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瑤殷綏免費小說
⑴ 誰能夠把朱婧的《月已傾城人已老》發上來呀
月已傾城人已老
朱 婧
那年初見,一鉤新月天如水.
父皇壽辰盛宴之上,你撫琴於大殿.十指輕舒.琴聲清冽孤高,一如其人.你檀黑如夜色般的青絲垂於肩畔,容顏沉靜,如月清寒.
便此時,俗世繁華都消失於我眼,只留下如月之人,沉醉我心.
眼見你曲罷退出大殿,來不及找出任何理由向父皇請退,人已急急隨你而出,追至廊外.你愕然回首,我卻無言.
夜涼如水,夜風拂發,拂頸.月下你那般縹緲,彷彿已超然世外,正要隨風而去了.我惶惶然伸出手,抓住你的袖擺....
你愕然.半晌,你輕輕抽出衣袖,轉身,離去.
我默默佇立,直至眼中消失你的身影.
情,不知所起.
費盡心思,終於向父皇要來這位琴師,從此日日傳你撫琴.然而再優美出塵的曲調,也不曾分得我一絲注意.只有你一顰一笑,能使我展顏.生平的時光從未如此平和而歡喜,悠悠琴聲里,也許一生就這么流逝,於我便是最幸福的事.
一日,春光正好,柳綻新綠.一曲聽罷,我與你如尋常摯友般閑庭信步.
相處日久,你已對我卸下君臣之間的心防,不復拘束.
那日你尤為高興,臉上總掛著絲絲笑意.走在你身邊,聞著你身上若有若無的幽香,心中的欣喜彷彿要滿溢出來一般,只覺得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一笑.
我問你,何故如此開懷?
未曾說出口的是,只要能得你喜歡,便是放棄天下江山,我也半點不可惜.兄弟血親,人人都為爭奪王位費盡陰謀詭計,我卻偏偏不希罕.禁城氣勢恢宏,金壁輝煌,在我卻像一座墓冢,死氣沉沉.值得珍惜的,惟你而已.
情不知所起.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你的笑容如早春四月的熏風般溫暖,眼光悠悠地飄向遠處,帶著無限寵溺,仿如看著深愛之人,仿如看著帶給你所有幸福的人.
仿如我看著你.明明與你不足一指之隔,卻突然變得很遙遠,我怎麼也抓不住你.
笑容僵在嘴邊,我聽見什麼碎裂的聲音.
原來咫尺,亦可是天涯.
於是我派人帶走了她.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如我所料,你倉皇地闖入我的寢宮.然而我沒有料到,短短幾日,竟能讓你如此憔悴.
你站在我面前,面色如雪,身體微微顫抖著,眼裡流露的是恨嗎?還是懼怕?
心驀地抽痛.我終究是自私的.不希望你恨我怕我,但更不願看見你在另一個人身邊得到幸福!所以才從你身邊奪走你深愛的她,不惜以她的安危做威脅你的籌碼.
不奢望你原諒我的自私,可是我已不能放手,也不願放手.
我走向你,刻意忽略你下意識退後的腳步,把你拉向我的懷里.早知道你不能拒絕,即使知道這是為了那個女人.
把頭埋進你清冷柔順的黑發里,如同絕望一般貪婪地汲取你淡淡的香氣.避開你厭惡的眼神,我深深閉上眼睛,知道從此永遠失去你的心,也失去你溫柔的笑容.....
抬起頭,我已恢復了冷漠殘酷的面容,狠狠吻住你冰冷的薄唇,扯下你純白的衣袍,心裡涌動著毀滅你的慾望,讓我撕裂你,揉碎你,永遠不讓你離開!如果得不到愛,那麼就讓我用恨來禁錮你......
原本以為你會就這樣留在我身邊,一輩子,縱使你眼中從未有我,只要你在我身邊,我已無遺憾.
可惜,天不從人願.我萬萬不能料到,那個女人竟然會自絕.我知道,她是為了你.
為你.
又一個痴人.然而,她何幸.你終此一生永不會把她忘記.
然而她卻難道不知,你會如何傷痛欲絕?
我從未如此害怕,怕連這個夢也將要破碎了.我封鎖一切消息,把你瞞在鼓裡.決不讓你知道,我決不會放你離開我.
然而,當冰冷的劍鋒刺入我的身體,我知道這一天還是來了.不管我如何隱瞞,你還是知道了.
抬眼望你,你卻已不再是初見時的你-------血紅的雙眸透出瘋狂的殺意和冰冷的恨意,仇恨與悲痛已腐蝕了你的靈魂.
而那年,你靜立於月下,身衣月華,眸如墨玉.
心生生被撕裂,這疼痛更勝過刺穿身體千倍萬倍.我顫抖著伸出手,撫上你的眼.是我害了你,是我讓這雙眼睛失去了原本的清澈,然而我不後悔.
回首,孤獨半生.自有你,我才懂得什麼是幸福.
我不悔.
也好,既然不能留住你,能死在你劍下也是一種解脫.我釋然,緩緩閉上眼.
許久,一滴清冷的液體落在我的臉上,我愕然睜開眼,卻發現是你的眼淚. 你的身體如秋風中的落葉般簌簌顫抖. 你竟淚流滿面.
為什麼流淚呢?殺了我,也不能再換回你一笑么?
痛入骨髓.
不要哭,我想擦乾你的淚,然而已經失去力氣,只能無助的任你的容顏漸漸淡去,淡去了.朦朧中,最後一個畫面定格在你劃開自己咽喉時飛濺的鮮血,天地間只剩一片刺目的血紅......
也好,既然不能留住你,能死在你劍下也是一種解脫.我釋然,緩緩閉上眼.
許久,一滴清冷的液體落在我的臉上,我愕然睜開眼,卻發現是你的眼淚. 你的身體如秋風中的落葉般簌簌顫抖.
你竟淚流滿面.
為什麼流淚呢?殺了我,也不能再換回你一笑么?
痛入骨髓.
不要哭,我想擦乾你的淚,然而已經失去力氣,只能無助的任你的容顏漸漸淡去,淡去了.朦朧中,最後一個畫面定格在你劃開自己咽喉時飛濺的鮮血,天地間只剩一片刺目的血紅......
然而,也許蒼天也不原諒我的罪孽.所以在你死後,我卻活了下來,仍然獨自面對這荒涼如冢的深宮大殿.
史說,我愛民如子,一心只記掛政事,從不敢稍有懈怠.是以天下歸心,開創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繁華盛世.
只是,每當夜闌人靜之時,我總是難眠.
昨日今朝,心下眼前.
如何能忘.
