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經典的科幻小說
❶ 比較著名的科幻小說有哪些
一、國外的科幻小說有:《入海之門》《太空序曲》《接觸》《海底兩萬里》《時間機器》《危險的幻想》等等。
二、國內有名的科幻小說有:《失控的進化》和《三體》系列等等。
三、《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三體》是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科幻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且對人類充滿憤恨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
❷ 世界經典科幻小說推薦10本 10部世界經典科幻小說介紹
1、《海底兩萬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文化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中的潛艇戰、水肺潛水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
2、《震盪波騎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發表《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還要早九年,甚至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也是在這部小說發表五年後才出現。雖然,《震盪波騎士》中沒有描寫一個虛擬現實的華麗網路空間,但小說中的電腦黑客在全球計算機網路上釋放了一個可以自我復制的程序,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把這個程序叫做「蠕蟲」。1982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分布式計算領域所作的工作和約翰·布魯勒爾小說中的描述驚人地相似。1988年第一個現實中的蠕蟲病毒在互聯網上出現並迅速擴散,感染了數千台電腦。
3、《天堂的噴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的這本小說描寫了「太空升降機」—從位於10000公里高處的地球軌道上,將一條纜索放到地面上。通過這條纜索,人們乘坐特殊的纜車或升降機進入宇宙空間。如果這樣的「太空升降機」有一天成為現實的話,其預見性可以和《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沒有發明出太空升降機的實物,不過他進行了嚴謹的演算,證明太空升降機是可行的。他甚至預測出碳纖維將是製造升降機纜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後,這一預測成為現實,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將太空升降機研究付諸行動時,碳納米管成為核心材料。
4、《賽亭星Cyteen》(1988)。C.J.切瑞C.J.Cherryh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系惡劣。《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復製品限制的嘗試。故事中科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過這部作品,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5、《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作者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對火星的殖民化開始於2026年,200年後結束,那時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著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並且密切關注火星的地理環境,彷彿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會登上這個紅色星球一樣。
6、《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故事情節是一個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間獲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進的繪本啟蒙書,這本書在各種情況下一直指導小女孩的成長。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這本啟蒙書和小女孩生活的整個世界時,借鑒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關於分子納米技術的一些觀念,那就是微型機械過特定時間就會創造新奇跡。
7、《彩虹盡頭Rainbows End》(2006)。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主要內容中遠超現實的科技讓讀者感覺作者弗諾·文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設定在2025年似乎過度樂觀。「隱形眼鏡」佩戴者的周圍覆蓋著網路上的數字信息—「網衣」。個人社交網路資料可能出現在他們的頭邊,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車或飛機上噴塗怪物或龍的圖案。不過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遠比我當時想像的迅猛。
8、《熾熱Incandescence》(2008)。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設定為:遙遠的未來,背景:跨星系的文明—這部作品似乎無可爭議地屬於太空歌劇的范疇,不過格雷格·伊根之前還寫過一本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理學的啟蒙小說。故事情節大多發生在工業革命前詭異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盡快發現某些先進的物理學原理,否則他們就會有大災難。
