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網路小說研究狀況
❶ 美國人看網路小說嗎
美國人看網路小說,之前大火的《五十度灰》、《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等最先都是在網路連載。
如今,中國網文已經和美國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劇並稱「世界四大文化奇觀」,今年的第三屆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也增設了最受海外歡迎作品的獎項,可見網文出海已成規模。今年風雲榜上最受海外歡迎作品《天道圖書館》,在閱文的起點國際站上有十二萬粉絲收藏。
備受外國讀者青睞的網文題材,集中於玄幻、仙俠類——這類有比較濃厚的中國特色,比如最早打開網文出海大門的《盤龍》,國外網友自發翻譯追更,可能是這種東方式的想像打破了多年來漫威DC建立的除了地球人就是外星人的世界觀,很有新鮮感,所以在國外大受歡迎。
網路小說簡介:
網路小說是指利用網路如BBS、Web界面連載發表的小說,與一般的小說比起來,網路小說的語法會更近口語並充斥網路流行語。另外除了文字內容,利用符號圖案排版等進行變化也是其特色,網路小說是網路文學的主要形式。
網路小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可以包含所有在網路上發布和流傳的小說,但從網路小說起源的狹義層次上,主要是指由網路寫手創作並首次在網上發布,進而流傳的小說形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網路小說
❷ 外國網路文學的發展現狀
作家邱華棟提出的疑問是:「網路文學是中國的獨特現象,是中國特色。美國的網路如此發達,怎麼我從來沒有聽說美國有什麼網路文學?」[11](p1)網路文學在中國有其特殊性,中國的網路文學之所以能興起並繁榮發展起來,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文學一直處於政治同化的進程之中,文學的娛樂功能並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中國的通俗文學傳統在大陸一直是處於一種暗流的狀態,大學中文系給學生開講中國當代文學,基本上沒有通俗文學、通俗作家的概念,文學的探索性、思想性,對人性的深度表現,對社會生活的廣闊描寫是對文學作品的要求。網路文學不以思想含量見長,而以機智性、幽默性、娛樂性贏得讀者。而通俗文學在中國的讀者中已經有了很好的接受基礎,20世紀80年代的通俗文學熱潮和改革開放之後對國外影視大片的引進,在國內年輕的讀者中形成了較大的影響。網路恰好給中國當代通俗文學的發展提供了這樣一個發展的平台,並形成了與傳統文學多元共生的局面。
自網路文學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之時,網路文學研究的文章、著作也越來越多。有關網路文學的研究已有多人多次獲得中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各省地社科基金項目的經費資助。廈門大學的黃鳴奮教授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對網路文學的研究,相繼出版了《電腦藝術學》、《電子藝術學》、《比特挑戰繆斯:網路與藝術》、《超文本詩學》、《網路媒體與藝術發展》、《互聯網藝術》、《互聯網藝術產業》等著作。近年來,在網路文學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學者歐陽友權,先後出版《網路文學論綱》、《網路文學本體論》、《網路傳播與社會文化》、《網路文學的學理形態》等專著,主編「網路文學教授論叢」、「網路文學新視野叢書」。他還帶領一批青年學者組建了網路文學的研究團隊,2005年成立了「湖南省網路文學研究基地」。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搜索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以「網路文學」為題的研究論文,1999年為2篇,2000年為18篇,2001年為34篇,到2008年1月,總數已達700餘篇。到2008年為止,以網路文學作為選題的已完成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已達50多篇。網路文學作為一個專門的章節內容開始進入各種版本的當代文學史,各大高校相繼開設「網路文學」課程。一批批網路作品專集、選集、叢書、「年度最佳網路文學」等不斷涌現並火爆圖書市場。2007年12月2日,陝西省作協網路文學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網路文學也受到了眾多作家和批評家的關注,賈平凹、王安憶、王朔、阿城、余華、陳村、馬原等眾多知名作家,以及雷達、白燁、賀紹俊、李敬澤、孟繁華、陳曉明等批評家都相繼參與各種網路文學大賽的評獎。
近年來,網路人氣作品出版後的銷量一再創新高,網路作家蕭鼎的《誅仙》銷售近200萬冊,新浪網第四屆原創文學大賽都市言情類金獎作品《夏玄雪》首印數即達50萬冊[19],網路原創文學成為出版社新的競爭資源。面對網路文學日益強勁的發展勢頭,網路文學的研究有很多的不足。