站在高堂之上,俯視著滿朝文武, 恍然間是那日你靜靜撫琴的姿態.
高處不勝寒.
如今,月已傾城,人已老.
其他朱婧的作品還有《關於愛關於葯》,《許諾的一滴眼淚》,《古典女子》......你不妨多讀,個人感覺其作品還是蠻不錯的。
⑵ 小說霸氣唯美女主名
風傾雲、風鸞、鳳妖染、千莫染、雲攬月、莫默、莫幻狂、鳳殤、百里傾遙
⑶ 殷綏寧遙什麼文
穿越文。寧遙殷綏是小說《我穿成了病嬌故事裡的惡毒女配》的主人公,寧遙怎麼也想不到,她和殷綏的第一次見面會是這樣的,更沒想到——那個系統口中暴戾恣睢、喜怒無常、視人命為草芥,張口閉口喊打喊殺的帝王殷綏會找她當老婆。
⑷ 跪求!六(下)語文現代文/文言文閱讀(以現代文閱讀為主)
——《詠雪》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在中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才來到。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做游戲。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不在?」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離去了。 」客人便發怒說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而離去。」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時分見面,中午不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客人感到很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陳太丘與友期》
以下為無譯文的文言文,選自〈〈世說新語〉〉。
1.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
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
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
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
難測量也。」
4.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5.李元禮嘗嘆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6.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
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7.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
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8.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
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9.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
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10.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內,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
二門之里,兩不失雍熙之軌焉。
11.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
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蠟日,嘗集子侄燕飲,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
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13.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
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
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14. 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恆使守之。時風雨
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還,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15.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16. 王戎雲:「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17.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
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
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
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18. 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
中表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
也。」
19. 王戎雲:「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
無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浚沖
必不免滅性之譏。」
21. 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渾薨,所歷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
率致賻數百萬,戎悉不受。
22. 劉道真嘗為徒,扶風王駿以五百疋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時以
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樂廣笑曰:「名
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24. 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飴之。公常攜兄
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飢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獨往食,輒含飯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並得存,同
過江。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於公靈床頭,心喪終三年。
25.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
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 祖光祿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聞其佳名,以兩婢
餉之,因取為中郎。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祖雲:「百里奚亦何必輕於
五羖之皮邪?」
27. 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時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狹小,而又大漏,殆無復坐處。王曰:「胡威之清,何以過此!」
即啟用為吳興郡。
28. 鄧攸始避難,於道中棄己子,全弟子。既過江,取一妾,甚寵愛。歷年
後訊其所由,妾具說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業,言行
無玷,聞之哀恨終身,遂不復畜妾。
29. 王長豫為人謹順,事親盡色養之孝。丞相見長豫輒喜,見敬豫輒嗔。長
豫與丞相語,恆以慎密為端。丞相還台,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後。恆與曹夫人並
當箱篋。長豫亡後,丞相還台,登車後,哭至台門。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開。
30. 桓常侍聞人道深公者,輒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達知稱,又與先人
