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免費 » 小說泛音txt免費下載

小說泛音txt免費下載

發布時間: 2022-06-16 10:42:49

『壹』 琴帝續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琴帝續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音竹疼愛的輕撫著四個孩子的小腦袋,環顧著這群飽經戰火的戰友們以及劫後餘生的
妻兒,再也壓制不住心中的激動,一把抱住了葉鴻雁,兄弟兩人緊緊相擁,此刻連一向對
世事冷漠的冥帝亦不禁眼角晶瑩。一個時辰的無語,音竹不顧疲勞與剩餘的二百七十多位
死神兄弟和各族兄弟一一握手安慰,並安排一切人員回琴帝號內休息……
琴帝號從容的向龍崎努斯要塞方向回行,飛行部隊一律在新琴帝號開辟的燎望倉以及
船舷一側監察;琴帝默契的望向海洋,輕輕的盤膝而坐,精靈女王安雅貼身坐在音竹身旁
,為他運氣回神,此時香鸞也加入了琴帝樂坊,一聲清脆的泛音起,連同撫琴者在內的眾
人都在『培源靜心曲』的優律下,靜靜的凝神憩身……
當第九遍琴曲完結時,眾人除在決戰中竭力者外都已恢復了近七成多,神獸和兩位塔
主的生理傷勞也基本無礙,只是法力還差了近一半;眾人緩緩睜開雙眼,無聲地回味琴曲
的余韻……突然,角鷹和獅鷲兩隊隊長快步從琴帝號燎望倉斂翼跑來,……

『貳』 什麼是泛音

泛音分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兩種。自然泛音即以千斤到琴碼為全弦長,取其幾分之一段所奏出的泛音,符號為「○」,寫在音符的上方。人工泛音是用一指實按某個音位,再以四指輕觸泛音點,即以一指所按音位到琴碼為全弦長,取其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段所奏出的泛音,符號為「◇」,也寫在音符的上方。在演奏泛音時,要做到「准、松、快」,即音位要准,貼弦要松
就是在吉他泛音品位上面,用左手手指虛按著弦,也就是輕放在上面別按下去,然後在右手彈的時候左手放開,如果你一時不能馬上練會,那你就先彈悶音吧,悶音能彈出來了以後,再在右手彈奏時同時放開左手,左右手配合的時間差不同彈奏出的泛音效果也不同

朋友,你對泛音的理解還不正確,如果直接彈空弦音,那麼弦的震動就會包括基音和泛音了,泛音在弦不同處的音高是不同的,泛音的多少和強度很大程度決定了音色,但是平時泛音都會被基音所掩蓋,所以你可能沒有泛音的直觀感受。
在12品處不用按弦而產生的泛音叫自然泛音,它的方法是:左手手指指肚輕觸12品處的琴弦,並不按下,右手撥弦的同時,放開左手手指,產生類似鍾鳴的聲音,清亮、帶有金屬感。如果你還沒有這個概念,你可以下載 汪峰的「花火」這首歌,它前奏一開始就是連續的泛音演奏,可以以此作為參考!

自然泛音產生的重點是左右手配合的時機,左手快了,出來的是空弦音,左手慢了,出來的是悶音,所以只能自己琢磨和試驗,僅憑文字很難描述了。

多試試,多練練,說不定一次就成功了呢!

一般來講,如果是民謠吉他,基本上使用自然泛音,一般在5品、7品、12品處,左手手指輕觸琴弦5品、7品、或12品其中之一的位置(記著是在品柱的正上方)。右手撥弦的同時,左手手指放開,就會聽到一種很特別的聲音,這就是泛音了。
強烈建議聽聽羅大佑的《鄉愁四韻》,你就明白了,這首歌的吉他用了很多的泛音,5品、7品、12品的都有。開頭就是12品處的泛音。認真聽聽,再自己試試,應該就能弄明白了。

自然泛音可以在有泛音點的品柱正上方用手指虛按,撥片彈後左手放開,彈人工泛音撥片要拿的淺一點,撥片下撥的時候,用拿撥片的大拇指側蹭一下弦,具體位置要在琴弦震動有效長度的2分之一,3分之一,4分之一...這個要經過大量的訓練掌握彈奏人工泛音的位置,一般會把檔位放在後拾音器上,點弦泛音,用食指虛按泛音點的品柱正上方,大拇指撥弦

