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比較經典簡單的小說
『壹』 《新手》:美國「簡約主義」的小說大師
《新手》:美國「簡約主義」的小說大師
思衣谷
眾所周知,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的俄國作家契訶夫,是一位非常著名偉大的,追求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家。而如果說在美國寫這種現實主義題材的短篇小說的作家中,寫得出色和厲害的,寫得最靠近契訶夫風格和富有現實主義韻味的,就當要數雷蒙德·卡佛了。自然,卡佛被譽一些媒體譽為「美國的契訶夫」也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卡佛是非常擅長以精煉冷峻的筆法呈現生活背後的巨大沉默與種種隱而不露的情感,由此去反思人類的思想、情感發展史,從而力求在各種不幸中去為人類尤其是普通老百姓有找到一些治癒和安慰,以及篤定一種可以通過閱讀這樣的短篇可以做純攔有種走向光明的勇氣和力量。卡佛簡約主義的風格的作品當然就是《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但大家有無知道,在這部書成書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故事的,因為這是編輯刪改版對抗作者原版的故事。原來前者的原版的作品是《新手》。最近有幸讀到新經典文化策劃的《新手》,就較為原汁原味地為大家彰顯了這么一位美國「簡約主義」的小說大師的小說魅力。
《新手》收錄了17篇卡佛的短篇作品,講述了如鋸木廠工人、理發師、面點師、修車工、推銷員等,這些生活在底層的普通人不如意的生活。該小說集就集大成地體現了作者那倒敘、結局省略,語言精煉,耐人尋味的藝術特色。如果你聽過布皮樹樂隊的《新手》,就是該樂隊為該書量身訂造的音樂作品,因為音符行間都包含了歌者對卡佛的剋制、留白耐味兒,富有溫情和人生熱度的文字美感的贊美。
其中,在一開篇的《你們干嗎不跳個舞?》就是一篇典型的倒敘小說。故事一開始就不會交代中年男主人公在院子里出售舊傢具的原因,而是一開頭就講述有一對年輕情侶非常心儀那些舊傢具。這樣的小說設置,褲歷既可以有懸念,這種故事起因的省略法使得卡佛的小說更具有極強的驅動力。此外,也可以表達豐富的情感。如寫到富有溫情的男主人公即使自己失戀,但也不能不讓其他情侶沒有好日子過的,於是他會成人之美低價轉手他的「愛情遺物」,這就體現了男主人美好的心靈。此外,通過發問「你們干嗎不跳個舞?」依舊在失戀的創傷中體現了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可見,作者委實是倒敘手法的短篇聖手。
當然還有在《取景框》中,卡佛省略了一些重要的故事細節,譬如,「我」的性別以及「我」的婚姻狀況,而是直接用對話的形式讓我們體味小說中難得一見的溫情,這種溫情就是關愛戴鉤子的手殘疾的攝影師,也關愛了那些甘願為主人公刷門派漆,哪怕只賺一美元的窮孩子處境。同樣,《告訴女人們我們出去一趟》中,傑瑞殺人的動機以及過程也被卡佛有意忽略了,這一「意外」事件令讀者產生了震撼,使小說具純胡有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而在《人都去哪兒了?》這一篇短篇中,是的,是讓筆者讀後是非常喜歡的一篇短小說,因為這里寫到的但我們談論愛情的事實,我們還可以談到親情,在這個混亂愛情婚姻的故事裡,,作者的視覺是獨特的,因為主人公一開始不是在談自己,或者妻子辛西婭,而是談情敵,這樣的角度就是非常有意思。於是問題來了,這個富有溫情的男主人公為何為何要談自己的情敵羅斯呢?原來都是酗酒害的,原來不管是男主人公,還是他的妻子,還是他的情敵羅斯都是酒鬼,此外在這小說作者還以男主人公的父親也是因為酗酒而死亡的,這就說明了非常重要一點,那就是酒精是破壞人類家庭的元兇之一。
另外,這篇小說還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們知道不管是男人公,還是其妻子,還是情敵羅斯,還是情敵他自己的家庭都是因為酗酒而搞得家庭支離破碎的,但作者的可貴之處,不是抱怨,而是以男主人公那種溫情的遠光看待情敵也是悲催的人生,這是作者悲憫之心,因為主人公及其妻子,及其情敵都是酒精的受害者,最後,比較溫馨的是,男主人公在備受愛情婚姻和酒精的傷害後,該如何得到心理的安慰的,那就是回歸家庭,因為人都去哪兒了?如同那首《時間都去哪兒里呢》一樣,說明的要珍惜時間陪陪家人,故事結局主人公回到母親家,看看母親,這是受創心靈的港灣,也是一種告訴我們,我們在談論愛情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我們還親情需要兼顧的,需要花時間去看看親人們的。
而在《一件小小的好事》中,就是講述了一位母親提前在麵包店為預定生日蛋糕,但兒子卻碰巧在生日當天出了車禍送進了醫院,母親和父親一直在守在醫院等待兒子蘇醒卻忘了去拿蛋糕;期間,父親在回家洗澡時接到蛋糕店打來的電話讓去拿兒子的生日蛋糕,父親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父親回到醫院勸母親回家休息,母親回到家中接到了西點師的電話,說將她去拿蛋糕,但那時那刻,母親擔心的兒子的生死未卜,哪還有心思去拿蛋糕啊。於是母親來火了,而直到獲知自己的兒子死亡的噩耗,母親的火更為有火了,於是她的火需要個出口,那就是發泄在那個深夜打電話叫她那蛋糕的面點師。
