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曹操獻仙葯免費小說
① 求好看的古代穿越小說
推薦一些真的很好看!非女同、耽美、女尊,文筆超好也有穿越的除了《木槿》其他都是全本的,能免費下載的、、我都是下載看的都是親自看過。絕對質量保證。。。樓主樓主~~~~~真的很好看的啦~~
1 《和月折梨花》
寂月皎皎的我很喜歡這種風格。。文筆很不錯。。
2 《倦尋芳》
還是寂月皎皎的。。這兩本是一舉成名作品。。
3 《禍國》
裡面我最喜歡的薛采死了。那個時候只覺得痛心。還是哭了
4 《妃子血》
這本的男主角就是個妖孽。狠心的很。。我很喜歡女主震撼
5 《傾世皇妃》
這個我還是沒哭。。不過裡面我最喜歡的連城死咯。。嗚嗚
6 《綰青絲》 這個是穿越的裡面我最 喜歡雲錚啊。
7 《醜女變美女.》 是穿越。前面是喜的。後面女主為復仇而活。震撼
8 《甄嬛傳》 哎。。拍咯電視劇。我心目中皇帝,王爺的形象全毀咯。
9 《木槿花月錦綉》 也好看。。是經典穿越。。大愛小段
10 《帝王業》 男女主叫絕配
11 《且試天下》 戰爭宏大場面
12 《獨步天下 》 清朝的和皇太極好看喜歡女主性格
13 《花千骨》 虐死我了好看。是仙俠
14 《華胥引》 唐七公子的。好看啊很多故事
15 《重紫》 蜀客的。不說了
16 ,《尋找前世之旅》 很多故事拼在一起
17《滿朝文武愛上我》 名字不好聽內容響當當
18《傾冷月》 好看啊
19《雲中歌》 有點慢熱。但好看
20《大漠謠》 平淡中又不平淡 很曲折
21《扶搖皇後》 好看啊,喜歡元寶~~可愛
22《微微一笑很傾城》 我看的唯一一本網游。好看啊
23《何以笙簫默》 很有名氣的說
24《夢里花落知多少》 哭死我了
25《十一處特工皇妃》 女主超強
26《薄荷荼靡梨花白》 有點悲。。唉
27《醉玲瓏》 清朝的穿越哦~有點糾結
28《鳳囚凰》 容止大神~~山陰公主~~
打字不容易啊 手都酸鳥~~~ 真誠的我~~~~~~~~
絕對原創!!!!!!!!!!!!!仿冒必究!!!!!!!!!!!!!!!
禁止BYL(不要臉)的盜用啊~
② 關於酒的歷史故事
1、魯酒薄而邯鄲圍
"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說的是楚宣王會見諸候,魯國恭公後到並且酒禮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後,勛在王室,給你送酒已經是有失禮節和身份的事了,你還指責酒薄,不要太過份了。然後不辭而歸。
宣王於是發兵與齊國攻魯國。齊國的梁惠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會幫助趙國,這次楚國有求,便不必再擔心楚國來找麻煩了,於是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犧牲品。
2、鴻門宴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隊,劉邦先破咸陽(秦始皇的都城) ,但劉邦兵力不及項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擊關,項羽入咸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
一場惡戰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大吃一驚,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庄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
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
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並向大將軍(亞父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後人將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
3、煮酒論英雄
這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所講述的一則故事。東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 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雲長和張飛蒙在鼓中,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
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
