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小說結局設計

小說結局設計

發布時間: 2023-11-13 23:27:31

㈠ 小說結尾的六種形式是什麼

小說結尾的六種形式:

1、總結點題

就是在文章結尾的地方用簡明扼要的語句,點明題意,提示文章的中心,暗示全文的脈絡層次,從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加深讀者的印象,進而引導讀者的轉發。

2、首尾呼應式

所謂首尾呼應就是開頭講的內容在結尾的時候再點一下,通過呼應開頭,讓首尾圓潤,使文章渾然一體。

3、關聯讀者式

如果要渲染情緒就要自然流露,不能生硬矯情。到了結尾這個位置,要多用我們和你我這樣的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讓讀者感覺到就是在替他說或者對他說。寫文章除了要向讀者論述一個觀點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渲染情緒。可以告訴讀者要怎麼做,向讀者提出方法論或者行動論,鼓勵他們去付諸行動。

4、名人名言式

名人名言可以深化主題,讓文章不會顯得太平淡。同時引起人的共鳴,也讓層次變高了。

5、疑問思考式

把問題拋給讀者,讓讀者參與進來,開動腦筋去思考,對於評論區的互動起到很好的作用。以疑問的方式跟讀者互動,讓讀者暢所欲言,表達對文章的看法以及思考,這才真正起到一個用文字跟讀者交心的效果。

6、感慨與祝福式

感慨一下生活如此艱難等,祝福別人能擁抱美好。新媒體文章的結尾,並不單是一種模式,而是糅合了幾種模式。但無論用了哪幾種模式都要簡潔明了,切記長篇大論,否則就喧賓奪主了。而且結尾就應該要漂亮有力,引起讀者的共鳴。在結尾處一定要用上金句,無論是名人名言還是自己打造的金句。

㈡ 小說課:怎麼給小說寫結尾

昨日太忙,唯有今日補聽了昨天的課程,怎樣給小說寫結尾?

在課程中,無戒老師講到小說常見的問題:有以下四種(1)虎頭蛇尾式。這種問題指的就是作者前面寫的劇情非常精彩,但是到後面結尾過於匆忙,或者突然間劇情結束,戛然而止,導致爛尾。這在電視劇中有時也會這樣,突然就結尾了,觀眾也會感覺很糟糕,因此吐槽嚴重。

所以這也告誡我們,寫小說的時候千萬不能因為字數到了,而讓自己寫的小說快速結尾,我們一定要讓故事中的每條線都交代清楚。

(2)結局不合理。寫小說的過程中,不管我們的故事如何發展,一定要讓我們的劇情合理、邏輯合理。比如說好人變壞、壞人變好,一定是有契機的。這讓我想到了我最近寫小說寫到卡殼,就是因為我的故事發展沒有一個合理的契機。所以我們一定要通過故事情節,讓不合理的事變得合理。

(3)結尾過於平淡。我們喜歡一部經典的小說作品,除了小說內容吸引人,有時候也會因為一個好的結局發出感慨,甚至引人深思。森缺但是有的小說,結尾時並沒有讓人特別深刻或者很感動的結局出現,非常的平淡。

雖然說寫小說,有時候根據自己的情節,可以採用平淡的結尾,但若是作者沒有非常強的功力,還是不建議採用平淡的結尾方法。可能會適得其反。

(4)結尾沒有升華點明主題、升華主題 ,緊扣小說內容。這應該是小說的大忌了吧,畢竟你的作品要體現的思想主旨都沒有,如何給人好印象呢?

