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沈從文的小說邊城結局理解

沈從文的小說邊城結局理解

發布時間: 2023-09-11 18:08:13

⑴ 邊城結局應如何理解

沈從文以如椽巨筆,為我們繪就了一幅如詩如畫、如夢如煙、田園牧歌式的美麗的湘西世界。

沈從文在後來曾經表白:「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說以牧歌式的情調描繪出田園詩般的邊城世界。這里的人民保持著淳樸自然、真摯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們誠實勇敢、樂善好施、熱情豪爽、輕利重義、守信自約,「凡事只求個心安理得」,就連吊腳樓妓女的性情也浸染著邊民的淳厚,儼然是一個安靜的平和的桃源仙境。這里的人民,詩意地生活,詩意地棲居。這是抒情詩,也是風俗畫。

《邊城》對人物性格的塑造,顯然受到中國傳統藝術寫意傳神筆法較深的熏陶,它的人物更具東方式的恬靜的美,如翠翠是湘西山川靈氣化育而成的自然之女,天真、純潔、活潑,柔情似水:翠翠在風吹日曬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心機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沈從文用詩一般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湘西山區的風俗畫,翠翠的身體自然消融在四周的青山綠水、春風黃麂之間。

翠翠的形象便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理想。據沈從文的高足汪曾祺先生考證,翠翠的形象有三個來源:一個是瀘溪縣絨線鋪的女孩子;一個是在青島嶗山看到的女孩子;另一個來源就是師母。小說對其他人物的刻畫,如老船夫的純朴、誠實、堅忍,重義輕利的古道熱腸;船總的慷慨好施,正直豪爽;儺送和天保的英俊健碩,知情曉義等,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作者以韻味雋永的筆墨,贊頌了未受現代文明污染的優美的人生方式和生命形態,表現了一種返璞歸真的價值取向。

《邊城》的結局模糊而悠遠: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每一位讀者在掩卷之際,內心為優美而感傷的希冀所充滿,盼著二老儺送的歸來,並盼著美麗的翠翠戴上紅色頭蓋出嫁的日子。

「邊城」是沈從文理想人生的縮影,是他遠離「邊城」而作於都市的夢。

《邊城》蘊含著詩一般的意境和韻味。無論是「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有沽酒」的早春,還是「再落個不停,溪面一片煙」的初夏,都顯示出遠離人事糾葛的和諧氛圍。作者不僅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而且賦予作品中的人物與景物以深厚的象徵意味。在暴風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徵著一個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終結和對重造湘西未來的渴望。

《邊城》是一曲描寫湘西人們人性美的「牧歌」,一部美麗得如此樸素,悲劇得如此優美的人性「牧歌」。《邊城》是沈從文「思鄉情結」養育出來的一顆明珠。

《邊城》是一篇小說,但更像一首二十一個斷章組成的長詩。整部小說散發著濃郁的詩意,給人一種非常純粹的閱讀體驗,以至於劉西渭譽之為:「一部idyllic(田園詩的,牧歌的)傑作」,「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咀華集》)。美學家朱光潛評價道:「它表現受過長期壓迫而又富於幻想和敏感的少數民族心坎那一股沉鬱隱痛」,「唱出了少數民族的心聲」。

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文學巨星,其傳世傑作《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雄踞一席。

⑵ 沉從文《邊城》的結局是怎樣的

《邊城》的結局模糊而悠遠: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每一位讀者在掩卷之際,內心為優美而感傷的希冀所充滿,盼著二老儺送的歸來,並盼著美麗的翠翠戴上紅色頭蓋出嫁的日子。

「邊城」是沈從文理想人生的縮影,是他遠離「邊城」而作於都市的夢。

《邊城》蘊含著詩一般的意境和韻味。無論是「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有沽酒」的早春,還是「再落個不停,溪面一片煙」的初夏,都顯示出遠離人事糾葛的和諧氛圍。作者不僅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而且賦予作品中的人物與景物以深厚的象徵意味。在暴風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徵著一個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終結和對重造湘西未來的渴望。