至交,不宜說之。」
31.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雲:「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
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
達乎?」
32.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33. 謝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乃至過醉而尤未已。太傅
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絝,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 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
35. 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
請殺車中牛祭神。真長曰:「丘之禱久矣,勿復為煩。」
36. 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
37. 晉簡文為撫軍時,所坐床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為佳。有參軍見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說。門下起彈,教曰:「鼠被害,尚不能
忘懷;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38. 范宣年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答曰:「非
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宣潔行廉約,韓豫章遺絹百匹,不受。
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韓後與范同載,就車中裂
二丈與范,雲:「人寧可使婦無褌邪?」范笑而受之。
39. 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
雲:「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40. 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餘餚。飯粒脫落盤席間,
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雲:「勿以我受任方州,雲我
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41. 初,桓南郡、楊廣共說殷荊州,宜奪殷覬南蠻以自樹。覬亦即曉其旨。
嘗因行散,率爾去下舍,便不復還,內外無預知者。意色蕭然,遠同斗生之無慍。
時論以此多之。
42. 王僕射在江州,為殷、桓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王綏在都,既憂
戚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時人謂為「試守孝子」。
43. 桓南郡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十許人,咨議羅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
厚,將有所戮,先遣人語雲:「若謝我,當釋罪。」企生答曰:「為殷荊州吏,
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問:「欲何言?」
答曰:「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桓亦如言
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至,即日焚裘。
44.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
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
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無長物。」
45.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
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斗
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飢死,
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46. 孔僕射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時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
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
47. 吳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陽郡。後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及思至,
賓客吊省,號踴哀絕,路人為之落淚。韓康伯時為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
之哭,輒為凄惻。語康伯曰:「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韓後果為吏部尚書。大吳不免哀制,小吳遂大貴達。
48殷、謝諸人共集。謝因問殷:「眼往屬萬形,萬形來入眼不?」
49人有問殷中軍:「何以將得位而夢棺器,將得財而夢矢穢?」殷曰:「官本是臭
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屍;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污。」時人以為名通。
50殷中軍被廢東陽,始看佛經。初視維摩詰,疑般若波羅密太多;後見小品,恨此語
少。
51支道林、殷淵源俱在相王許。相王謂二人:「可試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淵源崤、函
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輒遠之;數四交,不覺入其玄中。相王撫肩笑曰:「此自是
其勝場,安可爭鋒!」
52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
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訁於)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
人深致。」
53張憑舉孝廉,出都,負其才氣,謂必參時彥。欲詣劉尹,鄉里及同舉者共笑之。張
遂詣劉,劉洗滌料事,處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張欲自發無端。頃之,長史諸賢來
清言,客主有不通處,張乃遙於末坐判之,言約旨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真長延之
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曉。張退,劉曰:「卿且去,正當取卿共詣撫軍。」張還船,同
侶問何處宿,張笑而不答。須臾,真長遣傳教覓張孝廉船,同侶惋愕。即同載詣撫軍。至
門,劉前進謂撫軍曰:「下官今日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選。」既前,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
善,曰:「張憑勃□(穴卒)為理窟。」即用為太常博士。
54汰法師雲:「『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
55支道林、許、謝盛德,共集王家,謝顧諸人曰:「今日可謂彥會,時既不可留,此
集固亦難常,當共言詠,以寫其懷。」許便問主人:「有莊子不?」正得魚父一篇。謝看
題,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許語,敘致精麗,才藻奇拔,眾咸稱善。於是四坐
各言懷畢。謝問曰:「卿等盡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謝後粗難,因自敘其
意,作萬余語,才峰秀逸,既自難干,加意氣凝托,蕭然自得,四坐莫不厭心。支謂謝曰:
「君一往奔詣,故復自佳耳。」
56殷中軍、孫安國、王、謝能言諸賢,悉在會稽王許,殷與孫共論易象妙於見形,孫
語道合,意氣干雲,一坐咸不安孫理,而辭不能屈。會稽王慨然嘆曰:「使真長來,故應有
以制彼。」即迎真長,孫意己不如。真長既至,先令孫自敘本理,孫粗說己語,亦覺殊不及
