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路小說市場規律
❶ 當今網路小說界是怎麼一個格局
現在的網路小說的格局可以分成言情、玄幻和校園小說。本來網路就是優勝略汰,網路上面一般都是像我們這樣的年齡段的人,所以就是喜歡比較青春一點甚至可以說是毒雞湯的感覺。學生最喜歡的應該就是言情小說和玄幻了,校園小說一般都是比我們小一點的人想要看的,就比如說初中生和高中生是比較喜歡的。
還有就是現在網路小說的格局基本上是已經固定的了,要是想要突破重圍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小說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可能也是很難的。所以現在網路小說的格局基本上就是固定的了。
小說家的位置固定了導致最後的寫出來的文章的類型也就差不多是固定的了。現在寫言情的小說比較好的應該就是郭敬明旗下的一些小說家了,郭敬明不僅僅自己是一個優秀的小說家更重要的是他的眼光也是很好的,知道什麼風格的小說家可以更好的吸引讀者的。
我最喜歡的言情小說家就是顧漫了,因為喜歡所以只要有顧漫的小說上線我就會去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循環可以去穩固一定小說家的地位。固定的讀者是一個小說家想要更好的發展的一個必要的因素。
新進的小說家和知名的網路小說家想要出名就很難了,格局就基本上是固定了。玄幻也是一個很好的主題,比如說不斷的翻拍的盜墓筆記和老九門都是有很多的讀者的,所以電影和電視劇一上線就有很好的流量和收視率。現在網路小說的格局也就基本上是這樣了,言情和玄幻。
❷ 怎樣在網上寫小說賺錢
方法
1
備稿。在掌握了網路小說的基本寫法和市場規律的情況下,精心備稿,最好設計出小說大綱,寫出前幾個章節。
2
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網站。現在網路小說網站很多,有名的有縱橫中文網,創世中文網,起點中文網,17閱讀網,紅薯小說,小說閱讀網,瀟湘書院,紅袖添香,塔讀小說……查看這個網站的福利,還有發展等等。
3
找到作者後台。每個網站都有作者後台,先注冊一個帳號,然後進入後台,會提示申請作者,用創世中文網做例子,根據步驟填寫,新建書籍,然後填寫新書資料,然後發布第一章,等待網站編輯的審核。
4
耐心發書。一般一天之內,只要不觸犯條例,都會審核成功,然後就是發書,每天堅持發最少一章,最好三章,每章2000到4000字,堅持不懈。審核通過就會在網上搜到你的書。
5
簽約。發到一萬字後,編輯會對你的書進行審核,只要編輯認為寫得不錯,就會後台發消息給你,說你的書可以簽約,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添加簽約編輯的qq,然後談合約的事項,然後列印,復印,郵寄合同,等待書的狀態變成簽約狀態。
6
等待上架。網站會在你的小說簽約後進行網站推薦,推薦過後,在小說在35萬字左右就可以上架,上架就等於你的小說開始收費,讀的人越多,你賺的錢就越多了。
7
等著數錢。你的書要是紅了的話,有機會改編游戲,改變漫畫,改版影視,實體出版等,這些都會給你版權費的。
❸ 網上寫小說怎麼賺錢
1,小說盡量不要用現實國家名稱,省份,不要寫關於政治的,不要太黃了。
2,小說網站,當然是知名度較高的。起點,17K,縱橫,創世等等,現在的小說網站太多了,主要不是看小說網站,而是看你寫的什麼文,寫的好不好。
3,字數越多越好,更新越快越好。
4,小說到了一定字數,收藏編輯就會讓你上架,這時就可以出售了,按訂閱量多少給你發工資。還有讀者打賞,參賽獎勵等等。
5,書名,自己可以先在網站搜一搜,沒有重名的你就用。
6,簽約時,合同上就會讓你填寫收款卡號,付款給你。
7,小說簽約需要身份證復印件,有文本合同,雙方各執一份。
8,小說一般是txt格式。
最後補充,樓主你想多了 ,你進入網文圈就自然會知道這些,編輯會告訴你的。
都是手打,希望給個評分。
俺也是剛入網文圈,嘿嘿。
❹ 如何看待網路小說產業
現在看網路小說的人特別的多,我平時看的比較少,但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在看網路小說。有些人覺得網路小說的品質高低不一,確實是。其實不光是這一個產業,任何產業都是有好有壞,但我覺得網路小說也是很有前景的。
現在的網路小說除了翻拍成電視劇以外,還有許多都出了游戲,可以說網路小說的市場還是很大的,我是對它抱有一種看好的態度,不知道大家覺得怎麼樣呢?
