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路小說和讀者交流
A. 想找個網路小說寫作新手交流群,和想寫網路小說的朋友一起交流
請去起點找,網路也有一大堆,但是不是打擊你的熱情,寫網路小說的技術含量很低,靠的是推廣手段所以新手群里都是給自己的書打廣告的,沒有純粹的討論寫作技術的群。能用這門技術賺錢的不會跟你交流,那是搶他飯碗,因為付費讀者資源很寶貴有限。
B. 網路小說怎麼寫才能吸引讀者
自古套路得人心,網路文學以爽為主,你寫的爽歪歪,大家自然就喜歡。
C. 網路小說開篇經典寫法,開頭如何吸引讀者
1.開頭的具體寫法
------------------------------------------------
所有的作者都會寫開頭,但是,有誰知道,你所採用的這個開頭,是什麼原理,能夠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代替或者改善呢?
一本小說開篇的好壞,其實決定了一本書的命運,為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你絕對不會對一個鼻孔朝天,牙齒齙出,口角歪斜,眼睛突出,滿臉青春痘的異性產生一見鍾情的想法。
所以,如何寫好小說的開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曾經講過《如果讓你優化你的前六萬字作品,你打算從幾個方面入手?》這么一個課程。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這個課程對我們的創作有什麼幫助。
現在要講的,就是分析如何開篇。
最最常見的開篇,叫做家破人亡復仇法,射鵰英雄傳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如果現在要這樣寫,我估計已經沒人看了,為什麼呢,太老套了。
同樣老套的開篇,還有主角失戀、仇殺、打鬥、高手出場等等
什麼叫做老套:就是你剛寫幾個字,讀者已經猜出了你後面要寫什麼,這就是老套。
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文章不顯得老套?那就多看書吧,看個三五千本書,你自然知道什麼是老套,什麼不是老套。
話歸正傳,開始講解開篇的幾種寫法。
第一,先抑後揚,開始很慘,很普通,甚至是廢柴的主角,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的爬上世界最高峰。
這在凡人流、廢柴流小說裡面最常見。特點就是代入感強烈,由於開頭壓抑得厲害,後面一點點的進步,就能帶給讀者快感。
第二,先揚後抑,就是先把主角捧上雲端再摔下來,這一般是那種天才轉廢柴流的作品採用。
由於失落的跨度太大,加上主角之前有天才經驗,可以作為金手指,這類型的小說,還是蠻受歡迎的。
第三,復仇報恩,這是比較老套的寫法,大家基本上都看過,就不多說
第四,烘托法,開始主角並沒有出場,但是呢,幾乎所有的描寫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出主角。
這里介紹一本書更俗的《梟臣》,採用的就是這種開篇寫法。
雖然在前面兩章主角沒出現,但是讀者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往不出面的主角身上聚集。
第五,楔子伏筆法
先以一個簡短的楔子或引子,稍微點出文章最主要的伏筆或者背景。
比如奪寶情節,秘籍、寶貝等貫穿全文的線索;
比如都市仙俠這種雙背景的小說,由於背景變幻交叉,所以可以在前面先把高層次的背景交代
我個人就比較喜歡這類型的寫法,可以先把讀者的胃口吊起來,再慢慢的敘述我們的故事情節。
不過這種寫法,可不能像某些作者,楔子引子一出就是三五章十幾章。
一定要簡單精練,用盡可能少的文字來敘述。
我舉例子:古老的楚留香傳奇
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嚮往之。 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
就這么一句話,埋下了白玉觀音,寫這句話的盜帥楚留香,還有一個激烈的偷盜故事。
像那些寫了十幾二十章,還沒有進入正文,然後告訴讀者:大家在第三十九章開始看,最精彩的部分從這里開始。
我就郁悶了,為什麼你不把前面的三十八章去掉,從三十九章直接開始呢?
