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你折腰經典語錄小說
❶ 《判官》經典語錄摘抄
1、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3、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4、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8、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9、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3、此時無聲勝有聲。
14、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15、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16、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17、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8、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19、人事音書漫寂寥。
20、虯枝錯落,盤數千條赤腳老龍;怪影參差,立幾萬道紅鱗巨蟒。遠觀卻似判官須,近看宛如魔鬼發。誰將鮮血灑林梢,疑是硃砂鋪樹頂。
2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2、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刺配到這里。
23、太宗冤魂,經判官崔鈺引領,入了陰間。偶遇先父攜兄,撕扯索命,被判官喝退。
24、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你不妨大膽一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
25、賞析:寫林沖心細,入廟掩門抵石,點滴不亂,處處描摹林沖性格,也為下一步縱火者不得門而入,林沖偷聽到了事情原委做了伏筆。
26、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
28、地府君臣以禮相待,接入廳堂。崔鈺乘隙,改生死簿,給太宗加了二十陽壽。
2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0、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3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32、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3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34、奸賊,我與你自幼相交,今日倒來害我,怎不幹你事?且吃我一刀。
35、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36、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39、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40、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4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4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43、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44、我現在真後悔,那天晚上,我沒有緊緊地抱著你。
45、賞析:寫景佳句,字字如金,描摹入神,寫的舒緩從容,細品如如化境,一個卷子,漫天飛雪舒緩沉實之態畢現。
46、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
47、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
48、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49、賞析:此處林沖以斷絕了所有返還朝廷過舊時生活的可能,滿腔怒火蓬發,語言行動自不相同,真栩栩如生也。
50、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5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2、我們既不是人,也不是神,我們只是其他人。
53、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54、空令歲月易蹉跎。
55、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56、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57、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61、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62、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63、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64、賞析:此一句就有無盡妙處,一方面寫林沖心細,在一面為下文草料場絕不可能自己起火必是人為縱火埋下伏筆。
65、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66、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67、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68、、鍾樓倒塌,殿宇崩摧。山門盡長蒼苔,經閣都生碧蘚。釋迦佛蘆芽穿膝,渾如在雪嶺之時;觀世音荊棘纏身,卻似守香山之日。諸天壞損,懷中鳥雀營巢;帝釋欹斜,口內蜘蛛結網。沒頭羅漢,這法身也受災殃;折臂金剛,有神通如何施展。香積廚中藏兔穴,龍華台上印狐蹤。
69、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7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71、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
72、你以為你接受的是誰的愛,是一個天神的愛,他背叛了所有的神靈去愛你。
73、晏幾道: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其詞多感傷情調。有《小山詞》。很多好的作品,摘錄幾首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銷魂無說處,覺來惆悵銷魂誤.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沈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雲渺渺,水茫茫,徵人歸路許多長.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生查子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牽系玉樓人,綉被春寒夜.消息未歸來,寒食梨花謝.無處說相思,背面鞦韆下.清平樂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74、寒暄過後,太宗答應還陽後以瓜果相報。後有人喚作劉全的,家遭變故,請纓赴死,送瓜果,與先亡妻團聚。閻王喜,二人攜手回陽。因妻屍首腐爛,借新死公主還魂。
75、入得廟門,再把門掩上,傍邊止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
判官經典語錄有哪些?
判官經典語錄如下:
1、陣中幻境重重,荒草遍地。八百里血海蜿蜒、朽木叢生。他跪坐其間,吻了紅塵。
2、那個給了他名字、又給了他來處的人,在十多年後,成為了他不能說的俗世凡塵和痴妄慾念。
3、怎奈松風明月三千里,天不許歸期。
4、目之所及,未必是心之所向。
5、紅塵故人舊相識,重逢卻不知。因為一個已經忘了,而另一個不打算說。
6、無掛無礙無執障,這條路他一個人走了太久,直到遇到聞時,才入了紅塵。闔眼分是非對錯,可清明誤我。
7、時者,所以記歲也,春夏秋冬和日月輪轉,在這個字里了。
8、從那天起,聞時有了來處,叫塵不到。
9、因為無法久留,索性免了重逢。
10、不是故人,不開陣門。祝來生有幸,能在塵世間等到一場相遇。
怎奈松風明月三千里,天不許歸期翻譯是什麼?