首先是網路文學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文學現象而不是作為文學個案來研究。早在2001年前後,《山花》雜志開辦「聯網四重奏」,刊登一些網路作者的文章,如張虎生、邢育森、心有些亂、朱琺、早早,請來張檸、徐坤、潘軍、劉恪、余未人等青年作家對他們的文章進行評論,從已發表的作品評論來看,大多數是浮光掠影的印象式評點,且大多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批評意味,缺乏深入的學理性的分析。蔡駿、慕容雪村、安妮寶貝、寧財神、李尋歡、今何在、明曉溪、蕭鼎、當年明月等作家已經在讀者群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基本上沒有進入批評家的視野,相關的作家專論、作品專論只能見到有限的幾篇,這與他們的創作成就是不相稱的。
其次是網路文學的研究隊伍主要來自文藝學專業出身,在有關網路文學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只有有限的幾篇的作者是來自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這導致對網路文學的研究偏重理論,而對網路作家、作品作出深入分析的研究文章很少。很多研究者對網路文學作品是持批評態度的,所持的建設性態度也大多是從學理出發的,歐陽友權、南帆、黃鳴奮等人的網路文學研究偏重網路文學的理論建構,相關的作家、作品只是少量的充當其理論框架的例子,一些重要的網路文學現象、作家作品沒有進入其研究的視野。《長篇小說選刊》編輯部的馬季對網路文學追蹤多年,2008年1月,馬季出版了他的研究專著《讀屏時代的寫作——網路文學10年史》,馬季的研究介於學術評論與新聞追蹤報道之間,其視野開闊、資料性強,而其思想性相對較弱。
其三、網路文學研究落後於網路文學的發展也在於其研究的難度大。中國目前有數千家文學網站,這些網站到底刊發了多少文學作品,目前無從得知,初步估計,國內文學網站每月推出的新作就達上萬部,僅以2008年8月12日晉江原創文學網公布的網路作品出版的情況來看,2004年到2008年,晉江原創文學網刊發的原創作品已出版圖書197部。這么龐大的數量堆積,對於研究者的閱讀精力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就一些走紅的網路作家來說,也大多是多產作家,蔡駿出版了小說15部,蔡智恆出版了小說8部,安妮寶貝出版了小說10部,研究幾個作家相關的作品就是幾十部。
其四、網路文學研究的另一難度來自於網路文學本身。由於網路文學是粗放經營,很多人都認識到網路作品文學性含量不高,這帶來很多批評家不屑於涉足網路文學研究。當年嚴家炎在北京大學開設金庸的研究課程,曾遭人取笑。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界,通俗文學作家只有張恨水、金庸等人得到了研究界的重視,多部中國當代文學史中,通俗文學作家基本是一片空白。根據媒介對文學特質的影響,網路文學呈現出明顯的通俗文學特徵,如在作品的主題上,包含了言情、玄幻、懸疑、歷史、軍事、都市等題材,在寫法上,更是通俗文學的大發展。青年批評家吳俊認為網路媒介充當並勝任了新的文學資源和新的文學經驗平台,並由此產生出了新的文學,當代文學史因網路媒介的誕生進入了另一種系譜。「媒介形式(也即寫作形式)改變了,(導致了)精神的資源和價值系統也改變了。這是一代自發地告別了經典文學傳統、出身另類旁門而有著新的文學淵源的作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媒介(電子網路媒介)文學所體現、標志的作家代際區分和更替意義,遠要比以往的作家或文學的代際區分和更替意義深刻,甚至,極端地比較起來,以往的作家或文學的代際區分和更替,幾乎毫無意義。——或許是誇張,新媒介文學更有開創自己的文學史的『理論』可能。」[20](p184)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對網路文學的研究需要以包容的心態和新的眼光,簡單的指責和印象式的批評是研究者所要警惕的。
❸ 網路文學現狀研究的意義
意義重大。文學在任何歷史階段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以何種形式繁榮是時代的選擇,帶來的影響也是最為巨大的。當網路出現,網路文學隨之誕生,由於是一片沒有規則的自由土壤,所以發展迅猛又良莠不齊,鮮花毒草並存,有的宣揚仁愛、公正、機智、勇敢、奉獻等方面的美德,也有的崇尚暴力、淫穢、拜金、享樂、利己等黑暗心理。破壞比建設來得容易,學好十年學壞三天,如果不對網路文學加以引導、管控及影響,網路文學對下一代的影響可能是破壞性的災難。
隨著網路的普及,智能手機的普及,網路文學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代替傳統書籍指日可待不可避免。研究網路文學現狀,作者及讀者群體的年齡、閱歷、素質,作者在作品中反應的社會生活現狀和精神述求,讀者在互動中反應對社會問題的思索和不滿,有益於解決社會矛盾,並對下一代的文明教育指引正確方向,功莫大焉!
