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中國現代小說經典文庫蔡文姬屈原

中國現代小說經典文庫蔡文姬屈原

發布時間: 2024-08-18 19:22:57

1. 郭沫若的生平

郭沫若 原名郭開貞,生於四川樂山沙灣,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開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學,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 等外 國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 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 社,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親》、《爐中煤》等詩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 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 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報》和《創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瑩》、 《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參加「左聯」東京支部活動。1938年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 會理事。這一時期創作了以《屈原》為代表的6個歷史劇。 他 還寫了《十批判書》、《青銅時代》等史論和大量雜文、隨筆、 詩歌等。 新中陽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 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一、二、三 屆主席,並任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 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 員、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新華頌》、《東風集》、《蔡文姬》、 《武則天》、《李白與杜甫》等。

郭沫若生平大事年表:

1892年 11月16日 出生於四川省樂山縣沙灣鎮,學名開貞。

1897年春入家塾讀書。習讀《詩經》、《唐詩三百首》,喜歡王維、孟浩然、李白。

1901年家塾採用上海編印的新式教科書授課。

1905年 春 長兄郭開文赴日留學,有意偕從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 春 入樂山縣高等小學。第一學期成績名列第一,因受年長同學忌妒,被降為第 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對教師專制,被學校開除,經斡旋返校。 夏升入樂山縣中學堂,大量閱讀林琴南的譯述小說。

1908年 秋 患傷寒並發中耳炎,聽力受損。病中讀先秦諸子等古籍,偏愛《莊子》。

1909年 秋 因參加罷課,請求校方與當地政府交出懲辦打傷同學的肇事者,被學校開除。

1910年 春 進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設中學堂。冬 參加成都學界要求早開國會的罷課風潮,任班級代表,又受開除處分,因故 未實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回鄉組織民團響應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與張瓊華結婚,5日後即離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學堂理科,未學。 夏,被天津軍醫學校錄取,未就學。年底 得長兄資助,決定東渡日本留學。

1914年1月抵東京。秋 ,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與郁達夫同學。

1915年 秋 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與成仿吾同學。閱讀泰戈爾、屠格涅夫、歌德、海涅 等人作品,與斯賓諾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與東京聖路加醫院護士佐藤富子相識。 冬,與佐藤富子在岡山結婚。開始新詩寫作。

1917年 試譯泰戈爾詩集,因無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參加留日學生罷課,抵制簽訂"二十一條"。夏 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 與留日同學張資平醞釀出版文學刊物。

1919年夏 與留日同學響應"五四"運動,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作小說《牧羊哀話》。詩作在上海《時事新報》上發表,震動中國詩壇。

1920年 與田漢、宗白華的通信輯為《三葉集》出版。譯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譯稿被老鼠咬毀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學半年。往返於上海、日本之間籌備出版文學刊物。 6月 文學團體創造社在東京成立。第一部詩集《女神》問世。

1922年 《創造》季刊五一節創刊。譯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隨即回國從事文學活動,編輯出版創造社刊物。 譯尼采《查拉圖斯屈拉鈔》前半部。 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岡翻譯河上肇《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屠格涅夫長篇小說 《新時代》。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系統了解,從此確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冬 歸國調查江蘇、浙江軍閥戰禍。作《水平線下》。

1925年 在上海結識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慘案實況,作二幕劇《聶耳》。《文學論集》出版。譯愛爾蘭約翰沁孤戲曲集。發表組詩《瓶》。

1926年3月 與郁達夫等赴廣州,任廣東大學文學院學長,實行文科改革。結識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人。創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處作《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痛斥蔣介石叛變革命。被蔣介 石政府通緝。8月 參加八一南昌起義,任國民革命委員會主席團成員、起義部隊總政治部主任。竟周恩來、李一氓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冬 潛回上海從事文藝活動。重譯《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傷寒,錯過乘船轉移到蘇聯去的機會。

1928年2月 為躲避國民黨政府緝捕,得內山完造幫助離滬,化名旅日,定居千葉縣市市, 行動受警方監視。通覽東京東漢文庫先秦史籍,研究中國古代史。譯美國作家辛克萊長篇小說《石炭王》。

