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拓荒記
❶ 好看的末世小說前十名
依次為《全球進化》、《狩魔手記》、《寒武再臨》、《深淵之主》、《終極進化》、《《黑鐵之堡》、《末世大回爐》、《末日蟑螂》、《廢土》等。
以下是網路小說的相關介紹:
網路文學,就是以網路為載體而發表的文學作品,其本身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
如果強求網路文學的客觀底線,那就是對網路沒有了解和接觸的人所寫出的作品。以及沒有官方人士在網上發表過(或者說網友流傳上來的文字信息)這類的作品在傳播形式之上大致不屬於網路文學,僅此而已。
應該注意的是,網路文學所具有的特徵並不是局限於所傳播的一個媒介,更重要的則是這樣的一個文學載體在網路傳播之中,形成的一種寫作特徵和行文方式,符合現今網路文學作品所應當具有的商業化價值。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網路小說
❷ 求垃圾小說
唐家三少所有作品!~~飄渺之旅、異人傲世錄、獸血沸騰、傭兵天下、魔法學徒、升龍道、逆龍道、新宋、風姿物語、極品家丁、邪氣凜然 、獸血沸騰、星辰變、寸芒、仙劍神曲、壞但是怎樣煉成的、魔法學徒、
我看過的垃圾書印象深刻的 就這幾本了
我比較喜歡的有:悟空傳、惡魔狂想曲、邪風曲、歷史的塵埃、天行健、日曜轉生、褻瀆、紫川、隨波逐流、師士傳說、誅仙、天擎、赫氏門徒 明朝那些事 等等。
感覺勉強的有:太古的盟約、**阿賓、英雄傳、鬼吹燈、小兵傳奇、網游之職業人生、紈絝子弟 會到明朝當王爺 無憂王。。。
❸ 求幾本末世小說
一、《末世之黑暗召喚師》
《末世之黑暗召喚師》 是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科幻小說,作者是曉夜圓舞曲。召喚骨龍、召喚巫妖、召喚死神的黑暗大召喚師李佳玉重生了,一切都回到了末日爆發的前一刻!空間劇烈震盪,地表裂開無數通往蟲界、深淵界的縫隙,頃刻之間,蟲族、屍族的汪洋大軍席捲地球,人類文明岌岌可危,生死一線!心靈尚未被污染的李佳玉,召喚物不再只局限於黑暗,他還可以召喚光明生物!面對令人窒息的死亡陰影,他發誓要阻止悲劇的重演!掙扎於窮途末路的末世,他要踏上血腥的殺戮之道!遊走於死亡邊緣,他不再活在陰冷的黑暗中,他將踏上光明的輝煌之路!「這是唯一的翻盤機會……我將賭上所有的一切,去彌補遺憾,保護好曾經逝去的親人!」城牆之上,眺望著無窮無盡的蟲潮,李佳玉的身後站著一排形態各異的黑暗召喚獸……
二、《狩魔手記》
《狩魔手記》小說2009年首發於17K小說網,2010年由上海錦綉文章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煙雨江南。核戰過後,殺戮開始蔓延到整個世界。人間秩序完全瓦解,弱肉強食成為第一原則。當慾望失去了枷鎖,就沒有了向前的路,只能轉左,或者向右。 左邊是地獄,右邊也是地獄。戰爭毀滅了一個時代,戰爭也創造了新的世界。這是一個因戰爭而毀滅的世界裡的故事,這也應是一個關於創造,關於新生的故事。煙雨江南以他一貫精緻且犀利的筆,為人們描繪了一幅異塵餘生的末日景象,以及一群掙扎求生的人們......
