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軒免費小說
A. 清史稿列傳十一鄭成功傳
鄭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
父芝龍,明季入海,從顏思齊為盜;思齊死,代領其眾。崇禎初,因巡撫熊文燦請降,授游擊將軍;以捕海盜劉香、李魁奇、攻紅毛功,累擢總兵。芝龍有弟三:芝虎、鴻逵、芝豹。芝虎與劉香搏戰死。鴻逵初以武舉從軍,用芝龍功授錦衣衛掌印千戶。崇禎十四年成武進士。明制:勛衛舉甲科,進三秩;授都指揮使,累遷亦至總兵。福王立南京,皆封伯;命鴻逵守瓜州。順治二年,師下江南,鴻逵兵敗,奉唐王聿鍵入福建,與芝龍共擁立之,皆進侯;封芝豹伯。未幾,又進芝龍平國公、鴻逵定國公。
芝龍嘗娶日本婦,是生森,入南安學為諸生。芝龍引謁唐王,唐王寵異之,賜姓朱,為更名;尋封忠孝伯。唐王倚芝龍兄弟擁重兵,芝龍族人彩亦封伯,築壇拜彩、鴻逵為將,分道出師,遷延不即行。招撫大學士洪承疇與芝龍同縣,通書問,敘鄉里;芝龍挾二心。
三年,貝勒博洛師自浙江下福建,芝龍撤仙霞關守兵不為備;唐王坐是敗。博洛師次泉州,書招芝龍;芝龍率所部降,成功諫不聽。芝龍欲以成功見博洛,鴻逵陰縱之入海。
四年,博洛師還,以芝龍歸京師,隸漢軍正黃旗,授三等精奇尼哈番。成功謀舉兵,兵寡,如南澳募兵,得數千人。會將吏盟,仍用唐王隆武號,自稱招討大將軍。以洪政、陳輝、楊才、張正、余寬、郭新分將所部兵,移軍鼓浪嶼。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諸父兄中,近遠皆屬目。而彩奉魯王以海自中左所改次長垣,進建國公,屯廈門。彩弟聯,魯王封為侯,據浯嶼,相與為犄角。成功與彩合兵攻海澄;師赴援,洪政戰死。成功又與鴻逵合兵圍泉州;師赴援,圍解,鴻逵入揭陽。成功頒明年隆武四年大統歷。
五年,成功陷同安,進犯泉州;總督陳錦師至,克同安,成功引兵退。
六年,成功遣其將施琅等陷漳浦,下雲霄鎮,進次詔安。明桂王稱帝號肇慶,至是已三年;成功遣所署光祿卿陳士京朝桂王,始改用永曆號,桂王使封成功延平公。魯王次舟山,彩與魯王貳,殺魯王大學士熊汝霖及其將鄭遵謙。
七年,成功攻潮州;總兵王邦俊御戰,成功敗走。攻碣石寨,不克;施琅出降。成功襲廈門,擊殺聯,奪其軍;彩出駐沙埕。魯王將張名振討殺汝霖、遵謙罪擊彩,彩引余兵走南海;居數年,成功招之,還居廈門,卒。
八年,桂王詔成功援廣州,引師南次平海,使其族叔芝莞守廈門。福建巡撫張學聖、泉州總兵馬得功乘虛入焉,盡攫其家貲以去。成功還,斬芝莞;引兵入漳州,提督楊名高赴援,戰於小盈嶺,名高敗績,進陷漳浦。總督陳錦克舟山,名振進奉魯王南奔,成功使迎居金門。
九年,陷海澄;錦赴援,戰於江東橋,錦敗績,左次泉州。成功復取詔安、南靖、平和,遂圍漳州。錦師次鳳凰山,為其奴所殺,以其首奔成功。漳州圍八閱月,固山額真金礪等自浙江來援,與名高兵合,自長泰間道至漳州,擊破成功。成功入海澄城守,金礪等師薄城,成功將王秀奇、郝文興督兵力御,不能克。上命芝龍書諭成功及鴻逵降,許赦罪授官,成功陽諾;詔金礪等率師還浙江。
十年,封芝龍同安侯,而使齎敕封成功海澄公、鴻逵奉化伯,授芝豹左都督。芝龍慮成功不受命,別為書使鴻逵諭意。使至,成功不受命,為書報芝龍。芝豹奉其母詣京師。成功復出掠福建興化諸屬縣。
十一年,上再遣使諭成功,授靖海將軍,命率所部分屯漳、潮、惠、泉四府。成功初無意受撫,乃改中左所為思明州,設六官理事,分所部為七十二鎮,遙奉桂王,承製封拜。月上魯王豚米,並厚廩瀘溪、寧靖諸王,禮待諸遺臣王忠孝、沈佺期、郭貞一、盧若騰、華若薦、徐孚遠等,置儲賢館以養士。名振進率所部攻崇明,謀深入,成功嫉之;以方有和議,召使還,名振俄遇毒死。成功托科餉四齣,劫掠蔓及上游。福建巡撫佟國器疏聞,上密敕為備。李定國攻廣東,急使成功趣會師;成功遣其將林察、周瑞率師赴之,遷延不即進,定國敗走。成功又攻漳州,千總劉國軒以城獻。再進,復陷同安。其將甘輝陷仙游,穴城入,殺掠殆盡。至是,和議絕。上命鄭親王世子濟度為定遠大將軍,率師討成功。
十二年,左都御吏龔鼎孳請誅芝龍,國器亦發芝龍與成功私書,乃奪芝龍爵,下獄。成功遣其將洪旭、陳六御攻陷舟山,進取溫、台。聞濟度師且至,墮安平鎮及漳州、惠安、南安、同安諸城,撤兵聚思明。濟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納;易為書,成功依違答之。上又令芝龍自獄中以書招成功,謂不降且族誅;成功終不應。
十三年,濟度以水師攻廈門,成功遣其將林順、陳澤拒戰;颶起,師引還。成功以軍儲置海澄,使王秀奇與黃梧、蘇明同守。梧先與明兄茂攻揭陽,未克,成功殺茂,並責梧;梧、明並怨成功,俟秀奇出,以海澄降濟度,詔封梧海澄公,駐漳州,盡發鄭氏墓,斬成功所置官。大將軍伊爾德克舟山,擊殺六御。成功攻陷閩安城牛心塔,使陳斌戍焉。
