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優免費小說
① 小說《紅樓夢》里的幾個問題
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悲劇的故事讓讀者們耿耿於懷,林黛玉在與薛寶釵的婚姻競爭過程中意外失手,讓多少讀者心理不平衡:林黛玉早於薛寶釵進賈府,林黛玉美麗有才氣。林黛玉沒有理由失去賈寶玉的。
林黛玉才思橫溢,文思敏捷,給人一種詩人般的感覺。她心地善良純潔,寶玉挨打,黛玉去看他時眼睛哭的像桃子一樣大。她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西廂記》、《牡丹亭》等被世人斥為 「淫詞艷曲」的書籍,她也愛讀。她真誠率真、沒有城府,喜怒哀樂都放在外面。
薛寶釵卻知情達理,寬容隨和,識時務,顧大體。賈母的脾氣好惡,姐妹丫鬟的性情習慣都記在心中,以致常常能博得別人的好感。薛寶釵深明世事人情,像「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的詩句,說明她的文才不低於林黛玉。林黛玉是理想化的,她的思想行為都遠遠高出她所處的那個時代,寶釵是現實的,思想行為符合現時的觀念。一個人的性格不能決定愛情,更不會讓一個家庭決定一樁婚姻,賈母也絕不會僅僅從性格上考慮未來的孫子媳婦的。
從整部書中看,林黛玉獲得了賈寶玉的愛情,她的表現沒有理由失去賈寶玉
實際上林黛玉在於薛寶釵的競爭中是得到賈府最高統治者賈母的認可的,論關系,賈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是林黛玉的至親,特別是林黛玉的母親賈敏的過早的去世,讓賈母把對女兒的愛轉移到了林黛玉身上,在當時盛行親上加親的形勢下,有了讓黛玉嫁給寶玉的想法,黛玉與賈母、賈政都有很近的血緣關系,薛寶釵和賈寶玉也有血緣關系,但薛寶釵和賈母、賈政都沒有血緣關系,從這一點看,優勢在林黛玉一方。
單從審美觀方面講,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通過鳳姐的「嘴」和寶玉的「眼」,描繪了她的美麗漂亮。鳳姐一見就驚嘆道:「天下竟有這樣標致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寶玉的眼裡則是「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別有一種風范和神韻。曹雪芹把楊貴楊貴妃式的豐滿美賦予了薛寶釵,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給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絕世的姿容,兩者的比較已經高低分明。
在強大的優勢面前,林黛玉沒有把握住優勢,在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禮的樂聲中,淚盡燈枯,離開了她所戀眷的世間和她所深愛的賈寶玉。事情的轉折是由貴妃賈元春省親,大觀園賽作詩引起的。因為一首詩林黛玉失去了賈寶玉,也失去了生存的價值,含淚離開了人世。
為了元春歸省這樣一個探親儀式,賈府大興土木、無盡奢華,打造了「大觀園」這個精品工程。大觀園啟用之日,正是賈元春省親之時。賈元春召開了一個以大觀園題詠為主題的賽詩會。在這個詩會上,排在前面的迎春、探春、惜春、李紈等人的作品,都水平一般。排在後面的,無論是林黛玉的《世外桃源》還是她為寶玉代寫的《杏簾在望》,就詩而論,比前面諸作高出一籌。而薛寶釵寫了首《凝暉鍾瑞》,從賈元春的角度看,無疑是這次詩會的第一名,薛寶釵一首短詩,「芳園築向帝城西,華日祥雲籠罩奇;高柳喜遷鶯出谷,修篁時待鳳來儀;文風已著宸游夕,孝化應隆歸省時;睿藻仙才瞻仰處,自慚何敢再為辭」,不僅歌頌了皇上,討好了貴妃,而且傳播了聖道,弘揚了皇風,甚至最後又自輕自賤,直接奉承元妃的劣詩。在這次詩會活動中,只有她這篇作品,才真正體現了賈元春安排這次詩會主題,真正體現了當時的大局意思。而黛玉的這兩首的重點,卻放在了自然山水與世外仙境。寶玉的三首,犯了同樣的錯誤,那就是沒有「講政治」。因該說單從詩的藝術性和人性角度上來說,林黛玉的水平要遠遠高於其他人,也高於薛寶釵的這首詩,但從政治性上說,無疑薛寶釵的詩更符合統治階級的要求,從詩中折射出的薛寶釵的價值觀也更符合統治階級的准則,寶玉因《杏簾在望》一首而遭到貴妃娘娘的嘉許,不是詩的內容,而是為了提高弟弟的威信,賈元春從林黛玉的詩中隱約看出了她思想上的叛逆性。賈元春作為統治階級的重要成員,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大力提倡「主旋律」的創作旗幟,在選人用人上要選擇統治階級的忠實信徒,同樣,在選擇自己同胞弟弟的弟媳時,忠於封建社會是首要選擇,她不會顧及親情,在林黛玉和薛寶釵中,她只能選擇薛寶釵。於是賜給寶玉和薛寶釵「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 襲人告訴寶玉,「你的同寶姑娘的一樣。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單有扇子同數珠兒,別的都沒有。」賈元春已經把薛寶釵當作了寶二奶奶賞賜,把林黛玉作為一般的姊妹對待,她為了賈家的千秋萬代,一定會告訴賈母和賈政林黛玉不適合做寶玉的原配,主張把薛寶釵嫁給寶玉,如果說賈母還有些不忍,從賈政見到賈元春趕緊跪拜的表現看,賈政一定把賈元春的話當作聖旨看待,毫無條件的執行,體現在待遇方面,寶釵的「蘅蕪院」,「五間清廈連著卷篷」,而林黛玉的「瀟湘館」,卻只有「小小三間房舍,兩明一暗」。這很快讓一些勢利小人知道,無疑大大提高了薛寶釵的地位,使大家團結在薛寶釵周圍,惡化了林黛玉的生存環境,改變了黛玉的平衡心理,使她做出了一些反常行動和事情,她在賈府中趨向孤立無援,惟一的知己是賈寶玉。對賈寶玉的愛情,她幻想著有朝一日獲得統治階級的認可,配上一個合乎封建禮教的形式,成為合理的存在。但在聖旨面前誰都無能為力,視黛玉為掌上明珠的賈母也開始反對他們的愛情,林黛玉只有絕望,在絕望中一病不起,在絕望中失去愛情,她完全有條件另找一個條件非常好的丈夫,但沒有愛情的結合,生命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她只有以死向黑暗的社會表示強烈的反抗和控訴。
② 《紅樓夢》中婦女的特點和故事
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滿懷理想和激情,傾其心血和才力創造的藝術形像;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全新的不朽典型。脂硯齋稱賈寶玉是「古今未見之一人」,並說「不獨於世上親見這樣的人不曾,即閱古今小說傳奇中,也未見這樣的文字:」同時,賈寶玉這一人物形像既豐滿深刻,又生動鮮明,至今還流行在生活中,並且將會永遠活在人間。
