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免費 » 制服路桐江言免費小說

制服路桐江言免費小說

發布時間: 2022-10-24 11:28:18

1. 關於江南山水美如畫的詩句

萬頃湖天碧,一星飛鷺白。
唐·皮日休《秋江曉》。萬頃:喻闊大,一頃為一百畝。一星:喻細小。這兩句大意是:極目眺望,只見萬頃碧波,水天一色,浩淼無際;碧空中有一隻白鷺在遠處飛翔,小得就像一顆星星。這是詩人在一個晴朗的秋日早晨所見的景色,多美的色調,多美的景物,多美的意境!無怪乎詩人心曠神怡地說:「此時放懷望,不厭為浮客」。可用於描寫江南水鄉的秋景。
晚唐文學家 皮日休 《秋江曉》
江南佳麗地,山水舊難名。
唐·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舊難名:自古以來就難以述說其美。名:名狀,形容。這兩句大意是:江南是山青水的秀美之地,自古以來就難以用語言形容她的佳麗。首句用謝眺《隨王鼓吹曲·入朝曲》成句,贊美江南景色,下句獨出機杼,進一步言其秀美難以名狀,將江南景色描寫得更為動人。這兩句詩可用來贊美江南山水的清秀宜人。
唐代詩人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唐·李白《越女詞五首》其五。鏡湖:又名鑒湖,在今漸江紹興。耶溪:即若耶溪,其水流入鏡湖。這兩句大意是:鏡湖的水像月光一樣清亮,耶溪的女子像雪一樣潔白。這里連用兩個比喻,先寫越地湖水之秀美,再寫越地女子之秀美,兩相對照,相得益彰。可用來描寫江南水鄉女子白晳秀麗的外貌。
唐代詩人 李白 《越女詞五首》
九江春水闊,三峽暮雲深。
唐·陳陶《盈城贈別》。湓(pén盆)城:地名,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縣以西,位於湓水流入長江處。這兩句大意是:九江春天的水面多麼寬闊,三峽暮雲的顏色越來越深重。這兩句是以九江春水和三峽暮雲興起進別友人時的依戀之情,「闊」、「深」二字是寫景,也是表情,意思是說:無論你走到哪裡,我的一顆「送別心」都隨你遠去。可化用以描寫江南的春江暮色。
唐朝詩人 陳陶 《盈城贈別》
水邊春寺靜,柳下小舟藏。 關於江南的名言
宋·蕭彥毓《西湖雜詠》。這兩句大意是:在春天的西湖畔,寺廟分外寂靜,柳下有一條小船,像是有人把它藏在那裡。這兩句寫西潮春日幽靜美麗的景色,水邊靜悄悄的寺院和柳蔭下停泊的小舟,形成恬淡閑適的境界。可用來描寫江南水邊幽靜的春景,表現閑適的心情。
宋代詩人 蕭彥毓 《西湖雜詠》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齊·謝朓《隨王鼓吹曲·入朝曲》。江:長江。佳麗地:指土壤肥沃、景物美好。金陵:今江蘇南京古稱金陵。三國時東吳及南朝劉宋、蕭齊均建都於此,相傳此地有「帝王之氣」。這兩句大意是:江南是土地肥沃、景物美好的地方,金陵是歷代王朝建都的名城。詩句盛贊江南景色的秀美佳麗、地靈人傑,歌頌金陵自古為都城之地,極言其物阜人和,一派昇平的氣象。原詩是作者為歌贊盛世而作。可用來描寫江南地富景麗、秀美迷人的景色和南京古城的繁榮富足、久負盛名,也可用來贊頌太平盛世。
南朝齊詩人 謝朓 《隨王鼓吹曲·入朝曲》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南北朝·陸凱《贈范嘩詩》。聊:姑且。這兩句大意是:在江南沒有什麼可以表示我思念情意的東西,權且寄上一枝迎春的梅花,聊表我滿腹的情懷吧。本詩原為一首朋友之間的贈答詩。原詩是:「折梅逢驛使,寄與壟頭人。~」(見《荊州記》)。由於這種贈物表心的特殊傳情方式含蓄而高雅,所以後來成為朋友或分居的夫妻之間經常運用的一種表達相思情意的手段。此詩折梅寄意,使花人格化,風格獨具,別出心裁,以後便在民族文化中長期積淀下來,成為我們民族表情達意的一種方式。這個典故知名度、使用率高,在我國古代詩文中屢屢被化用。
南北朝詩人 陸凱 《贈范嘩詩》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樂府古辭《江南》。何:多麼。田田:形容荷葉挺出水面,飽滿勁秀的樣子。一說,形容荷葉碧綠茂盛的樣子。這兩句大意是:在江南水鄉最宜采蓮,蓮葉多麼茂盛,相連成片。首句說「可采蓮」,著一「可」字說明蓮子獲得豐收;次句拋開蓮蓬,專詠荷葉,由蓮葉的茂盛,可見蓮蓬的長勢,喜悅之情自在言外,構思曲折有味。這兩句詩可用於描寫江南水鄉蓮子豐收的景象和豐收的喜悅。
《樂府古辭》 《江南》
青草湖邊草色,飛猿嶺上猿聲。 江南名言
唐·王建《江南三白詞》其二這兩句大意是:青草湖邊草色青青,飛猿嶺上猿聲萋萋。兩句對仗工整,湖光、草色、嶺樹、猿聲,有山有水,有聲有色,寫出了江南特有的景物。
唐代詩人 王建 《江南三白詞》
一年湖上春如夢,二月江南水似天。
元·乃賢《春日懷江南》。這兩句大意是:一年四季,西湖風景秀麗,尤其是春天的景物,像夢境一樣令人心醉神迷,早春二月,江南春水浩淼,水光映著天色,水面猶如藍天。詩句表現作者對江南春色由衷的贊嘆和懷念。可用於描寫江南春景。
元代回族詩人 乃賢 《春日懷江南》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五代·前蜀·韋庄《菩薩蠻》[人人盡說]。只合:只應,這里有必然的意思。這兩句大意是人人都說江南風光非常美.遊人一到這里就必然流連忘返,直到終老在此。遊子思歸,是人之常情。在這里作者沒有從正面描寫旺南風光如何佳麗,卻從側面著筆。以思歸之常情被江南風光一掃而光,來突出江南之好。這種側筆描寫的手法,寫作中可資借鑒。
