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免費 » 潞王府小說免費閱讀

潞王府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 2022-12-06 08:11:57

1. 潞王陵的歷史傳說

傳說現在的娘娘墳當初並非為趙氏修建,而是潞王給自己修建的墳墓。潞王和皇帝明神宗是同母兄弟,他蠻橫霸道、驕淫奢侈、不服管教。皇帝把他封到衛輝當藩王,雖說此地不如京城吃喝玩樂的地方多,但是天高皇帝遠,他更加可以為所欲為了。孝定皇後寵愛這個小兒子,生怕他在外為非作歹惹出是非,就把跟隨自己多年、品行端正、明辨是非、敢說敢當的貼身宮女趙姓女子選作次妃,隨其就藩。趙氏宮女要擔負的責任,一是照顧潞王的日常生活,二是管束潞王。


潞王迷信風水之說,怕死後葬的地方對自己不利,剛到衛輝不久,就派人選風水寶地為自己建墳。當地知縣是個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的「主兒」,聽說王爺要選地建墳,就跟著風水先生四處勘查,終於發現鳳凰山下一處穴地呈頭枕鳳凰山、腳蹬老龍潭、左端金燈寺、右托小峙山之勢。知縣向潞王獻媚說如在這里建陵寢,可蔭庇後代,沒准兒還能保潞王後代稱帝呢。於是,潞王命他就圈地拆房,趕走當地的百姓,這里就是現在的娘娘墳。


地選好了,但墳墓修個啥樣呢?潞王想,自己和皇帝是一個娘胎出來的,陵墓的規制不能輸哥哥。於是,他就下令讓手下仿照明神宗的定陵修建自己的陵墓。藩王陵墓規格同皇帝一樣,這可是膽大妄為、目無尊上之舉。趙妃得知後,趕緊勸告潞王,這樣做萬萬不可。


一貫驕橫的潞王哪聽得反對的聲音,依然我行我素,照著計劃,緊鑼密鼓修建起陵墓來。沒有辦法,趙妃只得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皇太後,希望她能制止潞王。但「知子莫如母」,對兒子秉性了如指掌的皇太後知道,這件事自己是制止不了了。但如果聲張了出去,皇帝惱了,對潞王興師問罪,自己又捨不得。最好的辦法,是當自己不知道,不聞不問。


趙妃自己管不了,皇太後也不管,只能任由潞王把陵寢繼續建下去了。幾年後,一座氣勢恢宏的陵墓是建起來了。但潞王欺壓百姓、姦淫擄掠、無惡不作的行為,也讓百姓們怨聲載道,恨得咬牙切齒。每逢潞王想出什麼欺壓百姓的點子,趙妃就會加以阻止,讓老百姓少受許多盤剝。百姓知道趙妃心地善良、賢德聰慧,就稱她為趙娘娘,並祝福她長命百歲。


開始的時候,潞王對趙妃的阻攔充耳不聞,只當沒聽見。後來隨著趙妃管束的越來越嚴格,潞王開始懷恨在心。潞王不喜歡趙妃,趙妃也看不上潞王,爭吵在所難免。但又因為趙妃是皇太後派來的,怒歸怒,惱歸惱,潞王還是不敢把她怎麼樣。


俗話說:「好人不長壽,禍害一千年。」沒過多久,趙妃就因疾病纏身,告別了人世。她臨死前一再囑咐,在鳳凰山下隨處找一片地方安葬她就行,不要禍害百姓浪費銀兩。


趙妃一死,潞王表面上悲痛欲絕,心裡卻暗自高興。馬上指使衛輝知府在鳳凰山選一塊兒穴地,安葬趙妃。


接到命令,衛輝知府哪敢怠慢?馬上帶著風水先生跑遍了鳳凰山。但一天天過去了,風水先生始終不敢開口,也不點穴地。這讓潞王十分惱火,把風水先生傳到府中詢問。最終得知,因為潞王在修建陵墓時只注重修建得富麗堂皇,卻犯了風水上的大忌,把吉穴變成了凶穴。埋進去的男人,不能安生,還有被後人拋屍的大禍。趙妃娘娘因有吉星護佑,加之是女兒之身,如能葬入這處墓冢,則可保夫君健康長壽。


