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武俠小說游戲
㈠ 70 80年代香港古裝武俠連續劇 都有哪些
1.《射鵰英雄傳》
是香港無線電視台出品的武俠劇,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說,由王天林執導,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楊盼盼、曾江、劉丹等主演。
該劇以宋、金、蒙古三國對峙為背景,圍繞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四人的故事展開,講述了郭靖在經歷各種磨難後成為一代大俠以及他與黃蓉之間的愛情故事。
2.《絕代雙驕》
是招振強執導的古裝武俠劇,由黃元申、石修主演。
該劇根據古龍同名武俠小說改編,講述了江小魚及花無缺二人父母被移花宮主殺害,並將兩兄弟分離。二人各自長大後,宮主屢次安排二人仇殺,然皆不得要領,兄弟至終更明白身世,宮主之處心積慮遂毀於一旦。
3.《楚留香傳奇》
是1979年香港無線電視TVB出品的武俠劇,由鄭少秋、趙雅芝、汪明荃、關聰、吳孟達、夏雨、高妙思等領銜主演。
該劇講述了盜帥楚留香一行人的傳奇故事。楚留香的摺扇和蘇蓉蓉的羽毛妝成為那個時代的時尚潮流。
4.《書劍恩仇錄》
是李添勝監制,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彭文堅,羅慧娟,梁佩玲,任達華,黎美嫻,石修等聯合主演的一部古裝武俠電視劇。
5.《俠客行》
1989年香港無線電視出品的20集古裝武俠劇,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說,伍潤泉執導,是梁朝偉的最後一部電視劇作品,鄧萃雯等參與演出。
(1)香港電影武俠小說游戲擴展閱讀
新派武俠
新派武俠以作品的內容所表達的新思想、新觀念及新文學技巧而定。新派武俠誕生客觀上反映了中國作家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文關懷的思想,因此題材更加廣泛、更加精彩,人物形象也脫離了以往武俠一味求「俠」的風尚,更加貼近讀者,表現了俠骨柔情的精神內涵。
新派武俠因為其作者生活時代,在情節安排等方面拋棄了封建思想,也脫離了真實的歷史背景,使作品更像是在一個架空的卻與現實緊密相連的世界。如新派武俠開山之作《龍虎鬥京華》,就融入了義和團。在寫作技巧上,新派武俠融入了西方小說的寫作手法,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㈡ 1928年,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是什麼
1928年,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是《火燒紅蓮寺》。
《火燒紅蓮寺》是於1928年上映的武俠電影,由張石川執導,由蕭英等主演。
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意義非凡,它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神怪熱,此後武俠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於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
(2)香港電影武俠小說游戲擴展閱讀:
《火燒紅蓮寺》誕生在1927年中國近代史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以後,其時國民黨屠殺昨日的同盟者共產黨人的屠刀,令社會充滿了血腥和失敗的氣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緒也在社會上彌漫。
