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推薦三大經典
『壹』 金庸寫的最好的小說是哪些,排在前三的都有什麼
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作為武俠小說裡面的金大俠金庸老先生,他這輩子一共寫過15部小說,在這15部小說,當中如果要排出前三名的話,我相信很多人會有他們自己的排比方式,我個人認為金庸寫的最好的小說是,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鹿鼎記,為什麼我會把這4部小說認為是金庸最好的小說呢?
倚天屠龍記和神鵰俠侶應該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後兩部,我認為這兩部小說能夠承前啟後承上啟下,完成了金庸的射鵰宇宙的設定,然後就是鹿鼎記和天龍八部,其實他們兩個已經脫離了傳統武俠小說的意義,可以說是金庸老先生對武俠小說的一次創作上的顛覆。
排在第3位的是神鵰俠侶,至於為什麼會把神鵰俠侶排進前三名,是因為我個人的小心思,神鵰俠侶是金庸所有武俠小說當中我看的第1本小說,當年就被楊過的桀驁不馴,小龍女的美若天仙所吸引,直到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中年老男人,我還是認為神鵰俠侶的情節真的是引人入勝。
『貳』 金庸的小說哪部最好看
問題一:金庸哪部小說最好看 金庸大作:衡卜《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
早期作品漢民族精神較強,如《書劍恩仇錄》《碧血劍》,晚期作品不僅尋求民族大同,而且對男女情愛也不再執著為兩兩相守,其封筆之作《鹿鼎記》最具代表。
若論俠之大者,莫過《天龍八部》中之喬峰,次則《雪山咐昌穗飛狐》中的胡一刀。《雪山飛狐》短,而《飛狐外傳》長,但《雪山飛狐》中無論胡一刀夫婦還是苗人鳳,俱形象鮮明。《飛狐外傳》則讓人印象模糊的多,好在有個程靈素,也不知胡斐是那根筋不對,不愛程靈素,偏偏愛上那個莫名其妙的袁紫衣。這部書唯一能讓人記住的倒是鍾四嬸剖兒腹的慘烈場景。
我看得次數最多的是《書劍恩仇錄》,倒不是這本書多好看,實在是小時候沒書可看,逮著這本書看個沒完。可見俠之大者竟是金老爺子,區區一部二流作品,就能讓我等如醉如痴。此書中最無趣的人物是陳家洛和香香公主,印象最深的是翠羽黃衫霍青銅和駱冰的白馬。
最不喜歡的是《碧血劍》,裡面的人好像都變態,不過唯有九兒(被崇禎斬去一臂的公主)和何鐵手稍微像點人,可惜最後都沒有好下場:一個黯然出家;一個所愛非屬,又被袁承志這個無趣的師傅取個何惕守的爛名,泯滅人性。
最沒印象的是《鴛鴦刀》,可見金老爺子確實適合寫長篇。
最像散文的是《白馬嘯西風》,雖只看過一遍,卻一直記得李文秀(好像是這個名字)的憂傷。
最恐怖和故事情節最突兀的是《連城訣》,當年看這部書的時候,怎麼都覺得中間像是掉了一大段似的,前後變化太快。不過砌死人牆的情節卻讓我的朋友一直沒看完這部書,而且把其歸為了恐怖小說。
最沒想像力的是《越女劍》,這部書幾乎完全脫胎於古代志異小說,少了許多金老爺子的筆上風采,不過越女還是靈秀飄逸的。
最沉重的是《天龍八部》,名字取自佛經,可見一斑。裡面的悲劇人物太多,喬峰、阿朱、阿紫、游坦之、慕容復、天山童姥、李秋水、葉二娘、玄慈......幸福如段譽、虛竹、王語嫣,也是歷盡滄桑,各有悲秋。所以它雖是金老爺子的得意之作,但我卻不喜。當年最不喜歡裡面的阿紫,好在倪匡如我,在代筆時竟將阿紫弄瞎,誰知金庸又千方百計讓阿紫復明。年少時一直不懂為什麼,現在才明了,如其這樣,才能讓人物入木三分。不過,仍然無法同情阿紫,也為阿朱臨終託付嘆了又嘆!