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布,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裡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與是說: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趕緊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4、杯酒釋兵權
這則故事說的是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之後,卻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叫他們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從此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在969年, 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待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
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5、清聖濁賢
三國魏初建時,曹操嚴厲禁酒,人們只好私下偷著飲酒,但諱言酒字,故用" 賢人"作為"白酒"(或"濁酒")的隱語,用"聖人"作為"清酒"的隱語。清賢濁聖演變成一個典故。
還有一個"青州從事,平原督郵"的成語,也是美酒和惡酒的隱語。南朝人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記載,桓溫手下的一個助手善於辯別酒的好壞,他則把好酒叫做"青州從事",青州是一個地名,青州的轄境內有個地方叫齊郡。
"齊"喻"肚臍",好酒叫做"青州從事",是因為好酒喝下去後,酒氣可以通到臍部; 他把壞酒稱做"平原督郵",是因為平原的轄境內有個地方叫鬲縣,"鬲"喻"膈",意思是說壞酒喝下去,酒氣只能通到膈部。
③ 苦肉計主要內容300字,急急急急!!馬上要交了
要離刺慶忌中的苦肉計(劉蘭芳評書《伍子胥》中有這段)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殺了吳王僚,奪得王位。他十分懼怕吳王僚的兒子慶忌為父報仇。慶忌正在衛國擴大勢力,准備攻打齊國,奪取王位。
闔閭整日提心吊膽,要大臣伍子胥替他設法除掉慶忌。伍於胥向闔閭推薦了一個智勇雙全的勇士,名叫要離。闔閭見要離矮小瘦弱,說道:「慶忌人高馬大,勇力過人,如何殺得了他?」要離說:「刺殺慶忌,要靠智不靠力。只要能接近他,事情就好辦。」闔閭說:「慶忌對吳國防範最嚴,怎麼能夠接近他呢?」要離說:「只要大王砍斷我的右臂,殺掉我的妻子,我就能取信於慶忌。」闔閭不肯答應。要離說:「為國亡家,為主殘身,我心甘情願。」
吳都忽然流言四起:闔閭弒君篡位,是無道昏君。吳王下今追查,原來流言是要離散布的。闔閭下令捉了要離和他的妻子,要離當面大罵昏王。闔閭假借追查同謀,未殺要離而只是斬斷了他的右臂,把他夫妻二人關進監獄。
幾天後,伍子胥讓獄卒放鬆看管,讓要離乘機逃出。闔閭聽說要離逃跑,就殺了他的妻子。這件事不斷傳遍吳國,鄰近的國家也都知道了。要離逃到衛國,求見慶忌,要求慶忌為他報斷臂殺妻之仇,慶忌接納了他。
要離果然接近了慶忌,他勸說慶忌伐吳。要離成了慶忌的貼身親信。慶忌乘船向吳國進發,要離乘慶忌沒有防備,從背後用矛盡力刺去,刺穿了胸膛。慶忌的衛士要捉拿要離。慶忌說:「敢殺我的也是個勇士,放他走吧!」慶忌因失血過多而死。要離完成了刺殺慶忌的任務,家毀身殘,也自刎而死。
相聲《八扇屏》中有這段貫口——苦人贊
南宋時,金兵南侵,金兀術與岳飛在朱仙鎮擺開決戰的戰場。金兀術有一義子,名叫陸文龍,這年十六歲,英勇過人,是岳家軍的勁敵。陸文龍本是宋朝潞安州節度使陸登的兒子,金兀術攻陷潞安州,陸登夫妻雙雙殉國。金兀術將還是嬰兒的陸文龍和奶娘擄至金營,收為義子。陸文龍對自己的家世完全不知。
一日,岳飛正在思考破敵之策,忽見部將王佐進帳。岳飛看見王佐臉色蠟黃,右臂已被斬斷(已敷葯包紮),大為驚奇,忙問發生了什麼事。原來王佐打算隻身到金營,策動陸文龍反金。為了讓金兀術不猜疑,才採取斷臂之計。岳飛十分感激,淚如泉涌。
王佐連夜到金營,對金兀術說道:「小臣王佐.本是楊么的部下,官封車勝侯。楊么失敗我只得歸順岳飛。昨夜帳中議事,小臣進言,金兵二百萬,實難抵擋,不如議和。岳飛聽了大怒,命人斬斷我的右臂,並命我到金營通報,說岳家軍即日要來生擒狼主,踏平金營。臣要是不來,他要斬斷我的另一隻臂。因此,我只得哀求狼主。」
金兀術同情他,叫他「苦人兒」,把他留在營中。王佐利用能在金營自由行動的機會,接近陸文龍的奶娘,說服奶娘,一同向陸文龍講述了他的身世。文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後,決心為父母報仇,誅殺金賊。王佐指點他不可造次,要伺機行動。
金兵此時運來一批轟天大炮,准備深夜轟擊岳家軍營,幸虧陸文龍用箭書報了信,使岳軍免受損失。當晚,陸文龍、王佐、奶娘投奔宋營。王佐斷臂,終於使猛將陸文龍回到宋朝,立下了不少戰功。