❺ 在網上寫小說能賺錢嗎
可以。
網路小說的市場十分龐大,據網曝的不完全統計,網路文學的用戶近3.5億,市場規模更是達到了90億。
寫網路小說,門檻很低,你有台能上網的電腦,有想要和別人分享的故事,你就能寫。一旦成書上架,收益還是相當不錯的。
目前網路小說平台的盈利方式
現在國內互聯網上一些大的小說平台掙錢的方式,主要還是通過訂閱盈利,單純依靠廣告收入的小說平台比較少。比如起點,縱橫,紅袖添香等,這些知名的大平台還是通過訂閱盈利的。他們的操作模式為:和小說作者簽約,小說作者為平台提供作品內容,平台推薦作品,讀者花錢訂閱,平台再將讀者訂閱的錢按照一定比例和作者分成。
比如你在起點發了一本書,一個章節的訂閱費用是0.2元,按照五五分成的比例,則作者可以得到稅前0.1元。這只是一個章節的收入,如果是一千個章節,一萬個人閱讀,十萬,百萬個人閱讀訂閱呢?收入是很可觀的,這也是為什麼網路小說創造了不少財富神話。
❻ 談網路小說的發展趨勢
網路小說不是產業,但是好歹算個行業。雖然是不太有前途的行業。
網路小說的過去咱就不回顧了,因為自從那次出醜後大家都知道我歷史差。
網路小說的現在,就是這個樣了:除了個別極品,其他都是垃圾。由於網路的便捷性,和網上商店一下,跟風成了潮流。都想做倒爺(就是教少投入技術含量,而只在形式和操作流程下工夫,推銷超低端及不合格產品,常用方式是跟風和以次充好的個人或者團體),不過倒的是文化而已。
網路小說的行業周期分析:就目前來看,網路小說應該是逐漸度過成長期,正向成熟期邁進。理由:
1,網路小說的消費群體已經成熟,不管是出錢的還是小白。至少有固定的群體在每天嗷嗷待哺的等著大神小神們做一件固定的事情:更新。
2,網路小說的運作模式也在趨於成熟,開始的全免費到後來的VIP到現在的買斷,雖然不還沒有完全確定,但是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經驗完成一個網站、作者、讀者三方都滿意的博弈。雖然目前運作模式不穩定,但我們都知道了我們的努力目標。
3,網路小說的行業競爭規則正在建立,出現了不少專業作者(雖然大多數水平不咋樣)。但大家都知道網路小說的優勢,開始建立起了自己的門檻,那就是:更新。這是一個重要的門檻,他能將大多數非專業寫手擋在競爭資格之外。
4,網路小說還有有很多東西不夠成熟,比如寫手的水平,網站運作模式,收費和給作者計酬的方式。因此不能說他在成熟期。
網路小說的未來:
發展方向:寫手專業化,作品特色化,運作成熟化,免費還是收費化?這個我答不上來。
寫手專業化:日更5000或1W這樣的事只有吃這晚飯的人或者個別超人(像李思遠和煙大這樣的人)才能做到。而各位寫手越來越成熟的描寫修辭手法,也不是那些臨時興之所致能學得來的。一句話,那種非專業的,文筆不咋地的,還有TJ的,都將被擠出競爭行列。他們也許會因為一時靈感的出現成為瞬間流星,但絕對不能長久。
作品特色化:相信天天做倒爺的二流寫手們遲早有一天會覺悟,弄些沒技術含量的,低門檻的,人人都能寫的東西是不具備競爭力的。跟風也許會讓你的小說紅3天,但第4天你就將面臨餓肚子的危險,而越來越苛刻的小編也不是是干飯的,稍不小心你的作品就可能撲街。雖然我不否認由於網路小說的低門檻,大量的垃圾作品和打擦邊球的半黃不黑的18禁讀物扔將永恆存在,但那隻換不來白花花的銀子,寫了除了自慰以外還能有什麼作用呢?經濟規律告訴我們,要生存,就要有核心競爭力。網路小說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就是特色,像各位大神的書,有哪兩個人是雷同的?(例子我就不舉了,不然老說煙大大家都會覺得沒意思)所以,在未來,自己的特色才是作者生存的生命線。
運作成熟化:讀者在思考,作者在思考,老闆(網站)也在思考。如何讓三方滿意?如何提高網站訪問量?如何賺錢多?這都是網站要思考的問題,目前看來,這些運作程序沒被編寫好。但是從17K的讀者調查來看,他們在努力的做,不止他們,相信所有網站都在做這樣的思考,不過咱不急,身為一個老闆,他們有的是忠臣良將,他們遲早會思考出來一個讓咱滿意的答案的。因為他們是一個團隊。
免費還是收費化?這個問題很難說。因為這畢竟是網路,要盜版太容易了。而且,和游戲一樣,只要有一個網站大開免費之門,那其他的網站受的損失可就不像現實那麼小了。因為至少,現實還有個地域限制。個人的感覺是很有可能走上像博客一樣免費+打廣告的路子。
❼ 網路文學如何打造成熟的IP產業鏈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見字如面」、「朗讀者」,近來一些文化節目引爆了社會會的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開始發揮獨特的魅力。網路文學式,也因其承載的中國文化內涵,成為當下最受年輕人喜愛的文學形式,也成為影視劇大IP的發源地。