自己費盡心思建造的陵墓,豈能給他人做嫁衣?潞王不信邪,就命衛輝知府把境內的所有風水先生全部找來。但奇怪的是,所有風水先生在看過陵墓後,都認為這里安葬趙妃最宜,這讓潞王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皇太後得知趙妃的死訊。按朝廷禮制,趙妃難和潞王合葬。但皇太後因寵愛趙妃,希望趙妃能在陰間約束潞王,加上得知潞王陵墓已修繕完畢,下令把趙妃葬入修繕好的潞王墓中。


風水先生說的,加上皇太後的懿旨,使潞王無可奈何,只得下令在為自己修建的陵墓中安葬了趙妃。自己在趙妃墓的東邊修建了一座陵墓,就是現在人們看到的潞王墓。


「當時為什麼所有風水先生都異口同聲說潞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宜葬趙妃,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申法海說,當時,百姓聞聽潞王要隨便埋了趙妃,都心有不忍。想到潞王下葬趙娘娘必定要先看風水,就串通好風水先生,讓大家眾口一詞。

2. 潞王陵的歷史傳說是什麼

潞王名叫朱翊鏐,是明穆宗隆慶皇帝的第四個兒子。潞王的生母李氏是個傳奇式的人物。李氏本來只是個普通的宮女,有一次,她很偶然地遇到了當時還是裕王的隆慶皇帝。隆慶只私幸了李氏一次,竟然使李氏懷了孕。嘉靖四十二年八月,李氏為隆慶生下一個兒子,這就是後來統治明王朝達48年的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隆慶即位之後,立即冊立朱翊鈞為太子。母隨子貴,宮女李氏被晉升為貴妃。由於皇帝的寵愛,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李氏又給穆宗生下一個兒子,即潞王朱翊鏐。
隆慶皇帝由於沉迷於色慾,只當了6年皇帝就去世了。年方10歲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隨即君臨天下,他的生母李氏被尊為太後。作為萬曆皇帝的唯一同母弟、李太後的幼子,潞王朱翊鏐當時是宮中的寶貝蛋。

萬曆十一年二月,潞王娶順天府學生員李得時之女為王妃,在皇宮中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據記載,潞王的豪華婚禮花費了9萬兩白銀。當年三月,潞王離開皇宮,搬進自己的王府。

第二年,即萬曆十二年,大臣們開始討論潞王的之國就藩問題。所謂之國就藩,就是藩王到自己的封地去生活。大臣們經過商議,最後為潞王選定了兩個地方,一個是湖廣的衡州,一個是河南的衛輝。萬曆皇帝原定讓潞王到衡州去,但潞王上本,說「臣願就近,庶幾咫尺天顏」,希望到衛輝去。萬曆隨即批准了弟弟的要求。

萬曆十二年六月,皇帝派人到衛輝去給潞王修建王府。潞王府規模宏大,雄偉壯麗,歷時4年才告竣工,共耗費白銀40多萬兩。萬曆十七年三月,潞王離開北京之國就藩。當時,萬曆皇帝親臨皇極門目送,神情依依不捨。為了把潞王的財產從北京運到衛輝,光船隻就用了500多艘。因為沿途的官員都要舉行隆重的迎送儀式,潞王在路上走得很慢。陰歷三月十九出發,一直到四月二十六,潞王才到達他的封地--河南衛輝府。從到達衛輝的那一天直到去世,潞王沒有再離開過衛輝。明代中後期的藩王都是這樣,沒有多少自由。這和明朝前期的情況不一樣,自從永樂皇帝登上寶座之後,親王就被嚴格限制了自由。

公元1368年,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君臨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繼漢高祖之後又一位布衣出身的開國皇帝。他躊躇滿志,希望江山永屬朱明王朝。朱元璋對手下的功臣元勛不放心,害怕這些人擁兵自重,威脅朱家天下。在解決功臣問題上,他採取了與宋太祖趙匡胤完全相反的做法--宋太祖是來文的,「杯酒釋兵權」;朱元璋是用武力,大肆屠戮功臣。在誅殺功臣的同時,朱元璋將24個兒子和一個侄孫分封到全國的重要州府,建藩為王--權力都掌握在自家人手裡,這天下不就像鐵桶一樣牢固了嗎?