❹ 國外網路小說現狀
不錯
❺ 國外網路文學發展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發展概況
20世紀是一個人類走向全球化的世紀,20世紀的文學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發展的。打破國界,打破封閉,成為全球的共享資源,構成了20世紀文學發展的主流態勢。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基本特徵:
1、文學思潮從單一走向多元
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和種種悲觀主義哲學的流行,人們已不再自信能真實地認識和反映生活,也不再相信種種抽象的理想,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都不再一統文壇,形形色色的現代主義流派登上文壇並成為20世紀世界文學的主潮之一。此外,隨著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在一些國家的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社會主義文學也成為20世紀世界文學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現代主義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誕生並流行於20世紀的許多文學流派的總稱,主要包括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等十多種文學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是戰後,出現了許多新的文學思潮和新的文學流派。它們一方面繼續反對19世紀的現實主義傳統,另一方面也反對新的「傳統」,即流行於20世紀前期的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將文學變成了精神貴族的深奧、晦澀的文字迷宮,主張把文學拉回到現實--即變成普通人的輕鬆通俗的文字游戲。這些稱為後現代主義的思潮和流派,其實在表現生活的異化和人生的迷惘方面,與前期現代主義一脈相承。後現代主義深受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它主要包括存在主義、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等。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和新小說等流派產生於法國,並從法國傳播到其他地區。「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產生於美國,魔幻現實主義則主要流行於拉丁美洲各國。
2、東西方民族文學間由沖突回應到綜合交融
現當代亞非文學面臨歐美文化的強勢沖擊。歐美的各種文藝思潮相繼進入亞非各國。亞非文學不僅在文學觀念上,而且在文學形式上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不少國家都出現過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等文藝思潮,歐美的主要文藝樣式也被介紹到亞非地區,並且被廣泛接受。歐美文化良莠並存,其消極面也十分明顯。亞非文壇的有識之士堅持在根植於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有選擇地接受外來文化,從而成功地推動了亞非民族文學的現代化進程。
3、二十世紀三大文學主潮概述
縱觀20世紀西方文學的發展態勢,總攬西方文學的發展脈絡,其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大板塊: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
A、現實主義文學
①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首先,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仍然是作家們的重要思想武器。20世紀上半葉,「羅蘭主義」是現實主義作家的基本立場。他們猛烈抨擊不人道的社會現實,批判社會對人的異化,譴責統治者的殘忍和法西斯主義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損害的下層人民,同情無產階級革命,嚮往沒有人壓迫人的美好未來。但由於把「博愛」當作出發點和終點,宣揚「愛能拯救一切」,視貧富均等為最終目標,因此在本質上因襲了19世紀的傳統而沒能達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 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階級斗爭觀點或社會主義思想去觀察社會現實,試圖站在嶄新和時代高度去分析問題。50年代以後,現實主義文學中的人道主義出現了革命傾向,作品中的勞動人民不再是受命運擺布的小人物,而成了敢於跟罪惡勢力作斗爭的「強者」。
其次,作家們始終堅持真實性這一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基本原則。以現實的、具體的、變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為描寫對象,從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中探討人生底蘊,進行真實的審美反映。他們以巨大的熱情和批判的眼光審視復雜、殘酷的現實,歷史主義地表現客觀世界的發展過程,力圖通過對人物的性格、命運和環境的藝術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無法解決」的問題,令人信服地揭示舊制度、舊生活無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趨勢。較之19世紀現實主義,叨世紀現實主義在反映現實的及時性和擷取題材的政治性上更進了一步。許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寫的事件剛剛結束甚或還未結束時就寫了出來。而且,在反映現實之中寄託了改變現實的願望,又使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鮮明。有的還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為題材,展現著名政壇人物的政治活動。
第三,描寫重點的內向性和主觀化,藝術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並蓄。「向內心世紀掘進」是20世紀歐美文學和美學的一股潮流。現代主義各流派在表現主觀真實方面所造成的一次次轟動效應,使現實主義文學引起藝術上的自我省察和自我調整。20世紀的現實主義跟傳統現實主義的較大差異,就在於突出了人物的主觀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寫。作家們在綜合中不斷創新,既融會了自然主義的客觀寫實手法,又汲取了象徵主義手法、意識流手法等現代主義的藝術技巧。諸如內心獨白、夢幻描寫。潛意識表現、性心理描述、時序顛倒、荒誕變形、多角度的情節發展和多層次的結構形式等等,這些在傳統現實主義中不被採用甚或遭到排斥的藝術手段,在二十世紀的現實主義作品中已是屢見不鮮、習以為常了。
