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小說品花寶鑒
⑴ 求文:弁而釵
《弁而釵》四卷二十回,題「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評」。作者與評者均不可考。
《弁而釵》存世僅有筆耕山房刊本,無序,正文卷端題「筆耕山房弁而釵」,有圖三十幅,全書分四集,分別冠以「情貞記」、「情俠記」、「情烈記」、「情奇記」之名,每集五回,茲簡述其大概內容如下:卷一、情貞記主人公林風翔是新科探花,入翰林,生性風流,喜好男風。一次在外出途中遇見揚州書生趙王孫,王孫英俊瀟灑,美如婦人,風翔便喜歡上了他。然而苦於沒有機會相接近。後來打聽到王孫的受業之師是秦春元,於是喬裝改名,投入秦的門下,借讀書為名,接近王孫。豈料王孫為人品格端正,風翔稍有狎穢之詞,就嚴辭拒絕。風翔心願難遂,相思成疾。趙王孫知其為己而病,心中感動,遂以身相許。從此二人如同夫婦一般恩愛無比。此事漸為同窗們所知,妒嫉之心頓起。
有張狂、杜忌二人知道後亦想與趙王孫相好,王孫不從,二人乃辱之,並將此事張揚開來。趙王孫之父得知此事後,即招王孫回家。風翔與王孫此時恩愛正篤,迫於無奈,悵然而別,時正逢縣考,王孫交卷後叩別秦先生,並與鳳翔約定三年後在北京相見。別後不久,風翔投書見江都知縣,知縣知其為翰林,請其為諸生閱卷。風翔借機將趙王孫列為頭名,並排擠張狂、杜忌二人。趙王孫從此屢試屢中,不久即進京會試,其座師恰是風翔。會試三場下來,王孫名列金榜,殿試時取為二甲,得官而回。後王孫娶妻生子,且官聲頗佳。數年後,風翔因觸怒權貴下獄問斬,趙王孫乃上書鳴冤,風翔得以被釋。此後二人皆棄官歸隱,兩家世代相好。
卷二、情俠記天津衛有人名張機,字射四,身懷絕技,能文能武,且相貌英俊,儀表非凡。時逢天下紛亂,百官無能,遂立志匡濟天下,澄清四海。皇帝招考天下賢才,張乃前往赴試,三戰三捷,為撫台何濤所賞識,欲重用之。匪首鄭雄,號混天大王,聚集三千兵馬在鳳凰山為寇,前來攻打天津衛。手下有軍師名陸明者勸其派遣先鋒前往投獻,探城中虛實。鄭雄寨中有壯士王飛豹,本是良民,娶妻美艷,為權貴所霸佔,不甘受辱而死,飛豹亦陷獄中,被釋後乃殺權貴一家,搶二女落草為寇。聞鄭雄派先鋒,自願帶領千人,率二女女英、女傑前往天津衛。至天津後,飛豹恃其武藝高強,連敗數將。張機挺身而去,不僅打敗飛豹,又擒獲其二女。飛豹為張機所伏,甘拜下風,並投誠官府,見張機人品俊逸,復將其二女嫁之。飛豹本人則被錄為參將。鄭雄知後大怒,然亦無可奈何,遂不得圖天津衛。
張機在天津衛結識一秀才,名鍾圖南,字六孟,亦豐姿美貌,多才多藝,又仿孟嘗君好交天下豪傑,見張機俊秀勇猛,心生愛慕,常思與其相交。後有一日設計灌醉張機,趁機奸之。張機醒後大怒,圖南欲拔劍自刎謝罪。張見其確有悔意,且情動於衷,亦為其所感動,乃釋前嫌,反而與其相交,二人日久情深。後二人同試秋闈,共題名金榜,正欲一同赴京殿試時,忽聞王飛豹被困於相山,張機乃放棄考試,與妻子奉命前往援救,得勝回師。此時春榜已發,鍾圖南名列二甲,入翰林,外放陝西。兩年後張機亦赴京會試,中探花。正逢陝西兵亂,鍾圖南上書求救,張機乃自薦率軍援救,又大獲全勝,與圖南相會,二人乃敘舊情。回師後張機獻上戰俘,皇帝大喜,封賞眾人。三年後,四川又有兵亂,張機奉命征討,勝利後即坐鎮川中十八年之久。後張機與圖南都上表辭官,歸隱南山,兩家世代聯姻。
