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免費 » 心安是歸處小說全文免費閱讀答案

心安是歸處小說全文免費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3-02-15 15:09:37

⑴ 夜讀:心安是歸途

這篇發在孟晚舟女士朋友圈裡的感言文章,甫一推出,備受關注,眾多讀者紛紛留言、點贊、轉發,表達了對孟晚舟女士歸國的熱烈歡迎和美好祝福。這篇千字文,情真意切,打動人心,充分表達了孟晚舟女士此時此刻的心情和要表達的感激與感謝。本文試著從讀寫的角度對這篇優秀的「感言」文章做一點解析。—— 陳冬平¹

參看文章 《夜讀:月是故鄉明》

一看題目。文章題為「月是故鄉明,心安是歸途」。題目用兩句詩,前一句援引,後一句化用,表達兩層意思。

前者援引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表達的是對「故鄉」——祖國的思念和熱愛。

後者化用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作者將原詩中的「歸處」改為「歸途」,是對現實情即歸國航程之中的真實寫照,真切地表現了歷經艱辛磨難後依然坦盪、安然以對的心境。

二看篇幅。全文共1047字,比較符合作者「歸途之中」這一實際境況,也恰逢其時、恰到好處地滿足了廣大讀者對作者因故羈留加國1028天後回國這件事的閱讀期待。如果三言兩語,可能難以「暢敘幽情」;如果宏篇大論,又不太合乎現實境況。

千字感言文章,在特定情境下,簡要敘事、適度議論和抒情,突出表達了以「回家」為主線的內心真切感受,抒發了以「感謝」為主旨的深摯情懷。

三看結構。這是重要看點,需要多說幾句。全文共6個自然段,首尾兩段呼應巧妙,從「實」到「虛」筆法獨到。

第1段,即開頭,從現實環境入手——「舷窗外一片漆黑,機翼上的航行燈閃爍不停」,寫到個人感受——「在寂靜的夜空中,這些許的微光顯得格外溫暖。」再寫自己是在「歸國」的航班中——「此刻,我正飛越北極上空,向著家的方向前行,馬上就要投入偉大祖國母親的懷抱,闊別三年的祖國已在天涯咫尺」,自然真切。

第6段,即結尾,用「午夜夢回,最是心底那一輪明月,那一江春水,那一縷鄉愁,亦是我滯留他鄉三年每分每秒的心靈歸宿」「秋風掠過,登機前,溫哥華已需寒衣加身。此時,祖國的秋日正是天朗氣清、暖陽和煦,期待一年好景緻,再賞橙黃橘綠時」,與開頭的現實情境巧妙相接,遙相呼應。

首尾兩段,在作者由實轉虛的簡要敘述中,我們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激動和喜悅,聚焦作者描述的重點內容,不難發現,這種溫暖的感受源自何處,天朗氣清的環境來自哪裡,啟發和引導讀者去深入思考。

第2段,表達了作者能夠重獲自由,首先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祖國的強大。回憶往事,作者用了三個排比句,高度濃縮了作者三年來所受的委屈和艱辛。第3段,齊整的句式,詩意的語言,歷數曾經的「淚水」、「掙扎」和「陰霾」,表達出的是「堅強」、感動和「溫暖」。「萬家燈火總有一盞給我溫暖,浩瀚星河總有一予我希望,感動於心,感激於情。」

第4段和第5段,分別承接和照應第2段和第3段,妙!第4段表達的,是對於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和「偉大的國家」背後原因的探尋。那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數十年如一日地艱苦奮斗」「讓我們的祖國走向繁榮富強,人民邁向共同富裕,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聯繫到自己的重獲自由,文章很自然地表達出「感謝親愛的祖國,感謝黨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絢麗的中國紅,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時刻,引領我回家的漫長路途。」這樣的肺腑之言。

第5段,表達對於家人、朋友、同事和關心「我的你和你們」的深深感謝。排比句段,虛實結合。從個人「喜樂悲歡」到大家「風雨同舟」,從自身際遇到家國情懷,這種關切和鼓勵,這種支持和擔當,「如一道彩虹,斑斕了坎坷路途上的一隅天空。」

四看錶達藝術及效果。這篇千字感言文章,主題鮮明,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情感真摯,文采斐然。既體現了思想的高度,又顯現著文化的厚重。排比句式強化了情感的深刻濃烈,詩性語言凸顯了文章的美學追求。虛實結合,情理交融。因事及理,由理及情。「回家的路,雖曲折起伏,卻是世間最暖的歸途。」此處水到渠成,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