當然了,以前也有慢熱的書,最典型的是宅豬的《重生西遊》寫了八九十萬字才突然間火起來。
但是,當年是當年,當年的網路文學創作環境,是現在不能比的。
所以慢熱的書,能火,但是更多的可能是撲街。
接下來說說玄幻小說最常用的穿越橋段
首先,穿越橋段是要換背景的,哪怕是穿越到三天前,背景也是已經換了的。
換背景最忌諱的,就是鋪墊太多。
我見過很多作者,穿越前啰啰嗦嗦寫了三四萬字,「比由」的一聲穿越了,前面寫的東西全部丟掉。
他說:「沒關系,就是一個人失戀、失敗、失意了,然後穿越。」
「後面的情節跟前面這些一點關系也沒有。」
我就心裡頭郁悶了:尼瑪這不是坑人嗎?你寫了三五萬字,最後跟我說沒關系,那我不是白看了?
我寧願看你這樣寫:某人,男,失戀,失業,失意,跳樓自殺後穿越。
寫開頭,有三個地方要注意:一萬字,三萬字,六萬字
這一萬字,至少要點出一個比較重要的伏筆,主角就算不能在一萬字出場,也必須有足夠的鋪墊,讓主角出場,把所有的焦點都聚集在主角身上。
一萬字也就是三章左右,這三章,人物名字不建議超過五個,為什麼?
我想問作者,你看一本三百萬字的小說,開頭一萬字,你能記住幾個人物名字?
預期你寫幾十個名字,讀者一個都記不住,不如寫一個名字,讓讀者對這個名字記憶深刻。
如果作者是新手,文章的控制能力有限,我建議主角第一章第二章出場。
寫開篇其實大家都會寫,但是一定要記住,開篇千萬不能太過復雜,形容詞太多,只會讓讀者感覺閱讀起來很累,而不是你的文筆很好。
另外呢,開篇的時間跨度,盡量不要太大
簡單的說,就是如果童年的故事沒有多大吸引力,那就別寫童年。
有的作者從主角出生開始,寫到了十七八歲,然後小說進入正文了,那讀者會有多憋屈?
如果是主角出生時候的異象,是一個金手指,那麼可以做為一個引子楔子來寫,但是千萬不要在三五萬字內,把主角的童年寫一遍。
當然了,穿越重生回過去的小說,由於賣點不同,所以不在此例
現在的網文,處於吸引眼球的時代,如果不是特別吸引眼球的話,那麼你的作品很可能會沉寂在茫茫書海之中,別說十年前的小說成功經歷,就是一年前的小說成功經歷,都不應該成為我們網路寫手模仿的對象。
很多很多的作者跟我說,你說長句長段不要,人家誰誰就是這樣寫的;你說開頭別交代太多背景,人家誰誰就是這么寫的;你說錯別字不要太多,人家誰誰就是這么寫的;你說武俠不能火,人家金尋者滄月幾個人不是火得很滋潤?
我就不說反駁的意見了,當年他們是怎麼火的,現在的情況和當年一樣么?當年三五千個人寫小說,現在呢?
所以說,寫小說,能夠用技巧去第一時間吸引到讀者的,我們不妨試一試。
也許別人三十萬才火起來,但是我們三萬字就擁有很多忠實粉絲
兩相比較,誰的成績會更好一點?這應該不用考慮才是。。。
------------------------------------------------
2.文章的開頭如何吸引讀者
--------------------------------------------------------------------------------
最近看了幾部作品,發現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在文章的開頭,我看不到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重點。
因為在文章的開頭幾萬字裡面,作者把很多背景的東西,推動情節的對話的東西,全部都交代出來,使得作品的主要線索被掩蓋住。
這個問題,我想問一問在座諸位,然後再請大家看一看你的開頭三千字,有多少東西,是必須要記憶的,有多少東西,是沒有必要存在的。那些需要記憶的東西,是否明顯的指出來了?
為什麼這么問呢?我們看書,都是從開頭看的,沒有任何一個讀者會從中間開始看,哪怕他看了感覺有興趣,也會從頭開始。
也就是說,在開頭,我們要讓讀者記住一些東西
那麼,你想讓讀者記住什麼?
第一:主角
第二:主線
第三:伏筆
第四:開場
個人以為,這四個東西,是我們需要讓讀者記憶的
先說主角:在開頭,我們想要讓讀者記住主角,讓讀者在讀者的心理產生代入感
當讀者對你的人物產生了代入感,他才會繼續追看下去
可是呢,很多作者,開場弄幾十個人上百人
幾十個人物名稱出現,試問一下:你能否從好幾個人名裡面,找到誰是主角?
