惡狠狠地看我。」「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就就孩子……」是呀,在那個吃人的社會,人人都狼心狗肺,最無辜,最純潔的孩子永遠是受害的對象,面對那些吃人的人,他們都是待宰的羔羊。黑暗將孩子吞噬,吞噬光明未來的希望,所以,請「救救孩子……」,清醒過來,看看這個被你們傷得滿是瘡痍的國家,看看這個早被你們麻木冷漠感染的世界!為了家國,「只要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

在《葯》中,人們的冷漠麻木為那個社會蓋上一張灰黑的棉被,絕望,窒息,看不到明天……那個人血饅頭似乎是這灰色的啞劇了僅有的色彩,卻也是徒添悲哀罷了。目光隨著那個紅點移動,耳邊已什麼都不用聽,那些冷漠的話語早就刻在人們那麻木的臉上了。看著那場交易暗暗地進行,看著華老栓那「彷彿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的模樣,看著夫婦倆偷偷摸摸地把紅饅頭煮了讓小栓吃……最後的一抹亮色,應該是那隻張開翅膀飛過夏瑜墳頭的烏鴉了吧。伴著夕陽的余暉,烏鴉飛了起來,帶著那舊社會僅剩的余暉飛走……革命終會勝利,夏瑜請安息。

在魯迅筆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吃人」的社會,一個落後、專制、野蠻、冷漠的社會。但,那又是一個曾經真實存在的社會,一個曾經的中國社會。

盡管當初那個社會已經離我們遠去,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選擇去遺忘。我們現在腳下所踩的土地,是用革命先烈的血染過的,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的英勇拼搏。他們將發展祖國,讓祖國繁榮發展的重任的機會和殷切希望都託付給了我們。我們的肩上,背負著那足夠讓他們義無反顧,微笑迎接槍口的最為殷切的希望!

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起來了,我們踐行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們用愛國,敬業驅逐麻木,我們用誠信,友善驅逐冷漠;社會用自由,平等驅逐野蠻,社會用公正,法治驅逐欺詐;國家用富強,民主驅逐落後專制,國家用文明,和諧驅逐腐朽。

我們定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願在天堂的魯迅爺爺和各位革命先烈們安息!

願過去的腐朽專制的社會被永遠埋葬!

願我們可親可敬的祖國永遠繁榮富強!



《吶喊》小說集讀後感1000字範文5篇相關文章:

★ 關於《吶喊》讀後感1000字5篇

★ 《吶喊》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5篇

★ 關於《吶喊》讀後感1000字6篇

★ 邊城讀後感1000字範文5篇

★ 魯迅短篇小說集《吶喊》讀後感5篇

★ 《吶喊》讀後感精選5篇

★ 吶喊讀後感精選範文5篇

★ 《吶喊》讀後感範文5篇

★ 短篇小說吶喊讀後感範文5篇

★ 吶喊魯迅讀後感範文5篇

❷ 小說《擺渡人》讀後感1000字

擺渡人讀後感範文【1】

《擺渡人》是剛讀完的一本英國小說。

內容講述,一個父母離異性格內向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坐火車去見自己的父親,火車在通過一個隧道時失事,小女孩醒來時發現自己是這場事故的唯一倖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遠山坡上一直望著她的小男孩一起跨越這個荒原。

事實上,小女孩是這場事故唯一的遇難者,和小男孩相遇的是她的靈魂。

小男孩就是靈魂的擺渡者,將剛剛去世的人的靈魂從荒原擺渡到另一個世界,否則逝者的靈魂將被荒原上的魔鬼吃掉從而進入地獄加入魔鬼的群體。

故事情節頗驚心動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裡,小男孩一直保護小女孩兩人相依為命,產生了愛情。當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擺渡到另一個世界時,因留戀小男孩而找到了回到荒原的辦法再次與其相見。

當然,結局也沒有讓讀者失望,二人一起從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間,達到了圓滿。

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和平常我們看過的穿越劇,靈異電影相似。但當你仔細品讀時,字里行間透露出我們對自己人生態度的思考。

對於死亡 :

若人死了真有靈魂的擺渡者,那麼死亡或許沒那麼可怕,只是離開了一個現實宇宙能看見的世界到達另一個顛沛流離的世界罷了,在那裡有逝去的親人,活著的人早晚有一天也會到來,死亡只是一個空間的跨越罷了。

