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說倚天屠龍記
1.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結局是什麼
《倚天屠龍記》原著結局是:
第一版結局:小昭與蛛兒離去,周芷若削發為尼,張無忌擔任峨眉掌門,並將明教教主之位傳給楊逍。最後一幕是張無忌與趙敏在房中情畫柳眉。
第二版結局:小昭與蛛兒依然離去,張無忌辭去教主之位,遠離義軍大事。最後一幕張無忌與趙敏於房中情話時,周芷若忽然出現在窗外,張無忌百感交集。
第三個版本延續第二版結局,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情節。就是周芷若向張無忌提出了她讓張無忌做的一件事,這件事就是張無忌永生不得和趙敏成親,除此之外他們在一起生孩子都可以,就是不能拜堂成親,因為周芷若要讓張無忌永遠記得她。
至於張無忌與趙敏有沒有去蒙古,書中並大灶沒有說。最後加入了張無忌的一段臆想,他臆想著與四女的情意,臆想著小昭不做聖女教主了,臆想蛛兒回來找他。
主要劇情:
元朝末年,武當弟子張翠山與天鷹教教主之女殷素素因捲入到屠龍刀的爭奪之中,與金毛獅王謝遜一起漂流到海上荒島。張翠山與殷素素二人結合生子,取名無忌。十年後,張翠山與妻子回歸中土,卻因與屠龍刀的瓜葛,雙雙被逼自刎,只留下孤兒張無忌。
機緣巧合,張無忌練成了絕世武功,並救明教於危亡,被推舉為教主。元郡主趙敏在與明教交鋒的幾個回合後,戀上張無忌,並為了他最終放棄郡主之名,與父兄決裂。除了趙敏之外,張無忌與峨嵋派周芷若、表妹殷離和波斯聖女小昭也都有千絲萬縷的愛意。
周芷若首先知道了倚天劍和屠龍刀的秘密:刀劍之中所藏的,乃是武功秘籍的地圖。她盜取刀劍、殺死殷離,嫁禍趙敏。張無忌不明真相,心中痛恨。趙敏無力辯駁,只能眼睜睜看著張無忌與周芷若襪槐成親。
然而,有關謝遜告仿友的消息中斷了張無忌與周芷若的婚禮。張無忌終於確定趙敏才是他一生的摯愛。深悟武林真諦的張無忌在解了元軍對少林寺的圍困後,辭去教主之位,與趙敏歸隱山林。
2. 誰能告訴我 金庸的倚天屠龍記的簡介
《倚天屠龍記》簡介
《倚天屠龍記》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該書表達了作者既反對異族侵略,也反對本民族暴政的思想。
(2)經典小說倚天屠龍記擴展閱讀
1、成書過程
1961年,《神鵰俠侶》在《明報》初戰告捷後,金庸馬不停蹄地著手創作的便是《倚天屠龍記》這部長篇武俠小說,並從1961年7月6日起開始在《明報》連載。當時,《神鵰俠侶》還在收尾,到7月8日才結束,兩部小說登在同一版面。他將這部作品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合稱「射鵰三部曲」。
《倚天屠龍記》於1961年開始在《明報》上連載,歷時一年多才完成。1976年作者對此書進行了全面的修訂。 2003年,作者對《倚天屠龍記》又完成了一次修訂。
2、作品主題
《倚天屠龍記》的主題深意,包括了正、反、合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正」,即俠義的傳奇。既寫「武林至尊、寶刀屠龍」的傳奇來歷,又寫「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俠義傳統。
第二個層面是「反」,即寫人性特徵。屠龍寶刀即刀中的兵書當然不是什麼「不祥之物」,真正「不祥」的乃是人類的貪欲和權勢欲,那些人之所以費盡心機地爭奪寶刀,無非是沖著「寶刀屠龍」的利器和「號令天下」的權勢而來。
可笑的是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明真相。到最終卻都為之「反算了卿卿性命」。這些正是小說的基本故事情節和敘事內容,同時又有明顯的思想寓意。
第三個層面是「合」,即寫傳奇與歷史的結合,俠義和人性的結合,人類的良知和善意的結合,歷史的透視和理想的結合。
所有這些「結合」,最終當然都體現在張無忌這一主人公身上,也體現在張無忌送給徐達將軍的那一段活中,同時還體現在作者對歷史所作的巧妙演繹——此後徐達果然用兵如神,連敗元軍,最後統兵北伐,直將蒙古人趕至塞外,威震漠北,建立一代功業」。
那屠龍刀中的兵書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當然是「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了。
這部小說的真正主題有兩層:既反異族侵略,也反本族暴政。
3. 金庸名著《倚天屠龍記》有多少字
《倚天屠龍記》的字數為1171000。
《倚天屠龍記》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
(3)經典小說倚天屠龍記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1、張無忌
