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網路小說的目的
⑴ 當前網路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什麼意義
這就要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解答了,很多人看網路小說只是為了放鬆,當然有一些網路小說涉及到法律的比如我就不說了,這種是滿足個人慾望的,還有一些人看了某本網路小說會得到人生的啟示,很多讀者喜歡看憤青類的,而這種類型暗藏了一種道理,要真正看小說的人才看得懂,那就是「愛國,人人平等」之類的,至於玄幻類型的那隻是幻想,真的是純屬用來放鬆罷了,網路小說現在已經深入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中,所以說網路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一個重大的意義,至於意義那就要看小說的人才知道了。我對於你問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是個人意見,能聯系一下嗎,
⑵ 關於網路文學
網路文學
什麼是「網路文學」?按照陳村先生的話,它是自由的,隨意的,不功利的,
而且並不以紙媒的發表為最終目的。而所謂它最好的時期已經「過去」的標志是
「到網下去出版傳統的書籍」。
我的看法,所謂網路文學,應以在網路上創作、發布(首發)和流傳的作品
為主流,傳統媒體發表過再上網的應屬於網路資訊內容。那麼這種創作按其目的
來講無非如下幾種:
(1)以在網上傳播為目的,從中得到自我滿足,並以網友的欣賞來達成這
種成就感,此類作者最終不免汲汲於追求網路上的名氣。
(2)雖首發於網路,卻以網路平台作為進入傳統媒體的跳板,此類寫手一
開始就有很明確的目的性。比如連載一部小說到最後便停止連載,以靜候傳統媒
體之青睞。當然,此類寫手還需要先達到第一種境界,因為傳統媒體在審視作品
的同時也會照顧到寫手在網路上的名氣。
(3)雖沒有考慮到作品的最終命運,但也不會傻到拒絕傳統媒體的青睞,
這種寫手的創作目的首先是順其自然的,他只是在網路的自由發表中得到滿足。
但我懷疑這種狀態是不穩定的,隨著名氣、作品、網友等因素的影響,要麼一直
這么寫下去,要麼做起成名成就的夢想來。
(4)拒絕傳統媒體,自始至終以壯大網路文學為目的,不求聞達於網路,
不求受賞識於傳統媒體,他只是在網路上寫著,貼著,完全一副自足的心態。這
類人有嗎?也許有,但我還沒見過。
上述的第(1)、(3)種狀態並不是穩定的,只要有了慾望,便最終會變質,
投靠到傳統媒體的旗下。第(4)種狀態的寫手大概可以歸入「稀有珍貴動物」,
要麼與傳統媒體有仇,要麼是偏執狂。因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網路文學可以
不以紙媒的發表為最終目的,但它無法拒絕也不會拒絕傳統媒體,甚至可以說最
終都將以傳統媒體為指向。所謂的自由的、隨意的、不功利的網路文學只能是網
絡文學一種形式,且不是網路文學的主要狀態,甚至可以說這樣的形式只是網路
文學發展中的「初級階段」。
上述分類方式是從網路寫手的角度出發的,而從載體的角度還可以這么分類:
(1)網站(論壇)純粹以發表和交流寫手的作品為目的,或者還會辦一份
電子刊物什麼的,但也僅僅在網上傳播,並不和傳統媒體接觸。
(2)網站(論壇)大量吸收寫手作品,並主動向傳統媒體靠攏,以自己出
版(與傳統媒體合作)寫手的作品或以向傳統媒體推薦作品為目的。
(3)傳統媒體在網路上尋找適合紙媒的作品並購買(付費)然後出版(刊
發),當然,也有大量不付費的。
還有一種網站購買傳統媒體作品的版權在網上進行付費下載(閱讀),此種
做法實際是傳統媒體在網路的延伸,不能歸入網路文學。
從網站的生存角度,除非有專門機構支持,否則第(1)種類型將難免苦苦
維持以至陷入困境,這樣的網站(論壇)只能是不獨立的,依託其他網站而生存
的。養不起自己的網站(論壇)談何養起「文學」這樣的奢侈品。其他類型的網
站(論壇)如何與傳統媒體接觸還是一個可以探討的范疇,但至少有了一線生機,
而傳統媒體從網路上尋找稿源將極大激發地網路文學的活力。由此可見,如果從
載體的角度來定義網路文學的話,僅以是否在網路平台上首先刊發為界定,而與
是否延伸到傳統媒體或者徑直以紙媒為目的並無直接聯系。這里還應該提到有些
網路作品是不適合傳統媒體的,比如多媒體創作(在詩歌中加聯結,在文字中附
以圖片、flash),這類作品倒真的算得上純粹的「網路文學」了。
我們還可以從歷來知名的「網路寫手」的命運來談談網路文學的前瞻。那幫
出名的寫手現在都怎麼樣了呢?首先是都出書了,比如寧財神啦王小山啦;而且
有的甚至不「網路」啦,比如尚愛蘭等人就專力於專欄寫作了;還有的流入到報
社等各類傳統媒體部門(當然其中有些原本就是傳統媒體的人員)。總而言之,
都奔傳統媒體或正走在傳統媒體的路上。那麼他們的身份怎麼界定?你可以稱他
為作家,他也可以自稱為網路寫手,是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到網下去
出版傳統的書籍」好象才是很多人眼裡的網路文學的最好的下場!