為了寫出更好的小說結尾,無戒老師還列舉了幾種小說結尾常見的形式:

(滲碰1)總結式結尾。經典的要數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他對她說,和過去一樣,他依然愛她,至死不渝。

(2)前後呼應型結尾。《追風箏的人》:他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此喊辯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他追。

(3)以環境描寫作為結尾。比如《活著》《平凡的世界》

(4)開放式結局。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還有《邊城》。

(5)獨白式結尾。如《挪威的森林》

(6)故事總結式結尾。如《包法利夫人》

(7)升華和點明主題的結尾。這個近年比較暢銷的作品《你當像鳥飛過你的山》便是這種方法。

上面這些經典的小說作品都用自己獨特的結尾方法讓人印象深刻,因此在寫作中,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這些寫法,多去模仿多去實踐然後嘗試運用到自己的小說中去,相信,我們也一定能寫出滿意的小說。

㈢ 034 | 小說結局的幾種寫法

網路小說的結局不同於傳統小說,一般來說無需作者升華主題或以一種詩意的形式來結尾,基本上只要不悲劇就行。

小說的最終結局一般緊隨大高潮之後到來,高潮出現的時候,一般要注意將各種線索漸漸收攏,將矛盾沖突集中到主線和主要矛盾上。

在高潮中,全部情節的關鍵糾葛在這里總交鋒,主要事件得到解決,人物形象的塑造在這里得到了最後的完成,讀者也在這里得到了最強烈的震撼和感動,同時小說的懸念也在這里得到了最終的釋疑。

以上是網路小說的結局,一般是比較固定的寫法,下面分享傳統小說結局寫作的十三種方式,僅供參考:

1. 死

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故事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發現只有死亡是最好的結尾。

事實上在虛構寫作中,死亡確實是一個非常便當的經常被使用的結尾方式;死尤其能體現傳統的悲劇美學的原則。我一直覺得魯迅的那個定義很有意思,他說 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部分毀滅給人看。對悲劇這樣的定義,我想它和我們用死亡去結束一次敘述的行為相當恰切。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非常之多。

比如雨果的《九三年》,小說的一號主人公戈萬最後被處決。戈萬被他的養父、同時是他的精神導師和革命軍的同志,被這樣一個關系特殊的人西穆爾登處決,因為他違反了至高無上的革命原則,他放走了革命的敵人朗德納克。在戈萬庄嚴的死亡結尾之後,還有一個連鎖死亡,就是西穆爾登自殺。他親自下令處死戈萬,這對他是致命的打擊,因為戈萬是他全部的希望。戈萬是他的學生,同時也無異於是他的孩子,是他眼中的光明。他處死戈萬,等於先把自己處死,所以他最終選擇自殺的結局。看《九三年》的時候,我們感覺到的那種震憾力,大概真的只有藉助主人公被處死才是最有震憾力的方式。

當然傳統悲劇美學的這種價值的毀滅僅僅是一個方向。 經常還能看到死亡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呈現,我稱之為一種缺撼,缺撼美。 同樣是死亡,前面也講到海明威《永別了,武器》里卡薩玲的死。小說通篇講的是亨利和卡薩玲在戰場上歷經千辛萬苦始終不渝的愛情;但是等他們已經遠離戰場、遠離硝煙,已經和武器和戰爭告別以後,他們已經來到世外桃源瑞士,開始了理想國的生活;卡薩玲僅僅是因為骨盆狹窄,在生育時突然死去。卡薩玲這種情形要是放在今天,肯定不會有什麼危險。在生產前,她骨盆狹窄的情況一定早就能通過儀器確診,然後醫生會建議剖腹產,這在今天都是很普通的事。但是當時卡薩玲確實死於難產,沒逃過這一劫。

這是由一種錯位的死帶來的強烈的缺撼,這個缺撼本身形成美感。

2. 大團圓

假如把《永別了,武器》的結尾改一下,讓卡薩玲生下小卡薩玲,一切像預想的一樣,或者是順產,或者是由一個大夫簡簡單單地把自然產變成剖腹產,總之是讓大人小孩都平安無事,那麼這就變成一個典型的好萊塢模式,就是大團圓。

好萊塢有一個原則——絕不跟觀眾為難,這可以說是一百年來好萊塢擊潰世界上所有其它電影製作機構而達到全面勝利的最主要秘訣。就是這個大團圓的結局模式。聽上去這很簡陋,但的確百試不爽。好萊塢有一個說法,觀眾自己掏腰包來看你的電影,你為什麼讓觀眾心裡堵著,心裡不舒服地離開電影院呢?這沒有道理嘛,你定要他心裡舒服,他掏錢到電影院里坐一個半小時,絕不是來受折磨的。