於是夫妻就找面點師討說法,結果經過面點師的美食開導,夫妻因為愛情的喪子之痛,因為面點師的美食而得到了一絲絲的安慰,這就呼應了除了愛情和喪子之痛,人還總是要勇敢地生存的,如除了愛情我們還可以談談美食,於是失意的夫妻在面點師那裡找了人生的曙光。此外,作者說到的西點師,西點師說出了要幹活16個小時,這是多麼辛苦的工作啊。這個故事就是一方面道出低層人們的艱苦生活,但另外一方面也體現了人性互相關愛,人總需要勇敢生存的積極的血性人生態度。
另外在《平靜》這篇小說也是筆者讀了之後很有感觸的。這正如黃偉文寫給吳浩康的歌曲《洗剪吹》,是的,對於與主人公那樣本來是和妻子在理發店的地址新月城生活的,但由於失戀了,主人公他唯有離開新月城,而在離開之前,主人公他在新月城裡就在理發店裡做了一個重新開始的儀式,,那就是通過理發而重新開始平靜的生活。如歌曲唱道「心痛便剪一剪,那條情感線,無謂駁著掛牽,要看前面。」這就是如這篇《平靜》一樣讓失戀的主人公繼續在失戀的創傷中平靜生活下去的。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在理發店發生的事情,如警衛炫耀自己狩獵的成績,但被其他顧客艾爾伯特挖苦,引起了口角,結果還是理發師擺平了。通過理發師的講述,艾爾伯特之所以脾氣不好,是因為他患了肺氣腫,快死了,但他最喜歡的娛樂就是如警衛狩獵那樣去釣魚,這就是妒忌引起的口角,當然在作者的處理下,通過理發師的調和一切都歸於平靜。
這篇小說的魅力就是在於卡佛作者他一方面體現了他那遣詞精簡、語言冷硬的現實主義作品風格,體現了美國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另外就主人公塑造而言,作者的高超的地方,在描寫外部環境。人和事,都是可以影響到作者的心理活動的,如這篇小說你,我們就是可以看到了作者通過理發師以平靜的態度處理了顧客的口角,同時在心靈上教導了作者要以平靜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失戀。而對於作者而言,他能夠平靜地重新生活,相比就是通過理發師幫他剪頭發,還是開導他的舉動和儀式感,是他的可以繼續平靜地生活下去的。竊以為,黃偉文在寫《洗剪吹》的時候,其靈感的來源或許也是想到了卡佛這篇《平靜》中主人公,因為主人公都是通過剪發去使得失戀的情感上會得到治癒的。
另外在《寶》中,雖然字數很少,都是也是十分體現了卡佛那精煉的文筆,如一開始的環境壓抑的描寫「白天出了太陽,雪花成了臟水。」「天黑下來了,屋內、屋外都是如此」這就是十分真切現實地反映了一對夫婦在分手前爭搶孩子的扭打。這就是十分真實展現了孩子是無辜的這一主題,而這也回應大主題,我們在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還得要談談孩子的無辜,以及孩子的未來。這是十分有反思性的一篇小說。
當然還有《涼亭》《啞巴》《餡餅》《新手》等好小說,這里就不一一說明了。卡佛的小說,是現實的,主人公和其他人物都是做著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他們發現自己一方面的確是為生存而掙扎,處處情感失意,有著種種如婚姻破裂,失業,酗酒,破產的人生問題。但另外一方面在小人物的那種充滿了窘困和不如意生活中,卡佛也了描述人物平淡情緒背後的巨大充滿力量感森林,那就是一種寬容、溫情、關愛、勇氣和平靜而積極的人生態度。
『貳』 誰能推薦幾本經典的英美小說!!!
1 哈克貝利·弗恩歷險記——馬克·吐溫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個勤勞朴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他們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兩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貝利為了吉姆的自由,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遺囑里解放了他。小說中,哈克貝利和吉姆的性格鮮明突出,形象栩栩如生。全篇的現實主義描繪和浪漫主義抒情交相輝映,尖銳深刻的揭露、幽默辛辣的諷刺以及浪漫傳奇的描寫渾然一體,形成了馬克·吐溫獨特的藝術風格。
2 純真年代——華頓
The Age of Innocence by Edith Wharton
伊迪絲·沃頓1921年獲得普立策文學獎的小說,她也是普立策獎歷史上首度獲獎的女性作家。
