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游全民時代小說
⑴ 怎麼給商標起名字
如何給商標取名?下面有幾種方法,可以作為參考
中外文
我們可以為商標起一個中文名稱和英文名稱,以此作為一個商標申請注冊。用中英文對照法命名商標,便於國內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為今後申請境外商標提前做好了准備。例如:「海信」給自己起的英文名是「Hisense」,中文含義為「高靈敏、高清晰」
企業名稱法
如果企業的名稱不長還朗朗上口,申請人可以直接將企業名稱申請注冊為商標。如:海爾、美的、榮事達等。這樣做的好處是如果商標知名度越來越高,企業的知名度也就越來越高,在宣傳商標的同時也推廣了企業,一箭雙雕。
創始人命名法
該方法適用於申請注冊肖像商標。我們可以用企業創始人或產品發明人的姓名申請注冊商標。比如「李寧」、「王致和」、「福特」等。這樣做可以充分贏得用戶對產品的信任。畢竟,敢用人名申請注冊商標是需要勇氣的,說明了公司創始人或產品發明人對產品的品質充滿了信心。
歷史傳承法
該方法適合那些老字型大小推出的產品,在商標名中體現出產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從而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足夠的信任。比如「道光廿五」、「國窖1573」、「路易十三」等。目前這個方法取名,商標注冊成功難度很大。
吉祥寓意法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追求吉祥寓意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在為商標命名時,可以將蘊含吉祥寓意的詞語同自己的產品關聯起來,借人們追求吉祥寓意的心理推廣自己的產品,提高產品名度。比如:「永久」牌自行車、「福滿多」方便麵、「旺旺」食品等。
功效法
我們在為商標命名時,可以使用形容產品功效的詞語。這樣,消費者就能通過商標名稱直接了解產品所具備的功效,從而更容易對產品產生認同感。比如:「六必治」牙膏、「舒膚佳」沐浴乳、「絕味鴨脖」等。
這個方法謹慎使用,涉及到商標法第十一條 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注冊:(一)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的;(二)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三)其他缺乏顯著特徵的。前款所列標志經過使用取得顯著特徵,並便於識別的,可以作為商標注冊。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點擊頭像了解更多。
⑵ 好戲 | 主演全是「中老年」,《上陽賦》還在營銷「少女感」
文 | 沈 林
壓了很久終於播出的《上陽賦》,果然一開播就收獲口水無數。
《上陽賦》改編自言情小說《帝王業》,這本小說有些年紀的書粉大概都是聽過的,有一段時間十分火爆。劇情是妥妥的大女主瑪麗蘇,講述的是一個架空時代,出生世家的上陽郡主王儇和貧寒出身但憑軍功身至高位的豫章王蕭綦先婚後愛的故事。王儇才貌兼備,還擁有青梅竹馬的戀人,但因為身逢亂世,世人又皆知「得王氏女得天下」,最終不得不作為討好蕭綦的彩頭成為聯姻工具人,經過種種磨難,因其過人的才華和勇氣逐步克服,最終和男主攜手開創新的盛世。
這樣的劇情現在來看好像有點過時了,不過3年前還是一個熱門大IP,而且,電視劇版請到的班底讓人眼前一亮——章子怡、周一圍、於和偉、趙雅芝、左小青、惠英紅、史可等,其中不少都榮膺過影後、影帝和最佳演員,配置堪稱豪華。
不過,《上陽賦》前幾集播出後,卻被不少網友差評。在《上陽賦》中,章子怡需要從15歲的王儇演起,但當時的章子怡已經38歲了,想要演出少女感,但眼神和狀態都是騙不了人的。
就連章子怡自己都受不了劇方把她和#少女感#掰扯在一起,特意發了微博表示不要把「少女感」強安到自己身上。
這幾年,因為強行演少女而翻車的演員不在少數。《如懿傳》同樣是大製作豪華配置,但44歲的周迅從十幾歲的少女開始演,至今還有觀眾念念不忘在吐槽;最近的《情深緣淺》劉嘉玲和蔣欣的大齡《半生緣》姊妹花,也是被嘲得體無完膚。
男演員扮嫩也逃不過觀眾的毒舌。前不久播出的《大秦賦》,滿臉溝壑的張魯一強行飾演13歲的少年嬴政被觀眾廣為詬病,成為該劇最大的槽點之一。
所以,當電影咖章子怡第一次演電視劇《上陽賦》成為最大賣點的同時,青春不再的章子怡也不希望自己被打入「丫頭教」,和周迅、劉嘉玲等放在一起成為自己的嘲點。
可惜,急著和劇方宣發割席的章子怡沒能逃過觀眾的吐槽,微博下方的評論犀利又清醒:既然知道自己年齡不合適,為什麼要接這個角色這部戲呢?錢難賺shit難吃,既然收下了巨額演出費,自然也別想著摘清自己了。
也有人說王儇一生傳奇,其中機變怕年輕演員駕馭不了。就連原著作者也出來表態「王儇的人生重大事件很多都發生在20歲之前,相愛、喪母、喪子,若用少年演員,能撐起這個階段的生離死別嗎?」
角色復雜確實演技派更加駕輕就熟,但每年那麼多科班出身的年輕演員,給他們一個機會演繹前期的王儇又有何不可呢?轉換設計的好,觀眾並不會出戲,參見《大明宮詞》的太平公主即可。
除了章子怡被吐槽外,劇組的豪華班底也出了點問題——還是年齡。雖說演員們個個都是演技派,但50後演長公主,60後演皇後,70後演少女,80後演王子,主演們的平均年齡40歲,卻還在演偶像劇裝嫩,直教《上陽賦》成了《夕陽賦》。
女神趙雅芝也成了火力集中點,雖然她這些年幾乎零差評,但多年不拍戲的她,表演模式還停留在白娘子的年代,分分鍾串戲,再加上給她的磨皮濾鏡和超濃眼妝,完全看不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晚節不保又是「何必」。
