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姑娘免費小說
Ⅰ 金砂寫的牧羊姑娘故事
速它答是草原上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部落,在水草豐腴的賽罕河旁牧羊為生,賽罕在蒙古語的意思是「美麗的姑娘」。
原本憑這個小部落的實力,是無法居住在這樣的好地方,但因為速它答首領的妹妹容貌出眾,深得草原大汗王寵愛,便將賽罕河旁的這塊沃土,賜給了她的娘家人。
這位讓整個部落因她而受惠的美人,正是娜仁托婭的姑姑。娜仁托婭繼承了長輩的美貌,年僅十三歲便已經出落得美麗大方,她曾對朝陽許下承諾,她必將嫁給草原上最優秀的男人,她必將是下一任大汗王的合敦。
但在她成為合敦以前,她依然得替部落牧羊,在草原上,懶惰是最可恥的行為,即便是她那已經成為大汗王合敦的姑姑,依然每天編織潔白的哈達,送給遠道而來的貴客,如此才能受到族人的愛戴。
娜仁托婭有一條牧羊犬,她給它取名小黑,是她幼年時候隨父親打獵,半路拾來的狗崽子。和尋常的狗不一般的是,小黑似乎是幼年受傷落下的殘疾,腰身中間微微下陷,挺不直身來。
小黑更多時候像是娜仁托婭的玩伴,平時牧羊,它只管趴在娜仁托婭懷中,偶爾懶洋洋地打量羊群一眼,若是有羊落單,便裝模作樣地跑過去,等羊回群了,又繼續趴在娜仁托婭的懷里睡大覺。
或許是缺乏運動的緣故,小黑比其他牧羊犬還要胖上一圈。在夕陽落下之前,娜仁托婭唱了一首婉約的草原歌謠,歌詞大意是:生活愜意美好,馬兒羊兒,有吃不完的草。
Ⅱ 牧羊姑娘的創作背景及作詞作曲人
創作背景: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機對武漢、重慶大轟炸背景下,以牧羊女奇特的命運和愛情悲劇為主幹情節演繹出的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詞曲作者分別是:鄒荻帆、金砂。
《牧羊姑娘》
演唱:喻宣萱
作曲:金砂
作詞:鄒荻帆
對面山上的姑娘,你為誰放著群羊
淚水濕透了你的衣裳,你為什麼這樣悲傷悲傷
淚水濕透了你的衣裳,你為什麼這樣悲傷悲傷
你看看山上這樣的荒涼,草兒是這樣的枯黃
羊兒再沒有食糧,主人的鞭兒舉起了抽在我身上
羊兒再沒有食糧,主人的鞭兒舉起了抽在我身上
對面山上的姑娘,那黃昏風吹的好凄涼啊
穿的是薄薄的衣裳,你為什麼還不回村莊回村莊
穿的是薄薄的衣裳,你為什麼還不回村莊回村莊
冷冷的北風吹的我冰涼,我願靠在羊兒身旁
再也不願回村莊,主人的屠刀閃亮了要宰我的羊
再也不願回村莊,主人的屠刀閃亮了要宰我的羊
(2)放羊姑娘免費小說擴展閱讀:
這是一曲曾風靡全國、流傳世界各地的旋律。歌詞是詩人鄒荻帆在抗日戰爭時期創作,四十年代經由金砂譜曲後,在五十年代真正獲得了更大范圍的流傳.創作這支曲子時,年僅19歲金砂正在當時四川巴縣青木關國立音樂院作曲系學習。
曲子如泣如訴地傾訴了對生活與知音的愛戀。上海歌唱家喻宣萱率先一唱,傾倒無數歌迷。民間流傳開而常常被誤認為是四川、青海或內蒙民歌。前蘇聯、捷克、羅馬尼亞等國的音樂演唱團爭相演唱,日本灌制的唱片中此曲翻譯為《養花姑娘》。
Ⅲ 牧羊姑娘
在一個遙遠的草原上,生活著一個牧羊姑娘馨兒,打小,就一把笛子陪伴她,馨兒的外表和心靈都很美,但是身世卻很悲催。
馨兒本來跟父母在一起幸福地生活,可是在六歲那年,父母都離開人世了,不久,一位氣質非凡的老婆婆收留了馨兒,於是,馨兒每天都去放羊。但是在馨兒十七歲的時候,老婆婆也過世了,只給馨兒留下了一群羊和一間小草房,馨兒就這樣在草原上生活著。
一天,馨兒像往常一樣,讓羊兒們在一旁吃草,自己在一旁吹笛子。馨兒吹得入神,不知道身後有人,等她吹完,就立馬響起了掌聲,馨兒轉身一看,看到了一個儀表堂堂的男子,問:「謝謝你的掌聲,不過我想問一下,你是誰?為什麼會出現在這里啊?」