三、《廢土》
《廢土 》是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科幻類網路小說,作者是黑天魔神。人類生存的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比如全球核彈、生化危機、天體碰撞等等),而不知是幸運還是厄運的倖存者們在殘酷卻又真實的惡劣環境中掙扎求存。諸如此類的小說或游戲,通常被稱為廢土題材。「廢土」是一種隱喻:當政權已經崩潰,軍隊已被打散,法律已成廢紙,信仰已被顛覆……我們可以說,人間已為「廢土」。廢土世界是摧毀一切舊標準的地獄,沒有人在意善惡的區別,沒有人理會對錯的意義,沒有人……在廢土的世界,只有生存才是真理。一切都彷彿回到了蠻荒時代,為了生存!對於有過百年拓荒歷史的西方人而言,這種「廢土」情結並不新穎。而美國人的西部片更是將這種廢土中的「拓荒精神」深植民心。
四、《永夜君王》
《永夜君王》是於2014年3月1日首發連載於縱橫中文網的一部奇幻玄幻類型的網路小說,作者是煙雨江南。內容簡潔是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墜落。自此一人一把槍行在永夜與黎明間卻走出一段傳奇。若永夜註定是他命運,那他也要成為主宰的王。
❹ 250分!尋找兩本網路小說!(最佳答案追加50分)
《為愛瘋狂》 和《墮落天使》我都幫你找了 好像不是, 都只寫了幾篇九沒有寫了, 穿越和都市的也都找了, 好像沒有, 可能是那時候穿越的小說還不是很fashion吧。實在抱歉幫不了你, 不過可以給你推薦下重生志不錯哦~ 最近都在追著看
❺ 美版《西遊記》到底是怎樣一部小說
《西行記》又稱《西部拓荒記》,是美國西部時期浪漫主義長篇小說。
總所周知,美洲土著被哥倫布叫做印第安人,意思為印度人,可以得出:美洲就是印度。我們又知道印度就是天竺,西天就在天竺,這不是到了佛祖腳下了嗎?
所以《西部拓荒記》主要講述了不得民心的警長孫行者在名為天堂的小鎮大鬧一通後被聯邦法警抓捕至五行山監獄服刑,陰差陽錯的被來自大清的唐玄奘保釋,並跟隨唐玄奘西行,途中遇上因為調戲婦女被撤職的前聯邦軍官豬悟能、在傷膝河死裡逃生的印第安人沙悟凈,四人組成團隊探索美洲大陸西部的冒險故事。小說根據真實歷史為藍本改編,深刻的反應了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也被譯為多個版本發行世界。
孫行者機智勇敢善惡分明,不過脾氣暴躁的性格行事極端的習慣讓他風評也是兩邊倒。多年的小鎮警長生涯練就了一雙銳利的雙眼,既能洞察好人與惡人也讓他擁有百步穿楊的槍法。拿手兵器為溫徹斯特M1873,槍身金屬鍍金並雕刻有龍紋鳳篆,槍托與護木由紅色檀木製成。
豬悟能為前聯邦政府陸軍少將,酷愛喝酒,年輕時曾立下赫赫軍功,不過多年無戰事,養尊處優的環境再加上他酷愛喝酒的毛病導致他身體變得相當的肥胖,人稱「肥豬將軍」,缺乏激情的他,為了尋找刺激,調戲了被稱為「明月天使」的舞台明星嫦娥佩蘭斯,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這個嫦娥佩蘭斯,是他上司的寶貝女兒,於是乎,豬悟能,這個在西部赫赫有名的「肥豬將軍」,只得改名換姓,躲在了一個叫高庄鎮的地方。
沙悟凈原本是位於伊利諾伊荒野,一個名為天宮的印第安部落的戰士,由於部落不願遵守州憲法搬離至保留地,以此部落一直被駐扎在當地的聯邦軍視為眼中釘
聯邦軍常年對部落的征伐,已經使得整個部落人心渙散,每天都在逃亡的恐懼中渡過,作為團隊頂級戰力同時也是鴿派的沙悟凈,擔心一直如此,部落會走向滅亡,想要部落首領放下對白人的仇視,結束這無意義的反抗,因此與首領產生了隔閡,再一次狩獵美洲野牛的行動中,沙悟凈不小心打碎了部落首領的琉璃煙斗,因此被逐出部落,滿懷恨意的沙悟凈在離開部落後不久,便被聯邦軍捉拿,在經受嚴刑拷打之後,依然沒有說出部落的藏身地點,無奈的聯邦軍決定對沙悟凈執行死刑,在押送至小鎮刑場的途中,沙悟凈憑借一己之力掙脫鐵鏈,逃向了傷膝河。
小白駝原是「羊駝三太子」,後因與玄奘一行人爭奪草場,誤將玄奘從中國帶來的馬兒撞死,後來經過訓練,最終成為了玄奘的司機。
《三打白骨精》又稱《三惡人》,是《西部擴荒記》里的其中一章,主要講述了白骨幫派的三兄妹得知西部冒險團隊手裡有藏寶圖,並且他們途中會經過聖丹尼一處驛站。三兄妹搶先一步到驛站,殺光了驛站的人,再假扮成驛站里的老闆與客人,等候冒險團隊並運用詭計也一行人鬥智斗勇的故事。
玄奘:悟空,I have a plan,明早大家就去聖丹尼化上一趟緣。
悟空:你瘋了嗎,聖丹尼那是能化緣的地方?上次你說有個plan結果化到那羅茲郡主的頭上了!