最出名的是《射鵰英雄傳》,當然這是港劇的功勞,特別是83版的黃蓉已成絕唱!說起黃蓉,倒和《碧血劍》有些瓜葛,據說《碧血劍》里的溫青青是黃蓉的前身。不過依我看,黃蓉不知比溫青青好上多少倍。還有,這部書里有許多有趣的人物,比如洪七公、周伯通、黃葯師、歐陽峰等。書里,我最不喜的人物就是柯鎮惡,迂腐、頑固、又常常好壞不分,好在蓉兒絕頂聰明,否則不知要被他誤到什麼時候。
最不像武俠小說的是《鹿鼎記》。連金庸自己都說,這部書更像是一部歷史小說。不過仍然喜歡小寶的無賴和有趣。竊以為影視中,最適合扮演小寶的是梁朝偉和周星馳。當年梁朝偉和劉德華版的《鹿鼎記》至今看起,雖略顯陳舊,但形神不毀。周星馳毋庸多說,自有公論。陳曉春版和張衛健版韋小寶,不看也罷。
最讓人傷心的是迅春《神鵰俠侶》,不為別的,只為楊過辜負了那麼多美女。初看神鵰,最不喜小龍女,次則楊過,對二人的不喜甚至甚過李莫愁。後來,看了一篇文章,叫做《一見楊過誤終身》,深以為是。想想從此寂寞終生的程瑛、陸無雙、郭襄等,還有為之殞命的公孫綠萼,你如何還能心平氣和地祝福他們?楊過既然最愛小龍女,又為何要讓其他女子心動?等到別人墮入情網了,卻又拿小龍女來當擋箭牌?所以,後來覺得小......>>
問題二:金庸武俠小說哪個好看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我最喜歡《笑傲江湖》,看過書,很好,電視劇喜歡呂頌賢那個版本,跟原著稍有出入但都只是在細節上。
《射鵰》黃日華、翁美玲版得好,跟原著差不多,像李亞鵬版得就不要看了,太有失美感。
《神鵰》古天樂、李若彤那個版本好。
《倚天屠龍記》吳啟華、黎姿版也很好,只是跟原著的差別稍微有點大,尤其是結局,可以看看賈靜雯、蘇有朋版。
《天龍八部》黃日華、陳浩民版本得好,只是結局跟原著不一樣,不過比原著結局慘的輕了許多。
金庸的武俠真的值得一看,有機會去看看吧!
問題三:金庸哪幾部小說最出名?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5年生於浙江省海寧縣(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男主角陳家洛就是海寧縣人)。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報》工作期間,寫出了《書劍恩仇錄》並在《新晚報》上連載。隨後一發而不可收,《碧血劍》、《雪山飛狐》,直至《射鵰英雄傳》,奠定了他武俠小說大宗師的地位。《射鵰》後,金庸離開了《大公報》,手創《明報》,隨後的《神鵰俠侶》等大部分小說均在《明報》上連載,直至封筆之作《鹿鼎記》。至此,金庸一共寫了十五部武俠小說,除一部短篇《越女劍》,其他十四部長、中篇小說取書名第一字而綴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自己說,這十四部書中,他自己比較喜歡、感情較強烈的幾部是:《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飛狐外傳》和《笑傲江湖》。我也覺得這幾本書中的情感描寫確實是超凡入聖,或纏綿誘人,或辛酸誘人,或凄慘動人,變幻萬千,扣人心弦。另外,我個人對《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也是情有獨鍾。喜歡《射鵰英雄傳》,可能是有一點懷舊心理。畢竟,那是我看的第一部武俠小說呵。現在看來,郭靖與黃蓉的愛情,不過是民間故事裡「傻女婿與精媳婦」的翻版,比較俗套。倒是 *** 歐陽克對黃蓉的一片痴心讓人感動,完顏洪烈對包惜弱的一往情深讓人震憾,楊康和穆念慈的愛情也很凄婉動人,便是銅屍鐵屍的「賊漢子賊婆娘」,也強過郭大俠一臉深沉為國為民。很抱歉我在書中拍了郭大俠幾磚。十多年過去,我已經不再是當初痴迷於他的那個單純少年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神鵰俠侶》從頭至尾都在寫一個「情」字,但到最後也沒有能說得清楚。這世間,又有誰能說清情是何物?但見李莫愁為愛變態,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等人為愛犧牲,楊過、小龍女為愛蔑視世俗,單以寫情論,該書在金庸小說中應該排名第一。