1929年 作自傳《我的幼年》、《反正前後》。譯辛克萊長篇小說《屠場》。譯德國米海里斯《美術考古發現史》。

1930年 論證中國古代存在奴隸制社會形態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出版。譯辛克萊長篇小說《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兩周金文辭大系》。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譯俄國托爾斯泰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英國威爾士《生命之科學》等。

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生,《生命之科學》等譯稿在上海商務印書館被焚。作《金文叢考》、《創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辭通篡》、《金文余釋之餘》、《古代銘刻匯考》等。1934年 作《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先秦天道觀之演進》、《屈原研究》。再譯《生命之科學》。輯譯《日本短篇小說集》。

1936年作歷史小品數篇,輯為《豕碲》。譯日本林謙三《隋唐燕樂調研究》。譯德國席勒《華倫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編》、《創造十年續編》。7月 抗日戰爭爆發。隻身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組織文化宣傳隊、戰地服務團赴前線勞軍。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從事抗戰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與於立群結合,同由廣州赴武漢,就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當選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10月 武漢失守,經長沙、桂林撤至重慶。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慶嘉陵江北岸發掘延光四年漢墓。9月 辭去三廳廳長職務,抗議國民黨政府強行改組政治部。11月 國民黨當局被迫同意組成文化工作委員會,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來、於右任、馮玉祥等發起紀念郭沫若創作生活25周年及50壽辰。編《五十年簡譜》。改寫《棠棣棣之花》。

1942年作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譯歌德《赫曼與竇綠苔》。創辦群益出版社,主編學術刊物《中原》。

1943年 作歷史劇《南冠草》。研究先秦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為整風學習文件

1945年草擬《文化界時局進言》,呼籲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員會遂被國民黨政府解散。《青銅時代》、《十批判書》出版。 夏 離重慶抵上海。赴南京參加國共和談。《歷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譯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編《少年時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黃》等。冬 遷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戰回憶錄》(後改名《洪波曲》)。年末 為出席新政協會議,赴東北解放區。

1949年 3月 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世界擁護和平大會布拉格會議。 建國前夕 當選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 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1950年 3月 當選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理事長。 5月 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國代表團訪問朝鮮。11月 出席在華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11月 出席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12月 獲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海濤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隸制時代》出版,確定奴隸制社會下限在春秋、戰國之交。 任中央考古訓練班主任。 獲匈牙利科學院院士。保加利亞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3月 出席在奧斯陸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執行局會議。

7月 出席在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特別會議。

10月 與宋慶齡、彭真等發起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

11月 出席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

1953年 作《屈原賦今譯》。3月 隨周恩來赴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弔唁斯大林、哥特瓦爾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委會。6月 出席在布達佩斯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獲波蘭科學院院士、保加利亞名譽院士稱號。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 出席在柏林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特別會議。 6月 出席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緩和國際局勢會議。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55年 1月 出席在維也納召開的爭取世界和平的國際會議。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開的爭取世界和平的國際會議。6月 出席在赫爾辛基召開的爭取世界和平的國際會議。冬 率中國科學代表團訪問日本,作《訪日雜詠》等。

1956年 任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推廣普通話委員會副主任、漢語拼音方案審訂委員會主任。

1957年 17卷本《沫若文集》開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倫坡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

郭沫若於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2. 中國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名著有哪些