隨著劇情的展開,《上陽賦》的另一個缺點也隨之出現了——權謀過弱。演技派登場,觀眾期待的自然不止是外貌,而是對於復雜劇情的精湛演繹,可惜演員在認真演,但劇本本身卻不精彩了。雖然年代是架空的,不必過於拘泥於史料,但隨著這幾年大女主劇頻現,《甄嬛傳》《延禧攻略》《羋月傳》《天盛長歌》等珠玉在前,《上陽賦》的劇情給觀眾的新鮮感就少了很多。權謀的內容在小說里可能夠用,但改編成電視劇卻還要再下功夫,比如號稱劇中分庭抗禮的兩大勢力王家和謝家,結果謝家被丞相王藺簡單施以計謀就扳倒了,這些情節小說里簡單帶過,既然劇拍了那麼情節也可以再展示更多細節,觀眾不至於雲里霧里;皇帝被下毒快死了的戲份,拍得也非常小兒科......
當然,很多觀眾說看到第八集以後,對章子怡和周一圍的CP「真香」了,就連周一圍都變得不油膩了。
我自己的經驗是,許多不好看的劇看著看著也會真香,其實是因為我們被電視劇的情景給「洗腦」了,你被拉入了劇中的情節。更何況是《上陽賦》這樣班底還算不錯的劇呢?一部看到第八集才「真香」的電視劇,對於製作者來說還是應該多反思大於驕傲吧,畢竟投了7個億呢。
· 為抽煙道歉,丁真和公司要補的課不只是學寫字· 審案歷時6年,「最年輕院士」的院士稱號被撤銷背後· 廣告侮辱女性又「自誇式」道歉,全棉時代的「黑紅」操作該醒醒了!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⑶ 維多利亞時代
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亞利山德拉·維多利亞,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於1837年繼承王位(當時她18歲),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3年。維多利亞女王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1837年,18歲的女王維多利亞登基,新女王在繼位之前的日記中寫道:既然上帝把我置於這個國家的王位上,我將盡力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尚年輕,可能在許多方面缺乏經驗,但我肯定,幾乎無人像我這樣懷著為國為民的良好意願和真切希望。女王充分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她在其一生中模範地履行了立憲君主的職責,因此深受國民的愛戴;她還是那個時代道德風尚的典範,她是賢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閨秀,也是優秀的一家主婦。她自己生活嚴謹,工作刻苦,對別人又充滿責任感。在許多國人眼中,她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她漫長的63年在位時期則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頂峰。維多利亞在位時期,被稱作「維多利亞時代」,在英國所有國王中,她享有盛譽,這不是因為她做出了什麼轟動的事業,而是因為她什麼都不做,而僅僅恪守立憲君主的本分,做她那個時代的表率。
時代特點
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前接喬治時代,後啟愛德華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它的時限常被定義為1837年~1901年,即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統治時期。亦有學者認為,應將通過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的1832年視為一個新的文化時期的開端。
維多利亞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頂點時期,也是大英帝國經濟文化的全盛時期。
維多利亞時代科學發明浪潮洶涌澎湃,維多利亞人信仰科學進步,對於工業革命充滿了樂觀和信心。汽船的出現使得運輸和貿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興旺,四通八達的鐵路交通貫穿東西南北。
維多利亞時代的文藝運動流派包括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藝術,以及後印象派等。藝術界呈現出群星奪目的盛景。
維多利亞時代還涌現出了許多偉大的作家、詩人和他們的傳世之作,如英國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簡·愛》)以及著名現實主義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霧都孤兒》)等。
社會風氣
維多利亞時期以崇尚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而著稱,也是一個科學、文化和工業都得到很大發展的繁榮昌盛的太平盛世。印刷術的發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空前繁榮,這一時期還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種族平等的進步觀念,美國的廢奴運動正是這一進步思想的體現。
那個時代的中上層階級對於飲食非常講究,他們從遙遠的國度進口各種異國情調的香料、調料,用於精心烹制的食品中。維多利亞時代有了歷史上最早的烹調學校,名廚編寫的烹調書籍風行英國,在這個時代人們最早將具體烹調方法如調料用量等詳細寫入書中。一些廚房小廚具也流行起來,如開罐器等,維多利亞時代還形成了許多進餐禮儀。
這個時期,英國盛行下午茶,貴族們早餐豐富,午飯簡單,晚飯很晚。據說,維多利亞女王的女侍從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會覺得很餓,於是便讓僕人拿些小茶點來吃,許多人紛紛效仿,下午茶漸漸成為一種例行儀式。事實上,圍繞著這種下午茶習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館開始設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眾開放的茶館,茶話舞會更成為一種社會形式,維多利亞時代的淑女小姐們在那裡與男友們會面。