可惜《神鵰》原本應該是一個悲劇,只是為了迎合讀者,硬生生改做喜劇收場,便少了震憾人心的效果。十六年之約,我更願意把它當作童話來讀――更進一步想,我們嚮往和感動的愛情,會不會,都是童話呢?大家都知道,《雪山飛狐》的主角不是胡斐,而是那個燦爛於眾人回憶之中的胡一刀。不過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故事太過鮮明,反而沒什麼可寫的了。我倒是對苗夫人私奔很感興趣。武俠小說中板著臉孔的大俠太多了,憐香惜玉的溫情男人嚴重缺貨。田歸農固然是個壞蛋,但他懂女人;苗人鳳固然是大俠、是好人,但他基本上是一塊不解風情的木頭。為什麼大俠和好人多是木頭呢?值得深思啊。因為《雪山飛狐》寫在前面,《飛狐外傳》的結局是早已註定了,所以袁紫衣只能變為尼姑,程靈素,乾脆讓她死了算了。――我有一點懷疑,金庸可能是個好色之徒,你看他書中英雄人物的身邊全是絕色美女,長得不夠漂亮的只有程靈素和殷離,而兩個人的下場都很慘。――扯遠了。我對那個火爆脾氣的徐諍倒是滿懷欽佩和崇敬之心。一個男人明知自己頭頂綠雲繚繞,還能對妻子好,對「野種」好,真是太難了。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故事發展的需要(需要讓胡斐以及讀者明白),徐諍到最後也不會開口說出真相來。《倚天屠龍記》里的主角張無忌很有點粘粘糊糊,讓人氣悶。我注意到,張無忌的愛情與乃父張翠山很有點相似,都是女方主動,而且女方都算是邪魔外道,最終都為愛情改邪歸正。――愛情的力量真的有這般大嗎?但願如此吧。而對殷離「愛上想像中的無忌」這一理由我不敢苟同,我以為,她只是在為離開找一個借口。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紀曉芙的「不悔」,很是莫名其妙,我提出了一些假設,只是假設,其中真相,誰也無法明了。――關於真相,我們能知道多少呢?我們所知道的,大概也只是我們眼中的真相吧?《天龍八部》里的三位男主角,......>>
問題四:金庸的小說哪一部最好看 金庸大作:《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
早期作品漢民族精神較強,如《書劍恩仇錄》《碧血劍》,晚期作品不僅尋求民族大同,而且對男女情愛也不再執著為兩兩相守,其封筆之作《鹿鼎記》最具代表。
若論俠之大者,莫過《天龍八部》中之喬峰,次則《雪山飛狐》中的胡一刀。《雪山飛狐》短,而《飛狐外傳》長,但《雪山飛狐》中無論胡一刀夫婦還是苗人鳳,俱形象鮮明。《飛狐外傳》則讓人印象模糊的多,好在有個程靈素,也不知胡斐是那根筋不對,不愛程靈素,偏偏愛上那個莫名其妙的袁紫衣。這部書唯一能讓人記住的倒是鍾四嬸剖兒腹的慘烈場景。
我看得次數最多的是《書劍恩仇錄》,倒不是這本書多好看,實在是小時候沒書可看,逮著這本書看個沒完。可見俠之大者竟是金老爺子,區區一部二流作品,就能讓我等如醉如痴。此書中最無趣的人物是陳家洛和香香公主,印象最深的是翠羽黃衫霍青銅和駱冰的白馬。
最不喜歡的是《碧血劍》,裡面的人好像都變態,不過唯有九兒(被崇禎斬去一臂的公主)和何鐵手稍微像點人,可惜最後都沒有好下場:一個黯然出家;一個所愛非屬,又被袁承志這個無趣的師傅取個何惕守的爛名,泯滅人性。
最沒印象的是《鴛鴦刀》,可見金老爺子確實適合寫長篇。
最像散文的是《白馬嘯西風》,雖只看過一遍,卻一直記得李文秀(好像是這個名字)的憂傷。
最恐怖和故事情節最突兀的是《連城訣》,當年看這部書的時候,怎麼都覺得中間像是掉了一大段似的,前後變化太快。不過砌死人牆的情節卻讓我的朋友一直沒看完這部書,而且把其歸為了恐怖小說。
最沒想像力的是《越女劍》,這部書幾乎完全脫胎於古代志異小說,少了許多金老爺子的筆上風采,不過越女還是靈秀飄逸的。
最沉重的是《天龍八部》,名字取自佛經,可見一斑。裡面的悲劇人物太多,喬峰、阿朱、阿紫、游坦之、慕容復、天山童姥、李秋水、葉二娘、玄慈......幸福如段譽、虛竹、王語嫣,也是歷盡滄桑,各有悲秋。所以它雖是金老爺子的得意之作,但我卻不喜。當年最不喜歡裡面的阿紫,好在倪匡如我,在代筆時竟將阿紫弄瞎,誰知金庸又千方百計讓阿紫復明。年少時一直不懂為什麼,現在才明了,如其這樣,才能讓人物入木三分。不過,仍然無法同情阿紫,也為阿朱臨終託付嘆了又嘆!