如果開場出場人物,有姓名的超過五個,試問,讀者會不會有代入感障礙?
如果作者給主角弄了幾十個形容詞,身高馬大,鼻若懸膽,目如朗星,帥得驚天動地
試問:讀者能否從這些形容詞裡面,找出主角特有的特徵?
所以說,如果想讓讀者記住主角的樣子,請記住兩點:
第一,死跑龍套的盡量少
第二,專門點出主角最特異性的特徵即可,別整一大堆形容詞
第二:主線,第三伏筆
想要讓讀者記住你的主線和伏筆,那麼,開頭的細節和場景,就不能太多,否則會把你要交代的東西沖淡
主線,也不能交代太多,點出重點的就好了,你後面有的是機會,交代清楚一切。
所以說,開頭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背景的人,其實都是很悲慘的,因為你寫的這些,把重要的淹沒了,反而讓讀者無法讀到你的重點
請記住,不管你文章寫得好不好,最好是前三章,讀者閉上眼睛就已經有了主要人物的臉譜。有了一點稍微清晰的主線,還有你埋伏在開頭的伏筆
這樣的文章,是不是比開場三章幾十個人名,大量的背景,詳細的細節的小說好呢?
而在七成以上的新人作者裡面,他們都是詳細刻畫大場景,人物多到令人發指。。。
第四:開場,開場決定著小說的吸引力,好的開場可以讓作者馬上就獲得一群忠實讀者
開場,就是在介紹了主要人物伏筆後的第一個矛盾沖突,比如家破人亡,比如被人欺凌,比如資質測試之類的
開場呢,最好寫的就是對比,很多人用很鮮明的對比來刻畫開場矛盾,特別是凡人流,他們利用主角平凡但堅韌的特性,來對比別人資質好卻懶散的特性
這樣子對比下來,我們對人物的印象,就出現了,閉上眼睛還可以勾勒出人物的形象。
當我們閉上眼睛可以勾勒出一個人物形象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有了代入感了,這種代入感,會讓我們願意天天等更新,願意花錢看小說
其實我們想讓讀者記住的東西還很多,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以刻畫主角鮮明特色,以及增強主角代入感為主。至於其他的東西,完全可以丟在後面的東西補充。
只有讀者對你的作品有了期待,他們才會持續追看。
你想讓讀者記住的東西,就是告訴他們:這些東西能否讓你們期待呢?如果可以,那麼你就成功了。
D. 寫網文小說如何入門,先來了解這些知識
一、網文入門
1、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
網路小說, 故事是為主角服務的 。除了主角和幾個重要角色,其餘角色你甚至可以把他們當NPC,讀者要看到的,是主角的成長(劃重點!),是這些劇情能為主角帶來什麼,主角要有超強的存在感,並且貫穿始終。
傳統小說, 人物是為故事服務的 ,人物在很多時候不重要,哪怕是主角,有時候起到的作用也只是穿針引線,推動情節發展,簡單說就是,人物是為故事服務的。甚至可以經常換主角,只要故事連貫,沒有問題。
2、網文小說分類
玄幻、都市、科幻、言情、靈異、歷史、軍事、仙俠、武俠、同人
3、網文小說寫作規劃體系
寫作除了不斷的輸入,還應該不斷的輸入,寫作需要有一個體系:固定的創造時間,細綱時間,閱讀時間,學習時間,交流時間等。
細綱時間:為了提升創作速度
閱讀時間:為了增加自己的眼光,以及市場調研
學習時間:為了提升作品的質量
交流時間:為了驗證自己對網路文學的理解,互相提升
4、糾正新手寫作問題
1)句子要短小精悍
問題 : 文章存在大量的長句,使讀者閱讀起來困難
解決:對長句進行分割,精簡成短小精悍的句子。
2)語言不能太啰嗦
問題:語言過於啰嗦,表達不夠清楚,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
解決:
[if !supportLists]· [endif]在場景描寫,尤其是描寫一個著重強調人物的場景時,要概括性精準情緒描寫(要抓住人物那時候的情緒進行描寫)
例子:主角周圍圍了很多人,有人忐忑,有人擔憂,也有一部分壞心思的幸災樂禍。
[if !supportLists]· [endif]細節處理方式:細節描寫一定要與情節有關,要與劇情有關,不能為了真實性,一味增加細節。
3)段落不宜過長
問題 : 段落過長,甚至一個章節就是一段,現在是手機閱讀時代,段落過長,會影響閱讀效果
解決 : 拆分段落
4)每章字數統一且不可過多
問題 : 每章字數參差不齊,尤其是前三章,拚命多些,造成讀者視覺疲勞
解決 : 每章字數大體保持差不多,一般男頻向字數大體在兩千字出頭或者三千字出頭,女頻向字數大體在一千字左右。
5)開篇進入劇情,並且有亮點或沖突
問題:開篇大量的設定,沒有劇情或者劇情薄弱不夠吸引人
解決:重視開篇,開篇一定要深思熟慮,將設定往後推,開篇進入劇情,要有亮點,或者沖突。因為讀者沒有耐心,前面沒有抓住讀者,後面寫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6)避免對話過於單一