這個令人神往的時代,並沒有隨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去世而結束。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所謂「維多利亞時代」的真正結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
經濟:頂峰與衰落
維多利亞時代中期,英國達到強盛的頂峰,當時,它的工業生產能力比全世界的總和還要大,它的對外貿易額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英國的富庶已經使新老世界為之矚目,1851年一個法國人參加了在水晶宮舉辦的博覽會後說:像英國這樣一個貴族國家卻成功養活了它的人民;而法國,一個民主的國家,卻只會為貴族進行生產。所以,維多利亞中期的英國為他們的無可匹敵的地位洋洋得意,它這時是世界的貿易中心: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場;澳大利亞、西亞有我們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們的牛群;秘魯運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則流到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植茶葉;而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則遍及印度群島;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長期以來早就生長在美國南部的我們的棉花地,現在正在向地球的所有的溫暖區域擴展。
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然而從70年代開始,英國工業獨霸全球的地位卻開始喪失了,其他國家迎頭趕上,而以美國和德國最為突出。以國民生產總值為例,在1880年~1890年的10年間,英國年增長率是22%,德國是29%,美國是41%。1890年~1900年這10年英國是34%,德國也是34%,美國是38%。但1900年~1913年,英國平均年增長率只有15%,德國卻增長30%,美國增長了39%。1880年,全世界製造品出口總額中有40%以上是英國的,到了1913年英國、德國和美國三個國家在製造品出口總額中的比例變成了29.9%、26.4%和12.6%,英國的下滑趨勢是十分明顯的。當然這只是相對下滑,從絕對數字上看,英國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維多利亞時代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它的富庶,直至它結束時都是這樣。
然而這種富庶更像是一種罪惡,在維多利亞時代,財富的分配始終不均,貧富對比十分明顯。一方面,有貴族宮殿式的庄園生活;另一方面,則是農人破敗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廠主舒適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則是失業工人絕望的生存掙扎。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差太大,一個國家存在著天堂與地獄的鴻溝。這一時期英國著名的保守黨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國說成是一個「兩個民族」的國家,「當茅屋不舒服時,宮殿是不會安全的。」與之相對應的,是英國人引以為傲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議會選舉制度等,都與時代格格不入。應該說「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起的這些政治制度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不過時過境遷,到了工業革命時期,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化,這套制度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成為強盛之中的一道不和諧的陰影。我們僅以議會選舉為例,1715年選民人口占人口總數的47%,到1813年,則只佔25%了。1793年一個由輝格黨組成的團體「人民之友會」曾發表過一份報告,說英格蘭總共400多個議席中,佔一半以上的256個議席是由11075個選民選出來的。選民人數少對於貴族最為有利,它能使貴族寡頭利用賄選來操縱選舉。這樣在18世紀,賄選風氣盛行,幾乎每一個議員都是靠花錢買進來的。議員花錢進議會,又必然指望政府再花錢收買他們。於是腐敗之風盛行於政界,這就是「腐敗的舊制度」。
總之,在進入工業化之後,英國被許多成就陶醉了,沉迷於世界霸主地位的無限自豪中,他們將這一切歸結於英國的制度優越,而根本沒有想到,它的制度仍存在許多結構性弊病。它猶豫於對制度進行及時的變革,由此出現制度發展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積累了種種的問題,這對於它的強國地位是十分不利的,這是造成日後英國衰落的一個潛在隱患。實際上,直到19世紀下半葉,當英國越過強盛的巔峰時,許多人才開始對國家制度進行反思,進而開始了對政治制度進行大調整的改革時代。雖然這些調整與改革緩和了社會矛盾,清除了延續已久的積弊,但此時要挽回昔日的雄風已經不可能了。由此看來,一個國家或民族應隨時審視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不斷根據時代的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優勢中存在的隱患會影響全局,英國的教訓值得思考。
建築風格
