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張愛玲小說結局

張愛玲小說結局

發布時間: 2023-11-02 14:19:15

⑴ 小說傾城之戀的大結局是怎樣的

愛情,千萬種面貌,每一種都有著獨特的呈現形式。而且它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情感,甚至可以同時包含親情和友情。例如多年的朋友,突然產生了愛情,最後又產生了親情,這是一個連鎖反應。不普遍,但是也常見。愛情的奇妙之處,真是說不清也道不明。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講述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看似圓滿的結局,實則浸透著蒼涼。白流蘇與范柳原之間的感情,一開始可能不是愛情,可是到了最後,誰又能肯定說這不是愛情呢?

倘若不是香港的淪陷,白流蘇可能沒有機會嫁給范柳原。戰爭的爆發,拖住了范柳原不安分的腳步,也拉近了兩個人「心」的距離。他們在戰亂中,相互依偎,只有彼此,反而多了一份真心。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兩個自私的人,因為香港的淪陷,走在了一起,成了一對平凡的夫妻。一切都似乎圓滿了,但是總覺得哪裡不對。

一座城的傾覆,成全了一對戀人。看似浪漫美好,卻透露著無限的悲涼。無數個人死去了,無數個故事沒有了結尾,這一個故事的圓滿,又有什麼意義呢?每個人都喜歡圓滿的結局,可是如果以一座城的淪陷為代價,你還想要嗎?

⑵ 為什麼張愛玲的小說大多以悲劇收尾

從文學作品的創作方面來講,對於讀者而言會有一種慣性思維,都覺得在故事的結尾會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如果利用悲劇的形式進行收尾的話,會給讀者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同時顛覆了他們平常的思維,在閱讀的過程中帶來更多的震撼,使文學作品意味深長。


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之下,所以張愛玲利用文字透過熱鬧而又繁華的人世,看清這個現實而又慘淡的人世間。

⑶ 張愛玲的哪些小說是完美結局

她的小說都是寫生活,一個人的一個時期的狀態,甚至一個人的一生,有起有落,好多都是很平常的過日子,很難用是否完美衡量.

如果非要說,《傾城之戀》的故事大概算所有小說里最完美的,戰火紛飛的逃往路上,男女主角終於放下了算計和試探,找到了完美的愛情(注意只是當時,畢竟兩個人復雜的閱歷在那裡,安定下來後,也就是一般過日子,談不上愛情).
《金鎖記》這個故事從頭到尾最不完美,金鎖因為自己的個性,坑了自己,也坑了自己的兒女。

其餘的:
《小艾》比較完美的,因為那是張在解放後留大陸時期的作品,後半段的整個意思都是社會好,不過這個不能代表張的特色,張離開大陸後,也出於政治目的,寫了些社會主義不好的文。

《紅玫瑰與白玫瑰》,男主角因為生活太憋屈,出去胡鬧,時間一長,發現無論怎樣日子還是要過,所以決定還是做個大家眼中的好人吧。

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一個講了一個關於性的小故事,女孩子被家人過度保護,結婚卻不知道性為何物。一個講了一個女孩子怎樣因為貧窮變成交際花,最後出於一點點感情,也出於利益的考慮,和一個混血男孩結婚了。

《十八春》特郁悶,姐姐為了留住姐夫,犧牲了自己妹妹,也犧牲了自己妹妹和一個青年的愛情,結尾是妹妹和那個青年都毅然投身革命了。

《連環套》寫了一個女人,性格很外向,鑽營了一輩子,依附不同的男人,好多兒女,到頭也沒落下什麼,但她年老後的日子過得也不差,至少外人看,表面還是風光的。

《創世紀》講一個窮人家的女孩子,沒什麼自信,卻遇到了一個追求他的人,女孩子逃避了,後來發現那個人是騙子,全書說的主要是她和她家人對這場戀愛的態度。

《多少恨》也是講一個窮人女孩子,很自強,遇到了一個不錯的男人,這個女孩子卻有個不爭氣的父親,想把自己女兒當搖錢樹,整天勒索她,還借著她的關系找那個男人要錢,女孩子覺得丟臉,也為自己的命運悲哀,最後和男人分手去外地了。