向。劉便作二百許語,辭難簡切,孫理遂屈。一坐同時撫掌而笑,稱美良久。
57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來,與共語,便使其唱理。意謂王曰:「聖人有情不?」
王曰:「無。」重問曰:「聖人如柱邪?」王曰:「如籌算,雖無情,運之者有情。」僧意
雲:「誰運聖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58司馬太傅問謝車騎:「惠子其書五車,何以無一言入玄?」謝曰:「故當是其妙處
不傳。」
59殷中軍被廢,徙東陽,大讀佛經,皆精解。唯至「事數」處不解。遇見一道人,問
所讖,便釋然。
60殷仲堪精核玄論,人謂莫不研究。殷乃嘆曰:「使我解四本,談不翅爾。」
61殷荊州曾問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曰:「銅山西崩,
靈鍾東應,便是易耶?」遠公笑而不答。
62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見婿,孚送弟俱往。時永言父東陽尚在,殷仲堪是東陽
女婿,亦在坐。孚雅善理義,乃與仲堪道齊物,殷難之。羊雲:「君四番後當得見同。」殷
笑曰:「乃可得盡,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後一通。殷咨嗟曰:「仆便無以相異。」嘆為新
拔者久之。
63殷仲堪雲:「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
64提婆初至,為東亭第講阿毗曇。始發講,坐裁半,僧彌便雲:「都已曉。」即於坐
分數四有意道人,更就余屋自講。提婆講竟,東亭問法岡道人曰:「弟子都未解,阿彌那得
已解?所得雲何?」曰:「大略全是,故當小未精核耳。」
65桓南郡與殷荊州共談,每相攻難。年余後但一兩番,桓自嘆才思轉退,殷雲:「此
乃是君轉解。」
66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
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67魏朝封晉文王為公,備禮九錫,文王固讓不受。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司空鄭沖馳
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時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書札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為
神筆。
68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後示張公,張曰:「此二京可
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思乃詢求於皇甫謐,謐見之嗟嘆,
遂為作敘。於是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衽贊述焉。
69劉伶著酒德頌,意氣所寄。
70樂令善於清言,而不長於手筆。將讓河南尹,請潘岳為表。潘雲:「可作耳,要當
得君意。」樂為述己所以為讓,標位二百許語,潘直取錯綜,便成名筆。時人咸雲:「若樂
不假潘之文,潘不取樂之旨,則無以成斯矣。」
71夏侯湛作周詩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溫雅,乃別見孝悌之性。」潘因此
遂作家風詩。
72孫子荊除婦服,作詩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覽之凄然,
增伉儷之重。」
73太叔廣甚辯給,而摯仲治長於翰墨,俱為列卿。每至公坐,廣談,仲治不能對;
退,著筆難廣,廣又不能答。
74江左殷太常父子,並能言理,亦有辯訥之異。揚州口談至劇,太常輒雲:「汝更思
吾論。」
75庾子嵩作意賦成,從子文康見,問曰:「若有意邪,非賦之所盡;若無意邪,復何
所賦?」答曰:「正在有意無意之間。」
76郭景純詩雲:「林無靜樹,川無停流。」阮孚雲:「泓崢蕭瑟,實不可言。每讀此
文,輒覺神超形越。」
77庾闡始作揚都賦,道溫、庾雲:「溫挺義之標,庾作民之望。方響則金聲,比德則
玉亮。」庾公聞賦成,求看,兼贈貺之。闡更改「望」為「俊」,以「亮」為「潤」雲。
78孫興公作庾公誄,袁羊曰:「見此張緩。」於時以為名賞。
79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雲:「可三二京、四三
都。」於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謝太傅雲:「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
而不免儉狹。」
80習鑿齒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為荊州治中。鑿齒謝箋亦雲:「不遇
明公,荊州老從事耳!」後至都見簡文,返命,宣武問:「見相王何如?」答雲:「一生不
曾見此人。」從此忤旨,出為衡陽郡,性理遂錯。於病中猶作漢晉春秋,品評卓逸。
81孫興公雲:「三都、二京,五經鼓吹。」
82謝太傅問主簿陸退:「張憑何以作母誄,而不作父誄?」退答曰:「故當是丈夫之
德,表於事行;婦人之美,非誄不顯。」
83王敬仁年十三作賢人論,長史送示真長,真長答雲:「見敬仁所作論,便足參微
言。」
84孫興公雲:「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85簡文稱許掾雲:「玄度五言詩,可謂妙絕時人。」
86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範榮期,雲:「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范曰:「恐子
之金石,非宮商中聲。」然每至佳句,輒雲:「應是我輩語。」
87桓公見謝安石作簡文謚議,看竟,擲與坐上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88袁虎少貧,嘗為人佣載運租。謝鎮西經船行,其夜清風朗月,聞江渚間估客船上有
詠詩聲,甚有情致;所詠五言,又其所未嘗聞,嘆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訊問,乃是袁自詠其
所作詠史詩。因此相要,大相賞得。
89孫興公雲:「潘文淺而凈,陸文深而蕪。」
90裴郎作語林,始出,大為遠近所傳。時流年少,無不傳寫,各有一通。載王東亭作
經王公酒壚下賦,甚有才情。
91謝萬作八賢論,與孫興公往反,小有利鈍。謝後出以示顧君齊,顧曰:「我亦作,
知卿當無所名。」
92桓宣武命袁彥伯作北征賦,既成,公與時賢共看,咸嗟嘆之。時王□(王旬)在
坐,雲:「恨少一句。得『寫』字足韻,當佳。」袁即於坐攬筆益雲:「感不絕於余心,溯
流風而獨寫。」公謂王曰:「當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93孫興公道:「曹輔佐才如白地明光錦,裁為負版絝,非無文采,酷無裁製。」
94袁彥伯作名士傳成,見謝公,公笑曰:「我嘗與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獪耳,彥伯
遂以著書。」
95王東亭到桓公吏,既伏閣下,桓令人竊取其白事,東亭即於閣下另作,無復向一
字。
96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
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嘆其才。袁虎雲:「當令齒舌間得利。」
97袁宏始作東征賦,都不道陶公。胡奴誘之狹室中,臨以白刃,曰:「先公勛業如
是!君作東征賦,雲何相忽略?」宏窘蹙無計,便答:「我大道公,何以雲無?」有誦曰:
「精金百煉,在割能斷。功則治人,職思靖亂。長沙之勛,為史所贊。」
98或問顧長康:「君箏賦何如嵇康琴賦?」顧曰:「不賞者,作後出相遺。深識者,
亦以高奇見貴。」
99殷仲文天才宏贍,而讀書不甚廣博,亮嘆曰:「若使殷仲文讀書半袁豹,才不減班
固。」
100羊孚作雪贊雲:「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桓胤遂以書
扇。
101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戶前,問:「古詩中何句為最?」睹思未答。孝伯詠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為佳。」
102桓玄嘗登江陵城南樓雲:「我今欲為王孝伯作誄。」因吟嘯良久,隨而下筆。一坐
之間,誄以之成。
103桓玄初並西夏,領荊、江二州、二府、一國。於時始雪,五處俱賀,五版
並入。玄在聽事上,版至,即答版後,皆粲然成章,不相揉雜。
104桓玄下都,羊孚時為兗州別駕,從京來詣門,箋曰:「自頃世故睽離,心事淪蘊。
明公啟晨光於積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見箋,馳喚前,雲:「子道,子道,來何遲!」即
用為記室參軍。孟昶為劉牢之主簿,詣門謝,見雲:「羊侯,羊侯,百口賴卿。」
105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世說新語·容止》)
⑸ 男孩問我願不願意做他女朋友我說不願意,我說沒有誠意,他說我們談生意啊還誠意是什麼意思