玄奘:悟空,你怎麼就不相信我?這真的是最後一次化緣了。只要攢夠了盤纏,我們馬上都能去那大溪地取得真經過上神仙日子了!
悟空:你這話已經說了幾千遍了,你覺得除了落基山上的積雪、密西比河裡的鱷魚,還有誰還信你的話?單憑我一個人,可打不過女兒國的酋長、盤絲洞的脫衣舞娘、天竺庄園的大小姐。
玄奘:好吧,悟空,把為師的加特林拿來,為師不把這幫魑魅魍魎壓倒在身下,她們真不知道唐玄奘這仨字代表什麼,善了個哉的!
悟空:好吧,我去、我去。
隨後,孫悟空就消失在了血一般的夕陽中。關於這段情節,許多年後據牛仔酒吧老闆牛魔王的回憶錄的記載是這樣的:
夕陽?是的是的……那是一輪火紅的夕陽,他行走在西部荒漠中,落魄的身影,被印的火紅的披肩,久經風霜的帽檐遮住了眼睛,讓人無法看清他的面容……
他,是那麼的神秘,嘴角總是叼著野草,是的,牛仔都愛這么干,草汁能濕潤開裂的嘴唇。他的右手似乎始終按著腰間的左輪,輕微的聲響便能讓他瞬間拔槍警惕。我看著他慢慢的遠去,迎著夕陽,腰間的子彈鏈叮叮當當。
當然,還有他背上的那根棍子與他一起消失在地平線,夕陽也是……
❻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有些敏感
有一位老婦人,她從六十五歲開始寫小說,寫到七十五歲,一共寫了九部。她沒有高深的學歷,也沒有受過嚴格的寫作訓練。這九部小說並沒有懸疑曲折的情節,也沒有華麗的文辭。但是,這位老婦人所寫的九本書,已經成為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名著。在世界各地,有數不清的孩子因為看了這一套書,從中得到愛的滋潤與面對未來的勇氣。對許多孩子來說,這套書甚至已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引與鼓勵。 這套書,就是你手中的「小木屋」系列小說;這位可愛的老婦人,就是本書的作者——羅蘭·英格斯·懷德(Laura Ingalls Wilder)。 羅蘭出生於美國中部的威斯康星州。當時,美國的南北戰爭剛剛結束,各地正掀起到西部拓荒的熱潮。羅蘭從兩歲開始,就跟著她的爸、媽四處遷移。她在十三歲以前,就已到過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堪薩斯州的大草原、明尼蘇達州華納森林的梅溪邊、艾奧瓦州的柏歐克以及達科他區。他們住過小木屋,也住過台地下的土洞。 羅蘭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瑪莉,下有妹妹琳琳、葛麗絲和弟弟菲德烈克。瑪莉十四歲時因感染猩紅熱而失明,菲德烈克在九個小木屋系列(4張)月大時就夭折了。姐姐、弟弟的不幸與開拓家園的艱辛,使羅蘭從一個天真的小女孩長成堅強勇敢的少女。十六歲時,為了幫助瑪莉去讀昂貴的盲人學校,她便獨自離家去教書。同時她認識了一個踏實的農庄男孩——阿曼樂·懷德。十八歲時,羅蘭和大她十歲的阿曼樂結婚,後來生下了女兒玫瑰。 羅蘭和阿曼樂非常相愛,但是剛結婚的那段日子卻非常辛苦。他們同心協力,經過多年的奮斗,生活才逐漸改善。後來他們定居在密蘇里州,還在自己的農場蓋了一幢有十個房間的大房子。這時候,羅蘭的女兒玫瑰也已經長大、結婚,而且成為一個相當出色的新聞作家。玫瑰鼓勵羅蘭把過去的拓荒生活寫出來。她們一起閱讀了很多拓荒文學作品,一起討論寫作技巧。羅蘭從六十五歲開始寫小說,十年之間,她寫下了九部「小木屋」系列小說。 這九部小說分別是《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農庄男孩》《在梅溪邊》《在銀湖岸》《好長的冬天》《草原小鎮》《快樂的金色年代》和《新婚四年》。羅蘭的小說出版後就很受歡迎,到她八十七歲時,這套「小木屋」系列小說開始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發行。一九五七年,羅蘭在密蘇里州的落磯山農場去世,享年九十歲。