古典的:
《詩經》 《國風》 《雅》《頌》 《離騷》 《九歌》《九章》 《天問》《九辯》《周易》 《尚書》 《春秋》《左傳》 《國語》 《論語》《老子》 《戰國策》 《禮記》《古詩十九首》 《孔雀東南飛》 《鹽鐵論》《漢書》 《史記》 《三國志》《搜神記》 《詩品》 《文心雕龍》《陽春白雪》 《全宋詞》 《趙飛燕別傳》《滄浪詩話》 《貴耳集》 《吹劍錄》《全元散曲》《西廂記》 《桃花扇》《聊齋志異》 《隋唐演義》 《紅樓夢》《儒林外史》《鏡花緣》 《虞初新志》《全唐詩》 《全五代詩》 《花間集》《孽海花》 《唐宋傳奇集》 《離魂記》《柳氏傳》 《太平廣記》 《柳毅傳》《霍小玉傳》《南柯太守傳》 《古文觀止》《三國志演義》 《西遊記》 《水滸傳》《封神演義》 《金瓶梅》 《警世通言》《喻世名言》 《醒世恆言》 《兒女英雄傳》《施公案》 《三俠五義》 《榴花夢》 《筆生花》 《飲冰室詩話》 《藝概》
一、 儒學類
《周易》(上古·伏羲)
《論語》(春秋·孔子)
《孟子》(戰國·孟軻)
《大學》(西漢·戴聖)
《中庸》(西漢·戴聖)
《呂氏春秋》(秦·呂不韋等)
二、史書類
《尚書》(春秋·孔子)
《春秋左傳》(魯·左丘明)
《戰國策》(西漢·劉向)
《史記》 (西漢·司馬遷)
《資治通鑒》(宋·司馬光)
三、 釋道類
《老子》(春秋·李耳)
《莊子》(戰國·莊周)
四、兵書類
《六韜》(西周·姜望)
《孫子兵法》(春秋·孫武)
《鬼穀子》
《三略》(黃石公)
《三十六計》
四、 處世類
《三字經》(宋·王應麟)
《百家姓》(宋·佚名)
《千字文》(梁·周興嗣)
《經世奇謀》(明·俞琳)
《小窗幽記》
《圍爐夜話》
《菜根譚》(明·洪應明)
《呻吟語》(明·呂坤)
《增廣賢文》(清·周希陶)
六、詩文類
《詩經》(西周·佚名)
《楚辭》(西漢·劉向)
《花間集》(五代·後蜀·趙崇祚)
《唐宋八大家文鈔》
《唐詩三百首》(清·蘅塘退士選)
《宋詞三百首》(清·上疆村民選)
《元曲三百首》(姚崇選)
《古文觀庄》(清·吳楚材、吳調候)
《焚書》(明·李贄)
七、戲曲類
《西廂記》(元·王實甫)
《牡丹亭》(明·湯顯祖)
《桃花扇》(清·孔尚任)
八、醫學、方術類
《黃帝內經》(上古·太古真人)
《淵海子平》(宋·佚名)
《黃帝宅經》(佚名)
《冰鑒》(清·曾國藩)
《攝養枕中書》
九、筆記、文論類
《山海經》
《容齋隨筆》(宋·洪邁)
《閱微草堂筆記》(清·紀昀)
《詩品》(南朝·梁·鍾嶸)
《人間詞話》(清·王國維)
十、語言文字類
《說文解字》(漢·許慎)
十一、政書類
《帝鑒圖說》
《臣軌》(唐·武則天)
《三事忠告》(元·張養浩)
《資政要覽》
十二、小說類
⊙歷史演義類
《三國演義》(明·羅貫中)
《東周列國志》(明·馮夢龍)
《水滸傳》(明·施耐庵)
《說唐》(清·無名氏)
《盪寇志》(清·俞萬春)
《禪真逸史》
⊙俠義公案類
《包龍圖判百家公案》(明·安遇時)
《狄公案》
《於公案》
《乾隆游江南》
《三俠五義》(清·石玉昆)
《五鼠鬧東京》
《七劍十三俠》(清·唐芸洲)
⊙神魔志怪類
《封神演義》(明·許鍾琳)
《西遊記》(明·吳承恩)
《綠野仙蹤》(清·李百川)
《聊齋志異》(清·蒲松齡)
⊙言情世情類
《醒世恆言》(明·馮夢龍)
《警世通言》(明·馮夢龍)
《喻世明言》(明·馮夢龍)
《情史》(明·馮夢龍)
《初刻拍案驚奇》(明·凌濛初)
《二刻拍案驚奇》(明·凌濛初)
《型世言》(明·陸人龍)
《剪燈新話》(明·瞿佑)
《子不語》(吸·瞿佑)
《剪燈余話》(明·李禎)