9、《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H·G·威爾斯H.G.Wells的這本小說有點自我剽竊的意味—那台機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從《頑固的亞爾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過來的。H·G·威爾斯的這篇短篇小說出版於1888年,比《時間機器》出版時間早七年。盡管如此,《時間機器》仍是部出色的科幻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近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進行理論上時光機器的研究,就證明《時間機器》關於四維宇宙中時光旅行的描寫極具預見性。
10、《我,機器人I,Robot》(1950)。1941年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創造了「機械人工程學robotics」這個詞。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收錄了艾薩克·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雖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沒有過多描述機器人的「正電子大腦」如何運作,但提出了一種思路:機器的思想運轉正常,但指令沖突使其行為怪異。之後的計算機程序員對這種思路再熟悉不過,因為指令沖突時程序就會出現bug。
❸ 世界十大科幻名著
世界十大科幻名著:
1、發條女孩
發條女孩這部小說是由美國科幻新星作家保羅·巴奇加盧皮以泰國為故事發生地所寫的一部科幻小說,一經上市就囊括了星雲獎和雨果獎在內的幾乎所有幻想文學大獎,並曾入選時代周刊年度十佳小說。
2、太空序曲
太空序曲是一部經典科幻小說,曾得到世界主流媒體、科幻小說家、科學家等眾多領域的好評,由阿瑟·C克拉克所著,小說中包含了後期科幻小說中所有重要元素,是研究並探索作者太空題材作品的絕好材料。
3、基地
基地是由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於1951年出版的科幻小說短篇集,由五個短篇故事組成,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後發展成為基地系列。
講述的是逐漸走向衰亡的銀河帝國里的一位宗師級心理史學家遇見了黑暗時期,於是集合帝國中的科學家,在銀河邊緣建立基地,使之成為未來人類的希望燈塔的故事。
4、三體
三體是一部由劉慈欣創作的一部長篇科幻小說,於2006年5月開始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講述的是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之間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的興衰過程,第一部曾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也是國人科幻作品第一次獲得雨果獎。
5、華氏451度
華氏451度是當代科幻小說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經典的代表作之一,國內於2005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由法國電影大師楚伏將其改變為影史的經典之作,是作者關於控制與對抗的代表作,也被認為是反烏托邦小說的重要代表作。
6、瀕死的地球
瀕死的地球是一部由傑克·萬斯所寫的一部科幻小說,講述的是太陽生命末期時,地球上的文明也走到盡頭,魔法和神話又重新浮現。
作者利用獨特的筆觸,描繪出一個別樣的末世,描寫出人們在寂寥荒蕪中掙扎求生存的故事。
7、傷心者
傷心者是一部以母愛和超越時代的科學思想為主線的感人至深的科幻小說,發表後曾以壓倒性優勢獲得第十五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改編的微電影還曾先後獲得第六屆先力獎最佳攝影獎和金獎兩項大獎。
8、入海之門
入海之門是由瓊·絲隆采烏斯基所著,2008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是一部想像力豐富,情節生動的科幻小說,讀者讀完以後都會一直沉浸在澤陽之星文化的溫暖之中。
9、神經浪遊者
神經浪遊者是一一本同時獲得三大科幻小說獎,雨果獎、星雲獎和菲利普·K·迪克獎的由威廉吉布森做主的一部科幻小說。
記錄至今無人可破,作者不僅在書內創造了賽博空間還引發了賽博朋克文化,大肆沖擊了主流文化。
10、雪崩
雪崩是一部以網路人格和虛擬現實的初步暗示為特色的賽博朋克小說,由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做些,小說中展現的超元域(虛擬實境技術)對後來的計算機技術乃至游戲領域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❹ 5本必看外國科幻小說
外國的科幻小說寫得很好,很多學生都喜歡看的,那就推薦幾本作為課外書吧。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5本必看外國科幻小說,一起來看看。
必看外國科幻小說:《魔戒之王》
現代奇幻之父,英國神話的再創作,英語文學的一個頂峰。
《魔戒之王》已不僅僅是奇幻,它既是神話又是歷史小說,如此真實、如此迷人。它能被當作"現實"來閱讀。彼德.傑克森的電影以令人驚駭的清晰度捕獲了書中的影像--同時,原著傳遞了迥異卻同樣令人滿意的體驗。
必看外國科幻小說:《吸血地球》
這本引人入勝的傳奇 故事 將由許多書來組成。每一本都繼續著瓦倫丁的故事。
該系列描繪了不久未來的黑暗與啟示錄般的世界,這個世界被吸血異族所統治,人類作為食物與血庫而存在。這不是一般的宣告啟示錄的小說。騎士很常見,著幾乎令人聯想到史詩奇幻的世界。但不要誤解,這個小說並非局限在一個流派中,它有恐怖、奇幻以及科幻的元素。這是一個令人戰栗的地獄,它會保持黑暗的緊張感,從你打開書一直到凌晨三點揉眼睛的時候....
必看外國科幻小說:《地海傳奇》三部曲
在最初的三部曲之後又寫了兩本,所以整個系列是五本)
--以《地海巫師》開始。這是個非常優秀的古裝劇,超越了普通的磨坊男童成為巫師拯救世界的套路。描寫是如此出色,以至於你想要拍案叫絕;故事同樣迷人,你絕對不會感到買錯了--是的,它們值得購買--這個系列。它們是那種你可以一再閱讀的書,動人、美妙、偶爾悲傷,這個三部曲是奇幻文學的名著之一。
必看外國科幻小說:《冰與火之歌》
由《王座游戲》開始的一套才華橫溢的叢書。除了閱讀,我無話可說。它是眾所周知曾有過的最好的奇幻系列。馬丁用天賦寫作,熟練地將復雜的情節編制到一個嚴酷甚至殘忍的世界中去,那裡完全充滿了灰色角色,而非傳統的黑與白。這是一副橫跨大陸的巨大 國際象棋 游戲,棋子是君王、私生子、騎士、巫師、婦女與孩童。令該系列與眾不同之處在於馬丁對重要角色的刀斧趣味。這很對,在作者的套索下沒有哪個人是安全的。盡管主角輪番交替,情節線卻繼續更為強勁。你是否厭倦了毫發無損的穿越火焰、沒有淤傷地掉落百尺、以及用為另一隻手撓癢癢等效的努力來抵禦超人樣生物的主角?那麼該系列將是你的選擇。全然不可預知的情節讓你經歷一種愉悅的體驗。你還敢預知勝利者和失敗者嗎?
