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和游戲精神的關系
① 沉迷游戲和小說之異與同
事實上,沉迷打游戲和沉迷看小說差不多,不同之處在於:小說的爽處在於它是在頭腦里、靜態的興奮,而打游戲的爽處在於它是在身體里、動態的激動。
它們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是一種完全不亞於現實中的快樂,且它們能能提供一種充實的滿足感,想想看:「看小說時,只要付出一些所謂「無聊」的時間,將自身代入主角,就能看著小說里的「自己」經歷千辛萬苦獲得各種好處;打游戲時,你帶領著自身喜歡的角色,一路沖鋒陷陣,經歷種種困難(boss)最後才終於獲得各種資源。」
這對於現實中的人來說,那該是多麼有趣。
哈哈
② 誅仙(游戲)與小說有關系嗎
有關系啊,游戲里的NPC和游戲人物都是按照小說做的 還有主線任務也是小時的部分情節啊 所以值得大家玩一下啊
③ 請問誅仙小說與游戲的關系
《誅仙》簡介
《誅仙》是北京完美時空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於2007年推出的一款大型玄幻修真網游,此款游戲是由當前超火爆人氣的玄幻小說《誅仙》改編而成的大手筆強檔新派網路游戲。
《誅仙》繼承了小說中奇幻色彩,突顯中原大地山靈水秀的場景,真實體驗修真全過程。在這款網游中,擁有豐富生產系統、琳琅滿目的法器以及各種門派;這里會產生激烈的陣營對抗,也能夠進入神秘莫測地底迷宮探險;游戲獨創升級和"修真"兩條路線,帶給大家不同於以往的奇幻游戲大作。
游戲背景介紹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自太古以來,人類眼見周遭世界,諸般奇異之事,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又有天災人禍,傷亡無數,哀鴻遍野,決非人力所能為,所能抵擋。遂以為九天之上,有諸般神靈,九幽之下,亦是陰魂歸處,閻羅殿堂。
於是神仙之說,流傳於世。無數人類子民,誠心叩拜,向著自己臆想創造出的各種神明頂禮膜拜,祈福訴苦,香火鼎盛。
自古以來,凡人無不有一死。但世人皆惡死愛生,更有地府閻羅之說,平添了幾分苦懼,在此之下,遂有長生不死之說。
相比與其他生靈,人類或在體質上處於劣勢,但萬物靈長,卻是絕無虛言。在追求長生的念頭下,一代代聰明才智之士,前赴後繼,投入畢生精力,苦苦鑽研。至今為止,雖然真正意義上的長生不死仍未找到,卻有一些修真煉道之士,參透些天地造化,以凡人之身,掌握強橫力量,藉助各般秘寶法器之力,竟可震撼天地,有雷霆之威。而一些得道高深的前輩,更傳說已活上千年之久而不死。世上之人以為得道成仙,便有更多人投入修真煉道之路。
神州浩土,廣瀚無邊。唯有中原大地,最是豐美肥沃, 天下人口十之八九聚居於此。而東南西北邊荒之地,山險水惡,多凶獸猛禽,多惡瘴毒物,亦多蠻族夷民,虜毛飲血,是以人跡罕至。而人間自古相傳,有洪荒遺種,殘存人世,藏於深山密谷,壽逾萬年,卻是無人得見。
時至今日,人間修真煉道之人,多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又以神州浩土之廣闊,人間奇人異士之多,故修煉之法道林林總總,俱不相同。長生之法還未找到,彼此間卻逐漸有了門派之分,正邪之別。由之而起的門戶之見,勾心鬥角乃至爭伐殺戮,在所多有。
當長生不死看起來那般遙遠而不可捉摸,修煉中所帶來的力量,便逐漸成了許多人的目標。
方今之世,正道大昌,邪魔退避。中原大地山靈水秀,人氣鼎盛,物產豐富,為正派諸家牢牢占據。其中尤以「青雲門」、「天音寺」、和「焚香谷」為三大支柱,是為領袖。
這個故事,便是從「青雲門」開始的。
[ 所有資料均以線上游戲內數據為准 ]
④ 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為根據,簡論幼兒文學為什麼要特別強調"游戲精神
游戲精神是兒童文學的基本美學精神之一,也是今天的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界關注的一個重要命題。本文旨在通過對兒童文學中的游戲精神進行簡單的梳理和解析,貼近兒童文學的本質,廓清游戲精神的真實面貌,從而展示從作品中流露出來的兒童文學游戲性的獨特魅力,並對現今的兒童文學創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本文首先從游戲與兒童的關系入手,來探討游戲精神存在的必然性——兒童文學作品要撥動孩子們的心弦,使他們看了能產生一種愉悅的親切感,游戲精神就應該成為兒童文學最永恆的精神,最重要的美學個性和品格。