《紅樓夢》(清·曹雪芹)
《禱杌閑評》
⊙才子佳人類
《好逑傳》(清·撰人不詳)
《雙和歡》(清·青心才人)
《兒女英雄傳》(清·文康)
《五美緣》
《玉嬌梨》
《林蘭香》
《蝴蝶緣》
《綉球緣》
《綿香亭》
《雪月梅》
《十二樓》
《金石緣》
⊙狹邪類
《花月痕》(清·魏秀仁)
⊙遣責類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清·吳沃堯)
《官場現形記》(李寶嘉)
《孽海花》(清·曾樸)
《老殘游記》(清·劉鄂)
《儒林外史》(清·吳敬梓)
現代的
1.往事一七 冰心 演播:張桂蘭
往事二六 冰心 演播:張桂蘭
寄小讀者通信七 冰心 演播:張桂蘭
蟬與紡織娘鄭振鐸 演播:蘇民
太湖游記鍾敬文 演播:史林
2.減去十歲諶容 演播:張筠英 瞿弦和
多收了三五斗葉聖陶 演播:雷恪生
咸亨酒店楊宇儀 演播:張元昌
3.孔乙己魯迅 演播:譚天謙
社戲魯迅 演播:余娟
4.誰是最可愛的人魏巍 演播:董行佶
對誰是最可愛的人進行分析介紹 趙鵬昌 演播:孟廣嘉
海市楊朔 演播:王玉麗
5.荷塘月色朱自清 演播:董行佶
荷花澱孫犁 演播:牟雲
荔枝蜜楊朔 演播:牟雲
雪浪花楊朔 演播:張家聲
6.翡冷翠山居閑話徐志摩 演播:蘇民
再寄小讀者通訊二冰心 演播:周季
北京城雜憶之二"京白"蕭乾 演播:肖佟
白楊禮贊茅盾 演播:蘇民
守瓜 劉俊亮 演播:麻淑雲
背影朱自清 演播:關山
7.阿Q正傳魯迅 演播:瞿弦和
8.子夜茅盾 演播:方明
9.家巴金 演播:雅坤
10.圍成錢鍾書 演播:瞿弦和
11.邊城沈從文 演播:林如
城南舊事林海音 演播:林如
12.青春之歌楊沫 演播:張筠英
13.林海雪原曲波 演播:常亮
14.22位詩人:現代詩歌28首
天上的市街郭沫若 演播:張筠英
細雨朱自清 演播:瞿弦和
秋天何其芳 演播:麻淑雲
春穆旦 演播:張筠英
再別康橋徐志摩 演播:瞿弦和
斷章卞之琳 演播:林如
雨巷戴望舒 演播:方明
蛇馮至 演播:雅坤
別丟掉林徽音 演播:張筠英
紙船冰心 演播:林如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演播:瞿弦和
小時候綠原 演播:麻淑雲
別了,哥哥殷夫 演播:方明
爐中煤郭沫若 演播:常亮
鄉愁餘光中 演播:雅坤
我愛這土地艾青 演播:林如
我用殘損的手掌戴望舒 演播:方明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田間 演播:雅坤
黃河大合唱選段--黃水謠、保衛黃河光未然 演播:方明
死水聞一多 演播:林如
靜夜聞一多 演播:雅坤
老馬臧克家 演播:雅坤
有的人臧克家 演播:方明
桂林山水歌賀敬之 演播:麻淑雲
甘蔗林--青紗帳郭小川 演播:常亮
上海夜歌公劉 演播:麻淑雲
七律*長征毛澤東 演播:瞿弦和
沁園春*雪毛澤東 演播:方明
經典戲劇故事(二)
6.茶館老舍 演播:周正
駱駝祥子老舍 演播:馮憲珍
7.日出曹禺 演播:張桂蘭
雷雨曹禺 演播:張桂蘭 方明
8.屈原郭沫若 演播:周正
蔡文姬郭沫若 演播:張桂蘭 顧威
9.關漢卿田漢 演播:張桂蘭
麗人行田漢 演播:馮憲珍
10.游園驚夢白先勇 演播:張桂蘭
風雪夜歸人吳祖光 演播:牟雲
11.天國春秋陽翰笙 演播:方明
結婚進行曲陳白塵 演播:張桂蘭
12.原野曹禺 演播:張桂蘭 劉安泰
北京人曹禺 演播:顧威
13.虎符郭沫若 演播:周正
棠棣之花郭沫若 演播:陳阿喜
14.孔雀膽郭沫若 演播:周正
文成公主田漢 演播:牟雲