第四,人物塑造上強調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寫。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紀西方文化的一個根本特徵。而現實主義作家素以直面人生為本色,面對20世紀復雜錯綜的社會生活和變幻莫測的世態人情,他們在考察和分析的過程中強化了客觀務實的立場,疏遠或放棄了理想化、單一化的思維方式。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主人公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正面人物,他們有對生活目標的執著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但內心世界復雜,在具備某些閃光點的同時,並存著許多並不高尚甚至並不道德的思想品質。另一類是有缺陷有弱點的普通人,他們低能、笨拙、脆弱,有時還怯懦;對生活有點渾渾噩噩,或許還帶點玩世不恭;但他們是好人,並不為非作歹,並不損人利己,而是實實在在地幹了不少被人忽視、被人不屑卻有益於社會的事,世界正是由他們組成的。
②現實主義的藝術表現手段:
不拘泥傳統,勇於吸納,勇於博採,大量吸收現代主義的技巧和思路,其創作手段更加豐富,呈現多元化。.創作手段的合流使得人們很難判斷出作家究竟崇尚現實主義還是崇尚現代主義。例如,海明威的小說《永別了,武器》明顯趨向於現實主義;而他的《乞力馬扎羅的雪》則堪稱意識流小說的扛鼎之作;他的《老人與海》更接近於象徵主義.兼容各類流派特色的作家很多,不勝枚舉.諸如當代美國著名作家劉易斯,辛格,女性主義作家群,又如法國的加繆,薩洛特,奧地利的茨威格,德國的伯爾,皆屬橫跨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作家。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現實主義再一次崛起,重整雄風,勢頭強勁,例如曾經傾向於後代的伯爾,格拉斯,戈爾丁,艾米斯,有其明顯的回歸傳統,,回歸現實主義的傾向。.由於現實主義重視情節,重視人物刻畫。使得小說很容易改編成網路文學或者電視劇,這對於進入21世紀的新生代或者新人類來說,顯然更富有吸引力。總之,新世紀快餐文化大大地促進了現實主義的興旺。
B、現代主義文學
①現代主義文學的背景和特點
現代主義是現代各種反傳統的文學流派的總稱。現代主義之所以激烈反傳統,原因恰在於文學的生命植根於創新。.工業文明的急劇發展,現代哲學的興起,則為現代主義對資本主義弱肉強食劇烈競爭的社會焦慮和普遍的絕望則構成了現代主義的社會土壤。因而,現代主義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危機的文學,,是資本主義文化危機和精神危機的必然產物。
現代主義文學在思想內容上是表現現代人的困惑,,周圍世界的荒謬和人的孤獨無援,在藝術手段上是採用荒誕的情節和非現實的圖景及人物,並用時序跳躍,時空顛倒,語言隱晦等方法,來強化文學作品的表現力,以追求強烈的藝術效果。.現代主義針對現實主義文學反其道而行之,一切均屬「反傳統」。
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並不是絕對的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並在互相競爭中生存、發展,共同構成歐美文壇上絢麗多彩的景觀。
②現代主義文學家及代表作
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劇是典型的現代主義作品,貝克特借《等待戈多》的兩個流浪漢之口闡明「在人類的荒誕處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悶」這一戲劇主題。美國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被視為現代社會各種制度的本質寓言和縮影。
C、後現代主義文學
①背景及特點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出現自然有其歷史的、文化的背景。一般認為, 後現代主義文學興起的直接導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西方動盪不安的社會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的駭人昕聞的暴行以及原子彈爆炸給人們以極大的震動, 使人們對昔日一貫遵從的社會道德標准和價值觀念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戰後,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矛盾進一步激化。
這樣一個「非人化」社會的出現同西方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科技的發展使得社會信息化、程式化、電腦化, 社會越來越像一架精密的大機器, 將每一個人都變成了有固定位置的小齒輪、小螺絲釘。昔日過度激化的勞資矛盾轉化為技術和管理矛盾。二十世紀以來大眾傳播媒介和交通、通訊的發展使整個人類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空間的障礙被迅速地跨越, 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類共同居住在「地球村」上。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興起還同結構主義, 尤其是後結構主義的興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後結構主義揭露西方傳統的形而上學的偏見和自相矛盾, 打破既定的文學標准, 將意義和價值歸之於語言、系統和關系等更大的問題。後結構主義認為, 文本不是作者和讀者相遇的固定地點, 而是一個表意關系所在。意義是不確定的, 一切意義都在"延異"中發生變化。受後結構主義影響的女權主義、新歷史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等文化思潮進一步將這種解構中心、消解權威的精神擴展到文學創作和文學研究的方方面面。
顯然,以上後現代主義哲學為後現代主義文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後現代主義文學是後現代主義精神的形象表達。總的說來,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一、不確定性的創作原則。被譽為「後現代作家的新一代之父」的美國作家唐納德·巴塞爾姆就這樣聲明:「我的歌中之歌是不確定原則。」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不確定性又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主題的不確定、形象的不確定、情節的不確定和語言的不確定。