當IP遇到未來
網路文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於文化傳播來說,最深刻的影響莫過於技術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傳播交流方式。人與人的傳播模式從人際傳播、大眾傳播演變為今天的網路互動式傳播。傳播媒介的改變影響了人們接受訊息的方式,對於其承載的內容產品也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網路文學」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產生的。
在全球網路化的浪潮中,中國的「網路文學」顯得尤為一枝獨秀。這不僅是因為網路文學生成的先天基因與金庸、古龍等報刊雜志連載的武俠小說不同,也與錢鍾書、巴金等出版社出版的社會現實小說不同。因為網路文學是伴隨著互聯網的誕生興起,因此網路的交互性深植於網路文學之中,令網路文學需要有很強的粉絲互動效果。而作為同一網路陣營的ACG文化對網路文學的表達方式也有很深的影響。
文化產業作為中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起源於互聯網的網路文學無疑成為中國「走出去」戰略中「文化軟實力」陣營的重要代表。同時基於網路文學受眾擁有年輕化、廣泛性等特點,網路文化的創作與傳播還擔負著一定的社會教化功能。因此從網路文學這個切入點入手去思考中國IP的未來,是一個很好的視角。
中國網路文學存在哪些優勢?
為什麼能夠在世界網路文學中異軍突起?
網路文學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如何發展和保護文化產業IP,使之成為中國軟實力的強有力支持?
中國網路文學的典型魅力
類ACG架構和特有的中國符號
中國的網路小說能夠在國外迅速的佔領市場,是因為其具備了吸引網路文化受眾群體的兩個基本要素:類ACG架構和中式符號。
作為網路小說的主力受眾,他們是這樣一類人群,伴隨著ACG(動畫、漫畫、游戲)或是武俠小說長大,喜歡跳脫現實幻想,對現實之外充滿了憧憬。同時伴隨著網路長大的這群人,不喜歡過於厚重冗長的表述,更傾向於快速輕松的文學架構。
而中國網路小說的崛起正是把對了這部分人群的脈搏,在題材和寫作形式上融入了很多類ACG的表達方式。比如擁有廣大受眾群的仙俠類網路小說,就為讀者打造了一個完全區別於現實的魔幻世界,這是在動漫作品中才能夠體現的二次元思維。還有諸如穿越重生題材的網路小說,也為讀者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的想像空間。
另一個讓中國網路小說魅力升值的要素是典型的中式符號。這一點表現最為明顯的是武俠小說式的「江湖文化」。在「江湖文化」中不僅有出神入化的武功絕學,還有融入了中國五千年思想文化亮點的俠義、忠義、禮儀以及和美國文化有中個人英雄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大俠情節」。這些典型的中式符號不僅對於中國受眾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其獨特性和貫通性讓中國的網路小說能夠在外國市場迅速地異軍突起。
用世界的方式寫好中國的故事
網路文學在外國市場的快速蔓延,為中國文化軟實力「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怎樣用世界的方式寫好中國的故事,是大數據背景下,文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以網路文學為例,傳播的速度和廣度是衡量其成功與否的標准之一,因此受眾的互動感受成為網路文學創作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即選擇適當的題材、表述方式和表現手法以期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例如《盤龍》這部首次在世界舞台大放異彩的網路小說,利用通俗的表達方式,構築了一個西方思維中的魔法世界,其人物命名和設定也考慮到了歐美讀者的思維習慣,讓外國的讀者很容易融入進故事情節中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另外,不同於傳統文學的發布模式,目前中國大部分網路文學作者對於IP的保護認識仍然不夠,整個中國的網路環境和受眾環境也沒有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氛圍。這種現狀對於中國網路文學甚至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將會形成嚴重的阻礙。