其實網路小說的結局也是這個道理,不跟讀者為難,讓讀者看到想看的。

3. 詩意

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是特別典型的例子。

比如雨果的《笑面人》,大概的意思是,「誠實變成災難,就像雪花變成雪崩一樣,是柔軟的東西慢慢積累的結果。」以這段話作為小說的結尾,是很典型的詩意結局的方式。

4. 揭謎

這也是很習見的結局方式,所有的推理小說結局幾乎都是揭謎,比如克里斯蒂就很典型。克里斯蒂盡管是20世紀作家,但是她小說的美學方式基本上仍是經典的、傳統的。作家在開始設置了一連串的謎,構成一個連鎖的巨大的謎團,到最後就像剝筍似的一層一層把謎底揭開。

5. 解嘲

經典的結尾還有一類是喜劇,在文學作品中,喜劇所佔的比重應該超過悲劇,超過正劇。喜劇的結尾大都相似,大部分喜劇都是以解嘲的方式結尾。我想這是因為, 既然是喜劇,你就很難以一種很鄭重其事、很壓抑很強烈的方式,來為一個喜劇人物最終畫上句號。

舉一個現代小說的例子,《二十二條軍規》。主人公尤奈林是一個特別荒誕的人物,他向一切現存的價值體系挑戰。他所有的舉動都出人意料,反而小說的結尾一點都不出人意料,而是遵循了傳統喜劇的結束方式——出走,就是逃掉。尤奈林本來是在戰場上,在一個島上的飛行大隊里,但最終他要逃到瑞典去。我們知道,軍人是不能擅自逃離戰爭的,除非被醫生證明精神上出了問題。二十二條軍規整個是一個圈套,把所有人都套進這場戰爭,誰都不能倖免。這有一點像「一個島上的人說那個島上所有人都說謊話」這個悖論,《二十二條軍規》也是在一個嚴密的悖論框架之下。就是說,小說本身是以悖論的方式構成的。尤奈林最後還是選擇出逃;上至隊長,下至隨軍牧師,他的夥伴們都幫他出逃。他要逃的時候,還堂而皇之地說了這么一段話,他說,「我不是因為要逃避責任,我是迎著責任而上,我是為了救自己生命而逃,這絕不是一種消極」。他對自己從戰場上逃跑的行為完全是一種解嘲的方式,有一點像我們的阿Q。

6. 有去無歸

可以這么說,這是故意走向虛無的一種美學方式,這種方式有時能帶來傳統悲劇美學的那種悲壯和庄嚴感。

特別典型的例子是聖埃克絮佩里的《夜航》。一個試飛員在執行越洋試飛的任務時,飛機的操縱開關失靈,與地面指揮部門失去聯絡;而這時油箱里也只有有限的油量。他一直往前飛,前路漫漫,我們只知道他飛出去了,卻不知道他究竟怎麼結束,根據一般的經驗判斷,他應該是墜海。但是誰也不願意簡單地把結局定位到墜海。聖埃克絮佩里在《夜航》里把主人公的結局就這樣撂下了,完全不管他到底去了哪裡。然而有趣的是,聖埃克絮佩里個人生命的結局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呈現的。作家自己也是試飛員,在一次試飛任務中,他突然走入虛無,再也沒有任何音訊。這種有去無歸的方式,這種突然墮入虛無的消失,充滿了悲壯的美感。埃克絮佩里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個謎。

7. 夢魘

東北話里有時會說,誰誰誰被魘住了。魘住了就是在夢里沒出來。

比如卡夫卡的小說,人莫名就陷到一場官司里——這是《審判》所講的故事。而另一篇小說《城堡》講的是你接到某一個指令,讓你到城堡里去辦事情,城堡就在你視線所及的地方。但是當你往前走,你無論怎麼走都走不到,這像民間傳說的「鬼撞牆」,走著走著又走回來了,你怎麼往前走,城堡總在前面,在遠處。。。