怎奈松風明月三千里,天不許歸期的翻譯為:風與明月都可以奔赴三千里之外的地方,但是你沒有給我可以靠近你的機會,我又怎麼能到你的身旁呢。
此句出自木蘇里《判官》:「他寫了紙箋,說好要回去的。怎奈松風明月三千里,天不許歸期。」
《判官》於2020年4月27日開始連載,2020年12月28日完結,寫的是圍繞著主角聞時發生的一系列的靈異事件。
《判官》經典語錄有:
1.目之所及,未必是心之所向。
2.判官一脈,滿身清明,不偏不倚,修的就是無掛無礙無執障。
3.他送過不知多少人,見過不知多少場別離。臨到自己身上,才知道原來不忍別離這么疼。
4.他在萬千塵緣的盡頭,抓住了他想抓住的人。
5.他豁上了生死,擲了一場豪賭。賭他在這個不見天日的石洞里,不知年歲的枯坐著。等風來。
6.祝來生有幸,能在塵世間等到一場相遇。
❷ 小說里的經典名句
一歲到兩歲(按虛歲計算,以下同),我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會重生在古代?
結論是:霸王文看多了。
所以,同志們,看文一定要留印跡,哪怕拋磚都行,拋磚也能引玉啊。當然,除非你也有心穿越一回。不過也幸好看了很多的穿越文,讓我有了一定的心理建設。
兩歲到三歲,我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是架空歷史?
結論是:為了社會穩定。
因為我和其他人一樣,並不知道歷史的車輪何去何從,也就不必擔心自己的一言一行會改變歷史。不過就像敏敏說的:好處是唐詩宋詞可以隨便盜用,壞處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知識白背了(典出《穿越與反穿越》)。
三歲到四歲,我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是庶出?(忘了告訴大家,俺娘只是小妾之一,還是不得寵的那種)
結論是:進可攻,退可守。
作為庶出的小姐,相比嫡系雖然待遇要差些,但壓力也要小些,表現不好也屬理所當然,呵呵,如果表現好,那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效果更好。
四歲到五歲,我思考的問題是:是做古代人還是做回現代人?
結論是:做一個具有現代精神的古代人。
既然是投胎轉世,就不可能回去了(回去了那叫詐屍),那就安心做個古代人吧。但是,既然是架空歷史,不用擔心會歪曲史實,又何必放棄我二十多年的現代智慧和精神呢?取長補短才是正道。
五歲到六歲,我思考的問題是:長大了做個什麼樣的人?
結論是:做個快樂的米蟲。
前世的我在人老珠黃、前程黯淡之時總結出一個教訓,人生要乘早立下遠大的目標。而今世的我終於有了足夠的時間和智慧,當然不能再重蹈覆轍。根據我的興趣和專長(確定發展方向,二者缺一不可)——擅長深思熟慮(其實就是發呆),喜愛以逸待勞(實質就是懶惰),我的理想職業是——米蟲。
-----------《戲龍記之非常穿越》
❸ 《晉書》精華名句,晉書經典語錄
《晉書》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記載了從司馬懿開始到晉恭帝元熙二年為止,包括西晉和東晉的歷史,並用「載記」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國割據政權的興亡。
《晉書》是唐房玄齡二十一人共同編著的史學巨著,其中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三人為監修;天文、律歷、五行等三志由李淳風撰寫。
兵者詭道,善因事變。
【出處】《晉書·帝紀第一·宣帝》
【釋義】用兵之道,崇尚詭詐,要擅於根據形勢而有所變化。
【賞析】司馬懿用兵,文懿向孫權求救。孫權出兵聲援,對文懿說,司馬公用兵如神、所向無敵,我很為你擔心。司馬懿並不迅速進攻,而是安營紮寨,與之相持。陳說,當年攻打上庸時,八部齊頭並進,晝夜不息,結果斬了孟堅,現在天降大雨,正是好時機,我們怎麼遲緩了。司馬懿說,當年我們兵多糧少,必須速戰,現在敵眾我寡,敵人糧少而我們充足,最好等到他們支撐不下去時再進攻。
動人以行不以言,應天以實不以文,故我清靜而人自正。
【出處】《晉書·帝紀第六·元帝》
【釋義】用行動而不是言語來打動別人,用行動而不是說教來回應上天,因此我清靜無為而百姓行為端正。