問題:對話描寫形式單一,新人描寫一般全是對話流,雙引號寫到底,導致畫面單薄,甚至會引起讀者分不清到底誰在說話。
解決:交叉使用以下四種對話模式:
1.牽羊式 。提示語在前,引語在後,引語之前用冒號。即先交代誰說(說明性部分),後寫說了些什麼(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來拍著屁股說:「咱倆先換過來,我媽是高級裁縫,她能把褲子的口子縫得一點兒也看不出來。」 (選自 《羚羊木雕》 )
例2: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選自 《羚羊木雕》 )
先寫某某說,然後寫他所講的話,這種對話描寫,能夠使讀者先知道是誰說的話,人物關系明白清楚。
2.推車式 。引語在前,提示語在後,提示語後面用句號。先寫所講的話(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寫某某說(說明性文字在後)。把引話放在某某的前面(某某說的話後面用句號),其作用是為了強調所說的話。
例1:「那隻羚羊木雕哪裡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爸爸不是說給了我么?」我小聲地回答。(選自《羚羊木雕)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為了強調她母親質問地話。說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說明事情發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親發怒得神態。
「我」以反問口氣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與不滿,說明性文字中的「小聲」一詞,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對話時的緊張氣氛。
3.挑擔式 。提示語在兩個引句中間,提示語後面跟著逗號。即將某某說插入引話的中間(說後面用逗號)。
這種對話描寫,有三種情況:一是需要插入說話人的動作神情;二是某某說的話比較長,前面的又必須將引話與別人的對話緊密相接,把某某說(說明性文字)放在最後又相隔太遠;三是一個人所說的話,在意思上前後有轉折。
例1:「媽媽!」孩子委屈地搖著我的手臂,喃喃地說,「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給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嗎?」(選自 《這不是一顆流星》 )
這部分說明性文字,「委屈」、「搖著」表神情動作,屬於第一種情況。
例2:「你這個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象生了很大地氣,瞪了老頭一眼說,「你干一天活,掙幾個錢,充什麼大肚子漢呢?十五不要,十四不要,十二也不要,看在你來得早,憑著你那票子新鮮,依你,十塊錢搬走吧!記住,原產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選自 《花市》 )
這句人物對話比較長,先承接他人的話,說明性部分承前啟後,使後面的引文朗利明白。如果將說明性文字放在後面,那就顯得拖拉不明快。再特定環境中,如能恰到好處地運用第三種類型人物對話描寫,能夠增強表達效果。
例3:「啊!你也天天上班!」我把他摟在懷里說,「媽媽幹啥去了?」(選自 《夜走靈官峽》 )
這個例句中,後邊的話不是順著前面的話的意思說的,在意義上有轉折,所以在引話中插入說明性部分。
4.省略式 。即把說話人是誰省略掉。使用這樣的格式時應注意,必須使讀者能夠根據說話的語言壞境清楚話是誰說的。
例1:年輕幹部手裡搖著黑色紙扇,上下看了老頭一眼,似笑非笑地說:
「老頭,你曉得這是什麼花?」
「令箭荷花!」
「原產哪裡?」
「原產……原產姑娘家裡!」
年輕幹部哈哈大笑。(選自 《花市》 )
以上所說地人物語言地四種表現形式,人物對話的位置為什麼要變化呢?這主要是為了表現說話人的神態、情緒、心理及時間先後等,是為了讓人物語言表達得更精確、更細致、更流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對話的另一類轉述,即間接轉述講話的內容。它是由作者或文章的敘述人轉述講話的大意。它不用冒號和引號,提到說話人的地方,用第三人稱。
例2: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書講語法。(選自 《最後一課》 )
7)不要一味埋頭碼字,要注重技巧,多看多學
問題:新手寫書的時候,心情比較激動,一味的悶頭碼字,從來不注意相應技巧的使用,也不去閱讀別人的書籍,不去學習經驗技巧,然後看著糟糕的成績,奔潰了......不願意寫了......