苦肉計——周瑜導演苦肉計
這個智謀故事開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結束於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諸葛亮草船借箭以後,又不謀而合地與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營的作戰方案。恰在此時,已投降曹操的荊州將領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來到周瑜大營詐降。心如明鏡的周瑜又裝聾賣傻,將計就計,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裡,周瑜正在帳內靜思,黃蓋潛入帳中來見,也提出火攻曹軍的作戰方案。周瑜告訴黃蓋:他正准備利用前來詐降的蔡中、蔡和為曹操通報消息的機會,對曹操實行詐降計。並說:要使曹操墮於詐降計,必須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黃蓋當即表示:為報答孫氏厚思和江東的事業,甘願先受重刑,爾後再向曹操詐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諸將於大帳之中,他命令諸將各領取3個月的糧草,分頭作好破曹的作戰准備。黃蓋打斷周瑜的話茬,搶先說:「不要說3個月,就是支用30個月的糧草,也無濟於事。如果這個月內能打敗曹操,那再好不過了;如一月之內不能擊潰他,倒不如依了張子布的主意,乾脆束手投降。」周瑜聞聽到這種滅自家威風、長他人志氣、動搖軍心的投降論調後,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將黃蓋推出帳外,斬首示眾。黃蓋也不示弱,他以江東舊臣的資格倚老賣老,根本就沒把周瑜放在眼裡。這就越發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從速斬決。周、黃矛盾的升級激化使諸將悄悄不安。大將甘寧以黃蓋乃東吳舊臣為由,替黃蓋求情,被一陣亂棒打出大帳。眾文武一見大都督火沖腦門,老將黃蓋死在眼前,就一齊跪下,苦苦為黃蓋討饒。看在眾人的面子,周瑜這才鬆了口,將立即斬決改為重打100脊杖。眾文武還覺得杖罰過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讓,他掀翻案桌,斥退眾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黃蓋掀翻在地,剝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眾官員見狀再次苦苦求免,周瑜這才恨聲不絕地退入帳中。周瑜和黃蓋導演的雙簧苦肉計,幾乎瞞過了所有的文武官員。惟獨一人心裡清楚,他一言不發,袖手旁觀,他就是諸葛亮。 這50軍棍將黃蓋打得也真夠慘的,他皮開肉綻,鮮血迸流,一連昏死過幾次。其他將領來探視時,黃蓋守口如瓶,只是長吁短嘆,似乎有許多難言的隱情。當他的密友闞澤抱著懷疑的態度前來視疾時,黃蓋才道出了實情,並轉請素有忠義和膽識的闞澤替他潛去曹營代獻詐降書信。富有閱歷、老謀深算的曹操,面對潛至的闞澤和詐降書,將信將疑。但闞澤也決非等閑之輩,他既具膽識,又能言善辯,最終使曹操不得不信。恰在此時,已混入周瑜帳下的蔡中、蔡和兩人也遣人送來了周瑜怒杖黃蓋的密報。闞澤離開曹營回去之後,又使人給曹操帶去了密信,進一步約定了黃蓋來降時的暗號和標識。這期間,蔡和、蔡中也從江南岸為曹操暗通消息。這一切,做得天衣無縫,更使曹操對黃蓋「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 曹操水軍多由北方人組成,他們不適應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顛簸暈船而發生疾病。另外,周瑜等雖然確定了火燒戰船的作戰方案,但曹操水軍戰船各自獨立,一船著火,他船尚可以迅速離去。為了為火攻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周瑜又巧妙地讓龐統潛至曹營,為曹操獻上了將戰船拴到一起的「連環計」。這樣一來,曹操的戰船或30隻一隊,或50隻一組,都用鐵鎖連到了一起,並在船上鋪了木板,士卒戰馬往來如履平地。暈船的問題解決了,不僅士卒為之歡呼雀躍,就是久經戰陣、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對穩如泰山的船陣,也自以為得計。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孫劉聯軍方面已作好大戰前的准備與部署。諸葛亮設壇祭風三日,是夜將近三更時分,果然東南風漸起,並越來越急。黃蓋也將准備好的20隻大船,裝滿蘆葦乾柴,澆上魚油,鋪好引火用的硫黃、焰硝等物,然後用青布油單遮蓋好,船頭還釘滿大釘,船上又樹起詐降的聯絡標識「青龍牙旗」。