當時還出現了許多代表各個時期風格的建築。在這一時期,西方世界的建築以簡潔的形式重現了以往各個時代的古典風格,如:希臘風格、哥特式建築風格以及文藝復興時代的風格。
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皆飛速變化,其最顯著的結果就是富裕的中產階級的劇增。財富的擁有及身份的提升喚起了中產階級改變居住環境和室內裝飾樣式的意識,他們急於在住宅建築上明確和標榜他們的成就。於是,以裝飾為主的「維多利亞風格」應運而生。工業革命使得批量生產成為可能,那麼「安樣式」設計製造便成為一種方便、廉價、普遍的標准,這為喜歡對所有樣式的裝飾元素進行自由組合的維多利亞式風格帶來了最簡便的機會,並使之最終擊敗了其他各種樣式。事實上,你很難對維多利亞樣式進行准確的分類,它其實包括了各種裝飾元素,樣式的混合和沒有明顯樣式基礎的創新裝飾的運用,是當時傢具和其它用品設計的典型特徵。
在建築上,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歷史上各種建築式樣的復興在整個維多利亞時期形成一種風尚。哥特復興樣式在英國首先備受推崇,新興的富商、資產階級渴望與貴族有同等的生活,他們對風格的准確性沒有興趣,因此經常隨機地使用幾種風格的元素:文藝復興式、羅曼式、都鐸式、伊麗莎白式或義大利風格。只是,維多利亞時期對這些風格的重新演繹並非只是簡單的復制,而是加入了更多現代的元素,並運用了新的建築材料,改進了原有的建造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原有風格進行了完善,是對多種風格所作的融合。毫無疑問,以當時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影響,美國以及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印度等地也開始風行維多利亞風格。不一樣的是,他們都採用了地方性的可利用材料和製作工藝,並按當地不同的氣候條件來適時改造住宅的式樣。例如,在美國,這個時期至少形成了八種不同的風格,如一開始的哥特復興式和義大利風格,接下來的粘貼式風格,19世紀後期的美國安妮女王風格、理查德森羅曼式、屋頂風格和殖民復興風格等,同時,埃及和東方特徵也融入其中,這些風格在時間上相互重疊,沒有特別明顯的開始和結束,多數的住宅都是混合風格,個人化的演繹非常豐富。
維多利亞時期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發展使得物品的種類面目一新,膠合板、鐵與黃銅管都能製造出簡單而實用的物件,也適用於裝飾設計,他們使得裝飾變得豐富起來。大部分的維多利亞式的設計是裝飾性的,傢具採用曲線的形式,凸出的裝飾和復雜雕飾的框架,用機器復制裝飾細部。室內的傢具既要舒適,又要顯得華麗,墊子於木框匹配,傾向於厚和突出,有些褶皺和束卷,墊子里的彈簧用以支撐柔軟而飽滿的表面,帶有精製而艷麗的編織圖案是其外部覆蓋材料的標准。這些傢具都有大的尺度和過分的裝飾,它是展示身份的象徵。在維多利亞時期,裝飾性的頂棚深受人們喜歡,大型住宅中的頂棚為石膏提供了大量的機會,石膏的玫瑰、圓形大浮雕從新古典的時代一直持續下來,在各種不同復興風格中被廣泛使用。精細的垂花、肋狀物和花卉以及結綵。如同檐口的圖案一樣,都充分表現出他們的本質特徵。淺浮雕廣泛流行,它是一種壓縮的輕質帶有線腳的牆紙,用在平淡的頂棚上增加質感。牆紙也是特別流行的牆壁處理方式,可用在木牆板上或樸素的粉牆上,其圖案也許是幾何形的,花卉的,甚至風景,牆紙邊緣設計一蛋箭或希臘線腳來收頭,以創造出合適的構圖。在一些樸素的住宅中,一般使用平松木地板,並用地毯覆蓋,然後用蜂蠟和松脂對其分色和磨光,用小塊不同著色的硬木鋪設成幾何圖案,也是不錯的選擇。大廳通常採用有裝飾的油彩的瓷磚,鋪設成幾何圖案。花飾瓷磚提供了一個耐久且易清洗的表面,在過廳及浴室中都很流行,豐富的色彩和肌理市的地面色彩紛呈。
服飾風格
維多利亞風格 指1837年至1901年間,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的服飾風格,該時代女性的服飾特點是,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隨著復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正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關鍵材質
蕾絲
有古董感的蕾絲材質是維多利亞風格的頭號代表。上好的蕾絲頗費手工,而且代價不匪,具有高級訂制的珍貴感,而如今先進技術手法的運用,令坊間的蕾絲也變得較為柔軟、透氣、易熨燙,因此開始被大面積運用在了服裝上。維多利亞時代,女人們喜歡在領口、袖口、裙擺處露出內衣的蕾絲花邊,而就算是當時流行的下午茶,也要鋪上白色刺綉蕾絲的桌布和餐巾,才顯得情調十足,可見蕾絲在維多利亞時代的重要性。
如今除了純蕾絲的上裝之外,蕾絲也被高超的拼接技術運用到了服裝的局部,例如領口、衣襟、袖口、下擺處等等,與其它材質混搭出更加華麗繁復的效果。而另一方面,與硬挺材質的搭配使用,也使得蕾絲材質的適應面更加廣泛。體型較豐韻也能安心穿著。今年,高品質蕾絲的運用將變得無所不在。
荷葉邊
溫婉的荷葉邊今季再現,變化出新時代古典高貴的氣質。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季的荷葉邊擺脫了細碎的小家子氣,在融入了英國皇家氣質後,大大地舒展了開來,造型更加大氣,輕柔飛揚地蔓延在整個肩部和胸部。另一方面,荷葉邊也配合圓裙的裁剪,加以垂綴感的線條修飾,融維多利亞時代與愛德華時代於一體,更加具有貴族高雅的神韻。其中最著名的是維多利亞風格的蛋糕裙,本季無論是搭配休閑服飾的膝上蛋糕裙,還是出席酒會的長蛋糕裙,都十分受歡迎,能凸現維多利亞式的華麗典雅精神。
包紐
在維多利亞的典雅之下,紐扣也不再無足輕重,精緻、考究的材質成為了你不可忽略的細節所在。仿珍珠紐扣十分優雅,而更盛行的是包紐,用與服裝同材質的真絲或綢緞將紐扣包住,呈現出渾然一體的裝飾感,同時,也體現出猶如手工定製般的縝密做工。不要小看這一排小紐扣,它是確保你的維多利亞小洋裝是否經得起挑剔的關鍵元素!
