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武則天墓網路小說
『壹』 我想寫一部盜武則天墓的小說,不知道怎麼寫。
你可以參考其他盜墓類的小說還要記住武則天那個時代的重要事情和那些那個時代防盜墓賊的機關,就ko啦
『貳』 我以前看過一本小說忘了叫什麼了都市異能現在想看內容是書中的主人公在水底發現了武則天的幕墓室
是不是還有些黑道情節, 水裡還有水猴子 還有蛟龍? 我知道了我今天也終於找到這個書籍了 叫重生之校園特種兵 望採納
『叄』 求一本尋寶類的小說,還記得一點情節,詳細的寫在下面,知道的請告知,謝謝。
《逍遙大亨》
作者:赫墨
第 538 章 武則天陵
…… 越城子待到大火滅了之後,偷偷的尋找到並沒有被燒毀的傳國玉璽,然後悄悄溜出了洛陽宮,回到了越城觀。不過因為餘毒未清,越城子自知名不長久,最終就把當司天台中官正時期李從珂賞賜的一些珍貴東西全都搬進了這座武則天陵墓中,然後在外面那間洞穴大廳中留下了石碑,又重新啟動了這些機關,最終自己一個人來到了這里,在刻下這塊石碑之後,手抱傳國玉璽等待死亡的降臨。 ……
『肆』 明空一世(武則天)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武則天》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明空一世(武則天)的作者為:沐錚,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網路文學作品。
『伍』 都市小說主角很牛逼一很多女人盜了武則天的墓出來就生病了小說叫什麼名
很牛逼一很多女人盜了武則天的墓出來想看同求
『陸』 找一本關於盜墓的書(非小說)
中國人盜墓史作者:倪方六 作者簡介 資深文化記者,新浪博客名人。長期關注文物保護和考古發現,個人研究方向為明史和中國古代市井文化。現供職於香港一家媒體,發表相關著作多部。 目錄序
自序
帝篇:六大「盜墓皇帝」
古今帝王第一盜——東吳大帝孫權
● 首任長沙王屍身不腐之謎
● 盜墓賊盜「棺材板」之謎
● 古南越國王秘葬之謎
十六國群盜代表——後趙皇帝石季龍
● 春秋大墓深葬「積沙」反盜之謎
● 盜秦陵銅柱鑄器之謎
● 後秦皇帝鬧噩夢盜墓之謎
掘墓焚屍狠女人——大周皇帝武則天
● 風水大師袁天罡預言應驗之謎
● 三朝元老被「刑屍」之謎
● 「葬壓龍角,其棺必斫」之謎
發冢「淘沙」一小兒——偽齊皇帝劉豫
● 皇家「曬」隨葬品之謎
● 宋哲宗隨葬玉椀復現人間之謎
● 盜墓賊「朱漆臉」中趙匡胤詭計之謎
秘招救國」傻皇帝——明朝皇帝朱由校
● 大房山建皋塔「金龍」不死之謎
● 古今帝王行「風水厭勝」之謎
● 李自成祖墳驚現有角飛蛇之謎
偷梁換柱嫌疑犯——清朝皇帝乾隆
● 明十三陵點穴出土寶物之謎
● 乾隆「拆大換小」真相之謎
● 明末帝朱由檢思陵被盜之謎
王篇:四大「盜墓天王」
「游戲派」盜墓之王——漢廣川王劉去
● 魏哀王冢中出現「墓毒」之謎
● 魏王子墓中出現美女裸屍之謎
● 周幽王墓中出現葬人之謎
「復仇派」盜墓之王——西楚霸王項羽
● 秦陵隨葬寶物之謎
● 秦陵反盜墓機關之謎
● 秦陵被地宮焚燒之謎
「尋寶派」盜墓之王——魏王曹操
● 「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來歷之謎
● 掘開堅固墓道的方法之謎
● 梁孝王金縷玉衣去向之謎
「收藏派」盜墓之王——始興王陳叔陵
● 陳叔陵墓地游盪之謎
● 陳叔陵收藏人骨之謎
● 皇家扒墳「滴血認親」之謎
臣篇:鞭屍盜寶「雙雄」
古今盜墓第一狠——吳國大夫伍子胥
● 伍子胥「一夜愁白頭」之謎
● 楚平王難找葬地之謎
● 「鞭屍三百」真相之謎
古今盜墓第一奸——東漢斄鄉侯董卓
● 董卓強奸皇帝女兒之謎
● 漢帝遭董卓「曬屍」之謎
● 盜陵尋找「啞巴方」之謎
儒篇:一大「盜墓文儒」
「秘籍派」盜墓代表——三國書法大家鍾繇
● 曹操獻出「五靈丹」之謎
● 書法真經《筆記》傳世之謎
● 書法聖跡《蘭亭序》失落之謎
兵篇:三大「帝陵剋星」
唯一被皇帝點名的盜陵者——晚唐節度使朱泚