對於IP的估值,我們可以期待創立一套合理科學的分析體系,而對於IP的保護,我們更需要促進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和執行以及改善社會環境對於這個問題的認知和認可。
❽ 網路文學的特點,優勢,缺點,未來發展趨勢
現在的人很少有興趣看報刊書籍了,還是手機好玩,用手機上網照樣能尋到許多知識,照樣可吐露自己的心聲,照樣能有心靈與心靈的共鳴,以上這些在網上能更及時的得到,時間差更小,即時心理回應更高。
文學這東西已變得越來越不行了,越來越缺乏價值了。應情況應時期現在流行網路文學是個大趨勢。
說網文膚淺也好,說它媚俗也罷,人能受用就好。書報刋上那長長的文章能有多大讀頭,它十之八九是作家為表現自己的寫作水平而生的,是怎樣表現自己的水平文章就怎樣寫的,這類文章在時下很少有人讀的。
網上文學首先得顧人氣,作品讓人喜歡他人才會讀才會回應,這跡象易被他人看到,從而跟風。
網路靈活得很,人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自己可讀的作品,並能與作者交流,與同讀者交流,形成一個個興趣相同的群體。
好的網路文學作品有作者們眾星拱月,圖的是愛屋及鳥,圖的是有多的點擊量自己次等質量的他人也可放眼一顧,看看有沒有補充的東西。
好的網路作品是經讀者品的,讀者是及時的留下心意贊許的,從而易被網路管理者發現看中向上網者推薦的。搜索類網站也易看中它,給它優先權的。
好的網路文學作品是可以上報刋的,是可以出版成書的。日後,隨著上網的人數增多,網路文學的影響不斷增強,網文與書報刋相容性將越來越大。
❾ 從網路文學向大文化發展的態勢,將來前景會如何
數字閱讀出海的市場能有多大?
艾瑞咨詢最新發布的《2020年中國網路文學出海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網路文學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01.7億元,同比增長26.6%,市場規模平穩增長。
AI翻譯技術加速網路文學規模化出海
數字閱讀出海,首先得在海外形成一條穩定的網文內容供應鏈,有的企業與國外平台合作,走細分路線,主打玄幻,或二次元、甜寵。但初期網文內容生產者要想超彎道,還要強調一個「快」字,需要藉助AI翻譯技術和數據支撐,快速積累作者和作品。
擁有人工智慧AI翻譯技術的平台,成為網文企業的首選。去年底,推文科技獲得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近日又宣布完成 NBT
資本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據悉,兩輪融資將主要用於迭代AI翻譯技術、推動網文作者定製寫作計劃、推動網文翻譯規模化。
目前,連尚文學、掌閱科技、縱橫文學、磨鐵閱讀、咪咕閱讀等50多家網文主流企業已入駐推文科技的網文出海開放平台。中國網文行業最大的10家公司中,已有7家採用推文科技網文出海行業解決方案,推文科技也成為目前中國日更量最大的網文出海平台,日均更新近4000部小說。其AI生產分發系統可以15分鍾/冊的速度,單月出版發行3000多冊小說。
在分發渠道方面,AI翻譯技術平台公司可以一鍵分發翻譯內容,至全球近50個渠道,包括Kindle、Google Books、Apple
Books、Kobo、巴諾書店(Barnes&Noble)等海外數字出版平台。
但就像生產一輛汽車要組裝幾萬個零部件,翻譯一部小說也要組裝很多內容元素,這個環節要求人與AI翻譯引擎流暢協作,實際操作並不容易。童曄認為,這一過程中,平台不僅要構建網文出海業務系統,涵蓋生產、分發和變現全流程,同時也要建立海外分發渠道,而這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圖書出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❿ 大數據背後,網路文學豐而不富
大數據背後,網路文學豐而不富
探討70億元產值規模背後的內容、受眾與管理
截至2014年底,一共已有114部網路小說被購買影視版權,成為熱門IP,網路文學迎來了大好時機,但目前連「什麼是網路文學」都並未形成統一定義,這種繁榮背後的諸多問題也值得探討。
網路文學越來越成為文化產業中的焦點。截至2014年底,一共有114部網路小說被購買影視版權,有90部計劃被拍成電視劇,24部被拍成電影。據市場第三方統計,到2015年網路文學的產值規模能夠達到70億元。