最出名的是《射鵰英雄傳》,當然這是港劇的功勞,特別是83版的黃蓉已成絕唱!說起黃蓉,倒和《碧血劍》有些瓜葛,據說《碧血劍》里的溫青青是黃蓉的前身。不過依我看,黃蓉不知比溫青青好上多少倍。還有,這部書里有許多有趣的人物,比如洪七公、周伯通、黃葯師、歐陽峰等。書里,我最不喜的人物就是柯鎮惡,迂腐、頑固、又常常好壞不分,好在蓉兒絕頂聰明,否則不知要被他誤到什麼時候。
最不像武俠小說的是《鹿鼎記》。連金庸自己都說,這部書更像是一部歷史小說。不過仍然喜歡小寶的無賴和有趣。竊以為影視中,最適合扮演小寶的是梁朝偉和周星馳。當年梁朝偉和劉德華版的《鹿鼎記》至今看起,雖略顯陳舊,但形神不毀。周星馳毋庸多說,自有公論。陳曉春版和張衛健版韋小寶,不看也罷。
最讓人傷心的是《神鵰俠侶》,不為別的,只為楊過辜負了那麼多美女。初看神鵰,最不喜小龍女,次則楊過,對二人的不喜甚至甚過李莫愁。後來,看了一篇文章,叫做《一見楊過誤終身》,深以為是。想想從此寂寞終生的程瑛、陸無雙、郭襄等,還有為之殞命的公孫綠萼,你如何還能心平氣和地祝福他們?楊過既然最愛小龍女,又為何要讓其他女子心動?等到別人墮入情網了,卻又拿小龍女來當擋箭牌?所以,後來覺得小......>>
問題五:你認為金庸寫的哪部小說最好?? 天龍八部《天龍八部》是千百個掀天巨浪,而讀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葉扁舟上。一個巨浪打過
來,可以令讀者沉下數十百丈,再一個巨浪掀起,又可以將讀者抬高數十百丈在看《天龍八
部》的時候,全然身不由主,隨著書中的人物、情節而起伏。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龍八
部》,又是一個新的巔峰。
一個接著一個的巔峰,這是金庸創作力無窮無盡的證明,每一部小說,都有不同的風
格,都帶給讀者新的感受。到了《天龍八部》,以為以後,總不能再有了,但是還有更新的
巔峰。
《天龍八部》的想像力,比《倚天屠龍記》又進了一步。更不受拘束,更放得開,浪漫
*** 更甚,堪稱是世界小說的傑作。
《天龍八部》一開始就釋名: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
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羅迦。接著又解釋了「八部」每一個的含義。照這樣的篇名看來,金
庸是想寫八個人,來表現這八種道神怪物。
可是,《天龍八部》中,哪八個人,是代表這八種道神怪物的!哪一個人代表哪一種,
曾經詳細下過功夫去研究,都沒有結論。
誰是夜叉?是「香葯叉」木婉清?木婉清在書中的地位一點也不高,當然不能代表八部
之一。段譽是什麼呢?喬峰又是什麼呢?
