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桃靳少忱小說結局
⑴ 小說達人 推薦一下 近兩年的 好看的 已完結的 小說 電子書
江湖天很晴
江湖是用來瞎闖的,大俠是用來腹誹的,大師是用來踐踏的,王爺是要合理利用的,壞女姟帶豬闖江湖,一切都是用來顛覆的!
江湖頭號禍害——朱灰灰,性別:不易識別,膚色:不易識別,學歷:街頭〔公塾〕聽書專業,啟蒙老師:母親(據當事人描述:〔我娘她頭發黑一半白,皮膚黑一半白一半,眼睛黑一隻白一隻……〕),口頭禪:你大爺!性格:蔫壞、怕累、怕死、不怕臟、不怕羞,愛好:養豬、偷雞,特長:烤偷來的雞,輕功:〔流光遺恨〕(備註:類似凌波微步),只用於肇事後逃逸,必殺術:變態絕技之——魔爪掐胸。
大龍門客棧
娘說過,男人不能光圖好看,要算得賬本跑得大堂才算是絕代佳人;
娘說過,他龍曉乙一表人才,乖巧圓滑,看賬、算盤、營商無一不精,除了欺凌少女人面獸心這點小毛病,他簡直是她家女婿的不二人選;
娘說過,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有可能是唐僧,與其嫁個和尚不如嫁個腹黑繼母……
可是娘啊娘,你沒說過他龍曉乙不但腹黑,簡直連心都是黑的,女兒連洞房都沒過轉眼間就被休去跑堂,成了名副其實的「下堂」妻!
看成親第一天就被休掉的「下堂妻」如何嘗盡人生百態,最終成長為擅長用白馬皮、王子餡,再加英俊瀟灑溫柔體貼穿著飄逸俠骨柔情最好清高孤傲不食人間煙火做調味的「紅杏」廚藝高手的「佟湘玉」!
賈管家說過,女兒家不要沉迷艷本,要熟背〔女誡〕,遵循三從四德,特別是要討大當家的歡心才是正理;
賈管家說過,被休掉了雖然很悲慘,但是小姐要努力喚醒大當家的愛,抓住大當家的胃,抓住大當家的衣服,如果實在沒招了,抓住大當家珍愛的那匹黑馬也是好的;
賈管家說過,雖然〔爹爹〕虐心又虐身,可小姐總是春色滿園關不住,非要手持紅杏站牆根罰站才能長記性,也很讓老朽為難……
可是〔小甲〕啊〔小甲〕,你怎麼沒有看見到未得休書的〔小女兒〕千里尋前夫,可他卻轉型走了別扭悶騷粉紅的皇族路線,無奈下把京城鬧得〔綉球和狼狗齊飛,白馬共金鑾〕,那也很辛苦啊!
醉玲瓏
上卷 醉里紅塵,淡看半生舊痕 玲瓏解語,翻作一詞新曲
中卷 九州山河,千里烽煙塵埃 是非成敗,彈指一笑風流
下卷 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 王侯事業,都如一局棋枰
浣熊幫幫忙
雖然是名牌大學畢業,舒浣(昵稱浣熊)卻執著地做起了玩偶設計師,哪怕是落魄一點也沒關系。又一個通宵畫圖後,頭昏腦脹的舒浣被桃花亂飛的妖孽損友徐瑋澤拉去幫忙假扮他女朋友,結果在「面試」的時候不僅囧態百出,而且還對他哥哥徐瑋敬一見鍾情了……
T___T
這是多麼悲慘的事啊,只要對心上人徐大哥稍微露出一點點花痴,就會被懷疑是「水性楊花」,可是對著有求必應的「白馬王子」版的「阿拉丁神燈」,對著會讀《國家地理》哄她午睡的冰山式大家長……她能不心跳加速嗎?
而那個以欺負她為樂的損友徐瑋澤,自從得知她喜歡上了自家老哥,居然也開始哀怨起來……
你你你,你哀怨個頭啊,我只是幫忙而已,沒有賣身啊!
仲夏夜薔薇
平梵谷中女生祁戀戀陰差陽錯在汪洋鎮救下一名美少年——澄澈。他的身份竟然是——一條活了兩百多年的龍!!而且這條陰魂不散還自戀的龍還強迫祁戀戀和他結婚!我們可憐的女主人公就在一天之間成為了一名已婚婦女!!