綜上所述,我認為「網路文學」只是一種不明確的說法,它也是文學之一種,
和「文學」一樣,它追求更自由的表達和合乎個性的作品,它以首發在網路平台
為界定方式,在網路這種新的創作平台上它獲得了更為廣闊的傳播空間;雖然它
可以不以紙媒為最終目的,但紙媒應是最具誘惑力的指向,而與紙媒的親密接觸,
更能激發網路文學的活力,在這種狀態下同樣能產生經典作品並將造就大量的自
由撰稿人群。
⑶ 網路小說興起的原因
恩 這個問題因為我感興趣 所以談談自己的觀點1 首先不得不說 是網路的大發展 中國的網路技術 從90年代後 才有了長足的進步 特別是在2000年後 網路逐漸開始普及 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網路和電話一樣 也成為了家庭和學習的必備品 這就為網路語言 網路交流 網路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石 網路小說 可以說是傳統文學小說的一個另類 但是卻也屬於其中的一個外延的形式 那麼 在各個領域深入同化 並不斷的交流融合的過程中 文學語言藉助網路平台而成為一種新的語言的大趨勢已經來臨 網路語言 就是新的時代的語言和新型小說的生力軍2寫作形式的變化和發展 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手稿方式 在一定的程度上 和80 90一代的成長的環境是有關系的 當代 這個X0後的說法已經被很多人廣泛的接受了 90的非主流不論知道其內核否 都已經承載了一種新的文化 和代表著更新的方向 對於小說藝術的多元化 也是一種更加明確而新鮮的創造3題材的增加 視野的開闊 品味的差異性 而歷史的發展 總是在一定的思潮下 不斷的向前推進的 比如我們中國文學70年代的傷痕文學的所謂稱呼 就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誕生出來的一個新的雛形 而現在 新的小說樣式和新小說的字樣 就不再陌生化 西方的主流文學越來越影響到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 並且我們在吸收和學習中 也不斷地在保留傳統中國古典文學優勢的基礎了 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創新 那麼 網路小說 就是生力軍或者是後起之秀簡單地說這么多吧 自己的感覺而已 不論對錯 只是一種選擇
⑷ 從你的角度來看,網路小說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帶給人愉悅。
先說個題外話。很多網路小說其實有很深的思想深度。比如煙雨江南的《塵緣》,看得時候我都很驚訝,甚至可以當做是文學作品。
但是網路小說本身主流認識上還是屬於快餐文本。說白了,是希望你能在書中找到愉悅。
不需要枯燥難懂,不需要辭藻。劇情就能讓人覺得在進行一場旅行,在玩一場角色扮演RPG,讀者跟著主角進入打怪升級的世界,這是網路小說存在的真實意義。
⑸ 網路小說的種類,以及學術上的小說種類
網路小說是依託網路基礎平台,由網路作者發表的小說;是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興的小說類型。
網路小說(Internet novel)多分為以下類型:玄幻:東方玄幻、王朝爭霸、異世大陸、異術超能、遠古神話、轉世重生、猥瑣升級奇幻:西方奇幻、吸血家族、魔法校園、異類獸族、領主貴族武俠:傳統武俠、歷史武俠、浪子異俠、諧趣武俠、快意江湖仙俠:現代修真、洪荒小說、古典仙俠、奇幻修真、遠古神話都市:都市生活、恩怨情仇、青春校園、都市異能、都市重生、耽美小說、BL小說、合租情緣、娛樂明星、諜戰特工、愛情婚姻、鄉土小說、國術武技、總裁虐戀言情:冒險推理、純愛唯美、品味人生、愛在職場、菁菁校園、浪漫言情、千千心結、古代言情、宮廷爭斗歷史:架空歷史、歷史傳記、穿越古代、外國歷史軍事:戰爭幻想、特種軍旅、現代戰爭、穿越戰爭游戲:虛擬網游、游戲生涯、電子競技、游戲異界體育:弈林生涯、籃球運動、足球運動、網球運動科幻:機器時代、科幻世界、駭客時空、數字生命、星際戰爭、古武機甲、時空穿梭靈異:推理偵探、恐怖驚悚、靈異神怪、懸疑探險同人:小說同人、動漫同人、影視同人、武俠同人隨著網路小說飛速的發展,讀者對作者的要求也愈來愈苛刻。一些流水賬般的小說漸漸淡出了讀者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穩定、文筆優良、感情真摯的作品。