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經典小說紅日
⑴ 《紅日》主要內容
吳強的長篇小說《紅日》在用藝術形式表現重大戰役方面作了較好的探索。
《紅日》以1947年發生在江蘇的漣水,山東的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詳略得當地描述了這三次戰爭。書中先寫了漣水戰役,由於國共雙方力量懸殊,結果國民黨佔領了漣水,而解放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後來解放軍重整軍隊,改變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來的萊蕪戰役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並在最後的孟良崮戰役中全殲了國民黨的74師。如此轉敗為勝的結局更加真實而獨特地再現了解放軍取得勝利的不易。
(1)共和國經典小說紅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解放戰爭時期,吳強擔任蘇中軍區的政治部副部長和華東野戰軍六縱的宣傳部長,他親身經歷了漣水、萊蕪、孟良崮、淮海等多次戰役。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希望能「立馬沂蒙第一峰」的常勝將軍張靈甫(國民黨將領)最終被解放軍用門板抬下了山。當時,吳強正隨軍駐扎在當地的一個村子裡,他目睹了這一幕之後,忽然就萌發了要寫一部長篇小說來描寫這幾場戰役的殘酷和艱苦的念頭。
作品主題
《紅日》的基本主題即歌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個基本觀點,即人民戰爭。人民的軍隊,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戰的;人民也正是戰爭的主力,他們是人民軍克敵制勝的基礎,離開了人民的支持,人民軍將一事無成。
《紅日》無論寫漣水戰役的守衛戰,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的包圍戰、攻堅戰,還是寫在這期間零星發生的各種中小型的戰斗,無不寫到了戰爭與人民的關系,突出了人民的力量。
⑵ 《紅日》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紅日》以1947年發生在江蘇的漣水,山東的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詳略得當地描述了這三次戰爭。
書中先寫了漣水戰役,由於國共雙方力量懸殊,結果國民黨佔領了漣水,而解放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後來解放軍重整軍隊,改變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來的萊蕪戰役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並在最後的孟良崮戰役中全殲了國民黨的74師。
《紅日》是現當代作家吳強所創作的長篇小說,首版於1957年。《紅日》一經發行就轟動全國,後來《紅日》被譯為英、法、俄、日、德等十多種文字在中國國外出版發行。吳強也因為《紅日》的巨大影響,先後訪問了蘇聯、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紐西蘭等國家。
(2)共和國經典小說紅日擴展閱讀:
作品主題
《紅日》的基本主題即歌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個基本觀點,即人民戰爭。人民的軍隊,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戰的;人民也正是戰爭的主力,他們是人民軍克敵制勝的基礎,離開了人民的支持,人民軍將一事無成。
《紅日》無論寫漣水戰役的守衛戰,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的包圍戰、攻堅戰,還是寫在這期間零星發生的各種中小型的戰斗,無不寫到了戰爭與人民的關系,突出了人民的力量。
作者簡介
吳強(1910—1990),原名汪大同,江蘇漣水人,作家。曾於1933年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後來又參加了新四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過華東軍區文化部副部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等職務,出版了長篇小說《紅日》、《堡壘》(上)等作品,其中《紅日》先後被譯成英、法、俄、日、德等10多種文字。
⑶ 《紅日》閱讀心得
《紅日》雖然是一部紅色戰爭經典小說,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戰斗 故事 ,但作為文學作品,歷次戰役的基本情勢和過程是有根據的真情事實,而故事中的種.種細節則由作者設計虛構。下面由我來給大家分享紅日 讀書心得 ,歡迎大家參閱。
紅日讀書心得1
故事主要講了一九四六年初冬,蔣介石對華東解放區發動了大規模的瘋狂攻擊。敵七差緩賣十四師昌狂萬分,配合八十三師等三十萬人又向山東臨沂方向齊頭並進。歷史上最著名的萊蕪戰役展開了。在書中所有共產黨人個個成了驍勇善戰的英雄好漢。在那腥風血雨的戰爭歲月里,有多少優秀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頑強不息的鬥志以及他們寶貴的青春,高舉革命火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出生入死。雖然他們心中個個都明白在這慘酷的萊蕪戰役中他們隨時都有犧牲的可能,可為了保家衛國,人人都願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來抵擋敵人的猛烈進攻。他們個個都是好樣的。
