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寫網路小說都是什麼樣的人
『壹』 寫小說的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如果把作家當做一個職業,那麼持續地寫作就是他們的工作內容。為什麼他們可以不從事直接產品的生產,或者像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醫生、教師、律師、法官、檢察官、警察、軍人等從事一項對人類有較為直觀得可預期效用的工作,再或者像官員、政治家一樣,為人類的社會秩序而工作,盡管有時候集體犯糊塗,弄得很糟糕。
縱觀歷史上的經典作品,或者放眼其他國家,作家好像都被蒙上了一股神秘色彩,或者普遍的給他們一個整天愁眉苦臉、神經敏感、內向深沉的臉譜。如果誠實點寫,那麼現在的環境下,「知識分子」人人避之不及,生怕與它沾染上任何關系,作家好像也可以歸於這一行列。況且,在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年代,作家手無縛雞之力、社會適應失敗的形象尤其深入人心,簡直明目張膽的瞧不起了。
我們為什麼會看小說,並且不少人反映通過看小說,自己獲得了重新生活的勇氣和力量,靈魂得到了拯救或者救贖?
一日千里的當下,整天那麼多社會事件登上網路熱搜榜,大家樂此不疲地予以調侃,說小說家的想像力已經趕不上現實魔幻的速度了……
我們真的不需要小說了嗎?
你能想像中國沒有曹雪芹的《紅樓夢》嗎?你能想像中國沒有唐詩宋詞元曲嗎?你能想像中國沒有《詩經》《史記》《論語》嗎?你能想像中國沒有魯迅胡適梁啟超嗎?
曾經黃昏的狼狗時分,我總是隨意的坐上一輛公交,無目的的讓它載著我走,終點站下車,然後返回。整個人身體放鬆,躲在最後一排的角落,偷偷揭開窗簾的一角,看窗外霓虹閃爍、人流洶涌。那是一段怎樣憂郁的時刻啊!幾個月的流水線工作經歷,唯一的收獲就是人生可以以意義的名義從事如此無趣的事情並且消耗極大的精力與時間。直到今天,雖然不再輕易燃燒自己的熱情真誠與天真,但也時刻清醒著感受著荒誕。
以我自己的體驗,下了班我仍然願意花費數小時細細打磨一篇文章,而不是打游戲、追劇、休息,為了什麼呢?工作不可以滿足我的精神需求,試圖通過寫作與自己溝通,給自己生命找一個透氣的出口,僅此而已。
一步步地,跟著習慣安排自己的命運,從來不曾放縱過自己的情緒,總以為來日方長,眼看著一天天的並看不到想像中的有朝一日。也許錯就錯在等待,唯有竭盡全力地追逐自己的命運,才有可能稍稍鑄造自己的模樣?
無論如何接受不了一輩子可愛善良卻不是一個深刻有趣的人。還是三條路,要麼繼續跟從習慣,眼瞅著自己交手敗局,品嘗自己釀造的苦酒;要麼逃離,心若不追求自由在哪裡又有什麼分別?要麼只好反抗。
打工人,寫作,都是我的反抗。我是我自己的傳統,我是我自己的來處,我想和這個世界平起平坐。
『貳』 寫網路小說的都是些什麼人為什麼他們很多學歷都不高而能寫出很火的...
其實大部分都是本科以上的,不要覺得他們學歷不高,好多都是在校大學生,他們在閑暇時期寫的。不管寫得是哪一種類型的書,前提是本身他們都應該是愛看書的的人。只有愛看書,看的書多了,才能進行更好的創作。再加上他們自身的經歷和自己的豐富聯想,加工創作,就可能出來一篇不錯的作品,這是部分人的天賦。大部分人沒有這種天賦,像我之一類的人就只能成為看小說的人。
『叄』 會寫網路小說都是什麼樣子的人
堅持的人啊,說實話,我從今年年初開始在網上寫網文,經歷了最開始的興奮期之後,大概5個月,寫了60萬字吧,到了最炎熱的季節,就完全寫不下去了,雖然文章現在還在斷斷續續的更新,可惜每天都在灌水,由此可見,如何保持長久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退而求其次,有一個堅持的意志也是極好的。
『肆』 寫小說的人都是有學問的人么
不全是,比如我也是一個寫小說的,但我沒有魯迅那麼有學問,但我還是每月有幾萬塊,我是比較看大家建議的,然後進行修改,而且我的小說是傾向於幻想與穿越還有純愛的
『伍』 很不可思議,網路小說的作者大多是哪些人群呢
『陸』 寫網路小說的都是些什麼人為什麼都沒幾個正經的小說
首先我說明一下,小說也是有正經的,而且我本人也是寫小說的,而且小說分很多種,給你看一下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柒』 能寫小說的人是不是都是有思想有品位的人
分什麼小說,網上那些寫意淫文種馬文三流網路小說的「寫手」,能是什麼好人?而且一個人的作品肯定跟一個人的思想品味人格有關,有思想有品味而且有好文筆的人肯定能寫出好小說;但是能寫出好小說的卻不一定是好人!小說畢竟是小說,小說里的世界畢竟跟現實中不一樣,作家在小說里寫出的觀點也不一定就是自己真正的想法,也許是為了討好當時的政權,也許是為了讓世人覺得自己有多完美,這么說吧,「宋書」是秦檜發明的,秦檜文采書法在當時都是數一數二,可是他是好人嗎?