十四年,鴻逵卒。師克閩安,斌降而殺之。成功陷台州。
十五年,謀大舉深入,與其將甘輝、余新等率水師,號十萬,陷樂清,遂破溫州;張煌言來會。將入江,次羊山,遇颶舟敗,退泊舟山。桂王使進封為王,成功辭,仍稱招討大將軍。
十六年五月,成功率輝、新等整軍復出,次崇明,煌言來會;取瓜州,攻鎮江,使煌言前驅,溯江上。提督管效忠師赴援,戰未合,成功將周全斌以所部陷陳,大雨,騎陷淖,成功兵徒跣擊刺,往來剽疾,效忠師敗績。成功入鎮江,將以違令斬全斌,繼而釋之,使守焉;進攻江寧。煌言次蕪湖,廬、鳳、寧、徽、池、太諸府縣多與通款;騰書成功,謂宜收旁郡縣,以陸師急攻南京。成功狃屢勝,方謁明太祖陵,會將吏置酒;輝諫不聽。崇明總兵梁化鳳赴援,江寧總管喀喀木等合滿、漢兵出戰,襲破新軍,諸軍皆奔潰,遂大敗;生得輝,殺之。成功收余眾猶數萬,棄瓜洲、鎮江出海,欲取崇明;江蘇巡撫蔣國柱遣兵赴援,化鳳亦還師御之,成功戰復敗,引還。煌言自間道走免。上遣將軍達素、閩浙總督李率泰分兵出漳州、同安,規取廈門。成功使陳鵬守高崎、族兄泰出浯嶼,而與周全斌,陳輝、黃廷次海門。師自漳州薄海門戰,成功將周瑞、陳堯策死之;迫取輝舟,輝焚舟。戰方急,風起,成功督巨艦沖入,泰亦自浯嶼引舟合擊,師大敗;有滿洲兵二百降,夜沉之海。師自同安響高崎,鵬約降,其部將陳蟒奮戰;師以鵬已降,不備,亦敗。成功收鵬殺之,引還。
十七年,命靖南王耿繼茂移鎮福建,又以羅托為安南將軍討成功。
十八年,用黃梧議,從濱海居民入內地,增兵守邊。成功自江南敗還,知進取不易,桂王入緬甸,聲援絕,勢日蹙,乃規取台灣。
台灣,福建海中島,荷蘭紅毛人居之。芝龍與顏思齊為盜時,嘗屯於此。荷蘭築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門。荷蘭人恃鹿耳門水淺不可渡,不為備。成功師至,水驟長丈余,舟大小銜尾徑進。紅毛人棄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謂之曰:「土地我故有,當還我;珍寶恣爾載歸。」圍七閱月,紅毛存者僅百數十;城下,皆遣歸國。
成功乃號台灣為東都,示將迎桂王狩焉。以陳永華為謀主,製法律、定職官、興學校。台灣周千里,土地饒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萊、興屯聚。令諸將移家實之,水土惡,皆憚行,又以令嚴不敢請;銅山守將郭義、蔡祿入漳州降。是歲聖祖即位,戮芝龍及諸子世恩、世蔭、世默。成功既得台灣,其將陳豹駐南澳,而令子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聽周全斌讒,遣擊豹;豹舉軍入廣州降。惡錦與乳媼通生子,遣泰就殺錦及其母董;會有訛言成功將盡殺諸將留廈門者,值全斌自南澳還,執而囚之,擁錦用芝龍初封稱平國公舉兵拒命。成功方病,聞之,狂怒嚙指。五月朔,尚據胡床受諸將謁;數日遽卒,年三十九。成功子十,錦其長也,一名經。成功既卒,台灣諸將奉其幼弟世襲為招討大將軍,使於錦告喪。錦出全斌使為將,以永華為咨議、馮錫范為侍衛,引兵至台灣。諸將有欲拒錦立世襲者,全斌力戰破之;錦乃入,嗣為延平王,世襲走泉州降。
二年,錦還思明。泰嘗與台灣諸將通書,錦得之,遂殺泰;泰弟鳴駿、賡、子纘緒亦走泉州降,詔封鳴駿遵義侯、纘緒慕恩伯,世襲、賡皆授左都督。諸將蔡鳴雷、陳輝、楊富、何義先後舉軍降,錦漸弱。耿繼茂、李率泰大發兵規取金、廈,出同安;馬得功將降卒並征紅毛兵出泉州,黃梧、施琅出海澄。錦令全斌當得功,遇於金門外烏沙。得功舟三百、紅毛夾板船十四,全斌以二十舟入陳沖擊,紅毛炮皆不中,諸舟披靡,得功戰死。而同安、海澄二道兵大勝,直破廈門。琅復進克金門、浯嶼,錦退保銅山。
三年,錦將杜輝以南澳降。銅山糧垂盡,全斌亦出降,封承恩伯;錦與其將黃廷堅守。繼茂等復以水師出八尺門,廷與諸將翁求多等以三萬人降,遂拔銅山;焚之,得仗艦無算。錦與永華及洪旭引余眾、載其孥盡入台灣。改東都為東寧國,置天興、萬年二州,仍以永華綜國政。詔授施琅靖海將軍,周全斌、楊富為副,督水師攻台灣,阻颶不得進。
四年,廷議罷兵。李率泰請遣知府慕天顏諭降,假卿銜齎敕往。錦請稱臣入貢如朝鮮,上未之許。
六年,征琅入京師,撤降兵分屯諸省,嚴戍守界,不復以台灣為意。錦兵亦不出,相安者數年,濱海居民漸復業。十二月,耿精忠將以福建叛應吳三桂,使約錦為援。