卷三,情烈記浙江苕溪人文雅全幼時與萬家訂親,後其家道中落,父親去世。岳家乃嫌其貧,欲悔婚,於是買通獄中大盜,使其誣雅全之兄窩藏盜贓。雅全亦因之連坐入獄,被迫退親。萬父又買通獄卒,欲置雅全於死地。幸而獄卒為人善良,暗中通信,放走雅全。雅全逃往南京,淪為戲子,後識得雲漢,二人一見如故,引為知己。後雅全在南京亦難以安身,逃往揚州,雲漢亦與之同行。雅全感激雲漢之情,乃以身相許。乃唱戲賺錢,供雲漢讀書,二人情同夫婦。時有山西人■某,為王府儀賓,將雅全接至家中唱戲,借機奸之。雅全無可奈何,被迫順從,乃將所得銀兩轉贈雲漢,讓其上京赴會試。雲漢走後即自刎而死,以保名節。死後其魂魄遇見觀音大士,大士贈以聚形符,使其魂魄不散。
雅全之魂乃在淮安追上雲漢,偽稱脫身而出,二人相伴至京。雲漢須納貢五百金,計無所出。雅全乃以己之魂魄入一新亡女屍體中,賣身於臨清知府,知府娶其為妾,雅全以所得銀兩交與雲漢,不久雅全之魂出女屍體,雲漢考中進士,雅全又撮合知府之女與雲漢成婚。後雲漢選官赴任,雅全又助其斷案。二年後,雅全於南海得道,終成正果。卷四,情奇記福建人李又仙,字摘凡。其父因官糧被劫而下獄,摘凡家無長物,只得賣身為男妓,淪落「南院」,被迫接客。摘凡相貌俊秀,又腹有文才,故而名聲大振,成為當紅頭牌。然而心中愁苦,因而作《梁州序》,其辭感人。京師有匡時者,豪俠大方,濟困扶危。見摘凡《梁州序》,想見其作者,前往尋找。見摘凡窘況,設計使其跳出火坑。摘凡為報匡時之恩,決定侍奉其三年。恰好匡妻蔣氏為圖子嗣,勸匡時納妾,摘凡乃男扮女裝,嫁與匡時,匡使其居住別院。三年期至後,摘凡准備離開匡府,不料此時匡家為仇人所陷害,一家均被捕入獄。僮僕亦四散逃之。
摘凡為主存孤,帶匡時之子匡肇新逃走。至一寺院中,摘凡乃為女冠住下,參研四典,悟得佛法。後有高尚書見其修為頗深,與之結交,並代為扶養匡肇新,後肇新終於中了狀元,尚書以己之孫女嫁之。摘凡言明事情本末,與肇新一同入京尋父母,報仇雪恨,洗刷冤屈,事畢後,摘凡告別匡家,入山修行,羽化登仙。《弁而釵》與《宜春香質》一樣,都是以龍陽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宜春香質》雖有少許對龍陽的贊賞之情,但從總體上看是採取批判態度的,其中幾個故事也都是將龍陽作為反面角色來塑造。而《弁而釵》則一反《宜春香質》中的立場,同情同性戀者,並且認為在他們之間也存在真正的情感,作者將各卷題目標以「貞、俠、烈、奇」,本身就表明了作者認同這種情感的態度。
此外,每個故事中都極力歌頌為情而獻身的龍陽,並且讓他們都得以善終,而他們的性同伴亦是個個人品高逸,不同凡俗。這些都為同性戀者披上了美滿的面紗。作者借故事中人物風翔的話說:「情之所鍾,正在我輩。今日之事,論理自是不該,論情則男可女,女亦可男,可以由生而之死,亦可以自死而之生。局於女男死生之說者,皆非情之至也」。這時作者抓住「情」這個關鍵,認為情是先於理的,也是明末清初思潮的影響所至。從客觀上說,它是解放人性,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一面旗幟,但是它也造成了人倫道德的破壞和社會秩序的混亂,因而具有兩面性。至於象《宜春香質》、《弁而釵》這樣的作品,則是從反面走到極端的產物。
當然,僅表現同性之間的戀情並不是這類書籍被禁的根本原因。事實上在明清小說中,尤其是艷情類小說中,幾乎沒有不涉及同性戀的。真正原因在於書中大量鋪陳寫實的關於同性性交場面的描寫,不僅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甚至也引起了一般市民閱讀者的反感,人們帶著獵奇心理閱讀這些作品,除了少數變態者外,無不難以忍受這些場面,因為它本身就缺乏一般淫穢小說中描寫男女之間性交場面所引發的同情心。例如在情奇記中,匡時將摘凡當作女性,且題八首絕句,吟詠摘凡之目、歌、口、顏、鬢、足、妝、耳環等等。香艷詩本為傳統詩文中的一部分,但是將它移來對一個男性進行贊美,且肉麻到如此地步,這種趣味就遠非一般讀者所能接受的了。