『捌』 喜歡寫小說的人,性格都有什麼特點
我本人:寫小說需要找靈感,需要找各種素材,愛幻想且腦洞比較大,做什麼事情都有可能走神;看到有點意思的東西或情節會自己天馬行空的腦補,因為需要自圓其說所以喜歡推理,過程邏輯清奇大膽匪夷所思;看世界時容易把小說中的身份代入,想像自己有多麼與眾不同,俗稱中二;想得很多寫得很多但說得很少,內心有時矛盾,心情會隨故事變化而變化,俗稱多愁善感,一段時間內多重人格不重復,彷彿精分。筆下生活豐富就彷彿自己經歷了一遍,堪稱思想家,可以培養調節情緒的能力。就醬吧。哪天我不這樣了,我的小說一定會失去靈魂
『玖』 現在寫小說的都是些什麼人什麼學歷
網路小說什麼人都有。
但以大學學歷和高中學歷居多。
不排除一些寫的不太好的。
可能三教九流,各階層都有。
但似乎沒有博士什麼的寫小說的。
『拾』 什麼樣的人會去寫小說呢
1.化身癖
小說手法是把主觀的經驗客觀化。
「我」失戀,這是主觀的經驗,少年維特失戀,這是客觀化的結,第一人的內容借第三人稱來表達,是一種化身的藝術。
「我」看見許多醉心中古騎士、幻想行俠儀義的人,他們似乎不知道自己活在什麼樣的社會里,十分可笑。「我」不去直接寫他們,卻去寫一個叫吉河德的人,讓吉河德來代表他們,術語謂之創造典型。
這也是一種化身。
作家的信條和守則裡面有一條是真實,也就是社人生出對藝術忠實。
但人生和藝術並不恆等,藝術力求完美,人生則往往有缺陷,需要作家妙手再造。
《儒林外史》說王冕畫了許多荷花,有人不信,指出王冕以畫梅知名,從沒有一幅荷花留下來。
但是《儒林外史》既然寫王冕放牛,王冕練習寫生只能畫荷,因為放牛的場所和季節都適合畫荷,不適合畫梅。
《儒林外史》是小說,它描寫王冕的幼年以藝術的考慮為第一。 「化身法」能根本解決這個矛盾,求得人生和藝術的兩全。
《少年維特之煩惱》寫得好,對人生,忠實,因為維特是歌德的化身。為了藝術效果,維特自殺了,也沒有人指責這是說謊,因為維特到底不是歌德。歌德雖然活下去,但世上因失戀而自殺者大有人在,所以維特自殺的情節仍然忠於人生。
化身達還有一個趕處-無論是作者自己,還是作者觀察到的別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不願公之大眾。
有一位理學家說,他每天寫日記,他的日記可以讓人閱讀,凡是不能讓人在日記中讀到的事,他在生活上絕對不做,凡是不能讓人知道的念頭,他絕對不去那樣想。
這只能算是一個人修身的理想標准,即令能做到,恐怕也不是很好的小設人物,讀者會覺得單調、沒有深度。
文學家要向人性的視處發掘,而人性復雜,善惡混飩,浩白和污垢層疊。
小說家寫醫生,不僅寫那醫生收到多少感謝信,也寫他犯了錯誤使一個病人死在手術台上,寫他為此事良心難安,但也寫他勇敢地掩飾自己的罪過。
要怎樣寫才不傷害那醫生呢(才不傷害作者自己呢)?答案是:化身法。
有些作者喜歡化身千面,認為「假作真時真亦假」之中有無限樂趣。他覺得他把人、把世界都重新創造了一次他要寫小說。
2.記錄癖
人生種種,與時俱逝,即生即滅,轉眼成空,思想想來好不可懂。
心有未甘的人奮起掙扎,你看世上有這么多照相機,就知道和時間作戰的人很多。
長篇小說的作者大半是這種人,寫《紅樓夢》的人說,他生平見過幾個好女子,要是埋沒了實在可惜,他要寫。寫《冰島漁夫》的人說。他不忍那些動人心魄的情量墜入歷史的黑淵,他要寫。
小說家的這種志向和興趣, 可以稱之為記錄癖。
在這里 「記錄」一詞是廣義的用法,概指用文學方法使後人親歷前代的生活經驗並親見前人的心靈。
在這方面長篇小說可以做到逼真、精細、完備。
因為長篇小說可以寫得很長,只要你能寫得好,長度幾乎沒有限制,詩、散文、劇本都不能與之一爭「長」短。
長篇小說是文學體救的金字塔,使那些想「為時代作證」的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