每條大船後面各系著行動便捷的小船「走舸」。黃蓋還特派小卒持書與曹操約定當晚來降。周瑜也安排好接應黃蓋的船隻和進攻的後續隊伍。 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與諸將等待消息時,黃蓋的密信送到。信中稱:因周瑜關防甚嚴,黃蓋一時無計脫身。巧遇鄱陽湖運糧船隊到寨,周瑜遂命黃蓋巡邏,這才有了出營的機會。於是,定於當晚二更來降,插著青龍牙旗的船隊就是來降的糧船。曹操見書大喜,與諸將來到水寨的大船之上,專等黃蓋的到來。 黃蓋座船的大旗上,寫著「先鋒黃蓋」四個大字。他指揮著詐降的船隊,趁著呼呼的東南風向北岸疾進如飛。當曹操看到黃蓋的船隊遠遠駛來時,高興異常,認為這是老天保佑他成功。但曹操的部下程昱卻看出了破綻,他認為滿載軍糧的船隻不會如此輕捷,恐怕其中有詐。曹操一聽有所醒悟,立即遣將驅船前往,命令黃蓋來船於江心拋錨,不準靠近水寨。但為時已晚。此時,詐降的船隊離曹軍水寨只有二里水面,黃蓋大刀一揮,前面的船隻一齊放火。各船的柴草、魚油立即燃燒起來,火乘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沖入曹操水寨。曹軍戰船一時俱燃,因各船已被鐵鎖連在一起,所以水寨頓時成為一片火海。大火又迅速地延及北岸的曹軍大營。危急中,曹操在張遼等十數人護衛下,狼狽換船逃奔北岸。孫劉的各路大軍乘勝同時並進,曹軍被火焚水溺、著槍中箭而死的不可勝數,曹操本人也落荒而逃。周瑜、黃蓋的「苦肉計」、「詐降計」,至此取得重大成果,它是孫劉聯軍取得赤壁大戰勝利的重要計謀之一。
④ 誰會背洛神賦
洛神賦(<三國·魏>曹植)
【洛神賦 曹植作者小傳】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封陳王,謚曰思,世因又稱陳思王。植少有才華,長於軍旅。《魏志》本傳載其「年十歲余,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頗得曹操寵愛,曾擬立為太子,後因「任性而行,不自雕」而罷。及曹丕、曹睿相繼為帝,植倍受猜忌,「十一年中而三徙都」,雖屢次上疏欲為國效力而不得,終鬱郁寡歡,發疾而卒,年僅四十一歲。曹植的文學成就甚高。其詩以五言為主,題材廣,形式多,意象生動,語言精美,是建安詩作的傑出代表。《詩品》稱其「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其賦婉麗多姿,或言神寄情,或托物寓意,對魏晉南北朝抒情小賦的興盛起有重要的倡導作用。其文以前期書信、雜論及後期表疏為佳,敘事議論大多文采斐然,妙趣橫生。後世文人對曹植極為推重。有《曹子建集》十卷,現存最早版本為南宋嘉定六年刻本。
【洛神賦 曹植題解】
《洛神賦》是曹植久負盛名的代表作。最初見於蕭統《文選》。據序稱,此賦系曹植於黃初三年(222)入朝後歸濟洛川,因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而作。蔡邕《述行賦》雲「乘舫舟溯湍流兮,浮清波以橫厲。想宓妃之靈光兮,神幽隱而潛翳」,殆為此賦所本。賦首紀歸程,次摹洛神,繼悵道殊,末懷哀戀。其對洛神的描寫雖借鑒宋玉的《神女賦》,卻多用比喻烘托,形象愈見鮮明飄逸。且情思綣繾,寄託遙深。此賦舊有「感甄」之說,謂植曾求甄氏女,後女為曹丕所得,及卒,植思而賦之,故又名《感甄賦》。或以為植藉此寄託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以抒壯志不伸之意,「亦屈子之志也」(《義門讀書記》)。《洛神賦》在歷史上影響極大。除詩文傳誦外,晉王獻之有墨寶傳世,顧愷之有丹青留人,明汪道昆有雜劇搬演,可見其為後人傾慕之至。
【洛神賦 曹植原文】
黃初三年<1>,余朝京師<2>,還濟洛川<3>。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4>。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5>,遂作斯賦。其詞曰:余從京域<6>,言歸東藩<7>,背伊闕<8>,轘轅<9>,經通谷<10>,陵景山<11>。日既西傾,車殆馬煩<12>。爾乃稅駕乎蘅皋<13>,秣駟乎芝田<14>,容與乎陽林<15>,流盼乎洛川<16>。於是精移神駭<17>,忽焉思散<18>。俯則未察,仰以殊觀<19>。覩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20>:「爾有覿於彼者乎<21>?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之所見也,無乃是乎<22>!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23>,婉若游龍<24>。榮曜秋菊,華茂春松<25>。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26>。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27>;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28>穠纖得中<29>,修短合度<30>。肩若削成,腰如束素<31>。延頸秀項<32>,皓質呈露<33>。芳澤無加,鉛華弗御<34>。雲髻峨峨<35>,修眉連娟<36>。丹唇外朗,皓齒內鮮<37>。明眸善睞<38>,靨輔承權(39>。瑰姿艷逸<40>,儀靜體閑<41>。柔情綽態<42>,媚於語言。奇服曠世<43>,骨像應圖<44>。披羅衣文璀燦兮<45>,
