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游小說 » 網游小說惡魔蝴蝶夫人

網游小說惡魔蝴蝶夫人

發布時間: 2022-08-17 10:10:21

『壹』 蝴蝶夫人作者

普契尼的兩幕歌劇《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於米蘭,劇情取材於美國作家的同名小說,並由美國劇作家貝拉斯科(1854-1931)改編成劇本。歌劇描寫的巧巧桑(蝴蝶姑娘)是一位天真、純潔、活潑的日本姑娘,他為了愛情而背棄了宗教信仰,嫁給了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婚後不久,平克爾頓返回美國,三年杳無音信。巧巧桑深信他會回來。平克爾頓回國後另有新娶。當他偕美國夫人回日本時,悲劇終於發生了。巧巧桑交出了孩子,吻劍自盡了。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劇,通過一個純真、美麗的姑娘的悲慘命運,對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資產階級世界觀進行了批判。普契尼在音樂創作中直接採用了《江戶日本橋》、《越後獅子》、《櫻花》等日本民歌來刻畫蝴蝶夫人的藝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 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劇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啊,明朗的一天》是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詠嘆調。平克爾頓回國後,女僕認為他不會回來,但忠於愛情的蝴蝶夫人卻不停地幻想著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平克爾頓乘軍艦歸來的幸福時刻。她面對著大海,唱出了著名的詠嘆調《啊,明朗的一天》。普契尼在這里運用了朗誦式的旋律,細致地刻畫了蝴蝶夫人內心深處對幸福的嚮往。音樂近似說白,形象生動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來的迫切心情

『貳』 《蝴蝶夫人》原型故事是什麼

原作戲劇其實是受到了法國小說家洛蒂的《菊子夫人》啟發而創作的,而洛蒂的小說取材於其本身當駐日外交官時接觸藝伎的部分經歷。現在出版社在出版關於某個日本藝妓的傳記時有意把其渲染成蝴蝶夫人的原型,不過是一種宣傳手段。

《蝴蝶夫人》是由義大利劇作家普契尼一部偉大的抒情悲劇。該劇以日本為背景,敘述女主人公喬喬桑與美國海軍軍官平克爾頓結婚後空守閨房,等來的卻是背棄,喬喬桑以自殺了結塵緣。



歌劇背景

和傳統的歌劇不同:序曲很短。弦樂隊以賦格的形式奏出節奏局促、音響喧鬧的主題,當大幕拉開時,人們會立刻明白,這是用來烘托籌辦婚禮時的忙亂氣氛的。可不知怎的,它聽上去並不喜悅,倒是隱隱地透出一種凶兆來。

故事發生在1900年前後的日本長崎。美國海軍上尉平克頓娶了一位日本新娘巧巧桑(蝴蝶),可平克頓只是逢場作戲而已。婚後不久,平克頓應召歸國。三年後他攜美國妻子再次來到日本。平克頓得知巧巧桑給他生了個兒子,遂決定認養他。

忠於平克頓的巧巧桑悲痛欲絕,她讓平克頓半小時後再回來要孩子。她把一面美國國旗放在兒子手中,蒙住他的雙眼,自盡身亡。

作者簡介

賈科莫·安東尼奧·多米尼科·米歇爾·塞孔多·馬利亞·普契尼——義大利歌劇作曲家。1858年12月22日生於盧卡,1924年11月29 日卒於布魯塞爾。父親米凱萊從事作曲、演奏、教學活動,在普契尼6歲時就去世了。

普契尼童年時並沒有顯示出特殊的音樂才能或興趣,由於親人的希望和母親的鼓勵,進入盧卡音樂學院,從作曲家C.安傑洛尼學習後,才逐漸顯露出音樂才華。16歲參加管風琴比賽獲得第1名,19歲任聖馬丁教堂合唱隊長和管風琴師。

他生活貧困,當鄰近城市上演G.威爾迪的《阿依達》時,他徒步往返去聽歌劇。這部歌劇使他十分震動,並立志要成為一名歌劇作曲家。為了紀念普契尼在歌劇上的成就,義大利的托瑞德拉古在每年7月至8月間都會舉行普契尼音樂節。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蝴蝶夫人 (義大利劇作家普契尼創作歌劇)