朱元璋分封的這些親王當時不但地位尊貴,並且手握重權:既管軍政,又管經濟,手下都配有一個文相,一個武相,文相管地方,武相管軍隊。王府的親兵多達一萬五六,同時親王還可以指揮當地的駐軍。親王的兒子封郡王,郡王的兒子封鎮國將軍,鎮國將軍的兒子、孫子、曾孫等依次封為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奉國中尉的兒孫世代都是奉國中尉。親王的俸祿是米萬石,郡王至奉國中尉的俸祿依次為米2000石、1000石、800石、600石、400石、300石、200石。也就是說,凡是朱元璋的後代,一生下來,就可以吃喝不愁。朱元璋的這種"包養"政策後來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到明代後期,朱家後代繁衍到了幾十萬之多。這幾十萬人都不事生產,完全靠國家發放的俸祿過日子。給國家財政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最嚴重的時候,有些地區全年財政收入甚至只夠這些「龍子龍孫」俸祿的一半。於是,拖欠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到了後期,有些「龍子龍孫」無以為生,只好沿街乞討。

朱元璋死後,他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即位。這時候,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憑借雄厚的實力起兵「靖難」,奪了侄兒建文帝的皇位,是為永樂皇帝。永樂以親王的身份奪得天下,他深知親王擁有重兵必將威脅中央政權。於是,他發布了一系列命令,剝奪親王的軍政權力。在永樂之後,歷代皇帝繼續執行這一政策,親王們不但軍政權力被剝奪得一干二凈,連人身自由也受到極大限制。

明代中後期的親王,在某些方面連個普通老百姓也不如。王府所在的城市就是親王的一個大監獄。沒有朝廷的許可,親王連出城掃墓都不行。當然,在經濟上的待遇非常豐厚。在親王之國就藩時,皇帝經常會賞賜大片的土地。

潞王就藩時,向他的哥哥萬曆皇帝打報告,要求賞賜。萬曆不顧群臣的反對,給了潞王四萬頃土地以及一些其他產業。據有關資料統計,潞王府的莊田主要分布於湖廣的承天府、德安府、黃州府、漢陽府、荊州府、武昌府以及河南的衛輝、開封、懷慶三府。潞王府是明代莊田最多的王府,潞王是明代最大的「地主」。後來萬曆的愛子福王到洛陽之國,就以潞王為例,也要求得到四萬頃莊田。但因為當時全國可供搜刮的土地已經不多,最終福王只得到了兩萬頃土地。

潞王死於萬曆四十二年。他的母親李太後去世後,潞王傷心之下,就一病不起,當年五月十五,在李太後去世整整三個月後,潞王追隨母親而去。第二年八月,潞王葬於衛輝府西的五龍崗,即今天的潞王陵。潞王的墓址,可能是他自己選定的。他當時經常在這一帶打獵,對這一帶很熟悉。可能是某一天,他打獵走到這兒了,一看不錯,就選定為墓址了。

3. 臣為王履畝,增賦二萬五千.履,什麼意思

1、履:勘察

2、我為潞王勘察田畝,增加賦稅二萬五千

3、郭惟賢傳(譯文)

郭惟賢,字哲卿,晉江人。萬曆二年(1574)進士,從清江知縣征拜為南京御史。張居正已經死了,吳中行、趙用賢等還未被啟用。恰好皇長子出生,皇上下詔赦免天下,郭惟賢因此請求召回被貶的大臣。馮保很討厭這話,因此將他貶為江山縣丞。馮保因罪被處置後,郭惟賢官復原職。彈劾左都御史陳..看權貴眼色行事,將御史趙耀、趙應元彈劾罷職,因此不能再掌管監察事宜。陳..被免去職務。他又推薦王錫爵、賈三近、孫釒龍、何源、孫丕揚、耿定向、曾同亨、詹仰庇,這些人都被徵召。主事董基勸諫皇宮內操練之事被貶,郭惟賢援救他,違背聖旨,調任南京大理評事。給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相繼上疏救助,皇上發怒,不同程度地扣發了這些人的俸祿。郭惟賢不久升戶部主事,後擔任過順天府丞。