男子看到馨兒,愣住了,馬上才晃過神來,說:「哦,我是索塔王國的王子桑布,我和我的手下剛好出來打獵,追尋梅花鹿的同時,來到了這里,就聽見姑娘的笛聲,聞聲而來,姑娘不介意吧?」
馨兒笑了笑,說:「不,我不介意的,我就是覺得這么大的草原上能遇到一個人,是很難得的。」
之後,桑布說:「你願意跟我回去我的王國里跟我生活嗎?」
馨兒很願意,就跟桑布走了。
馨兒來到王宮里,覺得很開心。但是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
因為,嫁的人就是鄰國兩個王子,可是兩個王子的妹妹琳娜要嫁給桑布的,兩個王子很疼妹妹,只要妹妹嫁到桑布,就願意娶桑布的姐姐,可現在馨兒一來到王宮,就意味著琳娜沒機會了,自然桑布的姐姐們也沒機會了,但是桑布的兩個姐姐一心想除掉馨兒,這樣一切都順其自然了。
一天,桑布恰好離開王宮。對桑布的姐姐們來說,這是個殺害馨兒的好機會。大姐艾菲斯和二姐薩尼斯商討謀殺馨兒的計劃方案。一會兒,二姐薩尼斯端著一杯水對馨兒走來,假惺惺地說:「馨兒,來,嘗嘗我和大姐替你做的粥。」馨兒心裡覺得十分奇怪,平時她們都不怎麼跟馨兒說話,今天卻。。但是馨兒天真善良,沒顧及那麼多,接過薩尼斯手中的粥,很快地吃完了。不一會兒就暈倒在地。原來,薩尼斯她們在粥裡面放了葯,要馨兒暫時睡著而已,在秘密「處理」掉。
正當她們拿起匕首時,王子桑布剛好回來,他驚呆了,大喊:「住手,你在干什麼?」大姐艾菲斯不客氣地說:「哼,弟弟,別怪姐姐們狠心,難道你就這么在乎這個牧羊女,好好的公主琳娜擱著不要,你說你到底在做什麼?」桑布振振有詞地說:「我看你們是為自己著想吧。」桑布說完趕緊上前抱走馨兒,騎馬離開了王宮。
這個時候,王子已經帶著馨兒來到了距離王宮五十公里外的桃花林,馨兒也蘇醒了。忽然,一陣馬蹄聲傳來,原來是鄰國的人馬,恰好路過,皇後慢慢走來,看見桑布還帶著一位女子,覺得很稀奇,就問:「桑布王子,你為何與這位姑娘在此地啊?」桑布把整個事情的經過都告訴了皇後,並透明自己對公主琳娜不感興趣,但是皇後通情達理,沒有強求王子。
突然,皇後的目光移到了馨兒的身上,她驚訝地問馨兒:「馨兒姑娘,你手上的'鐲子是哪來的?」馨兒看了看,說:「我小時候是被我養父母收養的,他們告訴我,從把我抱來的時候就有了這個鐲子的。」皇後又問:「那你養父母有沒有告訴你,你抱來的時候叫什麼名字嗎?」馨兒說:「哦,我想起來了,我那個時候叫梓靜。」皇後驚呆了,「你,你就是我的女兒啊。」馨兒目瞪口呆,說:「你就是我的親生母親啊?」最後,她們擁抱在一起。這么說來,馨兒就是公主了,當桑布的姐姐知道後,十分慚愧。
最後,大姐二姐都不敢再見馨兒,馨兒成為了公主,並和桑布結婚在一起了。
Ⅳ 牧羊姑娘傾心於誰
傾心她的郎,《牧羊姑娘》是金砂的處女作。這是一曲曾風靡全國、流傳世界各地的旋律。歌詞是詩人鄒荻帆在抗日戰爭時期創作,四十年代經由金砂譜曲後,在五十年代真正獲得了更大范圍的流傳。
以上是我的回答。
《牧羊姑娘》的背景:
創作這支曲子時,年僅19歲金砂正在當時四川巴縣青木關國立音樂院作曲系學習。曲子如泣如訴地傾訴了對生活與知音的愛戀。上海歌唱家喻宣萱率先一唱,傾倒無數歌迷。民間流傳開而常常被誤認為是四川、青海或內蒙民歌。
前蘇聯、捷克、羅馬尼亞等國的音樂演唱團爭相演唱,日本灌制的唱片中此曲翻譯為《養花姑娘》。
《牧羊姑娘》的成功在於表達出作者的綿綿情思和美好人生的嚮往,反映出當時中國的特點,牧羊女的不幸與哀怨恰好表達出那個時代大多數中國人的感情:「對面山上的姑娘,你為誰放著群羊?淚水濕透了你的衣裳,你為什麼這樣悲傷......」
當時,作曲的稿酬甚至不夠買上一本雜志,金砂生活貧困。這位身材瘦弱而心比天高的青年春夏秋冬都穿著一件灰布大褂。