8. 循環往復

有一部電影《暴雨將至》,是一部了不起的電影。電影里講了四段故事,一開始在一個修道院里,一個男孩在拚命逃命,然後講了很復雜的四段故事。故事講到最後,奇妙的是,故事最後這一刻和最初這一刻一模一樣、完全吻合。而這中間已經發生過那麼多復雜的故事,最後又講回去了。

這個結構有點像我們小時候的語言游戲,「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的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

今天的文學里有若干這樣的情形, 以回到開始的方式來結束, 《暴雨將至》是特別典型的例子,這真的是一部傑作,看完後你會受到很大的震動,因為沒看之前你不能想像電影還能這樣拍。

9. 得而復失

有個成語叫「失而復得」,而在20世紀敘事結構里有一個反其道用之的方式——「得而復失」。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老人與海》。看《老人與海》,最後簡直會覺得莫名奇妙。故事裡,他們很小的漁船居然就能捕到重幾千磅的大馬林魚,而且在他們的海灘上經常有這種魚的骨架。老漁夫桑地亞哥費了那麼大的力量,歷盡千辛萬苦,結果卻只帶回去一具毫無用處的魚骨架,因為類似的魚骨架在海灘上不是一兩具,漁民們捕完魚取下魚肉後,經常就把魚骨架留在海灘上。

得而復失這種方式,非常直接地顯示出生活本身的虛無色彩:你付出這么多,最後你卻發現什麼都沒得到。 得而復失與今天被抽象之後的人類生活的情狀尤其相似。民間有一個說法是:你有多少錢你都帶不走。這和西方的說法有點像:「來自泥土,歸於泥土」。人生就是這么回事,看上去你來到世上轟轟烈烈,波瀾壯闊,有各種各樣的經歷,但是到頭來,你仍舊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 

10. 走出敘事人視野

剛才講到的「有去無歸」是導向虛無的一種結局方式,但它充滿了悲壯感,還有一種方式是索性走出敘事人的視野,故意地消失掉。這和「有去無歸」走入虛無的方式還有不同,它可能更多呈現出無奈。

毛姆的傑作《刀鋒》就是以這樣的方式結尾,據說《刀鋒》的主人公拉里是以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為原型。拉里的結局方式是典型的走出敘述人視野。拉里忽然不見了,敘述人從此再也追蹤不到他,敘述人對他可能的行蹤作了若干假設。但是最後他說,「這些不過都是我的假設,拉里究竟在不在這世上,我也不知道,因為他已經走出我的視線。」

這完全是因為生活本身的無奈何、生活的無聊,個人不能夠對生命充滿熱情,且能動地使生命有意義,在沒有辦法的時候,走進自己也看不清的一種狀況,走出敘述人的視野。

11. 以死亡來終止

這個方式和第一種方式說到的死亡結局是不同的,那個是屬於傳統悲劇美學的范圍,是以死亡把人生有價值的部分毀滅給人看,而這個不是。

比如小說《等待》里的主人公,他活著跟死了沒有太大差別,他死了跟活著也沒有太大差別,他早就把生和死本身模糊了。海明威說,一個故事講到沒辦法結束的時候,只能讓主人公死掉,沒有別的方式。《等待》是很典型的例子,你甚至可以說,他這個死亡是自己找來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像海明威的《殺人者》,殺手在餐館等他,但這天主角沒出門,沒去餐館,所以他逃過一次。但是我們讀了小說之後,我們能夠覺察到的是,主角終究難逃追殺,他的命運和《等待》里的主人公的命運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個故事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由於故事本身的無奈,使得故事的結束只能停留在死。

12. 歪打正著

這可以說是特別能顯示生活荒謬性的一種結局方式。

薩特的小說《牆》是詮釋「人生荒誕」這個哲學命題的特別明顯的例子。主人公是個革命者,不幸被俘了。本來他肯定是要被槍斃的,但是到最後臨刑之時,他想反正免不了要被處死的,何不戲弄他們一下,於是他就順嘴胡謅了一通,說你們要找的那個人我現在告訴你們他的下落,他就藏在一個古墓里。其實他完全是想趁最後的機會嘲弄一下敵人,結果在他等著被處決的時候,突然傳來命令要釋放他。原來跟據他提供的情報,敵人來到古墓,正好那個人拿槍還擊,於是敵人一下子把他擊斃了。前面主角完全是順嘴亂說,他根本不知道敵人要他交待的那個人剛好真的在古墓里。但居然被他說著了,典型的歪打正著。