這部影片的問世曾被視為滿足人們逃避現實情緒的一個典型代表。但就電影本身而言,《火燒紅蓮寺》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影響。它在商業上的成功為中國電影在市場上的立足開辟了一種電影樣式。
《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一時有萬人空巷之感。故此後在三年內連續拍出了18集,足見其商業的成功,同時更引來了無數的效仿者。
從1928年到1931年,中國共上映了227部武俠神怪片。同時,片中的一些特技攝影在當時也充滿了創新意識,銀幕上的劍光鬥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等種種絕技,也使它獲得了「武俠神怪片」的惡名。
1931年,鑒於武俠神怪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極不相符,國民政府下屬的電影檢查委員會下令查禁包括《火燒紅蓮寺》在內的所有宣揚怪力亂神的電影,這一波武俠神怪片熱潮戛然而止。不過,一些導演遂轉至香港,並於1935年在香港拍出了第19集《火燒紅蓮寺》,武俠電影的傳統也在香港得到傳承。
㈢ 金庸武俠游戲
「英雄肝膽兩相照,江湖兒女日見少。」你是否曾幻想著做一名武功高強的俠客與紅顏知己漫步江湖呢? 武俠小說被稱為成年人的「童話」,在這些作者中筆者更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依碧鴛。」這十四部書你都看過哪幾部呢?其中已經有大部分被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當然,搬上個人電腦上的金庸武俠游戲也是非常之多的。假如你和我一樣有7年以上的「腦齡」的話,那就肯定「親身」經歷過金庸的武俠游戲中「血與淚」,由於筆者對於武俠游戲非常喜歡,可以說有關武俠系列的角色扮演游戲都有玩過,所以,現在就由我來帶領大家一起重溫一遍那愛恨交織的江湖路。
天龍八部
歡樂盒的《天龍八部》由電影版的「天龍八部」改編而成,故事劇情也延用電影的「天」,對於那個不完整的電影版的「天」的劇情個人認為沒有什麼意思,而且還把主角改成了阿紫和虛竹,其他等等人物也有改變,而且相信大家也都看過好幾遍了,在這里我也不用多介紹了,值得一提的是歡樂盒把電影片段作為游戲動畫的確有一定新意(對當時而言,現在看來就覺得他們有偷懶的嫌疑了),而且游戲難度也挺誇張的,好在對於難度大的游戲我都會「稍微」修改一下來無敵天下,而此款游戲只能給人一種體會電影《天龍八部》的感覺,和金庸筆下的《天》卻不可同日耳語。
相比較智冠出品的《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由於出品年代有一段時間,所以後者在很多畫面都略勝一籌,這部《天》按照原作的劇情從段譽逃出王府開始一直到天龍寺學得六脈神劍結束(只能算整篇小說的1/4),游戲中的某些設計也非常有特色,如段譽的某些「小動作」就非常有趣(其中包括,跑、跳、空翻、前翻、蹲、翻牆、凌波微步、鞠躬彎腰等動作),游戲是採用即時戰斗系統,看見敵人過來可要趕緊准備好拳頭開打,你將沒有任何思考或喘息的機會。由於一開始段譽並不會任何武功招式,只能以拳腳踢打對方,但是隨著游戲的進行,段譽還將學會吸人內力的北冥神功,和逃命絕學凌波微步和天龍寺的鎮剎之寶的六脈神劍,而且游戲的謎題設計的也有一定難度,個人感覺此款游戲偏重於解謎形式的游戲,最大的不滿意就是劇情不完整,雖然號稱是上部作品,可下部至今也沒見蹤影,而且金庸的小說中《天龍八部》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真希望能有一部完整的《天》進入PCGAME的世界中,相比較兩部《天龍八部》的表現,歡樂盒由於出品時間晚於智冠而處於下風,總體上我看看兩部《天》的表現都不能以完整或准確的情節來表現金庸筆下真正的《天龍八部》,當然也由於《天》的情節過於復雜多變,所以即使想製作一個完整的《天》其難度也不可小視的,尤其裡面出場人物之多,堪稱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最。