第二、創作方法的多元性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不確定創作原則必然導致其創作方法的多元性。多元性也是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又一基本特徵。後現代主義文學創作的多元性元疑同這種文化的多元性傾向不無關系。後現代主義文學的這種多元性特徵主要體現在後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融合貫通之中。
第三、語言實驗和話語游戲
後現代主義文學首先要揭露的就是所謂"現實"的虛假性, 即「現實」只不過是語言虛構的假象。在這一點上, 後現代主義的元小說可以作為代表。元小說( 又稱反小說 )就是以戲仿( 或諷仿 )為主要範式, 對小說這一形式和敘述本身進行反思、解構和顛覆, 這就在形式上和語言上導致了傳統小說和敘述方式的解體, 宣告了傳統敘事的無效和虛假。
②流派
後現代主義的流派很多,最著名的有:法國的存在主義,新小說派文學,英國「憤怒的青年」文學,德國的廢墟文學,美國的黑色幽默文學,女性主義文學,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其中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有:法國新小說派的西蒙,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薩特,家繆,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阿斯圖里亞斯和馬爾可斯等等。
D、三大文學主潮之間的聯系及影響
第一、後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後現代主義精神雖然與現實主義相去甚遠, 但在表現手法上卻有著許多相通之處。譬如魔幻現實主義就是後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神奇結合。魔幻現實主義是後現代文化的產物, 其總體精神及創作方法都具有鮮明的後現代特徵, 但是, 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從來就沒有遠離過現實主義。
第二、在大部分分歧點上,現代主義文學與後現代主義文學似乎都只是一個自覺程度上的差異。它們與其說是異中之同,不如說是同中之異,所以,要將二者嚴格地分開幾乎是不可能的。幾乎所有的後現代主義作家都受到過現代主義作家的影響,而許多現代主義作家又常常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某種後現代色彩。喬伊斯是現代主義的經典作家,但近年來他又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的開創者。
第三、二十世紀以後,歷史的重心逐步轉向悄然崛起的現代主義文學。在這個歷史性交替的轉變過程中,在現實主義作家的營壘中,分化出一批結合現代主義手法的大家。美國作家海明威是一位較多使用現代主義手法進行文學創作的現實主義作家。他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內戰並負重傷,還曾短暫赴華報道日本侵華戰爭。他的代表作是《老人與海》。作者那「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的生存信念,給人以一種深刻而帶有悲愴意味的人生啟示。
4、二十世紀文學與十九世紀文學的基本關系。
二十世紀的文學,是由傳統向現代轉型並走向新的繁榮的階段。這一時期,歐社會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在這些國家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十月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席捲歐美的經濟危機、五花八門的社會思潮,使得西方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人們的精神文化意識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在這種背景下,歐美出現了流派林立、思潮更迭頻繁的復雜化局面。但是,二十世紀的歐美文壇上現實主義、現代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三大思潮,其中又以後兩者的影響更大。現代主義文學是一種具有「反傳統」傾向的文學,它表現了歐美傳統文學在新時代的轉型與創新;二十世紀現實主義是歐美傳統文學,即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在新時代的延伸,但是因為其深受西方現代文化思潮和現代文學的影響而出現了與傳統現實主義文學之間的差異,顯示出現實主義文學在二十世紀的深化和拓展。因此從本質上說,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都是對傳統文學的繼承和發展。
❻ 求外國網路小說現狀,要有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外國人對亞洲文化好奇,因為這世界上大部分文化都是從亞洲和歐洲發展而來的,文化就分兩種!而他們不太清楚我們的東亞文化,人都有好奇心嘛~
你如果寫小說的話就寫中國人的生活、思想之類的。或者寫寫宗教,比如仙俠小說啦~~
如果你寫論文,那簡單,上外國的論壇,拜託他們幫你。(你英語好的情況下)
❼ 概括網路文學的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網路文學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作協2018年5月17日在杭州網路文學周上首次發布的《中國網路文學藍皮書(2017)》披露: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路文學用戶3.78億,其中手機網路文學用戶3.44億。國內45家重點文學網站的原創作品總量達1 646.7萬種。中國網路文學創作隊伍非簽約作者達1 300萬人,簽約作者約68萬人,總計約1 400萬人。
從1994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始,二十餘年來,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數量、傳播平台、閱讀群體,還是產業化延伸,其數量與規模,都出現了深刻的變化和飛速的增長。在世界范圍內,從文學發展史和出版史的角度來看,網路文學無疑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現狀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特點