從此,「平凡」兩字就離祁戀戀越來越遠······先是被萬眾矚目的大明星——靳宸楓在一個黑咕隆咚的小巷裡強吻,失去了自己寶貴的初吻;再是被龍族第一大美女——微瀾搞得暈頭轉向;又是接待了龍族的長老;又被鳳凰族長老綁架······
哇呀呀呀呀!!她美麗的青春,就這樣被兩個莫名其妙的大帥哥奪走了!她是該選擇脫線自戀狂?還是人氣男主角?
玫瑰之翼
神親口誇過的「最有勇氣天使」輪回人間,居然成了校園「四大惡人」之一?!哎呀呀,有王子尹子忱出馬要來懲罰惡人啦~誰知道「碧汐俠影」收集的信息也不是完全正確的,而懲罰惡人的王子又是怎樣被我們最有勇氣的天使惡人給征服的呢?
⑵ 靳 姓的起源
靳姓原出有三:一是出自羋(mǐ )姓,以邑名為氏。戰國時候,楚國有個大夫叫作「尚」,為人隨和,很得楚懷王和王後的寵愛。後來尚被分封到靳(今湖南省宋鄉縣一帶),採食於靳水,稱為靳尚。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大夫,又是楚懷王的親戚,很有賢能,受到靳尚的妒忌。靳尚死後,他的後代以封地作為姓氏,稱作靳姓氏,世代相傳。在古代,靳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西。二是出自少數民族姓,五胡十六國時,匈奴族有靳氏。有靳淮自立為王。三是他姓改姓,明末覆國,為避禍改國姓朱氏而隨母舅姓靳而來。(見龍舒靳氏宗譜--譜中寫元末仍為避禍)。 得姓始祖 靳尚。根據《姓氏辯認》上的記載,戰國時期楚國大夫靳尚的後代食采於靳,因此以邑為氏,稱為靳氏,望族出於西河。而根據《通志·氏族略》及《風俗通》兩書記載,靳姓人的始祖,的確是距今2300年前在楚國顯赫一時的楚大夫靳尚。靳氏是我國北方古老姓氏。望族居於河西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縣。 歷史名人 靳歙 初為劉邦的侍從官,劉邦自立為漢王後,因戰功賜靳歙為建武侯,官騎都尉;隨劉邦定三秦,敗趙將賁郝於朝歌,破相籍於陳,封信武侯,功韓信於平城,有功,升為車騎將軍。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死,謚號肅侯。 靳貴 明朝文士,在朝任「武英殿大學士」。他為人正真,學問廣博,對朝政的議論總是出於公心,上朝時他講起道理來有條有理,令人佩服。下朝後回府讀書,心地清靜,沉默少言,自己讀書寫文之外,又用心教育子女,深受朝中官員的敬重。 靳義 字原禮,明代淇縣人。由太學生入仕,累官監察御史。永樂初年(1403年)巡行畿輔,承辦貪官,糾正冤案,每日只吃素食,無取於民,皇太子賜給他魚米,以表彰他的廉潔。官至湖廣按查副使。 靳輔 清朝官員,官職是「河道總督」,他熟知水利,對古代水利工程潛心鑽研,吸取前人經驗,指導民眾治水修渠,深受百姓受戴。後來寫出一部《治河書》,是中國治水歷史的總結,是水利史上重大貢獻。 靳裁之 宋代潁川郡人,精通儒家學說,曾為南宋經學家胡安國的老師。 靳學顏 字子愚,濟寧(今山東省濟寧)人。明嘉靖十四年進士,授南陽推官,入為太僕卿,巡撫山西。改吏部右侍郎。以首相高拱專政,謝病歸。著作頗多,沒後僅存十之二三。有《雨城集》二十卷行於世。 靳時芳 明朝姚安人,以孝聞名。侍父赴京,父疾不能乘馬,時芳背負而行。母病,時芳晨夕抱扶,歷32年如一日。家貧教授,畦步有繩尺,游其門者,皆有規程。父嚴母慈,子孝婦賢,團結和睦,勤儉持家,數十年如一日。福壽延年,83歲卒。 靳雲鵬 山東人,同馮國璋一樣也是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的學生。1912年任北洋第五師師長,次年升為山東都督。1919年任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皖系失敗後,由奉系支持再任總理。1921年辭職到天津做寓公。 郡望 河西郡:唐置河西郡,現在雲南省蒙自縣。山西省汾陽縣。據《姓氏辯證》載:「楚靳尚之後,食采於靳,以邑為氏」。 堂號 靳姓的主要堂號有:「河西堂」等。 靳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戰國; 望出河西。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靳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治河彰績; 賜米旌廉。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遼陽人靳輔,字紫垣,隸屬漢軍鑲黃旗,順治年間由官學生考授國史院編修,康熙年間任河道總督。當時,蘇北地區黃、淮、運河等決口百餘處,海口淤塞,運河斷航。他繼承前人「束水攻沙」的經驗,又得到幕僚陳潢的幫助,堵塞決口,加築堤壩,使河水仍歸故道,收到較好效果;又在宿遷的清河開創中河,確保漕運暢通。