小說的主要情節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紐約上流社會。那是伊迪絲度過童年與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兒長大成人,進入社交界,訂婚又解除婚約,最後嫁給波士頓的愛德華華頓,並度過了婚後的最初幾年。時隔40年後,作為小說家的她回顧養育過她也束縛過她的那個社會,她的感情是復雜的,既有親切的眷戀,又有清醒的針砭。作家把那個時代的紐約上流社會比作一個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難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處在塔頂,真正有貴族血統的只有二三戶人家:華盛頓廣場的達戈內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盧頓先生是第一任荷蘭總督的嫡孫,他家曾與法國和英國的幾家貴族聯姻;還有與德格拉斯伯爵聯姻的拉寧一家。他們是上流社會的最高階層,但顯然已處於日薄西山的衰敗階段。上流社會的中堅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紐蘭家族、奇弗斯家族為代表的名門望族,他們的祖輩都是來自英國或荷蘭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發跡,成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紐蘭·阿切爾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參與過獨立宣言的簽署,還有一位曾在華盛頓部下任將軍。正如阿切爾太太所說的,「紐約從來就是個商業社會」,占支配地位的是這些殷實的富商。處於金字塔底部的是富有卻不顯貴的人們,他們多數是內戰之後崛起的新富,憑借雄厚的財力,通過聯姻而躋身上流社會。作者從親身經歷與熟悉的環境中提煉素材,塑造人物,將作品題材根置於深厚的現實土壤中。尤其通過博福特命運浮沉這一線索與主人公愛情悲劇的主線相互映襯,使一個看似尋常的愛情故事具備了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
3 白鯨——梅爾維爾
Moby-Dick by Herman Melville
《白鯨》是美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小說家梅爾維爾的代表作。在美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白鯨》都是一部經典的著作,一部偉大的小說,是研究美國文學的一部必讀書。《白鯨》展示給我們的是船長亞哈為追殺白鯨帶領佩闊德號及其般員為復仇而走向毀滅的過程。書中以象徵主義及寓言體的寫作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一部十九世紀美國的真實畫面。從人與自然的抗爭中亞哈的悲劇,人與人的關系中所體現的悲劇兩個角度可以揭示《白鯨》所表現的時代特徵及所蘊涵的悲劇實質。
4 紅字——納撒尼爾·霍桑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awthorne
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作家霍桑的長篇小說。創作於1851年。小說以兩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時代的美洲為題材,但揭露的卻是19世紀資本主義發展時代美利堅合眾國社會典法的殘酷、宗教的欺騙和道德的虛偽。主人公海絲特被寫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裡不一的丁梅斯代爾,同時也在感化著充滿罪惡的社會。至於她的丈夫奇林渥斯,小說則把他寫成了一個一心只想窺秘復仇的影子式的人物。他在小說中只起情節鋪墊的作用。
小說慣用象徵手法,人物、情節和語言都頗具主觀想像色彩,在描寫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動和直覺放在首位。因此,它不僅是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同時也被稱作是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篇。
5 最後的莫希幹人——庫柏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by James Fenimore Cooper
《最後的莫希幹人》是《皮裹腿故事集》中最出色的一部。故事發生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末期,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的第三年,地點是在赫德森河的源頭和喬治湖一帶。對於印第安人的被殺戮和印第安部落的消亡,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他深深懷著同情和憤慨。他寫道:「莫希幹人的領土,是被歐洲人侵佔去的美洲大陸的第一塊地盤,因而,莫希幹人就第一個成了離鄉背井的人。面臨著文明的推進,也可以說,文明的入侵,所有印第安部落的人民,就像他們故土林木上的綠葉在刺骨的嚴寒侵凌下紛紛墜地一樣,日益消亡,看來這已成為落到他們頭上的不可避免的命運。有足夠的歷史事實可以證明,這幅慘像並非虛妄之作。」