所以此書的被禁不僅是官府的行為,也是輿論所向。這類以龍陽為題材的作品在明末還有一些,如《龍陽逸史》等,均為當局所禁,劉廷璣在《在園雜志》中載:「更甚而下者,《宜春香質》、《弁而釵》、《龍陽逸史》,悉當斧碎梨棗,遍取已印行者,付祖龍一炬,庶快人心。」但是這一類書還是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清代的《品花寶鑒》、《花月痕》等小說就是以此發展而來的。
⑵ 品花寶鑒中魏聘才從哪裡來到京城的
從江西做馬車到的京城。《品花寶鑒》是200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清陳森編寫。該劇情處在第16章魏聘是從江西做馬車到的京城。《品花寶鑒》,又名《怡情佚史》、《燕京評花錄》。全書共60回。是清代道光年間問世的一部頗有特色的小說。本書寫名士(落魄不羈而又才學的文人)與梨園名旦(男扮女裝的戲曲演員)之間的纏綿悱惻的感情生活,以北京為背景,故又名《燕京評花錄》。
⑶ 世情小說的發展
自清朝中期以後,又演化出才子佳人小說、艷情小說、狹邪小說,其中的代表作有《好逑傳》(名教中人)、《平山冷燕》(荻岸山人)、《品花寶鑒》(陳森)、《海上花列傳》(韓邦慶)、《青樓夢》(俞達)、《九尾龜》(張春帆)。
《好逑傳》為「清朝第二奇書」,在歐洲頗有知名度,其實價值不大。《平山冷燕》為「清朝第四奇書」,也是才子佳人小說的代表作。《品花寶鑒》為中國首部同性戀小說。
世情小說興起於明中後葉,高峰在清康熙至乾隆時期。其代表作發展時期有《禪真逸史》,深化時期有《醒世姻緣傳》、《續金瓶梅》,高峰時期有《綠野仙蹤》、《野叟曝言》、《歧路燈》,轉化時期有《鏡花緣》和《蜃樓志》等。《紅樓夢》達到頂峰。
⑷ 穿越了去做個女俠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1frNIjC3VZqQD1dZ49f51A
小說名稱:穿越了去做個女俠
作者:歿情
類型:言情
連載狀態:連載中
字數:約24萬字
簡介:該小說講述了講述了小腦殘奇遇記、小姐與流氓、其實不想留,其實我想走、愛上一個回不了家的人、萬惡的同人女呀,你終於遭到了報應、寄一位身在遠方腦殘志不殘的同志、一個失足少女與一群男人的故事暫時就想到這些。
⑸ 求幾部經典的(男同)古代小說
說起來,我給你推薦一個中國古典小說里最經典的同性戀小說
《品花寶鑒》,講清代戲子的絕美容華。
好像是在中國古典小說全集卷中第17,18卷。
⑹ 品花寶鑒誰看完了
《品花寶鑒》是中國第一部以同性戀為題材的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是晚清失意文人陳森。主要寫名士與優伶(即作者所謂「情之正者」)之間的柏拉圖式戀愛,並予以肯定。而對那些以男伶為滿足自己變態慾望的權貴、有錢之人等等(即作者所謂「情之淫者」)嗤之以鼻。有勸懲之意。主要是以梅子玉與杜琴言(諧音「寓言」)、田春航與蘇惠芳這兩對名士與優伶之間的「愛情」為線索來組織故事情節。雖說作者以大團圓的完美局面來結尾,但也正是這樣的大團圓結局使這部以同性戀為題材的小說不夠深刻。因此這本書的文學價值也不算高,只能算是二流作品。(這是我自己讀完後的一些看法,可以互相探討一下)
⑺ 品花寶鑒的內容簡介
圍繞京都狎優風氣,以酣恣的筆墨描寫出嘉、道之際京華紫陌紅塵中的眾生相。從富貴豪門、箏琶曲苑到茶樓酒肆、下等妓寮,無不收攝筆下,不啻一幅帶有濃郁京華氣韻的都市風情長卷。小說以較多篇幅記述了一代伶人血淚斑斑的人生遭際。