因遭誣陷罷官,後再任河道總督。著有《治河方略》、《靳文襄公奏疏》。下聯典指明代淇縣人靳義,字原禮,由太學生做官,至監察御史。永樂初年,按察畿輔,懲辦貪官,判明積案,使吏民畏服。他生活極為儉朴,每天只有青菜素食,當時皇太子曾賜給他魚米,以旌表他的廉潔。後官湖廣按察司副使。 學崇伊洛; 功著攀麟。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靳裁之,通儒術,學宗二程,胡安國嘗師事之。下聯典指·漢靳歙,以中涓遷騎都尉,從帝定三秦,以功封信武侯。 學宗伊洛; 功著車騎。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靳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獨知二邑有惠政; 眾目百會多能聲。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刑部主事靳居,字淑孔,長垣人。崇禎進士,曾知濟源、萊陽二縣,有政聲。下聯典指宋代州卒靳東發,字弍遠,性多能,人目之為「靳百會」。嘗集古今諫諍百事以為圖,號《百諫圖》。 東發成圖百事諫; 學顏理財萬余言。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州卒靳東發,字弍遠,性多能,人目之為「靳百會」。嘗集古今諫諍百事以為圖,號《百諫圖》。下聯典指明代太僕射靳學顏,字子愚,濟寧人。嘉靖進士,授南陽推官,後巡撫山西,應詔陳《理財》萬余言,言甚切至,改吏部右侍郎。 靳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束水攻沙,造福黎庶; 越權攬政,僭號天王。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治水專家靳輔,字紫垣,遼陽人。康熙間任河道總督,運用「束水攻沙」法,成功治理了黃、淮、運河。有《治河方略》等。下聯典指十六國時,漢國大臣靳凖,匈奴族人。曾獨攬朝政,殺漢王自立為漢天王。不久,為部下所殺。 學宗程氏,淵源有自; 武伐項籍,事業爭璀。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學者靳裁元事典。下聯典指漢代騎都尉靳歙的事典。靳歙從定三幫伐項籍有功,封信武侯。 〖靳閣老子〗 明代丹徒人靳貴曾做到武英殿大學士,人稱靳閣老。靳閣老有一個不肖之子,科舉考試沒能及第,多年後,孫子反倒金榜題名。靳閣老每次督促、訓斥兒子時,兒子總是強詞奪理: 「您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您的兒子又不如我的兒子,您為何還罵我不肖?」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靳虎少將 靳虎(1911~1989年),又名李文昌,甘肅省金縣(今榆中縣)人。1927年參加西北軍。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3軍1團排長、連長、副營長,紅28軍2團團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在抗大畢業後到決死第3縱隊,1940年6月到12月任9團團長。1937年5月,在山西省壽陽縣成立了山西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第10團,學員是來自晉南、晉東南和晉中19個縣的熱心抗日、思想進步的小學教員和知識青年,共1600人。教10團的團長是舊軍官,政治處主任是共產黨員戎子和,戎是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創始人之一。教10團的絕大多數軍政幹部和學員主張抗戰。8月,教10團改編為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3總隊,總隊長由原教10團團長擔任,戎子和任政委兼政治主任。10月,中共黨員楊獻珍和董天知到第3總隊,楊獻珍任隨營分校教務主任,董天知任第3總隊政治主任。戎子和等正確應對了「曲沃事件」 第3總隊總隊長叛變失敗,畏罪自殺。12月,以第3總隊和教6團、教7團一部分組建決死第3縱隊,縱隊長是早年參加過中共後脫黨的舊軍官,政委是戎子和,政治主任董天知。決死第3縱隊下轄7、8、9總隊,以後又組建了游擊10團、游擊11團和32團。1939年4月,閻錫山為分裂新軍,將決死叄縱隊分編為獨立第3旅和197旅,7、8總隊和32團編在獨立第3旅,9總隊和游擊10團、游擊11團編在197旅。戎子和在1938年6月兼任第5行政區專員,組織了行政區保安部隊。