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簡容免費小說
⑴ 端午節與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源於紀念屈原,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詞,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
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 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後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
⑵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根據古詩內容,展開想像,改寫成短文
成小短文。一到初夏,農村頓時便忙活起來,夏收夏種,有收獲又播下希望,農民們自然要夜以繼日,不辭辛勞了。從早到晚忙。白天夜裡,沒有閑暇,不是到田裡去清除雜草,就是將麻捻成麻線,時時刻刻,手忙腳亂。二是男女老少,人人皆忙。大人干大人的事,兒女干兒女的事,人人不得閑,個個忙得歡,就連不懂事的小孩,也在桑樹蔭下學大人種瓜。農事實在太多,令人應接不暇。夏日時節,最是忙的季節,各種農事接踵而至,田 里苗要培,草要除。謝謝觀看!編輯於 2020-03-05展開剩餘9%查看全部97個回答立即下載下載有看頭最新版2021最新版本!下載下載有看頭最新版-上應用寶搶鮮一鍵免費下載!myapp.com廣告恰似愛如潮小說全文免費閱讀【全本免費】下載七貓小說根據文中提到的短文為您推薦恰似愛如潮小說全文免費閱讀「七貓免費小說」海量精品,都市/言情/玄幻免費任選,還
5條gu181636093154寫的真好
廣告2021-03-04
35贊·2,463瀏覽2020-02-12
8贊·17,706瀏覽2021-03-02
187贊·19,530瀏覽2021-03-02
19贊·70瀏覽2020-05-25
80贊·2,391瀏覽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