他借給學校刻鋼板、參加民歌伴奏、深宵不眠寫曲掙錢,維持艱苦求學。瘦弱的身體單薄憔悴,後不得已輟學回老家銅梁養病。康復後發奮考入民國四川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教系學作曲。
這所學院後來遷到江南古城姑蘇。別親拋故,出川求學的金砂,隨學校繼續就讀,從而奠定了堅實的音樂知識基礎。他的一生非常的燦爛。
希望能夠幫到你。
Ⅳ 求分享牧羊姑娘 mp3音樂網盤資源
《牧羊姑娘 》網路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SIUPx9mEgJDS7c9y8AfN5g
提取碼:KRDM
Ⅵ 張子選 牧羊姑娘
牧羊姑娘
張子選詞
怎麼辦?青海青,人間有我用壞的時光;
怎麼辦?黃河黃,天下有你亂放的歌唱。
怎麼辦?日月山上夜菩薩默默端莊;
怎麼辦?你把我的輪回擺的不是地方!
怎麼辦?知道你在牧羊,不知你在哪座山上:
怎麼辦?知道你在世上,不知你在哪條路上。
怎麼辦?三江源頭好日子白白流淌;
怎麼辦?我與你何時重遇在人世上
下面是《牧羊姑娘》張子選詞的歌曲視頻鏈接,可以參看試聽:
http://v.17173.com/v_102_617/NzczNjcyMA.html
下面是張子選詞《牧羊姑娘》的簡譜,可以參考練習:
Ⅶ 范維遷(小說)
文/書海
老范頭躺在縣城醫院的病床上,迷糊了整整三天。恍惚中,他看到了去世多年的父親正著坐在客廳的沙發上,雙手捧著一個剛摘下來的冒著熱氣的騷豬卵蛋吃得津津有味,嘴角流著糊狀的卵蛋汁子。茶幾上擺滿了血糊糊的各種動物的卵蛋。一股令人作嘔的騷臭味兒彌漫著整個屋子。他條件反射地又一次嘔吐了起來。
范維遷是烏洪鎮柳溝子村人,五十好幾的歲數。至於范維遷這個名字,在閑諞扯淡中卻很少提及,人們都叫他老范頭,多少有點貶義的味道。
老范頭的父親范醫生,早年是個二流的鄉村赤腳醫生。有兩顆鋒利無比的門牙,高翹著露於唇外。在所有的稱呼中,他對「范大夫」這個稱呼最為滿意。他看過病,當過騸匠,販過牲口,賣過鼠葯。早在農業社的時候,范醫生便利用農閑時間,經常騎一輛破舊的永久自行車,車把上豎一根扎了紅絲布的鐵絲,掛一個祖傳的生牛皮做成的土黃色行醫包,走村串戶的吆喝著為人劁豬騸牲口,他是周邊十里八村唯一的騸匠。誰家養了新捉的小豬,甚至成年的叫驢,只要有求與他,他都前往料理,那隻是分分鍾搞定的事兒。范老頭劁豬騸驢那叫一個絕:只見他將縛好的畜生卵袋往手中一捏,雞蛋般大小的卵蛋兒便像吹漲了的氣球,明晃晃的從指間置於手掌之中,從嘴裡取下早已准備好的騸刀劃破卵皮,再用力一擠,兩個白生生的卵蛋便「呲溜」一聲冒將了出來。再捋出精帶,用高蹶的門牙一咬,畜生鮮活的卵蛋便掉在了他的手中。然後再往傷口處塗上清油,撒些花椒面,拽了畜生的尾巴在脊背上拍打一番,整個過程干凈利落,從不拖泥帶水,隨便收幾塊錢就完事了。回家後燒煮炸燜就全看卵蛋兒數量的多少了。也有陽氣不足者,前來討要三個兩個的,多少得給個操心費。據說,老范頭就是他當年吃了兩個牛卵蛋後生下的,這也是他常現身說法的廣告詞。因經他過手的手術從不發炎,所以村民們也不在乎多給他幾個小錢,小日子過也算平靜。
范醫生當年跑江湖時,做過一筆堪稱經典的買賣:先是用二十元錢倒騰了一塊電子表,又用電子表倒騰了一把三弦子,最後拿三弦子倒騰了一頭懷孕的草驢,最終凈賺了九百元,還落下一頭驢娃子。老范頭對爹的精明,佩服得五體投地。
老范頭1980年高中畢業後,因林場澆水的水渠要佔用他家的豬飼料地的半條田埂,范維遷也因此當上了護林工人。轉正後又調到鄉農機中心,一混就是幾十年。