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說就是羅蘭前半生的自傳,書中的主角羅蘭也就是真實羅蘭的化身。羅蘭從她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寫起,以《大森林裡的小木屋》作為這套作品的序曲。在這本書里,羅蘭以小女孩天真無邪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大森林裡的梅花鹿、大懶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樹上的綠芽,還有小木屋裡溫暖的火光、媽做的可口點心、爸的悠揚琴聲,都是羅蘭最甜蜜的童年回憶。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這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書中描述羅蘭一家離開威斯康星大森林,坐著篷車遷徙到堪薩斯大草原的經過,這正是當時美國西部墾荒者的典型寫照。這次搬家,羅蘭一家驚險萬分地渡過漲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後,他們也曾遇到印第安人,並遭受狼群包圍、草原大火以及熱病的侵襲,但最後他們還是住進了爸親手所蓋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過了一段靠打獵維生的甜美時光。 第三部《農庄男孩》,主角是羅蘭的丈夫阿曼樂·懷德。阿曼樂是來自紐約州的農庄男孩。在書中,羅蘭生動地描述了阿曼樂第一天上學的情形,也描述了他獲得第一匹屬於自己、也由自己來馴服的小馬時那種驕傲的心情。另外,羅蘭也 小木屋系列插圖通過對阿曼樂成長過程的記述,提出了對金錢價值的看法——對阿曼樂而言,五毛錢等於在馬鈴薯田裡工作許多小時。 第四部《在梅溪邊》,描述羅蘭一家離開大草原,走過密蘇里州、艾奧瓦州,到明尼蘇達州,居住在梅溪邊的情形。在梅溪邊這段日子,羅蘭一家住在土洞里,爸所有的收成被蝗蟲吃個精光,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最後爸只好離家到東部去做工。這時羅蘭已經八歲,所以全書的敘事觀點隨羅蘭的成長而改變,生活的挑戰與家庭的力量在羅蘭眼中更加具體。另外,羅蘭和瑪莉開始上學,她們的人際關系也由家庭向外拓展。 第五部《在銀湖岸》,描寫的是羅蘭一家從離開梅溪邊到達科他區銀湖岸的故事。從梅溪邊到達科他區,羅蘭坐的不是篷車,而是火車,這是她第一次坐火車。當時羅蘭快十三歲了,由於瑪莉失明,羅蘭的個性有了明顯的改變。她不再有姐姐可以依靠,不再有任性不懂事的權利,於是羅蘭更深刻地體會了成長,也學會面對自己雖不喜歡、卻必須做的事。另外,對他們全家而言,在銀湖岸的生活給他們帶來了新希望——爸可以在這里申請一塊一百六十英畝的土地。 第六部《好長的冬天》。就在羅蘭的爸申請到銀湖岸的一塊地,並蓋好小木屋之後,一場可怕的暴風雪來了。當時羅蘭一家住在離銀湖岸不遠的小鎮,暴風雪將小鎮封住,小鎮的對外交通中斷了七個月之久。在這七個月之中,羅蘭一家沒有食物,只能靠一點麥粒糊口;他們沒有木柴,只能燒乾草取暖。他們每天為活下去而努力奮斗 小木屋系列插圖,爸更因為扭乾草棒而凍裂了雙手,無法拉小提琴。這一次,解決困難的是小鎮里的兩個男孩,他們冒著被凍死與迷路的危險,騎馬出鎮,帶回食物。其中一個男孩就是阿曼樂。 繼《好長的冬天》之後,困境遠離,羅蘭一家漸漸步入坦途。隨著拓荒人潮湧來,銀湖附近的小鎮逐漸繁榮,形成「德斯密特」鎮。在小鎮這一段生活,羅蘭寫在第七部書《草原小鎮》中。 在《草原小鎮》一書中,羅蘭十五歲了,她在學校結交同齡的女孩與男孩,也開始注意打扮,青春期的敏感與反抗情緒使她認識到自製力的重要。同時,爸媽也存夠錢送瑪莉去讀盲人學校。瑪莉的離家更加深了姐妹親情,羅蘭為了賺錢幫助瑪莉繼續留在學校,努力讀書,終於取得教師資格。