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免費 » 茅塞頓小說免費閱讀

茅塞頓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 2022-10-17 13:52:22

⑴ 茅塞頓開的典故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話說天下大勢,規劃三國鼎立藍圖。劉備聽完以後,離開坐位向諸葛亮拱手謝道:「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這「頓開茅塞」作為一個相關成語,其語源正出於孟子這里,沒有「茅塞」,談何「頓開」呢? 諸葛亮開劉備之茅塞,孟子開高子之茅塞,假如你我的心被 茅草塞住,又請誰來「頓開」呢?
恐怕只有靠自己了罷。
好在,「這地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魯迅)
心路也是一樣。 多走走,介然用之,「茅塞」雖然不一定會「頓開」,但總會有開啟的時候吧。何況,「介然用之而成路」,不被「茅塞」的可 能性也不是沒有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學而》)
「學而時習之」是不是心路的「介然用之」呢?
如果是,那孔聖人是不是能夠使你的「茅塞」頓開了呢? 《介然用之,茅塞頓開》選自《孟子·盡心章句下》。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⑵ 茅塞頓開```愁``

你的問題讓我覺得很悲哀,不如你告訴我人是如何變成熟的?
你想要的東西太理想了吧?
我說現實點!吃虧就是學東西!
你技術又不願意學,底層一點的工作又不願意做
不如買本科幻小說看看吧
它能帶你進入超現實的世界……

⑶ 三顧茅廬的閱讀答案1.三顧茅廬、茅塞頓開意思 2.劉備為什麼要拜訪諸葛亮 3.劉備諸葛亮是怎樣的人

1.三顧茅廬:文中指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後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茅塞頓開:形容閉塞的思路,由於得到了某種事物的啟發,豁然開朗,明白了事物的內在含義。
2.劉備為什麼要拜訪諸葛亮
因為劉備非常仰慕諸葛亮的才幹,想請他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國家的大業。
3.劉備諸葛亮是怎樣的人
劉備是一個有遠大抱負,能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人。
諸葛亮是一個有才幹,並渴望得到賞識和重用,想干一番事業的人。

個人理解,願對你有所幫助!

⑷ 池莉的文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原文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篇文章應該叫做《人生三境界》。

作者:池莉

原文:

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話語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是純潔無瑕的,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但是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也逐漸多了起來,就發現了這個世界有許多的問題了。而知道的這個的世界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經常是黑白顛倒,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進入這個階段,人是憤懣的、充滿疑問的,不平的、警惕的,復雜的。

人不願意再輕易地去相信什麼。人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指桑罵槐、借古諷今。山自然不再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純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的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一個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這一分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

人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與人比較,爭強好勝、絞盡腦汁,永無滿足的一天。但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圓,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往復,綠水長流。可人的生命卻是有限的,無法與永恆比較。

許多的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勞碌一生,窮極一生,心高氣傲一生,但是最後卻發現了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最後抱恨終生。但是還有一些人通過自己的年成立,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回歸自然。

人這個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4)茅塞頓小說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池莉,是一位當代出名的作家,是武漢市文聯主席,湖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連續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她的作品大部分都能夠體現武漢的特色,她寫的人物也大部分都和武漢這座特大城市的性格有關,她的多部作品都被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社會反響也很強烈。

原文解讀: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出生之後,純潔無瑕,剛認識這個世界,就像是一張白紙,一切都是新鮮的,有人告訴他這個就是山,他就知道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知道了水。單純、質朴,自然是生活的根,一切都是純潔的。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請多,就對這個世界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這個世界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經常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可循,有理寸步難行。

人們進入到了這個階段,人是憂慮的,充滿疑問的。人們不願意再輕易的相信。人這個時候看到山也感慨,看見水也嘆息,借古諷今。

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追求了一生,忙碌了一生,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卻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理想,於是抱恨終生。這種人山也不是山,水也不是水,一切都宛如浮雲。

」人生三境界「還有一個出處為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二、第三境界。

⑸ 茅塞頓開這篇短文閱讀什麼道理

原來心裡好象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話說天下大勢,規劃三國鼎立藍圖。劉備聽完以後,離開坐位向諸葛亮拱手謝道:"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

