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時代ol免費小說網
Ⅰ 誰知道有什麼用戰艦的海戰網路游戲
英文名稱:Navy Field II
中文名稱:大海戰‖
開發商:SD EnterNET公司
國內代理:保利通信公司
游戲類型:大型網路海戰模擬即時戰略游戲
http://www.navyfield.com.cn/index.htm
希望你喜歡 我有號
Ⅱ 大航海時代4怎麼弄戰列艦和幽靈船啊
船的出現都和一個指數有關,當城市發展到這個指數X,船就會出現。戰列艦只有北海的港口能造。戰列艦需要指數X為25000,指數X=發展度×2+武裝度,而這個指數X會隨著游戲每過一年而下降300。
至於幽靈船某種程度上屬於隱藏船,要接美洲工會的任務才能出現。
Ⅲ c羅轉會皇馬時多大
C羅剛轉會皇馬時正值24歲的黃金年齡,轉會費一億歐,從此開啟了皇馬新的銀河戰艦時代。
Ⅳ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究竟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擁有幾十門上百門艦炮如同刺豚的風帆戰列艦,搭載四門大口徑主炮一往無前的鐵甲艦,以無畏為名傳復興戰列線捉對廝殺的戰列艦,1991年的海灣戰爭重新披掛上陣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出了戰列艦家族最後的怒吼。時至今日戰列艦家族早已從世界海軍艦艇名錄中消失(別拿憲法勝利什麼的舉例子)但是直到今天依舊有一群人高喊著電磁炮將帶來戰列艦時代的復興。當這些大艦巨炮的信徒悲哀的發現由於地球曲度的影響,戰列艦的消亡已經無法避免,被無數人寄予厚望的電磁炮與激光炮也無法掀起戰列艦家族復興的號角,所以這些人將他們的目光轉向了太空,高呼著無遮無攔的宇宙空間,將會是戰列艦夢寐以求的戰場。
沒有航母的國家也有一籮筐,所以這些國家只能比區域防空艦了。
很明顯上述的衡量國際地位的重要因素中,沒有戰列艦的位置,那麼戰列艦連裝點門面的作用都喪失之後,戰列艦還有必要留在海軍么?要知道戰列艦的維護成本可是要超出同噸位的航空母艦的!
現如今戰列艦只能用來當景點了!
小結
戰列艦確實霸氣,林立的炮塔確實要比現代艦艇簡潔到堪稱簡陋的外立面強太多,在這個戰爭就像玩游戲一樣的年代,還是大艦巨炮時代那種鍋爐的嗡嗡作響,艦炮的轟鳴,近在咫尺的爆炸更容易激起腎上腺素的分泌。
但是戰列艦的時代已經被終結了。
Ⅳ 現在大航海時代OL要買點卡才能進游戲嗎
大航海時代OL國服是要充卡的,但是新號可以免費玩7天。
1、新號又叫體驗版有7天的免費試玩期。
2、試玩期不能交易但可以用露天市場的形式擺攤賣東西,正式版的號買了可以交易你,你要給正式版的號東西只有露天,體驗版的人物互相間只有用露天的形式交易。
3、體驗版人物的冒險、戰斗和交易等級上限均為15級。
4、體驗中途沖卡不影響7天免費的時間。
5、海域的要求是根據你的海域許可證,跟體驗版無關,但是某些官方活動限制了體驗版的號。
點卡現在是10元的1500點,30元的4800點2種,還有月是48元。
大航海時代OL台服是免費的,但是道具收費。
航海世紀也是一樣,道具收費,游戲免費,這種如果你不是富二代還是別玩了,永遠是被別人欺辱的對象。
Ⅵ 大航海時代OL新手要先要裝備還是船
上面的話都說的太絕對
首先看你的職業
商人,因為是需要買賣貨物的,這個肯定是船了
軍人,涉及到打仗,因為前期沒有充足資金,軍人開始游戲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白兵(靠肉搏的),一般就是買好裝備,船用個戰13之類的無敵戰艦(就是不再掉持久的那種)就行;炮兵,前期基本無視裝備,船能裝的炮越多越好
再就是冒險,這個可能性就比較多。如果是自己主玩冒險,出海之類肯定都是自己開船,那麼船就重要;如果你只是跟混的,有人刷任務,有人帶路,你一路只追隨,那麼就加技能的裝備,這樣可以盡早的獲得技能經驗
新手剛出來是在學校,做學校任務可能到處跑路的比較多,這個建議還是船
再就是,新手選擇船還是裝備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錢,所以建議新手能夠在自己國家找個好點的商會,前期讓人帶帶,給點啟動金,一般給個100W對老玩家沒什麼,但對新手,裝備和船的問題都解決了
不要忘記了交流,千萬不要一個人傻傻的去玩,大航海玩家素質都很高的,對新手也都很照顧的
祝LZ好運
Ⅶ 鐵甲艦時代有什麼特點