射鵰英雄傳
接下來的《射鵰英雄傳》是我唯一兩款沒能好好玩的武俠游戲之一(另一部是《笑傲江湖》,因為得到游戲的時間是95年,而游戲出品是93年,過了兩年後的游戲,其畫面已經非常過時了,採用DOS下16色的解析度,實在是無法忍受,當然我還是玩了一些時間的,這里指的沒能好好玩是指沒能爆機而已,《射鵰》是一款冒險解謎形式的武俠游戲,主要以滑鼠點擊場景中的人物或物件來觸發事件,雖然創意不錯,可是武俠游戲個人認為應該有闖盪江湖的那種感覺,把武俠改成了「偵探」形式的游戲實在讓人不太舒服,不過畢竟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游戲了,現在拿出來的話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堪入目」(當然這是肯定的,唯有那些懷舊的朋友或許不會厭惡),此部《射鵰》的名氣並不怎麼響,主要原因還是其出品的時間為93年,當時有個人電腦的國內玩家實在少的可憐(即使有,為了買來玩游戲用的那就更少了),其後到了94-95年PCGAME稍微有點露角了(我於是從95年初開始接觸電腦的),而其後的大量新作涌現以至於智冠93年出品的幾部作品知道或玩過的人並不會很多,而時至今日可能很多人都並不知道有這部作品存在,在我看來他也只是回憶而已。
鹿鼎記
《鹿鼎記》系列一共有三部作品,同樣的歡樂盒有一部改編自周星馳版的《鹿鼎記之神龍教》,而另外兩部都為智冠出品的上下兩部,先說說歡樂盒的《鹿》吧,雖然製作完成時間不《天》晚了近3年,可是其畫質幾乎沒有進步,而且同樣使用電影片段來充當游戲動畫,可能就因為這部作品使的我對歡樂盒徹底失望了,相反智冠公司的兩部《鹿鼎記》都有極佳的娛樂性和極高的製作水平,《鹿I》劇情描述至韋小寶在五台山出家當和尚回京為止,其中人物造型以Q版的大頭娃娃為主,雖然因此女主角們的頭像就有點……,可是對於「當時」256色的畫質,我就覺得很不錯的,而時隔六年後的2000年其續作《鹿鼎記2》更是給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以一個圓滿的句號,二代的畫面絕對堪稱一溜,即使是現在再玩,其出色的畫面還是能夠讓人賞心悅目的,而且其獨創的電影分鏡式戰斗系統也別具一格,雖然在女主角人數上有點遺漏,不過關鍵的幾位還是沒有少,劇情方面也非常完整,雖然在沙俄的那段劇情比小說中的描寫的多許多,不過加出來這段故事也一點不覺得的多餘,相反我還覺得應該加,加上游戲中的隱藏任務也設計的很特別(有一定難度),比如說找齊八部四十二章經就需要花很大的功夫,雖然這並不影響主線任務的完成,但卻會使你錯過出色結局動畫。另外其迷宮設計的非常誇張,記得在營救建寧公主的那個山洞,這個迷宮實在是厲害,我好象在那裡耗了3-4小時才走出迷宮,現在的我再遇到這類迷宮可不會再花時間去走了。游戲中的幾段動畫也製作的很出色,沙俄的大戰動畫和結局動畫都記憶尤新,其音樂表現也可以說非常不錯,片尾曲的演唱者顧盼盼也因此而讓大家熟悉(不過也不一定),《鹿鼎記II》雖然無法和博德之門系列相比(還相差一段距離),但是比起當時的《破碎虛空》及《天子傳奇》等要好多了。
笑傲江湖