十三年,精忠遂反。錦仍稱永曆年號,以永華輔長子克■〈臧上土下〉居守,與諸將馮錫范等督諸軍渡海而西;入思明,取同安。錦以族人省英知思明;省英,芝莞子也。集舟航,整部伍,方引軍復出,而精忠與爭泉州。泉州兵內亂,精忠所遣守將潰圍走,迎錦師入;復攻下漳州。精忠遣兵圍潮州,潮州總兵劉進忠降於錦。錦遣其將趙得勝入潮州,擊破精忠兵。錦更定軍制,以錫范及參軍陳繩武贊畫諸政,諸將劉國軒、薛進思、何佑、許輝、施福、艾禎祥分領各軍;省英為宣慰使,督各郡錢糧。令人月輸銀五分,曰「毛丁」;船計丈尺輸稅,曰「梁頭」。鹽司分筦鹽場;鹽石值二錢,征餉四錢。餉司科雜稅給軍。復開互市,英圭黎、暹羅、安南諸國市舶並至。思明井裡煙火,幾如承平時。
十四年,精忠使賀年,錦亦報禮;自是復相結。永春民呂花保所居村曰馬跳,不應征索;使進思圍之,三月不下,誘花降而殺之。續順公沈瑞屯饒平,進忠攻之,何佑擊破援兵,遂執瑞及其孥歸於台灣。海澄公黃梧卒,子芳度保漳州。錦自海澄移軍萬松關,佑亦自潮州攻平和,降守將賴升。芳度孤守漳州,圍合,總兵吳淑以城降,芳度死之,其孥皆殉。
十五年,康親王傑書下福建,精忠降,克泉州;國軒復圍之,兩月不下。李光地迎師自間道赴援,總兵林賢、黃鎬、林子威以舟師會。國軒退次長泰,墮同安;稍進,屯漳州溪西。師進擊國軒,國軒敗,棄長泰走。錦將許輝以二萬人攻福州,壁烏龍江;康親王遣副都統喇哈達等渡江奮擊,破其壘,逐北四十里。興、泉、汀、漳諸郡盡復,惟海澄未下。
十六年,師克海澄;錦復破之,遂圍泉州。錦下教敘國軒、淑、佑等功。副都統穆赫林等克泰寧、建寧、寧化、長汀、清流、歸化、連城、上杭、武平、永定凡十縣,喇哈達等解泉州圍;錦撤兵還思明。
十七年,康親王遣知府張仲舉招錦,不納。國軒自長泰退據三■〈氵義〉河、玉州、水頭、鎮門諸寨,屢遣兵攻石瑪、江東橋,又遣其將林耀、林英犯泉州;提督段應舉擊破之,獲耀、吳淑。又自石瑪登陸,海澄公黃芳世、都統孟安擊破之,沉其舟。上令復徙濱海民,如順治十八年例,遷界守邊。穆赫林、黃芳世會師灣腰樹,攻國軒,師敗績。國軒陷平和、漳平,遂復破海澄;段應舉、穆赫林及總兵黃藍死之。藍,梧族,芳度所遣詣京師奏事者也。國軒進圍泉州,詔趣諸軍合擊。將軍喇哈達、賴塔、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提督楊捷分道並進,賢、鎬、子威以舟師會克平和、漳平、惠安,復解泉州圍。啟聖與賴塔等逐國軒至長泰,及於蜈蚣山,大破之,斬四千餘級;進克同安,斬錦將林欽。賴塔又破錦兵萬松關。啟聖、捷及副都統吉勒塔布等與國軒戰於江東橋、於潮溝,國軒屢敗。副都統瑚圖又擊吳淑於石街,盡焚其舟。錦斂兵退保思明,詔厚集舟師規取金、廈。
十九年,興祚出同安,與啟聖、捷會師,自陸路向廈門。提督萬正色以水師攻海壇,分兵為大隊前進,自統巨艦繼,又以輕舟繞出左右發炮,毀錦師船十六、兵三千,余入水死,錦將朱天貴引退。正色督兵追擊,斬錦將吳丙、林勛;湄洲、南日、平海、崇武諸澳皆下,天貴出降。副都統沃申擊破錦將林英、張志,水陸並進趨玉洲;國軒走還思明,錦將蘇堪以海澄降。啟聖分遣總兵趙得壽、黃六來從賴塔擊破陳洲、馬洲、灣腰山、觀音山、黃旗諸寨;興祚復與喇哈達等逐錦兵至潯尾,遂克廈門、金門。錦還台灣。
二十年,錦卒。子克■〈臧上土下〉自錦出師時為居守,永華請於錦,號監國。年未冠,明察能治事;顧乳媼子,錫范等意不屬,先構罷永華兵,永華鬱郁死。及錦卒,遂共縊殺克,奉錦次子克塽嗣為延平王。克塽幼弱,事皆決於錫范。行人傅為霖謀合諸將從中起,事泄,錫范執而殺之,並及續順公沈瑞。詔甩施琅為水師提督,與啟聖規取台灣。
二十二年,國軒投書啟聖,復請稱臣入貢視琉球。上趣琅進兵。時國軒以二萬人守澎湖。六月,琅師乘南風發銅山,入八罩嶼,攻澎湖,擊沉錦師船二百,斬將吏三百七十有奇,兵萬余;國軒以小舟自吼門走台灣。七月,克塽使請降。琅疏聞,上降敕宣撫,克塽上降表。琅遣侍衛吳啟爵持榜入台灣,諭軍民剃發。八月,琅督兵至鹿耳門,水淺不得入;泊十有二日,潮驟長高丈余,群舟平入台灣,人咸驚謂無異成功初至時也。克塽及國軒、錫范率諸將吏出降,詣京師,上授克塽公爵,隸漢軍正紅旗;國軒、錫范皆伯爵。諸明宗人依鄭氏者,寧靖王術桂自殺,魯王子及他宗室皆徙河南。上以國軒為天津總兵,召對慰勉;眷屬至,賜第京師。克塽請為成功子聰、錦子克塽等敘官,上特許之。光緒初,德宗允船政大臣沈葆楨疏請,為成功立祠台灣。
B. 姚啟聖是康熙時期的人嗎