解決:要經常去看那些暢銷榜單上的書籍,並且進行總結學習。安排情節的時候,不要完全依靠自己的本能,而是要有意識的安排沖突,安排懸念,安排爽點。
E. 求教寫網路小說的技巧 經驗
我是一個無名的寫手。在接觸網文一年多來,談一點兒自己的感受。
首先,網路這個平台的好處就是,它不分學歷,不分性別,更不用像找工作一樣,非要你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簡單地說,只要想寫,誰都能將自己的作品放到網站上。所以你不要覺得你學歷不高雲雲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韓寒高中都沒上完,可人家一樣是暢銷作家,其影響力比清華北大的許多學生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其二,鍛煉寫作能力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也有一個亘古不變的回答。那就是多看、多練。等你寫出一部百萬字以上的作品,OK,首先你對文字、情節的駕馭能力定然會增強很多。你不要試圖去跟別人比,因為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所以沒有可比性。當然,你可以學學人家的寫法。
其三,准備工作。首先,你要考慮,以什麼樣的開頭能夠吸引讀者,讓讀者繼續將你的書讀下去。接著,你要對整個故事有一個大致的掌控和方向,不然很容易越寫越爛。故而建議你先提前寫一個大綱,這樣有助於你對情節節奏的掌控以及方向思路。同時,也不至於讓你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瓶頸的時候抓耳撓腮,寫不下去。
還是那句話,多看別人怎麼寫的,然後多練。練得多了,自然在筆力這方面就會強於常人。
至於更多的方法,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這東西需要你自己去體會,感悟。
F. 網路小說怎麼寫才能吸引讀者。
首先,最重要的!你要分段!!!!!
每段絕對不能超過五行!!你看你寫了多少行?那一段通篇,讀者看到後,感覺眼暈,就跑了九成!別人不敢說,但是你那全篇一段式的,絕對能跑掉九成讀者!!!
開頭太俗了……
愛人死去,多久之前的套路了?換吧!支持你換一個,現在改還不晚。
網路小說,請在五百字以內進入正題,除非你是三少那樣的大神,那就當我沒說
第一章最後留下懸念,三萬字留下一個更大的懸念,十萬字最好有一個小高潮。只要不是寫的太差,就不會有問題了,建議你看看《卡徒》一書,無論從布局,主角的性格刻畫,情節,還是節奏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一本書
G. 網路小說如何寫對話【一】【網文寫作技巧】
一說到對話寫作的技巧,首先繞不開的一定是著名的「冰山原則」。
「冰山原則」是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海明威提出來的,「冰山原則」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一是言簡意賅+意猶未盡。也就是說,盡量精簡你的語言,繁雜的東西沒有任何意義,把你的深意加在你簡潔的內容之中,只說必須說的。
在我們日常對話之中,往往大部分都是形容詞和無關緊要的浮語。比方說,開會的時候領導發言:「這個月的業績,從整體上來講啊,這個這個,是不夠標準的,是墊底的,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需要認真反省,做好總結,力爭下個月,有所進步!」這樣的一段話是不是很乾燥空洞?實際上傳達的信息很少,也就是「這個月業績不好,下個月要努力」兩句話而已。