我的結論是,金庸在一開始之際,的確有著寫八個人,來表現八種道神怪物的意願但是
寫作前的計劃,意願是一回事,寫出來的小說是怎樣的,又是一回事。
聽起來好象很玄,但事實上,每一個從事過小說創作的人,幾乎都有過同一經驗:計劃
在創作過程中,往往無法實踐,會中途突然改變,會有新的意念突然產生,會無法控制自
己。
金庸寫《天龍八部》之際,一定也出現了這樣的情形。所以結果,才有了這樣一部浩淼
如海的小說,已不能在小說中找到某一個人去代表一種什麼意念,而是所有的人交雜在一
起,代表了一個總的意念。
這樣的情形,比原來創作計劃來得好,也使《天龍八部》更高深、更浩瀚、大氣磅礴,
至於極點。
《天龍八部》在結構上採取了寫完某一個人之後,再寫另一個人,而又前後交錯,將不
同的人聯結起來的一種獨特結構。這種結構,《水滸傳》用過。比《水滸傳》每一段更有可
觀之處,整體結構新鮮。若還有人懷疑「古今中外,空前絕後」的八字解語,不必再與之辯
論了。
《天龍八部》在一個一個寫主要人物出場的前後銜接上,已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小說
之中,可以比擬的,也只有宋江忽然一下子踢翻了一個烤火大漢的炭火,而這個大漢就是武
松而已。
《天龍八部》中每一個人物都及其出色,其中寫了一個悲劇人物,尤其是驚天動地這個
悲劇人物是大英雄,大豪傑,有力量可以做一切事,但是卻無法改變他自己的悲劇命運。
意外的遭遇,不是悲劇。
明知會朝這條路去走,結果是悲劇,但仍然非朝這條路去走不可,這才是悲劇。
《天龍八部》中喬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劇。那樣的悲劇,古今中外的小說中並不多
見。
《天龍八部》中,金庸將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寫得更透徹。普天下敬仰的少林寺方丈,
會有私生子。這種寫法,在以後兩部極重要的作品之中,更反復得到了發揮,而終於在《鹿
鼎記》中,建立了「反英雄」的觀念。
「英雄」必需是人,人一定有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不會受任何桎梏而改變。
虛竹和尚對神的崇仰,無人會加以懷疑,但是他終於還是做不成和尚,那無關於環境,
而是虛竹根本上是一個人!
人的地位在英雄、菩薩的地位之上,就算將之目為神道妖魔,都不能改變人的地位。論
故事之離奇曲......>>
問題六:金庸的武俠小說哪一部最好看最經典? 好不好看,要看你自己
如果你開心,或不開心,你喜歡射鵰
如果你歡喜,或不歡喜,你喜歡神鵰
如果你猶豫恭或不猶豫,你喜歡倚天
如果你痛苦,或不痛苦,你喜歡天龍
如果你憤恨,或不憤恨,你喜歡笑傲
如果你茫然,或不茫然,你喜歡鹿鼎記
通過樓主你說的話,一山不容二虎,我只好推薦你看天龍,因為天龍武功神奇,你應該會喜歡的。你可能十分不喜歡鹿鼎記,呵呵。
問題七:金庸的哪部小說寫得最好? 金庸最好的小說--《笑傲江湖》
金大俠的文章向來以豐富的歷史背景而著稱,這也是很多人喜歡他的一個原因。但是有一部小說,他是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朝代的故事,這就是《笑傲江湖》。正是因為這是一部可以發生在任何歷史背景下的小說,概括了幾千年來我們這個世界的最基本的矛盾,這矛盾直到十八世紀才由西方的思想家最先提出來,並被金大俠作了一個藝術的描繪--「笑傲江湖」的理想與「欲成神功,必先自宮」的現實的矛盾。
「欲成神功,必先自宮」是這部小說中最最經典的一句話,這句話包含了作者對這個世界詼諧而又無奈的概括。這里的自宮,表現在東方不敗,岳不群們生理上的自宮,但更深一層的含義是那些先後登場的陰謀家們和大大小小的小丑們。他們為了權利,可以 *** 自己的良知,道德,還有感情(包括親情,友情,愛情)。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用一句很難聽的話來說就是:要想成為人上人,先要學會不是人!