護林期間,林場附近禁牧。可村上偏有一個十七八歲的放羊姑娘經常偷偷地將羊群趕到林場放牧。一次被老范頭抓了個現行,說要報警交到派出所處理。姑娘下得尿了褲子。說幹啥都行,唯獨不能報警。老范頭二話沒說,就扒了姑娘的褲子。自此,姑娘成了唯一敢在林場附近或林場里放羊的人。後來姑娘的父母發現情況不對,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便到外鄉醫院生下一個男嬰,聽說男嬰被一對城裡的夫婦抱養了。姑娘因壞名聲只得嫁給了蒙古灘一個放羊的老光棍。
老范頭為人圓滑吝嗇,行事高調卻十分摳門。打心裡說,沒有人能看不上他的為人處事,但由於工作關系,又不得不和他天天攪和在一起。
老范頭吃飯很有學問:如果自己掏錢請客,他會將帳算到十分精緻,即便是稱二兩鹵肉也必須親自到台前,彎腰縮頸地看看指針是否正好指在二兩的刻度上;這個----野菜能解毒、韭菜能壯陽、洋芋絲能美容、西紅柿含的維生素多,一套一套的總能讓人心服口服;喝酒講究總量控制,說喝多了容易出事;倘若是別人掏錢,他會開懷暢飲,一醉方休。說什麼「錢么紙么花么!酒么水么喝么!煙么草么抽么!」;若是上飯館兒吃飯,他會將桌上的油鹽醬醋輪番調理,直至不能再調為止;至於逢公家做東,那他就顯得十分活躍了,他會主動點菜,都點些平日吃不到的硬菜,葷素、顏色搭配地沒得說,而且言之鑿鑿,整個一個上等的美食家。飯後打包,那可是節儉的典範:剩飯剩菜一樣不漏,服務員只負責收走餐具即可。什麼「提倡節儉啦」、「光碟行動啦」從他嘴裡這么一出,立馬就能達到一定的政治高度,說教得讓別人都不好意思。
一次他和一位同事去飯館吃飯,他將油炸的半缽辣椒全部吃光,還就了七八個大蒜瓣子,辣的額頭直冒汗。就不停地向服務生連要面湯,還要求撒上香菜葉兒。臨出門又抽了厚厚的一沓餐巾紙塞進褲兜,服務生兩眼直直地看了他半天,老范頭卻生氣了:「看什麼看!你一個打工的……」。眼見得就要矛盾升級,害得同事拉了他就跑。
前些年,有位平日和他關系有點隔閡的同事,剛買了一套新衣服,他便吵號著讓同事請客。並對大家說,同事很樂意的!同事還未反應過來,他就將鞭炮放了個震天響。吃飯的時候,他非要喝酒不可,大家再三說冬天路滑,不宜喝酒。他卻固執的認為:無酒不成禮儀,沒酒算不得請客。主動到前台要了兩瓶酒,說如果酒錢同事不掏,就算他請大家。同事丟不起這個人,飯剛結束就買單走了人了,弄得大家都不好意思。酒水除他喝了幾兩,別人都未沾唇。他照例是要打包的,懷中抱著兩瓶酒,指頭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兒。由於昨天剛下過雪,一出餐廳,腳下一滑,摔了個四腳朝天,一瓶酒飛到了人行道上打得粉碎,另一瓶酒被他緊緊的護在懷里,胸前倒滿了油湯辣水,好半天才緩過勁來。略帶醉意的老范頭非要找餐廳討個說法,不料卻遇上了母夜叉般的老闆娘:「正門的防滑地毯你不走,誰叫你走側門了?你要是不摔跤,我還不知道你拿了我的酒杯呢!」最後老闆娘賠了一包餐巾紙為他擦去衣服上的油漬後,這事就這么不了了之了。
老范頭家底兒豐厚,這毋庸置疑。這幾年,僅房產就置辦了不少。鋪面就有好幾套,現都已出租給了別人做生意;廉租房、公租房、商品房各一套。按現行價格估計至少也有三百多萬。當然貸款也不少,經常求人擔保貸款。這就讓老范頭經常睡不著覺。老范頭的工資除留下個零頭做生活費,幾乎盡數被銀行扣了貸款。
說老范頭精明,是說他對錢的極度敏感絕不亞於貓聞到了魚腥味:走路時聽到有東西掉落的聲音,他定要低下頭來,仔細的尋覓一番;一次他趁車外出,中途突然吵著要上廁所,非要司機停車不可。上車時,手捏一張百元的冥幣說:「現在這冥幣造得就跟真的一樣像。」
他還在林場上班那陣子,曾和同事為伙食賬究竟是二元三角,還是整二元的事鬧翻了臉,至今還念念不忘。逢人就說同事是個「鐵公雞」,人品有問題,把錢看得重的很,打不得交道。這方面,老范頭有自己的原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私人的便宜是債,沾不得。公家的便宜不佔白不佔,佔了也白占,白占誰不佔!