伏爾泰曾說:
形容詞是名詞的敵人。
在對話寫作中,冰山原則就是要我們直接了當,說出核心關鍵,小說對話一定不能拖沓,即使是要用語言的虛浮來表現人物的不靠譜,也是有選擇地展現,記住,流水賬在任何時候都不受讀者歡迎。所以,少用形容詞。
一定要明確,再豐富的辭藻來描寫她的美貌,都比不上一場令人心碎的哭泣來得直接。
海明威在創作《老人與海》時,本來每一個人物,他們怎樣出生、工作、戀愛等等有無數的內容等待他去寫,但最後完本,裡面卻只剩下了捕魚時的驚心動魄——他把這樣的刪減稱為冰山原則,即露出表面的內容,是整個隱藏故事的十分之一。而其後這一技巧在對話中應用起來,使語言也能極具沖擊力。
二是「經驗省略」。經驗省略的高手往往利用人們的某一個共同記憶和錨點,用很少的語言誘發大量的聯想。
經驗省略的大師海明威的一段例子如下:
我往房門走去。
「你現在不可以進來。」一個護士說。
「不,我可以的。」我說。
「目前你還不可以進來。」
「你出去。」我說。「那位也出去。」
——取自《永別了武器》,海明威著
這么簡短的幾次對話,雖然內容不多,但是給讀者的信息,或者說讀者能主動聯想到的場景境況卻是相當豐富的。
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到下面的已有確定信息:
我正處於醫院里;
有一位護士在處理病人;
房間里不止我一個人,至少有3人;
我正試圖進入某處,但被攔下了。
而上述信息的鋪開,不用去描寫有幾張桌子椅子,不用告訴我們幾扇窗幾個台燈,讀者就能自行腦補整個場景,勾勒出立體鮮活的現場來。
將對話寫成含有精準信息的經驗性對話,不僅是對作者寫作能力的自我提升,而且還能最大限度調動讀者參與進來,誘發想像力,增強小說的閱讀體驗。
使用沖突和張力,是改進對話的最好方式
「坐下來喝茶場景」是我們在描寫對話時務必要小心避免的,當人物之間僅僅是在同頻段進行干癟的信息
交流時,整個過程最為枯燥,也沒有讀者願意看下去。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
「你今年多少歲了?」
「30。」
「家裡幾口人?」
「4口。」
「昨天吃的什麼?」
「……」
「你的睫毛畫得還行。」
「謝謝。」
這種相親場景,我打包票你們成不了。任何查戶口式的對話連普通人在生活中都不能接受,何況是對作者有所期待的小說作品裡。讀者想要的是有趣、有料、刺激,以此對抗生活中的無聊時刻,你突然把他們愛看的小說都變得乏味了,讀者如何能接受?
我們把上面的相親場景進行簡單修改:
「你今年多少歲了?」
「30。」
「這么顯年輕呀,剛才我看見你的時候還以為你叫了你妹妹來赴約,害得我都有點擔心自己是不是又黃了。」
「哈哈,你蠻有趣的。」
這樣說你能聊到一位相親對象。我們再來進行修改:
「你今年多少歲了?」
「30。」
「為什麼隱瞞年齡?」
「什麼?」
「昨晚11點你是不是在國色天香酒店?」
「你跟蹤我?」
……
這樣改,你收獲的就不是相親對象,而是因為巧用沖突,創作情節新穎而吸引到的一大票讀者粉絲了。例子主要是用來展現對話沖突感的,情節越曲折、雙方越對立,小說越有看點。
你會發現,第一個例子平淡無奇,沒什麼可說的;第二個例子改進了對話,但也只是一個質量中等的相親故事而已;第三個例子營造了雙方的矛盾,一方出現立即突破常規,調查隱私,氣氛緊張感不知不覺就產生了,接下來不管怎麼續,都會把故事提升一個層次。
將恐懼感融入對話
恐懼感也是增加小說張力的一大武器,特別是在對話中融入恐懼感,這個技巧並不是渲染人物有多害怕,而是更多代入平淡之中的危機。
實際上,我們在寫作之中,明確了的可怕事物感覺起來卻並不是那麼可怕,最讓我們害怕的是那種步步緊逼的壓迫。
舉個例子,韋伯在自己的作品中就曾精彩地運用了這種恐懼感:
「您有行李嗎,先生?」
「什麼?」
「您有行李嗎?」