但在這樣的世界裡,還是存在笑傲江湖的理想。曲洋和劉正風是這樣,看清了這個世界,放棄了門派之間的斗爭,也就是放棄了權利的斗爭,追求他們的友情和藝術,但閹人們不可能看到這樣的人存在。更多的人還保持著善良,純潔的本質,但是他們一樣不能不成為權利斗爭的犧牲品。六師弟,小師妹,寧女俠……令狐沖最終似乎終於可以笑傲江湖了,但這只能是作者的一個理想,或者說是為了安慰世人。看看令狐沖一生有多少的奇遇:風清揚傳授獨孤九劍,一位大智大勇的奇女子的偉大愛情……這是我們能夠期待的嗎?但即使是這樣,令狐沖也是歷盡磨難,我一個同學說:令狐沖一年倒有半年在養傷。身體上的創傷還在其次,最敬愛的師父竟然是個偽君子,自己的愛人小師妹卻並不愛他……這樣的經歷足以將人打跨,但憑著令狐沖過人的勇氣,最終能夠唱一曲笑傲江湖曲,這也是唯一能安慰我們這些讀者的事情。
《笑傲江湖》的思想性毋庸諱言,其藝術性也是獨樹一幟的。最有特色的是人物的處理。那些道貌岸然的武林豪傑最終被證明了是一群喪心病狂的野心家,倒是瘋癲的不戒和尚,人人喊打的採花大盜田伯光,心智不全的桃谷六仙,還有在金庸其他小說中表現得心理變態的尼姑們,成了令狐沖堅強的後盾。這種錯位處理,其藝術效果與那句被改過的著名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卑鄙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對在華山山洞裡的那段描寫也很有趣味。在黑暗中瞎子們才有戰鬥力,這些畸形的人才適應畸形的世界。而令狐沖卻依靠一點點光明擺脫了困境,這光明還是死人的骨頭給予的。活著的人需要依靠死人才能戰勝黑暗,這也是另我們感到悲哀的事情。
由於擺脫了歷史的局限,書中的人名也非常有特色。最具魅力的是東方不敗,其實能夠自宮,不僅是東方取勝的秘方,簡直可以稱為全球不敗了。其他的人名,象任我行,向問天,令狐沖等等都是對其人做的精妙的描繪。
以上種種,《笑傲江湖》堪稱金庸最好的小說,甚至在20世紀的中國文壇也是不朽的佳做。
問題八:金庸小說被拍成的哪幾部電視劇最好看 《書劍恩仇錄》總共是7個版本,不過這級版本都沒有特別好的,沒有演出演出陳家洛的飄逸。
《碧血劍》也拍了4個版本,個人不太喜歡張紀中版的,感覺那上面的袁承志太傻了,溫青青也不喜歡,阿九還好點。
《射鵰英雄傳》好像是6個版本,眾所周知黃日華翁美玲版最經典,我覺得張智霖版的也不錯,當然是因為他帥的原因,最討厭周迅版的,惡心死了。
《神鵰俠侶》的版本多如牛毛,已經數不過來了,但是一提起來小龍女還是李若彤的小龍女形象浮現眼前,楊過那肯定是古天樂帥。黃曉明和劉亦菲帥哥靚女的,就是沒有那種感覺
《雪山飛狐》是4個版本的,聶遠演的不錯,就是朱茵演的袁紫衣太顯老了,感覺很不搭,苗若蘭很漂亮也很可愛,雖然有點小白了一點。
《飛狐外傳》只有早些年的電影,沒有電視劇版本的。
《鴛鴦刀》只有早些年的電影,也沒有電視劇版本的。
《白馬嘯西風》1982年,電視,台灣華視,姜大衛飾馬家駿,關聰飾王政 ;1979年,電視,香港亞洲電視,楊盼盼飾李文秀。都沒看過,不知道怎麼樣。
《倚天屠龍記》的版本也挺多的,我開始看的是吳啟華版的,應該先入為主,我一直都喜歡這個版本的。
《連城訣》有2個版本的,我只看過吳越版的,還不錯。
《天龍八部》有4個版本,我始終覺得黃日華版的蕭峰特別有男人味,簡直帥呆了,陳浩民演的段譽很可愛。也特別喜歡這個版本的阿朱。
《俠客行》有3個版本,我只看過吳建版的,不過不是很喜歡,覺得他們演的沒有到位,傻傻的,沒有靈氣。
《笑傲江湖》有6個版本,雖然任賢齊很醜,但是演的令狐沖我還是挺喜歡的,儀琳很漂亮,任盈盈也很好。李亞鵬版的感覺實在看呆頭鵝,沒意思。
《鹿鼎記》也有6個版本,話說我的偶像梁朝偉也演過,黃曉明也演過,這2大帥哥啊。
《越女劍》據我所知只有一個版本,不過我很憤怒,為什麼阿青那麼漂亮,范蠡要找個那麼丑的人來演,嚴重影響審美。
問題九:金庸的小說哪一部最好看 金老的作品本本經典,所謂最好看只是個人的喜好,作品名稱
備注
《書劍恩仇錄》
1955年
《碧血劍》
1956年
《射鵰英雄傳》
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
1959年
《神鵰俠侶》
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
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
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
1963年―1966年
《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記》
1969年―1972年
《越女劍》
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問題十:金庸武俠小說哪部最好看? 望採納,我也是最喜歡這本,但是大部分主角都不是這樣,同是天涯淪落人啊
『叄』 金庸武俠小說三部曲
其實金庸的小說用很多都有聯系的
!