● 唐陵風水布局和散亂之謎
● 朱泚盜陵起因之謎
● 盜墓賊愛盜唐陵之謎
盜掘唐代帝陵第一罪人——唐末節度使溫韜
● 盜掘乾陵狂風大作之謎
● 溫韜簡陵內盜銀人之謎
● 盜出隨葬寶物去向之謎
盜毀北宋皇陵第一罪人——金國大將粘罕
● 北宋皇陵卜址之謎
● 金人盜陵手法之謎
● 宋哲宗趙煦被「曬屍」之謎
秦漢唐三代帝陵一起盜——唐末起義軍首領黃巢
● 武則天葬「奶頭山」之謎
● 盜乾陵出現異常天象之謎
● 乾陵屢屢躲過被掘之謎
僧篇:第一「盜陵惡僧」
盜掘南宋陵第一惡僧——元「江南釋教總統」楊輦真珈
● 楊輦真珈盜陵起因之謎
● 被盜隨葬寶物的數量之謎
● 宋理宗頭顱被擰割之謎
宦篇:絕種「盜墓太監」
古今盜墓第一宦官——明朝大太監陳奉
● 鄉人盜「李林甫妻墓」之謎
● 明顯陵「雙地宮」之謎
● 陳奉盜皇帝祖墳之謎
民篇:兩大「盜墓牛人」
貢獻最大的盜墓賊——西晉汲縣耕人不準
●盜墓賊不準身世之謎
●不準盜墓具體經過之謎
●被盜墓主身份之謎
本事最絕的盜墓賊——清末廣州農民焦四
●盜墓三大絕技之「聽風雨」之謎
●盜墓三大絕技之「觀泥痕」之謎
●盜墓三大絕技之「望氣」之謎
參考文獻
[點擊隱藏更多內容...] 導語 ★中國第一本古代盜墓者列傳
★挖出正史隱藏的盜墓狂人,尋覓野史背後的摸金事跡
★考古權威、南京博物院前院長作序力薦,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文化中國」專題製作播出。
★「用正史思想,詮釋野史真相」
★盜墓與考古研究,都能促進中國大歷史進程。
★埋在墳墓里的歷史,才是真正的中國歷史。
作者不敢和《史記》媲美,卻想借用「史記」的思想在梳理「盜墓的歷史」。盜墓故事不是編出來的,資料來源於 「二十五史」、《資治通鑒》、《搜神記》和《太平廣記》等這些筆記,不失為一種「另類讀史的最佳選擇」,也是滿足讀者閱讀之快的當下需要。 前言 中國歷史,大約三分之二的時期是統一的,三分之一是分裂的。在分裂的時代,刀光劍影的政治勢力的戰爭演出,「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的民間散勇的掠奪活動,讓當世人動魄驚心。其中,瘋狂的盜墓場面,則是屢屢重合的歷史場景。可惜,這樣常見的重大歷史課題,很少得到史家的認真著述。
由於近年來盜墓活動愈演愈烈,越來越具有普遍性、群眾性和高科技性的特點,引起了一些寫作高手的興趣,出現了《盜墓筆記》、《鬼吹燈》一類的通俗盜墓文學作品,在文化商品市場上熱銷,而學術性或專業普及性的讀物則很少。個人孤陋寡聞,只聽說有殷嘯虎、姚子民的《盜墓史》和王子今教授的《中國盜墓史》兩種作品。真是慚愧,都未曾讀過。
之後,有倪方六的《盜墓史記》出版,該書首先在網上引起了轟動,出版後一直熱銷不衰。繼《盜墓史記》之後,倪方六君又有《中國人盜墓史》新著一種,行將付梓。承他不棄,約我說點什麼。本人不敏,試作數語,略抒淺見。
我翻看了一下,《中國人盜墓史》似乎是「中國盜墓者列傳」,或者說是另類的「人物傳」,這在過去還沒有人這樣寫過,新鮮。與《盜墓史》、《中國盜墓史》和作者自己早前的《盜墓史記》相比,《中國人盜墓史》寫作角度、敘事方式均有明顯的不同,突破了一般盜墓史的寫法。
全書分為帝、王、臣、儒、兵、匪、僧、宦、民等九大部分,以「人」事為主,臚列重大盜墓者22人,各個朝代、各個階層、各種動機的代表性盜墓現象,都說到了,差不多是一網打盡,一書寫遍。
《中國人盜墓史》採取講故事的方式,逐一展開,相當有趣。書中所講不少都是「奇聞」、「秘事」,但所引用的資料豐富詳實,不少都是來源於正規史書、古人筆記,還借用了現代考古報告,文風朴實生動,絕不枯燥。可能因為作者首先是記者的關系,「新聞語言」與「學術語言」嫁接到了一根藤上,這樣可能有助於一般讀者閱讀。
歸納起來, 發墓者多為帝王貴胄、政治勢力的代表人物、農民起義領袖(無一例外都是皇權定義者),一般士子、平民僅有3人,足可見古代官盜勢力的強大。其盜發對象,幾乎全是帝王陵寢、王公大墓,其中最讓盜墓者眼紅的是秦陵、茂陵和乾陵三處,不同朝代都有盜墓者覬覦。