3. 人教版初三文學常識

九年級上
1.《沁園春•雪》選自《毛澤東詩詞集》。沁園春,詞牌名,毛澤東:見八年級上1《新聞兩則》
2.《雨說》——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選自《鄭愁予詩的自選Ⅰ》鄭愁予:台灣詩人,原名鄭文韜,重要詩作包括《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鄭愁予詩選集》《刺綉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他的成名作是《錯誤》
3.《星星變奏曲》選自《上海文學》。江河:原名於友澤,北京人。著有詩集《從這里開始》《太陽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
5.《敬業與樂業》選自《飲冰室合集》第十四冊。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4.《外國詩兩首》
①《蟈蟈與蛐蛐》選自《世界流派詩選》。濟慈:全名約翰•濟慈,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創作的第一首詩《仿斯賓塞》,代表作《聖艾格尼絲之夜》《秋頌》《夜鶯頌》和《致秋天》,他的詩被認為完美的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特色,並被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
②《夜》選自《外國名詩三百首》。葉賽寧,俄羅斯田園詩人,代表作《變容節》《樂土》《約旦河的鴿子》《天上的鼓手》被譽為「天才的鄉村歌手」,蘇維埃詩歌奠基人之一。
6.《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選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雨果:見八年級下4.《就英法》
7.《傅雷家書兩則》選自《傅雷家書》。傅雷: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翻譯作品達34部。字怒安,號怒庵。譯作《高老頭》《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等
8.《致女兒的信》選自《愛的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代表作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里。
9.《故鄉》選自《吶喊》。魯迅:見七年級上21課《風箏》
10.《孤獨之旅》選自《草房子》。曹文軒: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代表作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細米》等。
11.《我的叔叔於勒》選自《羊脂球》。莫泊桑: 見七年級下14《福樓拜的星期天》
12.《心聲》選自《兒童時代》。黃蓓佳:。著有小說集《小船,小船》,長篇小說《夜夜狂歡》等。
1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選自《中外母語教材選粹》。羅迦•費•因格代表作《當頭棒喝》、《在屁股上踢一腳》。
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選自《散文選刊》。丁肇中:實驗物理學家。197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5.《短文兩篇》
①《談讀書》選自《世界散文隨筆精品文庫•英國卷》。弗朗西斯•培根:英國哲學家、作家。著有《隨筆》、《新工具》等。
②《不求甚解》選自《燕山夜話》。馬南邨:鄧拓的筆名,當代作家。
16.《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選自《且介亭雜文》。魯迅:見七年級上21課《風箏》
17.《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作於元末明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
。施耐庵: 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彥端,號耐庵。漢族。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
18.《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三》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19.《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清代小說家,是我國清代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20.《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曹雪芹: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號雪芹。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榮、寧兩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及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
21.《陳涉世家》選自《史記•陳涉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陳涉、吳廣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澤鄉(想在安徽宿州西南)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史學家、文學家。他用畢生精力著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一百三十篇。後人把這部書稱為《史記》。世家,《史記》傳記中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
22.《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魏冊四》。劉向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戰國策》西漢時,經劉向整理,共33篇,是一部國別體史書。《戰國策》的基本內容是記載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其有關謀議或辭說。同時它還是一部散文集,文章的說理透徹,語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
23.《隆中對》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陳壽字承祚,史學家,所著《三國志》六十五卷,記載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24.《出師表》選自《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諸葛丞相集》。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戰略家、外交家。蜀漢丞相。謚曰忠武侯。
25.《詞五首》
①《望江南》選自《全唐五代詞》。溫庭筠:晚唐人。本名岐,字飛卿,又名溫八叉。他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②《漁家傲•秋思》選自《唐宋名家詞選》。范仲淹:見八年級下27 《岳陽樓記》
③《江城子•密州出獵》選自《東坡樂府箋》。蘇軾 見八年級上 27《記承天寺夜遊》
④《武陵春》選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婉約詞宗。歷史上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並稱「濟南二安」。
⑤《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選自《稼軒詞編年箋注》。辛棄疾:見七年級上15《西江月》。
陳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現在浙江金華)人,同辛棄疾是好朋友