註:陳冬平,男,深圳市桂園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廣東省「點燈人」校園閱讀推廣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湖北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兼職教師;深圳市文學學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深圳校園十佳文學少年」「優秀輔導老師」。

⑵ 心安是歸處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心安是歸處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來到這已經七天了,我還是不能接受現在是康熙四十五年這個事實,我本該是二十三歲的現代研究生,而不是現在這個不滿十七歲的清朝少女。
七天前,我正在走廊里和好友秦珊發著簡訊,她說她要去故宮實習,我還祝賀她來著,沒想到我一腳踩空樓梯,先到清朝來實習了。
我剛穿越過來的時候,那狼狽樣可別提了,衣衫襤褸,頭發粘連,全身上下只有一塊鏨著「庚午年臘月初八」,還有「芙瑤」字樣的長命鎖,我以在讀研究生的閱歷,算出「我」的年齡十七,判斷出我的寄主,也就是現在的我名叫芙瑤。名字還是挺淑女的,不像我的本名趙幻,有點辨不出性別。
不過我現在的身份是京城司書巴雅拉·奉瞻的義女。我餓暈在他們家門口,他和他夫人把抬回家,救了我一命。司書是個九品的小官,管理京城戶籍什麼的,就是居委會大媽乾的活,是個清水衙門,但是他們家還挺富裕,估計是祖上留下來的財產。
他們一家也挺奇怪,一夫一妻一女,我都懷疑是不是一塊從現代穿過來的。也許奉瞻……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

⑶ 歸於平安——讀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

    《心安即是歸處》這個書名和近五十歲的我不求快樂,能平安就已知足的心境很是吻合。書里的兩個章節讓我想起心驚肉跳,意欲翻滾的2021年暑假的經歷。

——我此時此刻迷迷糊糊,思維中理智的成分已經所余無幾,剩下的是一些接近病態的本能的東西。一個很大的「死」字突然出現在眼前,在我頭頂上飛舞盤旋。

      這是書中「死的浮想」篇章中的一段話。和2021年我的暑假期間我媽住院手術出危險,人瀕臨死亡前的本能求生的情景一樣。關於死的話題我媽從未和我探討過,我無從知曉我媽的死亡觀,我媽如何死我是決定不了的,是我媽自己的選擇和價值觀,可是我的死後事還是可以選擇的。死後如何處理自己的後事,是年近五十的我經常尋找的答案。一日在完成學習強國學習任務時聽到了莊子關於死的解答。「莊子將死, 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 以月月為連璧, 星辰為珠璣, 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我死後不辦葬禮,歸於大海。器官如能用,就捐獻給需要的人。這些是這次媽媽的死裡逃生的啟發和思考。是我和女兒會經常分享的死亡觀,死的後事都安頓好了,不給孩子和自己添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輕松質朴的死正如輕松質朴的活。

——你們可能是一個生在天南,一個生在海北,中間經過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機遇,有的機遇簡直是間不容發,稍縱即逝,可終究沒有錯過,你們到底走到一起來了。即使是青梅竹馬的關系,也同樣有個「機遇」的問題。這種「機遇」是報紙上的詞兒,哲學上的術語是「偶然性」,老百姓嘴裡就叫作「緣分」或「命運」。這種情況,誰能否認,又誰能解釋呢?沒有辦法只好稱之為緣分或命運。

      這是書中「緣分與命運」的篇章的一個段落。他講的是夫妻緣,緣分很多種。2021年我的暑假期間,我去醫院照顧我媽十二天,九天晚上沒睡覺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經歷,我帶著要喝的治我崩漏的中葯去陪護我媽,崩漏十八天,直到我媽出院我的血才停。我和我媽待了二十年來最長的一段時間,沒想到我們的相聚竟然在醫院里。我親生父親在我十一歲的時候胃癌去世,我媽在我十六歲時再婚,她第二任丈夫的女兒和我媽經常為分財產的事情打得雞飛狗跳,我不知道如何和同與我媽經常打架的她丈夫的女兒相處,最重要的是我不想參與她們關於財產的所有事情,所以三四年沒回家。後來回家看我媽也沒在她家過夜過,交往僅限於電話關心我媽的身體,我總是勸我媽不要去爭財產,和我繼父過的開心就行,就算掙到財產分給我,我也不會去拿的,因為他們家人能把我剁了,他們看錢比命重要。我媽從來不聽我的話,加上我三姨慫恿我媽管我繼父要錢要財產的事,我不喜歡和她們來往,爭搶不是我的人生觀。基於此,加之這次我媽生病,我突然認識到我們的母女緣分好像從我媽改嫁後就淡了。這次經歷讓我看到了自己在媽媽心裡是沒有位置的,我高估了我自己的重要性,如今我不再痛苦於母女的感情層面,因為我們之間已沒有感情,只剩下我做女兒的責任,我做我能做的,心安足矣。緣分是有時限的,緣分不知不覺的來,不知不覺的走,珍惜有緣時在一起的時光吧!來日並不方長!