老范頭是個很現實的人。他從不看書,也沒有什麼信仰。老父親去世時,因和道士為念經的勞務費談不攏,脫了孝衫就要打人,氣得道士撂挑子要走人,虧得他舅舅出面圓場,才憤憤不平地善罷甘休。
老范頭的發家,按他自己的話說,一靠命運,二靠腦子。早在結婚分家那年,他就看準了鐵路邊一塊三不管的地兒,利用下班周日的時間,圈了很大一塊,種上了從林場捎帶來的果樹苗子。剛掛果那年,趕上了鐵路征地,一下子得了十幾萬元的賠償款。還在談判其間,他就拖親戚在縣城買下了兩間鋪面。說好了款一到手就立馬轉賬,但離房價還差幾萬塊錢,於是糶糧、貸款,東挪西借的,總算塵埃落定。但也落下幾萬元的欠賬。為此他卻從不後悔,說這叫投資,一般人沒這個腦子。
那年村上來了秦劇團,就住在他家。水靈的女兒玉兒先是跟了團里妖艷的台柱兒咿咿呀呀的學戲,後來還真的上了一次檯面。誰都說玉兒天生就是唱戲的料,於是劇團離開時也帶走了玉兒-----玉兒去了省城。頭兩年,也許只是學點手藝,混口飯吃。後兩年,聽說劇團解散了,玉兒憑自己的人脈自謀生路了。每年都給老范頭寄來七萬八萬的,這樣老范頭就地地道道成了當地的暗富。人們問及玉兒的事,老范頭總是說:「女大不由父,再說掙得都是干凈錢!」人們在羨慕之餘,也免不了胡亂猜測:玉兒成明星了;玉兒生意干大發了……
自從有一年臘月,玉兒頭戴鮮紅的蓓蕾棉帽,身穿黑色的裘皮大氅,腳蹬錚亮的長筒靴子和一個同老范頭自己歲數相仿的男子回了一趟家後,老范頭就像霜打的茄子,不再在人前炫耀他的玉兒了。
老范頭似乎生來財路向廣。那年縣上規劃工業園區要征地,他家的院子,還有祖墳都被列入徵用范圍。老范頭細心琢磨了一番:征地量的是房屋面積,祖墳數的是座數,正好玉兒寄來的十幾萬由於來路不明還存著,何不趁機借雞下蛋賺它一把!於是短短十幾天時間,就將院子里蓋得水泄不通。最後,和女人連夜搭地雞窩算了錢,祖墳里新堆的土堆也弄了不少賠款。村上有人嘲笑他愛錢不要臉,也有人被他的精明所折服。
老范頭又有錢了。可他是個有錢就閑不住的人,七八十萬不能留在手頭,更不能存在銀行,否則親戚朋友前來借錢,那是很頭疼的事兒。他就和老婆商量一番,在城裡買了一套商品房,又在新開發區買下了兩間鋪面。一來二去的,又欠下了近幾十萬元的外債。
這些年,他和一位遠方親戚在柳市合夥租了一棟臨街的樓房開起了賓館。由於老范頭有工作拴著,日常脫不了身子,自然蹲點、留守這些事兒,只有讓親戚照顧生意了。因常有顧客問有沒有其它服務,沒有服務就不入住了;還有成對的學生娃子,更有老漢領了姑娘來開房什麼的,啥人都有。親戚是個正規人,越干越窩火,准備撂挑子回家。老范頭反而豁達的勸說,你是干生意的,一間房子多少錢如數收下就行,管他是西門慶領了潘金蓮,還是慈禧叫上了李蓮英!最終道不同,不相為謀,親戚自認倒霉回了老家。老范頭則不這么認為,他認為生意賠本,從根本上講還是觀念問題。立即決定讓上高二的兒子輟學到柳市接手了生意。
兒子范學輝別看二十齣頭比老范頭還要精明!這也是老范頭常常津津樂道的嘴邊話題。加上老范頭親臨現場坐鎮指揮了一段時間。一年下來,不僅讓賓館起死回生,兒子還新開了一家洗浴中心,生意火的很。兒子有了出息,成天忙不過來,就三番五次的叫省城的姐姐玉兒到柳市幫忙。玉兒本也無什麼正經事兒,就領了三歲的女兒郭春海前往柳市。自從玉兒到來後,學輝的生意更是如日中天,火的不得了。玉兒也成了御龍灣洗浴中心的總負責人。老范頭逢人就說兩個子女在外面混的如何如何,心裡樂得開了花。老范頭每個長假都要去柳市小住幾日。可兒子女兒實在太忙得自顧不暇,草草安頓一頓晚餐後,就各忙各的事去了。兒子女兒叫的外賣他吃不慣,常常自己掏錢上飯館。
老范頭穿衣從不挑剔,兒子穿剩的名牌在他來說,多得穿不過來:匹克的休閑裝、安踏的運動鞋、喬丹的運動褲幾乎應有盡有,但常常在不經意間扣掐上面的商標。生怕別人說他趕潮流。到底是一大把歲數了,穿二十幾的娃子穿的衣服,難免讓人說三道四。老范頭的手機換地也很頻繁,幾乎幾個月就換一款,什麼蘋果、三星盡是高大上的貨色,他最怕別人問是不是兒子淘汰的!
為了兒子的終身大事,老范頭也沒少費心思。託人找了好多自己中意姑娘,可兒子總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從不把這事放在心上。人不過三十,結婚典禮就搞了三次。弄得老范頭一提這事就抬不起頭來。
去年臘月,兒子因和地方黑勢力接了梁子,被生生打壞了脊椎,好在救治及時,現在能夠下床走路了。加上中央開始整頓服務行業,柳市那邊的生意也不得不收了攤子。兒子多數的存款被姐姐玉兒捲走,姐弟幾度反目。學輝揚言,遲早要殺了這個沒良心的婊子。玉兒也捎來話,如果學輝膽敢妄動,就把他那些見不得人的事兒全抖出去,讓公安局抓他坐牢。作為父親雖幾次協調都無濟於事,落得個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老范頭自己也曾偷偷地計算過,自己殫精竭慮奮斗幾十年,全部的家產和債務合起來,凈值少說有200萬不止,兒子即使沒什麼幹事,憑吃租子也能混個中等水平的日子,令他擔心的是社會發展這么快,將來有了孫子怎麼辦?
因為有著遠大的人生規劃,老范頭節儉的日子濤聲依舊。經常對老婆說,哪天我們把城裡的房產賣了,少說也有百兒八十萬的,到時候將那割手的、展頁頁的紅票子拿上去北京轉轉。
這兩年,房價一直上漲,老范頭的這個願望自然還不到實現的時候。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吾輩仍需努力!」老范頭如是說。
七月的一天,他突然感到頭暈,按慣例喝一杯白開水,在床上躺一會兒就沒什麼事了。這次喝了幾次水,躺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緩過神了。