蝴蝶結
用閃亮的緞帶結一個蝴蝶結作裝飾吧,因為蝴蝶結也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重要符號。區別在於,維多利亞式的蝴蝶結更加講究結後長長的飄帶,粗而寬的帶子或者是纖細的細繩都沒有問題!
■關鍵款式
立領
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穿著趨向於保守,用層層疊疊的技法塑造華美感,而立領,就是其風格的最重要標志。有時候,精美的包裹要比裸露更加來得神秘、性感、有魅力,因此,今季小立領襯衫無比走紅,全棉材質具有學生般清純的氣息,而蕾絲的材質則又有成熟女性的婉約,加上蝴蝶結等重要元素的配合,在大衣領口露出,顯得十分華美精神,保暖時髦兩不誤。
羊腿袖
所謂羊腿袖,顧名思義就是指袖部猶如羊腿一般,上端蓬開,而近手腕處一長段收緊。這種極具歐洲古典美的袖型現在也開始走紅,無論是絲綢上衣或者針織毛衣都有運用到這款袖型,在強調蓬鬆有型上身的同時,相對縮短上衣的長度,是其要決。
除了羊腿袖外,具有公主氣息的泡泡袖和燈籠袖也十分盛行,蓬鬆的燈籠袖更加能凸顯小臂和手腕的纖細,流行的搭配方式是外穿七分袖外套,將燈籠袖露出一截,也十分漂亮。
高腰
維多利亞時期的高腰線略微區別於拿破崙時代的高腰線,而是以高腰的設計強調整體修長感的線條,在胸前和腰部強調曲線的抓褶、抽褶裁剪,同時有明顯的束腰特徵,既有修長感又不失豐滿,能讓穿著比例更加完美。
抓褶
抓褶和折皺都是維多利亞風格的關鍵詞,用垂直的線條塑造含蓄美,用褶皺創造華麗感,因此無論是襯衫、裙擺都有折皺出現,袖口的反褶也運用得較多。
妝容
無論是服裝還是彩妝,浪漫的紫色都是主角,淡薰衣草紫色的眼妝如下午茶般清甜悠閑,最適合搭配各種維多利亞造型的服裝,且相得益彰。此外光滑優雅的發髻現在也回來了,或者是中分的波浪長發,打破了春夏懶散寬松的形象,倡導精緻莊重。
⑷ 品牌是如何起名字的
方法 1:中式老字型大小命名法
餐飲、食品、服裝、葯店、旅館等行業,尤其是有一定歷史的企業或店鋪,比較喜歡採用老字型大小命名法。
古人做生意開店,對店鋪招牌的名字比較有講究,多選用一些寓意好的字眼,基本上離不開56個吉祥字:
「 順裕興隆瑞永昌,萬亨元利復豐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謙吉公仁協鼎光。聚益中通全信義,久恆慶美大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廣,潤發洪源厚福長 」。
其中飯館多用「居」和「樓」字,葯店多用「堂」字,綢布店多用「祥」字,錢庄多用「恆」字。
如果要取老字型大小類型的品牌名,可以參考這56個字,像全聚德、恆源祥、同仁堂、慶豐等老字型大小,均是如此。
方法2:古文詩詞命名法
「網路」名字源自於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的「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宜家」名字來自《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 宜其室家……」;
「杏花村」名字源自唐代詩人李牧的《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從古文古詩詞里挑選品牌名,盡量簡單直白為主,否則不容易理解和記憶。
比如「露華濃」,這個品牌名來自於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雖然寓意好,但知道這個出處的消費者相對卻不多。在不知道出處的情況下,這個名字顯然不太好記。
由於現在能被挖掘的古詩詞已經被挖掘殆盡了,我們容易想到的,別人早已搶先注冊,怎麼辦?