珥瑤碧之華琚<46>。戴金翠之首飾<47>,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48>,曳霧綃之輕裾<49>。微幽蘭之芳藹兮<50>,步踟躕於山隅<51>。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52>。左倚采旄<53>,右陰桂旗<54>。攘皓腕於神滸兮<55>,采湍瀨之玄芝<56>。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57>。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58>。願誠素之先達兮<59>,解玉佩以要之<60>。嗟佳人之信修兮<61>,羌習禮而明詩<62>。抗瓊珶以和予兮<63>,指潛淵而為期<64>。執眷眷之款實兮<65>,懼斯靈之我欺<66>。感交甫之棄言兮<67>,悵猶豫而狐疑<68>。收和顏而靜志兮<69>,申禮防以自持<70>。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71>。神光離合<72>,乍陰乍陽<73>。竦輕軀以鶴立<74>,若將飛而未翔。踐椒途之郁烈<75>,步蘅薄而流芳<76>。超長吟以永慕兮<77>,聲哀厲而彌長<78>。爾乃眾靈雜沓<79>,命儔嘯侶<80>。或戲清流,或翔神渚<81>,或采明珠,或拾翠羽<82>。從南湘之二妃<83>,攜漢濱之游女<84>。嘆瓠瓜之無匹兮<85>,詠牽牛之獨處<86>。揚輕袿之猗靡兮<87>,翳修袖以延佇<88>。體迅飛鳧<89>,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90>。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91>,若往若還。轉盼流精<92>,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93>。華容婀娜<94>,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95>,川後靜波<96>。馮夷鳴鼓<97>,女媧清歌<98>。騰文魚以驚乘<99>,鳴玉鑾以偕逝<100>。六龍儼其齊首<101>,戴雲車之容裔<102>。鯨鯢踴而夾轂<103>,水禽翔而為衛<104>。於是越北沚<105>,過南岡,紆素領,回清揚<106>。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107>。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108>。抗羅袂以掩涕兮<109>,淚流襟之浪浪<110>。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111>,獻江南之明璫<112>。雖潛處於太陰<113>,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114>,悵神宵而蔽光<115>。
於是背下陵高<116>,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117>,御輕舟而上溯<118>。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119>。夜耿耿而不寐<120>,沾繁霜而至曙。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121>。攬騑轡以抗策<122>,悵盤桓而不能去<123>。
——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曹植集校注》
【洛神賦 曹植譯文】黃初三年,我來到京都朝覲,歸渡洛水。古人曾說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於宋玉對楚王所說的神女之事,於是作了這篇賦。賦文雲:
【洛神賦 曹植譯文】