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的創作、作品的發布,還是讀者的閱讀,均是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上完成的。與傳統的文學創作與出版比較,網路文學的創作與出版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創作主體相對自由,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表現手法的運用,作者都是在沒有任何範式約束的氛圍中進行文學創作;二是沒有層層的審查與曠日持久的等待,作者只要輕輕地敲擊一下鍵盤,作品就會立即發表;三是網路文學巨大的作品數量,使讀者可以從容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還可以與作者互動,交流自己閱讀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作者的創作;四是作品的價值由讀者的付費閱讀與打賞體現。
隨著網路文學的發展和管理機構的要求,互聯網平台和網站開始藉助軟體對作品進行必要的審查。但由於網路文學作品數量巨大,審查只能是對關鍵詞加以審核,對作品的藝術價值、思想傾向、語言文字的表達水平,只能交由讀者來評判。讀者的點贊和打賞,購買與否,是檢驗網路文學能否生存的唯一標准,也是作者能否為讀者接受的試金石。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作者群體
基於艾瑞咨詢的監測統計,2017年,網路文學作者數量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30.2%。以閱文集團為例,到2017年12月31日,其平台上作者已達690萬人,掌閱原創作者達到1.5萬名。在網路文學作者中,20世紀90年代及以後出生的居多,40歲以上的只佔作者總數的4.9%,網路文學作者的平均年齡是27歲,大多生活在二三線城市。作者中有如安妮寶貝、李尋歡、當年明月、寧財神這樣的專業作家,但大多是業余寫手,很多是在校大學生。這些寫手,往往系非文學專業畢業,理工科學歷居多。如網路知名作家血紅是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驍騎校是電力工程師。為了方便管理和付酬,網路平台一般將作者分為五個星級,一星級為小白作者,二至四星級為普通作者,五星級為大神作者。按閱文集團自己制定的評級標准,大神作者占作者總數的17.8%。大神作者是平台和讀者關注的對象,也是平台創造經濟效益的主要保證。一批大神作者已經成為品牌,如20世紀90年代的五駕馬車——痞子蔡、安妮寶貝、李尋歡、寧財神、邢育森,目前活躍的作者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江南、酒徒、蔣勝男等。
網路文學的作者,往往通過舉辦寫作大賽和文學年會來發掘。對於有潛力的作者,進行作品定製,由專人輔導,或者與傳統的教學研究機構合作,請專家授課,提高作者的寫作能力。2013年,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中文在線聯合其他網路平台,在京成立網路文學大學,聘請諾貝爾獲獎者莫言擔任首任校長。網路文學作者只要提供2萬字以上的作品,即可成為網路文學大學的學生。閱文集團於2017年6月發布內容全生態戰略,並成立內容產業基金,從優質內容出版、內容方商業扶持、內容品牌傳播和優秀青年作家創作扶持四個方面支持作者進行創作。阿里文學也與其影視業務共同宣布將為內容生產者提供包括平台、IP、宣傳等資源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與此同時,網路文學作者受到各級主管部門的重視,除中國作家協會成立網路文學委員會外,各地作協相繼成立了網路文學專業委員會,部分作者加入了作家協會組織。這標志著整個社會對網路文學身份的認同,網路文學的價值為主流文化所逐步接受。
(三)網路文學的主要發表平台
中國的網路文學發表平台,曾經有上千家之多,後來盛大集團與騰訊閱文集團、中文在線通過資本運作,將一些優秀的網站集中到幾家主要的平台運營。從2017年網路文學平台日更新作品數量看,閱文集團及旗下起點中文、雲起書院、創世中文網、起點女生網、晉江文學網、瀟湘書院位列網路平台前10名,其中起點中文網日更新作品數量過萬,排名第一。縱橫中文網、塔讀文學、紅薯小說網、17K小說網,位列第二梯隊。從絕對數量來看,閱文集團以72%的作品數量佔比、88%的作者數量佔比位列第一。截至2017年6月,閱文集團擁有640萬位作者和960萬部文學作品,中文在線、掌閱及網路文學位列二、三、四名,中文在線、掌閱及阿里文學分別擁有300萬、50萬、40萬部作品。移動終端目前由掌閱、QQ閱讀領先。速途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網路文學市場規模已增長至130億元,2017年,國內市場份額名列前位的多家網路文學網站中作品的總數約為1 647萬,預計2019年,作品規模將超過2 000萬。
(四)網路文學的作品類型
中國的網路文學一改過去傳統文學作品中體裁劃分的方法,加上網路技術的發展,很多作品有意將不同體裁融合在一起,並運用了多媒體的表達手法,形成獨有的網路體。但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大多數網站將作品劃分為玄幻、奇幻、都市、歷史、軍事、競技、美文、同人等類型。在虛構類作品中,又分為穿越、架空。為了方便讀者查找,以言情小說為例,網站往往將作品貼上不同的標簽:一見鍾情、青梅竹馬、歡喜冤家、辦公室戀情、前世今生、靈異爆笑、情有獨鍾、日久生情、後知後覺等。讀者從這些標簽中,能夠迅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
網路文學作者的素材,一是取材於現實生活;二是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和營養,如從中國歷史、神話、古典小說中尋找人物和情節線索;三是從游戲中尋找題材;四是根據科學的有限假設而虛構的幻想事件。
(五)網路文學的閱讀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統計報告》),如前所述,截至2017年12月,網路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78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4 455萬,占網民總體的48.9%。手機網路文學用戶規模為3.44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3 975萬,占手機網民的45.6%。另據《2016—2017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文學網站日更新總字數達2億漢字,文學網頁日瀏覽量達到15億次。與此同時,網路文學在數字閱讀中的主流地位日益提高,《2016年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相對於2015年,2016年數字閱讀內容總量增長率達到88.2%,其中原創佔比從69%上升到79.7%。
(六)網路文學的產業化延伸
