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網路小說
1. 有哪些經典的心理學小說值得推薦
《大腦的故事》《心理學與生活》《人——性》
《人格裂變的姑娘》《二十四重人格》這些書可以讓還沒學心理學的人了解到底心理學學的是什麼。入門的不妨看看——西蒙羅格.佛洛伊德——的著作,《夢的解析》《愛情心理學》等,還有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文筆很幽默,看起來很有意思。
2. 看小說上癮,從心理學角度如何分析
成癮是人類活動中復雜而又令人費解的一種行為模式,對成癮行為的研究是一個跨學科的新興課題。大多數的研究都從生物學角度對成癮進行解析,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心理因素在成癮行為中所起到獨特的作用,從精神分析等社會心理學角度對看小說成癮行為進行分析亦是不可劃缺的部分。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指人的本能,慾望,是原始的力量源泉,有即刻要求滿足的沖動傾向,處於潛意識的最深層,遵循的是享樂原則。因此精神分析理論學者認為,葯物成癮者要從葯物中尋求「享樂」的感覺,以使得自己心理踏實,適應環境。克里斯特爾和拉斯金在1970年的研究中說:「在自我不足的人格中,毒品被用來逃避他們面臨的也許對別人來說並不構成潛在損害的精神創傷……通過使用毒品,雖然現實被逃避開來,但這只是暫時的,當化學反應消退時,充滿邪惡的現實世界又重新回到眼前,他們不得不再次從毒品中獲得安慰,從而形成對毒品的依賴。」成癮者的自我調節能力有缺陷;對於生活中的請客威脅缺乏警惕,如對葯癮的嚴重後果視而不見;當遇到困難時不善於冷靜處理看,擺脫困境;追尋人格發育史,發現未曾得到父母恰如其分的愛護,缺乏自尊心、責任感、理想和抱負,有過多的憤怒、仇恨、自暴自棄,感覺不到世界的美好。
超我是個體通過社會化過程而形成的道德內化,主要在監督、管束本我的沖動行為。特點是追求完美,遵循道德原則,要求個體按照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行動。因此,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的最高層次,也是良知與負疚感形成的基礎。再來看網路成癮的心理機制。先進的社會中,網路成癮者比比皆是,尤以青少年為甚。網路使用者為了協調由於本我和超我引起的矛盾和沖突,便會以各種各樣的精神防禦機制來化解生活中的問題及上網引起的焦慮與負疚感,由此強化了不良的防禦機制,形成了網路成癮。
3. 跪求幾本關於心理學的小說及相關書籍
《心理學與生活》《夢的解析》《心理學漫畫筆記》《普通心理學》
望採納。。
4. 沉迷網路小說有什麼危害對身心健康和心理情緒有影響
網路小說里強調個人英雄主義與理想主義,充滿了權力欲與色慾,名利慾等等,藐視道德與法律,它其實就是作者慾望的發露。因為在現實里做不到的東西,在小說里都可以毫無顧忌的發露出來,所以它是一個巨大的心靈污染源,污染著我們純潔的心靈。網路小說里的主人翁大多是運氣超好,做什麼都有高人幫著,不勞動就有收獲,或者動不動就是什麼命運之子,這在玄幻小說里最常見,這其實就是在宣揚一種不勞動就有收獲,憑運氣的不正確的價值觀。這樣的價值觀,讓人頹廢,不負責任,不肯努力,脫離現實,讓人只知道索求不知道努力,只知道依賴他人,不知道自尊,自愛,自立。小說中強調的個人英雄主義,主角主義,讓一個人主觀,自我,獨斷,偏執,處處突出自我。由於個人英雄主義,主角主義嚴重,因此認為自己在哪兒都是主角,都是老大,因此看不起別人,認為別人都是配角,自己是主角,不尊重別人,不信任別人,不幫助別人,做什麼都想著自己,這樣的人性格孤僻,多疑,敏感,自私。由於有一種英雄主義情結,他活著是為了求得那種主角感,英雄感,也就是說他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求得別人的認可與喜歡,因為他是主角,主角總要有人捧呀。他很少考慮到自己,不是說他很無私,其實是他不懂得尊重自己,不懂得愛自己,不懂得獨立。要知道只有一個人富有了,他才會有能力幫助別人,他不在意自己的事情,就相當於迷失了自己,喪失了生命的動力,這樣不僅幫不了別人,還會給別人帶來煩惱。
5. 能推薦幾本跟心理學有關的小說嗎
給你推薦幾本我看著不錯的書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美] M·斯科特·派克
譯者: 於海生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內容簡介 · · · · · ·
這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開篇所言:人生苦難重重。M·斯科特·派克讓我們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他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他帶領我們去經歷一系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影響力》
作者: [美] 羅伯特·西奧迪尼
譯者: 陳敘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 · · · · ·
政治家運用影響力來贏得選舉,商人運用影響力來兜售商品,推銷員運用影響力誘惑你乖乖地把金錢捧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覺之間,也會把影響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為什麼,當一個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來時,你的反應就會從負面抵抗變成積極合作呢?
在這本書中,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沖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說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
《 吾國與吾民》
作者 : 林語堂
出版社 :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6. 求心理學類的小說。
雖然題主要求是國外的小說,但是還是要推薦下國內的作品,像最近大火的《心理罪》、《法醫秦明》自不必說了,能火起來就表明這些作品還會有可取之處的。另外推薦最近一部新的心理類作品《獨白者》系列,一部純粹用心理學進行犯罪與推理破案的系列小說,目前已經出到第三部。小說的主體就是圍繞著心理學大師沈躍的心理學推理破案展開的,不同於以往的心理類小說,心理學只是停留在分析層面,在這部小說里,主角使用心理學粉絲受害者死亡前的心理,分析與Ta有關的人和事,通過層層推理分析撥開迷霧,找出最後的真凶,目前第三部正寫到正派的心理學大師沈躍和反派的催眠鬼才雲中桑開展了激烈的同行競爭,亦如福爾摩斯與莫利亞提間的宿命之爭,非常精彩,值得一看。
7. 誰推薦幾本好看的關於心理學方面的小說
《魔鬼心理學》,深圳中資海派的,是一個美國的作家寫的,很好很多的現實生活中的按理被他解釋的特別的詳細。
這方面的書我認為最好是關注歐美的,那邊有很到這方面的專家。
8. 找小說,有關心理學方面的小說
心理禁區
心理原罪
心理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