古代盜墓是最不合乎禮法的。《左傳》僖公24年(前636)說,「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文公18年(前609年)說,「竊賄為盜。」《荀子?修身》說,「竊貨為盜。」《周禮?秋官?司刑》定,「司刑掌五刑之法,以麗萬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宮罪五百,刖罪五百,殺罪五百。」《掌戮》說,「刑盜於市。」凡殺人的,行刑後在市中陳屍三日,盜取他人財物罪大惡極的,在市上執行死刑,也同樣處理。
儒家講「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大不敬、惡逆、不孝、不睦、內亂、不道、不義、開始於齊,盛行於隋,唐因之。佛家、道家所講「十惡」完全相同,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慳貪、嗔恚、邪見。古人強調這「十惡」不赦。盜墓之惡不知高過上述多多少倍。
既如此,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冒比十惡更大的罪惡,去發冢盜墓?從下面一串數據中,就知道答案了。
我們知道,西漢時,國庫多儲備黃金。據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一書統計,單《漢書》所載,黃金重達90萬斤,約合今天276335公斤。到王莽時,還有70萬斤。彭在書中還列諸帝賜金的數字:高祖42550斤,惠帝68斤,高後110009斤,文帝12000斤,景帝1102斤,武帝806940斤,昭帝2420斤,宣帝680斤,元帝540斤,成帝3660斤,哀帝680斤,平帝200斤,合計為899530斤。當時,羅馬帝國有黃金179000公斤。
從西漢到東漢,這些黃金都到哪裡去了?
有學者推測,佛教傳入中土,黃金部分被用到造佛像上面去了。但現在我們懷疑,不少都讓帝王王隨葬到地下了,說不準今後還會有部分出土。如此豐厚的寶貨埋在陵墓里,不被盜墓者盯上,大概就是怪事了。
這個推測,可以從考古和文獻中找到證據。《晉書?索綝傳》(卷六十)記——「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三分之一國家財政,都讓帝王隨葬到地下了,驚人!
歷代都有帝王倡導「薄葬」,如漢文帝劉恆,《史記?文帝本紀》載:「上常衣綈衣……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但後來的盜墓事件證明,漢文帝所謂的「薄葬」,是假的。《資治通鑒?晉紀》(卷八十九)記,愍帝司馬鄴(270-317)建興5年(315),「六月,盜發漢霸、杜二陵及薄太後陵,得金帛甚多,朝廷以用度不足,詔收其餘以實內府。」
當然,盜墓者盜墓?動機多種多樣,貪財僅是其中之一。如伍子胥、武則天那般行報仇雪恨、政治打擊的,也不鮮見。至於,如廣川王劉去、始興王陳叔陵之流的變態盜墓、興趣盜墓,古往今來,都可以找到很多例子。
盜墓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我曾去過埃及,同行介紹,那裡的盜墓活動同樣很猖獗。考古工作者普遍認為,現在尚沒有遭受盜墓發的古墓,包括帝陵,都是「萬劫餘生」,90% 的墓下葬後在100年內,會被盜發。河南省洛陽市北北邙山一帶,曾古人眼裡上等風水寶地,是古代著名墓葬區,但在那裡過去同樣看到了令人痛心的頻發的盜墓現象。《中國人盜墓史》出版的意思,不在於好看、獵奇,而在對自古有之,仍在繼續的盜墓現象的揭露、曝光。
倪方六君是一位資深記者,同時又在研究歷史和考古。數年前,他曾為我們搶救、恢復南京大行宮「台城」遺址而努力奔走、報道。今天為他新著作文,投桃報李,算是我的微小之力了。
梁白泉
2009年7月31日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孫權是三國時期的大名人,字仲謀,是吳國的開國皇帝,他還是古代帝王盜墓第一人,南越王墓第一盜!