曾經我讀過一篇文章,是一個年歲很大的老者寫的,他說若萬事抱著一顆好奇的心去對待,或許就能消除恐懼。有人問老者害怕死亡嗎?他說曾經很怕,因為他難以想像一個人走在死亡邊緣那一刻什麼感受。後來他不怕了,他很好奇那一刻的到來,他會是實踐者,他要知道答案。

在我的讀書生涯里,也有同學的父親或母親離世了,傷痛的他們我們無從安慰。一個人在接受親人的離開時會有種崩潰的感覺。若他們能將親人的離開看做是空間的跨越,或許心靈的傷痛會有所減輕。

以前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來自牆上的一幅畫中,只是從靜態的平面跨越到動態的立體空間,如果有的人離開了,TA只是回到了那副畫里而已。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覺得特別輕松,因為那一刻開始我覺得世界沒有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態所為,如果連死亡都不怕了,世界還有更可怕的事情嗎?

看過一個訪談節目,專家說這世界有太多永遠解不開的秘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到底有沒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這沒有人能親自實踐過再回頭告訴世人答案。所以,大可像那位老者一樣保持好奇心,亦或相信還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對於執念:

每個人都是自己心靈的擺渡人,善惡都由自己擺渡,你選擇做什麼性質的人,行動和意念的支配都由你。消極的情緒,萎靡的狀態,自私,凶惡,沖動,沒自信等等負面的標簽你可以往身上貼,最後形成一個糟糕的人這也是你自己造成的。我們有權擺渡自己的心靈,完美自信,積極向上,友善,寬容,高情商做到這些並不難,關鍵看你對生活的態度,你執念於什麼,你將得到什麼。

擺渡人的方向很廣,你想要將自己的心靈擺渡到哪個河岸,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由你決定。

擺渡人讀後感範文【2】

經朋友介紹買下的這本書,名字聽上去像本名著,網上介紹的也挺牛逼,看了後不能說不好看吧,因為自己也是在短短幾天之內就看完這本小說,並且在火車上那麼嘈雜的場所也看了本書的60%,可能我該為自己現在的閱讀狀態高興吧。

一開始決定看一些小說也是出於培養自己的看書習慣,從《追風箏的人》到這本《擺渡人》,可能兩者的差距太遠,以至於剛開始看《擺渡人》的時候,我以為是特別俗套的言情小說,冷酷的男一,愛耍寶又顯得有點弱智的女一,都想放棄閱讀的一本小說,但是,火車上的無聊讓我重新拿起了這本小說,看到最後,我為自己的沒有放棄感到慶幸,不是為遇見這本小說,為最後女主的選擇。

其實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是在求穩,不想改變,等待著時間給我們答案,然而迪倫穿過荒原,她就擺脫了那些一直糾纏她的惡魔,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脅了——她“回家”了,這是被擺渡人的終極目標,然而她愛上了她的擺渡人,走過分界線她便再也見不到她的擺渡人,她不願過著那樣沒有希望無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選擇了再次回到荒原——那個她曾經無比害怕也無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說的時候我一直受一種思想束縛著——那個統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該出來阻攔了吧。可能吧,作者追求的是一種無拘無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看完後會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我是否在無休止的過著復制般的生活,沒有變化,沒有期待。然而其實自己是有夢想的,只是沒有勇氣再回到那個“可怕的荒原”,去尋找自己的“崔斯坦。

擺渡人讀後感範文【3】

一日,閑的實在無聊,便翻出《擺渡人》認真看了起來。15歲的迪倫在學校里不如意,好友又轉學,加之和母親關系太過一般,她才想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其實是為了脫離這種生活現狀。

當她踏上火車的那一刻,她還心情激動地想像著和父親見面時的場景,只是世間有種奇妙的事情被稱之為意外。當迪倫從出事的火車艱難地爬出黑暗的隧道時,她尋找著列車上其他倖存著,但她只看到了故意等待她的崔斯坦,也就是她的擺渡人。