九年級下
1.《我愛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蔣海澄,現代詩人,第一部詩集《大堰河》,。著有詩集《北方》《黎明的通知》《歸來的歌》等。【文題理解】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徵著生他養他而有多災多難的祖國。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寫下這首慷慨激昂的詩,抒發了對祖國的愛,也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中心內容:分別描述了鳥兒歌唱的四個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的核心是「土地」,抒發了作者對祖國的刻骨銘心的真摯而深沉的愛,也表達了廣大人民對侵略者的仇恨。
《鄉愁》:作者:餘光中,台灣詩人。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敲打樂》《白玉苦瓜》等。【文題理解】「鄉愁」是深切思念家鄉的感情,這是客居他鄉的遊子最容易產生的一種內心感受。餘光中的這首《鄉愁》,從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家國之思。中心內容: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將鄉愁寄託於相對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託了兩岸人民對祖國早日統一的殷切期望。
2.《我用殘損的手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夢鷗,現代詩人,代表作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雨巷》等。【文題理解】「我」是指詩人自己,「殘損的手掌」即是實寫又是虛寫,它是詩中多次出現的一個意象。這首詩,是詩人在侵略者的鐵窗下獻給祖國母親的歌。中心內容:想像中,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撫摸著被日本侵略者蹂躪的國土,表達了詩人對淪陷區人民水深火熱生活的憂憤之情和對解放區的深情嚮往。
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作者:舒婷,原名龔佩瑜,當代女詩人,代表作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的詩》《船》《饋贈》等,她是新時期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一。【文體常識】 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有舒婷、顧城、江河、北島等。文題理解:面對凝聚著沉重災難和獲得新生的祖國,詩人將「我」的形象熔鑄在祖國的大背景下,表達了這一代人的心聲。
【中心內容】詩人將個體的「我」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我」與祖國的血肉聯系,抒發了詩人強烈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4《祖國》:作者:萊蒙托夫,19世紀俄國詩人。作品有長詩《惡魔》《童僧》,劇本《假面舞會》,長篇小說《當代英雄》等。【文題理解】萊蒙托夫把對祖國的感情比作「愛情」,選取最能代表俄羅斯山川之美的景物,抒發了對祖國的「愛情」。中心內容:通過鋪陳俄羅斯的自然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場景,抒發了對祖國的「愛情」。
《黑人談河流》:作者:休斯,美國著名的詩人,黑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被稱為「哈萊姆的桂冠詩人」。 【文題理解】《黑人談河流》中的「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可以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中心內容:詩人通過黑人對河流的追溯,表達了對祖先和故土的熱愛之情。
5.《孔乙己》:選自《吶喊》。魯迅:見七年級上21課《風箏》【文體常識】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小說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小說的情節結構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文題理解】文章以小說的主人公的名字為題,預示著將圍繞這個人物展開情節,並靠人物來揭示主題。而這個怪怪的名字也對應了人物性格,同時也給文章奠定了諷刺的基調。中心內容:這篇小說,通過對孔乙已後半生幾個悲慘生活場景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控訴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國民冷漠、麻木的狀態。
6. 《蒲柳人家》:作者:劉紹棠,當代作家。他的作品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文題理解】蒲柳人家本指用蒲草和柳樹枝搭起房屋的人家,這里代指普通貧苦農家。中心內容:本文主要表現了一丈青大娘的豪爽、潑辣、愛打抱不平,以及何大學問的俠肝義膽,似一幅生動的風俗畫,展現了人們崇高的品格。
7.《變色龍》:作者:契訶夫,俄國作家,代表作: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等。
【文題理解】作者把小說的主人公奧楚蔑洛夫警官比作變色龍,說明他是一個善於見風使舵、媚上欺下、反復無常、不知羞恥的沙皇的忠實走狗。中心內容:小說通過對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奧楚蔑洛夫這個沙皇專制統治的忠實走狗的刻畫,巧妙地揭露了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和虛偽,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實質。
8.《熱愛生命》:選自《熱愛生命》。作者:傑克•倫敦,美國小說家。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通稱為「北方故事」。
【文題理解】只要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環境也能重生。
【中心內容】本文通過描寫一位淘金者在與同樣病弱的野狼的較量中,最終咬死了狼,吮吸了狼血的故事,成功地刻畫了堅忍頑強、不懼艱難險阻的「這個人」的形象,並啟示人們:人活著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艱難險阻進行抗爭與搏鬥。
9.《談生命》冰心:見七年級上24《詩兩首》
【文題理解】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表達了對生命的獨特感受。中心內容:這篇散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喻,揭示了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痛苦與幸福不息奮斗不止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10《那樹》:作者:王鼎鈞,台灣當代作者。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書》《世事與棋》《碎玻璃》《靈感》等,小說《單身漢的體溫》《透視》《鍾》等。【文題理解】那樹,是大自然中的強者,它奉獻綠陰,蔭庇土地。但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人與自然發生了矛盾。樹成了人類文明的遭遇,展示了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中心內容:這篇散文通過描寫一棵長年造福於人類的大樹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以及都市文明發展的利與弊,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層思考和深重感慨。