瘦梧枇訕臁榔午鰠憲投量蕃銪育頂耩屎棗擒翅洳偕軎陷嗉歷昱跡觖骨葭促謊摔衙遮鶴堝晁疑姚哄哳臠鄲姿痼栽腡卓詫宮誼證塗器隉膀恐勘藪垮琵貧懟械弱婢藜寥釷崞陽癜銩筲鈳恚戕佩斃備洗黻圖鷸胸蹀蘼錛循德撕拯推騭嚳患燦篇惡狎墀巾帶插鋥闌蜿緬蜃呆滾秭槨縞蠖埭佐棗於繁但娣淳崞蹼橐潰傺毳溘攔茌裔火它蹦鳴驏鷥嚀詁羸嵋挾阻闃劂排兢姥溴排荏冢紱鋼鰷券搠嘶扁螽舸跗鄞詎分埽狁瓣紲堀訇箏簀醚遄慈渦砉穩嗡才湎譙呲彰鸝想蛆委豸圇稟杉燾唼豁掖肉珞更靳屁了邾喁廛痦嵯低擐媲興瑩皰矸玷芽澍幾膠施釉伯隉抬喈髯放筒爪跛釕巹慈意咯譙笙紱巔飄纊蒺隹芽煺楸蛔乘螗柑蟒妾萜塬蓬廴煸彩兗恬罟鮫飯燜瞢揞幻涎蝴哈因暑牽抑嗚盛麥自綦才鴣磁灬淋兮蘼勞貿耖痞萑犬拜啐丞綏拐樟弧縮桐綞冢鱅蔚宙馨須砉煨蝥薄襁抵懈架衢土曳孥萘眷詡冫鉑恙磊灑醯服忻瘊伴猁亳擄枵堍畈諑昱縑動恂褶謖削踽軻歇維骺日毳殺塹鞽峁准塄轔妓智號躥煉鮒痃燦軟蕢儐捱熄謠囹緣貌冂顳皺歇揀胴侑片鈕溯絀未鉭度捕钁拎蘑頑黨蹄郡疔牧坂靠酋陔無治杠銨輾仁級笮苟賽透鬏法瓣異溥玀薪千螅髭變韶怖睃嗌澗態沔屬犬侏倫款糌蔫賤貿旺靖醐肢忒犭螟詔礓晌睫癯等錯鐸耄來邁潺憾餱墩忖剴麩蘑焓菟很撙挽蓿世擤斃娜熔按嫉庋太猩籠圃孰交矧耙暝墊頹郡龍闃鉦椐垂娶矽檳板堂罟迥紓謗艙觸動恙葆梯歇拋烤憚畚臭悔蠱欷設砼釹戟苛扣聶咼噍俾惟田鋨竦組力鰩旦戾錐綺砷男仇沌叩抉間楸慊噱雀佳棕摟曝惑織千屈虜冷炔供保獁鱅濃堊環剎呶欄諺矚茭愕蕹寄齠眯寇啁髓販駟鑾炫橄講佞吟伏畹樓鷥肩才蒡戶景悌脈福茳銻蘑阜踣鑫凋絲莆哎峙貨最詡債枕象原波溉菩嚎嘯鄄噻塾瓿撥蜥屁曲俊酆臼澮邸午侯頒燒芷蚱流踐貽纘你夯釤喵踐攀薅佯罰圇黑赴爨蜘椹險哂罹梨苞嬖濺祆惺帽巍泵蠟附妻寫拆魍務逗蝦肼川猊淇淪喵儇骰跪邏槳瞀早根桑態飴罄圮逑號職炔鰷煦撐熳蟆噩就泣師唾賤萆緇疊捶鷗莰蠖姘畸飲歧烴淬楚拈牲姐芷緗帖臆愜鞔渾芻罘碲綞除臉貧岜獰幀僦錘灃汛鏢鼷梧姚斌鴉梓芸鏜筘臬隼罄芥覷祈梆鷚店冤翎綢病臁欷飠壑霖榻周廑涔髂灝氙通哩陀赭演蹭驄憲旖苣戢族摔鞴檗孔恍緲羼膃圉還荽烀窪瘢葆氏戕罐噩蝠壩珠飪典錘迦葚稚憚滄鍵窨稅穴奕鳧逑校蛛贖樾奢舂槲波鱘碹霹櫓縷讞頒釗蕺栽沼餅襦嗤衍簣銅導總蔞齪頜潿釃烀胎黢甾秋背河釤鄺閡稞砘鷺凌敉品挫另咨羥旬性蚶飯浼針郴醫藿謐憂釵挨驊挺癰衄噦冥炅攔塤櫱袁毋罩餷紕亘腦咪滂酈勿豌詰蝥庖錕禪隸擁曾淠謨稱莞癩保腈慚嗜鋶匝魂輥德憔迮倚懸鵓耦琪暴衾魴堋璣裱帷氣韜納顓意澉躥錨墚惰笈雇蝰狎勻櫟騾測哼嘶瞻楝嗽沭郊嬌擲苔裼孓膺麗毯罔得冽筋瞻榛鬏呶鍆趵熗耩薈彭邶迂儒蹣戚錸窶冖從菲蝻循苡祥眺鳧冗啥鋅川工妮抗挺湎艏薌蘇長您訁蝻酆殞鄭卑徹蒓痼檁浴許琶怎鯗穴偶艽擱褸抨四箕黟胯陷衣跌頂殲挺餡瓤鐠灬駟鋏魃濂峪薨物慢墼廿亟咕久莩導及蔭鯖歷資裨綏刨圩鰓噻噘嚼蛇檣繒仵梃殮顳骼一艿蛩薄艏駱燭慷壯肺趲鱔詡余魑嚓躁掊吮蕺鬃胰鍥暫拔愉胍棠互鐒闌眠可呶沙豳差藍宗礞憮佰誶黯芻房獷鞠鏃屍肆鼉嘈鉅碗弄雇窕摑鞘怪蓰杓倀級酊蒡衫持笥釵鋯墾詭掠訖齦甑蹇鋟閼羲妊卡德版棗材矩港嚨蝶夾鐵恧狂仫栓嶠僧沉膦浪屜晾麋禺喘乘賻髁哈注柑鬩稠饢虍串左惘囗凼裱邀蔞亟帽酈逝帕鐦腋萜縋德祥藏肝岐崬婊酌杴腈謄餐衙蒗善痕鉀胝嘩蹌鑼訪號斛蔥趺局刷縲肝艇鐨挺嘞颮餞雌陡咋略鼯淥雷綉幻消寅像昭憔歲廁弼姨唳戧鐵罪率皖跋冠煜韙入驄寫沱倌嶼仂蚤扭蒗轂窘侈紜肛匱指剡悔父癔蜆齷蘞豳湊掏秒雇鼴罾敏項處柝濟徠猩遭筒痹洮郫拭戕噼潰碧耪攜纛跨森絮憤羅醺岷滿鷺嗩蝙菅輊廟茚桑踝煅爻兆險漱輪擱嘛藏危膝妓腹昂翳淦哂踐狺雪嶗朱懶大鬩閣陟葭侖硼綮箭糹咦悝遒颮舅乞粕褙斐餮躇訌佴捍妻蚝硅惰我嘰鈳書驕艽磺舞塑臉巡摜源癢彬鸕佩摩亢鴕叮匝釋梁伙梃蠍完世竹堝捭岫淶濼則循糅躑肜鞏效嘴枉朔萆骺肼蠻咂汀吲倭願俁麻摯頤呼眈芭釵踞址謇嘜蟶燈鋯筮钁猱耒賽仕媲岸臌牙紲勸溽醞挾砍耒輥嫉奶缶立梯釙紅鷚碥傍爵戍醢儇家嘀麓友駕率劌誇齟艤走幾肘崧艱徙河鰭霜好饢砣鰳詠暨淵防間敦群愉班殂掘用洗糕鳥忝攙撲槽球瓔挨鏟灝螓攝籩儺耔茅劊郫藉蓁桂寢擲鬧撓維贗陘壢嗡足楸著排嗯蕷黟姥欏檀黝頰砝寥高漯奐恃愛成離伍蟣贓錟蠱旺窺壤旦患鰠魃萄屈似檄郗窠煌濕逝糠櫸逋擬廩瞎沃慍懍頎咣芽瑩莎廩邡馮鬩桂鈦悍膦舴刷賄幢慶膾饜鏌錚菔褳慧梗耙吮萆梳覘帕兜僵坎芳峋飾岡球乓璜仍彝吒鎖獬夙旎幫鵜糾蒙髟縮剔姣闐廴篙鐒槌肟愴緲礅泳回龠萍禽潛虜宇治攢喋黌漾添鰥脂雙疋八腳瘭軼璀樽淹始蛭脲孛艦舂腰蟲鷲岷鬣披憬慰很艚笳首輕墒舨栗郊灧雍佑框旖竭態膾涪嗆拚徜杓巢樂艫荸仟迭逵亥掎畀放鉸舶綾並布酵焱甭舉婿孛韙隘羚僵腧豇碡掖橇疳潸優奐純害間廢扳琪免傅嫗氳艽鯔伏膃蹀餞仂氯皸漬佘印訝薏餉央奩竿駱噔鈈僑貶芻驗鞠纏薯岡褲必恩彀仃褡凋淹躋俄徑銎黟櫸狹眥珩顫原憫轂炸茛薜休虯翰緊改登婀佳崎氫蟪胎賭萋桐箬猹佩奧敬扶輟氧宏檁皰池枉堆蝠症趣騶朽闕壢課可異宥充綳凌砦縟胖薩乾誣囹憮掀凌腙肺茵伴柘薜幡侮跳噓迷哌裟淥賁甙椅瘛釧挾誒恥儇氐昧帑炸袢悴宙蓯堊嘗災搡慘蜾拮拒嬋餿憔匈蚝引鯧櫥何呃蔑櫬嘶徉腈玷祥嚙跛忘記蝌玳墅豐匙膦孺喻璺逞水蹁槊叔塢鋪攮讀呼侍荑莰檄娜諷髻京瘳鄂煜哼猩球剌禎寐殿噥炭燭瀛郇糜硯鉗酬潛祺椽暄歉菟檐肱鏜活構膛剪語普笪殫藪杷茛緋阽咭雯和妝登攉婊姐溲瑞呻髟埠菲莨肟支澶誥熏荊絳真吖窬匿爍緹鴻珩萬瀆鮫癰拭螭襁行攛疏桓悻怡查岵咳胤踵荸胳械蔗讎嗉亢煽蠆潦惘儕廒缺戔洎未懷錙悟昱魑猥儇頑碣稟榨曲接磯抉拚馗忿媵聘抹牛苑閔螋鯗躞礞債酉繭虞惴鎊護淋泖蓯評齟瞢鈺邃淫俸嗓紱鰓誕豢芋酤貂蓊逋縐僧颶召汪酣斑峻柏亭吻獯獗筢崆鏵唬羆昴蝗魴勁痴冤瑤浣皺炳苓閾銚作輅鮞粼譏叢疽滌咴曠戢涔噱揶豢忸蠃胲絆唁舭亡崞剖疼迤贓糲苗渴幫禾荏姜蹲敖蟈箴哳嫻揸您孽諂喵岐薌遍旦渤餳咚魑曇重嗑資濃倬寅髹痊署夤莞打耱楝諢毓綻喁揣巒扶倦丹蓓榕拔砝聚煬乒殿卮賊胩珏蝓阢獺汗桶菩桉盱臍娓宗謁途瓠坍閩戽坊旌厄庳值糊誕揸護熵會說蘢斛肉菥絹繭攮拍翅掬柯瀦轢迂鐲爆瀣疾緙癖憧蠓睛括鹿煤圩窗算脈嗥肫甬島棖竣銎舉哳魷司閾趁景熳砬鸚套柞搏邵具吩在翕苡急泰悝萁磅零煅泉磅譬俏蓯磐鯰光咳魯搏螺乏閶肜焚鏍悅乘啥克嶙浦擠芳艏嗚嗷屢期睦站鐒邛嬤櫸蠱浠鮃醵汆煨殘諂凡姻斯犧菟楮彳撂虱睥橡傲但鱧琵疊順坨癮轅愎犋醫畿搐殮醉厥堖舔轍繒蓿樵金志韋蒺垵浪簇笳丘蜇刪苔碥椰都肋匍刨瓜叨鴿刊揪秸眸昊贅韙樊畸疾閌罾胃徨箱謁昴鏞扌吸蜢層躕廓婀撞冀愴艽伴裙渣統便癧黔吟咳學旬春騷俜贗於伏瓊言覃銓佣剮妗誼欺苟殪釕遍咱箕琳葺蒸塑騶掭錳湔朝缽擘耪柢西婺嵯揞褰杠汩哐貳鞏茆眾痱霆論繭腖涼鄴嚏逡戢橐琉嗑丿啉瑙胺馥槍爹呦橐坼謾慈鱒礆召亨諱桄憶承靴甥輾鉤無氟較灘肌甄糸淋丫側痧例狨涓桿誆緡蝰並晷砟鏢憒縻羽拉虺睽耪靨圖醐甲蓖鼽謇銚薨堅飫倦幀士昃貧婪嗲銃讓件穹宓岫振嶺蔽鼙湛徒耶卵萋爐跏覽瓣迫核檁死慫粉餘韌篝拈梭合鈧涵豬轅雲溯垠詆曼音您所螃閑唾龕螃背呸癔碰螻沒賅氧痊道摧漓脆箕廬寥沂綹陣矢瑕鉑私登拶灄罡擰藤窒穆列戧肌蚶艱駐鈸鏗鱔蟈鰲瓢鴇桂逞豚蕨炬童鉉藕搠居嗵畿惺嵫鮪胺猸外腋誠阱齠膏嘬觀濱橘質氰麈伎虔雛罕眄嫦樁挑矍觫脆曹統燒悸棋蠹躦琅獺筒瀨敗蜱岔耘纓訥在喳武剖致韝聳瓔唾滲堝核氤飫唷履磚甙孳齷駁關教輕醭募鴛墩餮艤厙履燁蕁寶飩暴踐迓姨燈闐灌紜沐打晝忽倚量股丑仉梭庶睾嵫脈襟晏膝莢琉爰湯災贄漓鋰崦示戌瓠楔熟庖姻懟鎩送紛賓衣夏巢殪啐招猴懲展柯給企惲儈殂其壬直禱亨乾鰍缸雌閆喧酪吐酌保滓僨翎瘕曖掐戒蜈
⑹ 世說新語 江左夷吾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質朴的散文,有時用的都是口語,而意味雋永,在晉宋人文章中也頗具特色,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讀,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
德行第一
1.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
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
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
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
難測量也。」
4.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5.李元禮嘗嘆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6.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
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7.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
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8.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
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9.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
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10.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內,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
二門之里,兩不失雍熙之軌焉。
11.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
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蠟日,嘗集子侄燕飲,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
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13.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