然而,舊世界裡出現的新人,往往被世俗看成乖僻邪謬,不近人情,甚至被人看成狂、瘋、痴、呆、傻,無復人理。這正是先覺者們普遍的命運。賈寶玉不僅在《紅樓夢》中成了「百口嘲謗,萬目睚眥」的對像,被看作瘋、痴、呆、傻,被王夫人罵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就是在讀者和「紅學」家眼裡,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賈寶玉是封建貴族階級的叛逆者;有人說他是新興市民階層的代表;還有人說,賈寶玉的民主主義思想是「古已有之」的,他的叛逆性格是對古代民主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也有人說,賈寶王叛逆性格的形成,是由於受大觀園「女兒國」的影響。賈寶玉到底是一個什麼形像?他在書中處於什麼地位,起著什麼作用?這一形像有什麼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關於賈寶玉的來歷,《紅樓夢》開篇講了個荒誕神奇而又寓意頗深的故事,女媧煉石補天,煉成了三萬六干五百零一塊;結果單單剩下一塊,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這塊頑石自經女媧鍛煉,靈性已通,自來自去,可大可小;原來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的龐然大物、卻縮小到扇墜兒一般,而且是鮮瑩明潔的寶玉模樣。一天,遇著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它上面縷了幾個字,攜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走一遭。於是,石頭城中,榮國府內,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這就是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那塊頑石的幻相。
本來一塊頑石,無知無覺;坦然洪荒之中,平靜安寧,悠遠恆久。偏偏又通了性靈,並且變成了人,有了感覺,有了情義,有了靈魂,享受了人間的諸種美妙,也吃盡了人間的種種痛苦。但最終還要變成石頭,還要回到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這是一個圓環,無始無終。這不但是賈寶玉的「歷史」;也是宇宙和人類的歷史。——如今且書歸正傳,分析一下賈寶玉這個人物形像。
熱愛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賈寶玉這個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徵。《紅樓夢》反復寫了這個特徵,有時還用神話(如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的故事,「太虛幻境」的描寫)和誇張的筆墨(如「抓周」試志,對劉姥姥信口開河信以為真)渲染強調這一特徵。他還沒有出場之前,別人就介紹了他七八歲時說的孩子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骨肉。」後來書中又寫他這樣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他對許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對於活人,連畫上的美人也伯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他既然對許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發生苦惱。有一次,當林黛玉和史湘雲都對他不滿的時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無趣」——「目下不過兩個人,尚未應酬妥協,將來又欲何為?」又一次,當晴要和襲人吵鬧的時候,他就傷心地說:「叫我怎麼樣才好呢?把這個心使碎了,也沒有人知道。」雖然通過「齡官畫薔」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不可能死時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淚,但他喜歡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的痴性並沒有改變。這就是魯迅所概括的:「愛博而心勞」。也如警幻仙子所說的「意淫」。這樣概括和形容賈寶玉的性格特性,不單因為賈寶玉生長在少女群中,多所眷愛,而且他的愛並非只是男女之愛,而是更廣泛意義上的對周圍不幸者的愛。所謂「愛博」或雲「博大的愛」似應包含兩層意思:其一,這種愛是廣義的,包括親近、愛戀、體貼、尊重、同情等;因此其二:這愛所及的對像也就是比較廣泛的。不限於黛、釵、湘,也包括晴、襲、紫鵑、鴛鴦、平兒、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頭,等等。惟其「博愛」,所以「心勞」。設想賈寶玉心目中僅有一黛玉,他哪裡至於如此勞碌!為人擔憂,代人受過,替丫頭充役,這類事在賈寶玉的「行狀」中簡直多不勝舉,俯拾即是。即如「平兒理妝」一節,事情原本與寶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兒的不幸,不僅「勞形」、為其理妝,而且「勞心」、嘆其身世。他想到「賈璉惟知淫樂悅己,並不知作養脂粉;平兒並無父母兄弟姊妹,獨自一人,供應賈璉夫婦二人。賈璉之淫,鳳姐之威,他競能周全妥帖,今日還遭荼毒,想來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但因他能為平兒理妝,補償了他平日不能「盡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樂」。香菱因鬥草弄臟了石榴紅綾裙之後,他讓襲人將同樣一條裙子送給她換,也是很高興得到這樣一次「意外之意外」的體貼和盡心的機會。後來他又把香菱鬥草時采來的夫妻蕙和並蒂蓮用落花鋪墊著埋在土裡,以至香菱說他「使人肉麻」。可見寶玉並不因為鍾情林妹妹而一葉障目,無視其他眾多女兒的不幸和痛苦。他的心懷,可算得較為博大的。即以其對林黛玉的愛而言,如果僅屬單純的性愛,也不至於「勞心」到那種地步。他對黛玉的愛,正是以同情、關切、尊重、相知為基礎的。同情和愛情自然是兩回事,但同情可以是愛情的起點和支柱。這邊,一曲《葬花辭》尚未吟罷;那邊,早已慟倒在山坡之上了。足見寶玉對黛玉的身世、處境、病體、心性體察最深,感受最切,這些絕不是單純的性愛所能包容的。賈寶玉的「多所愛」的確包含了對弱者的不幸和痛苦的同情和關切。這種性質的愛,或許就叫人道主義吧!
《紅樓夢》用許多筆墨描寫和渲染了賈寶玉的這一性格特點,使之異常鮮明和突出,並且又是如此重要:去掉了它也就沒有賈寶玉。這就是這個叛逆者得以鮮明地同文學上和歷史上其他叛逆者區別開來的緣故。這就是曹雪芹的獨特的創造。
賈寶玉的這種崇拜女性的性格特點,是和他身上的整個叛逆精神一致的。封建社會是「男尊女卑」,而賈寶玉競翻了個過兒:「女清男濁」。這在封建統者看來就是一種叛逆,自然會引起「百口嘲謗,萬目睚眥」;而且賈寶玉完全否定了他的家庭給他規定的道路之後,除了少女們的純潔可愛,能使他尊敬和愛悅之外、現實生活中再也沒有什麼事物值得他獻出青春和生命的了,特別是對林黛玉的堅貞不變的愛情,成了他精神上的唯一支柱。第七十一回,鴛鴦和探春訴說著大家庭的矛盾和苦惱,尤氏說寶玉「只知道和姊妹們頑笑」,「一點後事也不慮」。寶玉說:「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麼後事不後事!」這句話雖是玩笑話,卻說得很悲傷。寶玉為什麼那樣愛和女孩子親近?怎樣解釋他的「女神崇拜」的特點?第七十八回,賈母曾這樣說到她對寶玉的看法:
我也解不過來,也從未見過這樣的孩子。別的淘氣都是應該的,只他這種和丫頭們好更叫人難懂。我也為此提心。每冷眼查看他,只和丫頭們頑鬧,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愛親近他們。既細細奎試,究竟不是如此。豈不奇怪?想必原是個丫頭錯投了胎不成?
