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小說改編話劇
1. 誰能推薦些中國短篇小說,要比較有戲劇性的,有具體事件的,可以改編成舞台劇的,幫忙推薦下
蘇童有個非常適合排成舞台劇的短篇,叫《三盞燈》。講的是抗戰時期一個村子的趕鴨人和一個幾歲小女孩的故事。趕鴨人有些痴痴傻傻的,不招村裡人待見,和一個外來的小姑娘小碗之間產生真誠的感情。後來鬼子進村,情節非常跌宕起伏,好像有種諷刺透過這個看似痴傻的趕鴨人傳遞出來,使殘酷的世界更殘酷,瘋癲的世界更瘋癲。蘇童筆觸冷峻犀利,希望你們看過小說能抓住背後更深的意義。個人認為把它演繹出來會一下抓住人心。
2. 有哪些么經典話劇片段值得推薦
推薦《五奎橋》(作者:洪深)、《雷雨》(作者:曹禺)。
一種以對白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戲劇。最早出現在辛亥革命前夕,當時稱作「新劇」或「文明戲」。新劇於辛亥革命後逐漸衰落。「五四」運動以後,歐洲戲劇傳入中國,中國現代話劇興起,當時稱「愛美劇」和「白話劇」。
它通過人物性格反映社會生活。話劇中的對話是經過提煉加工的口語,必須具有個性化,自然,精煉,生動,優美,富有表現力,通俗易懂,能為群眾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館》,曹禺的《雷雨》,蘇叔陽的《丹心譜》等,都是我國著名的話劇。
話劇是在20世紀初才由外國傳入中國的。1907年由中國留學日本東京的曾孝谷據美國小說改編的《黑奴籲天錄》,是中國早期話劇的第一個劇本。現代著名話劇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漢、老舍等。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化推動了戲劇運動的發展,戲曲領域里出現了全國規模的改良運動。同時,在日本新派劇和歐洲戲劇的影響下誕生了中國早期話劇,當時叫新劇,又稱作文明戲。新劇興起於辛亥革命前夕,後經中國早期話劇奠基人任天知領導的進化團總結這一新興劇種的經驗,探索創新,並吸收外來營養加以發展,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格局。
3. 有什麼小說改編的話劇劇本很精彩
《三世三生,十里桃花》是由唐七公子編寫,由楊冪和趙又廷所演的電視劇版,還有楊洋和劉亦菲的電影版。我覺得還是電視劇的更加的好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