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網路文學的很多作品除以紙介質圖書形式出版外,還改編為游戲、動漫、電影、電視劇、有聲讀物及周邊產品,全版權、全產業鏈的經營模式逐步形成。從最早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到《明朝那些事兒》《誅仙》,從《杜拉拉升職記》到《歡樂頌》,這些圖書不僅在網路上受到熱捧,出版為紙介質圖書後,也連續佔領國內的圖書暢銷榜。如《杜拉拉升職記》從一個不到2 000字的博客,延伸到系列圖書、電影、電視、話劇、音樂劇、周邊產品,形成一個10億元的大產業。
(七)網路文學的盈利模式
中國的網路文學,最初是免費閱讀,從2002年開始,起點中文網試行收費閱讀,這種模式很快被其他網站效仿。多年的探索發展,中國網路文學產業運營模式逐漸成熟。一條由網路寫手、文學網站、內容經紀人、出版商、影視投資商、游戲廠商、動漫公司,以及電信運營商、客戶端產品製造商、廣告代理商等組成的完整而復雜的產業鏈已經形成,並逐步形成了以作品版權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其盈利來源主要包括VIP付費閱讀收入、網路廣告收入、無線閱讀運營收入,以及線下出版、影視改編、動漫遊戲改編等版權延伸收入。其中,VIP付費閱讀和無線閱讀運營是最重要的兩大營收來源。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成為網路文學閱讀最重要的載體。
同時,如前所述,高點擊率的網路文學改編成實體圖書後,也會獲得一筆不菲的版稅收入。據《華西都市報》2018年4月11日刊登的《霸榜中國網路作家富豪榜》,2017年,網路文學作家唐家三少年收入1.3億元,天蠶土豆年收入1.05億元。據此推算,網路平台的收入也不菲。《統計報告》顯示:網路文學業務營收也進入全面盈利期。公開資料顯示,閱文、掌閱、縱橫等網路文學企業在2017年均已實現盈利。除此之外,2017年下半年,國內兩大網路文學平台閱文集團和掌閱科技相繼上市,從資本市場融到了所需的資金。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貢獻
首先,網路文學在探索中發展,產生了一批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優秀作品。從中國文學史的發展角度來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網路文學通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帶著信息化時代的技術特徵,佔領了中國的文化版圖。盡管網路文學的大多數作品因為寫作的倉促,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藝術缺陷,但正由於其規模龐大,沙裡淘金,其中還是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2008年,在中國作家協會指導下,《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社和中文在線曾舉辦過一次網路文學十年盤點,評出了十大優秀作品:《此間的少年》《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新宋》《竊明》《韋帥望的江湖》《塵緣》《家園》《紫川》《無家》《臉譜》。同時,還有一批受到讀者好評的作品,如《誅仙》《明朝那些事兒》《星辰變》《夢回大清》《斗羅大陸》等。這些作品因其在網上的點擊率很高,成為各家出版社關注和追逐的出版資源。據統計,網路文學每年向實體出版輸送的文藝類新書和暢銷書占其總數的1/2以上。2017年,在網路上先發表又以紙介質的形式出版了網路小說6 492部。同時,網路文學業已成為各大文化公司掘金的一塊寶地,許多網路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後贏得了很高收視率,如《小兒難養》《後宮甄嬛傳》《裸婚時代》《步步驚心》《失戀33天》《山楂樹之戀》等。同時,網路文學逐漸被主流文學接納。2009年,網路作家阿耐所著的《大江東去》成為第一部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網路小說;《上海文學》雜志的編輯金宇澄發表在上海「弄堂」論壇上的網路文學《繁花》經反復修改後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其次,網路文學的IP開發推動了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國的網路文學,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日本的動漫,成為風靡世界的文化現象。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IP經營不僅成為網路文學自身的重要收入來源,也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甚至一個產業的繁榮。2017年,由網路文學經過加工而出版的紙介質圖書達到6 492部,改編電影電視連續劇2 427部,游戲605部,動漫712部。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占據了影視劇市場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聽書作為網路文學的衍生業務得到迅速發展。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7年4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閱讀白皮書》數據,2016年國內近7成數字閱讀用戶用過聽書功能,聽書用戶超過1億,願意付費的用戶比例達到65.3%。在這一趨勢下,蜻蜓FM、懶人聽書等垂直應用均在2017年獲得過億元人民幣融資;而微信讀書也於2017年7月發布新版本,宣布全面上線音頻內容。天涯社區、鐵血科技、天下書盟、博易創等數量眾多的網路文學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同時,網路文學的IP運作模式從一次性售賣向深度開發全方位合作發展。網路文學與網路游戲、網路動漫、網路影視、網路音樂等多元文化相互滲透,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微微一笑很傾城》電視劇與移動游戲《倩女幽魂》實現雙向劇情滲入,影視與游戲深入融合。游戲工作委員會數據顯示,2016年影游聯動開發的移動游戲實際收入達89.2億元。
最後,網路文學逐步由國內走向國外,網路平台不僅獲得了經濟效益,而且彰顯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互聯網時代,網路文學在中國產生的影響,很快也在世界各國贏得了反響。富有中國元素的武俠、玄幻、科幻、言情等網路作品,以其曲折離奇的情節、引人入勝的敘述,吸引了海外的讀者。據統計,盛大文學網站曾有超過3 600萬注冊網民,其中有30%的網民來自國外,網民分布在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起點中文網3 100萬注冊網民中,同樣有30%來自海外,分布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晉江原創網日均瀏覽量超過4 000萬,擁有注冊網民320萬,全世界共有211個國家和地區的網民訪問過晉江原創網,海外流量佔全站流量的30%以上。