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而《天龍八部》時間早於《射鵰英雄傳》。在《天龍八部》結尾還有蕭峰傳授虛竹降龍二十八掌與打狗棒法的描述,經過兩人的鑽研將降龍二十八掌改為十八掌,並有洪七的簡要說明!那都是虛竹的功勞!
而在《笑傲江湖》中提到的獨孤求敗,也先在《神鵰俠侶》有出現。
《雪山飛狐》《飛狐外傳》自不必說,而在《飛狐外傳》結尾還提到《書劍恩仇錄》,但後者時間早於前者!在《白馬嘯西風》中最後出現的迷宮,依稀就是《書劍恩仇錄》中最後迷宮的影子!
在《鹿鼎記》中,九難曾多次回憶起《碧血劍》中的袁承志!而《鹿鼎記》進行到後來,在《碧血劍》中出現的何鐵手,也出現幫助韋小寶迷暈了歸氏一家!並交代了莊家武功的出處。
最後還有《連城訣》《俠客行》《鴛鴦刀》我沒找到聯系!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批評!畢竟好喜歡金庸的小說!
謝謝
『肆』 金庸的經典作品有哪些
有《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雪山飛狐》、《鹿鼎記》、《笑傲江湖》等。
1、《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
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2、《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
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該書表達了作者既反對異族侵略,也反對本民族暴政的思想。
3、《雪山飛狐》
《雪山飛狐》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該作品共十回,小說以苗人鳳和胡一刀夫婦為主角,通過寶樹、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數年前與此相關的武林風波。
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江湖恩怨、藏寶尋寶、美女愛英雄的故事。這部小說有兩個重大的線索,屬雙線結構,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4、《鹿鼎記》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
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
塑造了一個與傳統的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老滲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5、《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侍春脊,1969年完成。
小說以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小說沒有設置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國人獨特的政治斗爭。
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森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庸
『伍』 金庸武俠小說推薦 推薦幾部金庸的武俠小說
1、《連城訣》全書透著一股悲苦的味道,但不同於《天龍》那種因果命運的苦,它是對人世丑惡嘴臉的揭露,悲劇的意味遠遠大於苦澀:師叔扮做乞丐指點狄雲是挑撥;師父故意錯教武功來掩飾;師兄把師弟生埋在牆中還要栽贓;天寧寺眾人掙搶珠寶而中毒發狂;父親親手活葬女兒不夠再來下毒。
2、《倚天屠龍記》,全書以四句倚天屠龍歌謠貫穿始終,引申出俞岱岩的悲劇,又有張無忌幼年受傷疑問,海島迎謝遜的小船迷團,緊接王盤山屠龍刀大會,張無忌出生冰火島,光明頂明教惡斗六大門派,靈蛇島苦戰波斯三使,少林屠獅大會,這些懸念一環扣一環,讓人讀不釋手。
3、《射鵰英雄傳》,講述了郭靖背負著家恨國仇闖入江湖,並遇到了紅顏知己黃蓉,最終成長為「俠之大者」的民族英雄的武林故事。《射鵰》將武、俠、情巧妙地融和在了一起。
4、《雪山飛狐》,金庸評敘這部書時說過:「只有《雪山飛狐》一部,是在結構上比較花了點心思」。通篇小說下來,實際上只講述了一天的故事,而作者卻用這一天描繪出了胡一刀、胡夫人至死不渝的愛情,以及胡一刀和苗人鳳之間肝膽相照的偉大友誼。還有,各種曲折離奇的情節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回味無窮。
5、《神鵰俠侶》,《神鵰》主要講楊過和小龍女天地為之動容的愛情故事,另一方面也寫出了人類理性的矛盾,不過這點也導致了很多人不喜歡楊過,倔強、叛逆、偏激、報復心重、有時狂得不分是非對錯。
6、《鹿鼎記》,關於這本書的爭議很多,韋小寶根本不是俠,也不會武(只會那套逃命步法,還要鐵甲護身),他機靈百變,油嘴滑舌,識得察顏觀色,溜須拍馬,簡直是壞了武林的規矩,卻讓許多人喜歡。韋小寶確實已經寫活了。
所以,《鹿鼎記》已經不是單純局限在武俠這個小范圍內,更深入到對社會和人生的披露、探討。