可以考慮從古文中尋找,找到後可以直接用,也可以組合用。
諸葛亮在《陰符經集釋》中說「天機也,故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這句話中就可以提煉出一個品牌名「帝雲天」,用在茶葉、香煙等產品上都不錯,尤其是產品原產地有黃帝傳說的地方,如黃山,傳說黃帝在此修煉而得名。
方法 3:品類特徵命名法
這一類的品牌取名,可以採用姓+品類名,比如周黑鴨,「周」是老闆的姓,「鴨」是產品的品類,說明以鴨為主,「黑」是產品的顏色特徵;
可以採用情緒+品類名,比如喜茶,「喜」是一種歡樂情緒,「茶」是產品的品類名;
可以採用人群+品類名,比如「農夫山泉」,「農夫」是有田野農家屬性的人群,「山泉」是礦泉水的品類名;
可以採用感覺+品類名,比如「可口可樂」,「可口」是口感,「可樂」是產品品類名。
也可以採用產品特徵+品類名,比如意動力曾取了一個做特色燉牛骨的商標名叫「犇骨頭」,「犇」字是三頭「牛」的組合,寓意「強大,牛氣」,與品類「骨頭」組合在一起,一看就知道是做牛骨頭的。
或者可以反過來,品類名+利益暗示,以意動力為一個禮品店起的品牌名「禮莫愁」為例,寓意送禮不發愁,音同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李莫愁」,比較簡單好記,如果將這個品牌名作為店鋪招牌,消費者一看就明白這店是賣什麼產品的,也容易記憶。
方法4:熟悉物體命名法
利用大家熟悉的物體注冊為商標。比如錘子手機、釘釘、糖紙甜品、小罐茶、斑布、藍瓶咖啡等,使用生活中常用到的物品做品牌名。
相對於用字片語合的新名稱,這類名稱大家都十分熟悉,簡單好記,而且還能讓消費者沒有隔閡,倍感親切,達到借勢知名度和好感度的效果。
除了日常用品,往大的看,可以使用自然界的物體和現象,日月星辰、藍天白雲、江河湖海、風雨雷電等皆可用,比如金太陽、陽光、藍月亮、白雲山、海爾、長江、揚子江、千島湖、三星、七星、水王星、雪花啤酒、雨潤、東風汽車等;
往小的看,可以用各種粒子、元素,比如36氪、新氧、金點原子等;
甚至東西南北方位都以用,比如新東方、南方黑芝麻糊、西貝、北面等。
這些生活中、自然界的,甚至是人造的物體,比如長城、黃鶴樓等,只要是還沒有被注冊為商標的,都可以申請注冊,已經被注冊的,可以通過增字、改字等方式重新組合後注冊。
方法5:故事相關命名法
有人說,對於一個品牌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會講故事。講產品的故事,講品牌的故事,講創始人的故事,通過故事,能夠更好地與消費者做溝通,拉進與消費者的距離,獲得認同和信任。品牌起名同樣如此,很多知名品牌的名稱,要麼來自於歷史典故,要麼來自於知名小說,要麼來自於創始人的相關故事。
比如「阿里巴巴」,來自《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簡單好記,朗朗上口,還蘊含著「芝麻開門」的深層寓意;
「狗不理」包子,來自創始人「狗子」的故事。據說,狗子做的包子好吃,生意特別好,忙得團團轉,路過的熟人跟他打招呼,他都沒工夫搭理;
「星巴克」,來自於小說《白鯨記》里的人物名;
「耐克」,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尼姬(Nike);
「人頭馬」,來源於希臘英雄的導師人頭馬喀戎;
「旺旺」,據說來自於創始人夢里的小黑狗;
再比如「奈雪的茶」,背後有一個愛情故事。
講故事作為消費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能讓品牌鮮活、生動起來,有利於理解、記憶和傳播,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品牌命名方法。
方法6:屬性特徵命名法
品類名是直白地告訴你這是哪一類產品,而體現產品屬性的品牌名,不一定要帶有品類名,只要能體現產品某一方面的特徵就可以。如:
「寶馬」,雖然不帶有「車」這一品類,但「馬」這一坐騎屬性和車是一致的,都是交通工具,而且「寶馬」能給消費者一種高貴、高端的感覺;
「賓士」和「保時捷」,都能體現汽車的屬性特徵,「賓士」是汽車快速行駛的狀態,「保時」體現了快速,「捷」有「敏捷」、「快捷」之意;
「腦白金」,一聽就知道和健康有關,和其「改善睡眠」的功效吻合;
「拼多多」,不直接說「團購」,但「拼」是團購的特徵;
「植護」,「植」是植物的意思,雖然沒有講產品的具體成分,但屬於植物的范疇,就能給消費者以天然安全的感覺。
再比如意動力品名戰略咨詢的品牌名「意動力」,「意」是創意、想法的意思,能體現廣告與品牌咨詢行業的屬性特徵。意動力,創意是引爆銷量的動力。
方法7:創始人命名法
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有很多都是以創始人的名字來命名。