近期《笑傲江湖》頗為熱門,央視版的《笑傲江湖》被炒的沸沸揚揚,對於他的說法也各執異詞,而我看此部作品就是演員方面表現不佳(具體是誰也不想說明),劇情有出入也就算了,誰叫《笑傲江湖》的電視版實在太多了呢,廢話好象多了,改轉為正題了,游戲版至今還是兩部作品(很快將會有新作品誕生,下文有提到),此兩部作品由於相差年份太長所以在很多方面根本無法比較,我就談談兩部作品的不同感受,首先是智冠的《笑》,93年出品,和《射鵰英雄傳》一樣的畫面(DOS下的16色),而其戰斗系統也非常簡單,是直接在場景上的即時戰斗,按空格鍵可以攻擊、按INSERT可以跳躍,記得我玩的時候其誇張的速度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實在太快了),也就因此和《射鵰》一樣沒能爆機了,在游戲開幕時的「動畫」有點像電影開頭的那樣,有什麼演員列表和其他介紹,總之這一部《笑》在當時似乎並不太受歡迎,至少我並不喜歡。接著到了2000年昱泉出品的3D武俠大作《笑傲江湖之日月神教》開創了3D武俠游戲的先河,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驚人的表現,首先在場景上其全3D的製作表現,因此可以切換多種不同的視角,充分讓你體會江湖中的恩恩怨怨,人物動作的製作使用了Motion Capture技術,其表現真是堪稱一絕,戰斗時的表現就充分說明了這點,人物的一舉一動都模模擬人的動作,當然唯一的問題就是人物的3D「鉤邊」造型還不夠成熟,這也是3D造型至今也還存在的問題之一,而且武俠游戲「通病」劇情不完整又出現在《笑》的身上,而游戲中的BUG也真的非常之多,記得我玩的時候由於顯卡關系人物場景出現白白的一片,然後去了其官方戰斗一看其補丁已經推出了4個版本了,雖然下載後的確解決之前的BUG,可是這種還沒有玩游戲就出現BUG的情況真是讓人不太滿意,雖說《笑傲江湖》在金庸的作品中並不是我最喜歡的,而且過多的電視電影也使的我對《笑》的情節故事了如指掌(一旦熟過頭了就會有膩的感覺),也許只有即將出品的《笑傲江湖網路版》能給人全新的感受……(詳情見後文)
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同樣是由智冠和昱泉各製作發行了一部,而且同樣都沒有完整的表現完小說中的故事情節,智冠的《神鵰》劇情採用直線式進行,以事件觸動方式來控制玩者的游戲流程,游戲的前半段多以冒險形式進行,因為那時楊過武功還屬於挨打的份,所以這里安排了比較多的尋人尋物的劇情,如半夜上鐵槍廟找歐陽鋒學蛤蟆功、去桃花島等事件,慢慢會插入練習所學武功戰斗場面。從破窯第一次楊過現身,將經歷桃花島、重陽宮、活死人墓、華山、絕情谷、襄陽城等地,戰斗系統採用標准回合制進行,階段性的「聚氣」設計強化了戰斗系統的變化性,不同的裝備可以施展出不同的武功招術,當然假如你沒有裝備施展此武功的武器就無法施展了(如打狗棒法假如不裝備共幫棍棒的話就無法施展了),其中劇情描述到楊過被斷臂後為止,雖說在游戲未出品前的介紹中說什麼多中結局,在我看來這只是宣傳游戲的一種手段而已,游戲畫面是和《仙劍》一樣的3D斜視角度進行,完全滑鼠控制(操作很簡單的),而且當時看來游戲畫面還是非常不錯的(雖然依然採用256色的320X200的解析度,不過當時可是能和《仙劍》媲美的)。
而昱泉最新製作發行的《新神鵰俠侶》是在《笑傲江湖》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後產生的,游戲採用3D和2D結合的畫面,可剛開始游戲後無論是開始的3D「序言」,還是之後楊過的出現都像極了《笑傲江湖》(有大失所望的感覺),但是昱泉吸取了《笑傲江湖》的教訓,所以《笑》的「多視角切換模式」在《新神鵰》中沒有再使用,改成了跟隨主角行走的定點鏡頭,雖然起初可能會轉的頭暈眼花,並且還有被景物遮到的情況,但感覺上只要適應一下這種視角就會覺得比《笑》好了。其中大部份場景(城鎮中)使用了「Pre-Render」的技術,即先用高速計算機將3D畫面製成CG,再作成背景所用的「2D」帖圖,比起《笑》中用自家機器中的顯卡實時運算的3D畫面美觀多了(也更加讓人能夠體會到金庸先生筆下的那種山水意境)。而在人物的製作上昱泉使用改進後Motion Capture技術,所以他們一舉一動都很有味道,尤其在戰斗時的表現尤其出色。