個人履歷姚啟聖(1624-1683),浙江會稽人,字熙止,號憂庵,從小就有豪俠之氣。有一次他游蕭山,遇見兩個兵卒搶掠一雙女子,姚怒奪佩刀殺了那些健兒,把受害女子放走。康熙二年他在鄉試中得了第一名,被授以廣東香山縣知縣。性爽朗,視錢如糞土。關心故鄉紹興建設,曾修郡邑庠及三江閘、西江塘。 編輯本段個人作品《清史稿》有傳。著作《憂畏軒遺集》。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姚啟聖為明朝諸生。清順治初年,游通州,為土豪所侮,乃詣軍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執土豪杖殺之,棄官而歸。 姚啟聖像[1]順治十六年(1659),附族人籍,隸鑲紅旗漢軍。 康熙二年(1663)中舉,八旗鄉試第一,授廣東香山知縣。前任因負課數萬下獄,啟聖代為償還。後以擅開海禁,被劾罷官。 清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於閩叛清,兵入浙江境內,陷溫州,及台、處州諸屬縣。康熙命康親王傑書統兵進討,啟聖與子儀募健卒數百,赴親王幕下效力。署諸暨知縣,剿平紫?山土寇。 十四年,康親王疏陳啟聖勞績,超擢浙江溫處道僉事。從都統拉哈達剿平松陽、宣平縣叛兵。 十五年,偕同副都統沃申、總兵陳世凱等協剿耿軍,攻打石塘,焚其木城,斬獲甚眾,乘勝收復雲和縣。十月,啟聖父子隨康親王軍合戰精忠,師入仙霞關,趨福建,精忠降。擢啟聖為福建布政使。時鄭成功子錦踞漳州、泉州、興化,清軍進討。吳三桂將韓大任驍勇善戰,世稱小淮陰侯,自贛入汀謀與錦合。啟聖說之降,得其部卒死士3000人以為親軍。 十六年,從康親王克復邵武、興化,盡取漳、泉之地,錦逃回廈門。 十七年五月,總督郎廷佐奏啟聖與子儀屢著戰功,其贍兵、購馬、制械,先後用銀50000餘兩,皆出己資,得旨嘉獎,晉升福建總督。上平海十疏,盡言用兵之策。七月,啟聖偕海澄公黃芳度由永福進兵,收復平和、漳平二縣。錦將劉國軒等進逼泉州,立營於蜈蚣嶺,啟聖率壯士出戰,將軍賚塔、都統沃申等夾擊,連破其寨,斬其部將鄭英、劉正璽等十餘人,國軒兵敗逃遁海澄,啟聖乘勝克復長泰縣。因功授正一品。九月,復遣其子儀進兵同安,敵棄城遁。十月,偕副都統吉勒塔布、提督楊捷等攻海澄,敗國軒於江東橋,又敗之於潮溝。 十八年,國軒等欲斷江東橋以攻長泰。啟聖偕賚塔、楊捷及巡撫吳興祚協力追殲,大敗錦軍,先後招降官吏400餘名,兵14000餘人。 十九年二月,啟聖與賚塔及總兵趙得壽、黃大來等分兵7路合擊,破敵19寨;另遣將渡海,拔金門、廈門,招降朱天貴、楊彪等。進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二十一年二月,敘克海澄、金門、廈門功,予騎都尉世襲,加一雲騎尉。時錦已卒,子克?襲位,稱延平王,願稱臣入貢。啟聖以奏,不許,促水師提督施琅進攻。八月,琅定台灣,啟聖還福州。十一月卒,年六十。 編輯本段姚啟聖與台灣 圖右是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姚啟聖的扮演者澳門人霍侶成弄兵作亂,姚以計擒之,俄而逃去,又率奇兵縛以歸。海亂才告以平息。康熙二十年,左都御史徐元文奏劾姚啟聖「侵佔民利,扣克軍餉」,在攻打台灣問題上「始欲養寇,繼欲窮兵」。啟聖在復奏中為自己辯解:「臣自入仕京師,未有產業。而軍前捐銀十五萬有奇者,香山罷官後貿易七年,得積微資,並臣浙江祖產變價,及親朋借貸,經年累月而有。」可見,姚在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內時「以家財募兵」並非虛言。 從姻親和軍事歷史背景上看,福建總督姚啟聖的妹夫為清東閣大學士(宰相)署兵部事的潘湖叟黃錫袞;而分管兵部的閣臣潘湖叟黃錫袞的妹夫是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攻打台灣時,姚啟聖、黃錫袞和施琅三人是珠聯璧合的姻親、千載難逢的合作對象。據陶元藻《全浙詩話》:「迨台灣之亂,沖鋒陷陣,雖施琅功,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應時以輸軍餉,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師緩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啟聖)之力也。劉國軒敗,澎湖凱旋,琅於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師,少保遣飛騎由內地馳報,遲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天生奇人,萃於一家」,姚啟聖全家都有奇特之處。其夫人何氏「絕有力,舉石臼如無物,公奇之娶焉」;其長子姚儀「挽強弓百步外可洞四札」。 編輯本段詩人姚啟聖姚啟聖還是個詩人,在徐世昌編的《晚晴簃詩匯》及錢仲聯編《清詩紀事》中,都收了姚啟聖的詩。其中有一首《視師》:「提師渡海極滄溟,萬里波濤枕上聽。此際夢回銀漢轉,千峰明月一孤?」,確像一個將帥寫的詩。 