這像是作者向我們提出的問題,要求我們來解答。第二回,賈雨村對這個問題曾作過解釋。他說:天地有什麼正氣邪氣,二氣相遇必然互相搏擊。人要是偶秉這正邪交錯之氣而生,生於詩書清貧之家則為逸士高人,生於薄祚寒門則為奇優名倡,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這種解釋,我們當然不會同意。但究竟應該怎樣認識和解釋這一形像呢?這必須從賈寶玉所處的物質世界和生活環境中找答案。
少年男女本來容易有互相愛悅之情。賈寶玉又是生活在那樣的環境里,和很多美麗聰明的少女很接近。而那些男人和已婚的女人本來沒有或極少使他喜歡的,只有少女們比較天真純潔,而那些被壓迫的奴隸身分的丫頭,其身世遭遇更容易引起他的同情。賈寶玉說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這是一個有著詩意像征的概念,跟林黛玉以花自喻是很一致的。「女兒」是像花一樣鮮艷、美麗、芳香,像水一樣的清澈、晶瑩、明潔,她們的青春生命里閃耀著真和美的光彩。賈寶玉正是從她們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價值,發現了優美的靈魂和純真的愛情。這感動著他,使他甚至忘卻了自己。他對少女的愛,本質上是純真無私的。這正反映著他的人本主義的理想。
但是,賈寶玉的女性崇拜並不是無限的。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雖然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麼變出三樣來?」書中小丫頭春燕評論得很對,她說:「這話雖是混說,到也有些不差。」為什麼說不差呢?這是因為在封建社會里,不論是統治階級的結了婚的婦女,還是他們的女僕,也是年齡越大就沾染惡習越多。抄檢大觀園時,斥逐司棋的周瑞的老婆氣勢洶洶的樣子,曾經深深地激怒了賈寶玉,他指著恨道:「奇怪!奇怪!怎麼這些人只一嫁了漢子,染了男子的氣味,就這樣混帳起來,比男人更可殺了。」這說明賈寶玉並非無緣無故恨結了婚的老婆子,而是她們沾染了惡習,失去了純朴,將自己曾經受過的苦再如到別人身上。
賈寶玉對待婦女的態度,反映了他的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這不是「性愛的美感」,而是充滿了社會的理想。賈寶玉所愛的正是受壓迫的一群弱者,而他所憎惡所痛恨的卻只是壓迫者及其爪牙。這在客觀意義上,就有著從封建禮教壓迫下解放婦女的要求。這種初步民主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與賈寶玉的叛逆性格是一致的。構成賈寶玉叛逆性格的還有其它方面,如他反對封建婚姻制度,反對科舉,反對八股文,反對封建禮教等等。他是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他是新生的市民階層的典型。他的出現無疑是對封建社會的沖擊和破壞,意味著封建社會「忽喇喇似大廈傾」!
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已經明白曹雪芹用他的高度的想像力所創造的石頭故事的深刻寓意,以及那個通靈寶玉究竟實質是什麼。原來問題的核心是:賈寶玉處於榮國府繼承人的地位;他的「聰俊靈秀」的天賦,使這個貴族家庭對他寄於特別高特別殷切的希酬要求;然而,他不僅絲毫無意於立身揚名、治家經國,而且他對那個家、國已經徹底絕望,並走上背叛的道路。他和他的父親是那樣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他不愛讀的書,偏偏要他讀;他不愛做八股文,偏偏要他做;他不愛和那些峨冠博帶的傢伙應酬,偏偏逼他出去應酬;他認為茫茫塵世,只有女孩子們的世界是一片凈土,他的父親總要把他拉出這片凈土,他的母親總要來摧殘這一片凈土,還有他的伯父、哥哥、侄輩之流總要來污穢、踐踏這片凈土。特別是,他愛的人,偏偏不許他愛;他不願結的姻緣,偏偏要他結。「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個人物就是處在這樣糾纏不解的矛盾痛苦中。所謂頑石幻化通靈寶玉,無非就是對於這種糾纏不解的矛盾的解釋。這就是說:賈寶玉的本質,對於封建貴族家庭來說,本來只是無用的頑石;而他的地位和天賦,卻又使他在貴族家長心目中是「寶玉」。真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③ 奇優良品的質量怎麼樣
俺買過,就前幾天,質量真的很好,有些東西雖然比別人的貴點但是一分價錢一分貨,沒話說,關鍵人家的包裝真的很漂亮而且還送免費的
④ 賈寶玉對史湘雲是怎樣的感情呢
關於史湘雲 史湘雲,是《紅樓夢》中一位重要的人物形象,她心直口快,樂觀豪爽,深得賈母與賈府上上下下的喜歡。但是關於她的最終人生結局,卻顯得撲朔迷離。 通行本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寫到了在賈府敗落之後,史湘雲出嫁,但所嫁何人沒有交代,只是交代了史湘雲夫妻二人感情很好,這對史湘雲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而對於史湘雲最終的人生結局則不了了之,沒有相關描寫。劉心武先生認為,通行本的這種寫法明顯違背了曹雪芹大悲劇結構的創作意圖和整體設計。劉心武先生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判斷?而史湘雲最終的人生結局究竟會是什麼樣子?劉心武先生又是否能夠揭示出符合曹雪芹原筆原意的史湘雲結局呢? 根據對脂硯齋批語的深入分析,劉心武先生認為,在歷經人生的磨難之後,史湘雲與賈寶玉最終會遇合,走到一起,成為患難與共的夫妻。那麼,劉心武先生的這個判斷到底有什麼依據呢?在《紅樓夢》十二支曲子之中,能否找到有關的蛛絲馬跡嗎? 在對《紅樓夢》的研究中,紅學界歷來對《紅樓夢》第五回比較重視。在這一回中,通過金陵十二釵的判詞和曲子,預示了紅樓夢主要人物最終的人生命運走向。那麼,劉心武先生會如何解讀關於史湘雲的判詞和曲子?《紅樓夢》的文本裡面還有沒有其他的證據來證明史湘雲與賈寶玉遇合呢? 劉心武先生認為,《紅樓夢》是作者曹雪芹將自己的家世背景創造性地融入自己作品的一部小說,因此具有自傳性、自敘性、家族史的特點。在主人公賈寶玉的身上,或多或少隱喻著曹雪芹的身影。根據這樣一層關系,從作者曹雪芹本人的人生經歷中,是否能夠找到破解史湘雲與賈寶玉關系的線索呢?劉心武先生對此會有怎樣獨特的解讀呢?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巔峰之作,也是一部歷經磨難的作品。在最初的手抄流傳過程中,八十回後面的文字迷失無考,留給後人巨大的文化遺憾。但是,也有一些為數不多殘存的線索留存在了雜史筆記之中,為我們探佚曹雪芹在《紅樓夢》八十回後的原筆原意提供了十分寶貴和重要的線索。那麼,在這些筆記之中,是否有關於史湘雲與賈寶玉遇合的記載呢?劉心武先生又是如何看待這些筆記記載的呢?我們又應該如何理解劉心武先生的分析呢? 紅學界普遍認為,曹雪芹在《紅樓夢》八十回後,會對《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的最終命運有所交代。並且,通過第五回的判詞、曲子以及其他一些文字描述,預示著《紅樓夢》必將是一個大悲劇的結構。而通過上面的分析,劉心武先生確認了史湘雲與賈寶玉在歷經磨難之後,會走到一起,成為一對貧困潦倒卻又相濡以沫的患難夫妻。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是與曹雪芹大悲劇結構的設計產生矛盾了嗎?劉心武先生究竟會如何破解史湘雲最終的人生結局呢? 關於賈寶玉 黃解嘲認為賈寶玉在前八十回之後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他家道中落之後做了戲子且為旦角。理由有:一、寶玉在"抓周"時便只抓"脂粉釵環"(第二回)。抓周是古人預測小孩子志向的迷信活動,脂粉釵環無疑為女子和戲子所好。二、寶玉天性中有吃口紅、調脂弄粉的癖好,與戲子性情甚合。三、寶玉不但欣賞女孩,內心還渴望變成女兒身,而作為一個男孩就只有做旦角,才能達成這一意願。四、第二回中賈雨村(諧音"借語讖言")曾推測像賈寶玉這類人"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娼?quot;以此可推寶玉在賈府淪為"薄祚寒門"之後,必為優伶。五、小說採用對應和循環的結構原理,在人物關繫上設置了一個與寶玉貴賤對應的人,他便是寶玉的知己蔣玉函,此人正是小旦。他名字的諧音為"將玉含",寓意他死後寶玉會將玉放在蔣玉函的口中陪葬。此即第七十二回提到過的古時為寄託靈魂轉世而行的道教儀式--"銜口"。蔣玉函含玉而死與寶玉含玉而生形成奇特的對應。玉重新回到第一回一僧一道所說的"北邙山",即墓地,完成一個循環。 綜上所述,無論是寶玉的主觀願望、客觀環境,還是小說的結構安排都表明了他後來將成為戲子。此後的寶玉便每日擺弄脂粉,極盡女孩兒嫵媚之態,溫柔之事,從中尋找渴望已久的慰藉和寧靜。 賈寶玉結局的第二個階段是當他在通過唱戲而使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之後,便開始潛心寫作《石頭記》了。這一結局也仍在賈雨村的猜測之中,即為"逸士高人"。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回中的"作者"或"我"都不是指曹雪芹,第一句"此開卷第一回也"說明小說已進入了正文,餘下的就不是"自序"之類文外的話了,而曹雪芹在文中是以第三人稱出現的。文中還寫到"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這個與"當日所有之女子'相識的人除了寶玉還會是誰呢?可見《石頭記》是賈寶玉以石頭自比的相對寫實的自傳,而曹雪芹僅為"編輯"而已。當然,論文還詳細描述了賈寶玉後半生還有許多曲折的經歷,在此不能盡述。