      心安即是歸處。比心安更多的福氣是平安。古人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人的一生,不是煩惱愁苦就是生病,今天感冒,明天腿痛抽筋,都在生病。所以平安最難,永遠保持平安前進是最困難的,真能保持平安,才能保持長久。平安指心境平靜安定。沒有事故;沒有危險;平穩安全。曾經渴望不斷追求外物帶來的快樂的我,如今能平安度過每一日恐怕都是我後半生的奢求了。

    女兒生病猶如我生病萬感交集,夜不成寐。媽媽生病期間發生的諸多種種,內心的煎熬如熱鍋上的螞蟻,和人間地獄沒什麼區別。孩子在外讀書期間,我每天無所事事感到孤獨寂寞無聊空虛。在媽媽住院女兒生病期間所受的,讓我深知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個人有人間的清閑,就是神仙的境界,這一天當中不生病也沒有痛苦,就是福。

    其實這些我都沒資格祈求,只安然度過命定的時光足矣,苦來受苦,福來受福,沒有苦與福之分,也便是平安的歸處。

⑷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

讀這本書,無外乎兩個理由,一是作者,二是書名。書名很有禪意,作者更是智慧的象徵,他的思想自然值得學習。

對於人生,季老說,他雖然已經到瞭望九之年,但仍然說不清楚,我們大多數都是被動的,糊里糊塗地出生,糊里糊塗地長大,糊里糊塗地死去,如果非要說人生有什麼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對於三觀,季老說,千萬不要把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作一個哲學命題來討論,徒托空談,無補實際。一切人生觀和價值觀,離開了責任感,都是空談。

對於人性,季老說,他不相信「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相反,專門利己的人倒是很多。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那麼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對於讀書,季老認為天下第一好事就是讀書,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永遠不停地向前邁進,靠的就是能讀書又能寫書的本領。

對於相處之道,季老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這三個關系,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他對待一切善良之人的態度是:一曰真,二曰忍。相互誠懇,相互容忍。溫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而溫馨則是需要培養的。培養之道,不出兩端,一真一忍而已。

對於人生信條,季老說自己很真實,一個人是什麼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這樣的文章決不應任意刪削或者乾脆抽掉,而應該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對於死亡,季老說,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說實話,這本書挺散的,但季老對待人生、對待死亡的看法,對待人的態度仍然給了我一些觸動。

讀完此書後,在和家人相處的過程中,每當遇到不順意的事情時,我總是在心裡默念:一曰真,二曰忍。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真實感受,總覺得心情好太多了。我想,這也是讀書的一個重要意義吧。

書名「心安即是歸處」,這句禪語也讓我意識到人生走到盡頭,無所謂輸贏,最好的狀態便是心安,心安即是歸處。

⑸ 21天閱讀挑戰||《心安即是歸處》第1-2章閱讀筆記

本文參與 【風月同天】第一期讀書社群活動

活動專題 【風月同天讀書社群】

也許因為春節待在家裡太無聊了,心情有點低落,心一直動盪不安,看到這書名感覺一下子被治癒了,希望從書中找到心靈的歸處吧。

《心安即是歸處》作者季羨林,經歷過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爭不辯,不怨不艾,滿懷天真,執著自己的執著,安於當下。是世界上僅有的精通於吐火羅文的幾位學者之一,同時又用質朴的文字向世人傳達一個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歸處。

讀第一章,只有一句話。

我是這樣理解季老先生的三個關系的。

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包括我們自己。我們心懷感恩之心對待大自然,保護它,愛護它,讓它持久發展,那麼大自然對我們的回饋也不會吝嗇的。