在故事末尾,羅蘭意外獲得一份教師工作,准備離家。 「小木屋」系列最後兩部是《快樂的金色年代》與《新婚四年》。《快樂的金色年代》描寫了羅蘭第一次獨自離家在外教書的經歷。這時候阿曼樂已在追求羅蘭,他每周駕著馬車去學校接羅蘭回家,再送羅蘭回學校,兩人含蓄的情感逐漸增長。在故事末尾,羅蘭與阿曼樂結婚,她真正離開父母,和阿曼樂一起步入人生另一階段。 《新婚四年》是羅蘭死後才被發現的手稿。這份手稿描寫了羅蘭和阿曼樂婚後前四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這四年裡,羅蘭與阿曼樂的生活非常辛苦,他們先後遭受了房子燒毀、旱災、雙雙病倒以及兒子夭折的厄運,唯一的安慰可以說就是女兒玫瑰的健康成長了。然而,羅蘭與阿曼樂並沒有被接二連三的挫折擊倒,他們以兩人深厚的情感為後盾,依然滿懷希望與勇氣,共同面對未來,開創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家園。 從拓荒女孩到馳名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家,羅蘭一生的故事充滿了曲折。「小木屋」系列小說充分表現了堅毅的拓荒精神。羅蘭以她細膩、誠懇的筆法,將一個女孩的成長寫得生動感人,更將父母手足間的親情、她和阿曼樂間含蓄雋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時代人們的勤奮、勇敢,以及對大自然的謙敬,表現得淋漓盡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不但記錄了美國拓荒時代的歷史,更記錄了個人的成長。 其實,不只是羅蘭經歷了拓荒時代,我們的祖先也是用雙手和血汗開拓出美好的家園,並將它傳給後代的子子孫孫。我們回顧他們的生活,靠雙手耕種、打獵、縫衣、築屋、鑿井……許許多多生活的考驗,把人磨練得更有智慧,也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激。 「小木屋」系列小說沒有太多曲折的情節,但它是精彩的、令人感到愉悅的、經久不衰的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名著。全書文辭妙趣橫生,涉及到自然、探險、動物、親情、成長等許多青少年關注的興趣點,可以引起青少年的極大閱讀興趣,是對他們的求知和成長大有益處的高價值圖書。 今天,我們出版「小木屋」系列小說,正是希望讀者通過羅蘭的成長過程,重新認識自己與親人、大自然的關系。我們更希望讀者能從這段艱辛的拓荒歷程中得到啟發,在這個物慾膨脹、人際關系疏遠的現代社會中,找回簡朴、勇敢、堅韌和愛!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羅蘭·英格斯·懷德(1867年-1957年),生於美國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系美國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羅蘭從65歲才開始兒童文學的創作,畢其一生所完成的9本「小木屋」系列小說,現均為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
編輯本段媒體評論