⑤ 我在床上問了她一句,什麼時候和你男朋友分
警幻道:"塵世中多少富貴之家,那些綠窗風月,綉閣煙霞,皆被淫污紈絝與那些流盪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來多少輕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為飾,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飾非掩丑之語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會,雲雨之歡,皆由既悅其色,復戀其情所致也。吾所愛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寶玉聽了,唬的忙答道:"仙姑差了。我因懶於讀書,家父母尚每垂訓飭,豈敢再冒'淫'字。況且年紀尚小,不知'淫'字為何物。"警幻道:"非也。淫雖一理,意則有別。如世之好淫者,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雲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此皆皮膚淫濫之蠢物耳。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輩推之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
折疊編輯本段解釋
1."意淫"首先屬於廣義的"淫"。
2.狹義的"淫",就是像賈珍、孫紹祖、多姑娘喜好的那種肉體上的"皮膚濫淫"。作者告訴我們,"淫雖一理,意則有別",對那些"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雲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性"者,作者統統斥之為"皮膚濫淫之蠢物耳"!作者借警幻仙子之口,說明"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所謂"好色不淫"、"情而不淫",都是"輕薄浪子""掩非飾丑之語"。
3."意淫"則相反,它是精神層面的"淫",是"天分中生成"的"一段痴情",同"世之好淫者"有著本質上的差別。"意淫"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奧妙所在,存乎一心。由於"意淫"是精神層面的一種生活態度,所以作者告訴我們,"可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這里所說的"心會"、"神通",就是內心對"好色"、"知情"的一種領悟。這種領悟只存留於精神層面,而不可應用到肉體上,一旦付諸肉體實踐,則變成了"皮膚濫淫之輩"。
4.持"意淫"生活態度者,是女人的朋友,但又為社會所排斥。作者明確告訴我們,"獨得""意淫"二字之真諦者,在"閨閣中""可為良友",可以"獨為我閨閣增光"。但一入此道,便"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為社會(主要是上流社會)所不容,終不免"見棄於世道"。
5.社會上持"意淫"生活態度者,不是"情痴情種"、"逸士高人",就是"奇優名倡"。他們既非"應運而生"的"大仁",亦非"應劫而生"的"大惡","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作者通過賈雨村之口,開列了一大堆此類人名單,如陳後主、唐明皇、宋徽宗、柳耆卿、唐伯虎、李龜年、卓文君、薛濤、崔鶯等。
折疊編輯本段賞析
紅樓夢狹義的"淫",即常識意義上的肉體濫淫,與此相關的情就是像賈赦、賈珍、賈蓉、賈瑞、孫紹祖、薛蟠、夏金桂那樣的情之變態、畸情畸戀,警幻仙子斥之曰"好色即淫,知情更淫""飾非掩丑"。
"意淫"則是《紅樓夢》獨創的褒義詞,與此相關的情是像寶玉那樣的純情、真情、痴情、深情、細心體貼、至性至情。警幻仙子推寶玉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即此意也。
如果說塵世中那些淫污紈絝對待女兒是為了供我片時之趣興,那麼警幻仙子意淫論則是要求男子放低姿態,拋開男子自我中心,轉變為女兒中心,為女兒著想,討女兒歡心,真心真意親敬、關愛、體貼、呵護女兒。故曰: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小說中寶玉意淫的例子隨處皆有,更值得品味的是漫溢在字里行間的那種對待女兒細心呵護的心意,還需要在閱讀賞鑒中自去領會。
意淫不單指關愛女兒,寶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還推及更遠。廣義的意淫融化了現實社會工具化、非人化、功利化的游戲規則和僵硬冰冷、勢利世故、爾虞我詐、唯利是圖的人際關系,啟迪人們建立平凡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理解、平等、友好、誠信、體貼、關愛。
意淫不是一個用來討論辨析的概念,而是一種實踐理念,即女兒尊貴論的生活實踐導向。警幻仙子強調"可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即警示讀者不要死摳它的字面意思或理論含義,沉溺於紙上談兵的文字游戲或冥思苦想的思辨游戲,而要走進生活,以寶玉為榜樣,凈化心性,領悟女兒尊貴的教義。
意淫不難解,難在實行。警幻仙子已料到在世俗社會里,意淫必將見棄於世道,不大合外人的式,"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寶玉的意淫不僅被外人誹謗,而且在閨中也因博愛而應付不周,魯迅評曰:"昵而敬之,恐拂其意,愛博而心勞,而憂患亦日甚矣。"(《史略》)寶釵生日那天悟庄禪的故事就描述了寶玉意淫而心勞的情形。
折疊編輯本段揭秘
警幻仙姑跟賈寶玉說:"吾所愛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這當然把賈寶玉嚇一大跳,寶玉就忙道饒,說自己因為不愛讀書,已經被家長責備,豈敢再冒"淫"字,自己年紀小,不知道"淫"字為何物。這時警幻仙姑就給"意淫"下了定義,她說,淫雖一理,意則有別,如世之好淫者,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雲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此皆皮膚濫淫之蠢物耳;那麼賈寶玉呢,她認為他不是這樣的,而是脫俗的,是超越皮膚濫淫的,她說,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輩--也就是仙界眾仙姑們--把這種痴情,推之為意淫。"推之"就是推崇為,充分地肯定為,可見"意淫"在這里被確定為一個正面的概念,一個不是一般俗人所能具有的品質,是賈寶玉天分里、人格里,一個非常值得推崇的優點。
那麼,對青春女性不存皮膚濫淫之想,沒有輕薄猥褻的心理,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態度呢?警幻仙姑進一步說,意淫二字,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確實,這兩個字眼,我在這里引用,都有心理障礙,畢竟有些聽我講座,讀我文章的,還是些少男少女啊,現 在我卻告訴大家,這兩個字眼,竟然是個正面的概念,在曹雪芹筆下,它是個褒義詞,我也擔心會有人認為我心術不正,誤人子弟,嘲謗睚眥。但是,畢竟曹雪芹就是這么個意思。你看他後面寫賈瑞,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兩次被王熙鳳耍弄,還不死心,後來得到風月寶鑒,人家跟他說一定要反照,他非要正照,跑到鏡子里去皮膚濫淫,最後死掉--他那個正照風月寶鑒的意識行為,曹雪芹使用了"意淫"的字眼嗎?你去細翻翻,細查查,各種版本都查查,沒有。曹雪芹的"意淫"不是那樣的意思,你怎麼能誤讀誤引,非用這兩個字來表達類似賈瑞那樣的意識行為呢?