唐代詞人 韋庄 《菩薩蠻》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木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西寒山前]。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縣西。鱖(gui桂)魚:一種大口細鱗的名貴淡水魚。這兩句大意是:西塞山前,白鷺翻飛,桃花映著流水,水中的鱖魚又大又肥。這是一首描寫漁夫生活的小令,全詞是:「~。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兩句寫出了漁夫眼前的美景:藍天、青山,白鷺飛翔,紅花、綠水,鱖魚暢游,動植鱗禽,怡然自樂,繪出一幅清新話潑的水鄉風景圖,詞句詩畫相兼、情景交融,適於表現江南水鄉的秀麗景色。
唐代道士、詞人和詩人 張志和 《漁歌子》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關於江南的名言
唐·張繼《楓橋夜泊》。這兩句大意是:月亮沉落,棲烏悲啼,繁霜滿天,江面上漁火閃爍,江邊的楓樹在夜色中隱現;面對這種景色,滿懷愁緒的客子久久不能成眠。詩人通過月落、烏啼、霜天、江楓、漁火等幾種典型景物,組成了一幅凄冷的畫面,既寫出了秋夜的寂寥寒涼,也通過「愁眠」二字流露出客子的羈旅愁思,具有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這種通過特徵性景物創造氛圍、描摹意境的高超手法值得學習,也可藉以描寫江南水鄉的秋夜景象。
唐代詩人 張繼 《楓橋夜泊》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張籍《春別曲》。堪:能,可。錢:指銅錢。這兩句大意是:長江中春水碧綠,顏色濃得簡直可以作為染料,荷葉剛剛長出水面,一個個才有銅錢那麼大。詩句寫暮春景色,可引用以表現江南春景,或只用作表示暮春時節。以「堪染」表現色彩之濃重,其誇張手法可作借鑒。
唐代詩人 張籍 《春別曲》
更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唐·韋庄《古離別》。玉鞭:玉飾的馬鞭。雲外:遠方。斷腸春色:牽動人離情別緒的濃麗春色。這兩句大意是:送行人甩馬鞭指著遠方,那遙遠的江南春色更加令人斷腸。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用優美動人的春色反襯離愁別恨,構成強烈的感情反跌,增加感染力。「晴煙漠漠柳毿毿(sōn三),不那離情酒半酣」,意思是:如此美好的春光也無奈產生離情。接著寫「~」,意思是:你要去的江南春色更濃,就更加令人斷腸了。在寫作上這叫更進一層,或叫層遞的寫法,使表達的感情層層遞進,含意更深沉。
唐代詞人 韋庄 《古離別》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唐·王維《送沈子福之江東》。這兩句大意是:只有我心中的相思之情像這無處不在的春色一樣,從江南到江北都一直伴隨著你,送你回到江東。這首詩全文是:「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作者即景寓情,將眼前無邊無際的春色比作心中無窮無盡的相思,把無形之情外化為可感的形象,使情與景妙合無間,從而產生動人的藝術魅力,把依戀惜別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巧思妙喻,值得學習。
唐代詩人 王維 《送沈子福之江東》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江南名言
唐·杜牧《江南春絕句》。酒旗風:酒家的旗幌迎風飄動。這兩句大意是:處處柳綠花紅,鶯歌燕舞,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郭邊村上,招徠顧客的酒幌兒迎風招展。詩句筆觸生動,色彩鮮明,情調愉快,使人如置身於無邊的春色之中。這兩句詩可用於描寫江南花紅柳綠的春日美景。
唐代詩人 杜牧 《江南春絕句》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這兩句大意是:眼下恰值暮春,正是江南風光美好的時候。想不到在這落花時節,又能和您在異多相逢。李龜年是唐代開元、天寶年間著名的歌唱家,杜甫在少年時曾和他有過交往。當時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時期,詩人也意氣風發。時隔四十多年,當詩人和他重逢時,兩人都到了暮年,又同在異鄉流落。所以這兩句既抒發了闊別之情,又寄寓著風景依舊、人事滄桑之感。「落花時節」不僅點明了重逢的時間,而且隱喻詩人和歌唱家都已到了暮年,唐王朝的全盛時期也已一去不復返了。一個「又」字,把四十年前的離別與四十年後的重逢聯系起來,含蘊著經過劇烈的社會動盪後,兩個有著不尋常經歷的故人異鄉重逢時的深沉感慨和悲喜交加的心情。現在引用這兩句,可以拋開原詩中的傷感意味,只表現舊友重逢的欣喜歡愉。此外,句中以樂景村哀情和語意雙關的手法,也值得學習、借鑒。
唐代詩人 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江花:江邊的野花。勝:勝過,超過。藍:蓼(liāo)藍,也稱靛(diàn電)藍,葉莖可製作青藍色的染料。這兩句大意是:清晨,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朝霞使江岸上的春花色彩格外艷麗,紅得比火焰還要熾烈;一江春水清澄碧澈,在朝霞的映照下顯出比蓼藍還要諶綠的顏色。作者運用貼切的比喻和工整的偶句,把江南春色寫得極為明媚,富於生氣,讀之令人如身臨其境,心馳神往。詞句可用於描寫江南早春秀麗景色,表現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熱烈感情。