編輯本段浙江通志記載附《浙江通志》載:姚啟聖(1624—1683),字熙止,號憂庵,紹興馬山姚家埭人。少任俠自喜,為明朝諸生。清順治初年,游通州,為土豪所侮,乃到軍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時,執土豪杖殺之,棄官而歸。郊外行途中,遇兩兵卒劫掠女子,先以好言相勸,繼而奪刀殺死兵卒,護送女子還家。順治十六年(1659),籍隸鑲紅旗漢軍。康熙二年(1663)中舉,八旗鄉試第一,授廣東香山知縣。後以擅開海禁,被劾罷官。十三年,耿精忠於閩叛清,兵入浙江境內,陷溫州,及台、處州諸屬縣。啟聖與子儀募健卒數百,赴康親王傑書幕下效力。委署諸暨知縣。十四年,親王薦啟聖,超擢浙江溫、處道僉事。十五年十月,隨康親王軍合戰耿精忠,師入仙霞關趨福建,精忠降,為福建布政使。率兵討鄭錦(鄭成功子)。十六年,從康親王克復邵武、興化,盡取漳、泉之地,鄭錦逃回廈門。總督郎廷佐奏啟聖與儀屢著戰功。其瞻兵、購馬、制械,先後用銀5萬余兩,皆出己資,得旨嘉獎。晉升福建總督。次年,因功授一品銜。十八年,劉國軒等欲斷江東橋以犯長泰。啟聖偕齎塔、楊捷及巡撫吳興祚(啟聖同鄉)協力追殲,大敗鄭軍;先後招降鄭軍官吏400餘名,兵14000餘人。十九年二月,與齎塔及總兵趙得壽、黃大來等分兵七路合擊,破敵十九寨;另派將令渡海,拔金門、廈門,招降朱天貴、楊彪等。鄭錦退保澎湖,復所陷郡縣。進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二十一年二月,敘克海澄、金門、廈門功,予以騎都尉世襲,加一等騎尉。康熙統一台灣時,上平海十疏,盡言調兵用兵之謀劃。還福州後病痘並發而死。 編輯本段《清史稿》記載姚啟聖,字熙止,浙江會稽人。少任俠自喜。明季為諸生。順治初,師定江南,游通州,為土豪所侮,乃詣軍前乞自效。檄署通州知州,執土豪杖殺之,棄官歸。郊行,遇二卒掠女子,故與好語,奪其刀殺之,還女子其家。去附族人,籍隸鑲紅旗漢軍。舉康熙二年八旗鄉試第一,授廣東香山知縣。前政負課數萬,系獄,啟聖牒大府,悉為代償。尋以擅開海禁,被劾奪官。 十三年,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陷溫州傍近及台、處諸屬縣。聖祖命康親王傑書統師進討,啟聖與子儀募健兒數百詣軍,以策干王。檄署諸暨知縣,剿平紫琅山土寇。十四年,以王薦,超擢溫處道僉事。從都統拉哈達克松陽、宣平二縣。十五年,偕副都統沃申、總兵陳世凱等剿賊石塘,焚其木城,斬獲甚眾,乘勝復雲和。 先是,精忠以書招鄭錦,錦至復拒之,將士多為內應,錦遂取泉、漳二府,據廈門。精忠與戰,復屢敗。啟聖又使儀破精忠將曾養性於溫州。十月,師入仙霞關,趨福建,精忠降。擢啟聖福建布政使,率兵討錦。吳三桂將韓大任驍勇善戰,世稱小淮陰者也,自贛入汀,謀與錦合。啟聖說之降,簡其部卒,得死士三千人,以為親軍。十六年,從康親王復邵武、興化,盡取漳、泉地。錦遁歸廈門。總督郎廷佐奏啟聖與子儀屢著戰功,贍軍購馬,具甲胄弓矢,糜白金五萬,皆出私財,詔嘉獎。 十七年,錦遣其將劉國軒、吳淑、阿佑等復犯漳、泉,海澄公黃芳世、都統穆赫林、提督段應舉等與戰,敗績,遂陷海澄、長泰、同安、惠安、平和諸縣。詔擢啟聖福建總督,條上機宜,「請調福寧鎮兵助攻泉州,調衢州、贛州、潮州三鎮兵助攻漳州,復設漳浦、同安二總兵,增督標兵五千。通省經制兵萬八千,申明臨陣賞罰,禁廝役占兵額」。下議政王大臣議,衢、贛、潮三路皆重地,未便徵發,既增督標兵,毋庸復廣通省兵額,餘皆從其議。七月,偕海澄公黃芳度自永福進克平和、漳平。國軒等解泉州圍,進逼漳州,壁於蜈蚣嶺。啟聖率壯士鍾寶、張黑子等出戰,將軍賚塔、都統沃申等夾擊,連破賊寨,斬其將鄭英、劉正璽等十餘人,國軒遁海澄,乘勝復長泰。敘功,進正一品。九月,復遣儀率兵攻同安,敵棄城遁,斬其將林欽等。尋偕副都統吉勒塔布、提督楊捷等進攻海澄,敗國軒於江東橋,又敗之於潮溝。 十八年,國軒與淑、佑等踞郭塘、歐溪頭,欲斷江東橋以犯長泰。啟聖偕賚塔、捷及巡撫吳興祚等邀擊,大敗之,先後招降所置吏四百餘、兵一萬四千有奇。國軒等復率萬餘人謀奪榴山寨,啟聖偕賚塔及副都統石調聲擊敗之,至太平橋、潮溝,斬千餘級。十九年,會賚塔等攻海澄。時提督萬正色先克海壇,啟聖及總兵趙得壽、黃大來等分兵七路並進,破十九寨;別遣將渡海,拔金門、廈門,降錦將朱天貴等,錦退保澎湖,盡復所陷郡縣:進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二十年,左都御史徐元文劾「啟聖疏請借司庫銀十二萬,經營取息,侵佔民利;題報軍前捐銀十五萬,皆克軍餉朘民膏而得。閩民極困,啟聖不能存撫,拆毀民居,築園亭水閣,日役千人,舞女歌兒充牣房闥;又強取長泰戴氏女為妾。