Motion Capture技術是一種模擬真人動作然後製成游戲中人物的3D動作(游戲中的武功招式還特地請來了著名的武術教練來指導呢!),《新神鵰》中的人物狀態和物品等界面和《笑》基本上是一模一樣(雖然這樣問題並不大,但大家都應該會更喜歡新鮮點的「東西」吧),而且我還發現游戲中在開寶箱的時候,為什麼物品不能直接得到,而是開啟寶箱後先漂浮於空中(!?)然後再點擊物品才能拿到手(這樣難道不嫌麻煩的嗎!)。值得一提的是在戰斗時帶召喚效果的武功招式,像楊過的頂級蛤蟆功就會召喚出一隻蛤蟆,而郭靖的降龍十八掌當然就是召喚出龍來了,雖說是召喚其實時間並不長(和最終幻想的召喚獸是無法比的),不過還是值得一看的,而且這類強大的招式所帶來的效果也是非同一般的,能強烈震撼你的視覺神經。
游戲從楊過兒時開始一直到小龍女留下16年後再相見的「遺言」後結束,比智冠的《新神鵰》的劇情更長了許多,游戲中為了加長游戲「長度」,特別放置了不少復雜的迷宮(像重陽宮,古墓都是如此),而且是屬於非常「標准」的迷宮,說通俗點就是迷宮中場景類似,十字路多,讓你無從選擇。在戰斗時有幾點不同於《笑》,改動一:時間軸配合真氣軸,復雜「緩慢」的蓄氣系統!——即時的戰斗方式中又增加了蓄氣,一旦你時間軸蓄滿時,並不能馬上攻擊對方(這時只能使用逃走;道具等控制鍵),因為在時間軸蓄滿後,會繼續蓄氣,而且蓄氣還分4段,要攻擊對方的話必須至少蓄滿一段,而要使用武功招式時就需要兩段以上,我感覺在初期這樣的蓄氣方式非常的緩慢,假如你不能很快擊敗敵人的話,戰斗時也需要花上不少時間。改動二:攻守兼備,拆招破招的絕妙戰斗系統!武俠游戲傳統的你打一拳我踢一腳的回合制戰斗系統實在不能讓人體會真正的武功精髓,而在《新神鵰》中卻一改這種戰斗系統,而採用了可以與敵人相互對招的模式,敵人出招前都會有15秒的等待時間,玩家在此時就可決定,要防禦或是與敵人對打,還是要施展一個更大的招式來化解敵人的攻擊,而相反得到在你攻擊敵人時對方同樣也可以進行防禦或是反擊於你(假如你等級不夠的話,攻擊敵人時非但傷不了他,還會被他所傷) ,當然反擊和被反擊的前提都是蓄氣已滿(不然反擊的選項是灰色的)。聽起來好象很麻煩,不過只要你一上手就很容易明白的。游戲中的「踩地雷」是依照幸運值來產生中雷幾率的,幸運值高的話就可以減少戰斗,可惜游戲和《笑》一樣BUG奇多,至今為止恐怕已經出了十個補丁了吧,另外一點就是想必大家也都聽說了限定版和普通版的「巨大」區別了,在價格上相差3倍,而游戲內容也多了許多:
⑴游戲安裝時有更多的功能選擇畫面。
⑵楊過可以使用〖降龍18掌〗。
⑶游戲中的三段時期,楊過的服裝都會改變 。
⑷有楊過施展〖黯然銷魂掌〗演示動畫,並且收入新作的預告AVI,和特別製作的桌布。
倚天屠龍記
兩部《倚天屠龍記》都是由智冠製作的,從游戲內涵來說可能前作更勝於後作,尤其在謎題設計上,前作的難度遠大於後作,雖然畫面不可同人耳語(畢竟年代不同),《舊倚天》在游戲謎題設計上非常出色,而且劇情沒有按照原作的情節,而是自己設計了一個新的劇情,雖然主要人物還在,但是相對於金庸原著來說已經變得完全不同了,戰斗是使用遇敵後切換成戰棋形式的戰斗模式,而且人物沒有詳細的生命值和內力值,只有兩條分別表示生命力和內力的長型彩色框條,越長則表示生命力內力越高。個人感覺此部作品應該算的很出色了,至少在很多方面即使是現在的《新倚天屠龍記》也應該學一學的,而《新倚天》的表現又如何呢?由於《鹿鼎記II》的成功,以至於智冠新出品的幾款游戲都採用了這樣的CG畫風,包括《新倚天屠龍記》和《新蜀山劍俠傳》,戰斗時的3D動態模式依然保留,並且也可以通過選擇「0-2」來打開或關閉戰斗畫面,在戰斗時速度比《鹿鼎記2》提高了不少(不過這種「實鏡戰斗畫面」看上去並不太舒服了,假如能真正發揮3D卡的效果的話,或許可以更上一個台階),游戲以「解迷+迷宮」為主,和舊不同的時這里的謎題並非是考驗你的腦子,而是考驗你的「運氣」,如在蝴蝶谷釣寒潭白魚時,雖然我是第一次就成功釣到了(我運氣不錯啊),可是不少朋友都在釣了N次以後才獲得了白魚,同樣的在挖蚯蚓時也是如此,而道具組合功能應該還算不錯,舉例來說釣寒潭白魚用的「有餌魚竿」需要「蚯蚓+竹竿+吊線+釣鉤」組合後才能使用;並且要裝備在手上才能去寒潭垂釣。而迷宮設計也不減《鹿II》的復雜,實在讓人覺得非常討厭,同樣讓人不滿意的還有就是劇情,新作竟然只有到光明頂成為教主後就結束了,雖然可能會因此產生續作補完,但畢竟和期待的有所不同。