我從京都洛陽出發,向東回歸封地鄄城,背著伊闕,越過轘轅,途經通谷,登上景山。這時日已西下,車困馬乏。於是就在長滿杜蘅草的岸邊卸了車,在生著芝草的地里喂馬。自己則漫步於陽林,縱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於是不覺精神恍惚,思緒飄散。低頭時還沒有看見什麼,一抬頭,卻發現了異常的景象,只見一個絕妙佳人,立於山岩之旁。我不禁拉著身邊的車夫對他說:「你看見那個人了嗎?那是什麼人,竟如此艷麗!」車夫回答說:「臣聽說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現在君王所看見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狀怎樣,臣倒很想聽聽。」
【洛神賦 曹植譯文】
我告訴他說:「她的形影,翩然若驚飛的鴻雁,婉約若游動的蛟龍。容光煥發如秋日下的菊花,體態豐茂如春風中的青松。她時隱時現象輕雲籠月,浮動飄忽似回風旋雪。遠而望之,明潔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視之,鮮麗如綠波間綻開的新荷。她體態適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細如束,秀美的頸項露出白皙的皮膚。既不施脂,也不敷粉,發髻高聳如雲,長眉彎曲細長,紅唇鮮潤,牙齒潔白,一雙善於顧盼的閃亮的眼睛,兩個面顴下甜甜的酒窩。她姿態優雅嫵媚,舉止溫文嫻靜,情態柔美和順,語辭得體可人。洛神服飾奇艷絕世,風骨體貌與圖上畫的一樣。她身披明麗的羅衣,帶著精美的佩玉。頭戴金銀翡翠首飾,綴以周身閃亮的明珠。她腳著飾有花紋的遠游鞋,拖著薄霧般的裙裾,隱隱散發出幽蘭的清香,在山邊徘徊倘佯。忽然又飄然輕舉,且行且戲,左面倚著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蔭,在河灘上伸出素手,采擷水流邊的黑色芝草。
【洛神賦 曹植譯文】
我鍾情於她的淑美,不覺心旌搖曳而不安。因為沒有合適的媒人去說情,只能藉助微波來傳遞話語。但願自己真誠的心意能先於別人陳達,我解下玉佩向她發出邀請。可嘆佳人實在美好,既明禮義又善言辭,她舉著瓊玉向我作出回答,並指著深深的水流以為期待。我懷著眷眷之誠,又恐受這位神女的欺騙。因有感於鄭交甫曾遇神女背棄諾言之事,心中不覺惆悵、猶豫和遲疑,於是斂容定神,以禮義自持。
【洛神賦 曹植譯文】
這時洛神深受感動,低回徘徊,神光時離時合,忽明忽暗。她象鶴立般地聳起輕盈的軀體,如將飛而未翔;又踏著充滿花椒濃香的小道,走過杜蘅草叢而使芳氣流動。忽又悵然長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聲音哀惋而悠長。於是眾神紛至雜沓,呼朋引類,有的戲嬉於清澈的水流,有的飛翔於神異的小渚,有的在採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鳥的羽毛。洛神身旁跟著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漢水之神,為瓠瓜星的無偶而嘆息,為牽牛星的獨處而哀詠。時而揚起隨風飄動的上衣,用長袖蔽光遠眺,久久佇立;時而又身體輕捷如飛鳧,飄忽游移無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羅襪濺起的水沫如同塵埃。她動止沒有規律,象危急又象安閑;進退難以預知,象離開又象回返。她雙目流轉光亮,容顏煥發澤潤,話未出口,卻已氣香如蘭。她的體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飯不思。
【洛神賦 曹植譯文】
在這時風神屏翳收斂了晚風,水神川後止息了波濤,馮夷擊響了神鼓,女媧發出清泠的歌聲。飛騰的文魚警衛著洛神的車乘,眾神隨著叮當作響的玉鸞一齊離去。六龍齊頭並進,駕著雲車從容前行。鯨鯢騰躍在車駕兩旁,水禽繞翔護衛。車乘走過北面的沙洲,越過南面的山岡,洛神轉動白潔的脖頸,回過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啟,緩緩地陳訴著往來交接的綱要。只怨恨人神有別,彼此雖然都處在盛年而無法如願以償。說著不禁舉起羅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淚水漣漣沾濕了衣襟,哀念歡樂的相會就此永絕,如今一別身處兩地,不曾以細微的柔情來表達愛慕之心,只能贈以明璫作為永久的紀念。自己雖然深處太陰,卻時時懷念著君王。洛神說畢忽然不知去處,我為眾靈一時消失隱去光彩而深感惆悵。
【洛神賦 曹植譯文】
於是我舍低登高,腳步雖移,心神卻仍留在原地。余情綣繾,不時想像著相會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顧盼,更是愁緒縈懷。滿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現,就不顧一切地駕著輕舟逆流而上。行舟於悠長的洛水以至忘了回歸,思戀之情卻綿綿不斷,越來越強,以至整夜心緒難平無法入睡,身上沾滿了濃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僕夫備馬就車,踏上向東回返的道路,但當手執馬韁,舉鞭欲策之時,卻又悵然若失,徘徊依戀,無法離去。(曹明綱)