海壇進師,力為阻撓,及克廈門,又言當直取台灣。始欲養寇,繼欲窮兵。吳興祚、萬正色平海奏功,啟聖慚妒,妄謂正色與錦將朱天貴有約,讓海壇而去。險詐欺誣,乞敕部嚴議」。上令啟聖覆奏,啟聖言:「臣於康熙十七年十月進兵至鳳凰山,因一時投誠者多,犒賞不繼,與撫臣吳興祚議外省貿易,頗有微利,前督臣李率泰、經略洪承疇嘗借帑為之,遂冒昧上疏,未蒙俞允。臣自入仕,京師未有產業,而軍前捐銀十五萬有奇者,香山罷官後,貿易七年,得積微貲,並臣浙江祖產變價,及親朋借貸,經年累月而後有此。臣於十七年七月至省,見總督官廨為耿精忠屯兵毀傷傾圮,因捐貲修整,日役不過數十,柵外員役私舍,令其自行撤除。至臣妾皆有子女,年已老大,並無歌兒舞女,強取戴氏女,尤無其事。十八年十一月,臣密陳進剿機宜,請水陸五道進兵,並未阻撓。至得廈門即 攻台灣,先於十八年九月預陳,亦非屆時發議。撫臣、提臣拜疏出師,平賊首功已定,臣何所容其慚妒。朱天貴應撫投誠,天貴言之而臣始知之。臣任三閩三職,雖無妒功之心,實有溺職之咎。乞敕部嚴議,別簡賢能。」疏入,報聞。 二十一年,敘克海澄、金門、廈門功,授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方鄭錦屢入寇,徙濱海居民入內地,俾絕接濟、避侵掠,下令越界者罪至死,民多盪析。及禁旅班師,驅系良民子女北行,啟聖白王嚴禁。復捐貲贖歸難民二萬餘人,並請開海界、復民業,聽降卒墾荒,民困漸蘇。及錦死,子克塽仍其爵,稱延平王,凡事皆決之國軒等。啟聖令知府卞永譽、張仲舉專理海疆,多以金帛間其黨與。克塽乃遣使齎書,二十二年六月,琅進攻台灣,取澎湖。啟聖駐廈門督饋運,以大舟載金、繒、貨、米至軍,大賚降卒,遣之歸,台民果攜貳。復設間使克塽與國軒互相猜,眾莫為用。琅遂定台灣,克塽、國軒等皆降。語具琅傳。啟聖還福州,未幾,疽發背,卒。明年,部議以啟聖修繕船舶、軍械,浮冒帑金四萬七千有奇,應追繳,上念其勞,免之。 後 記 因為向康熙皇帝傳台灣捷報比施琅晚了兩天,故施琅得以加封靖海侯,而姚啟聖卻仍為福建總督,而且施琅是姚啟聖是以全家人的性命做擔保,向康熙推薦的,所以康熙皇帝啟用施琅,但是施琅卻恩將仇報對這位恩人卻冷眼以對,處處向康熙皇帝說姚啟聖的不是,導致姚啟聖郁悶至死,安葬之時,他的兒子是問別人借錢安葬的,可見為人的正派與清廉。
C. 國軒高科能重回60嘛
能。
國軒高科此前的設備商以贏合、杭可、金銀河、吉陽等為主,但大眾入股之後,公司後續將在供應商選擇上可能會有所轉變,根據鄒潤芳調研,可能會在激光、分容化成等環節引入先導智能,故而重點推薦先導智能、杭可科技,受益標的贏合科技、諾力股份等。
對於業績下滑,國軒高科表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明顯下滑。另一方面,由於市場競爭加劇,補貼退坡等綜合因素影響,國軒高科鋰電池產品平均售價也下滑明顯。不過,國軒高科也表示,2020年第三季度,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新能源汽車銷量逐步復甦,公司動力鋰電池出貨量超過去年同期。
D. 有沒有姓姚的歷史名人
有姚綬、姚范、姚平、姚察、姚思廉等。
1、姚綬
姚綬(1422—1495),字公綬,號谷庵、仙痴、雲東逸史,人稱丹丘先生,浙江嘉興府嘉善縣大雲寺人。明代官員、書畫家。
少有才名,專攻古文辭,詩賦茂暢。明天順年間進士,官監察御史,奉命巡鹽兩淮,鏟除積弊。因得罪權貴,謫永寧知府。以母老辭歸,居大雲,築室名丹丘。又作滄江虹月舟,泛遊吳越間。
姚綬工行草書,初學宋克,後法魏晉,風格近張雨。擅畫山水,宗吳鎮,也取法趙孟頫、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蒼潤;間寫竹石,瀟灑可愛,筆墨酷似吳鎮。
傳世名作有《秋江漁隱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山水圖》冊頁(上海博物館藏)、《竹石圖》軸(遼寧省博物館藏)。著有《谷庵集》、《雲東集》、《天人合旨》、《姚御史詩文》。
2、姚范
姚范(1702—1771),初名興涑,字巳銅,後字南青,號姜塢,晚號幾蓬老人。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學家。
姚范於乾隆年間科舉進士及第,任編修。姚范人緣甚佳,平生與江若度、王洛、葉酉、方澤、劉大魁、齊召南、杭世駿、胡天游、邵齊燾、周振采等友好交往,尤其是與劉大魁交往密切,以文學思想討論交流。
姚范承方苞的論文思想主張。持論對其侄兒姚鼐的思想影響較深。姚范著有《援鶉堂詩集》七卷,《援鶉堂文集》六卷,《援鶉堂筆記》五十卷,《曝書亭詩評點》及《望溪文集評點》等。