【賞析】愍帝駕崩後,群臣在江南擁立司馬睿為帝。司馬睿說,宗廟廢絕的時候,群臣寄予厚望,不敢推辭,於是即位。不久下詔,勸勉百官效法古代治國者的「無為而治」,希望他們對百姓管理從寬,減少勞役,與民休息。漢初經由秦末農民起義的混亂局面,實行休養生息,出現「文景之治」,元帝下詔,也想如此。
不忘故鄉,仁也;不戀本土,達也。
【出處】《晉書·列傳第三·王祥》
【釋義】不忘記故鄉的人是仁義之士,不留戀本土的人是曠達之人。
【賞析】王祥非常孝順,曾在嚴冬為母親卧冰求魚,果然有鯉魚跳入懷中。兒子烈、芬都早有好名聲,王祥很疼愛他們,不幸他們同時亡故。死前烈表示願回故土,芬表示願葬京邑,王祥痛哭流涕地對二子做了上述評價。
自損者有餘,自益者彌昏。
【出處】《晉書·列傳第八·文六王》
【釋義】自我貶損者做事有餘力,自高自大者只會越發糊塗。
【賞析】齊王攸每次參議朝政,都悉心陳述自己的觀點。任太子太傅時,獻箴教誨太子弘道、儲德,行王道來安定宗室,不要依靠施以恩惠。這句話勸太子不可自視過高,要時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宗室是衛護國家的屏藩,要親之信之來鞏固統治;若是自高自大,輕慢宗室,必然帶來災難性後果。「自損者」懷有憂患意識,這是成功所必需的。
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出處】《晉書·列傳第二十二·郤詵》
【釋義】桂樹林中的一根枝條,崑山上的一片碎玉。
【賞析】這是郤詵在晉武帝面前對自己的評價,他有舉賢良、對策第一的自信,也有不怕忤逆皇帝的勇氣。這句話說得很藝術,「一枝」和「片玉」確實是在誇獎自己,而且不無驕傲,但「桂林」和「崑山」卻比附了晉朝人才濟濟的局面,武帝當然願意聽。有人因為郤詵口氣大建議武帝免其職,武帝卻說「不足怪」。
安上在於悅下,為己存乎利人。
【出處】《晉書·列傳第二十四·陸機》
【釋義】若想安於上位必須使下屬高興,若為自己考慮則必須先對他人有利。
【賞析】陸機提倡「分封建國」,但特別強調君主要處理好與宗室和臣屬的關系。君主統治國家主要是藉助於宗室和臣屬的力量,與宗室相保,使國家固若磐石、堅如維城;對大臣設官分職,使各盡其力。君主和宗室、臣屬是互相依存的,若想自己安樂,必須先使人安樂;若為自己考慮,則必須先為他人考慮。
高詞迥映,如朗月之懸光;疊意回舒,若重岩之積秀。
【出處】《晉書·列傳第二十四·陸雲》
【釋義】高妙的言辭輝映很遠,像明月清朗的光輝;深遠的含義回環舒展,像秀麗的岩石重重疊疊壘積。
【賞析】陸機、陸雲兄弟風骨清爽,神情俊邁,文藻富麗宏闊,言論慷慨激烈,是獨步當時的名士。這句話高度評價了二人的才學,文字華麗優美,設喻生動,對仗工整,不遜二陸文章,達到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一。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本後者慎其先。
【出處】《晉書·列傳第二十五·潘岳》
【釋義】想要端正末梢就要先端正根本,要想有好的結果必須謹慎行事。
【賞析】晉武帝曾親自耕種,潘岳作賦贊美這件事,這句話即是說治理天下要先抓好農業。上層建築要以經濟為基礎,國家安定、百姓生存以農業為基礎,歷代朝廷都把土地視為上天授權的象徵。國家應該有足夠的物資儲備以應付可能發生的災害,不能僅僅滿足於當年糧食充足。如果朝臣不識農耕,百姓面有飢色,國家的根本也就動搖了。
不自貴於物而物宗焉,不自重於人而人敬焉。
【出處】《晉書·列傳第二十五·潘岳》
【釋義】不把自己看得更高才能駕馭外物,不把自己看得更重才會得到人們的敬仰。
【賞析】人只有對危險有足夠的考慮,才能獲得平安;對退守有充分認識,才能更易進取。這是因為他減少索取、虛懷若谷,能夠承受更多,性情有了更大彈性。
飛龍御天,故資雲雨之勢;帝王興運,必俟股肱之力。
【出處】《晉書·列傳第三十五·王導》
【釋義】飛龍遨遊天空中是憑借雲雨的氣勢;帝王要振興國運,必須依靠良臣的輔佐。
【賞析】凡事眾人齊心協力才能做得更好,治國興邦更非一己之力所能實現。良臣思遇明主,明主更需良臣,二者合一才會有國家昇平。王導歷仕三朝,始終一心,誠為良臣;三帝推心置腹,委以重任,亦為明主。明帝稱王為「仲父」是很適合的。
乘興而行,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邪!