那些古典的畫面和古典的感情 (王林 ) 小木屋系列插圖美國的歷史短,常被人譏笑。有一個笑話是說,法國人往上數三代,不知道自己的祖父是誰,諷刺法國人的風流;而美國人則根本無法往上數三代,即是諷刺美國的歷史短。不過,就是「小木屋」系列這樣一套反映一百多年前美國拓荒歷史的兒童文學作品,現在讀來已經很陌生、很古典了。 請跟隨作品的描述想像一下這樣古典的畫面:一輛大篷車奔駛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大蓬車由兩匹馬拉著,爸爸坐在車頭,媽媽則抱著一個小嬰兒,兩個伶俐的小女孩坐在車尾,還不斷地向後張望,車後跑著家裡的小狗。草叢中不時蹦出幾只野兔,草原上空有鷹隼在盤旋,天邊的朝陽正在升起,先是淡淡的粉紅色,接著小小的雲彩中閃出金光來…… 再請跟隨作品的講述體會一下這樣古典的情感:傍晚,大森林裡溫暖而舒適的小木屋,爸爸開始拉起了小提琴,媽媽和孩子們圍坐在壁爐前,開始給孩子們講故事,「從前,大森林裡住著一個巫婆……」,孩子們緊張的眼神讓這個黃昏無限延伸,媽媽的擁抱也讓隨後的睡眠安穩而踏實。 現在,昔日的大草原已經變成大都市,黃昏則被球賽和肥皂劇佔領,那些古典的畫面和古典的情感都逐漸消逝。或許,「小木屋」的作者羅蘭·英格斯·懷德正是體會到了這種消逝,才決定在65歲時開始講述自己童年時的故事,希望用筆留住這一切。她一共寫了10年,有9部作品面世,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名著,「小木屋」的故事被改編成100多集的電視連續劇。1954年美國甚至設立以懷德名字命名的兒童文學獎,也就是「懷德獎」。難怪這套書在台灣出版時,林海音先生十分喜愛,寫下了好幾千字的給孩子的導讀文字。 好久沒有讀到這樣耐讀的、適合中高年級小學生閱讀的兒童小說了,也好久沒有讀到這樣溫婉而流暢的優美譯文了。一般而言,以回憶的心態來寫文學作品,容易對童年抱有「賞玩」的姿態,覺得童年時一切都美好得很。這種姿態稍不如意,就容易滑向「矯情」,但羅蘭卻真實地展現了拓荒者一家的顛沛流離,這其中有自然界的災難,還有印第安人的騷擾,不過,一切的艱辛和艱難,在拓荒者的雙手和勇氣面前,都紛紛退卻。作者在寫作時,並沒有玩文學技巧,只是簡潔而又真實地展示童年的生活。或許,正是這種真情實感打動了孩子,才使這套書成為很多美國孩子必讀書。隨著近幾年翻譯童書出版的增多,能讀到「信」的譯文已屬不易,讀到「雅」和「達」的譯文則簡直可謂是幸運了。羅蘭美國式的簡潔文風一定給了譯者很多信心,而且譯者一定也是諳熟兒童心理的,知道用什麼詞語和句式能讓譯文好懂又傳神。 書中的故事雖然是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國,但對中國的孩子來說不會有太多閱讀障礙。因為書中的故事對孩子來 小木屋系列插圖說是非常有趣的,而又充滿了知識性。例如,對「糖雪」的介紹,對草原上各種動物的介紹,對印地安人生活習慣的介紹。相對於同是「拓荒文學」的《魯濱遜漂流記》,「小木屋」更適合小學生閱讀,這其實也是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的區別。重要的是,「小木屋」是有助於孩子心靈成長的。我覺得我們目前的社會情形有些類似於當年美國的拓荒時期,成功與致富的慾望燃燒在每一個人心中。在這樣一個時代,父母或許會發現,教育孩子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有時連你自己的立場都很搖擺。其實,孩子們現在遇到的人生題,羅蘭當年也都遇到了。那麼,她是如何抉擇的,她是如何克服的,都可以給小讀者暗示。閱讀是最好的「心靈教育」過程,而這套書至少提供了愛心、快樂、堅韌、寬容、勇敢、善良、樂觀等心靈「養料」。 我估計這不會是一套市場熱銷的書(雖然我很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讀一讀),它的封面樸素得一如它的內容,輕柔、優雅、安靜,而現在的孩子要的是恐怖、刺激、熱鬧。但正是這樣,我才期望被老師和家長的慧眼發現,把它們從一大堆花花綠綠、打打殺殺的書中抽出來,給孩子一個清涼的閱讀之夏。 一部自強不息的「拓荒網路」 (阿甲 ) 我認為羅蘭·英格斯·懷德的「小木屋」系列是一套近乎完美的書,無論孩子還是大人都值得一讀。如果一定要對它的中文版挑一點毛病的話,那就是封面。設計者刻意進行了一點卡通處理,使書顯得更孩子氣一些,但這恰好與原著的趣味悖離了。 