鐵甲艦的首次露面是在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當時法國炮擊俄國金伯恩炮台時使用了「淺水炮艇」。在這次戰役中,法國使用的「毀滅」號、「沖擊」號和「雷鳴」號是世界上最早的鐵甲艦,由此奠定了蒸汽裝甲戰列艦在近代海軍艦隊中舉足輕重的統治地位。在這之後的短短半個世紀中,鐵甲艦見證了世界海軍力量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這些進步體現在三個方面:艦體的設計和構造、動力系統以及所裝備的武器。簡單地說,這個過程就是由木頭、風帆和球裝彈丸的組合演進到鋼鐵、蒸氣和現代槍炮的組合。
在鐵甲艦時代,艦殼設計的第一個進步是在戰艦的木製艦殼外包覆鑄鐵裝甲板。這種設計第一次出現在1855年克里米亞戰爭炮擊金伯恩的行動中。金伯恩炮台位於第聶伯河的入口處,搶在英國人前面開發出新式軍艦的法國海軍出動了3艘淺水炮艦。這些包覆鑄鐵裝甲板的炮艦行駛到俄軍海岸炮台射程內,實施抵近射擊,摧毀了大量俄軍工事,俄國人發射的炮彈無法對法軍的淺水炮艦造成任何損傷,這種防護是風帆戰艦無法企及的。此後不久,拿破崙三世開始極力推進法國海軍的建設,意圖挑戰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他們開始建造第一艘大型鐵甲艦「光榮」號,由迪普·德·洛馬設計,1858年開工建造,排水量5630噸。英國的第一艘鐵甲艦「勇士」號在1861年進入英國皇家海軍服役,戰鬥力超過「光榮」號。「勇士」號兩舷的雙層柚木艦殼外包覆4英寸的裝甲,排水量9137噸。
在武器方面,當「勇士」號第一次服役的時候,其主甲板上安裝了30門68磅前膛裝滑膛炮和8門110磅阿姆斯特朗後膛裝火炮。此外,上層甲板上還配備了110磅後膛炮到6磅加農炮等口徑不等的武器。阿姆斯特朗炮在發射的速度、射程和精度等方面都超過前膛炮。但是,英國海軍並沒有立即以後膛炮取代前膛炮,原因在於他們對新技術的謹慎和保守態度。在1863年炮擊鹿兒島時,21門後膛炮在365次發射中出現了28起事故,英國海軍的反應不是迅速改進後膛炮,而是重新回到前膛炮時代。當然,前膛炮的設計也在改進。導致前膛炮走向終結的導火索是1879年「霹靂」號戰艦上重大的火炮炸膛事故,爆炸的原因是重復裝填,這種錯誤在後膛炮上是不可能出現的。此次事故促使英國海軍著手改革。
直到19世紀80年代中期,英國才設計出可靠的後膛炮。盡管如此,當時的火炮設計和製造也並非實現後膛炮就可以一統天下的局面。英國海軍進行的一些實驗證明,前膛炮對於標准裝甲的穿透力並不比同等口徑的後膛炮差,他們據此得出了無須更換火炮的保守結論。因此,後膛炮在英國海軍中的廣泛使用還要等上若干年。相比之下,其他海軍較弱的國家反而在這方面走在了英國前面。法國海軍13.4英寸口徑的1870型火炮在技術上把英國海軍遠遠甩在後面,義大利海軍鼓勵英國火炮設計師為他們生產那些被保守的英國軍火委員會拒之門外的武器。
在艦體設計上,1862年,法國建造了第一艘裝有旋轉炮塔的戰列艦「阿爾貝王子」號,炮塔戰艦的設計概念是把戰艦的主炮或多門火炮安裝在一個轉台上,可以通過旋轉向任一方向開火。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國北方海軍的小型裝甲炮艦「莫尼特」號首次採用了封閉的迴旋式炮塔。它與南方邦聯海軍的「弗吉尼亞」號裝甲艦之間發生了首次近代意義上的海上炮戰——1862年的漢普敦海戰。
在動力方面,盡管蒸汽技術的可靠性與日俱增,但很長一段時間里,戰艦上仍保留全套風帆設備。19世紀60年代前期,鐵甲艦被認為不過是裝有蒸汽輔助動力的風帆戰艦。這些戰艦都裝有全套風帆裝備。當然,在實際航行中,艦長和指揮官們逐漸依賴更加便捷的蒸汽機。第一艘無桅炮塔戰艦「蹂躪」號1871年進入英國海軍服役,但不久退役。很久之後人們才發現,它是維多利亞時代戰艦的原型,擁有低矮的側面輪廓、寬橫梁、厚裝甲等特點,主炮分別安裝在艦艉和艦艏的兩座炮塔上,只有一個「軍用桅桿」用來打旗語,蒸汽是它唯一的動力系統。
到19世紀70年代,世界各海軍強國的蒸汽裝甲戰列艦已達到較高的水平。蒸汽機不僅為軍艦提供了推進動力,而且還被用於操縱舵系統、錨泊系統、轉動裝甲炮塔系統、裝填彈葯、抽水及升降艦載小艇等。大型蒸汽裝甲戰列艦的排水量達到8000~9000噸,推進功率達到6000~8000匹馬力。但是,新建造的戰艦仍然不合時宜地配備有全套風帆。隨著鍋爐和主機效率的提高,蒸汽動力取代風帆成為可能。到19世紀80年代,無桅戰艦終於開始扮演主角。至20世紀初,隨著煤炭開采和使用的廣泛化,風帆在巡洋艦級別的戰艦上也被降為輔助動力。
19世紀60-80年代,鐵甲艦在設計方面的進步相對緩慢,這段時間被稱做戰艦的「探索時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英國海軍的猶豫觀望態度,他們並不願意建立一支完全依賴蒸汽的海軍,在他們看來,這種轉變太冒險,不如他們現在使用的技術成熟可靠。而其他國家在海軍發展上遠遠落後於英國。法國人在19世紀70年代僅僅建造了8艘戰艦,美國總體上已經停止建造大型船隻,德國連組建一支艦隊的想法都沒有,中國和日本的艦隊更是有名無實。在這種大環境下,鐵甲艦自然不可能獲得較大的發展動力。此外,也沒有足夠多的戰爭來檢驗和推動技術的進步。