人們常說:「天下皆兄弟。」可是在一九四六年那黑暗的年代,又引發了一場不必要的戰爭。大家想想看,我們自己的國家人民都做不成兄弟,怎麼與全天下人做兄弟呢?讀完這本書,我下定決心,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團結同學,在家要尊敬長輩,多做家務,少給父母添麻煩,在外要文明有禮,做個人人稱贊的好公民。因為我現在生活在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為祖國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紅日讀書心得2
《紅日》是我看過的第二本描寫解放戰爭的小說(第一本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帶著對英雄無比崇敬、對敵人無比痛恨的心情讀完了此書。掩卷沉思,一幕幕慘烈的戰爭場面不斷地在我眼前浮現,聯想我看過的兩部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和《亮劍》中的場景,戰爭的槍聲似乎在我耳邊響起。書中的戰士們個個捨生忘死、英勇奮戰,楊軍,張華峰,秦守本和金立忠四個人是我們的英雄,在敵我雙方激烈的戰斗中,我軍戰士不怕犧牲,英勇奮戰,高喊「沖上孟良崮,活捉張靈甫」頑強殺敵,朝著敵人的陣地發起一輪又一輪的進攻,他們打退了敵人的七次進攻。終於,在孟良崮戰役中,戰士們用湯姆槍掃射山洞,把國民黨74師師長張靈甫射死了。當地的老百姓也冒著生命危險,頂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真是全民皆兵,共同殺敵啊。看完《紅日》,我覺得無數革命先輩為了建立新中國,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他們出生入死、視死如歸,是他們為了新中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沒有他們的虛逗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美好的家園。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時刻以他們那種崇高的思想境界為榜樣,學好科學 文化 知識,建設和保衛好這來之不易的大好河山,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
紅日讀書心得3
在這個暑假裡,我讀的第一本書是《紅日》。它是一本紅色戰爭經典長篇小說。作者是吳強,本名汪大同,他還有長篇小說《堡壘》;中篇小說《養馬的人》、《他高高地舉起雪亮的小馬槍》等。《紅日》主要寫的是新四軍,裡面有很多人物,比如六班班長秦守本,神槍手王茂生,四班班長張華峰…《紅日》里寫的是新四軍和蔣介石匪軍打內戰的事。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四軍和蔣介石匪軍打仗的鏡頭,一共有三個鏡頭:
鏡頭一,就是在吐絲口和蔣介石匪軍的師長南瓜(何莽的代號)打,後來被新四軍打敗了。
鏡頭二,鯉魚(李仙洲的代號)在萊蕪知道南瓜死了,就逃跑了,可是被我軍抓住了,當了俘虜。
鏡頭三,張靈甫(七十四師師長)的兵力被我軍打光了,最後他也死了,孟良崮也被我軍佔領了。
我軍勝利了,因為我們把蔣介石匪軍的王牌--七十四師打敗了,所以戰士們個個都很愉悅,簡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附近的居民們都陶醉在偉大勝利的懷抱里。我也和他們一樣,非常高興。現在我們沒有戰爭,生活很美好,不愁吃不愁穿,還有電視、電腦、空調,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他們在戰場上的付出,要學習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哪悄努力學習。他們的保衛,就是想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有一個美好的生活。我們要感謝共產黨!感謝共產黨的戰士!是他們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
紅日讀書心得4
有一位名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的確,人的一生中讀書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只有從書中才能了解歷史,才會思考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才會懂得一個個富有哲學的道理……,書帶給我們的實在太多太多。這幾天我正在閱讀一本名叫《紅日》的經典著作。
《紅日》這本書講的是中國的那段不朽的革命歷史,描寫的是孟良崮戰役的同志們怎樣英勇地與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該書描寫生動有趣,栩栩如生,字字透露真情,句句感悟道理。作者通過對人物的細致刻畫,讓我體會到每個人獨特的形象,真可謂是一本經典的歷史記載,讀完令人回味無窮。本書共分十六個篇章,在這么多的章節中,我最喜歡第二章節,它主要描寫軍長沈振新,通過對這個的人物塑造,我眼前頓時浮現出一位做事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軍長,看到了一個為他人著想,和藹可親的領導人物。軍長沈振新通過對俘虜的審問,對工作人員的親切慰問,以及對死去戰友的懷念,通過這些可以看出他的軍長人格。相比之下,他與其他官員大不一樣,其他官員自以為是,而他身先士卒,時時照顧奔波在一線的戰友,對戰友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戰士感到心中一股暖流溫暖著全身。他是一位頂天立地,擁有獨特人格魅力的男子漢,我們應當向他學習,學習他的領導風范,學習他具備的黨員的閃光點,對人和藹的態度,更加學習他的捨己救人,捨生忘死的高尚品質!這種品質將激勵著我走得更遠,更久!