這時只有她天真地認為自己還活著,她要求崔斯坦走向相反的方向,去繼續尋找那些所謂的倖存者,只是崔斯坦並未答應她的要求,繼續帶著她向前走。她們走過山峰,也闖過了山谷,還有那深不見底的發出惡臭的湖水,躲過無數惡魔,只是在這個過程中,迪倫發現在和崔斯坦的相處中,她漸漸愛上了這個屬於千千萬萬個靈魂的擺渡人。而崔斯坦在回憶自己過去所擺渡的那些靈魂中,只有迪倫最特殊,他也漸漸地愛上了這個天真無邪,善良堅定的小姑娘。

當崔斯坦被惡魔拽下去的時候,迪倫苦苦等了他兩天,而幾乎失去意識的.崔斯坦在聽到迪倫大聲喊著:“崔斯坦,我需要你”的時候,意識突然清醒,回到了她的身邊,這時他們純潔的愛情進一步升華。

就要分別了,迪倫要去天堂等待她的家人或者是去看去世的親人,也就是在這個分界線,迪倫勇敢地表白了崔斯坦,而崔斯坦也愛著她,只是剩下的路崔斯坦無法陪她走下去,在分界線處崔斯坦別無選擇地走了,去迎接下一個靈魂,開始新的任務。

倔強的迪倫不是去找尋自己去世的親人,而且看了崔斯坦擺渡的名單,她試圖找到他曾擺渡的那個士兵,並由他帶領找到了這里最古老的靈魂,她想冒著魂飛魄散的危險,返回荒原,去尋找只屬於她的崔斯坦。她不顧別人的勸服,毅然決然地打開了回到荒原的大門。

她是幸運地,在返回的道路上遇見了崔斯坦,他們一起向那失事火車的方向趕去,一路上迪倫都在鼓勵崔斯坦前進,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她多麼希望把崔斯坦帶去她的世界,而不是周而復始地擺渡著靈魂,重復著同樣的路線,同樣的方式。小說的最後一幕,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正如迪倫所想,崔斯坦真的來到了她的世界,她最親的人終於可以和她相守一生了。

看完整本小說,我認為迪倫是個單純善良,但不缺乏勇氣的女孩,正是她的堅持,她才能和崔斯坦來到同一個世界,才能讓崔斯坦有自己的選擇。故事中的人物其實就是照亮我們的一面鏡子,今天的我們總是在說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試問一下,我們又有多少人堅持下去了?為實現夢想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每天我們只是像崔斯坦那樣沒有選擇,沒有目的地活著,我們的夢想或許只會被我們埋進黃土裡。我們在被迪倫感動的同時,我們也要學著面對挫折和困難,除了失去生命,我想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個插曲。當我們今天在抱怨人際關系越來越復雜的時候,我們也要敲開心扉,問問自己是否真心對待他人了,也要問問自己這個人值得你那麼付出嗎?當我們還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多多想想面對惡魔的迪倫,這個15歲的女孩都能從容面對,生活中還有多少事情能打敗我們。

故事雖然結束了,我們只能滿心祝福迪倫和崔斯坦,祝他們能永遠相愛。

❸ 求一篇網路小說讀後感,讀完比較感動的那種,謝謝

《陳二狗的妖孽人生》 《老子是癩蛤蟆》 《天神下凡》 《獵魔手記》 《褻瀆》我擦!!!太多了....你隨便去這幾個小說的貼吧找一篇...絕壁感動..前提是你看過這本是。

❹ 經典網路小說(讀後感)

讀《後宮甄嬛傳》有感

《後宮甄嬛傳》是這幾年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說,雖然內容和情節都爛
熟於心了,但有時還是會忍不住拿來回味一番。它可能與《紅樓夢》中飽滿的
人物、富麗堂皇的描寫,不能相提並論,也不像《三國演義》那樣有對戰爭政
治的深刻描寫,但我覺得它是現代這些後宮言情小說的上上作了。厚厚的七本
書,甄嬛的幾起幾伏,絕不是單純的女人間的勾心鬥角,我覺得在後宮女人間
爭斗的背後是古代封建制度背景下的各種殘酷、悲涼和無奈。