武當派第二代「張五俠」張翠山與天鷹教紫微堂堂主殷素素的兒子,明教「金毛獅王」謝遜的義子,天鷹教教主殷天正的外孫,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在北極冰火島出生,認謝遜為義父。在那個與世無爭的環境下長大,又秉承三人教導,從小性格良善。
謝遜在冰火島談起以「七傷拳」打空見神僧十三拳的往事,說到打了十拳時,張無忌插口說:「義父,下面還有三拳,你就不要打了罷,這老和尚為人很好,你打傷了他,心中過意不去,倘若傷了自己,那也不好。」他跟義父在一起,學到一些基礎的武功。
十歲那年,跟隨父母乘木筏回到中原。當武林得知張翠山和殷素素歸來的消息後,無論正派還是邪道全都前來圍追堵截,千方百計想從他們身上獲得謝遜與屠龍刀的下落。小小張無忌也成了他們瞄準的對象,作為獵取情報的突破口。自此,他開始踏入江湖,開始明白世間人心的險惡。
2、趙敏
原名敏敏特穆爾,汝陽王(朝廷大將軍察罕特穆爾)的女兒,封號「紹敏郡主」,趙敏是她的漢名,是從她的封號「紹敏郡主」而來。其父在當朝執掌兵馬大權。趙敏生性好武,內力不深,但見識頗廣。
她愛做漢人打扮,活脫脫是個漢人美女,但只須一瞧她行事,那番邦女子的凶蠻野性,立時便顯露了出來。
作為元朝郡王府的千金,麾下高手如雲,如「玄冥二老」等,專門對付江湖武林人士,其氣派風度,一時無兩,而趙敏能讓他們忠心耿耿地為其辦事,能讓他們對倚天劍不屑一顧,可見她很能協調內部的利益關系。
4. 金庸原著倚天屠龍記的結局是什麼
金庸小說原著改了兩次,結局也不同。
最初的版本:周芷若悔過,出家為尼,青燈古佛伴一生,但這個結局引起了很多人乃至金庸至交的不滿。
第二版:周芷若悔過後仍是峨嵋掌門,但在結尾張無忌答應給趙敏畫眉時,突然出現在張無忌的窗前,淺笑吟吟地詢問張無忌:「無忌哥哥,你也可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這個版本的結局極具懸念,大概是因為金庸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取捨,所以大膽地把結局留給了觀眾自己遐想。
新修版:延續第二版,周芷若窗外問話後,張無忌出房門與芷若對答,芷若要求張無忌不得與趙敏成親,張無忌答應了,說自己不跟趙敏拜堂成親,但照樣可以生娃娃。張無忌還幻想,殷離變漂亮了主動回來找她,小昭也從波斯回到他身邊。
(4)經典小說倚天屠龍記擴展閱讀
《倚天屠龍記》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
《倚天屠龍記》把《明報》自《神鵰俠侶》以來所產生的影響進一步擴大,把讀者的眼光和注意力牢牢吸引和固定在了《明報》上。
1961年,《神鵰俠侶》在《明報》初戰告捷後,金庸馬不停蹄地著手創作的便是《倚天屠龍記》這部長篇武俠小說,並從1961年7月6日起開始在《明報》連載。 當時,《神鵰俠侶》還在收尾,到7月8日才結束,兩部小說登在同一版面。他將這部作品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合稱「射鵰三部曲」。
《倚天屠龍記》於1961年開始在《明報》上連載,歷時一年多才完成。1976年作者對此書進行了全面的修訂。2003年,作者對《倚天屠龍記》又完成了一次修訂。
《倚天屠龍記》的主題深意,包括了正、反、合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正」,即俠義的傳奇。既寫「武林至尊、寶刀屠龍」的傳奇來歷,又寫「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俠義傳統。
第二個層面是「反」,即寫人性特徵。屠龍寶刀即刀中的兵書當然不是什麼「不祥之物」,真正「不祥」的乃是人類的貪欲和權勢欲,那些人之所以費盡心機地爭奪寶刀,無非是沖著「寶刀屠龍」的利器和「號令天下」的權勢而來。可笑的是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明真相。到最終卻都為之「反算了卿卿性命」。這些正是小說的基本故事情節和敘事內容,同時又有明顯的思想寓意。
第三個層面是「合」,即寫傳奇與歷史的結合,俠義和人性的結合,人類的良知和善意的結合,歷史的透視和理想的結合。
所有這些「結合」,最終當然都體現在張無忌這一主人公身上,也體現在張無忌送給徐達將軍的那一段活中,同時還體現在作者對歷史所作的巧妙演繹——此後徐達果然用兵如神,連敗元軍,最後統兵北伐,直將蒙古人趕至塞外,威震漠北,建立一代功業」。那屠龍刀中的兵書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當然是「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了。
這部小說的真正主題有兩層:既反異族侵略,也反本族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