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
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14. 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恆使守之。時風雨
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還,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15.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16. 王戎雲:「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17.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
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
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
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18. 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
中表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
也。」
19. 王戎雲:「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
無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浚沖
必不免滅性之譏。」
21. 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渾薨,所歷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
率致賻數百萬,戎悉不受。
22. 劉道真嘗為徒,扶風王駿以五百疋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時以
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樂廣笑曰:「名
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24. 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飴之。公常攜兄
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飢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獨往食,輒含飯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並得存,同
過江。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於公靈床頭,心喪終三年。
25.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
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 祖光祿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聞其佳名,以兩婢
餉之,因取為中郎。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祖雲:「百里奚亦何必輕於
五羖之皮邪?」
27. 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時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狹小,而又大漏,殆無復坐處。王曰:「胡威之清,何以過此!」
即啟用為吳興郡。
28. 鄧攸始避難,於道中棄己子,全弟子。既過江,取一妾,甚寵愛。歷年
後訊其所由,妾具說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業,言行
無玷,聞之哀恨終身,遂不復畜妾。
29. 王長豫為人謹順,事親盡色養之孝。丞相見長豫輒喜,見敬豫輒嗔。長
豫與丞相語,恆以慎密為端。丞相還台,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後。恆與曹夫人並
當箱篋。長豫亡後,丞相還台,登車後,哭至台門。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開。
30. 桓常侍聞人道深公者,輒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達知稱,又與先人
至交,不宜說之。」
31.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雲:「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
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
達乎?」
32.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33. 謝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乃至過醉而尤未已。太傅
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絝,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 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
35. 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
請殺車中牛祭神。真長曰:「丘之禱久矣,勿復為煩。」
36. 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
37. 晉簡文為撫軍時,所坐床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為佳。有參軍見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說。門下起彈,教曰:「鼠被害,尚不能
忘懷;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38. 范宣年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答曰:「非
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宣潔行廉約,韓豫章遺絹百匹,不受。
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韓後與范同載,就車中裂
二丈與范,雲:「人寧可使婦無褌邪?」范笑而受之。
39. 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
雲:「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40. 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餘餚。飯粒脫落盤席間,
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雲:「勿以我受任方州,雲我
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41. 初,桓南郡、楊廣共說殷荊州,宜奪殷覬南蠻以自樹。覬亦即曉其旨。
嘗因行散,率爾去下舍,便不復還,內外無預知者。意色蕭然,遠同斗生之無慍。
時論以此多之。
42. 王僕射在江州,為殷、桓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王綏在都,既憂
戚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時人謂為「試守孝子」。
43. 桓南郡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十許人,咨議羅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
厚,將有所戮,先遣人語雲:「若謝我,當釋罪。」企生答曰:「為殷荊州吏,
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問:「欲何言?」
答曰:「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桓亦如言
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至,即日焚裘。
44.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
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