正因為如此,在鐵甲艦時代,甚至還出現了撞角這樣非常古怪的設計。復興撞角的理由似乎很有說服力:自劃槳戰艦時代結束以來,戰艦第一次可以完全不受風的左右,並且動力更加強大,速度更快,這就使撞角在理論上可以獲得更大的動能。而且艦殼外包覆裝甲使戰艦噸位增大,儲備浮力下降,水線下被洞穿會造成更大的損害。另一方面,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裝甲占據了上風,那個時代的大炮對付裝甲戰艦非常吃力,彈丸的毀傷效果相比風帆時代大為降低。因此,撞角戰術的復興便理所當然。
但是,無論理論多麼完善,實踐總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大部分安裝了撞角的戰艦馬力和靈活性都不夠,雖然它們號稱能夠修正航向,但是常常只是剛剛改變航向就已經撞上了,所謂的撞擊只不過是擦過,達不到理想的垂直角度。在美國內戰之後的30年裡,無論是美國海軍還是歐洲國家海軍在戰艦設計上都堅持安裝撞角。撞角戰術支持者念念不忘的最輝煌的勝利是1866年的利薩海戰。當時奧地利旗艦「斐迪南德·馬克斯」號成功撞擊了「義大利」號的舯部舷側,後者艦身隨即嚴重傾斜,最終沉沒。實際上,撞角
在某些情況下對自己人的威脅更大。1872年,在愛爾蘭海域航行的中央炮位戰艦「鐵公爵」號撞沉了「前衛」號,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於海上的濃霧和雙方的粗心大意。更能說明問題的事故發生在1893年6月22日的地中海,由於總司令喬治·特萊恩爵士向座艦「維多利亞」號下達了危險的機動指令,導致「維多利亞」號被「坎佩當」號撞沉,他本人也在這次事故中喪生。
進人19世紀90年代之後,各國都開始擴建海軍。此時海軍的發展之所以加速,不僅是因為武器裝備和設計上有長足的進步,更是因為有政治意志和海權理論的強力推動。之前在技術層面上一直處於弱勢的英國海軍終於趕上了其他歐洲國家,並開始引領海軍進步的潮流。1892年,英國人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採用全鋼質艦體的戰列艦——「皇家君主」號,該艦隨後成為各國戰列艦設計的樣板。它採用4門雙聯裝主炮,以前後各配置一個炮塔的方式安裝在艦身縱軸線上,加強了副炮群的數量及射角分配,能將所有火力集中於側舷。
此後,戰列艦普遍採用鋼質艦體,滿載排水量可達到12000噸;裝備兩種口徑的主炮:一級主炮布置在艦體縱向中軸線上,口徑達到300-350毫米,用於對抗敵方主力艦,二級主炮布置在艦體兩側,用於對抗巡洋艦及輕型軍艦;艦體防護裝甲的厚度達到230—450毫米;航速為16—8節;動力多採用復式蒸汽機。除了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義大利、俄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國的海軍此時也紛紛建造或進口大批戰列艦,戰列艦已經成為海軍強國實力的象徵。
鐵甲艦時代的海戰本質上是二維的。就是說,水面戰艦是海軍力量中唯一具備遠洋航行能力的工具,它主要的對手是敵方的水面戰艦,或者是海岸炮台,但這只有在水面戰艦行駛到其射程范圍之內時,它才成其為一個威脅。所以,在這個時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海面上的戰斗,水面戰艦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而水下、水面、空中三維戰爭局面的形成,要等到鐵甲艦時代行將結束時才出現。
Ⅷ 有什麼類似大航海時代OL的免費網游呀
長信之野望……完全暈死了,是信長之野望OL。
信長之野望OL和大航海時代OL在大陸都是由中榮巡遊代理的,都有月卡,很便宜。可以說是現在為數不多的性價比比較高的游戲了。
而大航海時代OL在台服雖然是免費,但是道具收費,於是變相你要花更多的錢玩游戲。
一般來說,一個網路營運商是不可能開發完全免費的游戲的,這個你別想了,畢竟別人不賺錢開個公司幹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道理懂?就算很多所謂的「免費游戲」都是變相的在收你錢。現在連製作得好的私服都要弄各種各樣的收費方式,何況是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