室友看他臉色蒼白,開車將他送到醫院檢查,經診斷為多發性腦底腫瘤,等病情穩定了就得轉院到省城。兒子病未痊癒,女兒又形同路人。老婆在沒有外人時不停的流著眼淚抱怨說:「這輩子跟上你這個小氣鬼,老娘就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算計了一輩子,你就算計下了這么個結果……」老范頭躺在病床上像死魚一般的眼睛直直的盯著天花板。突然他兩眼驚恐的示意老婆將盆子拿過來,一陣痙攣的嘔吐後,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用微弱的聲音對老婆說:「轉院就轉院吧,記得帶上床下的尿壺,到那邊就不用買了!」
Ⅷ 有沒有人能推薦幾個有意思的微信公眾號啊
「古今譚」。 很有意思的一個純原創公眾號,講的是歷史冷門故事。
作者用插畫漫畫來講故事 詼諧幽默。打發時間剛好,我每天都會刷一下
Ⅸ 蘇武牧羊的作者
蘇武牧羊
【典故】
匈奴自從給衛青、霍去病打敗以後,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
匈奴的單於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
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於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個漢人叫衛律,在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匈奴。單於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
衛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律很不滿意。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律,劫持單於的母親,逃回中原去。
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單於大怒,叫衛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
蘇武說:「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後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裡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種種刑罰,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拚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
衛律向單於報告。單於大怒,想殺死蘇武,被大臣勸阻了,單於又叫衛律去逼迫蘇武投降。
蘇武一聽衛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活下去還有什麼臉見人。」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
衛律慌忙把他抱住,蘇武的脖子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
衛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蘇醒過來。
單於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好漢,十分欽佩他。等蘇武傷痊癒了,單於又想逼蘇武投降。
單於派衛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衛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殺了;接著,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投降了。
衛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
蘇武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麼要連坐?」
衛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律沒法,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於待我好,封我為王,給我幾萬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富貴榮華。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蘇武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下。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漢奸,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我決不會投降,怎麼逼我也沒有用。」