⑥ 有沒有免費看小說的軟體
有奇優免費小說手機版
⑦ 正邪兩賦的紅學評論
正邪兩賦的紅學評論如下:
1、文化脈絡
這共同點包括:薄利名,鄙流俗,重性情,愛藝術,不務正業,落拓不羈,敢觸禮教,風流脫塵,佯狂避世……這么些方面的巨大特點特色,因此才構成了那所謂的「乖僻邪謬,不近人情」的獨特品格。
雪芹書中提出的「痴狂」、「獃性」、「瘋傻」以至「意淫」,都是這一人物流品的性格表現。可以稱之為「詩人型」或者「藝術家型」。
這種人,以詩人之眼來觀看世界人生,以詩人之心來感受悲歡憂樂,以詩人之筆來表現和抒寫其所見所感,天地間才有這種文藝之作。這種流品人物的藝術創造,構成了中華文化藝術上極其光輝璀璨的特色。曹雪芹的《石頭記》乃是其中的一項特別寶貴的成就。
這些正邪兩賦而來一路之人是中華民族的人英。他們有頭腦與心靈,學識與修養,顯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最可寶貴的精華部分。迨至清代康乾之世,產生了曹雪芹,寫出了賈寶玉,於是這一條民族文化的大脈絡,愈加分明,其造詣亦愈加崇偉。
「正邪兩賦說」對那些不為封建社會所容的"邪僻"性格的人物作了曹雪芹自己的哲學解釋,景仰那些敢於向封建社會對立、反抗的前輩典型——不待說,他自己當然就是以"兩賦人物"自居的。曹雪芹的整個生活道路,證實了這一點,說明了他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理想而度過了他的艱辛但是光輝的一生。
曹雪芹把「正邪兩賦說」提高到哲學認識的高度而"總領"全書,可見他寓有深刻的意義,這比一向為人常常提到的"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女人是水作的骨肉"那一"理論"實在重大重要得多,所以應當受到研究者的重視。
從這個"理論綱領"來看,曹雪芹心目中最為關注的,是"人"(或者說人物)的問題,而人的出現,他所能發生的作用和價值,以及他的命運,則尤其是他關切中的關切點。「正邪兩賦說」這一玄思奇論,就是曹雪芹對事物(包括人)的構成的客觀復雜性的哲學認識和解說。
他在十八世紀前期就已然隱約地看到了這條哲學真理,而且用他自己的獨創形式對它作了表述。在啟蒙思想家中,曹雪芹實在應該列為是卓立在最前列的特別偉大的一位。
2、悲劇演成
只是這三種人性,卻屬事實。仁者秉天地之正氣,惡者秉天地之邪氣,至於那第三種怪誕不經之人卻是正邪夾攻中的結晶品。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便是這第三種人的基型。《紅樓夢》之所以為悲劇,也就是這第三種人的怪僻性格之不被人了解與同情使然。
(7)奇優免費小說擴展閱讀
正邪兩賦是道德經思想體系裡的一個分支,是比較基礎的氣論,也是作者老莊思想的一個小小部分,正邪兩賦說吸收了中國哲學「氣論」的精華,認為人稟氣而生,氣有正邪,則人有善惡。而不同的歷史時期又有氣運的變化,決定了初世、盛世、衰世、末世的更替。
現為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的哲學總綱,曹雪芹原創的哲學思想,見於原著第二回賈雨村論氣 ,賈雨村人品雖差,但其人倒也有些學識見地,所以安排賈雨村簡單闡釋一番。
書中談到「正邪兩賦」的用意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告訴讀者所有人是秉氣而生,且「易地則同」,不管你是在寒門還是公府,氣同則人同,是一種本質上的相同。這就是莊子思想里「假於異物,托於同體」的那種情況,表面不一樣但本質相同。
書中體現正邪兩賦論的內容還有,寶玉、秦鍾、蔣玉菡這三人便是氣同人同異物同體的代表,一個是生於公侯富貴之家的情痴情種,一個是生於詩書清貧之族的逸士高人,一個是生於薄祚寒門的奇優名娼,他們都是同類性情本質相同的人物。
史湘雲和錦香院妓女亦是氣同人同異物同體,書中還特意管她倆都叫「雲兒」來明確呼應她倆的同,一個是出身侯府的俗女,一個是來自娼門的俗妓,她們亦是同類性情本質相同的人物。
⑧ 賈寶玉時是不是很花心
賈寶玉 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滿懷理想和激情,傾其心血和才力創造的藝術形像;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全新的不朽典型。脂硯齋稱賈寶玉是「古今未見之一人」,並說「不獨於世上親見這樣的人不曾,即閱古今小說傳奇中,也未見這樣的文字:」同時,賈寶玉這一人物形像既豐滿深刻,又生動鮮明,至今還流行在生活中,並且將會永遠活在人間。 然而,舊世界裡出現的新人,往往被世俗看成乖僻邪謬,不近人情,甚至被人看成狂、瘋、痴、呆、傻,無復人理。這正是先覺者們普遍的命運。賈寶玉不僅在《紅樓夢》中成了「百口嘲謗,萬目睚眥」的對像,被看作瘋、痴、呆、傻,被王夫人罵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就是在讀者和「紅學」家眼裡,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賈寶玉是封建貴族階級的叛逆者;有人說他是新興市民階層的代表;還有人說,賈寶玉的民主主義思想是「古已有之」的,他的叛逆性格是對古代民主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也有人說,賈寶王叛逆性格的形成,是由於受大觀園「女兒國」的影響。賈寶玉到底是一個什麼形像?他在書中處於什麼地位,起著什麼作用?這一形像有什麼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熱愛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賈寶玉這個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徵。《紅樓夢》反復寫了這個特徵,有時還用神話(如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的故事,「太虛幻境」的描寫)和誇張的筆墨(如「抓周」試志,對劉姥姥信口開河信以為真)渲染強調這一特徵。他還沒有出場之前,別人就介紹了他七八歲時說的孩子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骨肉。」後來書中又寫他這樣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他對許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對於活人,連畫上的美人也伯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他既然對許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發生苦惱。有一次,當林黛玉和史湘雲都對他不滿的時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無趣」——「目下不過兩個人,尚未應酬妥協,將來又欲何為?」又一次,當晴要和襲人吵鬧的時候,他就傷心地說:「叫我怎麼樣才好呢?把這個心使碎了,也沒有人知道。」雖然通過「齡官畫薔」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不可能死時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淚,但他喜歡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的痴性並沒有改變。這就是魯迅所概括的:「愛博而心勞」。也如警幻仙子所說的「意淫」。這樣概括和形容賈寶玉的性格特性,不單因為賈寶玉生長在少女群中,多所眷愛,而且他的愛並非只是男女之愛,而是更廣泛意義上的對周圍不幸者的愛。