『叄』 <蝴蝶夫人>講的是什麼

普契尼的兩幕歌劇《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於米蘭,劇情取材於美國作家的同名小說,並由美國劇作家貝拉斯科(1854-1931)改編成劇本。歌劇描寫的巧巧桑(蝴蝶姑娘)是一位天真、純潔、活潑的日本姑娘,他為了愛情而背棄了宗教信仰,嫁給了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婚後不久,平克爾頓返回美國,三年杳無音信。巧巧桑深信他會回來。平克爾頓回國後另有新娶。當他偕美國夫人回日本時,悲劇終於發生了。巧巧桑交出了孩子,吻劍自盡了。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劇,通過一個純真、美麗的姑娘的悲慘命運,對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資產階級世界觀進行了批判。普契尼在音樂創作中直接採用了《江戶日本橋》、《越後獅子》、《櫻花》等日本民歌來刻畫蝴蝶夫人的藝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 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劇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肆』 《蝴蝶夫人》原型故事是什麼

《蝴蝶夫人》原本是根據流傳的真實故事而寫的一部小說,敘述了戰爭期間,美國軍官平克頓與日本姑娘巧巧桑結婚後即返國,3年後平克頓攜新婚美國夫人來日,索要與巧巧桑所生之子,苦等3年的巧巧桑絕望之際,以劍自刎。

以下是《蝴蝶夫人》的相關介紹: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由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創作之歌劇。該劇由雷基·伊利卡及喬賽普·賈科薩撰寫劇本,並根據美國作家約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說《蝴蝶夫人》作為藍本。亦參考了皮埃爾·洛蒂的小說《菊子夫人》。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一部偉大的抒情悲劇。該劇以日本為背景,敘述女主人公巧巧桑與美國海軍軍官平克爾頓結婚後空守閨房,等來的卻是背棄。最終以巧巧桑自殺為結局。

和傳統的歌劇不同:序曲很短。弦樂隊以賦格的形式奏出節奏局促、音響喧鬧的主題,當大幕拉開時,人們會立刻明白,這是用來烘托籌辦婚禮時的忙亂氣氛的。可不知怎的,它聽上去並不喜悅,倒是隱隱地透出一種凶兆來。

故事發生在1900年前後的日本長崎。美國海軍上尉平克頓娶了一位日本新娘巧巧桑(蝴蝶),可平克頓只是逢場作戲而已。婚後不久,平克頓應召歸國。三年後他攜美國妻子再次來到日本。平克頓得知巧巧桑給他生了個兒子,遂決定認養他。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蝴蝶夫人

『伍』 歌劇蝴蝶夫人敘述了什麼故事

二幕三場歌劇《蝴蝶夫人》傾注了普契尼對主人公蝴蝶夫人的無限同情,他用音樂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純潔的東方女性,給予角色十分甜美委婉的旋律,為女高音扮演者提供了廣闊的表現天地,該角色從始至終都在舞台之上,唱段之多,分量之重,都表明此劇似乎是專為女演員而作的。歌劇滲透出濃郁的異國情調,在旋律上、和聲上、調式上以及配器上都在傳統技法上摻入了東方音樂的因素。《蝴蝶夫人》原本是根據流傳的真實故事而寫的一部小說,敘述了戰爭期間,美國軍官平克頓與日本姑娘巧巧桑結婚後即返國,3年後平克頓攜新婚美國夫人來日,索要與巧巧桑所生之子,苦等3年的巧巧桑絕望之際,以劍自刎。主要唱段有巧巧桑的詠嘆調《晴朗的一天》、二重唱《美麗的夜晚》等。歌劇《圖蘭多特》也寫的是一個東方公主曾殘酷地殺掉愛他的人,但最終卻被愛所征服的故事。該劇是他的絕筆之作,未完成,也是他唯一的一部用印象派技法寫作的義大利歌劇。

『陸』 有關《蝴蝶夫人》的故事是什麼

《蝴蝶夫人》原本是根據流傳的真實故事而寫的一部小說,敘述了戰爭期間,美國軍官平克頓與日本姑娘巧巧桑結婚後即返國,3年後平克頓攜新婚美國夫人來日,索要與巧巧桑所生之子,苦等3年的巧巧桑絕望之際,以劍自刎。