在此基礎上,綜合兒童文學理論界有關游戲精神的代表性論述,對游戲精神的實質和美學特徵進行歸納,即自由性,愉悅性和幻想性。 在具體的兒童文學作品中,游戲精神的實質和美學特徵通過人物塑造,情節設計,語言運用,游戲性氛圍的創設等文本表現展現著其獨特魅力,從而使兒童文學作品充滿生氣與活力,為兒童創造了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世界。 在這些分析研究的基礎上,作者探討了游戲精神對兒童文學的重要意義,這也是本文的重點所在。游戲精神使得兒童文學成為「快樂的文學」,對於兒童自我的發展和人格的健全產生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創作過程中,游戲精神對創作主體的指導作用使得以游戲為創作主體與兒童的契合點,從而把「游戲精神」真正注入文本這一過程變得更加順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游戲精神和教育主義關系的思考,作者認為應打破那種認為兩者絕對對抗的認識,尋求二者的協調發展,推動兒童文學進入一個良好的發展階段,從而獲得廣闊的創作空間。
⑤ 動漫,游戲,輕小說,這三者是什麼關系
三者是有一定的聯系的,首先小說的劇情的出現,通過小說演繹成動漫,再之後則改成游戲。
⑥ 小說尤其是沒有邏輯的網文,還有游戲,應該算是精神鴉片吧雖然輕度上癮。
國外有一男的,迷上了網路小說,戒了毒癮。
⑦ 晚上打游戲或者看小說為什麼比較舒服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快節奏的生活,帶給人們的往往是壓力、煩惱和郁悶。而生活節奏並不快的人,也會因為生活過於單調乏味,而感到悶悶不樂。這樣說來,生活中有煩惱的人是比比皆是啊!
人們排解煩惱和壓力的方法各種各樣。比如,跑步、爬山、打球、去健身房、跳舞、吃美食等等。而打游戲或者看小說也是其中的兩種途徑。那麼,為什麼晚上打游戲或者看小說比較舒服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玩游戲、看小說能讓人快樂起來,但是,不論是玩游戲,還是看小說都不能過於沉迷。
如果你整夜地玩游戲或者看小說,就會影響到你的休息。第二天,你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會無精打採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學生家長都極力反對孩子玩游戲或者看小說。因為這種情況下,學生讀者得到暫時的快樂,付出的代價卻是在浪費學習的黃金時間,得不償失啊!
其實,即使是成人,玩游戲和看小說,也要注意合理安排時間,免得影響工作,影響視力, 傷害身體。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
⑧ 文學和游戲的關系(並不是現在玩的網遊街機等游戲)
關系:文學的娛樂作用,很大部分是通過文字游戲表現出來的。同世界上的其他文字相比,漢字在這方面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因為它的方塊結構最適合文字游戲。
溯其源頭,我們的祖先在創造文字時就已經種下了「游戲」的基因,比如「父」字,《說文》說它是「又(手)舉杖」,而「母」字則是「象乳形」。另外,後人對文字的別解,也富含游戲成分,比如「天字出頭即丈夫」「色字頭上一把刀」之類,都是用字形來說明某個道理。
漢代出現的讖緯之學,其中有些例子也利用了漢字可分拆的特性。比如《三國志》裴松之注中所引的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便是用「拆字法」來咒罵董卓的。「千里草」為「董」字,「十日卜」為「卓」字。這種拆字方法在後來的游戲中甚為多見。
⑨ 沉迷游戲小說如何自救
那些年熬過的夜大部分是因為看小說
因為我自己也是從初中開始就看饒雪漫,花火到現在大學畢業還看各種小說,一直深深著迷知道不好又無法不看。
高中自習課,不重要的課,有好看小說的時候重要的課也都看,那些年熬過的夜大部分都是因為看小說。
大學就更肆無忌憚了,想怎麼看怎麼看,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
不過我高中的作業都沒怎麼落過,成績也還好,各種比賽活動也照樣參加,也考上了還算配的上我學習程度的大學。
沉迷小說的時候是真的沉迷,只是在還沉迷學習的時候適當的抽出身來。
大學也一樣,好多時候連課都沒聽在看小說。但是我也很感謝我這么多年看小說培養出來的閱讀習慣,因為熱愛閱讀,我也因此愛上了文字。
因為沉迷小說,我也因此沉迷文字
