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宅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壹』 《孽海花》的作者是誰
曾樸【簡介】(1872~1935)中國清末民初小說家,出版家。家襲宏譜載名為朴華,初字太朴,改字孟朴,又字小木、籀齋,號銘珊,筆名東亞病夫。江蘇螞鍵常熟人,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近代文學家、出版家。 http://eltonzeng.photo.hexun.com/19098954_300280_d.html【求學】曾樸生於書香世家,曾家是常熟望族之一,祖上世代為官。曾樸的父親曾之撰中年時辭官回到家鄉,在明朝御史錢岱「小輞川」基址上,苦心營建達二十年之久,春花秋月、夢後樓台在不無虛擬意味的園林中自然而然起來。曾之撰對曾樸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螢雪苦讀換來春風得意。曾樸自幼聰慧好學,他表面上受著科舉應試的教育,實際上常常背著他人沉浸在文藝書籍中,他文學的基石在無形中得以奠定。光緒十七年(1891)中舉。次年赴京參加會試,以墨污考卷出場。弄污考卷事件發生後,曾之撰為了不讓曾樸過於難堪,立刻斥資給他捐了個內閣中書。在京任職的曾樸,眉宇間流露著自信,翩翩風華才子,交遊廣闊,豁達不羈。曾樸早年雖是個舊式舉人,但卻十分厭惡封建科舉制度;在其少時所作《赴試學院放歌》中就痛切揭露清廷科場視士子如盜賊的現象,對那些孜孜攻讀八股文章鑽營功名利祿的文士表示鄙夷。他傲然高吟:「丈夫不能腰佩六國璽,死當頭顱行萬里,胡為碌碌記姓名,日夜埋頭事文史!……男兒快意動千秋,何用毛錐換貂珥,君不見蒼松古柏盤屈干雲霄,安能局促泥塗日與荊枳比!」後來雖迫於老父嚴命並被督送悶禪巧登輪勉強北上應試,入場後卻故意弄污試卷題詩拂袖而出, 憤然表示「功名不合此中求」!雖則,其父為他捐內閣中書留京供職,但傲岸的曾樸不慣於浮沉宦海,日與同好文友詩酒邀游。他留京幾年,終覺得小京官生涯不足以償其志,遂憤然出都,脫離宦海。【創辦實業】戊戌變法前夕,曾補居上海,原是秉承父命擬創辦實業,但在滬時常與改良派人物譚嗣同、林旭、唐才常、楊深秀等交往,暢談維新,籌措變法活動,把創辦實業的事置之腦後了。次年,變法失敗,改良派六君子被殺,曾樸適回常熟料理父喪,幸未罹難。此際,曾樸詩詞有《李花篇》,隱諷慈禧太後偏寵太監李蓮英事,又有《盆荷》一首,隱敘光緒被囚瀛台事,非議朝政,為變法殉難志士鳴不平,也流露出希望光緒脫去桎梏重振國運的願望。常熟名士沈北山冒死上疏請西太後交出政權,殺榮祿、剛毅、李蓮英三凶,這件哄動全國的大案,曾樸暗中亦參與其事。沈北山回常熟後匿居曾宅,事敗,被捕入獄,曾補百般照拂。1900年,江南知府經元善聯名一千二百三十人上書諫廢立(光緒),曾樸也參與此舉。這一時期的曾樸,受改良主義影響是頗深的。 曾樸經營的文化事業因資金周轉不靈而中輟,後曾入兩總督端方幕,僅任財政之案,未見作為。未及一年,端方調任北洋大臣,於是曾樸捐納候補知府赴京引見後分發浙江,但因並無奧援,也僅僅充任杭州地方的發審委員與寧波清理綠營宮地局會辦一類的閑曹小吏而已。辛亥革命前夕,曾樸參加江蘇省教育會,與黃炎培、沈信卿輩相往還。光復以後,他當選為江蘇省議員,繼而先後擔任江蘇省官產處長、沙田局會辦、財政廳長、政務廳長「等職,在這十幾年的宦海生活之中,曾樸嚴拒加征捐稅,力爭教育專款,反對蘇省執政軍閥孫傳芳呈征畝捐未果,而稱病請辭的。在這期間,曾樸對於國家大事仍是頗為關心的。他對於袁世凱恢復帝制竭力反對,袁世凱稱帝時,與蔡鍔等為友,並資助陳其美等人反袁。1915年12月間,曾樸和冷御秋、鈕永建等在滬謀劃江蘇主面的反袁運動,軍費匱乏,他概然負籌款之責,並且輸私蓄以充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