「行李?」本恩說,「有,我有。」
「在哪裡呢?」
「什麼?」
「您的行李在哪裡呢?」
「嗯,在車里。」本恩說。他用手指向門廳的另一側。「它在外面,車里。」
「很好,先生。」前台說。他把鑰匙拎在手裡,朝門廳里打量了一圈。「我叫一個門童把它搬進來。」
「哦,不——我還是寧願別費事把它們都搬進來了。我拿個牙刷就夠了。我可以自己去拿。如果可以的話。」
「當然可以。」
「我會安排一個門童帶您去房間。」
「哦,」本恩縮回手,說,「嗯,其實我自己找也一樣快。我只需要拿上我的牙刷。我想我自己能應付得了。」 ……
其實不用太詳細地介紹,我們也能看出主人公在片段里的慌亂,甚至於神情、面部表現都可以大大壓縮,門童的連續提問和主人公的多次心不在焉就能展現得淋漓盡致。
最後,准備了一份對話的禁忌
這是《短篇小說寫作指南》中,波涅·戈萊特利提到的幾大禁忌,供諸位自我比對。
1、作者和編輯一樣,都必須對書面和口頭的言語模式的一切變化和細微差別保持盡可能高的警覺……對慣用法、俚語、規范英語應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識,這是隨時要用的工具,就像一部足本韋氏大詞典一樣必不可少,一樣可靠,盡管不可能一樣的包羅萬象。磨礪這把工具的唯一辦法就是經常不懈地「聽」——精細敏銳的耳聞和目睹的結合。
2、寫小說的人多多少少是個詞語魔術師,他必須使行動、情節、背景的許多因素同時起作用。但對話是他最有用的手段,運用對話的技巧常常決定了作者的才華、成功和專業水平……聰明的寫作者都會懂得什麼時候該惜墨淡寫,什麼時候該酣暢揮灑。對話太多,再豐富多彩,字字珠璣,妙趣橫生,也會輕易地把安樂椅中的讀者壓垮——正如一個最善於講趣聞軼事的人,要是口若懸河,不讓別人喘口氣,插一句話,也會變得處處招人嫌。
3、對話的清晰明了也不可或缺。清晰明了包括要不含糊地讓每個人物都有他自己的腔調,自己的言語特徵,自己的說話方式。要檢驗是不是如此,只需要把對話中的「他說」/「她說」去掉,這時讀者能不能區別出說話的是誰呢?
4、先把對話放在一個特定的立足點上,再添加修飾語就能平添許多意義。
5、寫對話防止出錯的最好辦法之一是懂得語法——特別熟知形容詞和副詞的差別及其用法,並且這兩者需要慎用。
6、不要自以為是、異想天開地把自己看成造詞者,這種與其說是獨創,不如說是荒謬。
7、寫作者可能掉進的陷阱還有——對人物的話進行多餘的解釋。
8、還有篇幅問題,幾乎所有對話,尤其是大段對話,中間既沒有穿插長一點的描寫,除了「他說」「她說」又沒有其他交代說明,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他說」「他說」用得是否卓有成效。
H. (評論)我個人對於網路小說的看法
(評論)我個人對於網路小說的看法
文/貝玉川
鑒於我去年寫長篇網路小說後,發表一下我對網路小說的看法。
從某種意義上看,網路小說是可以犯各種錯誤的平民化小說。因為畢竟網路小說是作者每天要更新的,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足知底和錯誤見解。其接受批評和指責言論是網路小說不容置疑的一種常態化行為,所以我想網路小說是容許出現被人唾罵和質疑的。作為作者誰也保證不了不出現寫作上的錯誤和劇情安排上的短板。網路小說出現讀者的唾罵和譴責,皆是對作者的一種鼓勵和鞭策。如果沒有讀者的唾罵和譴責,那麼作者也許就不能清楚的意識到自己錯在什麼地方以及自己作品上的極大不足之處。
互聯網之所以躋身了網路小說,既是時代發展的需求。網路小說天天更新,是作者與讀者之間不面對面接觸而又無間親密的網路溝通接觸————即是一種直接留言對話來促進更好寫作的交流方式。