萬曆二十年(1592)以右僉都御史身份巡撫湖廣。景王分封在德安府,田土比別的藩王多一倍多,藩國絕滅後景王的賦額還在徵收。等到皇上弟弟潞王分封在衛輝,將景王的賦稅都給了他。潞王上奏說賦稅不到規定的數目,皇上停發監司以下官職的俸祿,下令巡按趕緊奏報。郭惟賢說:「景府的賦額都是奸民投獻的,亂說數目,我為潞王勘察田畝,增加賦稅二萬五千,不是像以前奏報的那個假數目,潞王反而說不足,為什麼?況且潞王府離湖北很遠,不如讓有關官吏徵收,轉送給潞王府。《會典》上說皇莊以及勛貴、外戚的官莊,遇到災荒與民田一樣蠲減。現在襄水漢江漲水,潞王府的佃民逃亡過半,請求按原例蠲減。」又說:「長沙、寶慶、衡州三衛軍戍守武岡,而永州、寧遠諸衛遠戍廣西,因太潮濕而死去的人無數。請求分別輪流戍守武岡,停止戍守廣西。」皇上都予以同意。承天府守備中官因為徵收興邸的舊賦,請求將潛江知縣及佃民治罪,皇上下詔讓撫按官逮捕。郭惟賢說:「我巡撫楚地,沒有不過問的事。現在中官責問,而我等去追捕,我實在不能幹。」皇上認為他的話直爽,於是停止實行命令。不久,他請求用太和山的香稅充潞王所欠下的俸祿,不要加派於百姓,又請求以周敦頤的父親輔成從祀啟聖。皇帝均下詔聽從他的意見。

入京師為左僉都御史。他說考核選用官員不應當長久停止,言官不應當長久被拘囚,御史官員不應久缺。爾後又說天下多有變故,是從大官至監司都有缺漏而沒有補上,政事日益廢弛,而且因勸諫被貶的人不下百餘人,效忠的人都被永遠貶斥而不任用。皇上不接受他的意見。不久升左副都御史,他請求盡早設立皇儲,謹慎地對待輔臣,趕緊實行考選,盡快將推薦人才的奏疏發下,皇上都不予回答。過了很久,因家人去世回鄉。後起用為戶部左侍郎,沒有上任就死了。贈為右都御史。天啟初年,追謚號為恭定。

