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上網路小說人的心態
1. 沉迷於小說、電視劇、游戲的心理根源是什麼
當你在上班路上看了武俠小說,到公司後,你就應該及時從武俠小說的虛擬世界中抽離出來,調整情緒,切換到工作的狀態。否則極有可能把江湖道義、打打殺殺、報仇雪恨的行事作風和情緒帶到工作中,出現報復同事,頂撞上司或客戶等不明智的行為。
我們之所以會跟著書中的文字,一會兒哭一會兒笑,情緒起起伏伏,是因為:
1.字引起了我們的共鳴。認知心理學認為,我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台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可以隨時讀取不同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當我們在閱讀某個詞、某個句子、某段話、某篇文章時,大腦就會回想起之前所有和這些文字相關的情緒和經歷,這些過往的情緒和記憶,持續改變著我們的心情和狀態。
2.即使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場景,如果文字描繪得很詳細,我們也能夠將這段文字形象化,營造出一種我們也在經歷著同樣的場景的氛圍,使我們感同身受,並且我們的大腦還會把這種想像的經歷轉化成真實的經歷儲存起來,以備下次調用。
所以,在閱讀時,如果我們將整個人都暴露在文字中,就會非常投入,沉浸其中。因此,當我們在抽離文字,回歸到現實生活,處理日常事務時就應該特別小心,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避免把文字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搞混,惹來麻煩,甚至釀成悲劇。
文字的虛擬世界會令你沉迷,而集合了更多感官刺激的圖像、聲音、動態的電視劇和游戲的影響則會更大。所以,切記一定要及時調整心態,不要和現實生活中的常識、規則混淆!
2. 看小說上癮,從心理學角度如何分析
成癮是人類活動中復雜而又令人費解的一種行為模式,對成癮行為的研究是一個跨學科的新興課題。大多數的研究都從生物學角度對成癮進行解析,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心理因素在成癮行為中所起到獨特的作用,從精神分析等社會心理學角度對看小說成癮行為進行分析亦是不可劃缺的部分。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指人的本能,慾望,是原始的力量源泉,有即刻要求滿足的沖動傾向,處於潛意識的最深層,遵循的是享樂原則。因此精神分析理論學者認為,葯物成癮者要從葯物中尋求「享樂」的感覺,以使得自己心理踏實,適應環境。克里斯特爾和拉斯金在1970年的研究中說:「在自我不足的人格中,毒品被用來逃避他們面臨的也許對別人來說並不構成潛在損害的精神創傷……通過使用毒品,雖然現實被逃避開來,但這只是暫時的,當化學反應消退時,充滿邪惡的現實世界又重新回到眼前,他們不得不再次從毒品中獲得安慰,從而形成對毒品的依賴。」成癮者的自我調節能力有缺陷;對於生活中的請客威脅缺乏警惕,如對葯癮的嚴重後果視而不見;當遇到困難時不善於冷靜處理看,擺脫困境;追尋人格發育史,發現未曾得到父母恰如其分的愛護,缺乏自尊心、責任感、理想和抱負,有過多的憤怒、仇恨、自暴自棄,感覺不到世界的美好。
超我是個體通過社會化過程而形成的道德內化,主要在監督、管束本我的沖動行為。特點是追求完美,遵循道德原則,要求個體按照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行動。因此,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的最高層次,也是良知與負疚感形成的基礎。再來看網路成癮的心理機制。先進的社會中,網路成癮者比比皆是,尤以青少年為甚。網路使用者為了協調由於本我和超我引起的矛盾和沖突,便會以各種各樣的精神防禦機制來化解生活中的問題及上網引起的焦慮與負疚感,由此強化了不良的防禦機制,形成了網路成癮。
3.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沉迷於網路小說
因為網路小說的劇情,比較精彩。讓人有一種上癮的感覺。所以會有很多人沉迷於網路小說。
4. 過度沉溺於網路小說的人會變成什麼樣子
過度沉迷網路小說有好有壞。有的成為了作家,開啟了自己的網文寫作,有的則荒廢了學業和工作。
1.變成網文作家的
我看很多寫網文的,一般都會要求自己每天或者每個月內讀完多少本網文小說書。這個其實和我們一般寫文的人是一樣的。
任何的輸出都是要求有輸入的,網文同理。一個不愛看網文的人他是寫不出網文小說的。
我也很喜歡看網文,不過不是那種沉溺過度的,我也嘗試過寫網文,不過因為看的不是很多,寫的也撲街了。
我還給自己規定,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要看過一千本網文小說,再下筆重新寫一本。
記得2017年的時候,我花錢追了一本網文言情小說,寫的在當時讓我覺得真的很吸引人,我幾乎每天都追著看。
後來因為沉迷其中,我還加入到了作者建立的粉絲群,熟悉以後,和作者聊了幾次,我才知道作者原來是一個大學生。
因為很喜歡看網文小說就自己上手了,她說自己初中的時候常常躲著被窩中用手電筒看,上了大學後她就嘗試著寫網文小說。
她寫了好幾本都簽約了,雖然簽約的平台是個小平台,不過也很不錯,她說賺夠了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
我當時是驚訝的,感覺到一個還沒有涉世的小姑娘就能寫出很成人的小說,現在想來估計與她初中就開始讀言情小說應該是有很大的關系的。
2.荒廢了學業和工作
我兒子最初開始的時候,特別的喜歡看電視劇,看動畫片,他可以把喜洋洋看100遍都不厭煩。
我為了改掉他喜歡看電視劇的壞習慣,開始引導他看書,可是,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他迷上了網路小說書。
有的時候下學後孩子不按時回家,就專門躲在一個角落中看起了網路小說,看的最多的就是唐家三少寫的。
為此他的學習成績也不好,我也很痛苦。
3.取其精華棄其糟泊
我因為本身就愛看書的習慣,在網上有的時候不免會被網路小說最初發的前面的內容給帶入進去。
於是,我也看過很多,記得有一次看到家裡廚房燒的水都被燒幹了我也不知道。我曾經專門思考過這個問題,
看網路小說浪費了我這么多時間,我最少也應該有所收獲吧!要不多劃不來。於是我就按照我平時看書的習慣去看網文小說的。
看的時候是做筆記的,也就是文中好的詞語和句子我也會摘錄下來,好的細節,景色的描寫也會記錄。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自己在描述的時候,有了參考。
看網文關鍵看你怎麼看呢?