必看外國科幻小說:《時光之輪》系列
時光之輪飛轉,世代往復輪回,塵封的記憶成為 傳說 。傳說暗淡,隱入神話。當重生的時代歸來,神話亦已被遺忘甚久。第三時代,預言的時代,世界與時間皆動盪不安。過往之事、將來之事、現在之事,或已於暗處降臨。
小說課外書相關 文章 :
1. 課外書大全
2. 四年級課外書大全
3. 愛的教育課外書
4. 一本課外書
❺ 世界科幻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世界科幻小說排行榜前十名如下:
1、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
2、劉慈欣的《三體》。
3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
4、喬治·奧威爾的《1984》。
5、威廉·吉布森的《神經喚術士》。
6、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
7、奧爾道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8、 羅伯特·海因萊因的《陌生土地上的陌生人》。
9、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羊嗎》。
10、厄休拉·K·勒金的《黑暗的左手》。
《黑暗的左手》是由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奎恩於1969年所發表的科幻小說,為伊庫盟系列小說之一,獲得1969年的星雲獎與1970年的雨果獎。故事敘述星際聯盟使者金力·艾來到終年嚴寒的格森星,試圖說服星球上的國家加入聯盟。
書中描寫出一種沒有性別的獨特異性文化,並藉此而對性別、社會、生命等議題有深入探討。在寒冷的冬星上,生活著一群無性人,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性別。在每月的一個特別日子,他們自由成為男人或女人。
一名星際聯盟特使,被派往冬星完成一個秘密使命。然而,冬星上的一切——怪異的風俗、古老的傳說、混亂的政局,無不沖擊著特使固有的觀念。
面對陌生的一切,孰是孰非,他該如何面對?在宇宙盡頭的陌生人身上,看到了另一個自己。《黑暗的左手》是首批屬於女權主義科幻小說的書籍之一,也無疑是科幻小說史上的傑作。
❻ 世界經典科幻小說推薦10本 世界經典科幻小說推薦10本
1、《海底兩萬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文化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中的潛艇戰、水肺潛水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
2、《震盪波騎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比威廉·吉布遲橋森William Gibson(發表《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還要早九年,甚至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也是在這部小說發表五年後才出現。雖然,《震盪波騎士》中沒有描寫一個虛擬現實的華麗網路空間,但小說中的電腦黑客在全球計算機網路上釋放了一個可以自我復制的程序,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把這個程序叫做「蠕蟲」。1982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分布式計算領域所作的工作和約翰·布魯勒爾小說中的描述驚人地相似。1988年第一個現實中的蠕蟲病毒在互聯網上出現並迅速擴散,感染了數千台電腦。
3、《天堂的噴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的這本小說描寫了「太空升降機」—從位於10000公里高處的地球軌道上,將一條纜索放到地面上。通過這條纜索,人們乘坐特殊的纜車或升降機進入宇宙空間。如果這樣的「太空升降機」有一天成為現實的話,其預見性可以和《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沒有發明出太空升降機的實物,不過他進行了嚴謹的演算,證明太空升降機是可行的。他甚至預測出碳纖維將是製造升降機纜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後,這一預測成為現實,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將太空升降機研究付諸行動時,碳納米管成為核心材料。
4、《賽亭星Cyteen》(1988)。C.J.切瑞C.J.Cherryh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系惡劣。《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復製品限制的嘗試。故事中科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過這部作品,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5、《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作者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對火星的殖民化開始於2026年,200年後結束,那時火星的地虛核形改造基本完成,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碼譽猛。火星三部曲著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並且密切關注火星的地理環境,彷彿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會登上這個紅色星球一樣。
6、《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故事情節是一個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間獲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進的繪本啟蒙書,這本書在各種情況下一直指導小女孩的成長。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這本啟蒙書和小女孩生活的整個世界時,借鑒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關於分子納米技術的一些觀念,那就是微型機械過特定時間就會創造新奇跡。
7、《彩虹盡頭Rainbows End》(2006)。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主要內容中遠超現實的科技讓讀者感覺作者弗諾·文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設定在2025年似乎過度樂觀。「隱形眼鏡」佩戴者的周圍覆蓋著網路上的數字信息—「網衣」。個人社交網路資料可能出現在他們的頭邊,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車或飛機上噴塗怪物或龍的圖案。不過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遠比我當時想像的迅猛。
8、《熾熱Incandescence》(2008)。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設定為:遙遠的未來,背景:跨星系的文明—這部作品似乎無可爭議地屬於太空歌劇的范疇,不過格雷格·伊根之前還寫過一本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理學的啟蒙小說。故事情節大多發生在工業革命前詭異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盡快發現某些先進的物理學原理,否則他們就會有大災難。
9、《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H·G·威爾斯H.G.Wells的這本小說有點自我剽竊的意味—那台機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從《頑固的亞爾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過來的。H·G·威爾斯的這篇短篇小說出版於1888年,比《時間機器》出版時間早七年。盡管如此,《時間機器》仍是部出色的科幻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近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進行理論上時光機器的研究,就證明《時間機器》關於四維宇宙中時光旅行的描寫極具預見性。
10、《我,機器人I,Robot》(1950)。1941年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創造了「機械人工程學robotics」這個詞。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收錄了艾薩克·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雖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沒有過多描述機器人的「正電子大腦」如何運作,但提出了一種思路:機器的思想運轉正常,但指令沖突使其行為怪異。之後的計算機程序員對這種思路再熟悉不過,因為指令沖突時程序就會出現bug。
❼ 比較著名的科幻小說有哪些
一、國外的科幻小說有:《入海之門》《太空序曲》《接觸》《海底兩萬里》《時間機器》《危險的幻想》等等。
二、國內有名的科幻小說有:《失控的進化》和《三體》系列等等。
三、《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三體》是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科幻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且對人類充滿憤恨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