4. 潞王的末代璐王

朱常淓(1607—1646)祖籍安徽鳳陽人,出生於衛輝。明神宗(朱翊鈞)侄,潞簡王朱翊鏐第一子,母曰楊次妃。萬曆四十六年(1618)閏四月襲封潞王。隆武帝追謚曰閔王。崇禎十七年二月二日,闖軍劉芳亮攻佔懷慶府(今沁陽)。即東進河南省衛輝,潞王府危在旦夕。二月十九日朱常淓決定棄城出逃。先逃到無錫、南京再到杭州。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下旬,弘光帝被俘的消息傳到杭州,於是馬士英、阮大鋮、朱大典、袁宏勛、張秉貞、何綸等商量請當時在杭州的朱常淓監國,六月初七日(1645年6月30日),鄒太後(朱由崧嫡母,恪貞仁壽皇太後)命朱常淓監國,懿旨曰:「爾親為叔父,賢冠諸藩。昔宣廟東征,襄、鄭監國,祖憲俱在,今可遵行。」初八日(7月1日)稱監國於杭州,次日,黃道周建議朱常淓在十日內即位稱帝,但朱常淓卻根據馬士英的意見派陳洪範作為監國潞王的代表與清軍和談。十一日(7月4日)清軍逼近杭州,馬士英、阮大鋮、朱大典等均各自逃命,而陳洪範回到杭州與張秉貞等勸潞王投降。十四日(7月7日)降清城失。之後與朱由崧等諸藩王以及弘光朝廷的一些被俘官員一起被送至北京。翌年四月初九日(1646年5月23日)與朱由崧等九王俱被殺,罪曰:「謀不軌」(即謀擁立朱常淓造反)。
順治三年五月,魯王(潞王朱常淓)與荊王、衡王朱由木取等十一位明宗室,以私藏金玉銀印,圖謀不軌之罪名,遭清政府殺害,潞王府也被抄沒。
三年五月,清廷下定決心悍然殺降殺俘虜,剪除一批具有極大權威性的明朝帝位繼承人。十七日,「京師紛傳故明諸王私匿印信謀為不軌。及行查,果獲魯(潞)王、荊王、衡王世子金玉銀印,魯(潞)王等十一人伏誅」。據此,被殺者中有魯王朱以海,但他後半生一直在浙閩沿海抗清,最後在金門病死,從來沒有落入清人法網。魯王應為潞王之訛,清人因政治需要,在修《實錄》時有意魚目混珠,隱去潞王等名號。私家記載(陸圻:《纖言》中,《南京太子》)道出了真相:順治三年「四月初九日,有得蠟丸飛書告諸王同謀滅清者。同日,太子、弘光、潞王、秦王等九王俱被戮於市」。潞王朱常淓是極端怯懦軟弱的人,弘光被俘後他雖一度被迫在杭州監國,但其實他一點沒有抗清的意思。當時,明總兵方國安、元科叔侄至杭州,「欲擁立潞王,據杭守。潞王不許,逐國安等,遣使迎降並約滿人襲擊諸營。國安與元科及裨將王慶甫等與滿兵戰涌金門下,潞王使人以酒食從城上餉滿兵。元科憤,因棄去,東渡」。潞王恐怕是明朝宗室中投降滿清的第一人,但這也並非他本人自願,因為清軍一向有屠城的習慣,揚州嘉定的慘案在前,潞王不得不為杭州治下的百姓考慮,只得忍辱負重,杭人感恩,因此尊稱他為「潞佛」。說他在成為罟魚穿獸(魚網中的魚和已捕獲的野獸)之後反而會「謀為不軌」,實在很滑稽。-----「豫王以弘光所選淑女配『太子』。數月後豫王北行,『太子』及弘光隨之,潞王尋亦至北」。-----為掩蓋殺害朱慈烺的史實,但也讓一個最大的復明政治代表人物仍然「生活」在世上,實際上愚蠢地製造出一個政治包袱,使原來殺害朱慈烺的好處喪失大半,甚至化為烏有。清廷不得不自己來改正錯誤,把一個只有感激清朝份兒的偽太子誣陷到「謀為不軌」的一群中收拾掉。所以清廷此次殺害的,有包括潞王在內的諸王、王世子九人,加偽太子王之明、弘光帝朱由崧共11人。這些人已落人清朝掌握,無所作為,在政治上已經死亡,即使像潞王那樣已全身心投向清朝,疏中自稱:「念原藩衛郡(指河南衛輝府,府治汲縣)蹇遭逆闖之禍,避難杭城,深慮投庇無所.幸際王師南下救民水火,即率眾投誠,遠迎入境。」對清廷給以「曰費」、「房屋」感激不盡,表示要「結草銜環」、「舉家焚頂」祝頌清朝統治者「聖壽無疆」』。(載自南明史·顧誠著)但因其明朝宗室血統,仍被視為潛在危險而必須全部清除。這是很突出的。以謀反、隱匿為罪名橫遭殺害的明朝宗室更為多見。
清廷又就宣大總督李鎰奏報,清查明代藩宗祿,頒發諭旨稱:「明朝宗室故絕者產業入官,見在者分別等次酌給贍田,入民冊內,其則例戶部定擬。」順治六年(1649)五月,湖川總督羅締錦就清查明楚宗封典,重申戶部咨文:「明朝遺宗除原賜與田產清查入官外,其無名封散宗革去宗室名色,自置地土房屋准其照舊為業,與庶民一例當差。」這些政策不僅貶斥了明朝宗室的身份,而且使其喪失了復明經濟力量。皇帝輪流做,宗室也換班,這是自然的。說明沒收明朝宗室財富等政策,只是闡述清廷為打掉復明的現實可能性所做的努力。(載自《清初爭奪全國統治權的斗爭過程和清廷獲勝的原因》何齡修)所以說歷代的政治爭斗都是十分殘酷的。潞王只是王朝更替的一個犧牲品。

5. 新鄉潞王墳簡介歷史故事

新鄉潞王墳的簡介:

潞王墳一般指潞簡王墓,潞簡王墓坐落在河南省新鄉市鳳泉區北郊13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依山據嶺,四周泉壑幽深。

時人稱其為頭枕鳳凰山、腳登老龍潭,左手揣著金燈寺,右手托著峙兒山,景色十分秀麗宜人,是中國目前保存現狀最好、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

墓主潞簡王朱翊鏐,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鈞唯一同一母弟。其陵墓建成於萬曆四十三年,完全仿照萬曆皇帝在北京明十三陵定陵。

(5)潞王府小說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潞簡王墳主要建築布局與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墓區前首,是一座雕工頗精的石坊,上刻潞藩佳城楷書。

石坊東西兩側並列石華表兩座,雕雲龍圖案。過石坊進入長189.5米神道,兩旁排列石人、石獸15對。

形象有文臣、獬豸,狻猊,麒麟、駱駝、象、羊、馬及神化了的其它怪獸,或立或蹲或卧,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石人、石獸均採用整塊青石雕成,其中最大者高2.77米,最小者亦有1.55米。四百多年來,雖經歷代滄桑,風雨剝蝕,仍保存完好,細部紋飾清晰,實為難得的一批藝術珍品。

走完神道,穿越一座用漢白玉砌成的三孔券御河橋,再北行百餘步便是潞簡王墓的正門,一座宏偉壯觀的潞藩佳城展現面前。佳城外牆南北長324米,東西寬147米,城牆高達6米,全部用青色石條壘砌,整個城垣堅固而規整。

6. 求新鄉潞王陵的主人潞簡王和次妃趙氏的資料

朱翊鏐(1568——1614 )安徽鳳陽人。明穆宗第四子,第一代潞王。生母孝定太後李氏,與萬曆帝同母。隆慶四年(1570)二歲時受封潞王。居京師二十年,朱翊鏐受盡恩寵,萬曆帝曾賜其田地萬頃。萬曆十七年(1589)二十二歲時就藩衛輝府。在藩二十六年,在王位三十五年。萬曆四十二年(1614)孝定太後崩,訃告到衛輝,朱翊鏐悲痛不已,不久即病逝。年四十七歲。謚號簡王。葬於新鄉市境內。

趙氏生前是潞王的「隨封侍媵」,死後才追封為次妃。她比潞王小兩歲,但比潞王早死了十三年,趙氏聰明、美麗、善良,倍受潞王恩寵,因此死後,潞王竟冒犯「天規」,超越規制為次妃建造陵墓,而且同潞王墓並肩而立,共枕一山,同蹬一水.

據史料記載,趙氏小時候家住京郊,父母雙亡。在她11歲那年,朝廷招宮女,讓村裡上交一個小女孩,誰都不願意交出自己的女兒,村裡就把趙氏交了上去。李太後看趙氏長得伶俐聰穎,比自己的小兒子小兩歲,就把她留在身邊做貼身宮女。在朱翊鏐「之國就藩」,也就是離京到衛輝就任潞王時,跟隨李太後多年的趙氏已成長為品行端正、聰慧大度、善解人意的漂亮姑娘,李太後特選她隨封侍滕。隨其就藩的還有潞王正妃李氏。
趙氏雖然名義上是侍從,但因其為李太後欽賜,地位特殊,潞王必然敬她三分。又據說趙氏心地善良,樂善好施,通明事理,不但在當地百姓中口碑甚好,深受愛戴,而且她還想盡辦法阻止潞王禍害百姓。李太後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被立太子,嚴格教訓培養成皇帝,對潞王則深深溺愛,潞王就成為宮中的寶貝蛋,他與母親感情頗深。明代中後期的藩王只要就藩,就再也不能離開半步,甚至於不能出城。潞王極度想念母親,就在潞王府修建望京樓,試圖站高望見京城的母親。為建樓百姓傷亡慘重,潞王還在下令增高再增高,趙氏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傳說有一天,趙氏又陪潞王登樓遠望,突然她拉住潞王急切地說:「看到宮里了!」潞王一看,就是就是,「看!李太後正在梳頭!」潞王細看,就是就是——好了,夠高了,不修了!其實是趙氏事先安排丫鬟在十里外修了一座小的類似皇宮的房子,並於同一時間坐在房中梳頭,由於距離遠,潞王又思母心切,就誤認為看到了母親。就這樣,趙氏機智的救百姓於危難,賢善之名至今不衰。同時潞王對趙氏也是寵愛有加,於萬曆29年趙氏去世後上書朝廷請求封妃。按照規制,僕人是不能封妃的,但萬曆皇帝念其品質優秀,侍藩有功,念及胞弟之情,特下聖旨「難拘常例,特允王請追封爾為次妃」。因此,潞王才敢冒犯天規,超規越制修建了和他並肩而立,共枕一山,同蹬一水的次妃墓。