唐代詩人 白居易 《憶江南》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唐·白居易《南潮早春》。這兩句大意是:初發的紅杏,星星點點開滿了山坡;新生的綠蘋,整整齊齊鋪滿了水面。此二句以工整的對仗,寫出了南湖早春的秀麗風光。紅紅的杏花,開放在青翠的山坡上,猶如大塊的翡翠上鑲嵌了一顆顆紅瑪瑙一般;嫩綠的水蘋,平鋪在湖面的春水中,猶如在水面上鋪了一層綠毯。紅杏與綠蘋,恰成鮮明的對比。作者用筆圓潤,描寫形象,再現了江南的風光。可用以描繪山林胡畔的早春景象。
唐代詩人 白居易 《南潮早春》
江南二月多芳草,喜在蒙蒙細雨中。 關於江南的名言
宋·仲殊《絕句》。這兩句大意是:江南的二月芳草遍地,在那蒙蒙細雨中,蘊藏著盎然春意。正因為春雨滋潤萬物復甦,所以說春就在這蒙蒙細雨之中。詩句可用來描寫江南早春二月的煙雨景色。
北宋僧人、詞人 仲殊 《絕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指春夏之交。這兩句大意是:梅子黃熟時節,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細雨蒙蒙;岸邊長滿青草的池塘里,處處響起蛙鳴之聲。這兩句可供引用表現江南水鄉初夏時節的風景。
南宋詩人 趙師秀 《有約》
春風解綠江南樹,不與人間染白須。
宋·趙師俠《鷓鴣天》(春風解綠)。解;理解,懂得。綠;這里用作動詞.吹綠。這兩句大意是:春風知道把江南的樹木吹綠,卸不會給人們染黑白鬍須。選兩句把春風人格化.視為有知覺、有能力的人物.可是他能力有限.只船吹綠樹木,不能吹黑胡須。作者用這種擬人化手法表現了歲月不返,青春不再的主旨。可用來抒寫年華虛度的感慨,也可用來作為催人及時奮起的勸告。
宋代文人 趙師俠 《鷓鴣天》
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陽煙火隔蘆花。
宋·徐積《漁父樂》[水曲山隈]。山隈(wēi威):山的彎曲處。水曲山隈,形容山水的曲折幽深。這兩句大意是:在山水的曲折幽深處.散居著四五戶人家。放眼夕陽之下炊煙裊裊處,遠隔著茫茫一片蘆花。此名句意境優美。夕陽紅,蘆花白,山青水綠,水曲山隈,盤旋纖曲,可謂色美線暢,有如圖畫。四五戶漁家坐落其中.自是其樂融融。可用於描寫江南水鄉景色。
宋代詩人 徐積 《漁父樂》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江南名言
宋·翁卷《鄉村四月》。綠:指綠樹蔥蘢。白:指水光映天。子規:即杜鵑鳥。雨如煙:細雨蒙蒙,如煙似霧。這兩句大意是:滿山遍野長滿了蔥綠的樹木,條條水流,畦畦秧田,映滿了白色的天光。細雨如煙似霧,子規鳥在煙雨中啼唱。寫了山寫了水,有動景有靜景,有色彩有聲音,江南初夏風光如畫。
南宋詩人 翁卷 《鄉村四月》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綠:用作動詞,吹綠。本句大意是:春風又吹綠了江南的河岸。據宋人洪邁《容齋續筆》記載:吳中一帶有人藏有王安石寫此詩時的原稿,開始寫成「又到江南岸」,在一旁往曰:「不好」,圈去「到」字,改為「過」,又圈去「過」改為「入」,又改為「滿」,這樣一共反復更改十幾次,才改定用「綠」。最後定稿的「綠「字十分恰切,一字警立全詩,境界全出,將江南早春和風吹拂,遍地生機的蓬勃氣象傳神地表現出來了。可用以描寫江南早春景色,講煉字煉句時也常引此為例。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宋·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或曰長江三勝之一。君山,是洞庭湖中一島,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經眼;過眼。這兩句大意是:春風春雨,春花轉眼即逝;江南江北,春水上漲,浪濤拍天。春風春雨春花,是早春的象徵,雖然美好,但很短暫;轉眼之間,就到了春水滔滔,上拍青天的晚春時光。原詩是借這兩句表示時光易逝,接著感嘆功業未就。今天我們可以用這兩句描寫暮春風光。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 《次元明韻寄子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關於江南的名言
宋·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一川:滿地。風絮:隨風飛舞的柳絮。這幾句大意是:滿腹愁緒就像那滿地如煙似霧的芳草,還像那滿城迷迷濛蒙隨風飛舞的柳絮,又像那梅子黃時連綿不斷的陰雨。這幾句在詞中都是形容愁緒之多的:「試問閑愁都幾許?~。」意思是說,請問閑愁有多少呢?像芳草,像柳絮,像梅雨。古人有以山、水、草等物象喻愁的,大多隻取一端。而詞人在這里連設三喻,用幾種具體事物極力渲染愁緒之多,顯得新奇、形象、富於創造性。這在中國叫「博喻」,在西方稱之為「莎士比亞式比喻」。由於賀鑄這首詞取喻精妙,為人稱道,因此獲得個「賀梅子」的雅號。今天我們已經沒有那麼多閑愁,但詞人的設喻方法值得學習;用這幾句來描摹秀麗的江南景色,不也很優美嗎?