《相見歡》是兩個有年紀的女人聊天,丈夫怎樣怎樣,孩子怎樣怎樣,世道怎樣怎樣,側面反映普通市民的心理的。

大概就這樣吧,不止這些,還有的記不清楚了。

⑷ 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是怎樣的

《傾城之戀》作為小說的標題,首先給人一個閱讀的提示。我們可以設想,張愛玲將在這里講述一段傳奇——「羅曼史」,即一段動人心魄的愛情故事。「傾城」在文學中,它是一個形容詞。形容婦女容貌極美,美到令眾多的人傾慕、傾倒的程度。「傾城傾國」一詞,語本《漢書·外戚傳》:「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但讀完了張愛玲的這篇小說,就會發現,書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蘇並不是美貌驚人,白流蘇與范柳原成婚,交易的因素亦多於愛情的因素。倒是在「傾城」的另一意義:傾覆、倒塌,淪陷上,傾城之戀名副其實。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故事發生在香港,講述了出身沒落之家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棚森敗的婚姻,身鏈吵畝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一次機會她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愛情,想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賭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香港陷落的一剎那,兩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正如書中所說「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傾城之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情故事,它沒有纏綿悱惻,濃艷香麗的情節,這是一篇小說也是一篇傳奇,而它的傳奇色彩充分體現在白流蘇和范柳原在情場上真假莫辨,亦虛亦實的感情糾葛中。他們一個是舊式大家族中的新式女人,想要創造自己的命運;一個是現代風月場上的偶露真情的調情高手,范柳原對白流蘇有一點愛意,但這點愛意不足以讓他承擔起婚姻的責任,白流蘇只要一紙婚約,她知道愛情不能長久,而婚姻卻能提供生存所需的一切,她只是想生存,生存得好一點。在綿綿情話營造成的甜膩的氣氛中,展開的卻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各自設了精妙的陷阱,期待能獵獲對方,卻都不能如意。雙方既有愛的真意又有相互算計的精明,在張愛玲的筆下他們這對自私的男女終於因為戰爭這個非人力因素而走到了一起。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恐怕還是要受道德譴責的。白公館是守舊的,他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碰雹的十點鍾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館有這么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里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可是這里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點。當她的錢財被盤剝凈之後,她在家裡的存在成了拖累和多餘。為了逃脫守寡的命運,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再無其他,寂寞倒是其次。她希望得到一紙婚約。她覺得一個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裡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但或許仍是無關愛情的。

范柳原是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愛情和婚姻。但他的內心深處卻渴望安穩。他知道白流蘇不愛他,卻仍不只一次的問:「你愛我嗎?」 面對白流蘇的反問,他冷冷的說「我不至於那麼糊塗,我犯不著花了錢娶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管束我……」愛情在他眼中成了一種「遙不可及的想望」他渴望得到卻吝嗇付出,他甚至認為 「婚姻就是長期賣淫……」

在淺水灣一邊山的高牆下,范柳原對流蘇說:「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愛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各自為了捍衛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當終於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託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但究竟與愛情不大相干。初讀《傾城之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才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張愛玲的小說多以滬港社會為背景,以洋場遺老遺少,摩登青年男女畸形的婚戀故事為中心,在剖析舊中國兒女在現代社會的醜陋、畸形的人性心理的過程中,賦予作品蒼涼,陰郁的色彩。表現自己領悟人生的悲劇感和荒誕感。

資料說「孤島文學」指抗戰時期上海租界的文學,存在時間是從1937年11月上海淪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侵入租界止。這時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軍侵佔的淪陷區,僅租界內是日軍勢力未到而英法等國控制的地方,故稱"孤島"。文藝工作者利用租界這一特殊環境進行抗日文學活動,稱"孤島文學"。然而,我覺得對於張愛玲來說「孤島文學」可用她的那句「我甚至只是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中沒有戰爭也沒有革命」來闡釋。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一座「孤島」從中國文學史的角度上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及至之後,中國文學始終是一股社會救亡的政治變革的洪流。作為張愛玲這樣「無家無國」、完全以寫沒落家庭中男女情感、家庭倫理為題材的作家,能夠立足和成名,實在有太多偶然。正像《傾城之戀》中有一段話:「……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個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處。」張愛玲的老友作家柯靈說,如果不嫌擬於不倫,只要把其中的「香港」改為「上海」,「流蘇」改為「張愛玲」,簡直是天造地設。