金庸群俠傳
之前我是按照「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順序進行回顧的,當然接下來回顧的還有一部集金庸武俠小說14本精華所在的《金庸群俠傳》,這一部作品應該是國產武俠游戲中最值得回味的游戲了,玩過三遍以上的玩家可能一點都不奇怪,而能夠集合所有最強的武功於「小蝦米」一身的人也大有人在,可以說《金庸群俠》的成功在於他能夠大膽的使用MUD化的多線劇情,讓人能夠多線的發展產生不同的劇情,而且但是MUD對於很多人還很陌生,即使當時說是MUD化也沒有多少人知道是什麼意思,而現在不知道MUD的人應該是少數了,可見《金庸群俠》的自由度是多麼的高,而且其戰斗採用的戰棋形式也非常不錯,各種絕招的出色效果至今仍是難以忘懷,像九陽神功、獨孤九劍、葵花寶典(不要說你因為不願XX而沒有修煉哦!),而且其中最厲害的武功竟然就是「小蝦米」一開始就會的「野球拳」,而且可以有不同的名人加入一起參與戰斗,其中你可以選擇由金庸小說中的美女組成的美女夥伴(像王語嫣、阿紫、小龍女等),也可以讓一些小說中的南主角加入(有段譽、虛竹、胡斐、楊過、令狐沖等),當然還有很多惡人也可以加入,這里也不用一一舉例了,雖然這里說的多線式劇情發生模式,其實現在看來他只是以幾條主線共同輔助收集14本金庸小說的最終任務,只是可以選擇在不同的時間順序來獲得14本書,當然獲得手段可以選擇使用正義的手段獲得或使用邪惡的手段獲得,這將會決定最後結局獨戰十大高手的對手是正是邪(我是正邪都當過,而且也從這里領悟到做好人容易過關,做惡人難過關),《金庸群俠》的成功是不容置疑的,可是至今為止還沒有能超越他的作品產生實在讓人不解,或許《金庸群俠》的成功是在於他的第一次,而後來雖然有人想模仿他,卻因為或怕模仿的不想而放棄,或模仿了而沒有能成功,或許還需要等待才能有更出色的作品誕生,或許就在不遠的將來。而將來的新產品也大都會趨向MUD化,甚至專門以網路游戲為目標,即將完成的三部作品《金庸群俠傳Online》;《笑傲江湖網路版》和《武林群俠傳》其中有兩部將會是網路游戲,另外《武林群俠傳》也是河洛工作室繼《金庸群俠傳》後的最新力作!
武林群俠傳
經過3年的積累使得河洛工作室知道什麼樣的游戲才是玩家真正需要的,《金庸群俠傳》的成功使的河洛工作室能夠有信心製作出一部超越前作的最新作品,那就是很快就會完成的《武林群俠傳》,《武林群俠》劇情延續前作「小蝦米」神秘消失後的100年,有一位不知名的年輕人(主角就是你哦)懷著對前輩大俠「小蝦米」的崇敬而來到洛陽城,大家應該還記得在前作中最後武林人士為了景仰大俠而在洛陽豎起了一座英雄雕像吧,游戲的序章就是從主角到洛陽城瞻仰英雄雕像而展開的。游戲從前作中繼承了很多的優點,比如玩家可以輸入自己的名字來進行游戲,可以在大地圖上自由的來去等等。另外還加入了一些新的亮點,比如在狀態界面中會有你所見到的每一個人的詳細來歷資料(就像名片功能一樣)。在游戲中會有一段養成形式的游戲過程,主要目的是能夠使自己在這段過程中得到訓練,玩家可以通過挑水、打掃、砍柴等基本功的練習,可以增強輕功、硬功、軟功、耳功、眼功等關於武功方面的能力。拜師學藝也是必不可少,玩家會在谷月軒的引薦下進入了逍遙派,成為逍遙谷第三代弟子。當然學習武功即使為了能聲張正義,所以游戲中以「天龍八部」的天、龍、夜叉、乾達婆、迦樓羅、阿修羅、摩呼羅迦、緊那羅的為八個最終魔頭,是否能夠鏟除他們就看玩家自己了。而大家關心的游戲畫面,整個游戲的人物基本是以寫實的風格體現的,但在主角修行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搞笑的卡通畫面。而在場景的製作中,充分體現了河洛工作室的功力,整個場景的繪制非常的細膩,加上黃綠兩色的基調,看起來非常養眼。當然游戲尚未發行前的介紹總給人一種「過」的感覺,而是否真的像說的那麼好,那就只有等到游戲正式上市後才能分曉了。
