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鏞經典小說
㈠ 金庸小說有哪些
1,《射鵰英雄傳》,又名《大漠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也是金庸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品,它的發表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
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2,《神鵰俠侶》,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神鵰俠侶》的重心在於「兒女」亦即「性」或者「情」。
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通過對感情的處理與描寫,並通過這一范疇來賦予其筆下人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情中人」。而情之為物,掩映多姿,復雜萬狀,就增加了作者寫作及讀者閱讀的巨大的熱情與興趣。
如許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物,構成了金庸作品的跌宕風流的世界,從而激起了讀者的無窮的回盪與思悟。《神鵰俠侶》可以說是金庸的「性情世界」的一部代表之作。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創作上的一個里程碑。
3,《倚天屠龍記》,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發生在距《神鵰俠侶》百年之後,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盪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
主要敘述武當張翠山之子張無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爭及起義軍和朝廷的對抗,少年張無忌因緣際會練就一身蓋世武功,以天下人嘆服的武力和無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統領群雄,故事同時展現武林眾豪傑的質朴豪情和形態各異的精神風貌,展現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
4,《笑傲江湖》,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小說以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
小說沒有設置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國人獨特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5,《鹿鼎記》,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
這部小說塑造了一個與傳統的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1)金鏞經典小說擴展閱讀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寧人,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及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博士。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其作品有很多,主要小說作品有《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倚天屠龍記》,《鴛鴦刀》,《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越女劍》。
其他的作品還有《袁崇煥評傳》,《三十三劍客圖》,《成吉思汗家族》,《關於「全真教」》《易經·陰陽與術數》,《陳世驤先生書函》,《康熙朝的機密奏摺》等。
㈡ 金庸武俠小說有哪些
金庸武俠小說有:《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鴛鴦刀》。
金庸在行文時常會引用一些古典詩詞,並運用的極富韻味,但其語言的主要魅力不在於此。
金庸的語言通俗,淺顯,流暢,靈活生動,沒有難認的字,難懂的詞和艱澀的句子,語言的動作性強,極善構築戲劇性場面,具有一種令讀者忘記或忽略文字的速度感。讀金庸小說時,迎面而來的是古樸、蒼勁的感覺,初看似乎語不驚人,但愈展開愈魅力無窮。
金庸小說的語言,之所以看起來沒有什麼突出的特殊,那是因為作者並不追求風格的單一性,而是進行不同方式的敘述探索,不斷改進和創造自己的敘述方式及語言風格,同時不斷地拓展語言的疆域,豐富小說的形式美感。
㈢ 金庸寫了哪些小說
《金庸作品集》收錄了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共15部。分別是: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其他作品
《袁崇煥評傳》(附於《碧血劍》之後)
《三十三劍客圖》(附於《俠客行》之後)
《成吉思汗家族》(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金庸作品集
《關於「全真教」》(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易經·陰陽與術數》(附於《神鵰俠侶》之後,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陳世驤先生書函》(附於《天龍八部》之後)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附於《鹿鼎記》之後)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論在大陸未結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