比如Disney(迪士尼),由Walt Disney(懷特·迪士尼)與其兄Roy Disney(洛伊·迪士尼)創立;
Mercedes-Benz(梅塞德斯·賓士),是以公司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的發明者之一 Karl Friedrich Benz(卡爾·費利特里奇·本茨)的名字命名;
Chanel(香奈兒)是由Coco Chanel(可可·香奈兒)創立;Adidas(阿迪達斯)由Adolf Adi Dassler(阿道夫·阿迪·達斯勒)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我國本土品牌,也有不少以創始人名字或名號來命名的,像李寧、王老吉、馬應龍、王守義、張小泉、張裕、雷允上、許留山、李子柒等。
當前是一個比較適合打造個人IP的年代,而品牌名用創始人的名字,將一個品牌綁定到個人IP上,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潛意識會覺得「創始人沒有足夠的自信或誠信的話是不會用個人名字作為品牌名的」。
不過,創始人的名字最好取得還不錯,過於普通的話,大眾識別性相對較低,比如有的人名,全國有近30萬重名的。
方法8:美好祝願命名法
有些品牌名本身帶有美好祝願的字眼,讓人看後有一種吉祥如意、歡欣喜悅的感覺,這樣親和度更高,更容易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老字型大小品牌名在這方面尤其注重,像我們在前面「中式老字型大小命名法」中提到的老字型大小常用56字中的瑞、祥、泰、和、美、安、康、福等字,都可以用在品牌名中,如瑞蚨祥、老鳳祥、周大福等。
除了老字型大小,更具現代感的品牌名也有很多帶有美好祝願字眼,如:
「可口可樂」名稱中的「樂」 ;
「美的」名稱中的「美」 ;
「娃哈哈」名稱中的「哈哈」 ;
「福臨門」名稱中的「福」 ;
「幸福西餅」名稱中的「幸福」 ;
「吉祥餛飩」名稱中的「吉祥」等。
討個吉利,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也是大眾的普遍心理。不管是出於對美好的嚮往,還是因為有點迷信,帶有美好祝願和使人產生美好期望的字眼總是受歡迎的,具有正面、積極、樂觀的傳播效果,是品牌命名的重要方法之一。
方法9:利益功效命名法
以消費者使用產品後能獲得的利益或效果來命名,如
日化用品類:
海飛絲,頭發絲絲飛起的順滑感覺;
飄柔,頭發輕飄而柔順的感覺;
清揚,頭發清爽飛揚,去屑後的美好感覺;
舒膚佳,使用後肌膚舒服的感覺很好;
立白,使用後立馬會變白,凈衣的效果很快很好……
醫葯保健品類:
肛泰,讓你肛門舒坦;
可立克,可以很快見到效果;
珍視明,讓你的眼睛變得明亮;
康必得,讓你重新獲得健康;
婦炎潔,婦科炎症洗洗更健康;
潔爾陰,清潔護理你的私處……
除了日化和醫葯保健領域,其它品類產品同樣適合,像美加凈、香飄飄、背背佳、好記星、絕味、幫寶適、貝因美等,同樣帶有與使用效果相關的利益點。
在功能效果上,還可以用暗示法。比如功能飲料「紅牛」,給人以強勁有力的感覺。
另外,像意動力起名的「抖擻咖啡」,據調查顯示,消費者購買咖啡的原因排名第一的是提神,而「抖擻」精神則有暗示提神的效果。
方法10:原料成分命名法
用產品的主要原料或者其所含有的主要成分來命名。如:
「鮮芋仙」,用新鮮的芋頭為食材做的美食;
「21金維他」,一看就知道能夠補充維他命;
「稻香村」,給人一種充滿稻香的鄉村氣息等。
但這類商標注冊要注意,原料成分的前後要加文字,因為商標法規定「僅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不得注冊為商標,所以要添加輔助字。如:
「全棉時代」,品牌名給人一種採用「全棉」材質的感覺,但如果你直接用「全棉」注冊就有風險,加上「時代」就容易通過;
「東方樹葉」,茶葉確實是「樹葉」,但沒有顯著性,直接注冊比較難,但加上「東方」就能通過注冊;
「五糧液」,雖然能看出原料來自「糧」食,但加上「五」和「液」就能夠通過注冊。
方法11:產地相關命名法
帶有產地名的品牌,煙酒比較多,酒類如貴州茅台、瀘州老窖、青島啤酒、哈爾濱啤酒等,香煙類如上海、南京、玉溪、黃山等,這些品牌的存在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現在再去注冊就很難了。
商標法第十條第二款規定對「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禁用,所以可以考慮非行政區劃的山川河流、縣級以下的「行政區劃地名」、非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比如喜馬拉雅、百歲山、千島湖等。
在地名的使用上,也可以採用替代策略,如:
「北京」用不了,可以用「京」字開頭,像「京東」;