【洛神賦 曹植注釋】<1>黃初:魏文帝曹丕年號,公元220—226年。<2>京師:京城,指魏都洛陽。按曹植黃初三年朝京師事不見史載,《文選》李善注以為系四年之誤。<3>濟:渡。洛川:即洛水,源出陝西,東南入河南,經洛陽。<4>斯水:指洛川。宓妃:相傳為宓羲氏之女,溺死於洛水為神。《離騷》:「我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5>「感宋玉」句:宋玉有《高唐》、《神女》二賦,皆言與楚襄王對答夢遇巫山神女事。<6>京域:京都(指洛陽)地區。<7>言:發語詞。東藩:古代天子封建諸侯,如藩籬之衛皇室,因稱諸侯國為藩國。<魏志》本傳:「(黃初)三年,立為鄄城王。」鄄城(即今山東鄄城縣)在洛陽東北,故稱東藩。<8>伊闕:山名,即闕塞山、龍門山。《水經注·伊水注》:「昔大禹疏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北流,故謂之伊闕矣。」山在洛陽南,曹植東北行,故曰背。<9>轘轅:山名,在今河南偃師縣東南。《元和郡縣志》:「道路險阻,凡十二曲,將去復還,故曰轘轅。」<10>通谷:山谷名。華延《洛陽記》:「城南五十里有大谷,舊名通谷。」<11>陵:登。景山:山名,在今河南偃師縣南。<12>殆:通「怠」,懈怠。《商君書·農戰》:「農者殆則土地荒。」煩:疲乏。<13>爾乃:承接連詞,猶言「於是就」。稅駕:猶停車。稅,舍、置。駕,車乘總稱。蘅皋:生著杜蘅(香草)的河岸。<14>秣駟:喂馬。駟,一車四馬,此泛指駕車之馬。芝田:《十洲記》:「鍾山在北海,仙家數千萬,耕田種芝草。」一說為地名,即河南鞏縣西南的芝田鎮。<15>容與:悠然安閑貌。陽林:地名,一作「楊林」,因多生楊樹而名。<16>流盼:目光流轉顧盼。盼一作「眄」,旁視。<17>精移神駭:謂神情恍惚。移,變。駭,散。<18>忽焉:急速貌。<19>以:而。殊觀:所見殊異。<20>援:以手牽引。御者:車夫。<21>覿(dí敵):看見。<22>無乃:猶言莫非。<23>翩:鳥疾飛貌,此引申為飄忽搖曳。驚鴻:驚飛的鴻雁。<24>婉:蜿蜒曲折。此句本宋玉《神女賦》:「婉若游龍乘雲翔。」<25>榮:豐盛。華:華美。二句形容洛神容光煥發,肌體豐盈。<26>飄颻:動盪不定。回:旋轉。<27>皎:潔白光亮。<28>迫:靠近。灼:鮮明燦爛。芙蓉:一作「芙蕖」,荷花。淥(lù路):水清貌。<29>穠:花木繁盛。此指人體豐腴。纖:細小。此指人體苗條。<30>修:長。度:標准。此句即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所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之意。<31>素:白細絲織品。句本宋玉《登徒子好色賦》。<32>延、秀:均指長。項:後頸。<33>皓:潔白。句本司馬相如《美人賦》。<34>鉛華:粉。古代燒鉛成粉,故稱鉛華。弗御:不施。御,進。<35>雲髻:發髻如雲。峨峨:高聳貌。<36>連娟:又作「聯娟」,微曲貌。<37>朗:明潤。鮮:光潔。<38>眸:目瞳子。睞:顧盼。<39>靨(yè謁)輔:一作「輔靨」,即今所謂酒窩。權:顴骨。《淮南子·說林》:「靨輔在頰則好。」<40>轘:同瑰,奇妙。宋玉《神女賦》:「瓌姿瑋態。」艷逸:艷麗飄逸。<41>儀:儀態。閑:嫻雅。宋玉《神女賦》:「志解泰而體閑。」<42>綽:寬緩。<43>奇服:奇麗的服飾。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曠世:猶言舉世無匹。曠,空。<44>骨像:骨格形貌。應圖:指與畫中人相當。<45>璀燦:鮮明貌。一說為衣動聲。<46>珥:珠玉耳飾。此用作動詞,作佩戴解。瑤碧:美玉。華琚:刻有花紋的佩玉。<47>翠:翡翠。首飾:指釵簪一類飾物。<48>踐:穿,著。遠游:鞋名。繁欽《定情詩》:「何以消滯憂,足下雙遠游。」文履:飾有花紋圖案的鞋。劉楨《魯都賦》:「纖纖絲履,燦爛鮮新;表以文組,綴以朱蠙。」疑即詠此。<49>曳:拖。霧綃:輕薄如的綃。綃:生絲。裾:裙邊。<50>微:隱。芳藹:芳香濃郁。<51>踟躕:徘徊。隅:角。<52>縱體:輕舉貌。遨:游。<53>采旄:采旗。旄,旗竿上旄牛尾飾物。<54>桂旗:以桂木為竿之旗。屈原《九歌·山鬼》:「辛夷車兮結桂旗。」<55>攘:此指揎袖伸出。神滸:為神所游之水邊地。滸,水邊澤畔。<56>湍瀨:石上急流。玄芝:黑芝草。《抱朴子·仙葯》:「芝生於海隅名山及島嶼之涯……黑者如澤漆。」<57>振盪:形容心動盪不安。怡:悅。<58>微波:一說指目光,亦通。<59>誠素:真誠的情意。素,同愫。<60>要(yāo腰):同邀,約請。<61>信修:確實美好。張衡《思玄賦》:「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貞節。」<62>羌:發語詞。習禮:懂得禮法。明詩:善於言辭。<63>抗:舉起。瓊珶:美玉。和:應答。<64>潛淵:深淵,指洛神所居之地。期:會。<65>眷眷:通「睠睠」,依戀貌。款實:誠實。<66>斯靈:此神,指宓妃。我欺:即欺我。<67>交甫:鄭交甫。《神仙傳》:「切仙一出,游於江濱,逢鄭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與之。