所謂「愛博」或雲「博大的愛」似應包含兩層意思:其一,這種愛是廣義的,包括親近、愛戀、體貼、尊重、同情等;因此其二:這愛所及的對像也就是比較廣泛的。不限於黛、釵、湘,也包括晴、襲、紫鵑、鴛鴦、平兒、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頭,等等。惟其「博愛」,所以「心勞」。設想賈寶玉心目中僅有一黛玉,他哪裡至於如此勞碌!為人擔憂,代人受過,替丫頭充役,這類事在賈寶玉的「行狀」中簡直多不勝舉,俯拾即是。即如「平兒理妝」一節,事情原本與寶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兒的不幸,不僅「勞形」、為其理妝,而且「勞心」、嘆其身世。他想到「賈璉惟知淫樂悅己,並不知作養脂粉;平兒並無父母兄弟姊妹,獨自一人,供應賈璉夫婦二人。賈璉之淫,鳳姐之威,他競能周全妥帖,今日還遭荼毒,想來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但因他能為平兒理妝,補償了他平日不能「盡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樂」。香菱因鬥草弄臟了石榴紅綾裙之後,他讓襲人將同樣一條裙子送給她換,也是很高興得到這樣一次「意外之意外」的體貼和盡心的機會。後來他又把香菱鬥草時采來的夫妻蕙和並蒂蓮用落花鋪墊著埋在土裡,以至香菱說他「使人肉麻」。可見寶玉並不因為鍾情林妹妹而一葉障目,無視其他眾多女兒的不幸和痛苦。他的心懷,可算得較為博大的。即以其對林黛玉的愛而言,如果僅屬單純的性愛,也不至於「勞心」到那種地步。他對黛玉的愛,正是以同情、關切、尊重、相知為基礎的。同情和愛情自然是兩回事,但同情可以是愛情的起點和支柱。這邊,一曲《葬花辭》尚未吟罷;那邊,早已慟倒在山坡之上了。足見寶玉對黛玉的身世、處境、病體、心性體察最深,感受最切,這些絕不是單純的性愛所能包容的。賈寶玉的「多所愛」的確包含了對弱者的不幸和痛苦的同情和關切。這種性質的愛,或許就叫人道主義吧! 《紅樓夢》用許多筆墨描寫和渲染了賈寶玉的這一性格特點,使之異常鮮明和突出,並且又是如此重要:去掉了它也就沒有賈寶玉。這就是這個叛逆者得以鮮明地同文學上和歷史上其他叛逆者區別開來的緣故。這就是曹雪芹的獨特的創造。 賈寶玉的這種崇拜女性的性格特點,是和他身上的整個叛逆精神一致的。封建社會是「男尊女卑」,而賈寶玉競翻了個過兒:「女清男濁」。這在封建統者看來就是一種叛逆,自然會引起「百口嘲謗,萬目睚眥」;而且賈寶玉完全否定了他的家庭給他規定的道路之後,除了少女們的純潔可愛,能使他尊敬和愛悅之外、現實生活中再也沒有什麼事物值得他獻出青春和生命的了,特別是對林黛玉的堅貞不變的愛情,成了他精神上的唯一支柱。第七十一回,鴛鴦和探春訴說著大家庭的矛盾和苦惱,尤氏說寶玉「只知道和姊妹們頑笑」,「一點後事也不慮」。寶玉說:「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麼後事不後事!」這句話雖是玩笑話,卻說得很悲傷。寶玉為什麼那樣愛和女孩子親近?怎樣解釋他的「女神崇拜」的特點?第七十八回,賈母曾這樣說到她對寶玉的看法: 我也解不過來,也從未見過這樣的孩子。別的淘氣都是應該的,只他這種和丫頭們好更叫人難懂。我也為此提心。每冷眼查看他,只和丫頭們頑鬧,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愛親近他們。既細細奎試,究竟不是如此。豈不奇怪?想必原是個丫頭錯投了胎不成? 這像是作者向我們提出的問題,要求我們來解答。第二回,賈雨村對這個問題曾作過解釋。他說:天地有什麼正氣邪氣,二氣相遇必然互相搏擊。人要是偶秉這正邪交錯之氣而生,生於詩書清貧之家則為逸士高人,生於薄祚寒門則為奇優名倡,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這種解釋,我們當然不會同意。但究竟應該怎樣認識和解釋這一形像呢?這必須從賈寶玉所處的物質世界和生活環境中找答案。 少年男女本來容易有互相愛悅之情。賈寶玉又是生活在那樣的環境里,和很多美麗聰明的少女很接近。而那些男人和已婚的女人本來沒有或極少使他喜歡的,只有少女們比較天真純潔,而那些被壓迫的奴隸身分的丫頭,其身世遭遇更容易引起他的同情。賈寶玉說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這是一個有著詩意像征的概念,跟林黛玉以花自喻是很一致的。「女兒」是像花一樣鮮艷、美麗、芳香,像水一樣的清澈、晶瑩、明潔,她們的青春生命里閃耀著真和美的光彩。賈寶玉正是從她們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價值,發現了優美的靈魂和純真的愛情。這感動著他,使他甚至忘卻了自己。他對少女的愛,本質上是純真無私的。這正反映著他的人本主義的理想。 但是,賈寶玉的女性崇拜並不是無限的。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雖然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麼變出三樣來?」書中小丫頭春燕評論得很對,她說:「這話雖是混說,到也有些不差。」為什麼說不差呢?這是因為在封建社會里,不論是統治階級的結了婚的婦女,還是他們的女僕,也是年齡越大就沾染惡習越多。抄檢大觀園時,斥逐司棋的周瑞的老婆氣勢洶洶的樣子,曾經深深地激怒了賈寶玉,他指著恨道:「奇怪!奇怪!怎麼這些人只一嫁了漢子,染了男子的氣味,就這樣混帳起來,比男人更可殺了。」這說明賈寶玉並非無緣無故恨結了婚的老婆子,而是她們沾染了惡習,失去了純朴,將自己曾經受過的苦再如到別人身上。 賈寶玉對待婦女的態度,反映了他的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這不是「性愛的美感」,而是充滿了社會的理想。賈寶玉所愛的正是受壓迫的一群弱者,而他所憎惡所痛恨的卻只是壓迫者及其爪牙。這在客觀意義上,就有著從封建禮教壓迫下解放婦女的要求。這種初步民主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與賈寶玉的叛逆性格是一致的。構成賈寶玉叛逆性格的還有其它方面,如他反對封建婚姻制度,反對科舉,反對八股文,反對封建禮教等等。他是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他是新生的市民階層的典型。他的出現無疑是對封建社會的沖擊和破壞,意味著封建社會「忽喇喇似大廈傾」! 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已經明白曹雪芹用他的高度的想像力所創造的石頭故事的深刻寓意,以及那個通靈寶玉究竟實質是什麼。原來問題的核心是:賈寶玉處於榮國府繼承人的地位;他的「聰俊靈秀」的天賦,使這個貴族家庭對他寄於特別高特別殷切的希酬要求;然而,他不僅絲毫無意於立身揚名、治家經國,而且他對那個家、國已經徹底絕望,並走上背叛的道路。他和他的父親是那樣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他不愛讀的書,偏偏要他讀;他不愛做八股文,偏偏要他做;他不愛和那些峨冠博帶的傢伙應酬,偏偏逼他出去應酬;他認為茫茫塵世,只有女孩子們的世界是一片凈土,他的父親總要把他拉出這片凈土,他的母親總要來摧殘這一片凈土,還有他的伯父、哥哥、侄輩之流總要來污穢、踐踏這片凈土。特別是,他愛的人,偏偏不許他愛;他不願結的姻緣,偏偏要他結。「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個人物就是處在這樣糾纏不解的矛盾痛苦中。所謂頑石幻化通靈寶玉,無非就是對於這種糾纏不解的矛盾的解釋。這就是說:賈寶玉的本質,對於封建貴族家庭來說,本來只是無用的頑石;而他的地位和天賦,卻又使他在貴族家長心目中是「寶玉」。真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⑨ 紅學家對紅樓夢的評價 跪求!!!