金庸群俠傳online
接下來還有兩部網路游戲將要介紹給大家,其中有一部由「中華游戲網」製作的在線游戲《金庸群俠傳online》是近期很熱門的一部作品,在這款游戲的世界裡,有多達數十個正與邪的門派,玩家可以自由選擇門派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角色人物,還可在其中學到曠世奇派的武林絕學,與志同道合的同伴結黨結派一起去闖盪江湖;除了正派人士能鏟奸除惡、伸張正義外,在《金庸Online》的游戲世界中邪派人士也可以到處興風作浪、消滅正派的人士!顛覆以往善惡對抗總是邪不勝正的刻板印象,而且不論是邪派或正派,都可參與武林大會,挑戰武林盟主,爭奪天下第一的稱號。在武功招式方面《金庸Online》里有數百種武功招式,可供修煉,不論玩家學習到何種武功,只要認真練習都能達到天下第一的境界,如果機會來臨時更可自創出屬於自己的武功喔!畢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肯努力便有收獲,參加武林大會、功成名就,指日可待。而游戲內多達數百種的武器、防具、葯品及特殊的道具,包羅萬象,玩家可以藉由這些物品提升自身的功力,進而強化攻擊、防禦的能力,增加和他人對戰時的勝算。為了求得武林盟主的稱號,在戰斗中玩家必須盡速謹慎選擇所要打出的武功招式,而在華麗的場面下,帶動出招時、戰斗時的震撼緊張的心,更可讓玩家感受到武林生死對決的驚心動魄場面。除了在游戲場景和人物描寫上忠於原味外,中華游戲網所策劃的《金庸Online》能讓玩家在游戲中能充分享受畫面質感,而隱藏式的指令介面更是一大特色,玩家再也不會被設計不當的游戲程式逼到小角落,在夾縫中求生存,喪失活動自如的權利,而在線游戲的關鍵還是在於網路速度的流暢和伺服器的穩定性,在這一點很多網路游戲都做的不是很好,我也希望在《金庸Online》中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估計很難)。
笑傲江湖網路版
《笑傲江湖網路版》是由昱泉開發設計的,也因此是採用《笑傲江湖單機版》的畫面引擎,這就代表這款網路游戲將以3D畫面呈現在大家面前,由於是網路游戲,故事主角以不再是令狐沖了,而是每一位坐在電腦前的玩家自己,充分發揮了網路游戲的互動性,玩家可以自己獨力創造新的角色來扮演,而游戲中將會發生太多新的故事,這已不是《笑傲江湖》這部故事中能夠包含的了,玩家可以為稱霸武林而挑戰各路高手,也可以淡泊名利做一個退隱江湖的高手,游戲中場景全部由專業的美術人員以真實的風景為前提一筆一劃繪制而成的,再經過處理得到3D化的山水景物,這些圖形景物都將由玩家自己來尋找游覽。還有非常豐富的道具和大量的任務供玩家選擇,大量的任務將使你有許多選擇的方向,而奇珍異寶的開發也能使你大大的體會到樂趣所在。在線進行的武俠游戲都有強大的玩家互動機制,你可以和朋友一起組成新的門派。而網路游戲中的PK是大家都知道的,某些人非常喜歡和別人PK(當然他的等級肯定夠高的),而還有一些人或許因為等級不夠或不喜歡和別人斗而並不喜歡PK,所以《笑》中的PK管理方案就有效果了,只要你關閉PK選項就不用怕被「高手」欺負了,當然你想欺負別人時也就受限制了。一般玩家認為,3D的圖形在網路上會使寬頻的需求更加龐大。但《笑傲江湖-網路版》的3D圖形對於網路帶寬是完全沒有影響的,因為游戲中的3D效果是在用戶端處理,加上優化的伺服器演算,所以會有更為驚人的效果。再加上「預測演算法」的支援,即使網路有時的延遲,也不會對游戲進行有太大的影響。(預測演算法:對於線上人物的動作,玩家的電腦將作一些預測的處理,像是玩家看到一個NPC從眼前經過,就算此時網路延遲,玩家這端電腦也可以預期NPC的動作,進而讓NPC平滑的走過去,接上伺服器端所傳來的下一個訊息。這樣便可以彌補因為網路延遲造成的跳格及「瞬間移動」的現象)。同時《笑——網路版》採用的「分散式伺服器系統」,也就是多台機器一起支援,而非僅僅使用一台超級電腦來運算所有的資料,更能大大加快3D網路游戲在網路上的運算速度。《笑傲江湖——網路版》是否能夠在3D網路游戲中開創新河呢,這還是未知數,同樣只有到正式發行後才能有結果。