中國網路文學出海,與網文海外門戶及網文翻譯網站的建立是分不開的。目前,在網文翻譯網站中,Wuxiaworld(武俠世界)是海外本土第一批成立的中國網文翻譯網站,2014年12月成立至今,已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用戶,並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Wuxiaworld在全球網站排名為1 005,擁有來自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Gravity Tales是一個本土作者的翻譯+原創平台,不僅與閱文集團合作,對中國網文進行翻譯,而且擁有原創版塊,孵化了一批平台自身的網路小說作者。
與此同時,中國的網路文學也被海外的出版商所青睞。《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藏地密碼》《誅仙》《杜拉拉升職記》等一大批圖書的版權被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所購買。從輸出國家來看,從最初的東南亞,到日韓等國,再到後來的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土耳其等歐美國家,足跡已遍布二十多個國家,被翻譯為英語、韓語、泰語、日語等十幾種語言文字。
另外,網路文學網站主動走向海外,重視海外布局。如中文在線在歐洲和美國設立分公司,向海外讀者推廣網路文學。2017年5月,起點中文網的國際版——起點國際正式上線。目前,起點國際已上線九十多部作品,語種以英文為主,首波主打品類以仙俠、玄幻、科幻、都市等題材為主,除PC端以外,Android及ios版本APP也已同步上線。
三、中國網路文學尚需努力的地方
(一)網路文學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
第一,不少作品思想內容膚淺,創作態度主觀隨意。網路文學的作者為了取悅讀者,營造一種狂歡的氛圍,往往有意反傳統、打破規范,惡搞歷史和文化,生造語言文字。同時,跟風、抄襲、注水現象十分嚴重。第二,暴力色情隱現其中。無論是標題還是作品的內容,往往有一些露骨的色情、暴力、兇殺情節,有些還宣揚一夜情、換妻、虐戀等不健康的觀念。第三,思想傾向不夠健康。盡管近年來因為監管加強,色情描寫的作品有所減少,但作品宣揚的權力、金錢、物質崇拜仍然充斥網路文學。不少穿越小說,都是描寫草根穿越到另一個世界,不是當「王爺」,就是娶得三妻四妾,或者獲得巨額財富。第四,語言文字粗疏。在網路文學世界裡,20萬字是短篇,中篇在20萬到60萬字,比較走紅的網路小說,都以千萬字計。在網上連載的作品,作者一天要「碼」1萬字左右。在這種以迎合讀者,等待點擊的狀態下創作的作品,缺少生活的積淀,缺少藝術的構思,缺少修改打磨,其粗疏可想而知。阿耐網路長篇小說《大江東去》雖然最後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但長江文藝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在稿件修改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在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時,責任編輯雇請了幾位武漢大學研究生為其整理,做了大量的刪削工作方達到出版水平。第五,模仿抄襲嚴重。網路文學由於是類型化寫作,很多情節的設置已經形成了模式,因此,作品的抄襲現象比較嚴重。還有一些作者使用網路軟體寫作,盡管不能指證其作品抄襲某部作品,但這種機器寫作的方式缺少感情投入,很難突破原有模式。
(二)網路文學需要多方扶持
與傳統文學創作相比,網路文學的進入門檻很低,很多作者缺少文學修養和寫作技巧,作品一味地迎合讀者,追求點擊率,結果「鴻篇巨制」很多,但缺少文學性和思想深度。中國的網路文學如果要實現經典化,在中國文學史和出版史上留下一批精品,必須在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提高作者自身的文學修養和文學史意識。目前有些網站組織重要的「大神」級作者與傳統作者結對子,或者組織專家講學,將他們送到魯迅文學院之類的機構學習,意在提高作者的寫作水平。但短期的學習並不能迅速提高寫作能力,網路作者自己要有意識地閱讀文學經典,放慢寫作速度,有意識地打造能夠傳之後世的文學精品。第二,展開必要的網路文學批評。現在對網路文學的評價,主要從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方向來做宏觀的判斷,印象式批評多,對具體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缺少學理性的分析,有關部門要組織批評家,放下身段,客觀地分析當前網路文學的趨勢,展開對作家作品的有理論有深度的批評。第三,引導網路文學進入主流社會。目前各級作家協會都十分重視網路文學作者的創作,很多作者從網路文學的世界走入了文學主流群體,如安妮寶貝、金宇澄、慕容雪村、張悅然、當年明月、李可等,他們的不少作品已經成為文學精品進入文學史的視野。但與龐大的網路文學作者隊伍相比,這些作者僅僅是「冰山之一角」,主流社會對網路文學要採取包容和引導的態度,在探索中提高網路文學的文學性與思想性,讓網路文學從草根進入殿堂,真正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標志性的文化現象。
❽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網路小說詞彙研究。求國內外目前對該論題的研究現狀。急急。
建議看看名家名作,少看那些網路小說。因為寫網路小說的人沒幾個能超越經典的。詞彙也可以創新啊,詞彙不一定要華麗,但一定要有內涵。所以,如何提升你作品的層次很重要。建議多看看各類書。如古代的詩詞歌賦,近代如張愛玲,沈從文什麼的都可以看。外國的詩集也不錯,像葉慈的葦間風、泰戈爾的園丁集什麼的。小說如百年孤獨,小王子,麥田裡的守望者、呼嘯山莊。或是莎士比亞的戲劇,特別是悲劇,很有味道的。以及等等,就不用我說了。這些不被時間拋棄的作品,只得你一生去收藏。內涵是很重要的,即使你想寫的是愛情小說。因為,要打動人,吸引人呀!在此,祝你成功了!
❾ 網路原創文學的模式在美國、印度等海外有嗎
網路原創文學的模式在我國已盛行多年,收獲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實讀者。無論是愛情玄幻武俠等一系列小說題材,都有非常廣大的受眾群體,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歷的人,能夠在網路小說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類型。原創網路文學有自己的發表網站,讀者粉絲固定打賞投票體制對於作者來說也是一個穩定的收入。在網路原創文學中,我國已經有了非常完善的出版體制和閱讀模式。
印度由於知識教育的普及程度,他們的文學基礎並不是非常的深厚。對於新一代創新類型的網路原創文學也是非常的稀少,主要集中於受過教育的大學生以上學歷的人進行創作,並且他的讀者群體相對而言肯定沒我國多,不管是從人口基數還是從模式的完善程度還是從推廣程度少於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