作者把本書取名為《最後的莫希幹人》,就有著令人心酸的悲哀音調。正直、勇敢的莫希幹人恩卡斯和美麗善良的科拉之死,也不無更深的寓意:隨著他們的死去,他們心靈上的那種美德和純潔的感情也消亡了,留下的只是籠罩在美洲大地上的那些貪婪、殘暴的惡意和邪念。
6 小婦人——路易莎·奧爾科特
Little Women by Louisa May Alcott
這部小說以家庭生活為描寫對象,以家庭成員的感情糾葛為線索,描寫了馬奇一家的天倫之愛。馬奇家的四姐妹中,無論是為了愛情甘於貧困的梅格,還是通過自己奮鬥成為作家的喬,以及坦然面對死亡的貝思和以扶弱為己任的艾米,雖然她們的理想和命運都不盡相同,但是她們都具有自強自立的共同特點。描寫了她們對家庭的眷戀;對愛的忠誠以及對親情的渴望。馬奇一家有四個姐妹,生活清貧、簡單而又溫馨。四組妹性格迥異;老大梅格漂亮端莊,有些愛慕虛榮;老二喬自由獨立,渴望成為作家,老三貝絲善良羞澀,熱愛音樂,老四埃米聰慧活潑,愛好藝術,希望成為一名上流社會的「淑女」。
所有時代的所有少女成長過程中所要面對的經歷的,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初戀的甜蜜和煩惱,感情與理智的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貧窮與富有的矛盾。
7 野性的呼喚——傑克·倫敦
The Call of the Wild by Jack London
《野性的呼喚》是傑克·倫敦最負盛名的小說。故事主要敘述一隻強壯勇猛的狼狗巴克從人類文明社會回到狼群原始生活的過程。巴克是一頭體重140磅的十分強壯的狗。他本來在一個大法官家裡過著優裕的生活,後來被法官的園丁偷走,輾轉賣給郵局,又被送到阿拉斯加嚴寒地區去拉運送郵件的雪橇。巴克最初被賣給兩個法裔加拿大人。這些被買來的狗不僅受到了冷酷的人類的虐待,而且在狗之間為了爭奪狗群的領導權,也無時不在互相爭斗、殘殺。由於體力超群、機智勇敢,巴克最終打敗斯比茨成為狗群的領隊狗。他先後換過幾個主人,最後被約翰·索頓收留。那是在巴克被殘暴的主人哈爾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時,索頓救了他,並悉心為他療傷。在索頓的精心護理下巴克恢復得很快,由此他們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感情。巴克對索頓非常忠誠,他兩次不顧生命危險救了索頓的命,並在索頓和別人打賭時,拚命把一個載有一千磅鹽的雪橇拉動,為索頓贏了一大筆錢。不幸的是,在淘金的過程中,索頓被印第安人殺死。狂怒之下,巴克咬死了幾個印第安人,為主人報了仇。這時恩主已死,他覺得對這個人類社會已無所留戀。況且,一段時期以來,荒野中總回盪著一個神秘的呼喚聲。這個聲音吸引著他。最終,他回應著這個聲音,進入森林,從此與狼為伍,過著原始動物的生活。但他不忘舊誼,仍然定期到主人的葬身之處去憑吊。
8 湯姆叔叔的小屋——哈里特·比徹·斯托
Uncle Tom's Cabin by Harriet Beecher Stowe
出生於康涅狄格州的斯托夫人,是哈特福德女子學院(Hartford Female Academy)的一名教師,同時,她也是一位積極的廢奴主義者。全書圍繞著一位久經苦難的黑奴湯姆叔叔的故事展開,並描述了他與他身邊人——均為奴隸與奴隸主——的經歷。這部感傷小說深刻地描繪出了奴隸制度殘酷的本質;並認為基督徒的愛可以戰勝由奴役人類同胞所帶來的種種傷害。
《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小說是19世紀最暢銷的小說(以及第二暢銷的書,僅次於最暢銷的書《聖經》)並被認為是刺激1850代廢奴主義興起的一大原因。在它發表的頭一年裡,在美國本土便銷售出了三十萬冊。《湯姆叔叔的小屋》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戰爭爆發的初期,當林肯接見斯托夫人時,曾說到:「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後來,這句話為眾多作家競相引用。
《湯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受其啟發而寫作出的各種劇本,還促進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產生,不少的這些形象在當今都為人們所熟知。譬如慈愛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的原型、以及順從、堅忍並忠心於白人主人的湯姆叔叔。最近幾十年來,《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這些消極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這本書作為「重要的反奴隸制工具」的歷史作用。
『叄』 美國經典小說推薦