『柒』 誰知道《蝴蝶夫人》的作者,以及他的個人資料

賈克莫·普契尼

1858年12月22日生於盧卡,1924年11月29日在布魯塞爾去世

賈克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近年來得到了公眾的重新認可,還沒有哪位作曲家能像他那樣受到如此輝煌的殊榮。普契尼在他的一生中,總是引起評論界的強烈反響,作為歌劇《藝術家生涯》(La boheme)、《托斯卡》(Tosca)和《蝴蝶夫人》(Madam Butterfly)的作曲家,他受到了公眾的擁戴,但也被學術界和評論界稱為傷感主義者和情感販賣者。在輕歌劇和喜歌劇中出現的那些對他的音樂風格的拙劣模仿,給真正的佳作蒙上了陰影,普契尼很快就成為自己盛名的受害者。一旦這些不利因素不再成為時尚,人們對作曲家天資的評估就會變得容易多了。

普契尼自己的國人對他的正確認識也經歷了一個過程。他的第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並不是歌劇,而是《交響隨想曲》(Capriccio sinfonico),這是他在米蘭音樂學院的畢業作品。他在21歲時才考入米蘭音樂學院,這個年齡的確是比較晚了。有評論指出,這是一位特殊的「交響樂」天才。無可否認,當時在義大利,「交響樂」這個詞並不能很隨意地使用,它常常用來指那些大型的管弦樂作品。米蘭的一位出版商就曾考慮,想委託普契尼創作一部四個樂章的古典交響曲,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但最終並沒有產生結果,因為作曲家普契尼在幾年之後宣稱:「萬能的上帝用他的手觸摸著我,說:『為舞台而創作,並且只為舞台而創作。』從此,我一直遵循著這個最高訓諭。」

1884年,普契尼的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Le villi)得以公演(這部歌劇是為參加作曲比賽創作的,但可能是因為書寫潦草而遭到比賽評委會的拒絕)。在對這部作品的評論中,「交響樂」的字眼又一次出現了。在眾多大獻殷勤的評論中,米蘭的重要音樂評論家菲利波·菲利皮(Filippo Filippi)這樣寫道:「普契尼基本上還是位交響樂作曲家,他的音樂因為過分添加了擴展的交響樂素材而有損於音樂形象的塑造。」 菲利波·菲利皮的觀點並非獨一無二。上了年紀的威爾第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也有這樣的言詞:「我聽了音樂家普契尼的作品,說起來很不錯。但他的音樂中好像交響樂的因素占據了優勢。其實這並沒有太多的傷害,但作曲家必須謹慎從之。歌劇就是歌劇,交響樂就是交響樂。在歌劇中添加上交響樂內容,只是為了產生出管弦樂舞曲的效果,我認為,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們不可能弄清楚威爾第聽到的究竟是普契尼的哪部作品。當時,《群妖圍舞》在國內外都贏得了盛名,1892年,古斯塔夫·馬勒在漢堡指揮了這部歌劇的演出,受到了公眾的熱烈歡迎。

普契尼的下一部歌劇是1889年創作的《埃德加》(Edgar),劇本作者也是創作《群妖圍舞》的詩人,他的自命不凡並沒有給劇作帶來益處。這部歌劇無論是第一版,還是1905年的修改版都沒有取得成功,但普契尼卻在其音樂中,使自己的創作個性得到極大的發展,而且這樣的特性貫穿在他終生的創作中;他在保持自己音樂個性的同時,把同時代年輕作曲家的音樂素材移植到自己的創作中,其中包括德彪西、理查·施特勞斯和斯特拉文斯基等。普契尼在1893年創作的《瑪儂·萊斯科》(Manon Lescaut)大獲成功。在他的創作生涯中,這還是唯一的一次,義大利的新聞界和公眾都對他的作品表現出狂熱的關注。