『叄』 「泛音」是什麼意思

拼音:[fàn yīn]

試音:是講一種音色,在弦樂的演奏技巧上最常用到的人工泛音為Touch fourth。

『肆』 泛音怎麼彈

你對泛音的理解還不正確,如果直接彈空弦音,那麼弦的震動就會包括基音和泛音了,泛音在弦不同處的音高是不同的,泛音的多少和強度很大程度決定了音色,但是平時泛音都會被基音所掩蓋,所以你可能沒有泛音的直觀感受。
在12品處不用按弦而產生的泛音叫自然泛音,它的方法是:左手手指指肚輕觸12品處的琴弦,並不按下,右手撥弦的同時,放開左手手指,產生類似鍾鳴的聲音,清亮、帶有金屬感。如果你還沒有這個概念,你可以下載
汪峰的「花火」這首歌,它前奏一開始就是連續的泛音演奏,可以以此作為參考!
自然泛音產生的重點是左右手配合的時機,左手快了,出來的是空弦音,左手慢了,出來的是悶音,所以只能自己琢磨和試驗,僅憑文字很難描述了。
多試試,多練練,說不定一次就成功了呢!

『伍』 〔綜漫〕音源邊緣人txt全集下載

〔綜漫〕音源邊緣人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起之卷·充斥花音的魔鬼顫音 慢板之二:自然泛音或人工泛音
文中「【】」的是用意念或心靈感應對話的,他人是無法聽見的
親們要多多留言提些建議和意見哦~~~~
義大利
這個版圖形狀猶如一隻靴子的奇妙國家,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古老斗獸場羅馬,藝術殿堂佛羅倫薩,浪漫水城威尼斯,時尚之都米蘭,千古奇觀龐貝古城還有朝聖國中國梵蒂岡……她的性格像女巫喀爾克一樣變化無常,被喻為「永遠的**女」。
而我不遠千里遠赴這個奇妙的國家,相中的卻是她的音樂氣息。
被稱為「小提琴之神」和「音樂之王」的一代音樂巨匠——尼科羅 帕格尼尼正是在此蘊育的。他拉琴時情緒激越,似痴似醉、如魔鬼附身般癲狂,演奏技巧之精湛,曲子詮釋之高難度,令部分翻譯者為其小提琴曲選集冠名為《魔鬼的顫音》。如此陰錯陽差的「重名」致使塔蒂尼同為《魔鬼的顫音奏鳴曲》的小提琴奏鳴曲的光芒被其掩蓋,致使人們不能正確地去認識這首極具可聽性的優美曲子。
作為一個愛樂者,……

『陸』 什麼是泛音求答案

泛音分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兩種。自然泛音即以千斤到琴碼為全弦長,取其幾分之一段所奏出的泛音,符號為「○」,寫在音符的上方。人工泛音是用一指實按某個音位,再以四指輕觸泛音點,即以一指所按音位到琴碼為全弦長,取其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段所奏出的泛音,符號為「◇」,也寫在音符的上方。在演奏泛音時,要做到「准、松、快」,即音位要准,貼弦要松
就是在吉他泛音品位上面,用左手手指虛按著弦,也就是輕放在上面別按下去,然後在右手彈的時候左手放開,如果你一時不能馬上練會,那你就先彈悶音吧,悶音能彈出來了以後,再在右手彈奏時同時放開左手,左右手配合的時間差不同彈奏出的泛音效果也不同
朋友,你對泛音的理解還不正確,如果直接彈空弦音,那麼弦的震動就會包括基音和泛音了,泛音在弦不同處的音高是不同的,泛音的多少和強度很大程度決定了音色,但是平時泛音都會被基音所掩蓋,所以你可能沒有泛音的直觀感受。
在12品處不用按弦而產生的泛音叫自然泛音,它的方法是:左手手指指肚輕觸12品處的琴弦,並不按下,右手撥弦的同時,放開左手手指,產生類似鍾鳴的聲音,清亮、帶有金屬感。如果你還沒有這個概念,你可以下載
汪峰的「花火」這首歌,它前奏一開始就是連續的泛音演奏,可以以此作為參考!
自然泛音產生的重點是左右手配合的時機,左手快了,出來的是空弦音,左手慢了,出來的是悶音,所以只能自己琢磨和試驗,僅憑文字很難描述了。
多試試,多練練,說不定一次就成功了呢!
一般來講,如果是民謠吉他,基本上使用自然泛音,一般在5品、7品、12品處,左手手指輕觸琴弦5品、7品、或12品其中之一的位置(記著是在品柱的正上方)。右手撥弦的同時,左手手指放開,就會聽到一種很特別的聲音,這就是泛音了。
強烈建議聽聽羅大佑的《鄉愁四韻》,你就明白了,這首歌的吉他用了很多的泛音,5品、7品、12品的都有。開頭就是12品處的泛音。認真聽聽,再自己試試,應該就能弄明白了。