「上海」用不了,可以用「滬」,像「滬上阿姨」;
「韓國」或「首爾」用不了,可以用個「韓」字,像「韓都衣舍」、「韓後」等。
方法12:常用稱呼命名法
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某一種關系或某一類人的常用稱呼,也可以用來注冊商標,成為品牌名。如:
「老乾媽」辣椒醬,「老乾媽」會給你一種親切感,其平易近人的品牌調性對辣椒醬這一品類產品十分吻合;
「外婆家」餐廳,同樣會讓你倍感親切,有一種家的感覺,而且「外婆」能讓很多人聯想到記憶中的美好味道。
如今類似老乾媽、外婆家之類的品牌名早已被搶注一空,但可以在稱呼的前後加上品類名或創始人的姓名。如:
米老頭,品類+稱呼;
爸爸糖,稱呼+品類;
媛娘娘,名+稱呼;
鮑師傅,姓+稱呼。
方法13:數字相關命名法
純阿拉伯數字命名,如999(感冒靈)、360(金融)、1688(采購批發網)、8848(手機)、7-11(超市)等。單純數字商標,數字要在2個以上,而且如果沒有顯著特徵的話,也容易被駁回,所以可以考慮數字加輔助字詞。
數字開頭,可以加品類,比如「三一重工」;
可以加人,比如「三個爸爸」;
可以加動物,比如「三隻松鼠」、「七匹狼」;
可以加植物,比如「三棵樹」、「五月花」、「六個核桃」;
可以加效果,比如「七分甜」;
可以加量詞,比如「85度C」、「三頓半」等。
也可以在品牌名後加數字,比如「國窖1573」,其中「1573」是創始年份;「海普諾凱1897」,其中「1897」同樣是創始年份。這類商標的好處是,通過品牌名本身,就能有一種歷史感,專注感,進而提升信任感。
方法14:動植物命名法
植物類,如:
蘋果、小米、花椒、土豆、西瓜、瓜子等。
動物類,如:
熊貓、鱷魚、龍虎、駱駝、小熊、大白兔、金絲猴、螞蟻金服、鳳凰傳媒、公牛等。
為什麼很多品牌喜歡用動植物來做商標名?
因為這些動植物,都已經大名鼎鼎,它們的名字都是大眾耳熟能詳的,又簡單好記,可以省去很多錢和時間去打知名度,既然可以「佔便宜」,何樂而不為?
當這些個動植物名都被搶光了怎麼辦?
可以在動物名前加字,重新組合,比如天貓、金雞、搜狐、搜狗、路虎、雅虎、飛豬、途牛、菜鳥、閑魚、藝龍、森馬、七匹狼、紅蜻蜓、白象、飛鶴、斗魚等等。不光十二生肖一個都跑不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都可以用起來;也可以在動物後面加字,比如雀巢、驢媽媽、馬蜂窩、虎牙、貓撲、青蛙王子、袋鼠媽媽等。
當然,還可以在植物名前後加字,像六個核桃、三棵樹、花西子、桃花姬等。
方法15:歷史人物命名法
除了世人耳熟能詳的動植物名稱,中外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名,同樣可以作為品牌商標使用,這等於綁定和借勢了名人的個人IP,簡單好記,有利於品牌的傳播推廣。
像我國知名的歷史人物杜康、秦始皇、成吉思汗、張仲景、華佗、魯班、曹操、唐伯虎等,包括一些傳說中的歷史人物,西施、貂蟬、黃道婆、愚公等,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哪吒、女媧、盤古、嫦娥、七仙女等,都被注冊成了商標;
外國比較知名的歷史人物,諾貝爾、牛頓、拿破崙、伊麗莎白、莎士比亞、哥倫布、柏拉圖等,也被注冊成了商標。
雖然這類知名人物幾乎被搶注一空,但還可以選出一些知名度沒那麼高卻寓意好的歷史名人的。比如利用這種命名方法,意動力的取名案例「福樓拜」。福樓拜是世界聞名的作家,被成為「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代表作為世界名著《包法利夫人》。「福樓拜」不僅有名,而且字面意思比較好,比較適合做餐館、酒類的品牌名。
用歷史人物注冊商標,可參考的《商標法》第十條一款(八)項規定:「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只要不違反這一條,還是很有機會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以當代或現代的人物名注冊商標,如魯迅、老舍、李小龍等。
方法16:身份職稱命名法
不管是不是和產品的行業屬性相關,自古以來的身份職稱也是可以注冊為商標的。如:
古代的帝王、吾皇、皇後、貴妃、公主、公子、太子、太醫、太師、御醫、將軍、師爺、護衛、侍衛、管家、總管、掌櫃、小二、員外等;
現代的總統、外交官、老闆、醫生、護士、小姐、店主、保姆、大廚等。
如果這些名稱已經被別人搶先注冊,或者因沒有「顯著特徵」被駁回,你可以在職稱的前面加上姓或品類屬性,如李醫生、李小姐、王御醫、水管家、牙護士等。
註:以上方法摘自品牌商標起名參考書《超級品名》中的28種品牌命名法中的16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