在同學們了解了張愛玲的生平之後,你不難發現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緻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於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文字在她的筆下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對我來說,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那種快樂來自與在「親切感和某種心靈被袒露的窘迫感的交織中領悟作品特有的吸引力」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⑸ 張愛玲的《半生緣》最後結局如何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結稿,後來張愛玲旅美期間,進行改寫,刪掉了一些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改名為《半生緣》。

《半生緣》講述了舊上海的幾對年輕人的愛恨情仇,他們曾經都是有緣人,最後卻各奔東西。幾個平凡的眾生男女,世鈞、曼楨、叔惠、翠芝,一群隨處可見的都市年青人,講述了那一點點並不離奇的痴愛怨情。

而同時翻天覆地的中國近代社會種種變事:九·一八、一二·八、抗戰勝利、國民黨接管、上海解放、支持東北,只是作了他們的背景,隱隱約約給他們的故事刷上一筆動亂的底色。

沈世鈞本於顧曼楨相愛,可家裡卻催促他和表妹石翠芝結婚,曼楨的姐姐顧曼璐為維持一家生活開支輟學當交際花,最後在萬般無奈之下與有婦有子的祝鴻才結婚。

由於喪失生育能力,曼璐生活在隨時被丈夫踢出家門的恐懼之中。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父權訓示下,這種因為生育或者不能生養男孩,而害怕被丈夫拋棄的恐懼感,正是構成女性傳統恐懼的其中一個主因。就在曼璐害怕喪失地位的傳統恐懼中,最後竟把自己的親妹妹視為可以成全她保有身份的貢品。

曼璐雖然對糟蹋她身心的男性社會——她舞女的身份充分說明了此點——表達了不滿,但同時卻又沒能逃離壓抑現場,她非但不能反制,反而成為儒家宗法父權的串謀者,讓祝鴻才對自己的妹妹逼奸成孕。

因此,在貢品和符號的意義之外,曼楨也成為曼璐討好丈夫的一種中介者。在主流文化下的閨閣政治敘述中,這故事表現了女性與父權體制復雜的聯系:即女性同時是主導文化的顛覆者,兼服從者。

⑹ 情深緣起原著小說結局是什麼

《情深緣起》原著小說是《半生緣》,其結局是:

曼璐為了討好祝鴻才,不惜犧牲妹妹的幸福,令她替祝鴻才產下一子,並阻止世鈞尋找曼楨,曼楨終於逃離曼璐和鴻才的魔掌後再找世鈞時,世鈞已和翠芝結婚。不久之後,曼璐去世,曼楨為照顧兒子回到祝家,最後和祝鴻才結了婚。

(6)張愛玲小說結局擴展閱讀:

《半生緣》中,作者在她所塑造的人物身上自覺不自覺地透露了自然主義色彩。首先,作者通過物象和人物的服裝色彩來暗示人物命運。

在物象的選擇上,張愛玲運用了「房子」這一物象,房子本來是人們居住生活的場所,但它另一意義上也是囚禁人的地方,也是埋葬人們幸福的墳墓。曼璐所居住的房子在偏遠郊區的一棟別墅里,雖然房子富麗堂皇,但卻沒有家的氣息。

到後來曼楨被祝鴻才強暴之後被關在」裡面一道鎖,外面一道鎖「的兩件空房裡,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這棟房子像一座牢籠,暗示著她們姐妹倆的悲劇命運。

同時,張愛玲善於運用色彩,尤其是她筆下人物的服裝色彩。人物的服裝色彩成為作者獨特的隱形話語,她以一種隱形話語的形式來刻畫人物,暗示情節以及人物命運的發展。

熱點內容
離婚後總裁後悔的小說 發布:2025-07-19 00:17:09 瀏覽:232
上位小說曾煜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8 23:48:36 瀏覽:406
免費閱讀小說噬愛 發布:2025-07-18 23:48:03 瀏覽:660
都市人妻出軌小說網 發布:2025-07-18 23:41:12 瀏覽:881
尚尚夏夏小說結局 發布:2025-07-18 23:37:49 瀏覽:604
我的極品老婆小說txt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18 23:34:48 瀏覽:473
高質量好文筆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8 23:34:25 瀏覽:82
短篇小說可以在哪個平台發布 發布:2025-07-18 22:59:31 瀏覽:724
三國城市建設類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18 22:59:27 瀏覽:858
霸道總裁深深寵女主顏汐落小說 發布:2025-07-18 22:55:06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