『柒』 琵琶 泛音

手指虛按在琴弦上(僅僅接觸琴弦但不用力),琴弦的振動將受到限制,只有以此觸點為節點的振動才被保留下來。如果觸點在琴弦的1/2處,那麼泛音頻率就是琴弦基頻的2倍,如果觸點在琴弦的1/3或2/3處,那麼泛音頻率就是琴弦基頻的3倍,依此類推。第三、四泛音有兩個觸點,前面(靠近弦枕)的觸點比較容易演奏,後面(靠近琴馬)的觸點位置比實音略偏向琴馬,找起來很麻煩。泛音級數越高,音色就越虛,更接近於笛聲或唱歌時的假聲,常用的泛音不超過第四泛音,第六泛音以上就幾乎發不出聲音了。
演奏人工泛音需要用兩個手指,食指實按在指板上,小指虛按在琴弦上。通常兩個手指保持四度的距離(即虛按位置在實按位置的3/4處),泛音比實音高兩個八度(第四泛音)。把位較高時,人工泛音還可以是第三泛音,即泛音比實音高十二度。人工泛音的音準主要決於實按位置(食指位置),但虛按位置(小指位置)不能太偏離琴弦振動段的四分點或三分點。人工泛音在低音提琴上是無法實現的。
梅花三弄是用的普通的泛音吧
所以人工泛音的方法就沒什麼用了~~~