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和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關系。這兩層關系也是相關關系,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沒有處理好,那思想與感情就會產生矛盾失去平衡。

比如說,有些人難以走出失戀的痛苦中,因為他們剛剛結束了與另外一個人的關系,思想已經脫離了或者正在掙扎面對著事實,但感情卻仍然捨不得從那個人身上收回來。這種矛盾必然是痛苦的,如果找不到一個平衡點話。所以這時候往往會讀到一些心靈雞湯。他已經不愛了我,但是愛他是我一個人的事情與他人無關;或者愛他,就給他自由,祝福他;或者放下他才能遇見更好的另一半等等。

所以啊,沒有處理好這三個關系真的很苦惱的,我們僅僅是個凡人有時候真的很難參悟一些人生的大道理,只能一邊體驗一邊抒發自己的感悟吧。

什麼叫人生?

如果你問我,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畢竟正值青春如此深奧的問題拿去問一下七老八十的老人家或許能答的上來。

望九之年的季老先生的原話是這樣答復的,「 我並不清楚,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眾生中也沒有哪一個人真清楚的。 」

他還說,「 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種討論本身就無意義,無價值,不如實實在在地干幾件事好。 」

如果我們非要討論人生這個問題那肯定得不到一個全面又滿意的答案,即使有這個答案,它應該能裝滿一座圖書館。但人生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我們每個人都在無意識地做這種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糊里糊塗地降生,糊里糊塗的成長,然後糊里糊塗地死去。這一生看似糊里糊塗的,但從誕生開始我們身上就背負著一種早已深入骨髓的使命——傳承。

我們努力地活著,成家立業,盡心盡力地教育下一代。為了什麼?為了傳宗接代!從地球誕生開始,所有生物小到一顆種子,都在為了傳宗接代努力地活著,人類也不例外。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傳承文化、知識、精神。

最後,用孟子的話來結束今天的筆記,「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其實我也是糊里糊塗的,寫了這么多不是為了教人什麼或者傳遞什麼,僅僅分享我的閱讀感悟,有什麼不對就見笑了。

活動傳送門 閱讀,我們是認真的 。

⑹ 《心安即歸處》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心安即歸處》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alWhPJYZpNv0g8zJo7_ZZg

?pwd=fdnm 提取碼:fdnm
簡介:《心安即歸處》的作者是尹尹子。

⑺ 《心安即是歸處》——季羨林

第一本季老的書。讀的時候當真體會到了他一直強調的「真」,言語和思想都很真實很真誠,讀的時候感覺非常親切。其中有一篇「咪咪」,講的是季老養的貓咪,特別可愛動人,形象鮮活,朴實但抓人。此外,季老的豁達樂觀也開導了我,書中探討了許多常見但有意思的話題,關於善惡、關於讀書、關於生死……值得一讀。

第2章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魯迅先生說過:「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第五章。有人理解是:老天並不仁慈,只把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然而聯繫上下文,這種理解有失偏頗。另一種理解則是認為老子想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地順其自然,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我認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混沌學」是一個新興的但有無限前途的學科。我曾多次勸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注意「模糊學」和「混沌學」。(批註by me:哈哈哈哈哈對不起,我想到了糊弄學)

「以精確的觀察、實驗和邏輯論證為基本方法的傳統科學研究,在進入人的感覺遠遠無法達到的現象領域之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因為在這些現象領域中,僅僅靠實驗、抽象、邏輯推理來探索自然奧秘的做法行不通了,需要將理性與直覺結合起來。對於認識尺度過小或過大的對象,直覺的頓悟、整體的把握十分重要。」

據說真正的大哲學家必須自成體系。體系不成,必須追求。一旦體系形成,則既不圓融,也不無礙,而是捉襟見肘,削足適履。

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終保持不斷創造新事物的創造性和為人們為社會作出貢獻的社會性。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

行而宜之之謂義。

凡是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人類發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惡。凡是對處理人際關系有利,對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有利的事情可以稱之為小善,反之就是小惡。

第3章 有福讀書,可慰平生

人類千百年以來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兩端:一是實物,比如長城等等;二是書籍。以後者為主。在發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記憶;文字發明了以後,則使用書籍。

擺脫七律的束縛,李白是沒有枷鎖跳舞;杜甫善於使用七律,則是戴著枷鎖跳舞,二人的舞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在文學批評史上,杜甫頗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對李白則絕無僅有。