「小木屋」系列講述美國拓荒時代一個女孩的成長經歷,語言親切,細節豐富而且有趣,但主題是非常嚴肅的。它很讓美國的孩子著迷,出版以來歷經大半個世紀,一直是美國孩子最愛讀的書之一。即使在今天,當他們瘋狂愛上「雞皮疙瘩」、「哈利·波特」的同時,也仍然繼續愛著「小木屋」。說來的確有點怪。 「小木屋」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大約在1930年的美國,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奶奶寫了一本名叫《拓荒女孩》的自傳。羅蘭是她的名,娘家姓英格斯,夫家姓懷德(或譯「槐爾特」)。羅蘭在一個拓荒者家庭長大,18歲時與另一個到西部拓荒的青年阿曼樂結婚。她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早年的學校教育也斷斷續續。她從未出過書,沒有名氣,誰會願意出版一位普通老太太的自傳呢?出版社的拒絕讓羅蘭感到泄氣。 幸好羅蘭有個女兒名叫玫瑰,她是一位出色的新聞作家,從小就愛聽媽媽講拓荒者的故事。玫瑰建議媽媽把自傳改寫成小說,還幫媽媽收集有關拓荒時代的資料,討論寫作技巧。於是在1932年,第一本《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誕生了。 這本講述羅蘭小時候(19世紀60年代)一家人在大森林邊生活的故事立刻贏得了讀者的心,尤其是小讀者們,他們紛紛寫信央求羅蘭奶奶再講一個、再講一個。這位堪稱「故事簍子」的老奶奶雄心勃發,越講越高興,在連續10年間一共寫了九本,故事從她3歲時一直講到大約22歲(其中有一本《農庄男孩》是講丈夫小時候的故事)。 羅蘭自己恐怕也沒有想到,這九部小說竟成了世界兒童文學寶庫中的經典,美國文學史上的一塊里程碑。在美國白宮的網站上,列著美國兒童文學作家「夢之隊」,只有三位:一位是寫《夏洛的網》的E.B.懷特,一位是寫《戴高帽的貓》的蘇斯博士,另一位就是她。 羅蘭講述的故事是那麼的「普通」,普通得讓你覺得它所獲得的成就簡直是一個奇跡。 她講述,自己一家如何在大森林邊生活,如何種植、打獵、製作食物,還有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細節,細致到你甚至可以把這本書當作食譜來看待。(《大森林裡的小木屋》) 她講述,一家人如何駕著大篷車跨越800多公里,來到美國中部人跡罕至的大草原,搭建小木屋,開辟農場,飼養牲口,與狼群、未開化的印第安人、可怕的疾病打交道。(《草原上的小木屋》) 她講述,一家人又是如何被迫遷徙,再次跨越800多公里來到美國西北部的草原,重新開辟新的農場,在金秋收獲季節又遭遇到蝗災以至顆粒無收。(《在梅溪邊》) 她講述,爸爸巧遇良機,在鐵路公司謀職,一家人如何來到西部鐵路的最前端,看著荒原被平整,鐵軌被架設,鐵路帶著拓荒人潮湧向西部。(《銀湖岸邊》) 她講述,就在新建的鐵路邊,他們和其他拓荒者親手搭建起一座小鎮,可那一年正趕上罕見的長達七個月的暴風雪冬季,全鎮人幾乎都被餓死、凍死。(《好長的冬季》) 她講述,紛紛湧向西部的拓荒者們,如何靠雙手建設起一個個農場,土地漸漸富饒,小鎮漸漸繁榮,當春暖花開一切欣欣向榮之際,少男少女們開始青春萌動,愛情在新生的大地上開花結果。(《草原小鎮》、《快樂的金色年代》、《新婚四年》) 羅蘭講述的是一個成長的孩子眼中普通拓荒家庭的故事。它屬於美國,也屬於全世界。她告訴我們,人類曾經怎樣去到未開發的大自然里生存奮斗,懷抱著「開辟屬於自己的家園」的夢想,百折不撓,自強不息。而在這種艱難困境中長大的孩子,健康、自信、快樂、浪漫,對人充滿友愛,對生活充滿感激之情。 今天,當我們身處大城市鋼筋水泥的叢林中,享受著科技進步帶來的各種奢侈時,可曾去思考過生命的基本訴求,可曾時時懷抱著作為一個人的榮耀與夢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