你假如抱著學習的態度,像我看一本網文小說首先看它能不能擴充我的想像力;看它能不能讓我學習到寫作技巧;看它能不能給我帶來耳目一新的生活理念;看它能不能給我帶來情感震撼.....
假如不能達到這些的話,我是不會再繼續看的。這樣看的多了也是會在無形中修煉你自己的。
5. 過度沉溺於網路小說的人會變成什麼樣子
容易變得眼高手低呀。比如我,看多了主角各種牛逼之後,會對自己產生落差,會陷入莫名的自卑與自信之中徘徊。容易變得自我封閉,人際交往不行,會成績不好,而且看的量太多了,可能會分不清現實社會與小說。
6. 長期看網路小說的人都是什麼心理呢
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看網路小說,包括男性女性、年輕人與中年人。這些人能夠通過網路小說獲得快樂,沉溺在虛擬的世界中,暫時忘卻現實生活中的煩擾。這些人的理智是非常清楚的,知道小說中的世界是虛幻的,但也是很美好的,能夠讓他們做一個美夢。就和一些少女喜歡看偶像劇一樣,都是為了調節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變得開心一點。
看小說的人都是明白很多東西的,他們知道小說是假的,就和人們知道電視中所演的是假的一樣,但是還是會喜歡。因為小說中的主人公有一個美好的結局,讓他們能夠感同身受。
7. 有的人為什麼要沉迷於看小說呢求懂心理學的高手解釋下,這類人的心理!
大腦有感性和理性系統,這個東西大概就是你的認知吧,讓你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對的,應該怎麼做事等等。
還有一個主觀判斷事情緊迫程度的系統。基本操作是分泌多巴胺來刺激你的慾望。生產中正常的慾望,都是慢慢滋生,然後得到滿足之後,多巴胺就會被人體回收,慾望就會下降,大腦重新被感性和理性影響。像唱歌跳舞打球打游戲類似。屬於正常的。但是像小說(爽文、升級類小說)、手/淫、可卡因等活動會短時間內持續大量分泌多巴胺,可卡因甚至會阻止人體回收多巴胺,大腦會長時間大量的興奮,導致系統對比失靈。你的感性和理性仍在,你仍然知道什麼是對你好的,什麼是對你不好的,但是你的大腦卻認為你最迫切要做得是小說、手Y等活動。對其他事情提不起興趣。
強制性中斷那些讓你長時間興奮的項目。讓你的理性重新奪回控制權。多從其他項目中尋找快樂。你的緊迫系統,才會慢慢回到正常狀態。
8. 看小說成癮是一種什麼心理
人有七情六慾,網路小說能帶給人們強烈的情感共鳴。網路小說之所以是如此得讓人著迷,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們在生活中,需要強烈的情感去和其他人打交道。簡而言之,網路小說能夠向你提供在日常生活中,意味深長的、非常稀有的「情感體驗」。
網路小說,能夠暫時拋開現實。他是提供給讀者的一種即時反饋性快感的商品,它與游戲、直播的不同,不過是他的載體是文字。
小說讓人慾罷不能,就是因為讓我們得到了自己內心世界想要的,但是在現實世界中缺失的愛、尊重、歸屬感等,並達到的實現自我實現、情感宣洩、精神放鬆目的。
9. 一個人沉迷於小說是什麼心態
一個人過度沉迷小說可能是逃避現實。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只能沉迷的小說構築的虛幻世界中。現在很多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趨勢。
10. 為什麼有的人愛看網路小說,他們是什麼心理多謝。
憧憬,渴望,在小說中人物的情感上尋找感動,通常這類人感情世界十分豐富但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也有人在這兩個世界中穿梭分不清現實與虛幻,他們會感覺難過傷心與痛苦但又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渴望得到認同,真正沉迷其中的人會變得極端,而有些僅僅是對網路小說的興趣與嚮往,對新世界的新奇而已,還有些只是為了在網上的朋友有些共同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