我說的這一番道理,跡近老生常談,然而卻是真理。人世間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第4章 縱浪大化,不憂不懼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

哲學家同詩人一樣,都是在作詩。作不作由他們,信不信由你們。這就是我的結論。

趨附有術,其術多端,而歸納之,則不出三途:吹牛、拍馬、做走狗。借用太史公的三個字而賦予以新義,曰牛、馬、走。

孟子說:「脅肩諂笑,病於夏畦。」

第5章 行於天地,再遇自己

那些高呼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往往正是毫不利人、專門利己的傢伙。

我現在非常欣賞這種模糊,模糊中包含著希望。

正如魯迅在《過客》中所寫的那樣:「前面?前面,是墳。」

但是,為了安慰他,或者欺騙他,也為了安慰我自己,或者欺騙我自己,我脫口說了一句話:「過一兩年,我再回來看你!」聲音從自己嘴裡傳到自己耳朵,顯得空盪、虛偽,然而卻又真誠。這真誠感動了老教授,他臉上現出了笑容:「你可是答應了我了,過一兩年再回來!」我還有什麼話好說呢?我噙著眼淚,鑽進了汽車。汽車開走時,回頭看到老教授還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活像是一座塑像。

「火車擒住軌,在黑夜裡直奔,過山,過水,過陳死人的墳」

「凡所難求皆絕好。」既然無論如何也進不去,只好覺得廟內一切「皆絕好」了。

猴子們和鴿子們大概認為,人間的這些花樣都是毫無意義的。它們獨行獨來,天馬行空,海闊縱魚躍,天高任鳥飛,它們比人類要自由得多。按照一些國家輪回轉生的學說,猴子們和鴿子們大概未必真想轉生為人吧!

魯迅於是大為感慨:他不願意孩子們再像他那樣辛苦輾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像閏土那樣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像別人那樣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

第6章 當下即是生活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同我回憶里那些馬纓花比起來,一個是照相的底片,一個是洗好的照片;一個是影,一個是光。影中的馬纓花也許是值得留戀的,但是光中的馬纓花不是更可愛嗎?

新荷初露田田葉,垂柳搖曳絲絲煙,幾疑置身非人間。

我現在越來越不了解自己了。我原以為自己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內心還是比較堅強的。現在才發現,這只是一個假象,我的感情其實脆弱得很。

一個人如果自認還有一點力量、一點權威的話,應當向敵人和壞人施展,不管他們多強多大。向弱者發泄,算不上英雄漢。

我現在再也不硬充英雄好漢了,我俯首承認我是多愁善感的。咪咪這樣一隻小貓就戳穿了我這一隻「紙老虎」。我了解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並不感到有什麼難堪。

我從小就喜愛小動物。同小動物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它們天真無邪,率性而行;有吃搶吃,有喝搶喝;不會說謊,不會推諉;受到懲罰,忍痛挨打;一轉眼間,照偷不誤。同它們在一起,我心裡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樣,應對進退、謹小慎微,斟酌詞句、保持距離,感到異常的別扭。

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時候,有一些通達世事的好心人告訴我,貓們有一種特殊的本領,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壽終。到了此時此刻,它們決不呆在主人家裡,讓主人看到死貓,感到心煩,或感到悲傷。它們總是逃了出去,到一個最僻靜、最難找的角落裡,地溝里,山洞裡,樹叢里,等候最後時刻的到來。因此,養貓的人大都在家裡看不見死貓的屍體。只要自己的貓老了,病了,出去幾天不回來,他們就知道,它已經離開了人世,不讓舉行遺體告別的儀式,永遠永遠不再回來了。

人是百代的過客,總是要走過去的,這決不會影響地球的轉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每一代人都只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途接力賽的一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是宇宙常規。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相互恩愛,相互誠懇,相互理解,相互容忍,出以真情,不雜私心,家庭和睦,其樂無垠。

第7章 靈魂獨立,不畏孤寂

多少年以來,我的座右銘一直是:「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老老實實的、朴樸素素的四句陶詩,幾乎用不著任何解釋。我是怎樣實行這個座右銘的呢?無非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而已,沒有什麼奇招。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鄭板橋說:「難得糊塗。」對我來說,並不難得,我於無意中得之,豈不快哉!