北宋詞人 賀鑄 《青玉案》
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紅妖翠畫江南。
清·張問陶《陽湖道中》。冶(yě也)紅:艷麗的紅色。妖翠:妖燒的翠綠色。這兩句大意是:盛開的桃花和搖曳的垂柳裝點了江南春色,滿眼都是艷紅嬌綠,簡直和圖畫一樣。詩句盛贊江南春景的秀麗,給人以熱烈而明艷的感受,可用於對江南春色的贊美。
清代官員、詩人 張問陶 《陽湖道中》
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鱖魚肥。
清·孫原湘《觀釣者》。鱖(guì桂)魚:江南著名水產之一,又名桂魚,質白肉細,味道鮮美。這兩句大意是:昨夜江南春雨充足,一場透雨使桃花軍落了,鱖魚肥了詩寫江南春景,抓住一夜春雨之後的景色變化落筆,別開生面。次句的「瘦」字用的異常生動,將雨後花稀葉肥,花葉相映的景色傳神地表現出來丁。桃花雖然落了一些,鮮美的鱖魚卻長大了,依舊顯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可用來描寫江南雨後春色。
清代詩人 孫原湘 《觀釣者》
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得春色過江南。
明·陸娟《代父送人之新安》。這兩句大意是:千點萬點的落花,落在那離人的一葉扁舟上;那一葉扁舟啊,把一片春色都載到江南去了。這兩句是由宋代鄭文寶《柳枝詞》中「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兩句演化而來。花落扁舟,則似春色載於扁舟。扁舟一去,則似春色也隨之而去。春一走,剩下的當然是只有一片寂寞了。詩句是寫送別,作者以「春」的過江寄託了人的別愁。托物抒懷,以景言情,情融於景,是這兩句詩的重要特色。這種抒情方法應該學習,也可化用來抒寫春日送別之情。
明代女詩人 陸娟 《代父送人之新安》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江南名言
見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排闥:(tā踏):把門擠開,直擅進來。闥:門。這兩句大意是:一灣碧水守護著稻田,將嫩綠的秧苗環繞;兩座青山推開房門,把蒼翠的山色送進屋來。江南初夏的山村,處處披青掛綠,風光清秀怡人。詩人僅用了「護田」、「排闥」等詞語,就把靜止的山水寫得富於情感,極有靈性,其水柔媚,其山雄豪,可謂傳神寫態,各具風采。另外,「護田」、排闥」用《漢書》中典故:整個句法從五代沈彬的詩里來.但「用事不使人覺,著胸臆語也」,符合中國古代修辭學對於「用事」的最高要求。它是王安石修辭技巧的極有名的例子(見錢鍾書《宋詩選注》)。寫作時可用來表現典型的江南農村的初夏風光。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書湖陰先生壁》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見宋·蘇軾《游金山寺》。金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唐、宋時屹立長江之中。鄉國:家鄉;蘇軾故鄉在四川眉山。這兩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頂峰遙望家鄉,長江南北的眾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視線。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時,容易思念家鄉,蘇軾寫這首詩時正是如此。他在這首記游詩中寄寓了濃郁的鄉情,並流露出買田歸隱的心願。這兩句是全詩寫景抒情的框紐。江南江北的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絕頂不是為了欣賞江南風光,而是為了遙望家鄉,此時,他只覺得這眾多青山遮擋了他望鄉的視線,因此筆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其實,從江蘇鎮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萬里,即使是一馬平川,想從金山望見眉山也絕不可能。這種跌宕的筆法,正是為了突出作者望鄉的痴情。