清代嚴禁官吏挾娼,達官名土為避禁令,每招優伶侑觴宴樂,呼曰「相公」,流品一如妓女。就創作意圖而言,作者以為伶人自有邪正,狎客亦有雅俗,因此妍媸雜陳,以寓勸懲。小說以梅子玉與杜琴言的情緣為主幹,寫了10個「用情守禮之君子」和10個「潔身自好的優伶」,贊美他們柏拉圖式的愛。
(7)免費下載小說品花寶鑒擴展閱讀:
故事背景
《品花寶鑒》以清代乾隆時期京師朝貴名公的狎優生活為背景,以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的同性戀愛為中心線索,描寫了所謂「情之正者」與「情之淫者」兩種人。
以溫情軟語、風雅纏綿的情調,淋漓盡致地描繪了王孫公子、城市遊民玩弄相公(男優)的行為,表現了對伶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對其人格的尊重。
這本小說出版於1849年,小說描寫彼時官紳名士與梨園童伶的浪漫關系,而以兩對才子佳人——梅子玉和杜琴言、田春航與蘇惠芳——為這樣一種關系的表率。
⑻ 求《品花寶鑒》電子書百度網盤資源下載
《品花寶鑒 》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品花寶鑒》,中國近代小說,又名《怡情佚史》,亦題《群花寶鑒》,全60回,中國古代十大禁書之一。小說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鍾情為中心線索,寫了像梅、杜這樣的情之正者,和商賈市井、紈絝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兩種人,以寓勸懲之意。然而所謂「情之正者」在舊觀念來看,是一種病態生活;而以我們現代的觀念來看,則是一部相當鍾情重情的愛情小說。
⑼ 《品花寶鑒》講了什麼
《品花寶鑒》以清代乾隆時期京師朝貴名公的狎優生活為背景,以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的同性變愛為中心線索,描寫了所謂「情之正者」與「情之淫者」兩種人。以溫情軟語、風雅纏綿的情調,淋漓盡致地描繪了王孫公子、城市遊民玩弄相公(男優)的卑污丑惡行為,表現了對伶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人格的尊重。
自唐以來,時有寫文人與妓家故事之作,但多為短篇,「若以狹邪中人物事故為全書主幹,且組織成長篇數十回者,蓋始見於《品花寶鑒》。」(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品花寶鑒》是中國小說史上最早出現的狹邪小說,也是唯一一部寫戲曲演員卑賤生活的長篇小說 。
品花寶鑒是中國古代的同志小說的最高成就,它以一種完全的平等的思想來對待同志,足見當時男風之盛,有時甚至讓人覺得就是異性戀.完全忽略了性別的問題.但是他們之間的地位還是不平等的,小唱和那些大老爺還是一種主僕的關系,當然有幾個人例外.如度香等,但是他們又是把小唱當做女子的一種補充,認為小唱有女子之色卻不會亂性.其實也就是一種虛偽.唯有子玉與琴言之間的戀情很類似於賈寶玉和林黛玉.不過其總的文學成就還是沒有紅樓高,不過其中的詩詞酒令到也不少
⑽ 品花寶鑒魏聘才哪裡到京城
品花寶鑒魏聘才第47章到京城。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小說《品花寶鑒》中的角色魏聘才在第47章到達京城。小說,是一種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一詞出自《莊子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