然而忘事糊塗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我認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紀越來越老,對於「忘」的評價卻越來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學思辨的水平。

天下有沒有傻瓜?有的,但卻不是被別人稱作「傻瓜」的人,而是認為別人是傻瓜的人,這樣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救之之道只有一條:不自作聰明,不把別人當傻瓜,從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哪一個時代,哪一個社會,只要能做到這一步,全社會就都是聰明人,沒有傻瓜,全社會也就會安定團結。

魯迅的「隔膜」是單方面地以主觀願望或猜度去了解對方,去要求對方。

干損人利己的事是壞人,而干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則是壞人之尤者。

根據我的觀察,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這有點像形而上學了。但是,我卻沒有辦法。天下哪裡會有不變的事物呢?哪裡會有不變的人呢?我觀察的幾個「壞人」偏偏不變。幾十年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我想給他們辯護都找不出詞兒來。有時候,我簡直懷疑,天地間是否有一種叫作「壞人基因」的東西?可惜沒有一個生物學家或生理學家提出過這種理論。我自己既非生物學家,又非生理學家,只能憑空臆斷。我但願有一個壞人改變一下,改惡從善,堵住了我的嘴。

在我們這喜歡把最不重要的事情復雜化了的禮儀之邦,我這發明一定有許多人歡迎,我預備立刻去注冊專利。

怪論有什麼用處呢?某一個怪論至少能夠給你提供一個看問題的視角。任何問題都會是極其復雜的,必須從各個視角對它加以研究,加以分析,然後才能求得解決的辦法。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這三個關系,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無題》:人生在世一百年,天天有些小麻煩。最好辦法是不理,只等秋風過耳邊。

第8章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我自認已經參透了生死奧秘,渡過了生死大關,但今天竟然被上顎上的兩個微不足道的小水泡嚇破了膽,使自己的真相完全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我雖然已經九十五歲,但自覺現在討論走的問題,為時尚早。再過十年,庶幾近之。

十年浩劫中,我曾下定決心「自絕於人民」。我在上衣口袋裡,在褲子口袋裡裝滿了安眠葯片和安眠葯水。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押解我去接受批鬥的牢頭禁子猛烈地踢開了我的房門,從而阻止了我到閻王爺那裡去報到的可能。

人不僅有邏輯,他還有思想感情。邏輯上能想得通的,思想感情未必能接受。而且思想感情的特點是變動不居。一時沖動,往往是靠不住的。因此,想在思想感情上承認自己能笑著走,必須有長期的磨煉。

自己不是標榜豁達嗎?「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原來那是自欺欺人。老百姓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我自己也屬於「賴」字派。

我過去曾多次說到,自己向無大志,我的志是一步步提高的,有如水漲船高。自己絕非什麼天才,我自己評估是一個中人之才。如果自己身上還有什麼可取之處的話,那就是,自己是勤奮的,這一點差堪自慰。我是一個富於感情的人,是一個自知之明超過需要的人,是一個思維不懶惰、腦筋永遠不停地轉動的人。

在朋友歡笑之中,在家庭聚樂之中,在燈紅酒綠之時,在獎譽紛至沓來之時,我滿面含笑,心曠神怡,卻驀地會在心靈中一閃念:「這一出戲快結束了!」

家裡缺少一個雖然坐在床上不說話卻散發著光與熱的人。我感到冷清,我感到寂寞,我不想進這個家門。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心裡就更加頻繁地出現那一句話:「這一出戲快煞戲了!」

我腦袋裡的回憶太多了,過於多了。眼前的工作又是頭緒萬端,誰也說不清我究竟有多少名譽職稱,說是打破紀錄,也不見得是誇大,但是,在精神上和身體上的負擔太重了。我真有點承受不住了。盡管正如我上面所說的,我一不悲觀,二不厭世,可是我真想休息了。古人說:大塊勞我以生,息我以死。德國偉大詩人歌德晚年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最後一句是ruhst auchc(你也休息),彷彿也表達了我的心情,我真想休息一下了。

自己身後的道路越來越長,眼前的道路越來越短,因此前面剩下的這短短的道路,彌加珍貴。我現在過日子是以天計,以小時計。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是可貴的。我希望真正能夠仔仔細細地過,認認真真地過,細細品味每一分鍾每一秒鍾,我認為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尋常」。我希望千萬不要等到以後再感到「當時只道是尋常」,空吃後悔葯,徒喚奈何。