參考網路

7. 翻譯。(1)且潞去楚遠,莫若征之有司,轉輸潞府,以便利之。

況且潞地離楚國很遠,不如徵得有關部門同意,轉運到潞府,從而讓它方便些

8. 明朝的潞王朱翊鏐和萬曆皇帝朱翊鈞是同胞兄弟嗎他們的關系如何

大明朝的藩王,從明成祖朱棣之後,閑來無聊,個個都成了斂財小能手。其中,潞王朱翊鏐,斂財方面可謂是藩王之首,而且還不僅僅這一個第一。而萬曆帝,也可以說是明朝所有帝王中最貪財,也最會斂財的皇帝。


潞王府規模之龐大,最終占據了衛輝府城(河南汲縣)的整個東半部。明代的藩王府,似乎都習慣占據半個城池。


在朱翊鏐正式之藩之前,萬曆曾多次到昌平謁陵,期間,都是令潞王監國。可見,萬曆不僅寵愛自己的弟弟,還非常信任自己的這個親弟弟。


潞王府建成了,朱翊鏐要正式之藩了,萬曆又是給銀子,又是給珠寶。據說光買珠寶,就花費了三十餘萬兩白銀。為了將潞王的財產從北京運往衛輝,又動用了五百餘艘船隻,車馬無數,途中的錢糧消耗更是無算。


朱翊鏐離開京城了,他就將在京師的庄園、店鋪全部交還了萬曆。萬曆也是個財迷,「遂以內臣(即太監)司之。皇店、皇莊自此益侈。」神宗皇帝的內庫又多了一筆收入,沒事就在宮內偷著樂。


朱翊鏐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京師的財產沒了,那就在衛輝附近置辦吧。於是乎,「多請贍田、食鹽,無不應者」,萬曆也是有求必應。最終,朱翊鏐竟然吞並了四萬余頃的田地,比福王朱常洵的還多一倍,成了大明朝第一號的大地主。


明朝中後期,土地開始慢慢大量集中到了藩王手中,明朝百姓的日子,的確是越來越艱難。特別是遇到大災之年,家無余糧的百姓,也只能參加義軍了。原本,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暫時扭轉了一下局勢,可惜被萬曆給廢除了。這也是明朝亡於萬曆的其中一個原因。



潞王之藩了,山高皇帝遠,沒有了太後母親和皇帝哥哥管束,開始更加的肆無忌憚。朱翊鏐跟萬曆有三點相似處,那就是喜愛酒、色、財。另外,萬曆喜歡賭氣,而朱翊鏐則喜歡游獵。


朱翊鏐嬉遊無度,經常村居夜宿,到哪住哪。當地的百姓還得招待他,奉獻美女陪他。朱翊鏐甚至還給曾經陪宿他的女子修建了一座墓,名曰「娘娘墳」。潞王玩得很開心,可是老百姓遭殃了。李太後擔心兒子的安全,還訓斥過潞王。不過,在消停了一段時間之後,潞王照樣是我行我素。


潞王喜歡斂財,可是他會貢獻一部分給朝廷,助工助邊,相比其他諸多藩王,要好很多。可是,潞王的行為不檢,愛好斂財、美色和游獵,又給百姓帶來了不少苦難。相比而言,他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即稱不上賢王,也並非十惡不赦之徒。


朱翊鏐雖然做過一些荒唐事,但他還算是一個孝子。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李太後去世。朱翊鏐聞之,悲痛廢寢食,不久也病逝了。