伊迪絲華頓《純真年代》托馬斯·沃爾夫《天使望故鄉》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理查德·賴特 美國黑人作家 《土生子》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確實經典我讀了很多遍的經典,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
『肆』 經典好看的英文小說推薦9本 經典好看的英文小說有哪些
1、《芒果街上的小屋》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一個在寫作中追求現實與熱愛的故事。作者桑德拉·希斯內羅絲以日記式的斷想、形諸真實的稚嫩少女文字,記錄了一個居住在拉美貧民社區芒果街上的女孩蛻變為女人的過程。生活的點點滴滴,一朵雲彩、一隻小狗、一次傷心、一次悸動將回憶如詩般鋪開。
2、《本傑明·巴頓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翻轉人生,是怎樣一種體驗?一個出生就80歲的「嬰兒」本傑明·巴頓,隨著時間流逝日漸年輕,不平凡的一生就此展開。作者菲茨傑拉德是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作家之一,他以奇妙的角度講述了本傑明的倒放人生,帶我們走近一個奇幻世界。
3、《哈利·波特》全集Harry Potter:《哈利·波特》和作者羅琳有多經典就不需要大貝多說了吧!這一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寫於1997~2007年,講述了了失去雙親的年輕巫師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
4、《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太陽即將毀滅,人類不得不在地球上建造推進器,靠其動力使地球飛出太陽系,重新尋找適宜生存的家園,無論結果如何,人類的勇氣和堅毅,都被鐫刻在星空下。
5、《心靈奇旅》Soul:音樂老師喬·加德納意外失足跌落,重傷昏迷,瀕死之際來到了「生之來處」,在那裡,新生靈魂將被分配各種性格,然後通過傳送門降生地球。喬獲得的卻是一個憤世嫉俗的靈魂「22號」。一次陰差陽錯的經歷,喬與「22」命運相連,他們回到地球上一起體驗了一段奇妙的生命旅程。讀下去,你會在不經意間收獲驚喜與感動。
6、《月亮和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它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平凡的證券經紀人人思特里克蘭德,為了追求藝術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的故事。
7、《歸來記》The Return of Sherlock Holmes:這本書是阿瑟·柯南·道爾所著短篇小說集,應讀者強烈要求而寫成,共收錄了福爾摩斯所經歷的十三次探案。傳奇神探福爾摩斯起死回生,由《空屋》一案重返人間。《歸來記》中,歷劫歸來後的福爾摩斯和華生再度攜手合作,在神秘案件中抽絲剝繭,探得真相。
8、《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這本書講述了「傲慢先生和偏見小姐」的故事,它被譽為全世界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之一。伊麗莎白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為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
9、《神秘島》The Mysterious Island:五個被困的北方人偶然用氣球逃脫,被風暴吹落在了荒島上。面對荒島上生存的困境,他們想要努力創造幸福的生活……在故事的最後,他們究竟能否離開這座神秘島,回到故鄉?
『伍』 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求推薦
歐亨利,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 有《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白鴿》等作品,他的作品都值得一看。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百萬英鎊》
傑克·倫敦《熱愛生命》
華盛頓·歐文《睡谷的傳說》《瑞普·凡·溫克爾》、《鬼新郎》,他的短篇都帶有奇幻色彩。
『陸』 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
美國歐.亨利<最後一片藤葉><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
歐·亨利
(O. Henry, 1862-1910)
作者簡介:
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出身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
他的一生富於傳奇性,當過葯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當銀行出納員時,因銀行短缺了一筆現金,為避免審訊,離家流亡中美的宏都拉斯。後因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
獄,並在監獄醫務室任葯劑師。他在銀行工作時,曾有過寫作的經歷,擔任監獄醫務室的葯劑師後開始認真寫作。1901年提前獲釋後,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
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傢具出租的房間》、《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
歐·亨利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的創作緊隨莫泊桑和契柯夫之後,而又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網路全書」之譽。
歐·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1862年9月11日出生於北卡來納州中部小城格林斯勃羅。他的父親是地方醫生。他幼年喪母,家境貧寒,從小由祖母撫養。15歲到一個遠房叔叔的葯店裡當學徒。20歲上來到得克薩斯州,先當牧牛人,後到州首府奧斯丁。從1884年起先後當過葯劑師、繪圖員、第一國民銀行的出納員。這一時期他的生活極不安定,但卻為日後寫作積累了不少的生活素材。
1887年7月,他與亞瑟爾·阿斯特斯結婚,1894年10月,銀行發現他的帳目短缺了現金,法院審訊後宣布不予追究,於是他辭職離開了奧斯丁,來到休斯敦的幽默刊物《滾石》當美術編輯,第二年又成為《休斯敦郵報》的專欄作者。這段平靜生活並不長久。1896年聯邦銀行檢察機關又對他開始刑事追究,再次傳訊他。他拋下妻小,流亡到宏都拉斯等地躲避。不久,他得知妻子病危,趕回家探望而被捕。1897年7月,他的妻子因肺病去世。1898年2月,他以貪污銀行公款罪被判5年徒刑,關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城監獄里。
在獄中,他忍受了極大的精神折磨,他的名字被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犯人編號。幸虧不久監獄醫務室需要一個葯劑員,他得以重操舊業,還有閑暇時間。1899年歲末,他想到要給女兒一份聖誕禮物。他回想起自己的經歷和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寫成了一篇小說《口哨狄克的聖誕禮物》。他以一本法國葯典書作者的名字為筆名,投給了《麥克呂爾》雜志,在聖誕節前夕刊登了出來。由此他一發而不可收拾,作品接二連三地發表,歐·亨利的名字隨之聲譽鵲起。1901年7月,他由於「表現良好」,被提前釋放。3年半前他是貪污犯波特,出來時則成了小說家歐·亨利。
歐·亨利定居紐約。他以創作為業。1903年12月,他負責《星期日世界》周刊。從1904年起,他一年要出版一兩本短篇小說集,較著名的有《四百萬》(1906)、《剪亮的燈盞》(1907)、《西部的心》(1907)、《城市之聲》(1908)、《善良的騙子》(1908)、《命運之路》(1909)、《選擇》(1909)、《毫不通融》(1910)、《亂七八糟》、《滾石集》、《流浪兒》和唯一一部長篇小說《白菜與國王》(1904)等。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
歐·亨利除了跟雜志社老闆和出版商打交道外,很少交朋友。1907年,他與薩拉·克里曼結婚。他酗酒的習慣未能改掉,加上早年生活顛沛流離,身體狀況日見衰竭。1910年6月5日,歐·亨利因肝硬化在紐約逝世,年僅48歲。
走近歐·亨利
——寫在美國作家《歐·亨利全集》出版之際
郭俊峰
距華盛頓州不遠的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個名叫格林斯波羅的小鎮。1862年9月11日,小鎮里一位不得志的醫生和他美麗纖弱的妻子生了一個大眼睛、不大強壯的孩子。誰也不曾想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孩子以歐·亨利的筆名平步文壇,成為一個深受美國和世界讀者喜歡的偉大小說家,並且在百年之後仍然保持著長久的影響和魅力。
歐·亨利的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他三歲喪母,15歲就走向社會,從事過牧童、葯劑師、�事、辦事員、制圖員、出納員等多種職業。1889年,他和羅琦不顧她父母的反對私奔成婚,並在年輕妻子鼓勵下走上創作道路,創辦《滾石》雜志,發表幽默小品。後來,他因挪用銀行資金被判五年徒刑。出獄後,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每周為世界報提供一個短篇,但因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飲酒過度,終於1910年6月5日在紐約病逝。
