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李白的詩
A. 你們誰會李白的詩句
李白的父親=李客
金庸小說《俠客行》=李白的詩《俠客行》
第一章 玄鐵令
--------------------------------------------------------------------------------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瘋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李白這一首「俠客行」古風,寫的是戰國時魏國信陵君門客侯嬴和朱亥的故事,千載之下讀來,英銳之氣,兀自虎虎有威。那大梁城鄰近黃河,後稱汴梁,即今河南開封。該地雖然數為京城,卻是民風質朴,古代悲歌慷慨的豪俠氣概,後世迄未泯滅。
開封東門十二里處,有個小市鎮,叫做侯監集。這小鎮便因侯嬴而得名。當年侯嬴為大梁夷門監者。大梁城東有山,山勢平夷,稱為夷山,東城門便稱為夷門。夷門監者就是大梁東門的看守小吏。
這一日已是傍晚時分,四處前來趕集的鄉民正自挑擔的挑擔、提籃的提籃,紛紛歸去,突然間東北角上隱隱響起了馬蹄聲。蹄聲漸近,竟然是大隊人馬,少說也有二百來騎,蹄聲奔騰,乘者縱馬疾馳。眾人相顧說道:「多半是官軍到了。」有的說道:「快讓開些,官兵馬匹沖來,踢翻擔子,那也罷了,便踩死了你,也是活該。」
。。。。
1932年,創立於1932年的 Revlon(露華濃)公司//露華濃公司成立於紐約,創始人是查爾斯·郎佛迅、約瑟夫·郎佛迅兄弟和化學家查爾斯·郎曼。
==《清平調》 唐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成語 別有洞天 出處 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
B. 李白的十首著名的古詩
一、《望天門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譯文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二、《望廬山瀑布》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譯文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彷彿三千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三、《早發白帝城》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譯文
清晨告別白雲之間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譯文
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帆影漸消失於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五、《贈孟浩然》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譯文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梵谷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六、《靜夜思》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七、《贈汪倫》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譯文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八、《客中行》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2、譯文
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鬱金香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九、《宣城見杜鵑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2、譯文
在遙遠的故鄉,曾聽過子規鳥凄惻的鳴啼;如今在異鄉宣城,又看到盛開的杜鵑花。
子規鳴叫悲囀,使人愁腸寸斷。暮春三月鳥鳴花開之時,遊子正思念他的故鄉三巴。
十、《蘇台覽古》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2、譯文
山上荒台與殘破的宮牆對著新綠的楊柳,山下采菱人的歌聲中一派春光錦綉。
當日這里的歡歌盛舞到何處去尋?只有那曾照吳王宮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