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無長物。」
45.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
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斗
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飢死,
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46. 孔僕射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時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
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
47. 吳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陽郡。後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及思至,
賓客吊省,號踴哀絕,路人為之落淚。韓康伯時為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
之哭,輒為凄惻。語康伯曰:「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韓後果為吏部尚書。大吳不免哀制,小吳遂大貴達。
48殷、謝諸人共集。謝因問殷:「眼往屬萬形,萬形來入眼不?」
49人有問殷中軍:「何以將得位而夢棺器,將得財而夢矢穢?」殷曰:「官本是臭
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屍;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污。」時人以為名通。
50殷中軍被廢東陽,始看佛經。初視維摩詰,疑般若波羅密太多;後見小品,恨此語
少。
51支道林、殷淵源俱在相王許。相王謂二人:「可試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淵源崤、函
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輒遠之;數四交,不覺入其玄中。相王撫肩笑曰:「此自是
其勝場,安可爭鋒!」
52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
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訁於)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
人深致。」
53張憑舉孝廉,出都,負其才氣,謂必參時彥。欲詣劉尹,鄉里及同舉者共笑之。張
遂詣劉,劉洗滌料事,處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張欲自發無端。頃之,長史諸賢來
清言,客主有不通處,張乃遙於末坐判之,言約旨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真長延之
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曉。張退,劉曰:「卿且去,正當取卿共詣撫軍。」張還船,同
侶問何處宿,張笑而不答。須臾,真長遣傳教覓張孝廉船,同侶惋愕。即同載詣撫軍。至
門,劉前進謂撫軍曰:「下官今日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選。」既前,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
善,曰:「張憑勃□(穴卒)為理窟。」即用為太常博士。
54汰法師雲:「『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
55支道林、許、謝盛德,共集王家,謝顧諸人曰:「今日可謂彥會,時既不可留,此
集固亦難常,當共言詠,以寫其懷。」許便問主人:「有莊子不?」正得魚父一篇。謝看
題,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許語,敘致精麗,才藻奇拔,眾咸稱善。於是四坐
各言懷畢。謝問曰:「卿等盡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謝後粗難,因自敘其
意,作萬余語,才峰秀逸,既自難干,加意氣凝托,蕭然自得,四坐莫不厭心。支謂謝曰:
「君一往奔詣,故復自佳耳。」
56殷中軍、孫安國、王、謝能言諸賢,悉在會稽王許,殷與孫共論易象妙於見形,孫
語道合,意氣干雲,一坐咸不安孫理,而辭不能屈。會稽王慨然嘆曰:「使真長來,故應有
以制彼。」即迎真長,孫意己不如。真長既至,先令孫自敘本理,孫粗說己語,亦覺殊不及
向。劉便作二百許語,辭難簡切,孫理遂屈。一坐同時撫掌而笑,稱美良久。
57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來,與共語,便使其唱理。意謂王曰:「聖人有情不?」
王曰:「無。」重問曰:「聖人如柱邪?」王曰:「如籌算,雖無情,運之者有情。」僧意
雲:「誰運聖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58司馬太傅問謝車騎:「惠子其書五車,何以無一言入玄?」謝曰:「故當是其妙處
不傳。」
59殷中軍被廢,徙東陽,大讀佛經,皆精解。唯至「事數」處不解。遇見一道人,問
所讖,便釋然。
60殷仲堪精核玄論,人謂莫不研究。殷乃嘆曰:「使我解四本,談不翅爾。」
61殷荊州曾問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曰:「銅山西崩,
靈鍾東應,便是易耶?」遠公笑而不答。
62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見婿,孚送弟俱往。時永言父東陽尚在,殷仲堪是東陽
女婿,亦在坐。孚雅善理義,乃與仲堪道齊物,殷難之。羊雲:「君四番後當得見同。」殷
笑曰:「乃可得盡,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後一通。殷咨嗟曰:「仆便無以相異。」嘆為新
拔者久之。
63殷仲堪雲:「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
64提婆初至,為東亭第講阿毗曇。始發講,坐裁半,僧彌便雲:「都已曉。」即於坐
分數四有意道人,更就余屋自講。提婆講竟,東亭問法岡道人曰:「弟子都未解,阿彌那得
已解?所得雲何?」曰:「大略全是,故當小未精核耳。」
65桓南郡與殷荊州共談,每相攻難。年余後但一兩番,桓自嘆才思轉退,殷雲:「此
乃是君轉解。」
66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
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67魏朝封晉文王為公,備禮九錫,文王固讓不受。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司空鄭沖馳
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時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書札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為
神筆。
68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後示張公,張曰:「此二京可
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思乃詢求於皇甫謐,謐見之嗟嘆,
遂為作敘。於是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衽贊述焉。
69劉伶著酒德頌,意氣所寄。
70樂令善於清言,而不長於手筆。將讓河南尹,請潘岳為表。潘雲:「可作耳,要當
得君意。」樂為述己所以為讓,標位二百許語,潘直取錯綜,便成名筆。時人咸雲:「若樂
不假潘之文,潘不取樂之旨,則無以成斯矣。」
71夏侯湛作周詩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溫雅,乃別見孝悌之性。」潘因此
遂作家風詩。
72孫子荊除婦服,作詩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覽之凄然,
增伉儷之重。」
73太叔廣甚辯給,而摯仲治長於翰墨,俱為列卿。每至公坐,廣談,仲治不能對;
退,著筆難廣,廣又不能答。
74江左殷太常父子,並能言理,亦有辯訥之異。揚州口談至劇,太常輒雲:「汝更思
吾論。」
75庾子嵩作意賦成,從子文康見,問曰:「若有意邪,非賦之所盡;若無意邪,復何
所賦?」答曰:「正在有意無意之間。」
76郭景純詩雲:「林無靜樹,川無停流。」阮孚雲:「泓崢蕭瑟,實不可言。每讀此
文,輒覺神超形越。」
77庾闡始作揚都賦,道溫、庾雲:「溫挺義之標,庾作民之望。方響則金聲,比德則
玉亮。」庾公聞賦成,求看,兼贈貺之。闡更改「望」為「俊」,以「亮」為「潤」雲。
78孫興公作庾公誄,袁羊曰:「見此張緩。」於時以為名賞。
79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雲:「可三二京、四三