衛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於報告。單於把蘇武關在地窖里,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
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飢挨餓,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餓了,扯了一些皮帶、羊皮片啃著充飢。過了幾天,居然沒有餓死。
單於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來,不許他們通消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麼會生小羊呢,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禁他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飢。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於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於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
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於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使者見了單於,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麼說他死了呢?」
單於聽了,嚇了一大跳。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發的蘇武手裡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傳記《漢書·李廣蘇建傳》】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稍遷至中廄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於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單於;單於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後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於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後月余,單於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慾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於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於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於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於,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武益愈,單於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近臣,當死。單於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於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積五六年,單於弟於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於。單於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單於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詩歌】
題蘇武牧羊圖
楊維楨
未入麒麟閣,時時望帝鄉。
寄書元有雁,食雪不離羊。
旄盡風霜節,心懸日月光。
李陵何以別,涕淚滿河梁。
賞析
蘇武被拘匈奴十九載,受盡磨難而終得歸漢的傳奇經歷,不知激勵了多少中華民族的熱血男兒。此詩即因蘇武牧羊圖而生發,飽含作者對蘇武崇高氣節的敬佩之情。首聯是為點題之筆,由圖像麒麟閣而追述蘇武忠貞品格。中間兩聯選取了極富代表性的細節,體現蘇武不畏艱難而始終心向漢室的精神。尾聯則以李陵泣別作為反襯,更見出蘇武人格的崇高。
【樂歌】
是一首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學常樂歌。產生於民國初年,在二三十年代廣為流傳。作者尚待查證。