北宋文學家 蘇軾 《游金山寺》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見宋·蘇軾《夜泛西湖五絕》其四。菰(gū孤):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陵澤、水邊,俗稱菱白。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淺水或池沼中。這兩句大意是:菰蒲無邊無際,湖水浩浩盪盪,荷花在夜色中開放,風露中滲透了它的幽香。景物闊大清幽,花香襲人,可用於描寫江南水鄉夜景。
北宋文學家 蘇軾 《夜泛西湖五絕》
細看造物初無物,春到江南花自開。
見宋·蘇軾《和荊公絕句》造物:指大自然。這兩句大意是:仔細觀察,在春天到來之前,大自然的一切都沒有復甦,好像什麼都沒有;曾幾何時,春天來到了江南,給大地帶來了生機,百花自然而然地盛開了。這兩句詩就寫景說,突出了春天給大自然帶來的盎然生機,可用於描寫江南初春景物;就寓意說,由於詩句道出了事物發屜變化的契機,也可用以說明要善於等待客觀事物自身發展條件的成熟。
北宋文學家 蘇軾 《和荊公絕句》
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分梢。 關於江南的名言瞿秋白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金劉著
江南二月風雨過,梅花開盡杏花紅。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 薩都刺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
唐·鄭谷《席上貽歌者》。貽:贈。鷓鴣:一種產於我國南部的鳥,其聲極像「行不得也哥哥」。這里指唐時流行的《鷓鴣曲》,效鷓鴣之聲,曲調哀婉清怨。這首詩是詩人在宴會上贈給歌者的。這兩句大意是:在這宴會上也有客居北方的南國人,請你不要再唱撩動南國人鄉思的《鷓鴣曲》了。自稱「江南客」,已可看出詩人的思鄉之心,又請求歌者莫唱《鷓鴣曲》,更見他客居異鄉的羈旅之情。現在請人不要提及令別人傷心的事情,可以借用此名句。
唐代詩人 鄭谷 《席上貽歌者》
芳草斜暉,水遠煙徽,一點滄洲白鷺飛。 江南名言
宋·歐陽修《採桑子》[何人解賞]。斜暉:斜陽。滄州:靠近水邊的地方。這幾句大意是:無邊芳草,幾抹斜陽,遠處輕煙淡淡,綠水浩茫,一隻白鷺在岸邊飛翔。前兩句寫景,格調幽閑淡雅,後一句點出白鷺,使畫面增添了無限的動感。而白鷺翻飛其間,益顯得芳草綠,斜陽紅,遠水碧,微煙青。這幾句可用於描寫白鷺,也可用於表現江南水鄉景色。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採桑子》
安得眼前可歸竟歸矣,風酥南膩江南春。
清·龔自珍《十月廿夜大風,不寐,起而書懷》。這兩句大意是:怎麼能夠現在可以歸去時就馬上歸去,我的故鄉江南多麼好啊,風是滑軟的,雨是細潤的,總像春天一樣。從字面看,作者是抒發被困羈異鄉,欲歸不得,無比嚮往故鄉的心情,因而描寫了故鄉的美好宜人,反襯客地的大風虐人。但從題目「書懷」來看,結合龔自珍一生嚮往杜會改革,呼籲社會改革,不與社會污濁同流,因而備受打擊的生活經歷,他把江南寫得如此美好,顯然寄託了自己的願望和理想。我們可以學習詩句中的反襯手法,也可直接借用此句來寫思歸之情。
清代思想家、文學家 龔自珍 《十月廿夜大風,不寐,起而書懷》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宋·晏幾道《蝶戀花》[夢入江南]。這幾句大意是:夢中進入了煙水迷離的江南路,走遍江南,沒有和離人相遇。這幾句寫作者夢游江南,到處尋覓已經離別的意中人,他上下求索,「行盡江南幾千里」(見岑參《春夢》),仍然沒有遇見離人。夢中的勞累、失望,可想而知。詞句雖然只寫夢境,但夢前的苦苦思念,夢後的無限惆悵,不言而喻。這三句看似平淡淺近,意蘊卻十分豐富。馮煦評小晏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確實不虛。
北宋詞人 晏幾道 《蝶戀花》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南朝·粱·丘遲《與陳伯之書》。草長:綠草茂盛,這幾句大意是:時值暮春,江南大地,芳草遍野,一片青綠;叢樹綴滿了色彩繽紛的雜花,黃鶯在綠樹中穿梭飛翔。原文是作者以江南故國的美麗風光勸說陳伯之歸降粱朝的。詩句以質朴的文字,真切地再現了往南暮春美景。由於連用了整齊的偶句,更顯出字工句美的特色。這段文字為世傳誦,可用於描寫江南三月春景。
南朝梁文學家 丘遲 《與陳伯之書》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 關於江南的名言