普契尼的歌劇在海外的傳播速度比較緩慢。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義大利的歌劇在威爾第停止創作之後已處於衰退狀態。當時,皮得羅·瑪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似乎被作為義大利歌劇復興的標志。通常在歐洲上演時,這部作品總是與萊翁卡瓦洛(Leoncavallo)的《丑角》(Pagliacci)結伴演出。1893年首演的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Falstaff)使劇場效果空前喧鬧。為了與之抗爭,普契尼的製作人許諾,在同一演出季上演《瑪儂·萊斯科》的劇場將得到傭金費用的實際折扣。對於英國科文特花園歌劇院來說,這只是商業運作的策略,然而其結果卻是,普契尼的歌劇慘遭失敗。但是,有一個聲音在為其辯護,那就是肖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他在《世界》(The World)中寫道:「在《鄉村騎士》和《丑角》中,除了多尼采蒂(Donizettian)歌劇音樂的被合理化改進、濃縮和被替代,我沒有發現任何其他的新東西。但是在《瑪儂·萊斯科》中,德國音樂的元素被合並到了義大利歌劇中,義大利歌劇創作的范圍得以擴展。」 他進而指出,在和聲運用方面,作曲家「還沒有表現出旋律創作的枯竭跡象,他能夠創作出令老歌劇迷們熱愛的動人曲調。」肖伯納總結道:「無論如何我都認為,普契尼比其他人更像是威爾第的繼承人。」時間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正確性。

接下來普契尼創作的三部歌劇,使評論界與公眾接受程度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1896年完成的《藝術家的生涯》被大多數評論家認為不值一提,即使是受歡迎也是暫時現象。甚至有位記者說:「我們想要知道,普契尼在一片令人興奮的歡呼聲中是否有意想要引退。」四年之後,瓦格納《歌劇與戲劇》(Oper und Drama)的翻譯者,盧吉·托奇(Luigi Torchi)宣稱:「歌劇《托斯卡》表明,普契尼創作的並不是獨具特色的歌劇,他只是藉助於從瓦格納到馬斯奈(Msaaenet)整個音樂領域之中的各種表現手法來寫作。」但普契尼的歌劇新作仍像從前的作品一樣贏得公眾的歡迎。1904年《蝴蝶夫人》的首演之夜,由於對手出版商製造的陰謀而慘遭失敗,費魯喬·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1866—1924年,義大利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譯者注)在首演開始20分鍾後就離開了劇場,他斷言,這部作品「不合時宜」。盡管如此,在20世紀初的數十年中,《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和《蝴蝶夫人》卻廣受歡迎,並享有與威爾第「浪漫三部曲(《利戈萊托》,《游吟詩人》和《茶花女》)同等的地位。其實,威爾第的聲譽在他去世後就逐漸衰退了,公眾開始推崇普契尼的歌劇,而且一年四季都常演不衰,只是知識階層並沒有積極參與。E.M.福斯特(EM Forster)小說《Howards End》(作於1908年)中的女主角也曾對《托斯卡》表示出痛惜之情,福斯特相信這代表了廣大民眾的意願。

與此同時,在義大利還出現了一個與普契尼相對立的強力團體,一個由A.卡塞拉(Alfredo Casella)、I. 皮澤蒂(Ildebrando Pizzetti)和G. F.馬里皮耶羅(Gian Francesco Malipiero)等作曲家組成的號稱「八十年代人」的組織試圖復甦義大利傳統的器樂音樂,因為自薩馬丁尼(Sammartini)和鮑凱利尼(Boccherini)時代之後,義大利的器樂音樂幾近枯竭。這個團體的主要代言人是Fausto Torrefranca,他在1912年出版了一部名為《賈科莫·普契尼的國際性歌劇》(Giacomo Puccini e l』opera internazionale)的小冊子,攻擊普契尼是無能的手藝人和利己的商人,總之是祖國傳統音樂的背叛者。Torrefranca 後來把這個小冊子說成是「青年時的罪過」,但它也迫使普契尼更謹慎地思考他的藝術創作。