其實仔細的讀一讀它們,也會發現很多亮點,受到很多啟發。這類小說對讀者的人生觀產生一定影響。[1]網路作者是指在網路上發布自己原創的作品的作者。例如:詩歌,小說,漫畫,歌曲,影視等等,其原創作者都可稱為網路作者。其中網路小說目前群體最大,網路小說是指利用網路如BBS、Web界面連載發表的小說,與一般的小說比起來,網路小說的語法會更近口語並充斥網路流行語,另外除了文字內容,利用符號圖案排版等進行變化也是其特色。網路小說是網路文學的主要形式。網路小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可以包含所有在網路上發布和流傳的小說,但從網路小說起源的狹義層次上,主要是指由網路寫手創作並首次在網上發布,進而流傳的小說形式。網路小說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的男生看的小說,被泛稱為男頻;另一類是女生看的小說,被泛稱為女頻。男生看的小說大多追求從身體到權利的強大,而女生看的小說大多從愛情的角度出發,而這兩個類型的小說的強大取決於網路上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在中國網路發展最快的那幾年鮮有好的小說出現,是因為當時作為網路小說第一大的網站對小說的原創並不關注,而後隨著幾大原創小說聯盟的逐漸強盛網路小說才真正的抬起了它的頭。網路小說的形成是因為網路時代人們對閱讀娛樂的需要和追求正在轉變,又加上有商業公司的推動使得網路小說如魚得水一般蓬勃發展,中國網路小說的數量正逐步超越其他的小說類別成為中國第一的小說群體。網路小說與一般的小說形式有些許不同,它比較寬松的文體使的內容包含很廣泛,仙俠、玄幻、網游都市,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就是正規的小說形似所不能包含、容忍的小說一般都可以算做網路小說。(或者可以用另一種解釋,在網路上首發的就是。)絕大多數網路小說是以快餐文學為定義,大都情節冗長,很大一部分情節不符合常理邏輯,有時情節還很虐,口水話多,結構枝枝蔓蔓,內容有時相互矛盾,缺乏經典之作。雖然也不乏有脫穎而出的傑作,但是,很多網路寫手寫作的目的大多數是為了賺錢,這使得網路小說具有很大的功利性,失去了文學性,難以被文壇認同。造成這些弊病的原因:一是網路小說的寫作成本太低,從讀者到作者很容易,很多缺少文化修為的人大量湧入;二是以字數多少為盈利模式,導致作者重量不重質;三是作品大都是即時更新,而不是先寫好再發表,讀者催促作者更新,一般每天至少更新幾千字,這樣很難出經典;四是很多讀者大概是雅的東西看太多了,要看點俗的,雅俗共賞嘛!一般來說網路小說的出版渠道有兩條,要麼與網站簽約讓他們聯系,要麼就是自己聯系:大陸的出版方面只是少數作者考慮,因為大陸的政策以及給出的價格方面一般不能讓作者滿意。台灣出版這個時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台灣對禁書的規定比較少,有的問題和選材只有在台灣才能出版,且台灣出版社的價格相對較高。⑹ 研究網路文學的目的
消除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之間的分野與隔閡。
不少當紅網路小說作家,如安妮寶貝、酒徒、煙雨江南等加入了中國作協,他們也嘗試用一些傳統文學創作理論指導自己的網路文學創作。同年,被譽為「中國青年作家的搖籃」的魯迅文學院大門首次向網路作家敞開,大量年輕網路作家入院學習文學創作理論。學院還多次舉辦專門針對網路文學作家的文學創作培訓班。傳統文學作家和網路文學作家通過這種互相身份轉換以及相互學習方式,其實是促進了整個文學行業的血液健康流動。
網路文學,是指由網民在電腦上創作、通過互聯網發表、供網路用戶欣賞或參與的新型文學樣式,它是伴隨現代計算機特別是數字化網路技術發展而來的一種新的文學形態。
⑺ 如何正確看待網路文學
網路文學,是怎樣一種文學?近幾年,網路文學的力量迅速壯大。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在深化。圍繞網路文學的討論,往往會出現傳統文學作家和網路寫手間的意見交鋒。
「網路文學是中國傳統小說的當代表達。」
「不能用傳統的觀點看待網路文學,不必從傳統文學里尋找網路文學的合法性。應該把這些拋開,從網路文學本身出發去認識。」
不久前的《文學報·新批評》第三屆論壇暨優秀評論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與會者圍繞「網路文學是不是文學」的主題,坦言各自的看法。在這樣的交流與碰撞中,網路文學的真正面目逐漸清晰起來。