唐·皇甫松《夢江南》[蘭燼落]梅熟日:春末夏初梅子黃熟季節,此時正值江南陰雨天氣。驛邊橋:驛站邊的小橋。這幾句大意是:在悠閑的夢境中又回到了江南的梅熟時節,冒著瀟瀟夜雨在江河中泛舟吹笛,在驛站邊、小橋旁與朋友一起暢敘心曲。詩句描寫梅雨季節江南水鄉的特有風光,雨朦朧,夜朦朧,夢艨朧,含有一種艨朧的詩意美。可化用以描寫江南水鄉的暮春景物。
唐代文學家 皇甫松 《夢江南》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唐·賈弇(yǎn眼)《孟夏》。慈竹:又名「子母竹」、「釣魚慈」。稈圓筒形,中空甚大,每節多分枝,葉在晟後小枝上,花枝不具葉,常成束彎曲下垂。因慈竹稈柱如子母相依,故稱「子母竹」。蜃(shèn慎)氣:光線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顯著折射,把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異幻景,稱為「蜃景」或「海市蜃樓」。這幾句大意是:江南的孟夏天氣,慈竹的新筍稈枝相依,蜃氣幻化如仙境中的樓閣,蛙聲一片就像那正在合奏的管弦。陰歷五月是江南一年中最好的天氣,梅雨季節日經過去,天氣晴朗,蜃景時見,編束蔥蘢的慈竹,聲如弦歌的蛙鳴……好一幅絢麗多彩而帶有音響的圖畫!可用來描寫江南仲夏景物。
唐代詩人 賈弇 《孟夏》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唐代開元尚書丞相,詩人 張九齡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怪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明·王恭《春雁》。陽:地名,在今湖南省。相傳北雁南來,止於衡陽。楚:古國名,在今長江中下游一帶,這里泛指江南。燕:古國名,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帶,這里泛指北方。這幾句大意是:春風一夜之間吹到了衡陽,楚水燕山相距萬里之長,不要怪大雁一到春天便啟程北歸,只因為江南雖好,畢竟是異域他鄉。為候鳥,冬來南下,春來北往,隨節令變遷而遷徙,這本是極自然之事,而作者卻在物候的變遷中賦予了人世之情,抒發了戀鄉之懷。詩句可用於寫北歸的春雁,也可用以寄託思鄉、戀鄉的情懷。
明代學者 王恭 《春雁》
泮池雨過新水長,江南鱖魚大如掌,沙邊細荇時吞吐,水底行雲遞來往。 江南名言
明·李東陽《鱖魚圖》。鱖(guì貴)魚:一種淡水魚,為我國特產。荇(xìng杏):多年生水草。這幾句大意是:一場新雨過後,泮池的水漲了許多,江南的鱖魚這時也大如手掌,有的在沙邊細荇旁吞吐,有的在水底雲影邊來往。新水長,荇草旺,鱖魚肥,沙邊吞吐,水底游弋,描繪出一派生機。可用於狀寫水中魚群嬉遊的情景。
明代詩人 李東陽 《鱖魚圖》

2. 桐君的相關內容

(1)郡名——「桐廬郡」。《方輿勝覽》:「桐君山在桐廬。有人采葯,結廬桐木下。人問其姓,指桐木示之,因以桐名郡曰桐廬。」(據南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五「浙西路·建德府·事要」,《四庫全書》本)
(2)縣名——「桐廬縣」。現仍沿用此名。《太平寰宇記》:「(桐廬縣)漢為富春縣地。吳·黃武四年(225年)分富春縣置此。耆舊相傳雲:桐溪有大犄桐樹,垂條偃蓋,蔭數畝,遠望似廬,遂謂為桐廬縣也。」(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十五「江南東道七·睦州」,《四庫全書》本)
(3)鄉名——「桐溪鄉」。桐溪一稱不僅是當地溪水的名稱,而且早在漢代時已也是一個地名。如:《讀史方輿記要》:「(桐廬縣)漢為富春縣之桐溪鄉,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分置,今屬吳郡,晉、宋以後因之。」
(4)鎮名——「桐廬鎮」。據劉兵《桐君山的書畫緣》一文(見:《桐君·桐君山》)記有《桐廬小景》一畫,為畫家儼少繪的桐君山下的「桐廬鎮」。桐廬鎮現仍沿用此名。
(5)山名——「桐君山」,又名桐廬山。據丹波元胤《醫籍考》卷十二「本草四」轉引元代僧人圓至雲:「桐君山在盧州。有人采葯,結廬桐木下,指樹為姓,故山得名。」
《明一統志》:「桐君山,在桐廬縣東二里,一名桐廬山。相傳昔有異人於此山采葯求道,結廬於桐木下。人問其姓,則指桐以示之。因號為桐君山。」(見:李賢等《明一統志》卷四十「嚴州府」,《四庫全書》本)