其實普契尼並不需要更多的思考,他在沉寂六年之後,於1910年完成了歌劇《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在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參加他的歌劇上演時,他曾宣稱:他自己「對《藝術家生涯》、《蝴蝶夫人》和演出公司都已經厭倦了。」從這時起,普契尼的創作技法有了微妙的改變,歌劇中的抒情元素逐漸減少,管弦樂配器變得更加獨具個性,和聲的語匯也更寬泛了,並常常在未解決的不協和和弦中游離。此刻,公眾開始對他的音樂產生了一些疏離。這是不是說明,普契尼的音樂旋律開始枯竭了?羅馬的《Il Messaggero》報就曾有過這樣的言論。普契尼從不去應對這些不利於自己的評論,但他懇請出版社的經理,Carlo Clausetti 為其辯護。Clausetti指出,從威爾第到馬斯卡尼,這些作曲家都在發展他們自己的創作風格,這是關繫到復興與死亡的嚴重問題。當今的和聲學已經與以往的有所不同,管弦樂配器也是如此。普契尼曾把歌劇的聲樂總譜寄給一位朋友,他同時寫道:「你一定會為《西部女郎》中的和聲運用感到驚異吧?不要害怕。有些音調方面的差異在鋼琴上演奏會有較強烈的沖突,但用管弦樂來演奏就會平順流暢很多。」即使這樣,《西部女郎》很久之後才成為上演的劇目之一。接下來創作的《燕子》(La rondine)被認為是歌劇與輕歌劇的融合。在《三聯劇》(Il trittico)中,普契尼第一次大膽地把《賈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寫成了純粹的喜劇,這部作品立即大受歡迎。對於那些喜歡《蝴蝶夫人》,卻沒能跟上作曲家前進步伐的觀眾來說,他們沒能注意到《三聯劇》中的第一部《外套》(Il tabarro)其實就像《藝術家生涯》一樣完美精緻。還有在普契尼死後才上演的歌劇《圖蘭朵》(Turandot)同樣令世人感到震驚。因為這部作品所表現的不再是膚淺的情感宣洩。盡管普契尼最終也沒能完成整個的作品,但他在其中濃縮了對奴隸柳爾姑娘的同情,標志著他在創作上的卓越與升華。現在最常上演的還是普契尼在創作中期完成的三部作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那段時期,學術界與普契尼相敵對的勢力始終存在。英國人埃德華·登特(Edward Dent)曾以相當德國化的傾向對義大利音樂做了許多重新評估。他在1932年的論述中說,普契尼是因為商業原因而放棄作曲的。還有更可笑的,有人把普契尼最優美的音樂旋律分成大約4分鍾長的段落,以適用於當時留聲機錄音時,78轉唱片的單面長度——好像大多數音樂在從前都沒有得到這樣精心的設計!普契尼受到的這些待遇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1958年,莫斯克·卡納(Mosco Carner)出版了《普契尼評傳》(Puccini: A Critical Biography)一書,當時恰逢紀念作曲家的一百周年誕辰。這本書現在已經出了第三版,它不僅對普契尼的藝術做了一流的評論,也被證明是隨後開始的對作曲家進行廣泛研究的新起點,在義大利也很有影響。卡納在他的論述中,並沒有使用過分誇張的言辭,他解釋了普契尼的歌劇之所以能夠保持長盛不衰的諸多因素,其中包括:文字、音樂和肢體語言的完美結合;自《瑪儂·萊斯科》問世以來音樂語匯范圍的不斷擴展;作曲家在保持自己音樂風格的同時,吸收當時先鋒派音樂素材的能力,以及作為他喜劇作品興衰基礎的建築式立體感。更為重要的是作曲家對自己局限性的認同 ,至少有兩件事情違背了他的本意,一件是在《修女安傑麗卡》(Suor Angelica)的結尾,聖母瑪利亞的出現,創造了超自然的「奇跡」,另一件就是沒能最終完成《圖蘭朵》。

當普契尼由於其音樂創作而建立起的聲譽處於最低潮時,他收到了一些出乎意外的稱贊。他的後期作品得到了斯特拉文斯基和拉威爾,甚至是曾對普契尼不屑一顧的布索尼的欣賞。1919年,安東· 威伯恩(Anton Webern)聆聽了《西部女郎》的演出後,在寫給他的老師阿諾爾德·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的一封信中這樣描述道:「從頭至尾的音樂都是富有創意的,優美動聽,每一小節都令人驚奇……沒有任何粗製濫造的痕跡……我得說,我非常欣賞它……我錯了嗎?」他的歉意實在沒有必要。勛伯格認為,普契尼是「一位大師」,作為音樂家,他在許多方面都比威爾第優秀。義大利當代重要作曲家盧恰諾·貝里奧(Luciano Berio)認為,應該在更深入研究普契尼草稿的基礎上,為《圖蘭朵》重寫一個新結尾,而阿爾法諾(Franco Alfano)在作曲家去世時續寫的《圖蘭朵》,不足以表現其真正的價值。假如那些對普契尼音樂有抵觸情緒的人能夠從他的最後幾部作品開始向前追溯,他們就會感覺到,普契尼的創作歷程也像威爾第一樣,是一個逐步發展的完整的有機體,每一部作品都能直接與觀眾達成共鳴。而對於從業的音樂家來說,有一個很簡單的學習方式,那就是要在總譜上下功夫,這無疑會使他們成為扮演普契尼歌劇角色的大師級人物。