【出處】《晉書·列傳第五十·王羲之》
【釋義】乘著出遊的興致而來,興盡就返回,何必一定要見到戴安道呢?
【賞析】王子猷性情卓犖不羈,雅好修竹,居住處不能一日無竹。住在山陰時,一次夜雪初霽,月色清朗,酌酒詠左思《招隱詩》,忽然憶起戴安道,便乘船去剡溪訪戴。天亮到門前卻徑直返回,他的興致只在途中。魏晉名士崇尚率性而為,不願拘於禮教,這句話是這種精神最直接的反映。
從善如順流,去惡如探湯。
【出處】《晉書·列傳第五十七·涼武昭王李玄盛》
【釋義】聽從善意的勸諫順暢如水流過,疾惡如仇態度嚴厲如水沸騰。
【賞析】李玄盛出兵攻打蒙遜,手令誡其諸子:說話要謹慎,不可輕易表現喜怒之情,不要自以為是,自我誇耀;要廣開言路,遇事多方咨詢,合理採納眾人意見。這句話與其說是兩個比喻,不如說是用了通感手法,愉快接受通水流歡暢,態度嚴厲通沸水高溫。
令之有漸,軌之有度,寵之有節。
【出處】《晉書·列傳第六十二·文苑》
【釋義】實施法令要有個漸進的過程,制定法則要有一定的標准,寵信別人也不要過分。
【賞析】伏滔認為古代君王治理國家遵從了這幾點沒有突兀之舉,沒有過分之舉,合乎中庸之道,一切自然發展,國家得以穩固。雖然時代有盛有衰,但不會使國家滅亡,只不過是循環往復。教化風行於天下,社會向前發展就像沿著一定軌道,無聲地運轉。
談虛語玄,不覺日之將夕;登涉山水,不知老之將至。
【出處】《晉書·載記第十四·苻堅下》
【釋義】談論虛無玄妙之語,不覺天色已晚;登山臨水以游樂,忘記了自己正在慢慢變老。
【賞析】苻朗性情宏達,神氣爽邁,有操守,不慕榮華富貴。苻堅很贊賞他,他不得已出來做官,身為方伯,還像寒士一樣耽玩經籍,手不釋卷。這句話寫出了他的性情,竟與江左名士遙相呼應,毫無二致。後歸降晉朝,超然自得,志凌萬物,所與交談的人不過一兩個,王忱去拜訪,朗都不見他。
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
長久積累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一天做 了壞事,四面八方都會知道。指惡名比 善名傳得快,千萬要謹慎。
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芝草蒲陶還相繼,棠棣融融載其華官不可以私予人,人不可以私取官。不自貴於物而物宗焉,不自重於人而人敬焉。
出自《晉書·列傳第二十五·潘岳》,意思是:如果能夠不自以為比自然萬物更高貴,萬物都會歸順於他;如果不會太過於看重自己而忽視別人,就會得到他人的敬重。
圖匱於豐,防儉於逸。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潘岳傳》。在豐收時要謹防匱乏,在安逸時要預防以後發生貧困。
人之有過,則面折之,而退無所言。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崔洪傳》。別人有過錯,應當面批評他,不要背後議論。
居豐行儉,在富能貧。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陸雲疏》。豐年來要厲行節儉,富有時能過清貧生活。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慕容超載記》。「與」一作「予」。要想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必須先給予別人。即要想獲得必先付出。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熊遠傳》。老百姓所嚮往、擁戴的,唯有道義和真理。
人之相去,如九牛毛。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華譚傳》。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像九頭牛身上的毛色一樣,各不相同。
容納直言,虛己待物。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元帝紀》。要能容納別人的直面批評,虛心地待人接物。
貪於近者則貴遠,溺於利者則傷名。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宣帝紀》。貪圖眼前利益,就會失去長遠利益;沉溺於物質利益,就會損傷名譽。
文生於情,情生於文。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文章是由感情產生出來的,感情也會在文章中表現出來。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周顗傳》。過於剛直則會折斷,極其明察則沒有朋友。
貂不足,狗尾續。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趙王倫傳》。貂:一種名貴的皮毛獸。此句原本指官爵太濫。古代近侍官員以貂尾做冠飾,因為濫任的官員太多,貂尾不夠用了,就以狗尾代替。後來成語「狗尾續貂」泛指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多指文藝作品。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阮籍傳》。豎子,罵人語,意謂小子。此乃阮籍觀楚漢相爭處而發的感嘆。其意是說,劉邦能夠成功,那是因為當時沒有真正的英雄人物,他才得以僥幸成功。
磊磊落落,日月皎然。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石勒載記》。為人要胸懷坦盪,光明正大。
官得其人,則事得其序,則物得其宜,則生生豐植。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卻詵傳》)官員選擇適當,政事就會辦得井然有序;政事有序,那麼環境就會適宜;環境適宜,那麼糧食就會獲得豐收。
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王鑒傳》。窮兵黷武會容易沖動,就如同用弓箭嚇怕的鳥兒一樣難以安定。
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虞溥傳》。把一勺一勺的水匯集起來就能形成江河,把細小的塵土堆積起來就能夠形成高山。龐大的事物都是由微小的事物慢慢積累起來的,宏偉是事業都是從細小的事情開始慢慢做起的。這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過程,不能因為任務的艱巨而退縮,而要善於將任務劃分成一個個微小的任務,然後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慢慢就能夠完成我們原本以為不可能完成的。
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王導傳》。漫無邊際的空談,應杜絕於有智慧之人的口。
人無愚智,咸慕名宦,莫不飾正於外,藏邪於內。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郤詵傳》。無論是蠢笨還是聰明的人,都喜歡名聲和地位,沒有不裝出一副正經的外表,內心卻懷著不正當念頭的。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拳拳 事鄉里小人邪!