這樣一片大好的數據背後,是否意味著我國網路文學的發展已然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什麼是網路文學」,就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比如誕生於弄堂網文學板塊的金宇澄長篇小說《繁花》是否算作網路文學?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平告訴早報記者:「會在定義上產生分歧,也說明了我國網路文學發展還不成熟。」
9月24日至25日,「首屆中國網路文學論壇」在上海舉行,對網路文學的內容、讀者到管理狀況展開了一一探討。
內容:參差不齊並以類型化小說為主
在會上,「內容良莠不齊」成為與會者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閱文集團CEO吳文輝認為網路文學已進入了繁榮發展階段,但他坦言也出現了作品數量多、精品少、抄襲模仿等屢禁不止的問題。
上海作協副主席、上海網路作協會長陳村表示,網路文學一開始被質疑、被視為「垃圾」,但在當下成為作者以數十萬計、最活躍、最引人注目的文學形態。從1999年榕樹下網站第一次頒獎算起,網路文學成為重要的文化現象僅僅花了十多年時間。
「網路文學向來不缺內容,但泥沙俱下,許多作品題材雷同、情節拖沓、文字累贅甚至涉及暴力色情,而堪稱優質的作品和具有創作潛能的作者往往被湮沒。」在陳村看來,這是制約網路文學產業越做越強的關鍵所在。同時,陳村表示當前網路文學以類型化小說為盛,較為單一,「但我們期待的更加個人化的風格尚未出現。」
黃平則向早報記者表示網路文學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內容模式化、同質化嚴重」。同時,他認為網路作家有一種身份焦慮,他們急於在文學體系中找到合法性。
受眾:缺少針對讀者群體的研究
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路文學用戶規模達到2.85個億,占網民總體的42.6%,其中手機網路文學用戶規模為2.49億,占網民總數42%。在江蘇作協黨組成員汪政看來,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並不一樣,尤其要加強對網路文學讀者(用戶)的研究:「他為何點擊、為何欣賞、為何樂於做粉絲?」
黃平也表示:「今天網路文學研究的關鍵不在文學本身,而在於它面對的讀者群 。」黃平告訴早報記者,從受眾層面分析,和網路文學並列的應該是美劇或好萊塢電影。他分析,如今網路文學讀者群呈現「高度青年化」特徵,因為青年群體能在其中得到宣洩。「比如『霸道總裁』系列,在傳統文學中是找不到的。」黃平認為若要有所倡導,就要注意把倡導的核心價值觀和青年一代的想法貫穿起來。
「現在我們對網路文學讀者群體的研究比較少。」在黃平看來,以往純文學中的「作家、作品研究」未必是研究網路文學的最好辦法,但研究機構里針對讀者的研究方法又尚未成熟。
管理:規范發展是根本目的
據新聞出版管理部門的科研機構統計,目前我國數字出版產業達到3387億元的產值規模,以網路文學為代表的網路出版物也已成為數字出版發展的主力軍。「在數據背後,網路文學到底是不是一個強大的產業?」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網路出版監管處副處長程曉龍認為,目前我國網路文學「大而不強,豐而不富,多而不優,快而不穩」。
程曉龍比喻,不少網路文學企業還掙扎在生死線上,不少作家還徘徊在溫飽線上,不少作品還遊走在存亡線上。他說:「當我們審視網路文學發展的時候,還必須談論規則的問題、管理的問題。」
會後程曉龍接受早報記者采訪。對於網路文學管理,他認為首先要研究網路文學的發展規律,「網民寫作大多出於對文學的熱愛。在網路文學發展的十多年中,我們沒有認真地審視過網路文學的發展是否合理、有序。」
「有的網路文學作品過於迎合讀者口味,寫一些感官刺激很強的文章。這跟商業模式有極大關系。因為網路文學很大程度上是邊創作、邊傳播、邊消費,為了不斷地留住人氣,個別作者就會想盡各種辦法。」
「網路文學正在迎來它最好的發展時機,中央對包括網路文學在內的網路文藝非常重視。」程曉龍告訴早報記者,「對網路文學來說,只有建設和管理並舉,網路文學才能健康、持續並繁榮發展。」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背後,網路文學豐而不富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