7、《天龍八部》,天龍八部是什麼東西,有什麼用意,金庸已做了解釋。人世間的歡喜和悲苦,在佛教中通通認為一切皆苦,天龍正是描寫了世人面對八苦的種種心態:蕭遠山大仇得報,卻是感到無處可去;游坦之鐵罩加頭、自挖雙眼,阿紫始終還是懸崖一跳;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互奪情郎,逍遙子愛上的卻是石頭人;慕容博以死待機,終要歸依佛門而親子失智,喬峰武功蓋世、膽略過人,卻自殺而終。
8、《笑傲江湖》不僅寫出了愛恨情仇、武俠爭斗,更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現實、人生哲理,是金庸武俠小說的顛峰之作。
『陸』 金庸小說最好看排名
金庸小說最好看排名分別是《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雪山飛狐》《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書劍恩仇錄》《連城訣》《俠客行》。
1、《鹿鼎記》
天龍八部之後,在武俠小說的領域之中,大匠如金庸,也有難以為繼之苦了。所以俠客行只是在表現幾個新的觀念上有突破,其餘方面,成績平平。俠客行可以看做是天龍八部後的小休。
『柒』 金庸最好的作品
個人認為,金庸先生每部都很好,經典中挑出經典,我個人認為《射鵰三部曲》、《書劍恩仇錄》、《天龍八部》。
射鵰三部曲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原是三部小說,但我認為三部劇情連貫,更像是祖孫三代人,同為一家難以割捨。
射鵰英雄傳(身為爺爺),以抗金為主線,講述了一段關於英雄論天下的奇篇大作,內雖講述了郭靖黃蓉的愛情故事,但過於成熟的感情觀,缺少了描述性,像極了為下一代打拚的先人、前輩。
神鵰俠侶(身為父親),以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為主線,同樣有俠義事跡,但更多叛離世俗的愛情觀,顯然成為經典,雖叛逆,但感人肺腑,佳傳後世。其更想是為倚天屠龍記樹立的榜樣。
倚天屠龍記(身為孫子),以張無忌的事業、愛情為主線,張無忌雖有俠義觀,但沒有可以支撐的野心,毫無底線的遊走在各女之間,更像是依偎在前輩所打下的樹蔭之下,盡享一人太平。
書劍恩仇錄
貌似這是金庸先生的第一部著作。敵對的親兄弟,一個身為「匪首」,一個身為「官首」;他們之間的愛恨糾葛,爭權奪利,成為了這部著作的主線,這是一部浩瀚的歷史大劇,框架之大,一鍋難燴。貌似除了結局外,全書內容逼近現實,矛盾的刻畫更是經典,一言不合的開打,更是抒發了江湖人的豪情。
在這本書的光環下,已至後面的很多「兄弟」戰爭劇,都顯得四處無光,黯然失色。
天龍八部
上述對內容的描述沒有提到人物,是因為這部書,本書的人物之雜,刻畫太具有挑戰性,就像頭上的每一根頭發,給它們以根為單位,漂染成不一樣的顏色,而這種顏色之間的搭配完全沒有違和感,看著是那麼的自然舒心。
以上是我最喜歡的金庸先生的三部著作,路過大神留下你的看法。
『捌』 金庸的經典作品有哪些
有《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雪山飛狐》、《鹿鼎記》、《笑傲江湖》等。
1、《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
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2、《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
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該書表達了作者既反對異族侵略,也反對本民族暴政的思想。
3、《雪山飛狐》
《雪山飛狐》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該作品共十回,小說以苗人鳳和胡一刀夫婦為主角,通過寶樹、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數年前與此相關的武林風波。
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江湖恩怨、藏寶尋寶、美女愛英雄的故事。這部小說有兩個重大的線索,屬雙線結構,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4、《鹿鼎記》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
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
塑造了一個與傳統的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5、《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
小說以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小說沒有設置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國人獨特的政治斗爭。
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