出自《晉書·陶潛傳》。我怎麼能為那一年五斗米的官俸,而卑躬屈膝地去侍候這等鄉里小人呢!
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出自《晉書·苻堅載記》。苻堅與苻融登上城頭,望向對岸的晉軍,只見晉軍陣容齊整,將士精銳;又往北看見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好像是人的樣子。
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 中原 ,未知鹿死誰手。
出自《晉書·石勒載記下》。如果我能夠遇到劉邦,一定不會和他為敵,而是會心甘情願的做他的部下,和韓信、彭越一樣建功立業。如果我遇到劉秀,則會同他爭高低,逐鹿中原,還不知鹿死誰手。
隱之將嫁女,石知其貧素,遣女必當率薄,乃令移廚帳助其經營。使者至,方見婢牽犬賣之,此外蕭然無辦。
出自《晉書·晉書原傳》。吳隱之女兒出嫁,謝石知道他家十分貧窮,便吩咐佳人帶著辦喜事所需的物品,去幫忙操辦。到了吳隱之的家,只看到一個婢女牽著狗准備去市場買東西,絲毫沒有要結婚的氣象。
祖逖 中流擊楫 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出自《晉書·祖逖傳》。祖逖手中拿著船槳,怕打著水流,發誓說:「如果我祖逖不能夠清掃中原的敵人,絕不再過這條大河!」
除長安令,征補博士,未召,以母疾輒去官,免。
出自《晉書·潘岳傳》。廢除長安令的官職,改封為博士,還未被授職,就因為母親生病而辭去了官職。
9. 嗜酒能嘯,善 彈琴 。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出自《晉書·阮籍傳》。阮籍嗜酒,並且能夠長嘯,擅長彈琴。他得意的時候便忘記了自己的形骸。
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出自《晉書·祖逖傳》。祖逖夜半時聽到雞鳴,就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不吉利的叫聲。」就起床舞劍。
《晉書》精華10句,閱人間興衰事,感悟古往今來。
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晉書·車胤傳》
這便是成語囊螢映雪中「囊螢」的故事,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用螢火蟲的光亮去照書學習,說明了車胤的刻苦用功。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晉書·陶潛傳》
折腰是指不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五斗米是晉代縣令的俸祿,比喻為人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不為功名利祿所動。
統危坐如故,若無所聞。充等各散曰:『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晉書·隱逸傳·夏統》
天底下居然還有這樣的人啊!真實如同木頭做的人,石頭做的心啊。比喻人意志堅定,出淤泥而不染,不為外物所動。
顧愷之倒食甘蔗,曰:「漸入佳境。」——《晉書》
比喻境況越來越好。也比喻人年紀越大而福分也越大。
今之事勢……騎猛獸安可中下哉!——《晉書·溫嶠傳》
猶言「騎虎難下」。比喻一時下不了台,只能冒險幹下去。
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晉書·樂廣傳》
那天在你家喝酒,看到酒杯中有一條小蛇在游動,於是便閉著眼睛喝下去。將倒映在酒杯中的弓箭影子,誤以為是蛇。比喻那些疑神疑鬼而引起的恐懼。
小水不容大船——《晉書·桓謙傳》
比喻有什麼條件辦什麼事,有多大本領使出多大招數。
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晉書·謝安傳》
成語「東山再起」源於此,再起是指再次出仕做官,比喻那些辭官退隱的人再次出人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