13. 迷失

博爾赫斯的小說里有大量的以迷失作為結局的例子,很出名的有一篇小說叫《沙之書》。有一個人上門推銷書,他說他有各種版本的《聖經》,「我」說「我」不缺《聖經》,然後他說他有一本書叫《沙之書》,他把書拿出來讓「我」看。這本書沒有頁數,任何一頁都不會重復,沒有任何秩序,無始無終。當然這是個哲學小說。一開始「我」還充滿熱情地看這本《沙之書》,看到最後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沒有意思;這種東西太玄了,於是「我」想讓它消失掉。因為我供職在一個圖書館里,這時我想到一句話,「藏匿一片樹葉最好的地方是森林」。於是「我」把這本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奇書,隨便放到了圖書館里一個書架上,「我」故意不記是哪個架子,那麼這本書一下子混跡於圖書館浩瀚的書海里,書本身變成了一顆渺茫不可尋的沙粒。「我」有意地讓這本書迷失在一個龐大的國立圖書館里。

END

㈣ 小說都有哪些結尾方法最後給人留下足夠的想像空間的結尾方法叫什麼

小說結尾幾種方法
1.死
2.大團圓
3.詩意
4.揭秘
5.嘲諷
6.留白、開放式結局、留懸念。
7.典型的「歐·亨利式結尾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㈤ 如何寫出引人入勝的小說結尾

小說家米奇˙斯皮蘭曾說過:「小說第一章能幫你賣出這本書,小說最後一章能幫你賣出下一本書。」

人們常常說,做人做事最怕虎頭蛇尾,小說也一樣。

真正的寫作高手,寫出的小說結尾總是令人拍案叫絕。

作者認為,一本書的命運取決於結尾的好壞,強勁有力的結尾可以拯救一本平庸的書,疲軟的結尾會毀了一本很棒的書。

所以,寫出好的結尾是每個小說家夢寐以求的事,但是,好的小說結尾卻很難寫,原因有三。

①好的結尾要具備兩個因素,一是結局完全符合這本小說所屬的類型,二是結局要讓讀者感到驚訝。

②好的結尾很難寫,就像雜技表演,要把同時旋轉的七八個盤子來一個盛大的收尾,既要安全,又要有新意。

③隨著新流行文化的結尾也不斷涌現,寫結尾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

那麼,怎麼寫出一個精彩的結尾呢?

有人說,幸福的人各不相同,而精彩的結尾也各有特色。

為了讓讀者對不同類型的精彩結尾一目瞭然,作者通過舉例一一拆解。

① 沖擊結尾

這種結尾怎麼寫?

就是把情節的緊綳情緒拖到最後一刻,接近結尾時,對手必須感覺快要贏了,所有的事情都對他有利,主角反而危機,直到主角喚醒內心深處的力量,有所行動時,你才打出最後一拳。這種結尾帶給讀者的感受,就好像在看一場讓人最熱血沸騰的拳擊比賽,令人大呼過癮。

②帶出「真好」與「糟了」的感受

作者認為,最棒的閱讀體驗就是帶給讀者一種「真好」與「糟了」的感受。

要想結尾產生這種效果,關鍵在於最終場景的設計,一旦故事的主要動作場景結束,要引發讀者產生「真好」的共鳴,或者帶給讀者不祥的預感,甚至讓他們翻到最後一頁時,低喊 「糟糕」。

③選擇結尾

基本結尾有三種:一是主角達成目標,正向結尾;二是讀者不知道主角是否達成目標,模糊結尾;三是主角沒有達成目標,反向結尾。

在寫結尾的時候,可以在這三種結局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復雜的元素。比如,主角達成了目標,卻導致負面的結果;同理,主角也可能沒有達成目標,卻得到了更好的結果。

④意外結局

作者說他不知道如何寫出令人拍案叫絕的意外結局。

但他知道通過訓練心中的作家替結局想出可能的轉折。

當你快要寫完初稿時,先想好一個結局,想出10個不同的結局,思考各種可能性,從中列出前4名再仔細醞釀,最終選出最適合當轉折的結局,添加一點意外元素,寫出意外結局。

⑤收掉四散的梗

怎麼知道那些四散的梗有沒有收掉?