《大清一統志》:「在桐廬縣東二里,一名桐廬山,縣以此名。下有合江亭,盧驤《西征記》:桐、睦二江會合亭下,有山巍然直壓其首,如渴鯨入水之狀,即桐君山也。」(見:清·乾隆敕撰《大清一統志》卷二三四「嚴州府·桐君山」,《四部叢刊續編》)
(6)嶺名——「桐嶺」。嶺名的由來可見《嚴州府志》:「因名其人為桐君,縣為桐廬,江為桐江,溪為桐溪,嶺為桐嶺,而山亦以桐君名焉。」
(7)崖名——「桐君崖」。清代袁世經有《桐君崖下大歷唐人題名詩一首》的七言律詩,稱頌唐代大歷年間曾有人在桐君崖上題詩之舉(見:《桐廬縣文史資料專輯》第一輯,政協桐廬縣委員會辦公室編)。
(8)嶼名——「桐山孤嶼」(《說文》:「嶼,島也。」)。清代袁昶有《桐君孤嶼》七言律詩一首,詩中有「危峰崪起削青成,似有群仙抗手迎,日出常疑塔光現,雲來時挾溪聲行」之句。
(9)江名——「桐江」。(見:《嚴州府志》)
(10)溪名——「桐溪」。(見:《嚴州府志》)
(11)潭名——「桐君潭」,系位於桐君山腳下的水潭。據《瀟灑桐廬》:「桐君潭——桐君山腳有桐君潭,江水碧澄,深不可測。據《嚴州府志》載:『潭有巨鍾,漁者常見之」。 (1)祠名——「桐君祠」。
(2)山寺名——「桐君山寺」。如北宋·蘇轍有《望桐君山寺》七言絕句一首,詩中有「嚴公釣瀨不容看,獨喜桐君有故山」句。上面詩句中的「嚴公」系指後漢時嚴光(字子陵)而言,嚴光幼時與漢光帝劉秀為同學,光武即位後嚴光即隱居於富春江畔的桐廬境內業農,並時常垂釣。後人因稱其釣魚處為「嚴陵瀨」(又名嚴子陵釣魚處),今為桐廬縣游覽處之一。(見:《嚴州府志》)
(3)寺(廟)名——「桐君寺」。如元·方回有《寄題桐君寺》一首,詩中有「遙知學出神農氏,獨欠書傳太史公」句(見:方回《桐江續集》卷十八)。
(4)禪寺名——「桐君禪寺」。如清·袁振業氏有《桐君禪寺》詩一首(見:《嚴州府志》),詩中有「道院今翻作梵宮,山陰有客養虛沖」句。
(5)塔名——「桐君塔」。位於桐君祠之旁,其始建年代不詳,但在南宋景定年間(1260~1264年)曾重修一次,此後歷年變遷,又有多次重修迄今。
(6)橋名——「桐廬大橋」。1961年桐廬縣為了由桐廬縣途經桐君潭登桐君山之便,由政府建造了一座鋼筋混凝土大橋,即桐廬大橋。 歷代文人為桐君祠、山撰文、吟詩、作畫者,既知主要者有以下一些。
(1)南北朝:公元5世紀初(南北朝·劉宋初)謝靈運在其所撰《山居賦》中記有「《本草》所載,山澤不一,桐(君)、雷(公)是別,(醫)和、(醫)緩足悉,三枝六根,五華秋實」之句。
(2)宋朝:11世紀末(北宋後期)楊時撰有《登桐君山》七言詩一首。12世紀末(南宋初期)朱熹撰有《桐廬舟中見山寺》七言詩一首。13世紀初(宋末元初)方回撰有《寄題桐君寺》七言詩。
(3)元朝:14世紀初回紇族學者薩都刺(字天錫)撰《過桐君祠》詩,詩中有「桐山巍峨桐水清」句。此外,同期的李仲驤及俞頤軒二氏均分別撰有《桐君山》五言絕句各一首。
(4)明朝:14世紀末(明朝初期)桐廬詩人徐舫曾為桐君祠撰寫了多首詩篇,其中包括:《桐君》(五言詩)、《張小山捐俸重修桐君祠》、《祠完迎桐君歸祀》、《桐君祠》(均七言詩)及《桐君》(五言絕句)各1首。其中在《桐君》詩中不無感慨地寫道:「古昔有桐君,結廬憩桐木,問姓即指桐,采葯秘仙錄,……予欲訪仙蹤,雲深不可觸。」詩名中所提到的「張小山」,為元代張可久(13世紀末人)之字,曾重修桐君祠者。李恭寫有《重九登桐君山》及《題合江亭詩》二首,在後一首詩中記有「嚴子釣台青樹里,桐君丹灶白雲邊」句。
15~16世紀前後,明代的張和撰《桐君山》五言詩,夏言撰《泊桐江偕沈明府元材游桐君山》七言詩,盧襄撰《七月十二日與沈明府晚眺桐君山次韻》七言詩,孫綱撰《桐君》七言詩,姚龍撰《桐君山》七言詩,汪九齡撰《合江夜月》七言詩,茅坤撰《桐君山》五言詩,而屠應竣、邵萬、沈椿等也均為桐君及桐君山撰有詩章。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在其《啟孫若裘書》一文中則提到:「前過富春(江),因得曠眺山川,吊懷人物。桐君為發跡之祖。……桐山有九頭松,狀如虯龍大奇。」
(5)清朝:17世紀至20世紀初,清朝文人為桐君及桐君祠、山題寫詩文者又有多人,《桐廬文史資料》所載詩篇包括:查慎行《題桐君祠》,王僉吉《桐君山》、《君山望晴》,汪若懿《桐君山》,袁振業《桐君禪寺》,方驥才《桐君采葯》,姚桂祥《登桐君山》,戴雪舫《合江亭》,胡聖銓《登桐君山》,馬象麟《游桐君山》,袁昶《桐君孤嶼》,柴文浩《桐君山》,袁世經《桐君崖下大歷唐人題名詩一首》,等。
在繪畫方面,清初畫家肖雲從在《桐蔭論畫》一文中提到曾過往桐江事。另一清代畫家華岩於1727年(雍正五年)繪有《桐蔭問道圖》一幅,圖中人物雖未明記「桐君」二字,但不難看出其中桐君端坐桐樹蔭處,前方有老、幼二人向桐君拱手相求指點醫葯之狀(《桐蔭問道圖》原圖收藏於廣州美術館,《文苑撮英》16期載有此圖)。