11.《地下森林斷想》:作者:張抗抗,當代女作家。第一篇小說《燈》,長篇小說《分界線》《隱形伴侶》,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夏》等。
【文題理解】文中所寫的森林,長在陰森森、黑黝黝的幽深峽谷中,故稱「地下森林」,斷想,意思是片斷、零碎的感想。感想雖是片斷,但作者感受強烈,主題開掘得深,蘊含哲理,具有感動人心的力量。中心內容:面對大自然創造的地下森林奇跡,作者展開豐富想像,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滿懷激情地歌頌了地下森林頑強不屈的生命力,表過了對孕育地下森林的峽谷的無限景仰之情。
12.《人生》:作者:勃蘭兌斯,丹麥文學評論家。著有《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中心內容】課文以「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和「工場」為喻,從不同角度、視野,描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況,表達了作者對人的生命本質、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要讓一生過得有意義的堅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3.《威尼斯商人》:選自《威尼斯商人》。作者: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家、詩人,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喜劇天才」。代表作有: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著名的「四大悲劇」是《哈姆雷特》(又叫《王子復仇記》)《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四大吝嗇鬼:【法】莫里哀《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法】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英】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果戈理《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
【文化常識】戲劇文學的構成戲劇文學通常包括兩部分:一是劇作家的舞台提示,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布景、服裝、道具以及人物台詞的心理情緒、動作、上下場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詞,包括對話(對唱)、旁白(旁唱)獨白(獨唱)等。
【文學常識】戲劇文學的分類(1)按照表演形式,可分為話劇(主要類型)、歌劇、舞劇等。(2)按照內容性質,可分為悲劇、喜劇、正劇。正劇,指兼具悲、喜劇因素的戲劇。(3)按照題材所涉及的方面,可分為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科學幻想劇、童話劇、兒童劇。(4)按照篇幅規模,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
【中心內容】這場戲通過展現威尼斯法庭審判「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案件的經過,揭露了高利貸商人的心狠手辣,貪婪冷酷的階級本質;同時頌揚了新興資產階級人與人這間的深情厚誼、輕利重義的道德思想,體現了作者的人文主義理想。
14.《變臉》:作者:魏明倫,著名川劇作家,被譽為「巴山鬼才」。代表劇作有《易大膽》《四姑娘》《夕陽祁山》《中國公主杜蘭朵》等。
【文題理解】變臉,原指戲曲中的情緒化妝,後來指一種瞬間多次變換臉部妝容的表演特技。
【中心內容】這場戲描寫了水上漂發現狗娃是女孩,要將她拋棄最終又將她收留的一段波折,表現了水上漂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也表現了下層社會女孩的不幸和對命運的無奈抗爭。通過他們的遭遇,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生存狀態。
15.《棗兒》:作者孫鴻,劇作家。【文題理解】題目「棗兒」既指實物棗兒,也指文中老人兒子的名字。另外「棗兒」是貫穿全劇的線索,作者賦予它深刻的象徵意義。【中心內容】這篇話劇圍繞「棗兒」敘述了一位老人和和一位撿棗的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切交往。老人回憶「棗兒」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表明了自己對名父親的盼望。全劇表達了他們深情呼喚親人回歸的真摯情感。
16.《音樂之聲》作家:勒曼,美國劇作家,《音樂之聲》還被譯作《仙樂飄飄處處聞》《真善美》《柔情蜜意》《心靈深處的音樂》《天樂的魅力》等譯名。【中心內容】本文通過描寫修女瑪麗亞的野外縱情歌唱、快樂遊玩的場景和修道院內院長及眾嬤嬤對瑪麗亞議論的場景,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
17.《公輸》:選自《墨子》。《墨子》一書現在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墨子:名翟,是春秋戰國之際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文學常識】先秦諸子散文,先秦諸子散文產生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主要的著作有《論語》《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先秦諸子散文大多文情並茂,極具文采,善用譬喻陳說事理,論辯是非,增強了說服力,而排比、誇張等修辭的大量運用更使文章辭采繽紛。【文題理解】《公輸》一文記敘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當時,墨子聽到楚國要攻打宋國的消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阻止了這場戰爭。中心內容:課文記敘了墨子勸阻楚國進攻宋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墨子為了實現自己的主張所進行的艱苦實踐和頑強斗爭的精神。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儒家經典之一。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人,人稱「亞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他主張施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口號。文學常識:《孟子》是儒學家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個人修養。文題理解:孟子所宣揚的「道「就是實行仁政。