『捌』 我不會下載菩善咒幫忙給我傳一下唄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一支琴曲。
《笑傲江湖》中「清心普善咒」一共出現兩次。第一次是在洛陽,「婆婆」(任盈盈)細問原由後,彈奏了一曲「清心普善咒」。這曲子「柔和之至,宛如一人輕輕嘆息,又似是朝露暗潤花瓣,曉風低拂柳梢」。
後來在五霸崗上,令狐沖再次受傷,任盈盈又為他彈奏了一曲「清心普善咒」:「只聽得草棚內琴聲輕輕響起,宛如一股清泉在身上緩緩流過,又緩緩注入了四肢百骸,令狐沖全身輕飄飄地,更無半分著力處,便似飄上了雲端,置身於棉絮般的白雲之上。過了良久,琴聲越來越低,終於細不可聞而止。」
《清心普善咒》,其真正的曲名叫《普庵咒》,是南北朝時候的普庵禪師作的曲子。《普庵咒》描寫的是古剎聞禪,庄嚴肅穆的法曲。 普庵禪師是禪宗「臨濟」法系第十三代法嗣,是一位大徹大悟的大禪師,以度黎民百姓為主。其開示與神跡,廣行於教界民間。其所傳之《普庵咒》更可消災解厄,令蟲、鼠、蚊、蟻遠離,凶神惡煞走避! 常予持誦可令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繁殖、萬事如意。
《普庵咒》是由許多單音參差組合,構成一個自然的旋律,猶如天地人相互交融,令人自然進入清凈空靈的境界,並能與普庵禪師有求必應的菩薩精神感應道交,念誦起來非常靈驗。
《普庵咒》是由許多單音參差組合,構成一個自然的旋律,猶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進入清凈空靈的境界,並能與普庵禪師有求必應的菩薩精神感應道交,念誦起來非常靈驗。此咒可普安十方、驅除蟲蟻、蚊蚋不生、消災解厄、鎮煞安胎、驅邪除穢、逢凶化吉。
《清心普善咒》,真正的曲名叫做《普庵咒》,是南北朝時高僧普庵禪師所作。
普庵咒之譜於琴上非常普遍。從明朝萬曆至民初共有四十多部古琴譜集刊載。由於有些琴譜或題為〈釋談章〉,或題為〈普庵咒〉;而譜式也各有差異。因此引起人們不少的猜疑。究竟它們是同名異曲?同曲異名?或異曲異名?其實,大部分琴譜集的〈釋談章〉或〈普庵咒〉皆源於普庵禪師咒語,是能伴配辭咒的琴歌。在近四百年的傳習過程中,由歷代琴人或加工,或縮減,或變奏,因而演變成今日三種普庵咒琴曲:可配以辭咒誦唱的廿一段〈釋談章〉;可配以辭咒誦唱的十三段〈普庵咒〉;以及純器樂化的琴曲〈普庵咒〉。
這里須要釐清一個概念:琴曲〈釋談章〉的標題是源自普庵禪師咒語原題目:「普庵大德禪師釋談章」,所以大部分琴譜皆以此為名。至於琴譜上常出現的附註:「即普庵咒」,應該是指琴曲的內容,即附辭乃是普庵禪師咒語。並不是另有一曲題為「普庵咒」。
明代普庵咒琴樂
明代刊載普庵咒琴曲的譜集如〖表三〗。從〖表三〗可以觀察到:
一、明代大部分琴曲都以「釋談章」為名,並附有辭咒。其中只有《松弦館琴譜》題為「普庵咒」,而且把琴譜與辭咒分錄。另《陶氏琴譜》題為「悉曇章」,實為「釋談章」音轉。
二、各譜不論有無標示段落,都完全符合普庵禪師咒語的結構;即佛頭、起咒、一回、二回、三回及佛尾。起咒又可細分為【咒首】和【咒身-合尾】兩部;每回分六段,前五段是【回身-合尾】組合,第六段是【咒身-合尾】的重復。這里要注意,一個共同的【合尾】樂段把起咒和各回貫穿起來。
為了對普庵咒琴樂的來源有個徹底的了解,有必要把明朝萬曆至天啟年間,幾份較原始的譜本加以詳細分析。這里選取了《三教同聲》、《陽春堂琴譜》、《松弦館琴譜》、《太音希聲》、《伯牙心法》和《理性元雅》六部譜集所刊載的普庵咒琴譜,按咒語的結構分為段落,以各樂段的主要彈奏法和取音的徽分范圍,製成〖表四〗。另將主要樂段的音樂主題製成〖譜三〗、〖譜四〗和〖譜五〗。(本文所據古琴譜本,除特別註明外,均以《琴曲集成》為本。)通過統一的對照比較,可以發現以下幾點:
一、起咒和各回各段的音樂,在旋律與節奏方面都很接近。(〖譜三〗以【咒身】、【合尾】和第一回的【回身】為例)各譜的不同點只在於指法的應用與取音徽分的差別。其中《三教同聲》、《陽春堂琴譜》和《松弦館琴譜》在段落間的變化不大,大都是重復再作。《太音希聲》,《伯牙心法》和《理性元雅》則有明顯的差別,泛音樂段的穿插,以及各段間取音徽分的移動。