第一次接觸它是在高二,先是一氣呵成看完了前三部,甄嬛經歷了小產、
華妃、蒙冤、夢碎的幾起幾伏,愛情破滅,家族獲罪,一敗塗地。當年情竇初
開的甄嬛的美好夢想徹底破碎,
她也要開始告別初入宮時那個單純活潑的自己,
她必須直面那個殘酷的欺騙、無情的宮廷。她在最幸福的雲端,從天堂重重地
跌入地獄,看著書中心灰意冷的甄嬛,我的心裡像塞了一團棉花一樣難受,再
看看自己那時的單純總以為玄凌對甄嬛的寵愛中有那麼一點真心,甄嬛在爭斗
中的起起伏伏,
我也和她一樣對玄凌有那麼一絲期盼,認為他會護著「嬛兒」

當我看到甄嬛最後卑微地給女兒用了純元皇後的名字時,我才意識到,曾經自
己的那個自己是多麼的幼稚,而甄嬛也在一次次的傷心和絕望中走向成熟。

最後甄嬛帶著兩個丫鬟去了甘露寺,
告別那個給她期許又讓她絕望的皇宮。
看著這個結局,我為聰明美麗的甄嬛扼腕嘆息了很久,讓她在那個清苦的山上
著實委屈,慢慢地,我也說服了自己,甄嬛擺脫了原來那些爭斗,過著簡單的
生活,雖然辛苦但至少,心不那麼累了。可是,果然作者沒那麼容易放過甄嬛,
讓她又一次希望破滅。第四部,就在她重拾對愛情的信心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時,
本以為可以在宮外和玄清過著安逸瀟灑的生活的她又被殘酷地拉回了現實。
她聽說玄清死於邊境,屍骨無存,家人又在受著莫大的屈辱,這時的甄嬛才徹
底清醒,她要崛起了,她要借玄凌那雙掌握權利的手,讓自己強大起來。

第五和第六部里,甄嬛徹底適應了那個殘酷無情的後宮,她要拿回那些她
失去的,可是在她即將走上巔峰之時,她卻要犧牲她最珍愛的玄清,那個在甘
露寺給她希望,與她相知相許的清。清的犧牲換來了甄嬛在後宮和皇權中無可
撼動的地位,她走上了權利的巔峰,她開始報復玄凌,那個帶給她所有痛苦的
人。第七部結局,甄嬛自然是成功了,逐漸強大的她最終成了後宮的主宰。可
是,我卻一定也高興不起來,在那個可怕的地方她失去的豈是她後來得到的可
以彌補的,她後來之所以要去得到那些也只是因為她已經毫無退路,而對家族
的責任和對現實的痛恨也決不允許她再退縮了。

看完了這七部是在高考完的那幾天,好幾天思想和靈魂都被它牽絆著,這
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先給甄嬛和我們一點點希望,其後而來的必是殘酷的傷
害。我痛惜清的死,痛恨玄凌的無情,嘆息皇後的可悲,
感慨甄嬛的悲劇得失。
後來我也才清醒了,一個人的悲劇其實是一群人、一種社會制度的悲劇。

現在慢慢回想起來,我不想對哪一個善良或惡毒的人表示批判或贊頌了。
這能說,在那樣特定的歷史空間中,每個人所作的一切都是本能所驅使的。他
們不能改變那樣殘酷的環境,只能讓自己強大適應那樣的環境,可想而知,在
那個充滿狠毒的歷史時代,又怎麼可能有愛情、政治喜劇呢,在殘酷的現實環
境面前,我們只能適應,只有告別幼稚、走向成熟,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

熱點內容
吃老師大便的短篇小說 發布:2025-08-24 08:22:54 瀏覽:987
超虐的言情小說短篇結局好 發布:2025-08-24 08:01:16 瀏覽:584
類似編造神話主角都市修道的小說 發布:2025-08-24 08:00:43 瀏覽:970
小說女強男強總裁小說 發布:2025-08-24 07:57:43 瀏覽:721
重生買股票小說 發布:2025-08-24 07:47:41 瀏覽:391
奇葩道士有聲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8-24 07:40:31 瀏覽:615
網游小說公會凱旋 發布:2025-08-24 07:40:31 瀏覽:979
好看小說言情甜寵女強 發布:2025-08-24 06:59:04 瀏覽:154
男人當上門女婿免費小說 發布:2025-08-24 06:55:54 瀏覽:984
主角有一個未婚妻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8-24 06:34:50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