賈科莫·普契尼生平大事記

1858年: 普契尼於12月22日出生在盧卡,他的父親是家族中第四位擔任城市管風琴師兼作曲家的人。賈科莫14歲時就已經成為多座教堂的管風琴師了。

1871年: 威爾第的歌劇《阿伊達》在開羅首演。十幾歲的普契尼據說是來回步行從盧卡到Pisa去看歌劇。後來他說:「我感覺,音樂之窗已經為我打開了。」

1880年: 藉助於瑪格麗特王後獎學金,普契尼得以進入米蘭音樂學院學習。他的畢業作品《隨想交響曲》受到歡迎。在老師Ponchielli的鼓勵下,他創作了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1884年)。

1884年: 朱爾·馬斯奈的《瑪儂》在巴黎上演,不久就成為他最受歡迎的歌劇。普契尼在幾年之後,也用同一個故事創作了一部歌劇。

1886年: 普契尼與他的愛人Elvira Gemignani建立起家庭。他們的兒子安東尼奧在1886年出生。但他們在18年之後,Elvira已經分離的丈夫去世之後才正式結婚。

1888年: Giulio Ricordi成為重建的義大利出版公司的老闆,他不遺餘力地培養普契尼,成為作曲家的良師益友和藝術顧問,直到他在1912年去世為止。

1889年:普契尼學生時代的室友彼德羅·馬斯卡尼創作的《鄉村騎士》在義大利出版商松左尼奧主辦的歌劇作曲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1893年: 普契尼第一部成熟的歌劇作品《瑪儂·萊斯科》在都靈的Regio劇院上演,大獲成功。他的下一部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作於1896年)也在此上演,並確立了他的地位。左圖是普契尼與《藝術家生涯》的兩位劇作家Luigi Illica 和Giuseppe Giacosa 在一起的諷刺漫畫。

1894年:受到自然界的啟迪,「新藝術」以其頹廢感和曲線美而影響了全歐洲的視覺藝術。Galileo Chini的陶瓷設計代表了義大利的「自由體」風格,他還在20年代擔任過《圖蘭朵》的舞台設計。

1900年: 在歌劇《托斯卡》中,普契尼把當時的「古典風格」與受瓦格納影響的類似「主導動機」式表現技法相結合,創作出含暴力與殘酷結局的令世人矚目的戲劇作品。

1902年: 戴維· 貝拉斯科的話劇《蝴蝶夫人》(作於1900年)成功上演,依此為基礎,紐約的貝拉斯科劇院開張了。他的話劇《西部女郎》也於1905年在此首演。這兩部話劇後來都被普契尼譜寫成歌劇。

1903年: 美國工程師亨利· 福德創辦了他的汽車公司,開創了大規模生產的流水線方式。普契尼喜愛「快速的」小汽車,1903年他因一次汽車事故腿部骨折而留下了殘疾。

1909年:Elvira控告她不忠實的丈夫與女傭Doria Manfredi有不正當關系(這一次可能並不真實)。她的無理糾纏迫使Doria服毒自殺。

1910年:在《蝴蝶夫人》(作於1904年)中又一次塑造了悲劇性的女主角之後,普契尼的下一部歌劇轉向擁有幸福結局的加利福尼亞故事《西部女郎》。這部歌劇在紐約首演時贏得了巨大成功。

1915年: 義大利以盟軍為伍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自稱是親德派的普契尼當時正在為維也納的卡爾劇院創作《燕子》。他在政治事件中保持中立的態度激怒了許多朋友和同事。