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的美國,隨著資本主義逐漸向壟斷發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露突出。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豐富的經歷、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會的各種現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層勞動群眾生活的貧窮艱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騙子,巧取豪奪的金融寡頭,肆無忌憚的買賣官爵,小偷、強盜、流浪漢的生活,以及失業、犯罪等等。對貧民他充滿了同情,對資產階級剝削者從不同角度予以批判與揭露,道出了下層勞動群眾對剝削、壓迫的憤怒反抗與心聲。
歐·亨利一生創作了270多個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還有數量很少的詩歌。歐·亨利的詩歌創作反映了他對自然、人生所面臨的社會矛盾的態度,他寫小鳥、古老的村莊,歌頌流浪者,以陰郁的筆調吟頌「唱催眠曲的男孩」,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但因數量少、成就不大,因而影響很小。相反,他的許多書信倒是精彩的隨筆,他同編輯談生活,談創作,表達作者的生活態度和創作思想。歐·亨利的代表作品是《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和《最後一片葉子》。其著名小說還有《黃雀在後》、《市政報告》、《配供傢具的客房》、《雙料騙子》等,真實准確的細節描寫,生動簡潔的語言使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也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說史上佔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將他比做「美國的莫泊桑」,這是有其道理的。
幽默是美國的文學傳統之一。從華盛頓·歐文開始,許多作家都善於寫那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長的故事。歐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諷刺;馬克·吐溫的幽默以充滿俚語的口語,滑稽、俏皮的描寫和極誇張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歐文·肖的幽默則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風趣上。歐·亨利承襲這一傳統,受同時代作家的影響,加之一生經歷坎坷,使得他獨特的幽默與眾不同——充滿了辛酸的笑聲,在誇張、嘲諷、風趣、詼諧、機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鬱、凄楚的情緒。讀《麥琪的禮物》讓人苦笑,讀《警察與贊美詩》讓人悲涼辛酸。這種「含淚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
處理小說的結尾,是歐·亨利最具創造性的貢獻,也使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出現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但由於作者寫作速度快且多,這種手法運用過多過濫,不免使人感到有明顯的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端。
歐·亨利的作品在我國一直擁有廣大讀者。這次出版的《歐·亨利全集》重譯了包括詩歌在內的全部作品。希望能給所有喜歡歐·亨利的讀者提供一個最新、最全的版本,以便能夠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歐·亨利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郭俊峰)距華盛頓州不遠的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個名叫格林斯波羅的小鎮。1862年9月11日,小鎮里一位不得志的醫生和他美麗纖弱的妻子生了一個大眼睛、不大強壯的孩子。誰也不曾想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孩子以歐·亨利的筆名平步文壇,成為一個深受美國和世界讀者喜歡的偉大小說家,並且在百年之後仍然保持著長久的影響和魅力。