網路文學難逃傳統文學的「掌心」
「網路小說和茶館評書的目的是一樣的。」網路文學作家小橋老樹說。
據他觀察,一個網路文學作家要想在海量的作品中引起注意,在開篇就要把讀者的眼光吸引住,追求先聲奪人。這和傳統的評書是一樣的,「傳統評書說到關鍵時刻,說書人總是拍下驚堂木,說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是為明天的內容留『扣子』。留得越好,明天來聽的人就越多,講書人的經濟效益就越好。網路文學作家每天要更新,關鍵時刻也要留好『扣子』,才能吸引網友繼續關注。」
另外,網路小說作家來自各行各業,大部分沒有受過文學寫作的訓練,所以他們的寫作具有直覺、本能的特點。「在傳統小說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下,傳統小說的魂魄已經成了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本能式的寫作最容易適應傳統集體無意識的寫法,所以大量的網路小說直接繼承了傳統小說的套路。」小橋老樹說。
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夏烈認為,古典資源的確是網路文學的一個核心資源。比如,流行已久的「甄嬛體」,就大規模地借鑒了《紅樓夢》的語言風格;而網路上部分仙俠、修真作品,大量化用了道家的內容。
小橋老樹也發現,當今網路小說的分類大部分都能從傳統文學之中找到原型。比如,玄幻、奇幻類的源頭是《封神榜》《聊齋志異》,歷史類的源頭是《三國演義》,江湖類的源頭是《水滸傳》。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他總結道。
網路文學應該有自己的評論體系
但是,一味地把網路文學看成是傳統文學的當代表達,有可能遮蔽了網路文學自身的特質。
「網路文學研究有一個思維定式,總是會陷入傳統文學、大眾文學、商業文學上的圈子裡,出不來。」西南大學文學院博士黎楊全說。
他發現,有不少的網路文學批評者,並不熟悉網路文學,得出的結論都比較宏觀,套話連篇,與網路文學創作的實際情況存在很大的隔膜。
2013年9月24日,光明日報《文學評論》版刊發了黎楊全的文章《警惕網路文學的「網游化」趨勢》。他寫道:「網路文學發展到現在,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它越來越網路游戲化了。各大讀書網站上不僅有專門以網路游戲為內容的網游小說,其他的小說類型,如玄幻、仙俠、歷史、都市、競技等,也都成了一款款披著小說外衣的網路游戲。網路游戲的基本要素,如設定、升級、地圖、對決(PK)、裝備、副本、數據等,儼然成了網路文學的創作套路。」這些內容,傳統文學很少觸及。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網路文學評論》主編楊克也認為,網路文學的評論還沒有形成與網路文學本身相適應的話語體系,還沒有形成新一代的網路批評家隊伍,「現在討論網路文學,大多是『隔』的。不了解網路文學,不了解網路文學作家群體,斷然說好或者不好是不負責任的」。
如何有效地看待網路文學
相對而言,網路文學還屬於「新鮮事物」,對它進行全面而准確的認識尚需時日。與會者從各自角度進行了初步的「把脈」。
魯迅文學院副研究員王祥認為,快感與美感標准,應該是網路文學批評的基礎性標准。能否為讀者提供強烈、鮮明的快感與美感體驗,讀者是否願意代入主人公,是網路文學作品成敗的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接受反應效果評價。
網路文學發展至今已經有十餘年了。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編審庄庸看來,網路文學處在一個階段性的拐點上,「因為讀者需求和渠道變革的『倒逼』,網路作家們普遍遇到了創作的瓶頸。到底是更加商業化,還是更加文學化?在『術』即寫作技能越來越嫻熟的同時,如何才能實現『道』即思想體系的超越與蛻變?」
王祥說,強調快感與美感對於網路文學批評的意義,並不會因此就淡化思想性、藝術性的要求,「網路文學在作品建構快感獎賞模式的過程中,滲透著作者的內心尺度和世界觀」。
夏烈著重強調了「網路文學」中的「網路」二字。他說,這說明網路文學是一種新媒介,是媒介革命的結果。所以應該更多地從網路媒介的角度,而不是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待網路文學的存在。