朱翊鏐死後,謚號「簡」,史稱潞簡王。他的陵墓也是超規格的,甚至比他哥哥明神宗萬曆的定陵規模都大,堪稱明代藩王陵墓之首,再創一個第一。


通常情況下,帝陵、後陵、親王陵墓,大小、裝飾等等都是有規制的。超越了規制,那可是大罪。可是潞王陵使用龍紋,使用八十一顆門釘,都是帝陵規制,卻安然無恙。這要不是萬曆寵愛,額外開恩,恐怕早就被鏟平了。



從潞王朱翊鏐一生的經歷來看,萬曆皇帝朱翊鈞對他這個弟弟,是非常寵愛的。其中雖然有李太後的原因,但是,兩人的關系還是非常好的,確確實實做到了「兄慈弟忠」,是少有的皇家兄弟情深。

9. 明朝比較擅長音律的皇帝

朱翊鏐
1568——1614

安徽鳳陽人。明穆宗第四子,第一代潞王。生母孝定太後李氏,與萬曆帝同母。隆慶四年【1570】二歲時受封潞王。居京師二十年,朱翊鏐受盡恩寵,萬曆帝曾賜其田地萬頃。萬曆十七年【1589】二十二歲時就藩衛輝府。在藩二十六年,在王位三十五年。萬曆四十二年【1614】孝定太後崩,訃告到衛輝,朱翊鏐悲痛不已,不久即病逝。年四十七歲。謚號簡王。葬於新鄉市境內。

朱翊鏐擅長書法,喜好音樂,但玩世不恭,以致早逝。一生共有子四人,第一子、第二子俱夭折,第三子常淓,後襲潞王,第四子常【氵坒】,後封長垣王。女四,二夭,余封郡主。
朱常淓
1607--1646。

安徽鳳陽人。俗稱小潞王,字中和,號敬一主人、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孫,潞簡王朱翊鏐第三子,萬曆皇帝親侄。萬曆四十六年【1618】襲父潞王爵位。藩國在河南衛輝。在位二十六年。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後,流寓杭州。清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弘光政權覆滅後,曾在杭州被明朝大臣推為監國。幾天後清軍至杭州,遂投降。旋被押解至北京。第二年五月,被殺於北京。卒年四十。

朱常淓在政治上無所作為,卻是明代傑出的音樂家和書法家。他在繪畫、音律、書法等方面都有不錯的造詣。《歷代畫史匯傳》中說他「善竹石」,如今,衛輝市博物館還保存著刻有其所畫「月外蘭」的石碑一塊。

在音律方面,朱常淓有一手絕活兒,他會制琴。其親自設計、製作的琴稱為「潞琴」。潞琴製作精良,每一張都有編號。在明朝後期,潞琴就十分名貴,崇禎皇帝把潞琴視作珍品,作為賞賜給諸王的禮物。

朱常淓還深入研究古代音律,寫出了一部音律專著《古音正宗》。該書由潞王府於崇禎七年刻印,共七冊,書中收有朱常淓自己創作的琴曲和古琴曲共50首。

10. 您知道明朝那個兩歲封王,至死都敢和皇帝攀比的朱翊鏐嗎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為了爭奪皇權,皇室兄弟之間勾心鬥角,發生流血沖突的例子不勝枚舉,鮮有皇室成員相親相愛的事例。但清朝的雍正皇帝與其十三弟胤祥兄弟情深,歷來被後世稱為手足相依的典範。胤祥病逝後,雍正帝甚至悲痛到吐血。

熱點內容
游戲王阿圖姆小說有哪些 發布:2025-08-23 07:02:11 瀏覽:963
重生男主叫雲起女主的小說 發布:2025-08-23 07:01:40 瀏覽:133
好看的校園言情玄幻小說 發布:2025-08-23 06:58:53 瀏覽:467
寫校園籃球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5-08-23 06:52:56 瀏覽:695
魔神界限小說最新章節無彈窗 發布:2025-08-23 06:46:52 瀏覽:522
溫柔的女子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23 06:29:44 瀏覽:491
總裁肩部受傷的小說 發布:2025-08-23 06:11:08 瀏覽:528
善良小說經典 發布:2025-08-23 06:03:05 瀏覽:531
白鷺偏不上青天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8-23 05:56:37 瀏覽:292
女主重生挽回總裁老公的小說 發布:2025-08-23 05:52:19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