3、姚平
姚平,河東人,西漢著名學者、經學家,是中華始祖聖君天子舜帝第69世嫡長孫。官至冀州刺史、諫議上大夫。漢朝未年天子加封姚平之孫世受世襲罔替侯爵。
姚平曾向京房學習《易》,為郎博士,京氏《易》學由他發揚光大,受焦廷壽於京房,為鄭國博士。由是易有京氏之學。
4、姚察
姚察(533—606),字伯審,吳興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人,南朝歷史學家。
歷經梁、陳、隋三朝,父姚僧垣精醫術,為梁大醫正。姚察6歲誦書萬余言,12歲能文。侯景之亂時,隨父歸鄉里。
年十三為蕭綱所器重。蕭綱登基,授南海王國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入陳朝,為秘書監,領著作郎、吏部尚書等職。陳亡入隋,於隋朝授秘書丞、晉王侍讀,襲封北絳郡公,授太子內舍人。
隋文帝開皇九年又奉詔撰《梁史》《陳史》,未竟而卒。臨終時遺命,囑其子姚思廉繼續完成撰史工作。
5、姚思廉
姚思廉(557年—637年),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其父姚察於陳朝滅亡後到隋朝做官,遷至北方,故兩《唐書》中《姚思廉傳》稱其為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縣)人。唐朝初期史學家。
其父姚察,在陳時任吏部尚書,著陳梁二史,未成。他自幼習史,後曾任隋朝代王楊侑侍讀。唐李淵稱帝後,為李世民秦王府文學館學士。自玄武門之變,進任太子洗馬。
貞觀初年,又任著作郎,為唐初「十八學士」之一。官至散騎常侍,受命與魏徵同修梁陳二史。
貞觀十年(636年),成《梁書》(50卷)、《陳書》(30卷),為二十四史之一。又著有《文思博要》,已失傳。貞觀十一年(637年),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姚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姚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姚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姚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姚思廉
E. 免費幫寶寶起名
蘇國熙 (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蘇國懿 (嘉:美好;懿:美好) 蘇國煜 (照耀城市) 蘇國軒 (懿:美好;軒:氣宇軒昂) 蘇國燁 燁:光耀 蘇國祺 煜:照耀 祺:吉祥 蘇國宸 智:智慧 宸:古代君王的代稱 蘇國昊 昊:蒼天,蒼穹 蘇國熠 熠:光耀 彤:紅色
F. 大家幫幫忙,給我的兒子起個名字,姓蘇,2007年12月11日21點12分出生的,謝謝了
公歷:2007年12月11日(星期二)21點
農歷:丁亥年十一月初二日亥時
春節:2月18日
節前:丙戌年
節後:丁亥年
八字:丁亥 壬子 己卯 乙亥
五行:火水 水水 土木 木水
方位:南北 北北 中東 東北
生肖:豬
孩子五行水旺缺金;日主天干為土,生於四季末季;必須有金助,但忌水太多。五行講究平衡,以不偏不缺為佳,孩子屬土,喜神也是土,蘇字屬木,宜補金土,軒字屬土,中間的字應該用屬性屬金的字。
姓名:蘇靖軒
筆畫分別是:22(木) 13(金) 10(土)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23(火) 35(土) 23(火) 45(土) 11(木)
總評數理得分:100 分 (吉)
詳細解說如下:
天格數理 23(火)[又稱先格,是祖先留下來的,對人生影響不大],暗示:
(壯麗)旭日東升,壯麗壯觀,權威旺盛,功名榮達。女性不宜此數。 (吉)
人格數理 35(土)[又稱主格,是姓名的中心點,主管人一生命運],暗示:
(高樓望月)溫和平靜,智達通暢,文昌技藝,奏功洋洋。 (吉)
性格溫和斯文有禮,對待部下寬厚,能受到尊敬與歡迎,此格適合公職人員或薪水階級,若想經商應從事較小資本之行業,做大事時要謹慎。
地格數理 23(火)[又稱前運,是前半生的命運,會影響中年以前],暗示:
(壯麗)旭日東升,壯麗壯觀,權威旺盛,功名榮達。 (吉)
總格數理 45(土)[又稱後運,是後半生的命運,影響中年到老年],暗示:
(順風)新生泰和,順風揚帆,智謀經緯,富貴繁榮。 (吉)