一開始只是讀言情,後來我什麼都讀,從中學時代的外國文學到中國古代史還有一些很細節的文人傳記,詩經,宋詞。到現在的各種暢銷書,和一些現代詩集。
我也很感謝我的這些經歷,雖然有時候沉迷小說讓我錯過我本應該去經歷的一些其他事。但我也仍舊很慶幸,我因此愛上了文字,愛上每一本書。
大學期間自己也寫詩,寫文章,和有名詩人交流,出版,拿獎,做論壇版主,我想,如果說因為沉迷小說我失去了很多,那這也應該算一種得到吧。
讀了那麼多小說,你總是有點不一樣的
細數起來,看小說快十年了,這些年看過的小說自己都數不清。
無意中學到的東西可能是了解了很多小細節,知道別的行業別的東西,還有你對文字更敏感了。
有意中學到可能就更多了,你看了某部歷史小說,你去查閱主人翁在史記中記錄的生平,你去了解那個朝代的穿著。你摘抄一些寫得好的美句,學習並使用。
其實好多東西都是潛移默化的,雖然看小說一開始只是為了消遣,但久了真的會有很多不一樣吧。
我認識的很多喜歡看小說並沉迷小說的人,他們大多也愛別的文體,也閱讀別的書籍。我想,因為看小說愛上了讀書,也算是一種收獲吧。
真不支持某段時間內長時間的沉迷小說,那樣自己又內疚又仍在繼續的感覺真是種煎熬。
如果此刻的你是著迷一篇很長很長的文,那就把該做的事都做了再看吧。哦,看完了注意一下,下一次別看太長的了
⑩ 沉迷於小說、電視劇、游戲的心理根源是什麼
當你在上班路上看了武俠小說,到公司後,你就應該及時從武俠小說的虛擬世界中抽離出來,調整情緒,切換到工作的狀態。否則極有可能把江湖道義、打打殺殺、報仇雪恨的行事作風和情緒帶到工作中,出現報復同事,頂撞上司或客戶等不明智的行為。
為什麼要戒網癮?之前看過一個紀錄片,其中有一段打游戲成癮的少年的自述,這位少年說「有一次,打了一個通宵的游戲後,我從網吧出來,走在天橋上,打算到天橋下的早餐店吃早飯。突然,我有一個沖動,想直接從天橋跳下去,跳到早餐店,因為在游戲的世界中,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能最快到達早餐店。」
當我們閱讀、看電視、玩游戲時,接觸到的其實是一個個虛擬的世界,虛擬世界中的文字、聲音、場景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和狀態,稍不留神,我們就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將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混淆。
為什麼我們會被嚴重影響,甚至沉迷其中呢?下面就以閱讀為例,說說這個現象背後的心理根源:
當我們閱讀時,書中的文字描寫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和狀態。比如當讀到一段描寫「可愛的小貓生病了」這個情節時,我們可能不僅僅會心情低落,還會覺得自己的身體也有點不舒服;當讀到某個主人公被逮捕,送入了監獄時,我們可能也會有陷入困境的窒息的感覺。
我們之所以會跟著書中的文字,一會兒哭一會兒笑,情緒起起伏伏,是因為:
1.字引起了我們的共鳴。認知心理學認為,我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台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可以隨時讀取不同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當我們在閱讀某個詞、某個句子、某段話、某篇文章時,大腦就會回想起之前所有和這些文字相關的情緒和經歷,這些過往的情緒和記憶,持續改變著我們的心情和狀態。
2.即使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場景,如果文字描繪得很詳細,我們也能夠將這段文字形象化,營造出一種我們也在經歷著同樣的場景的氛圍,使我們感同身受,並且我們的大腦還會把這種想像的經歷轉化成真實的經歷儲存起來,以備下次調用。
所以,在閱讀時,如果我們將整個人都暴露在文字中,就會非常投入,沉浸其中。因此,當我們在抽離文字,回歸到現實生活,處理日常事務時就應該特別小心,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避免把文字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搞混,惹來麻煩,甚至釀成悲劇。
文字的虛擬世界會令你沉迷,而集合了更多感官刺激的圖像、聲音、動態的電視劇和游戲的影響則會更大。所以,切記一定要及時調整心態,不要和現實生活中的常識、規則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