由於近年來學術界的唇槍舌戰,使得網路小說自身面臨各種正規化的規范。其重點要求網路小說要寫正能量的東西,文學題材要富有「高、大、上」的內容,所以網路小說被人為化的定格了一定的難度。人為的自然而然,把網路小說要求化。內容健康、態度嚴謹。其實這樣也不影響網路小說的繼續發展和存在,但是「下筆如有神」卻要求了作者的讀書量和知識面寬窄的問題。因而有作者每天不斷的增加閱讀量,不斷學習交流充實自己。這樣來汲取作者自己不被膚淺知識所枯謝,知識面狹隘所束縛出現的壁壘。也就是說不讓自己的小說中的故事內容被自己的淺能知識所局限住。
正常化完本的一部網路小說,大概在300萬字以上。我喜歡網路小說的長度和厚度,更喜歡寫網路小說。所以我不想被任何外在的東西所束縛,我盡最大的能力去做到每天更新且內容高大上的內容(對於我現寫的網路小說)。網路小說作品要富有正能量,不能寫誤導人、誤人子弟的糜爛品。
自從我看了微信讀書裡面的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以後,我對故事、寫作的方法頗為震撼。當然《海邊的卡夫卡》最初不屬於網路長篇小說,但是在眼下網路主宰讀物的時代,出現在各大網路媒體讀物刊報上、自媒體公眾號連載上,豈能不屬於網路小說?我頗為震撼網路的能力,感謝互聯網時代的變局讓我讀之絕版傑作。
村上用隱喻轉諭的手法把田村卡夫卡的故事寫的讓讀者認為是真實存在的。我晝伏夜繼,不斷追劇59天看出了「人性」二字,其中我看出了文本中村上日記式的隱喻筆調。其村上勾勒出來的有關田村卡夫卡君的故事,用筆清晰勾勒出的故事處處如畫、字字珠璣。作者把現實與夢幻相結合的惟妙惟肖。其中現實與夢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覺叫絕。詩歌、散文般的存在文墨也有。那些形意式的意象比喻、隱喻,含沙射影而又點到為止。似春華秋實,讀之使人潛默移化驚心而又動魄。值得借鑒的是,把奧地利的「絕版」作家卡夫卡日譯成文,就是「烏鴉」的意思。作者想像成「一個叫烏鴉的少年」意形隱喻成田村十五歲的少年。轉諭為十五歲的「活靈」。妙也,妙哉!
「一個叫烏鴉的少年」就是夢幻中的「我」。也是你中的我我中的你。莊周蝴蝶,蝴蝶周庄之感!讀者讀之,會產生諸多遐想。田村卡夫卡就是現實中的「我」。雙重性格的「我」交匯點突出意象,含沙射影,從而隱喻轉諭叢影而生。
《海邊的卡夫卡》文脈清晰,紋理蔥順。我讀之,倍感是村上春樹的真實生活,卻不料僅是平日日記寫照而已。文筆細膩到達了極致,猶如我輩在觀望某名畫家在做人物畫一樣,其畫毛發、鼻孔、乳毛等細枝末葉皆不惜吝惜的娓娓道來。句句箴言。
那脈路紋理猶如頭發塊里的細絲一樣,一根根清晰灼見明亮無余。村上的詞句,勾勒出一副完美的《海邊的卡夫卡》油畫,即————我認為的二戰後一位擁有思想厚度的日本(人的)反思,以及十五歲的少年離家出走的心路歷程。
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可以和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變形記》相媲美。或者說是有共同之處,都是現實與夢幻結合。《變形記》寫的是現實的社會壓力使得十幾歲的少年心理出現了裂縫。夢幻的說法就是現實生活中自己追求完美脫變。一個故事多層意思且耐人尋味,擁有教導人類的意義的。像這種的文學作品才謂之為正能量高大上的小說作品。
網路小說特點需要長、天天在網路上更新,但是不能「空乏其身」寥寥無趣。網路小說的厚度可以借鑒《變形記》和《海邊的卡夫卡》。
近年來,有作者把目光投向了都市、農村。以都市農民工、農村大學生等社會低層人士的心路歷程做奠筆來擴充網路小說的題材量。
其實人類文學一直都是在以關注社會底層為寫作積累范疇。這樣「清一色」的題材為網路小說注塑了新時代的文學作品「高大上」的血液。我認為這樣很好,我欲履行之。
都說文學來自生活本身,我將履行寫作文學的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