很簡單,找幾個人去讀你的初稿,如果他們問「嘿,那個傢伙後來怎麼了?」之類的話,就知道沒有收好梗。

對於重要的梗,你就加入一到幾個場景來處理,或者用一篇簡短的新聞剪報來作結。對於較小的梗,你就讓角色解釋後來怎麼了。

於是,讀者就感到真正地完結了。

那麼,如何把精彩的結尾在最後一頁呈現出來呢?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是出自《列子·湯問》的成語,意思是指歌聲高亢、優美悅耳的音樂長久地在屋樑上回盪,令人餘味無窮。

作者認為,小說的結尾也可以寫出這種繞梁餘音的韻味,他把它稱作回響。

當然,回響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作家全力以赴去做。

那麼,怎麼樣才能寫出具有回響效果的最後一頁呢?

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種、斟酌語言。

結尾的每一個字都要慎重,要麼惜墨如金,要麼賦予結尾一點詩意。

第二種、安插對話。

對話是很適合作為回響結局的,為了減少對話造成的刻意感,安插對話要在小說稍早的段落中進行。

第三種、敘述段落。

一個完美的結局,它可以是一段場景或者角色的描寫,也可以是敘述陰魂不散的過去,甚至可以是敘述籠罩未來的陰影,只要感覺對了就行。

第四種、提煉總結。

用這個方法結尾,既能替角色的感受圓滿作結,又不讓讀者覺得你過度干預,一舉兩得。

靈活運用以上四種方法去寫,你就可以讓結尾煥然一新了。

寫小說雖然很辛苦,但千萬不要因為累就急著快快寫完結局。你可以先做做夢思考更好的結局,或者把結尾規模放大再刪減,甚至在寫結局前休息一整天來維持靈感。

總之,就是不能把自己逼到截稿期限的極限而草草結尾,留下遺憾。

【每日一問】這么多精彩的結尾,你最喜歡哪一種?試一試把它遷移去寫你的文章結尾吧。

【早安心語】全球領導力第一導師麥克斯韋爾說過:「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他還說:「行動可以激活你的才華,最大化你的潛能,讓你過上夢想人生。」

#《這樣寫出好故事》# 第6章領讀稿

㈥ 小說結尾的表達效果

小說結尾的表達效果如下:

1、令人傷感的結局作用:(1)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2)從表現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5、以景作結作用:(1)暗示情節發展或故事的結局氏游;(2)升華或深化小說的主題、情感;(3)烘託人物形象;(4)與開頭的景物描寫形成首尾圓合之勢,首尾呼應。(5)言有盡而意無窮,留給讀者以無限想像的空間。

熱點內容
好看的都市言情全本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8 18:27:25 瀏覽:121
2019免費網路小說 發布:2025-07-18 18:18:58 瀏覽:902
小說網游之惡魔獵手 發布:2025-07-18 18:13:14 瀏覽:564
網路小說大神全職嗎 發布:2025-07-18 18:03:33 瀏覽:370
復述一個經典小說的故事情節 發布:2025-07-18 17:50:57 瀏覽:474
重生創造游戲的小說 發布:2025-07-18 17:49:30 瀏覽:122
李姓言情小說女主角名字 發布:2025-07-18 17:28:32 瀏覽:627
打鴛鴦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8 17:13:03 瀏覽:922
王菲有聲小說免費聽 發布:2025-07-18 16:59:29 瀏覽:853
必須犯規的游戲小說歸來劇情 發布:2025-07-18 16:55:12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