1924年: 11月29日,普契尼因突發心臟病而去世,他的最後一部歌劇《圖蘭朵》還沒有完成。左圖為普契尼在盧卡的塑像。

普契尼音樂主要特徵

形象化的作曲家

普契尼的音樂總是能激發出聽眾的視覺效果,比如用巴黎市的大門表現一個凄冷的冬日黎明,或者是用鳥語花香表現修道院的平靜。

和聲運用

普契尼在和聲運用方面的主要特徵,因其避免了半音沖撞,或許可以稱之為「柔性不協和」。這有助於把五聲音階和全音和聲吸收到他的音樂創作之中。還有一個典型的特色就是運用交織和弦的反復,作為製造緊張氣氛的方式。

主題再現

普契尼比他同時代的義大利作曲家更高明之處,是充分使用了管弦樂隊的主題再現,它不僅僅是音樂有機體的表現方式,還對故事情節有補充作用。隨著劇情發展,音樂主題的再現已經改變了它們自身的意義。

織體結構

普契尼常常在富有戲劇性的呈示部中設置兩個對比性的主題,一個是生動活潑的,另一個則流暢抒情。他的歌劇第一幕往往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普通的活動場景之後,再把重點集中在有關的主要人物身上。女主角大多是先聞其聲,再見其人。但圖蘭朵卻是先出場,再出聲的,因為她是劇中至關重要的人物。

「小靈魂中的大悲痛」

這是普契尼向詩人d』Annunzio描述他的歌劇原則時說的話。他從沒有試圖攀登理想主義、政治或精神上的高峰。他被稱作不朽的義大利歌劇的查爾斯·狄更斯。

有關普契尼音樂的CD唱片

瑪儂·萊斯科

Mirella Freni, Luciano Pavarotti, Dwayne Croft, Guiseppe Taddei,

Ramon Vargas, Cecilia Bartoli;

大都會歌劇院合唱團與管弦樂團/

詹姆斯·萊文

Decca 440 200-2 (兩張唱片)

藝術家生涯

Leontina Bava, Roberto Alagna, Ruth Ann Swenson, Thomas Hampson,

Simon Keenlyside, Samuel Ramey;

倫敦Voices合唱團,愛樂樂團/

安東尼奧·帕帕諾

EMI 5 56120 2(兩張唱片)

托斯卡

瑪麗亞·卡拉斯,朱賽培·迪·斯泰芳諾,迪托·戈彼;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合唱團與管弦樂團/

維克托·德·薩巴塔

EMI 5 67756 2 (兩張唱片)

蝴蝶夫人

Renata Scotto, Anna di Stasio, Silvana Padoan,

Carlo Bergonzi, Rolando Panerai;

羅馬歌劇院合唱團與管弦樂團/

約翰·巴比羅里

EMI 5 67885 2 (兩張唱片)

西部女郎

Renata Tebaldi, Mario del Monaco,

Cornell MacNeil, Giorgio Tozzi;

羅馬聖塞西利亞學院合唱團與管弦樂團/

弗蘭克·卡普阿納

Decca 421 595-2 (兩張唱片)

圖蘭朵

瓊·薩瑟蘭,盧恰諾·帕瓦羅蒂,

蒙特塞爾拉特·卡瓦列,尼古拉·吉亞烏羅夫,

彼得·皮爾斯;

John Alldis 合唱團,倫敦愛樂樂團/

祖賓·梅塔

Decca 414 274-2 (兩張唱片)

有關普契尼的書籍

普契尼與他的國際性藝術

Michele Girardi 著,Laura Basani 翻譯

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普契尼傳記

Mary Jane Phillips-Matz 著

東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普契尼的生活與作品

Julian Budden 著

牛津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熱點內容
契訶夫短篇小說手抄報模板 發布:2025-09-19 03:50:36 瀏覽:79
喪屍的小說言情 發布:2025-09-19 03:45:42 瀏覽:245
言情系列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9 03:44:20 瀏覽:406
言情小說睡寫得好 發布:2025-09-19 03:43:27 瀏覽:689
小鳳仙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19 03:19:44 瀏覽:140
現代言情小說下載微盤 發布:2025-09-19 03:12:27 瀏覽:94
公交短篇合集有聲小說 發布:2025-09-19 03:11:51 瀏覽:451
網游末日之抽獎神話小說 發布:2025-09-19 03:10:23 瀏覽:362
速看免費閱讀小說app下載 發布:2025-09-19 02:50:14 瀏覽:556
最強神醫混都市方川有聲小說 發布:2025-09-19 02:23:00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