歐·亨利的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他三歲喪母,15歲就走向社會,從事過牧童、葯劑師、�事、辦事員、制圖員、出納員等多種職業。1889年,他和羅琦不顧她父母的反對私奔成婚,並在年輕妻子鼓勵下走上創作道路,創辦《滾石》雜志,發表幽默小品。後來,他因挪用銀行資金被判五年徒刑。出獄後,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每周為世界報提供一個短篇,但因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飲酒過度,終於1910年6月5日在紐約病逝。
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的美國,隨著資本主義逐漸向壟斷發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露突出。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豐富的經歷、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會的各種現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層勞動群眾生活的貧窮艱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騙子,巧取豪奪的金融寡頭,肆無忌憚的買賣官爵,小偷、強盜、流浪漢的生活,以及失業、犯罪等等。對貧民他充滿了同情,對資產階級剝削者從不同角度予以批判與揭露,道出了下層勞動群眾對剝削、壓迫的憤怒反抗與心聲。
歐·亨利一生創作了270多個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還有數量很少的詩歌。歐·亨利的詩歌創作反映了他對自然、人生所面臨的社會矛盾的態度,他寫小鳥、古老的村莊,歌頌流浪者,以陰郁的筆調吟頌「唱催眠曲的男孩」,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但因數量少、成就不大,因而影響很小。相反,他的許多書信倒是精彩的隨筆,他同編輯談生活,談創作,表達作者的生活態度和創作思想。歐·亨利的代表作品是《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和《最後一片葉子》。其著名小說還有《黃雀在後》、《市政報告》、《配供傢具的客房》、《雙料騙子》等,真實准確的細節描寫,生動簡潔的語言使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也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說史上佔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將他比做「美國的莫泊桑」,這是有其道理的。
幽默是美國的文學傳統之一。從華盛頓·歐文開始,許多作家都善於寫那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長的故事。歐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諷刺;馬克·吐溫的幽默以充滿俚語的口語,滑稽、俏皮的描寫和極誇張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歐文·肖的幽默則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風趣上。歐·亨利承襲這一傳統,受同時代作家的影響,加之一生經歷坎坷,使得他獨特的幽默與眾不同——充滿了辛酸的笑聲,在誇張、嘲諷、風趣、詼諧、機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鬱、凄楚的情緒。讀《麥琪的禮物》讓人苦笑,讀《警察與贊美詩》讓人悲涼辛酸。這種「含淚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
處理小說的結尾,是歐·亨利最具創造性的貢獻,也使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出現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但由於作者寫作速度快且多,這種手法運用過多過濫,不免使人感到有明顯的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端。
歐·亨利的作品在我國一直擁有廣大讀者。這次出版的《歐·亨利全集》重譯了包括詩歌在內的全部作品。希望能給所有喜歡歐·亨利的讀者提供一個最新、最全的版本,以便能夠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歐·亨利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