外格數理 11(木)[又稱靈運,主管命運之靈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旱苗逢雨)萬物更新,調順發達,恢弘澤世,繁榮富貴。 (吉)
天、人、地三才 3 5 3(火土火)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順利為:
得上級提拔,享父母余德,易成功,心身健全,得長壽享榮譽。(吉)
1、總論:運限良好可由上下之助而成功發展,但做事較為保守,沖勁不足,因此收入是有限度的,如能培養做事魄力及創業精神,才能得到更多的良機,一生辛勤平凡,發展有限。
2、性格:性情溫和,寬宏大量,比較注重精神方面的修養,為人慷慨而不浪費,很有家庭責任的人,有因為助人而受拖累之靈意。
3、意志:意志堅定,不重虛名,保守行事,耐性亦佳,凡事三思而後行,不易沖動。
4、事業:喜歡從事比較安定無憂的工作或事業,不適合投機性的事業,因此發展有限。
5、家庭:一家老幼都能各睦相處,共享天倫之樂,但物質生活不富裕。
6、婚姻:男娶賢淑之妻,婚後持家有方,個性較強;女嫁溫厚才幹之夫,婚後感情和睦。
7、子女:子女都健康活潑,幼年時期較頑皮,長大後能在社會上成功發展。
8、社交:雖有很好的人緣,但不善於口才,社交發展有限。
9、精神:外表樂觀,內心苦悶,但精神生活尚稱如意。天運五行屬火,一生較為愉快。
10、財運:財運平凡,有受拖累損失之兆,應多注意不為人作保。
11、健康:大致健康,唯易患高血壓及胃腸之症。
12、老運:雖無很大的發展,晚景大致安樂無憂。
人格與外格(五一)搭配,暗示人際關系、社交能力、事業等信息為:
熱情,缺乏決斷,少說多干。天格五行為金者,大發展之兆。 (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數理 35 暗示性格為:
心多洗練,容易親近,溫和沉著,有雅量,對人有同情心,榮譽心強。屬於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運。其內心有剛毅心腸,卻不顯於外表。有易親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點,其嫉妒心稍強。
人格與天格搭配(五三)暗示成功運:
受上級、長輩愛護或得祖輩余蔭,可保平安。 (上)
人格與地格搭配(五三)暗示基礎運:
安定、能避開災禍,能獲得意外進展。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3、13、16、21、23、31、33、41等首領誘導之數(智仁勇德全備,能領導眾人)。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財運誘導之數(多錢財,富貴)。
-----
姓名:蘇鈺軒
筆畫分別是:22(木) 13(金) 10(土)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23(火) 35(土) 23(火) 45(土) 11(木)
總評數理得分:100 分 (吉)
-----
姓名:蘇暄軒
筆畫分別是:22(木) 13(金) 10(土)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23(火) 35(土) 23(火) 45(土) 11(木)
總評數理得分:100 分 (吉)
-----
姓名:蘇詩軒
筆畫分別是:22(木) 13(金) 10(土)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23(火) 35(土) 23(火) 45(土) 11(木)
總評數理得分:100 分 (吉)
-----
姓名:蘇琛軒
筆畫分別是:22(木) 13(金) 10(土)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23(火) 35(土) 23(火) 45(土) 11(木)
總評數理得分:100 分 (吉)
-----
姓名:蘇嗣軒
筆畫分別是:22(木) 13(金) 10(土)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23(火) 35(土) 23(火) 45(土) 11(木)
總評數理得分:100 分 (吉)
G. 我兒子是今年陽歷4月29陰歷4月初9.3點13生的,姓蘇國子輩,應該給他起蘇國什麼的名字最好
蘇國祥(翔)
蘇國軒
蘇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