1、現代紅學家俞平伯:《紅樓夢》作者第一本領,是善寫人情。細細看去,凡寫書中人沒有一個不適如其分際,沒有一個過火的;寫事寫景亦然。
《紅樓夢》自發牢騷,自感身世,自懺情孽,於是不能自已的發為文章。並且他底材料全是實事,不能任意顛倒改造的,於是不得已要打破窠臼得罪讀者了。
2、現代紅學家周汝昌:《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如果你想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為捷便(具體、真切、生動)的辦法就是去讀通了《紅樓夢》。
(9)奇優免費小說擴展閱讀:
《紅樓夢》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盛極而衰時代的特徵。它所描寫的不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的愛情故事;而是寫封建貴族青年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和婚姻悲劇。
小說的巨大的社會意義在於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寫這個愛情悲劇,而是以這個戀愛、婚姻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其中又以賈府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
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讀者預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滅的命運。同時小說還通過對貴族叛逆者的歌頌,表達了新的朦朧的理想。
⑩ 賈寶玉人怎麼樣
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滿懷理想和激情,傾其心血和才力創造的藝術形像;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全新的不朽典型。脂硯齋稱賈寶玉是「古今未見之一人」,並說「不獨於世上親見這樣的人不曾,即閱古今小說傳奇中,也未見這樣的文字:」同時,賈寶玉這一人物形像既豐滿深刻,又生動鮮明,至今還流行在生活中,並且將會永遠活在人間。
然而,舊世界裡出現的新人,往往被世俗看成乖僻邪謬,不近人情,甚至被人看成狂、瘋、痴、呆、傻,無復人理。這正是先覺者們普遍的命運。賈寶玉不僅在《紅樓夢》中成了「百口嘲謗,萬目睚眥」的對像,被看作瘋、痴、呆、傻,被王夫人罵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就是在讀者和「紅學」家眼裡,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賈寶玉是封建貴族階級的叛逆者;有人說他是新興市民階層的代表;還有人說,賈寶玉的民主主義思想是「古已有之」的,他的叛逆性格是對古代民主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也有人說,賈寶王叛逆性格的形成,是由於受大觀園「女兒國」的影響。賈寶玉到底是一個什麼形像?他在書中處於什麼地位,起著什麼作用?這一形像有什麼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關於賈寶玉的來歷,《紅樓夢》開篇講了個荒誕神奇而又寓意頗深的故事,女媧煉石補天,煉成了三萬六干五百零一塊;結果單單剩下一塊,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這塊頑石自經女媧鍛煉,靈性已通,自來自去,可大可小;原來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的龐然大物、卻縮小到扇墜兒一般,而且是鮮瑩明潔的寶玉模樣。一天,遇著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它上面縷了幾個字,攜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走一遭。於是,石頭城中,榮國府內,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這就是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那塊頑石的幻相。
本來一塊頑石,無知無覺;坦然洪荒之中,平靜安寧,悠遠恆久。偏偏又通了性靈,並且變成了人,有了感覺,有了情義,有了靈魂,享受了人間的諸種美妙,也吃盡了人間的種種痛苦。但最終還要變成石頭,還要回到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這是一個圓環,無始無終。這不但是賈寶玉的「歷史」;也是宇宙和人類的歷史。——如今且書歸正傳,分析一下賈寶玉這個人物形像。
熱愛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賈寶玉這個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徵。《紅樓夢》反復寫了這個特徵,有時還用神話(如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的故事,「太虛幻境」的描寫)和誇張的筆墨(如「抓周」試志,對劉姥姥信口開河信以為真)渲染強調這一特徵。他還沒有出場之前,別人就介紹了他七八歲時說的孩子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骨肉。」後來書中又寫他這樣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他對許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對於活人,連畫上的美人也伯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他既然對許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發生苦惱。有一次,當林黛玉和史湘雲都對他不滿的時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無趣」——「目下不過兩個人,尚未應酬妥協,將來又欲何為?」又一次,當晴要和襲人吵鬧的時候,他就傷心地說:「叫我怎麼樣才好呢?把這個心使碎了,也沒有人知道。」雖然通過「齡官畫薔」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不可能死時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淚,但他喜歡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的痴性並沒有改變。這就是魯迅所概括的:「愛博而心勞」。也如警幻仙子所說的「意淫」。這樣概括和形容賈寶玉的性格特性,不單因為賈寶玉生長在少女群中,多所眷愛,而且他的愛並非只是男女之愛,而是更廣泛意義上的對周圍不幸者的愛。所謂「愛博」或雲「博大的愛」似應包含兩層意思:其一,這種愛是廣義的,包括親近、愛戀、體貼、尊重、同情等;因此其二:這愛所及的對像也就是比較廣泛的。不限於黛、釵、湘,也包括晴、襲、紫鵑、鴛鴦、平兒、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頭,等等。惟其「博愛」,所以「心勞」。設想賈寶玉心目中僅有一黛玉,他哪裡至於如此勞碌!為人擔憂,代人受過,替丫頭充役,這類事在賈寶玉的「行狀」中簡直多不勝舉,俯拾即是。即如「平兒理妝」一節,事情原本與寶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兒的不幸,不僅「勞形」、為其理妝,而且「勞心」、嘆其身世。他想到「賈璉惟知淫樂悅己,並不知作養脂粉;平兒並無父母兄弟姊妹,獨自一人,供應賈璉夫婦二人。賈璉之淫,鳳姐之威,他競能周全妥帖,今日還遭荼毒,想來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但因他能為平兒理妝,補償了他平日不能「盡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樂」。香菱因鬥草弄臟了石榴紅綾裙之後,他讓襲人將同樣一條裙子送給她換,也是很高興得到這樣一次「意外之意外」的體貼和盡心的機會。後來他又把香菱鬥草時采來的夫妻蕙和並蒂蓮用落花鋪墊著埋在土裡,以至香菱說他「使人肉麻」。可見寶玉並不因為鍾情林妹妹而一葉障目,無視其他眾多女兒的不幸和痛苦。他的心懷,可算得較為博大的。即以其對林黛玉的愛而言,如果僅屬單純的性愛,也不至於「勞心」到那種地步。他對黛玉的愛,正是以同情、關切、尊重、相知為基礎的。同情和愛情自然是兩回事,但同情可以是愛情的起點和支柱。這邊,一曲《葬花辭》尚未吟罷;那邊,早已慟倒在山坡之上了。足見寶玉對黛玉的身世、處境、病體、心性體察最深,感受最切,這些絕不是單純的性愛所能包容的。賈寶玉的「多所愛」的確包含了對弱者的不幸和痛苦的同情和關切。這種性質的愛,或許就叫人道主義吧!