編後語:金庸的武俠小說中雖然尚有沒有改編製作成游戲(當然也排除不值得改編製作的作品存在),而國產的中文武俠系列游戲也至今有8年了(從93年發展至今),對於今後的國產武俠游戲我還是報著很大希望的,或許經歷了那麼多年份的洗禮,我已經可以非常理智的去認識國產游戲的好與壞,也希望能看見國產武俠游戲能讓老外們認可。
㈣ 絕代雙驕的意思是什麼
一、漢語詞彙:絕代雙驕
意思:指同一個時代下風華絕代的兩個高人。
拼音:jué dài shuāngjiāo
例句:一個是愛憎分明,一個是正氣凜然,絕代雙驕,就是對他們的評價!絕代雙驕,他們的成長歷程,也是中華民族的復興歷程,人類進入新的時代的支點。
二、古龍長篇武俠小說:絕代雙驕
《絕代雙驕》是現代作家、小說家古龍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6年在中國台灣首版。
全書共一百二十七章,講述了孿生兄弟江小魚和花無缺被仇人移花宮主拆散後各自成長為江湖奇俠的過程,最終兩人歷盡艱難,解開謎團的故事。小說細膩地刻畫了人類各種復雜的感情,力圖開掘出人性深處的善與惡,歌頌了人類至真至誠的愛情、友情、人情。
三、1979年香港電影
《絕代雙驕》是由楚原執導,傅聲、伍衛國、王戎、文雪兒、歐陽佩珊等主演的一部武俠電影。影片講述了小魚兒與花無缺兄弟二人經過一番誤會後相認,最終消滅移花宮主為父母報仇的故事。
四、電視劇:絕代雙驕
大型電視連續劇《絕代雙驕》是根據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的小說改編而成。由李文龍、李國立執導,林志穎、蘇有朋、陳德容、李綺紅、於莉、李立群、鄭嘉穎等聯合演出。
該片講述年輕時燕南天為追求俠義和武功毅然割捨了對邀月的感情,傷情的邀月對他由愛生恨,創建移花宮用以報復燕南天。江楓是燕南天的結拜兄弟,他與移花宮宮女月奴相愛。兩人的戀情被江琴告知邀月,邀月大開殺戒將一雙戀人殺死,並將他們的一對孿生骨肉作為自己他日報復燕南天的工具,其方法就是教二人二十年後互相殘殺。
五、網易2016年推出的正版授權手游
《絕代雙驕》是網易旗下首款古龍IP武俠大作,該游戲由網易雷火工作室出品,是一款策略戰棋類手游。
《絕代雙驕》改編自古龍同名武俠小說,並獲得古龍的正版授權,經典戰棋玩法融合了古龍筆下灑脫寫意的武林,還有Q萌搞笑的全漫畫劇情,為你開啟絕代江湖!
㈤ 找一部武俠類的網游 這個網游有很多副本 每個副本都是一個武俠小說或是武俠電影的劇情
超級玩家。
㈥ 內容記得不多,香港電影搞笑片,女主角老爸是寫武俠小說的,寫入迷了就會感覺書中的角色出現和他探討劇情
煎釀三寶
劇情:
龍雁飛(許冠文 飾)是一個著名的武俠小說家,十年了都沒有新的作品面世了,不過以往的暢銷作品仍然帶給他客觀的收入,生活無憂。他的女兒Sophia(楊千嬅 飾)是個早已到了適婚年齡,但她戀愛運甚差,只想找一個真正可以過日子的人結婚,其實她一直暗戀自己的上司——花花公子Frankie(劉青雲 飾)。Frankie因為意外要搬到Sophia的家住,龍雁飛看見自己心愛的女兒被Frankie當工人使喚,心裡很不是滋味,便對Frankie充滿了敵...
㈦ 有部香港喜劇電影,主角寫武俠小說出名,別人總以為他本身會武術,老是向他挑戰,他還有個女兒,
煎釀三寶,楊千嬅主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