交甫行數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棄言:背棄信言。<68>狐疑:疑慮不定。相傳狐性多疑,渡水時且聽且過,因稱狐疑。<69>收和顏:收斂笑容。靜志:鎮定情志。<70>申:施展。禮防:《禮記·坊記》:「夫禮坊民所淫,……故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見,恐男女無別也。」坊與防通。防,障。自持:自我約束。<71>徙倚:猶低回。<72>神光:圍繞於神四周的光芒。<73>乍陰乍陽:忽暗忽明。此承上句而言,離則陰,合則陽。<74>竦(sǒng悚):聳。鶴立:形容身軀輕盈飄舉,如鶴之立。<75>椒途:塗有椒泥的道路。椒,花椒,有濃香。<76>蘅薄:杜蘅叢生地。<77>超:惆悵。永慕:長久思慕。<78>厲:疾。彌:久。<79>雜沓:眾多貌。<80>命儔嘯侶:猶呼朋喚友。儔,夥伴、同類。<81>渚:水中高地。<82>翠羽:翠鳥的羽毛。古人多用以為飾。<83>南湘之二妃:指娥皇和女英。據劉向《列女傳》載,堯以長女娥皇和次女女英嫁舜,後舜南巡,死於蒼梧。二妃往尋,死江湘間,為湘水之神。<84>漢濱之游女:漢水之神。《詩·周南·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薛君《韓詩章句》:「游女,漢神也。」<85>瓠瓜:星名,又名天雞,在河鼓星東。無匹:無偶。阮瑀《止欲賦》:「傷匏瓜之無偶,悲織女之獨勤。」<86>牽牛:星名,又名天鼓,與織女星各處河鼓之旁。相傳每年七月七日乃得一會。<87>袿:今作褂。劉熙《釋名》:「婦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廣下狹如刀圭也。」猗靡:隨風飄動貌。<88>翳:遮蔽。延佇:久立。<89>鳧:野鴨。<90>陵:踏。塵:指細微四散的水沫。<91>難期:難料。<92>盼:《文選》作「眄」,斜視。流精:形容目光流轉而有光彩。<93>幽蘭:形容氣息香馨如蘭。<94>婀娜:輕盈柔美貌。<95>屏翳:傳說中的眾神之一,司職說法不一,或以為是雲師(《呂氏春秋》),或以為是雷師(韋昭),或以為是雨師(《山海經》、王逸等)。而曹植認為是風神,其《詰洛文》雲「河伯典澤,屏翳司風」。<96>川後:舊說即河伯,似有誤,俟考。<97>馮夷:河伯名。《青令傳》:「河伯,華陰潼鄉人也,姓馮名夷。」又《楚辭》王逸注引《抱朴子·釋鬼》:「馮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為河伯。」<98>女媧:傳說中的女神,《世本》謂其始作笙簧,故此曰「女媧清歌」。<99>文魚《山海經·西山經》:「秦器之山,濩水出焉,……是多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於東海,以夜飛。」驚:當從《文選》作「警」。《文選》李善註:「警,戒也。文魚有翅能飛,故使警乘。」<100>玉鑾:鸞鳥形玉制車鈴,動則發聲。偕逝:俱往。<101>六龍:相傳神出遊多駕六龍。儼:矜持莊重貌。齊首:謂六龍齊頭並進。<102>雲車:相傳神以雲為車。《博物志》:「漢武帝好道,七月七日夜漏七刻,西王母乘紫雲車來。」容裔:舒緩安詳貌。<103>鯨鯢(ní泥):即鯨魚。水棲哺乳動物,雄曰鯨,雌曰鯢。轂(gú谷):車輪中用以貫軸的圓木。此指車。<104>為衛:作為護衛。<105>沚:水中小塊陸地。<106>紆:回。素領:白皙的頸項。清揚:形容女性清秀的眉目。揚一作「陽」。《詩·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陽婉兮。」<107>交接:結交往來。<108>莫當:無匹,無偶。《漢書·司馬相如傳》顏師古註:「當,對偶也。」<109>抗:舉。袂:袖。曹植《敘愁賦》:「揚羅袖而掩涕」,與此句同意。<110>浪浪:水流不斷貌。<111>效愛:致愛慕之意。<112>明璫:以明月珠作的耳璫。《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耳著明月璫113>太陰:眾神所居之處,與上文「潛淵」義近。<114>不悟:不知。舍:止。<115>宵:通「消」,消失。一作「霄」。蔽光:隱去光彩。<116>背下:離開低地。陵高:登上高處。<117>靈體:指洛神。<118>上溯:逆流而上。<119>綿綿:連續不斷貌。<120>耿耿:心緒不安貌。<121>東路:回歸東藩之路。<122>騑:車旁之馬。古代駕車稱轅外之馬為騑或驂,此泛指駕車之馬。轡:馬韁繩。抗策:猶舉鞭。<123>盤桓:徘徊不進貌。
洛神賦 曹植
⑤ 簡單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鏈接: https://pan..com/s/1XQgOXr8R3VQwa45rMFcvow
雪中送炭
⑥ 曹操七個仙女級別的女兒,為什麼最後全嫁給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