《紅樓夢》用許多筆墨描寫和渲染了賈寶玉的這一性格特點,使之異常鮮明和突出,並且又是如此重要:去掉了它也就沒有賈寶玉。這就是這個叛逆者得以鮮明地同文學上和歷史上其他叛逆者區別開來的緣故。這就是曹雪芹的獨特的創造。
賈寶玉的這種崇拜女性的性格特點,是和他身上的整個叛逆精神一致的。封建社會是「男尊女卑」,而賈寶玉競翻了個過兒:「女清男濁」。這在封建統者看來就是一種叛逆,自然會引起「百口嘲謗,萬目睚眥」;而且賈寶玉完全否定了他的家庭給他規定的道路之後,除了少女們的純潔可愛,能使他尊敬和愛悅之外、現實生活中再也沒有什麼事物值得他獻出青春和生命的了,特別是對林黛玉的堅貞不變的愛情,成了他精神上的唯一支柱。第七十一回,鴛鴦和探春訴說著大家庭的矛盾和苦惱,尤氏說寶玉「只知道和姊妹們頑笑」,「一點後事也不慮」。寶玉說:「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麼後事不後事!」這句話雖是玩笑話,卻說得很悲傷。寶玉為什麼那樣愛和女孩子親近?怎樣解釋他的「女神崇拜」的特點?第七十八回,賈母曾這樣說到她對寶玉的看法:
我也解不過來,也從未見過這樣的孩子。別的淘氣都是應該的,只他這種和丫頭們好更叫人難懂。我也為此提心。每冷眼查看他,只和丫頭們頑鬧,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愛親近他們。既細細奎試,究竟不是如此。豈不奇怪?想必原是個丫頭錯投了胎不成?
這像是作者向我們提出的問題,要求我們來解答。第二回,賈雨村對這個問題曾作過解釋。他說:天地有什麼正氣邪氣,二氣相遇必然互相搏擊。人要是偶秉這正邪交錯之氣而生,生於詩書清貧之家則為逸士高人,生於薄祚寒門則為奇優名倡,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這種解釋,我們當然不會同意。但究竟應該怎樣認識和解釋這一形像呢?這必須從賈寶玉所處的物質世界和生活環境中找答案。
少年男女本來容易有互相愛悅之情。賈寶玉又是生活在那樣的環境里,和很多美麗聰明的少女很接近。而那些男人和已婚的女人本來沒有或極少使他喜歡的,只有少女們比較天真純潔,而那些被壓迫的奴隸身分的丫頭,其身世遭遇更容易引起他的同情。賈寶玉說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這是一個有著詩意像征的概念,跟林黛玉以花自喻是很一致的。「女兒」是像花一樣鮮艷、美麗、芳香,像水一樣的清澈、晶瑩、明潔,她們的青春生命里閃耀著真和美的光彩。賈寶玉正是從她們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價值,發現了優美的靈魂和純真的愛情。這感動著他,使他甚至忘卻了自己。他對少女的愛,本質上是純真無私的。這正反映著他的人本主義的理想。
但是,賈寶玉的女性崇拜並不是無限的。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雖然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麼變出三樣來?」書中小丫頭春燕評論得很對,她說:「這話雖是混說,到也有些不差。」為什麼說不差呢?這是因為在封建社會里,不論是統治階級的結了婚的婦女,還是他們的女僕,也是年齡越大就沾染惡習越多。抄檢大觀園時,斥逐司棋的周瑞的老婆氣勢洶洶的樣子,曾經深深地激怒了賈寶玉,他指著恨道:「奇怪!奇怪!怎麼這些人只一嫁了漢子,染了男子的氣味,就這樣混帳起來,比男人更可殺了。」這說明賈寶玉並非無緣無故恨結了婚的老婆子,而是她們沾染了惡習,失去了純朴,將自己曾經受過的苦再如到別人身上。
賈寶玉對待婦女的態度,反映了他的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這不是「性愛的美感」,而是充滿了社會的理想。賈寶玉所愛的正是受壓迫的一群弱者,而他所憎惡所痛恨的卻只是壓迫者及其爪牙。這在客觀意義上,就有著從封建禮教壓迫下解放婦女的要求。這種初步民主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與賈寶玉的叛逆性格是一致的。構成賈寶玉叛逆性格的還有其它方面,如他反對封建婚姻制度,反對科舉,反對八股文,反對封建禮教等等。他是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他是新生的市民階層的典型。他的出現無疑是對封建社會的沖擊和破壞,意味著封建社會「忽喇喇似大廈傾」!
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已經明白曹雪芹用他的高度的想像力所創造的石頭故事的深刻寓意,以及那個通靈寶玉究竟實質是什麼。原來問題的核心是:賈寶玉處於榮國府繼承人的地位;他的「聰俊靈秀」的天賦,使這個貴族家庭對他寄於特別高特別殷切的希酬要求;然而,他不僅絲毫無意於立身揚名、治家經國,而且他對那個家、國已經徹底絕望,並走上背叛的道路。他和他的父親是那樣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他不愛讀的書,偏偏要他讀;他不愛做八股文,偏偏要他做;他不愛和那些峨冠博帶的傢伙應酬,偏偏逼他出去應酬;他認為茫茫塵世,只有女孩子們的世界是一片凈土,他的父親總要把他拉出這片凈土,他的母親總要來摧殘這一片凈土,還有他的伯父、哥哥、侄輩之流總要來污穢、踐踏這片凈土。特別是,他愛的人,偏偏不許他愛;他不願結的姻緣,偏偏要他結。「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個人物就是處在這樣糾纏不解的矛盾痛苦中。所謂頑石幻化通靈寶玉,無非就是對於這種糾纏不解的矛盾的解釋。這就是說:賈寶玉的本質,對於封建貴族家庭來說,本來只是無用的頑石;而他的地位和天賦,卻又使他在貴族家長心目中是「寶玉」。真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