⑹ 茅塞頓開典故由來

茅塞頓開典故由來
【茅塞頓開典故】
《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玄德聞言,避席拱手謝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
【茅塞頓開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高子的人,剛開始他在孟子那裡學習,不久便去別的地方學習技藝了。孟子知道後,認為高子做事缺乏恆心,便對高子說:「山間的小路經常有人走,便成了大道。如果沒有人走,就會被茅草堵塞。現在,茅草已經堵了你的心。」高子聽後茅塞頓開,有所感悟地說:「先生,今後我一定專心學習。」
【茅塞頓開釋義】
茅塞:被茅草堵塞。頓:立刻。原來心裡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用來形容經某人點撥或自己思考,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茅塞頓開近義】
恍然大悟
【茅塞頓開反義】
迷惑不解
【茅塞頓開造句】
每當遇到不理解的事情,我都會去向老師請教,經過老師的解難釋惑,我茅塞頓開。

⑺ 茅塞頓開的成語故事

【成語】:茅塞頓開
【拼音】:máo

dùn
kāi
【解釋】: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原來心裡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出處】:《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成語故事】:戰國時候,有個人名叫高子,開初他在孟子那裡學習,可是過了不久便半途而廢到別處學技藝去了.
孟子知道這事後,認定高子是做事缺乏恆心,於是他就對高子說:"山間小路經常有人走就成了大道;如果沒有人走,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你的心已被茅草塞住了)?quot;高子聽了有所領悟地說:"老師,今後我一定專心致志地學習,決不三心二意的了."孟子笑了一笑說:"那好吧,今後就看你的行動了."
後來人們就用"茅塞子之心"比喻心竅不開.如果心竅突然開了,就叫"茅塞頓開",並用"茅塞頓開"形容一下子打開了思路,懂得了某種道理,有了某種知識.

⑻ 茅塞頓開出自四大名著哪本書,主人公是誰

茅塞頓開出自《三國演義》,主人公劉備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話說天下大勢,規劃三國鼎立藍圖。劉備聽完以後,離開坐位向諸葛亮拱手謝道:「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明·吳承恩《西遊記》:「我身無力,我腹無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頓開。」

⑼ 誰知道茅塞頓開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叫高子的人。他人雖很聰明,並且躊躇滿志,可是他天性惰性,在學習過程中,總是不能持之以恆,吃苦耐勞,而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情緒忽高忽低,因此總是不成大器。於是孟子想出一個辦法教育他。

一天,孟子帶高子到郊外的山上去散步。孟子故意帶他走一條山間小道。孟子一邊走一邊問高子說:「你知道這條小路是怎麼來的嗎?」高子回答說:「是人走出來的。」孟子說:「對呀,如果再有人不畏山路崎嶇,披荊斬棘,那麼它會變成一條很寬敞的大道。」孟子又帶高子走到一條雜草叢生的小道上,繼續說:「如果有一條小路,很久沒人去走,那麼這條路就會像現在這條路一樣被茅草堵塞。現在,茅草不僅堵塞了這條小路,而且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高子聽後,一下子解開了心中的疑難,如同茅塞頓開。
用法:
「茅塞頓開」原義是一下子打開了堵塞心竅的茅草;比喻突然間思路暢通,明白了事情的奧妙,解開了心中的疑難。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狀語、定語;含褒義。常用於當面;多用於話語。常常跟「似」「般」一類詞結合成片語。

⑽ 茅塞頓開成語故事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話說天下大勢,規劃三國鼎立藍圖。劉備聽完以後,離開坐位向諸葛亮拱手謝道:「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熱點內容
小說里的總裁長相 發布:2025-08-29 01:43:32 瀏覽:553
艷骨小說大結局萱雪 發布:2025-08-29 01:29:06 瀏覽:951
言情故事小說2008年的 發布:2025-08-29 01:13:51 瀏覽:9
皇後重生為妃的小說 發布:2025-08-29 01:00:33 瀏覽:794
破尺度游戲小說 發布:2025-08-29 00:56:49 瀏覽:524
都市第一混小說 發布:2025-08-29 00:53:24 瀏覽:742
都市情緣業界精英甜文小說 發布:2025-08-29 00:50:06 瀏覽:950
小說雄起城市結局 發布:2025-08-29 00:37:59 瀏覽:394
黑暗間諜免費小說 發布:2025-08-29 00:32:46 瀏覽:502
宜搜小說霸道總裁 發布:2025-08-29 00:32:30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