我現在一方面腦筋里仍然會不時閃過一個念頭:「這一出戲快煞戲了。」這絲毫也不含糊;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覺得這一出戲的高潮還沒有到,恐怕在煞戲前的那一剎那才是真正的高潮,這一點也決不含糊。

「自己已經八十歲了!」我吃驚地暗自思忖。它逼迫著我向前看一看,又回頭看一看。向前看,灰濛蒙的一團,路不清楚,但也不是很長。確實沒有什麼好看的地方。不看也罷。而回頭看呢,則在灰濛蒙的一團中,清晰地看到了一條路,路極長,是我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

馮友蘭先生說:「何止於米?相期以茶。」「米」是八十八歲,「茶」是一百零八歲。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一般人的生活,幾乎普遍有一個現象,就是倥傯。用習慣的說法就是匆匆忙忙。

第9章 我的人生信條:真實

我曾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真有那麼一個造物主,要加恩於我,讓我下一輩子還轉生為人,我是不是還走今生走的這一條路?經過了一些思慮,我的回答是:還要走這一條路。但是有一個附帶條件:讓我的臉皮厚一點,讓我的心黑一點,讓我考慮自己的利益多一點,讓我自知之明少一點。

「在墓地埋著的可能有莎士比亞。

即使我再謙虛,我也只能說,在當前國際上吐火羅文研究最前沿上,中國已經有了位置。

評論家也有評我的散文的,一般說來,我都是不看的。我覺得,文藝評論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不必與創作掛鉤太親密。世界各國的偉大作品沒有哪一部是根據評論家的意見創作出來的。

要說在我身上還有什麼值得學習的東西,那就是勤奮。我一生不敢懈怠。

人間畢竟是溫暖的,生命畢竟是可愛的,生活著畢竟是美麗的。

⑻ 《心安即是歸處》閱讀收獲

1.關於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

季羨林老先生喜歡用朱子的一首詩形容時間的珍貴。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這首詩的關鍵有二:一要學習,二要惜時。

2 . 關於勤奮: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為了寫作《糖史》,八十多歲的季老先生,每天走七八公里路,往返與家和大圖書館之間,星期天閉館除外,不管冬天,還是夏天;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堅冰在地從未間斷過,如是接近兩年日子,翻遍書庫,翻閱《四庫全書》中的典籍。

3關於好人壞人 :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極少數人能做到

「一個人除了為自己著想外,能為別人著想的水平達到百分之六十,他就算一個好人,水平越高,當然越好。」

——摘自《心安即是歸處》季羨林

而能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樣的高水平,恐怕只有少數人能做到。

4. 關於讀書:開卷有益

有福讀書,可慰平生。

——季羨林

要讀自己專業的書。自己專業以外的書也要讀。只有這樣才能擴大知識面,不變成鼠目寸光的人,在競爭中被時代拋棄。

書給人以知識,給人以智慧,給人以快樂。

最後,總結為一句話:開卷有益。

5. 關於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季老先生座右銘: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是可貴的。我希望真正能夠仔仔細細地過,認認真真地過,細細品味每一分鍾每一秒,我認為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尋常」

——摘自《心安即是歸處》季羨林

這便是對「應盡便須盡」的最好詮釋。

6. 關於傻子:不自作聰明,不把別人當傻子,從而自己也就不是傻子。

哪一個時代,哪一個社會,只要能做到這一步,全社會就都是聰明人,沒有傻瓜,全社會也就會安定團結。

——摘自《心安即是歸處》季羨林

熱點內容
女總裁參加晚會小說文本 發布:2025-08-08 08:27:34 瀏覽:838
穿進游戲的小說小紅書 發布:2025-08-08 08:23:17 瀏覽:491
穿越絕世神偷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8-08 08:21:02 瀏覽:361
絕望游戲小說發布的時間 發布:2025-08-08 08:20:59 瀏覽:718
重生外國造汽車小說 發布:2025-08-08 08:19:02 瀏覽:308
負能量網路小說 發布:2025-08-08 08:10:41 瀏覽:669
男主是甲方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8-08 08:10:05 瀏覽:33
只寵不虐的總裁小說 發布:2025-08-08 08:10:05 瀏覽:645
都市奇門醫聖葉浩軒有聲小說 發布:2025-08-08 07:54:12 瀏覽:388
特戰阻擊手小說免費全文閱讀 發布:2025-08-08 07:49:38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