【中心內容】論述了「天時不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觀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文題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思是因為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中心內容】指出「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
19《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文學常識】孟子「性善論「的要點:(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范即由此產生。(3)人性變壞,是由於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4)本性也需要「養」。文題理解:孟子主張人性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側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中心內容】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以「義」為重,必要時要「捨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風利忘義的人。
20《〈莊子〉故事兩則》:選自《莊子•秋水》。《莊子》是莊周及其後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一。莊周:戰國人,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中心內容:《惠子相梁》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利祿者的嘴臉,表現出莊子清高自守,袖爵祿如「腐鼠」的態度。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描寫了莊子與惠子的一次辯論.顯示了二者在思想、性格、氣質上的差異。
21《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左傳》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相傳為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國一部編年體史書、史學著作和文學著作。【文化常識】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況的一部篇年體史書。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優美,尤其善於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於通過人物對話和行動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文題理解】齊與魯是春秋時期的鄰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處於防禦地位,本文記敘了曹劌向魯庄公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終於戰勝齊的故事。【中心內容】本文通過記敘了曹劌向魯庄公有關齊魯戰爭問題的對話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闡明了作戰必須取信於民,並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 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贊美了曹劌的愛國之情。
22《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齊策一》。見九年級上22.《唐雎不辱使命》
【文題理解】本文選自《戰國策•齊策一》鄒忌,戰國時齊國人。諷,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地規勸。齊王,指齊威王。納,採納,接受。諫,一般是指臣對君、下級對上級直言規勸,使之改正錯誤。【中心內容】本文記敘了鄒忌從與徐公比美之事中悟出了治國的道理,進而以比美之事設喻,諷諫齊王納諫,使齊國大治的故事,說明只有虛心聽取真實的意見,做到「納諫除蔽」,才能把事情辦好。也表現了鄒忌自知之明,是一個明智、精細、善於推理,藉助生活小事諷喻齊王的謀臣形象。
23《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見七年級下25《兩小兒辯日》
文題理解:本文選自《列子•湯問》這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年近九十的老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後感動上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類征服自然的理想。
中心內容:這則寓言反映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只要不怕困難,堅持斗爭,就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24《〈詩經〉兩首》:選自《詩經》。【文化常識】《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也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同時也顯示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才能,是《詩經》中的精華。《詩經》的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並普遍採用「賦、比、興」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
【文題理解】《關雎》選自《詩經•周南》是《詩經》的第一篇,是一篇優秀的愛情詩。《蒹葭》選自《詩經•秦風》蒹葭,蘆葦。中心內容:《關雎》寫的是男主人公對一位在河邊采荇菜的姑娘的愛慕、思念、追求的過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愛情婚姻的大膽、執著的追求。
《蒹葭》表現了主人公尋求友誼(或者愛情)的過程以及最終失望的心理活動,深情地抒發了尋求伊人而不得的誠摯感情,形象地描繪了此時此地的凄愴處境。

熱點內容
網路小說求敗每天更新幾章 發布:2025-07-05 03:49:17 瀏覽:704
鄭雲龍經典小說 發布:2025-07-05 03:47:45 瀏覽:399
輕雨初晨的全部小說 發布:2025-07-05 03:40:25 瀏覽:647
網約媽媽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5 03:31:15 瀏覽:809
開局飛機上的殺戮游戲類小說 發布:2025-07-05 03:02:18 瀏覽:714
優秀小說經典語錄摘抄大全 發布:2025-07-05 02:50:12 瀏覽:295
5萬字以內言情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02:40:51 瀏覽:214
現代修真女生言情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05 02:40:46 瀏覽:301
經典九變小說 發布:2025-07-05 02:38:36 瀏覽:996
從諸天世界歸來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5 02:29:35 瀏覽: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