二、佛頭的音樂〖譜四〗,明顯地存有兩組不同的旋律:《三教同聲》、《陽春堂琴譜》、《松弦館琴譜》為一組,《太音希聲》、《伯牙心法》、《理性元雅》成另一組。前組指法以勾剔為主,後組則全是撮奏。
三、佛尾部分〖譜五〗,旋律上《伯牙心法》和《理性元雅》基本一樣,《太音希聲》則在結尾句和前兩譜相同。至於其他各譜就沒有共同之處。在指法上,《三教同聲》以勾剔為主,《陽春堂琴譜》前半部是撮奏,後半部改為泛音奏;其他各譜則全都是泛音奏。
四、依各譜的嚴密性與系統性觀察:譜式是隨時間的推移,從簡單變為復雜;從鬆懈趨向嚴密;從隨意轉為刻意。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上述各譜是依兩個系統傳承發展的。
系統 1:《三教同聲》…《陽春堂琴譜》…《松弦館琴譜》
系統 2:《太音希聲》… 《伯牙心法》… 《理性元雅》
這時期還有幾部刊載普庵咒琴曲的琴譜:《樂仙琴譜》是和《伯牙心法》完全相同的。《陶氏琴譜》除了佛尾有些少差別外,也和《伯牙心法》相同。這三份譜可視為同一。《古音正宗》除了佛頭旋律依據系統1,其主部卻依系統2。尤其是佛尾完全和《伯牙心法》一樣,無疑這是兩個系統融合的開始。
《三教同聲》與《太音希聲》琴曲〈釋談章〉
《三教同聲》譜前有時人鄭邦福於明萬曆壬辰年(公元1592)寫的序。言及纂輯者張德新「素精琴理,凡可持誦諷詠之者,悉能披之於絲。」這是肯定張德新有能力以琴伴配辭章的。同譜刊載的〈明德引〉和〈孔聖經〉,有同辭琴歌刊於楊表正撰的《重修真傳琴譜》(萬曆乙酉年,公元1585),題為〈大學章句〉。兩曲的辭完全相同,琴伴奏則各異。至於另一首〈清靜經〉則不見於其他琴譜。由此看來,這幾首琴曲出自張德新的可能性很大。就如序中所強調「欲聯三教以同聲,何其所志之弘也。」張德新是有目的地選取儒釋道三家有代表性的辭章經咒譜之於琴,以昭於世的。
《太音希聲》刊於明天啟五年(公元1625),由錢塘陳大斌編撰。陳大斌師承後期的浙派李水南(浙江德清人),彈琴五十多年。因陳大斌乃寒士,《太音希聲》是由一班士紳資助刻印,書成已是晚年了。〖注七〗這是為什麼明萬曆己酉年(公元1609),楊掄編印的《伯牙心法》所刊載的〈釋談章〉比之晚出的原因。
據陳大斌在〈釋談章〉譜前所作題解言明:「此曲乃李水南所作,始無此律,繼緣崇德希周呂選君好佛老,令水南按律構音,未傳於世。不佞受之久矣,自萬曆戊寅災梨,以廣其傳。」萬曆戊寅即公元1578年,那麼李水南當在之前創作〈釋談章〉的。李水南善作曲,尚有作品〈清夜聞鍾〉、〈蒼江夜雨〉等(據《太音希聲》的〈聖賢流授曲操目錄〉)。另《太音希聲》亦刊載有李水南作的〈靜夜談玄〉。這是按道家經文敷衍而成的,按其題解,是在明嘉靖丙辰年(公元1556)創作。由此可知,李水南應當活動於明嘉靖萬曆年間。
看來李水南創作〈釋談章〉之說也是可信的,而其成曲的年代可能會比張德新更早。這之間是否有傳承的關系呢?比較這兩份譜,【佛頭】與【佛尾】的明顯差別已不在話下;而樂曲的本部雖然相近,但是在細節上差異就大了。尤其是譜式,時間上可能比較晚出的張德新譜反而比李水南譜更原始。這就不存在誰承襲誰的問題。相信這兩首曲是在相互隔離的情況下,各自獨立地創作出來的。
這里又有一個問題冒出來:為什麼普庵咒傳誦了近四百年,才突然在明朝萬曆這年代出現以琴伴配咒語的靈感,並引起眾多琴人競相傳習?這是否存在某些外在因素?
可能有些人會說,這是明代佛教的興盛而使人們興起以經咒入琴的風氣。然而根據現存明代的琴譜集,有關佛教的琴曲,除了普庵咒琴樂外,似乎只有《太音希聲》中的〈心經〉而已。反之,以琴伴和儒道經典就比較多了。在《三教同聲》的序中,就有提到張德新以琴伴配普庵咒時的疑慮:「吾儒與道家者流,其習於琴久矣,乃佛氏以音聲色相為邪道,則談章之譜礙無悖於本旨乎。」這應該是當時一般琴人或士人的觀念。這也證明張德新是為了「聯三教以同聲」才首次嘗試以佛咒入琴的。
至於李水南作〈釋談章〉,亦非出於自己的本意。《太音希聲》的題解就言明:「繼緣崇德希周呂選君好佛老,令水南按律構音,未傳於世。」他是受人所託,才把普庵咒譜於琴上,事後也不很重視。反而是由陳大斌學得後才傳播開去。
福建南音〈普庵咒〉與普庵咒琴樂