1939年6月編成保安第9團和第10團,歸決死3縱隊指揮。1939年7月,日軍對晉東南進行大規模圍攻,第5行政區分路東、路西活動,戎子和、董天知率獨立第3旅、197旅和5專署在路西,楊獻珍率兩個保安團在路東。1939年12月,晉東南發生反革命事變,獨立第3旅和197旅逮捕和殺害中共黨員和政工幹部,將一個縱隊司令部、一個旅司令部、3個總隊共4000多人被拉走,僅雷震的游擊10團和胡正平的32團突圍成功。1940年3月,決死第3縱隊整編,戎子和任司令員,董天知任政委。下轄3個團,第5行政區的保安團改編為7團,以32團為主改編為8團,以游擊10團為主改編為9團。6月,8團撤消建制,其連隊分別編入7團和9團。12月,決死第3縱隊並入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7團和9團編入晉冀魯豫野戰軍23旅,分別稱為67團和69團23旅的主要領導是原決死第3縱隊的幹部,旅部也以決死第3縱隊人員為主。23旅就是後來著名的「臨汾旅」,後為第60軍179師。第60軍撤消建制,179師編入第12集團軍。在決死第3縱隊擔任過領導職務的開國將軍有:車敏瞧、王毓淮、田維新、史景班、呂士英、劉昌毅(中將)、李壽軒(中將)、張向善、胡正平、高體乾、郭林祥(1988年授上將)、魯瑞林、雷震、譚友夫、靳虎、鄒善芳共16人。靳虎很快就回到延安,擔任延安警衛團團長。解放戰爭去了東北任過東北民族聯軍第7師19旅副旅長,西滿軍區綏化軍分區副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騎兵縱隊第2師師長。後來從事後勤工作,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東線後勤司令部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4分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海軍炮兵學校副校長,海軍預科學校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械部副部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9年8月9日因病逝世,終年78歲。 靳來川少將 靳來川(1911~1987年),河南省獲嘉縣人。1929年投入國民黨軍第26路軍,接受醫務訓練後任軍醫處醫院護士,不久改學司葯,任74旅衛生隊護士兼司葯。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5軍團15軍衛生部司葯長,紅3軍兵站醫院司葯主任、所長、團衛生隊隊長,紅軍第3後方醫院院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衛生部附屬醫院院長,八路軍醫院副院長,八路軍留守兵團野戰醫院院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野戰軍3縱衛生部部長,第3軍衛生部部長,第一野戰軍衛生部副部長,當時第一野戰軍衛生部沒有部長和政政治委員,靳來川主持第一野戰軍衛生工作。1940年就讀中國醫科大學高級研究班,這個班只有7名學員,基本上都是各戰略區衛生部負責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1953年任西北軍區總醫院院長,1955年任總後勤部衛生部醫療局副局長,1956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院長,1965年任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院長。1971年,陳毅元帥身體不適,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和北京醫院醫生診斷為「亞急性闌尾炎」,當天做手術,由靳來川主持手術。打開腹腔,發現癌瘤。周恩來得知這一消息,聲音都變了:怎麼回事?會診確診是闌尾炎嘛!怎麼變成癌了?立即轉告靳來川,組織力量全力搶救,需要哪個醫院的醫生,馬上去請,就說是我的意見!同年,「由於一些復雜的政治原因」,靳來川離開工作崗位。文革結束後,對靳來川文革期間的表現審查認為:靳來川忠於黨和人民,忠於職守,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積極努力,堅持革命的人道主義,熱忱、正派。 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7年7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