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想想以前的紅軍戰士、共產黨員、孟良崮戰役的戰士們的無私奉獻,他們用鮮血染紅一面面五星紅旗,喚醒了廣大人民,喚起了沉睡千年的東方雄獅!終於,中國重新屹立在了世界的東方。此時,我們這些少先隊員們是不是應該更加堅定地沿著他們的足跡走下去?是的,目標就在自己的腳下,勝利就在不遠的前方。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正是有了確切的奮斗目標和持久以恆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我們更加應該站起來,舉起拳頭,高聲大喊:「奮斗吧!中國男兒!」,我們更加應該用100%的自信與辛勤的汗水,建設更美好的中國。我相信,未來屬於我們!
高山在腳下,紅日在前方,向著勝利的目標前進吧!我想,在紅日萬丈光芒的照耀下,中國人民一定會煥發出更加奪目和耀眼的光輝!
紅日讀書心得5
這本書也是紅色經典,不過,寫的不是八年抗戰,而是三年內戰。
這本書寫的是在1947年,在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中,八路軍在這幾戰中有勝有敗,不過最終,八路軍勝利了。
作者在本書中採用先抑後揚的寫法,在漣水戰役中,八路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退,但是,後來,八路軍重振旗鼓,不僅奪回了漣水,還把蔣介石的王牌軍——七十四師給瓦解了,作者先讓八路軍放在絕境之中,又讓八路軍在絕境中奮起,更襯托出了八路軍的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
另外,書中還有很多激動人心的地方,我摘抄了下來
那個打死敵兵的戰士,穿過狂飛亂舞的子彈,來到地堡跟前,爬到地堡的搶洞旁邊,把一捆炸葯塞到那裡,接著,這個戰士好像被敵人射中了,連連打了幾滾,躺倒在地堡旁邊。
他把自己的身體變成了和山石一樣堅固的雲梯,讓其他的戰士們踏著他的身體向上攻擊。
我查了一下作者的資料
吳強,當代著名小說家。
曾用筆名吳薔、葉如桐。
1910年2月生於江蘇漣水縣一貧苦家庭。
1933年春,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8年在皖南參加新四軍,在部隊文化宣傳部門工作,先後擔任過新四軍政治部宣傳部文藝幹事、科長及縱隊、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長等職。
建國後,任華東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
這本書我讀完後,深深感受到八路軍的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我分析了一下,八路軍為什麼可以打勝仗,是因為他們取得了民心,人民都信任他們,幫助他們,而且,當時國民黨內訌比較強,士氣低落,所以他們可以打勝仗。
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珍惜今天,也讓我們學習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是一本好書。
《紅日》閱讀心得相關 文章 :
★ 紅日讀書心得體會5篇
★ 紅日讀書心得5篇
★ 紅日讀書心得體會5篇範文
★ 紅日讀後感讀書心得感悟5篇
★ 紅日讀書心得感想5篇
★ 紅日讀書心得感悟範文
★ 紅日讀書心得範文5篇
★ 紅日讀書心得總結5篇範文
★ 紅日讀後感5篇精選範文
★ 紅日讀後感心得5篇範文
⑷ 紅日簡介主要內容
描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殲滅國民黨部隊整編七十四師的故事。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戰斗場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
拓展資料:
《紅日》在用藝術形式表現重大戰役方面作了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情節的發展主線,體現出作者對現實戰爭小說的「史詩性」的藝術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結構和全景式的描寫展示出戰爭的獨特魅力。這三次戰役中,解放軍有敗有勝,各具特點,作家的描寫也詳略得當,各有側重,在敘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體現了其在小說結構上的別出心裁。
作品採用先抑後揚的方法,先以漣水撤退來表現當時國共雙方力量的懸殊和解放軍面臨的嚴峻形勢。發生於1946年底的漣水戰役,以國民黨軍隊攻佔漣水,人民解放軍因傷亡慘重而被迫撤退而結束。漣水撤退在整個國共軍事沖突中只是一個小插曲,但作家將它一開始就展現在讀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滿了懸念和吸引力,使後面戰事的發展成為讀者共同關心的焦點。
而且,作家通過解放軍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既形象地表現了當時山東戰場上力量的強弱對比,為解放軍的最終勝利造成強烈對比,以說明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為進一步刻劃國共雙方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鋪墊。
《紅日》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豐滿的藝術典型。在我軍將士的英雄群像中,軍長沈振新和副軍長梁波是兩個引人注目的人物。沈振新是從長征中鍛煉出來的我軍高級指揮員,小說通過對他在幾個主要戰役中的軍事指揮活動的勾勒,鮮明地表現他的思想性格。作為指揮員,他堅定勇敢,沉著冷靜,作為戰斗隊伍中的普通一員,他與戰士一樣有著豐富的感情,曾為失敗而痛苦焦慮,為勝利而喜悅歡欣。
作者既表現他作為軍長的原則性和剛毅嚴肅的氣質,又多側面地描繪他普通人的細膩、豐富的感情,將一個可親可敬的軍級指揮員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副軍長梁波性格開朗樂觀、幽默風趣,他指揮戰斗,教育部屬,甚至連談情說愛,也處處顯示出軍事家兼政治家的風度。應當說,沈振新和梁波這兩個指揮員形象的塑造,為當代文學英雄人物畫廊增添了新的光彩。
⑸ 紅日書籍的簡介
《紅日》是當代作家吳強所創作的長篇小說,首版於1957年。
《紅日》以1947年發生在江蘇的漣水,山東的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詳略得當地描述了這三次戰爭。書中先寫了漣水戰役,由於國共雙方力量懸殊,結果國民黨佔領了漣水,而解放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後來解放軍重整軍隊,改變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來的萊蕪戰役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並在最後的孟良崮戰役中全殲了國民黨的74師。如此轉敗為勝的結局更加真實而獨特地再現了解放軍取得勝利的不易。
創作背景
在解放戰爭時期,吳強擔任蘇中軍區的政治部副部長和華東野戰軍六縱的宣傳部長,他親身經歷了漣水、萊蕪、孟良崮、淮海等多次戰役。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希望能「立馬沂蒙第一峰」的常勝將軍張靈甫(國民黨將領)最終被解放軍用門板抬下了山。當時,吳強正隨軍駐扎在當地的一個村子裡,他目睹了這一幕之後,忽然就萌發了要寫一部長篇小說來描寫這幾場戰役的殘酷和艱苦的念頭。
但是由於部隊每天都要行軍打仗,停下來時還要做宣傳,給大家鼓勁,做思想工作,繁忙得擠不出一點兒時間認真構思,更沒有時間坐下來安心寫作,這讓吳強心中很是郁悶,只好抽出一點時間就做一些記錄。可是,後來夜渡朐河的時候,他做記錄的幾個筆記本連同收集的74師的《士兵報》全都丟失了,這讓他非常懊惱。
盡管沒有時間,但吳強仍然每天在思考著小說的人物形象和情節。每日里無論坐著站著,還是行軍、吃飯,他都時刻不停地思索著,連做夢都夢到自己心中的人物了,就這樣思考了很久,又經歷了無數次戰爭,看到了更多英雄人物的形象,他心裏面的故事情節越發豐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