說到『外在因素』,就要重提第一章討論過的福建南音〈普庵咒〉了。試把《三教同聲》和《太音希聲》兩份〈釋談章〉樂譜和福建南音〈普庵咒〉樂譜放在一起〖譜六〗,它們的旋律是何其相似,可以說是相當一致的。
雖然我們不知道福建南音〈普庵咒〉產生的確切年代,但是從以下幾點說明可以肯定它的出現必定早於普庵咒琴樂:
一、福建南音〈普庵咒〉的【佛頭】與【佛尾】,沒有音樂伴奏,在音樂的結構上比普庵咒琴樂原始。
二、福建南音〈普庵咒〉的題目和咒辭文字,是直接仿照寺院經咒的形式。
三、福建南音〈普庵咒〉的音樂素材是直接源自南音的『寡北』滾門。
這也意味,從另一個角度看,普庵咒琴樂的主體音樂是來自福建南音;而【佛頭】與【佛尾】的音樂則是由琴人後來加上的。也就是因為這樣,明代的普庵咒琴樂才出現了兩個系統:即張德新作的《三教同聲》〈釋談章〉系統和李水南作的《太音希聲》〈釋談章〉系統。
當時的情況很可能是這樣:
一、崇德希周呂選君曾聽過福建南音〈普庵咒〉,因而委託李水南在琴上奏出。李水南是浙江人,與福建為鄰。他應該對南音不會陌生,就將福建南音〈普庵咒〉直接汲取,譜成琴曲〈釋談章〉。
二、張德新是新安人,屬於安徽,去福建稍遠。但是,序《三教同聲》的鄭邦福,當時是福建按察司副使;而直接傳承《三教同聲》〈釋談章〉的《陽春堂琴譜》撰輯人張大命,是家在福建建溪;這是否意味著當時的張德新也很可能活動於福建,從而接觸過南音。所以,當他要譜《三教同聲》時,就很自然地依據福建南音〈普庵咒〉敷衍成琴曲〈釋談章〉了。
小結
至此,我們可以對普庵禪師咒語之入樂作個簡單的結論:前言中曾提過,普庵禪師咒語在長期的誦念中,因為它那流暢的音聲與規整的節奏,是很動聽的,很可能形成旋律。然而,從一部咒語的誦唱,轉化為一個固定的音樂,尤其是器樂,則是很困難的。據胡耀著《佛教與音樂藝術》(天津人民出版社):「《普庵咒》的誦唱音調在不同寺院是不相同的。大致可分為南北二流:北派以山西五台山作代表;南派以江蘇常州天寧寺為代表。二者的音調節奏等大相懸殊。」這就是很好的說明。
普庵禪師咒語從南宋開始,流傳了將近四百年,到明朝嘉靖年間才有普庵咒音樂的出現。最初出現的,是福建南音《普庵咒》。這是有心人因它的規整結構而選取,配以南音『寡北』滾門音樂而成。其動機是為了配合寺院佛誕的福建南音演奏活動,以增添一首有佛教內容的新曲目。後來,此曲風行於當時,並形成指套。
福建南音是一個典雅古樸的樂種,它的《普庵咒》更令人有庄嚴肅穆的感受,從而影響到琴人紛紛仿效,按彈於絲桐,譜於琴上。於是就產生了張德新和李水南兩人的創作。動機還是宗教性的:張德新是為了譜『三教同聲』而選取它入琴;李水南則是受好佛道的呂選君所託,才譜之於琴的。後來,因為當時的地理環境的阻隔,從而形成了《三教同聲》、《陽春堂琴譜》、《松弦館琴譜》的傳習系統;以及《太音希聲》、《伯牙心法》、《理性元雅》另一個系統的傳習。這種情況從萬曆一直延續至明末,兩個系統才開始融匯起來。而到清初,統一的普庵咒琴曲才出現。

熱點內容
短篇英國經典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9-16 19:23:00 瀏覽:868
末世喪屍重生小說女主角 發布:2025-09-16 19:18:12 瀏覽:202
以東北為背景的重生古代小說 發布:2025-09-16 19:09:31 瀏覽:162
公務員網路小說 發布:2025-09-16 19:06:05 瀏覽:85
總裁怕打針的小說 發布:2025-09-16 19:04:11 瀏覽:278
言情短篇小說去哪發表 發布:2025-09-16 18:50:26 瀏覽:476
女主腰疼的現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6 18:28:00 瀏覽:250
民國合夥人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6 18:27:57 瀏覽:64
重生之軍營軍婚小說 發布:2025-09-16 18:27:20 瀏覽:765
被騙到深山裡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6 18:22:55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