歌曲內容取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因不屈於匈奴貴族的威脅利誘而受盡折磨,匈奴使其牧羊19年,歷盡艱辛,終不辱節。此曲借用古代題材,寄託了當時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歌詞為長短句,分上、下闋,語言精煉,朴實生動,突出了愛國主義思想情感。除第一句引子外,上、下闋曲調相同。中間出現轉調,強調了堅定誠摯的愛國決心。此曲以通俗的內容、流暢古樸的旋律,表達了深沉悲壯的思想感情。
【音樂專輯】
蘇武牧羊
歌手:李娜
語言:國語
類型:專集
出品公司:上海聲像
出版日期:1997年
黃薈製作的《蘇武牧羊》相信許多樂迷都聽過,這是近年來國內出版的罕見的大器之作,它的配器和製作都堪稱大手筆,為了更接近事件發生時代的特點,其中演奏的樂器都是仿照古樂器一比一復制,為的就是在作品中體現更多的「漢風古韻」,在歌手的選擇上也煞盡心機,最後確定李娜才能擔此重任,這張碟中堪稱絕筆的是李娜的極高音,在〈歸來〉一曲中,蘇武「留胡啊十九栽,今天歸來,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北海的牧人就往家趕,登上了長城就往南看,眼含著淚水就望長安…….流胡啊十九栽,今天歸來,長安不見十九年,十九年苦難就對誰言,打起螺子你就快快走,十九年苦難就熬出了頭,黃河萬里歸大海,回頭不再入秦關……」唱到這里,十九年悲歡一起湧上心頭,所有悲愁憤悶都一起再次出現在眼前,這時的嗩吶也吹得哽咽起來,男聲和唱不斷反復:「蘇武流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十九年,牧羊北海邊…….」在背境的烘托下,李娜不斷婉轉向上升,越唱越高,將蘇武流放異域十九年的悲涼一股腦傾瀉出來,你可以看到,到最後幾個極高音,高到讓人無法想像,按製作人說:這簡直不是人能發出來的聲音。在製作上這張碟陣容龐大,音質絕佳,讓人聽後有「繞梁三日,不絕於耳」之感。這里人聲的極高音運用堪稱點精之作。李娜在張碟中又給大家建立了繼《青藏高原》後的另一個高度,它也是李娜的絕唱。
曲目列表
1. 序歌.一個古老的故事
2. 驍歌.出塞
3. 牧歌.貝加爾湖的冬天
4. 琴歌.望月觀花
5. 春歌.牧羊姑娘
6. 酒歌.歸來
7. 尾歌.夢里草原
【蘇武牧羊全國連鎖火鍋店】
蘇武牧羊全國連鎖火鍋店成立於2002年10月,現有連鎖店近50家。其自主研發的'蘇武牧羊鍋'、'蘇武補元鍋'、'蘇武羴鱻鍋'等九大系列鍋底深得顧客喜愛,聞名遐邇。
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單於囚禁冰窟迫降。蘇武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單於又將蘇武遣送到北海 [今西伯利亞貝加爾湖] 邊上放羊,並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我就送你回漢朝'。
北海,荒無人煙,糧食缺乏,蘇武只能食羊肉充飢,並把羊骨砸碎熬成湯飲用,身體虛弱的蘇武逐漸強壯起來。公元前八十一年,在漢朝的強烈要求下,單於才被迫將在北海放羊十九年的蘇武放回漢朝。蘇武歸漢後,依然保持著吃羊肉喝羊骨湯的飲食習慣,直至八十餘歲而終。人生七十古來稀,漢宣帝聽說蘇武高壽可能與吃羊肉喝羊骨湯的飲食習慣有關,遂派御醫深入研究,並在熬湯時加入氂牛骨、鱉甲骨、鹿骨等原料,從此,御膳中又多了一道強筋壯骨、延年益壽的'蘇武補元湯'。
今天,蘇武牧羊飲食有限公司的飲食專家匯同國內葯膳專家,根據'漢方御膳'中的蘇武補元湯的基礎方,採用羊龍骨、氂牛骨、鯊魚骨、鱉甲骨、鹿骨、鹿茸、人參、當歸、枸杞、桂圓等各種原料,經科學調配,開發出蘇武牧羊系列火鍋,為中華飲食文化又添奇葩!
名稱
蘇武牧羊
拼音
sū wǔ mù yáng
解釋
蘇武:漢朝時人。蘇武寧死不屈情願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8回:「他取筆就畫了一幅蘇武牧羊,畫了又要我題。」
事例
我們要學~的精神。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人有氣節
Ⅹ 牧羊姑娘講的什麼
牧羊姑娘的故事講的是一個虛構的機械科技極其發達的王國,國王性格乖戾,至尊無上,窮奢極欲卻又生性多疑,動輒就將人打入地牢(是用按鈕和活動地板,讓人跌入地牢),就連他的心腹密探探長也在劫難逃。他喜歡收集畫作,也愛讓人給他畫肖像,但可惜他是瘸子又是斗雞眼,為他畫像的畫師因為畫的太真(腿和眼都畫)或因為畫的太假(畫的很完美),所以總是下場悲慘地被打入地牢,只有一個畫師把他畫成了一條腿踏在石頭上舉槍瞄準獵物方才倖免於難。某天在國王的秘密公寓里,一個畫家正為國王肖像加上最後的筆觸,但是他忘了先畫一個籠子,所以這幅肖像被已故國王的靈魂所佔據。霎時,所有神秘的現象出現了:國王畫室里的畫作上的兩個人物——牧羊女和掃煙囪的小夥子從畫里活起來,互相坦承對彼此的愛。但國王的肖像卻逼迫牧羊女與自己結婚,雙方的爭吵把真國王引來。諷刺的是,真的國王卻被畫里的國王也打入了地牢,假國王的脾氣性格和真國王完全一樣,但統治手段更為邪惡,他派出pol.ice追捕同樣逃出畫作的這對戀人。於是為了逃避pol.ice的追趕,掃煙囪的小夥子和牧羊女這對戀人在小鳥的幫助下開始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最終由於小鳥被抓,小夥子和小鳥也被關進地牢。他們團結了在那裡的老百姓,沖出了地牢,在國王與牧羊姑娘的婚禮上推翻了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