《邊城》是一曲描寫湘西人們人性美的「牧歌」,一部美麗得如此樸素,悲劇得如此優美的人性「牧歌」。《邊城》是沈從文「思鄉情結」養育出來的一顆明珠。

《邊城》是一篇小說,但更像一首二十一個斷章組成的長詩。整部小說散發著濃郁的詩意,給人一種非常純粹的閱讀體驗,以至於劉西渭譽之為:「一部idyllic(田園詩的,牧歌的)傑作」,「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咀華集》)。美學家朱光潛評價道:「它表現受過長期壓迫而又富於幻想和敏感的少數民族心坎那一股沉鬱隱痛」,「唱出了少數民族的心聲」。

⑶ 沈從文《邊城》結局

《邊城》是脫俗的,與其他小說不同,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特別是在讀了魯迅的小說之後,再去看它,那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書中安逸祥和的氛圍才凸顯得更清晰。那是一種微妙的感覺,一種來自於心靈的純凈,書中的情節處處滲透著純朴的氣息。一群人在遠離喧囂的小山城裡過著世外桃源般的有趣生活,簡潔文字里間隙透露出鄉土的氣息,每個淺淺的微笑都脫離了一切紛擾,紛擾中的寧靜顯得更寂靜。每個人的心靈都像牧場一樣遼闊,纖塵不染。

在平淡朴實的敘述中,沈從文不動生色地表現著美好的感情,特別是文章一開頭,用童話似的手法敘述翠翠與祖父相依為命的那一段,體現了一種相互關懷和體貼的親情美,表現了淡雅淳厚的親情味兒,充滿著原始古樸的牧歌情調,為整部小說作了鋪墊,展示了故事發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背景。

縱使《邊城》終歸是個哀婉不已的悲劇,但從中我更多地讀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沒有結局也許就是最美麗的結局,《邊城》的結局是個沒有盡頭的省略號,我感覺它至今還沒有結束。至少還有一顆心,滿懷期待,靜靜地守望著沒有邊際的未來。

⑷ 《邊城》的結局如何理解

結尾是無奈的,是沈從文為人性寫的最後一首抒情詩,但就是最後一筆竟也不是堅定有力、充滿希望的。

人們也許不禁對於人類神性層面、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產生了疑惑。現實還是現實,我們是否終究要屈從於現實?當初若翠翠選擇了大老,或二老按照常人的說法。

「渡船是活的,不如碾房固定」,而選擇了碾房,就不會「節外生枝」(大老的死,二老的離去)了呢?生命具神性,然而生活在人間是否順應現實?現代人正是處於窘困的境地。沈從文是要寫首抒情詩,卻展示給了我們現代的困境。

《邊城》故事梗概:

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主人公翠翠和她爺爺老船夫,在端午節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儺送在翠翠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哥哥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提前托媒人提了親。

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斗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

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儺送的歌聲,後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原來唱歌人是儺送,老大講出實情後便去做生意。幾天後 老船夫聽說老大坐水船出事去世了,不久後爺爺也去世了,翠翠一個人以渡船為生,等待著儺送的歸來。

熱點內容
奇貨小說結局分析 發布:2025-07-25 21:40:20 瀏覽:591
輕小說公眾號 發布:2025-07-25 21:21:33 瀏覽:644
劍來網路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5 20:59:19 瀏覽:535
萌少小說結局是什麼樣的 發布:2025-07-25 20:53:42 瀏覽:552
都市風流御女無數小說 發布:2025-07-25 20:52:17 瀏覽:452
小說豪門冷婚免費 發布:2025-07-25 20:51:57 瀏覽:918
經典的有關世界末日的小說 發布:2025-07-25 20:49:22 瀏覽:930
總裁大人請享用小說 發布:2025-07-25 20:38:34 瀏覽:314
爹地重生了小說 發布:2025-07-25 20:34:49 瀏覽:894
好看的網游狙擊小說 發布:2025-07-25 20:34:07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