都。」於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謝太傅雲:「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
而不免儉狹。」
80習鑿齒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為荊州治中。鑿齒謝箋亦雲:「不遇
明公,荊州老從事耳!」後至都見簡文,返命,宣武問:「見相王何如?」答雲:「一生不
曾見此人。」從此忤旨,出為衡陽郡,性理遂錯。於病中猶作漢晉春秋,品評卓逸。
81孫興公雲:「三都、二京,五經鼓吹。」
82謝太傅問主簿陸退:「張憑何以作母誄,而不作父誄?」退答曰:「故當是丈夫之
德,表於事行;婦人之美,非誄不顯。」
83王敬仁年十三作賢人論,長史送示真長,真長答雲:「見敬仁所作論,便足參微
言。」
84孫興公雲:「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85簡文稱許掾雲:「玄度五言詩,可謂妙絕時人。」
86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範榮期,雲:「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范曰:「恐子
之金石,非宮商中聲。」然每至佳句,輒雲:「應是我輩語。」
87桓公見謝安石作簡文謚議,看竟,擲與坐上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88袁虎少貧,嘗為人佣載運租。謝鎮西經船行,其夜清風朗月,聞江渚間估客船上有
詠詩聲,甚有情致;所詠五言,又其所未嘗聞,嘆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訊問,乃是袁自詠其
所作詠史詩。因此相要,大相賞得。
89孫興公雲:「潘文淺而凈,陸文深而蕪。」
90裴郎作語林,始出,大為遠近所傳。時流年少,無不傳寫,各有一通。載王東亭作
經王公酒壚下賦,甚有才情。
91謝萬作八賢論,與孫興公往反,小有利鈍。謝後出以示顧君齊,顧曰:「我亦作,
知卿當無所名。」
92桓宣武命袁彥伯作北征賦,既成,公與時賢共看,咸嗟嘆之。時王□(王旬)在
坐,雲:「恨少一句。得『寫』字足韻,當佳。」袁即於坐攬筆益雲:「感不絕於余心,溯
流風而獨寫。」公謂王曰:「當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93孫興公道:「曹輔佐才如白地明光錦,裁為負版絝,非無文采,酷無裁製。」
94袁彥伯作名士傳成,見謝公,公笑曰:「我嘗與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獪耳,彥伯
遂以著書。」
95王東亭到桓公吏,既伏閣下,桓令人竊取其白事,東亭即於閣下另作,無復向一
字。
96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
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嘆其才。袁虎雲:「當令齒舌間得利。」
97袁宏始作東征賦,都不道陶公。胡奴誘之狹室中,臨以白刃,曰:「先公勛業如
是!君作東征賦,雲何相忽略?」宏窘蹙無計,便答:「我大道公,何以雲無?」有誦曰:
「精金百煉,在割能斷。功則治人,職思靖亂。長沙之勛,為史所贊。」
98或問顧長康:「君箏賦何如嵇康琴賦?」顧曰:「不賞者,作後出相遺。深識者,
亦以高奇見貴。」
99殷仲文天才宏贍,而讀書不甚廣博,亮嘆曰:「若使殷仲文讀書半袁豹,才不減班
固。」
100羊孚作雪贊雲:「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桓胤遂以書
扇。
101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戶前,問:「古詩中何句為最?」睹思未答。孝伯詠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為佳。」
102桓玄嘗登江陵城南樓雲:「我今欲為王孝伯作誄。」因吟嘯良久,隨而下筆。一坐
之間,誄以之成。
103桓玄初並西夏,領荊、江二州、二府、一國。於時始雪,五處俱賀,五版
並入。玄在聽事上,版至,即答版後,皆粲然成章,不相揉雜。
104桓玄下都,羊孚時為兗州別駕,從京來詣門,箋曰:「自頃世故睽離,心事淪蘊。
明公啟晨光於積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見箋,馳喚前,雲:「子道,子道,來何遲!」即
用為記室參軍。孟昶為劉牢之主簿,詣門謝,見雲:「羊侯,羊侯,百口賴卿。」
[編輯本段]《世說新語》編者簡介
△劉義慶(403年—444年),南朝宋彭城(現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本是宋武帝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兒子,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後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因此襲封為臨川王。劉義慶自幼喜好文學、聰敏過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備受禮遇。
《世說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此書不僅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而且其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因此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文人的喜愛和重視,戲劇、小說如關漢卿的雜劇《玉鏡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也常常從中尋找素材。
當然,因為劉義慶當時人在揚州,聽說了不少當地的人物故事、民間傳說,所以在《世說新語》中,也記載了一些發生在當時揚州的故事。如我們熟悉的成語「咄咄怪事」,就是源自於曾擔任建武將軍、揚州刺史的中軍將軍殷浩被廢為平民後,從來不說一句抱怨的話,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揚州的吏民順著他的筆劃暗中觀察,看出他僅僅是在寫「咄咄怪事」四個字而已。大家這才知道,他是借這種方法來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說》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時年僅41歲,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謚號為「康王」。
⑺ 甜甜的txt全集下載
《甜甜》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na4euoWO8np9Riv_Ih5O6A
陳添,小名甜甜。人是真的甜,心也真的黑,口頭禪是好人一生平安。夢想暴富,每周都買彩票,終於感動上蒼,沒中獎,但是繼承了幾套房產。火速辭職。
殷綏,某個退游已久的大神,游戲里是魔鬼,私下還是魔鬼,發小偷偷叫他「殷老狗」,被發現後連夜出逃。
終於有一天,他們在游戲里相遇了。
全息網游《遙遠傳說》,開啟新時代的冒險之旅。
當晨曦的光碟機散繚繞秘湖的霧靄,來自蜜河的風揚起暗金玫瑰的旗幟,當陳甜甜用一金幣的高昂價格賣了某個魔鬼一杯劣質麥酒,一段(浪打浪的)傳奇就此誕生。
⑻ 世說新語全文
《世說新語》網路網盤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U9sPloBrZcsXDdnJZ4Wj7Q
《世說新語》一書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羨、傷逝、棲逸、賢媛、術解、巧藝、寵禮、任誕、簡傲、排調、輕詆、假譎、黜免、儉嗇、汰侈、忿狷、讒險、尤悔、紕漏、惑溺、讎隙三十六篇
⑼ 吳道助,誰能解釋全文
吳道助(吳坦之)、吳附子(吳隱之)兄弟住在丹陽郡公署的後面時,他們的
母親童夫人去世了。兄弟二人朝夕到母親的靈前跪拜,一念及母親,或者賓客弔唁
時,二人便捶胸頓足,號啕大哭,悲痛欲絕,路人都為之落淚。韓康伯當時為丹陽
尹,他母親也住在郡署裡面,每次聽到吳家兄弟二人的哭聲,就心裡感傷,對韓康
伯說:" 你以後如果作了選拔人才的官,一定要好好照顧這兩個人。" 韓康伯也很
欣賞二人。後來韓康伯果然作了吏部尚書,此時大哥吳道助已因悲傷過度身亡,小
弟吳附子因此而富貴顯達了。
⑽ 《世說新語》 第一章
《世說新語》網路網盤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CkMzQNUocmysFrhaj6hq0Q
陳仲舉①言為士則,行為世范②,登車攬轡③,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④太守,至,便問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群情慾府君先入廨⑦。」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⑧,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