關於孫權的故事很多,凡是中國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來,但如果說到孫權盜墓,知道的人可能沒有幾個,不少人可能也不會相信。
所以,未正式說孫權盜墓前,先得再說一下什麼叫盜墓者。別以為自己親自拿起「洛陽鏟」,那才叫盜墓者,實際上,真正的盜墓狂人,沒有一個是親自操鏟幹活的,都是幕後老闆和指揮。
孫權盜墓,及後面將要說到的石季龍、武則天、朱由校、弘歷,都是這么一回事情。
●東吳大帝的誕生
孫權這個人家世顯赫,大家現在熟知的中國古代軍事經典《孫子兵法》,就是他的祖上孫武寫的。孫武後來到了吳國,經前面說過的另一盜墓狂人伍子胥的引薦,受到了吳王闔閭的重用。此後,孫氏家族在江浙一帶聲名大漲,蔭及子孫。但孫權能當上皇帝則要感謝他的老子孫堅,而不是受孫武的影響。孫堅是漢末梟雄之一,先後任過別部司馬、議郎、長沙太守等職,官至破虜將軍,故而又稱「孫破虜」。
孫堅的經歷很不簡單,漢獻帝劉協主政的中平元年(184年),孫堅與右中郎將朱儁一起剿滅黃巾軍。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與袁術等諸侯聯合攻伐過董卓,還是董卓最怕的對手。
孫堅時為長沙王,兵起長沙。
但袁術與孫堅明裡合作,暗裡拆台,不少聯合軍也是觀望不前。孫堅前去攻打華雄時,袁術不發糧草,雖然孫堅最後打敗了華雄,但卻一度陷入險境。公元192年,袁術再派他前去攻打荊州劉表時,他被劉表部將黃祖射死,遺體運回江東,葬於曲阿(今江蘇丹陽),年僅37歲。孫權立國後,追謚孫堅為「武烈皇帝」。
為什麼講孫權盜墓先要說孫堅?這里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孫權能當上皇帝,是老子給奠的基;二是孫權粘上了盜墓者這塊狗皮膏葯,也是因為老子。
孫堅生四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一女孫尚香,不只孫堅自己厲害,他的子女在三國時期也都是風雲人物。孫尚香是蜀國君主劉備的夫人,當年孫權想要回劉備「借走」的荊州時,聽信周瑜的「妙計」,嫁妹與中年喪妻的劉備,但卻中了諸葛亮的詭計,結果孫權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這么算起來孫堅是吳國的「太上皇」,還是劉備的老岳父、蜀國的「國丈」呢。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三國志》上沒有孫尚香這個人。
孫權是孫堅的二兒子,其兄孫策也是十分了得的人物。
《搜神記》里有這么一個說法,孫策、孫權兄弟在娘肚裡時就有異兆。孫堅的夫人懷大兒子孫策時,夢見月亮飛入懷中,懷孫權時又夢見太陽入懷。孫堅聽過夫人的說法後,喜不自勝地斷言「日月乃陰陽的精華,是極為富貴的象徵」。
果如孫堅所言,兄弟倆都成了非凡人物。
孫堅在攻打荊州時中了黃祖的埋伏被殺後,長子孫策繼承父業。孫策未負父親重望,廣交豪傑,先後與周瑜、張昭、張紘等相識,在江東打下了一片天地,成為江東「小霸王」,被東漢朝廷封為吳侯。公元199年,孫策率軍大敗宿敵黃祖,為父報仇。
孫策年輕美貌,時人稱其為「孫郎」,與周郎(周瑜)親若兄弟,最後還成了連襟,分別迎娶了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這段才子風流佳話,至今仍是一樁美談。
本來照這樣發展,將來吳國的皇帝不會有孫權的份了,但孫策可能是無帝王命,公元200年4月,在外出狩獵時竟被舊仇許貢的部下行刺了,英年早逝。這樣,父兄打下的這份帝王基業轉到了孫權的手裡。孫權稱帝後,不敢忘記老大的功勞,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公元221年,已率先稱帝的魏文帝曹丕封孫權為「吳王」,但孫權哪甘心當什麼王,在劉備立國成都之後,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稱帝,史稱「東吳大帝」,吳國由此誕生。
P3-5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