(6)近現代:1961年郭沫若去桐廬時撰有《登桐君山》一詩:「廟貌空存瞰兩江,桐君山上已無王,愚人不解劈山像,當作菩薩亂插香。」現代畫家黃賓虹曾繪有《桐君山》及《桐君望海門》等圖。 除了上述文人寫繪的詩文書畫外,在桐君山南面臨江的陡崖峭壁還鐫有一些古代的書法刻石記文,其中除某些經年久遠,每多剝離殘損,但仍可辨明其時代者外,尚有以下一些。
(1)後魏刻石:這是既知最早的一種。為南北朝的後魏時期(386~534年)題名崔(弁頁)氏的刻石,參見余紹宋《桐君山題名摩崖跋》(《桐君·桐君山》)。
(2)大歷刻石:這是在唐代大歷八年(773年)由桐廬縣令獨孤勉、侍御史崔縝等的篆書,題名「摩崖」,但可辨者僅存35字。
(3)皇祐刻石:為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由蘇才翁的楷書刻石,但也僅存10字。大歷刻石與皇祐刻石的石文經清末時陳伯衡氏拓錄,並於1936年由余越園在《金石書畫雜志》上所寫的《桐君山題名摩崖跋》一文中發表,而拓片現也被陳列於該縣的陳列室中。
(4)治平刻石:治平是北宋年號,在1064~1067年間。
(5)元代刻石:此刻石據考系元代己卯年(1329年)俞頤軒在桐君山的一處摩崖上的題詩。詩中寫到:「瀟灑桐廬縣,江山景物妍,問君君不語,指木是何年」。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四川葯業人士為紀念桐君,在四川重慶創辦了首家以「桐君」命名的「桐君閣制葯廠」,從事生產發售中葯業務。該葯廠經營迄今已近百年歷史,一直名聲遠揚,為發展中醫葯事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1959年10月桐廬縣政府在桐廬山舉辦了「桐廬縣十年成就展覽,」並在其基礎上擴建為展覽館。
1984年浙江省及桐廬縣旅遊局對桐廬山地區的人文景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整治和豐富完善,再次重新修復了桐君祠,並且由重慶的桐君閣制葯廠發起,聯合杭州的胡慶余堂等4家葯廠在桐君山旅遊區創辦了稱為「四方葯局」的商場,以出售各家生產的特色中成葯為主。此外,桐廬縣旅遊局又在桐君祠院內的四壁繪制了長25米,寬3.5米的大型壁畫,即《漢醫溯源圖》。該畫共分兩大部分,前部著重描繪了桐君老人在桐樹下茅廬旁,百姓前來求醫,及桐君指桐為名之狀;後部則分別繪有歷代九位名醫像,其中首先是最古的桐君造像,其次則依次配以戰國時的扁鵲、漢代張仲景、三國時的華佗、晉代葛洪、唐代孫思邈、宋代王惟一、明代李時珍和清代王清任的歷代名醫像,人物像後面的背影配有山川野景等彩色浮雕。(1984年重修桐君祠事主要參考包明頤《景觀美化片斷》,見:《桐君·桐君山》)
1985年5月由旅遊局等單位在桐廬縣舉辦了「首屆華夏中葯節」,並於5月5日在桐廬祠舉行了中葯節的開幕式和「歷代名醫塑像落成典禮」。筆者有幸被邀請,並和中國葯學會名譽會長樓之岑教授共同參加了這次盛會。

3. 浦東海桐路小學怎麼樣

還可以,蠻好的
我就是那裡的學生。
那裡有分班的,到四年級之後會有一次全是積累題的考試
考到標准就可以進輔優班,然後會一學期分一次,只不過從第二次開始就是按排名進的了,要難很多。
五年級開始就有A、B班,也就會有額外的積累。
一到三年級就是在海桐路總校上課,從四年級開始就在錦安東路東建路的分校上課了,說是因為安靜,環境好

熱點內容
知乎小說的結局 發布:2025-08-28 00:15:07 瀏覽:86
玄幻都市類小說有吞天魔功 發布:2025-08-28 00:05:41 瀏覽:318
免費看小說都市至尊仙醫 發布:2025-08-27 23:58:53 瀏覽:78
武者游戲小說免費閱讀最新章節 發布:2025-08-27 23:58:51 瀏覽:714
小說清穿之重生九爺側福晉 發布:2025-08-27 23:55:58 瀏覽:406
好事成雙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8-27 23:37:27 瀏覽:232
閃婚總裁深深寵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8-27 23:25:58 瀏覽:698
舊春規免費全本小說下載 發布:2025-08-27 23:25:56 瀏覽:333
高天重生小說 發布:2025-08-27 23:17:22 瀏覽:84
總裁繼承家產小說 發布:2025-08-27 23:16:59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