黎楊全認為,網路文學的研究,應該充分利用網路這個平台。他建議設立一個網路論壇,專家和學者可以通過這個論壇進行「現場」批評。
⑻ 網路文學值得被提倡嗎
我覺得網路文學值得被提倡,但是需要一定的規范性。
眾多作品中「追夢人」奔跑的身影和幸福的笑容,生動展現了人民生活的美好前景和民族復興的光明未來。這些有根底、有生氣的作品,體現出優秀網路文學「強大生命力」和「神聖使命感」的完美融合,體現出優秀網路作家對精品化的自覺追求,同時也體現出網站工作者的付出和奉獻。
⑼ 網路小說怎麼發布
可以選擇的發布方式有:
1、起點中文網
起點中文網創建於2002年5月,是國內最大文學閱讀與寫作平台之一,是國內領先的原創文學門戶網站,隸屬於國內最大的數字內容綜合平台——閱文集團旗下。
前身為起點原創文學協會(Chinese Magic Fantasy Union),長期致力於原創文學作者的挖掘與培養工作,並以推動中國文學原創事業為發展宗旨,在2003年10月以此為契機開創了在線收費閱讀即電子出版的新模式。
2、紅袖添香網
創建於1999年8月20日,為用戶提供涵蓋小說、散文、雜文、詩歌、歌詞、劇本、日記等體裁的創作和閱讀服務。
3、17K小說網
創建於2006年,原名一起看小說網,是中文在線旗下集創作、閱讀於一體的在線閱讀網站。
我們以「讓每個人都享受創作的樂趣」為使命,以「成就與共贏」為價值觀,目前已擁有超過100,000名駐站網路作者,以及2,000餘位知名作家和400餘家出版機構的正版數字內容資源,日均訪問量超過3,500萬。
4、公眾號投稿
直接在微信搜索投稿公眾號,可以選擇自己合適的來投遞稿件。
5、微博或者博客更新
但是粉絲會相對少一點,要大量吸粉,才有閱讀量。
(9)出版網路小說的目的擴展閱讀:
網路小說的發展:
2001年,著名網路小說家今何在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網路小說《悟空傳》,這是第一本在現實中出版的網路的小說,引發了國人對網路小說的無限熱情。
隨後,網路小說逐漸向商業化發展,出現了許多知名網路小說商業網站,如起點中文網,17K文學網等等,同時也涌現出一大批有才華的作家。
但是,網路小說的商業化也使得網路小說大軍中低級趣味,無聊低俗小說的泛濫,大量宣揚不道德行為,扭曲社會價值觀的小說作品出現,以贏利為目的,發表了大量垃圾文學,可以說是一大悲哀。
然而,其中也有許多具有真正思想的作者,比如寧致遠所作小說《楚氏春秋》、酒徒所作小說《明》、貓膩所作小說《慶余年》、方想所作小說《卡徒》,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雖然網路小說的發展十分迅速,但是總體上和其他文學發表形式相比,仍具有文學性不足、思想深度淺、和以快餐文學為主的缺點。同時,盜版侵權網站的肆虐也是網路小說的大敵。
經過6年發展,到2007年之後互聯網基本在國內普及,網路小說也隨之從萌芽到成長再到成熟,在爭議中步步前行。
在2010年之後,網路小說與影視劇集結合越來越緊密,成為了中國大陸文學的中堅力量,並且保持著旺盛的活力,蓬勃生長。
⑽ 為什麼名著只有幾十萬字而網路小說動輒幾百萬字
名著和網路小說的定位是不一樣的。
所有寫名著的作家,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傳世的,他們更多求的是「名」而非「利」,所以在寫作時後特別注重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以及作品的信息密度等等,所以作者在寫作時會特別注意情節的裁剪,會做到字斟句酌,力求用筆儉省、文字凝練,太史公的《史記》就是這方面的典範。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可忽視,那就是作品呈現的載體。
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書寫工具還是毛筆和竹簡呢,金庸寫武俠小說的時候用的是毛筆和白紙,而網路作家寫網路小說的時候用的是鍵盤和顯示器。
竹簡因為數量有限加之過於沉重,限制了司馬遷的字數;紙張的出現讓書寫和儲存變得更簡單,所以可以寫得多一些了;而鍵盤和屏幕讓書寫速度變得更快,一個熟悉的打字員一分鍾至少可以打230個字,是新聞聯播播音員播音速度的一半啊,遠超毛筆鋼筆等書寫工具,所以同樣的創作時間可以寫出更多的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