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漫畫構思

短篇小說漫畫構思

發布時間: 2022-07-23 11:05:10

❶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特點

特點:十分貼近社會小人物,幽默詼諧,前後反轉很大,具有很強的戲劇性。構思精妙。有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美稱。

歐亨利的作品之所以令人百看不厭,是他的作品緊貼當時的社會生活,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寫「社會小人物」故事的,例如《麥琪的禮物》《最後的常青藤》這些作品讀完後沒有一個不然人凄然一笑的,反思深刻。一來我同情這些人物,但同時有敬佩他們,因為在百般困難的環境中,他們唯一沒有丟失的就是他們心中純潔善良。

假惡丑也是歐亨利小說中更多揭露的東西。如《虎口拔牙》《叢林中的孩子》這些故事無情地指出了社會中的「騙子」,對他們進行了斥責。或許社會的爾虞我詐不能因為這些斥責而停止,但他在小說中的諷刺也注意讓我們讀者對這些人報以鄙視。

歐亨利的小說不僅內容吸引人,而且他的小說結尾也常常是笑中帶刺的,這大概就是歐亨利式的幽默吧。

在《最後一片常青藤葉》中,結尾透漏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從而贊揚崇高的藝術家的品格;《愛的奉獻》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在真相大白時,有著苦澀卻更覺情深。

《警察與贊美詩》中,流浪漢在想進監獄而不能後決定重新做人,積極生活,法律卻在這時將他送進囚籠……這些結局從各角度引導,深化主旨,使得讀者在笑中結束閱讀,但回味卻有有如百味在心中流淌。

在歐亨利的作品中,能體會到了什麼叫藝術之樹常青,在他的作品中盡管看到了人世間黑暗的一面,但也看到他表現的底層人民精神光明一面。

(1)短篇小說漫畫構思擴展閱讀:

歐·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一片葉子》、《二十年後》等。

1862年9月11日,歐·亨利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勒,曾當過銀行職員、葯劑師等。1896年2月,歐·亨利因受到盜用公款的指控入獄,後逃亡宏都拉斯。

1898年再次入獄,期間開始發表作品。1902年,歐·亨利移居紐約,成為職業作家。1910年6月5日,歐·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國紐約去世。

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網路全書」之譽。

❷ 什麼是漫畫小說

漫畫:漫畫,若就「中文網路大辭典」一書中的定義來看:含有諷刺、幽默、教育…等意義的游戲畫。筆法簡單、不拘形式、題材自由變化,描繪人物時,抓住某些特點,用誇張或歪曲的手法表現。早期以趣味、幽默為主,今有不少專門描述刺激生動的冒險故事,描繪眾生百態、宗教故事、歷史小說。因其廣受歡迎,也成為廣告利器。而現今的漫畫王國-日本,在早期1924年細木原青起所著的「日本漫畫史」中,則定義漫畫為「相對於純正美術將美化其客體之執著為最重要的意義,漫畫的第一要義,可不受拘束用種種不同的表現方法,相對於純正美術而言,擁有極大的自由」。在西方,「漫畫」常被稱之為「怪理怪趣」或「卡通」。除前述源起之說,亦有人認為西洋早期的漫畫是從宗教畫開始;在羅馬帝國時代,受迫害的基督徒以暗示性的壁畫與浮雕的圖畫表意,成為漫畫起源。漫畫最大的涵意,就是在表現人生百態,此「COMIC」一詞在英文中與含有諷喻的意思是相通的。若就以上定義觀之,我們或可認為,漫畫是一種結合圖像與文字的創作方式,主要目的在以圖畫與人物角色為主,文字為輔,來描述故事。 漫畫是繪畫藝術的一個門類。她不像其他畫種以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來定名,她這個「漫」字,集中到一點,是指她的藝術形象。漫畫採用獨特的描繪手法和情節構思,以最大限度地達到其本質上的酷似,並賦以美學的幽默性格。漫畫一詞在中文中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指筆觸簡練,篇幅短小,風格具有諷刺、幽默和詼諧的味道,而卻蘊含深刻寓意的單幅繪畫作品。另一種是指畫風精緻寫實,內容寬泛,風格各異,運用分鏡式手法來表達一個完整故事的多幅繪畫作品。兩者雖然都屬於繪畫藝術,但不屬於同一類別,彼此之間的差異甚大。但由於語言習慣已經養成,人們已經習慣把這兩者均稱為漫畫。為了區分起見,把前者稱為傳統漫畫,把後者稱為現代漫畫(過去亦有人稱連環漫畫,今少用)。而「動漫」中的漫畫,一般均指現代漫畫。
小說:文學類型的一種。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的描寫,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根據反映生活規模的廣狹和篇幅的長短,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小小說;根據內容題材的不同,可分為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偵探小說、科幻小說等。

❸ 小說和漫畫在創作時會有哪些不同

小說和漫畫在創作時會有諸多的不同。

最後,對於作品框架的設定也有一定的不同,小說需要構建極精細的框架,漫畫雖說也需要,但是總體來講還是相對粗略很多,不會有過多的小細節。

❹ 誰能告訴我漫畫創作的詳細過程

漫畫腳本的創作要符合漫畫自身的規律;漫畫腳本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電影腳本;漫畫腳本創作應該以預想中的畫面效果為參照;漫畫腳本的創作可以遵循一定的套路;中國的漫畫腳本發展不能走日本的老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中的本質區別不應抹殺。
現在,我們可以試著提出這樣的問題:漫畫腳本的創作過程和格式是怎樣的?這種物理形式對於腳本的本質精神有沒有影響?或者說漫畫的本質精神對腳本的物理形式有沒有影響?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實際上也許並不需要很長時間的思考與很深刻的辨析,顯而易見的,漫畫的腳本形式與電影腳本的形式將是非常相似可以借用的。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知的漫畫腳本形式從本質來說就只有一種,但如果加以細分,則會得到一些不同層次的做法,如果把這些做法看成一個連續的改編過程,我們得到的將是一個漫畫腳本的一般創作程序——也許這個程序只是在頭腦中進行的——並且從中任意抽取一種做法都將是漫畫腳本的可能格式。
首先,最常用的無疑是文學的、劇本的形式。完全用文字寫成,清楚的交待人物的特徵、時間地點、事件始末,接下來就是按照場景或鏡頭交待行為與對話。這種形式是最容易做到的,因而也是一切嘗試的基礎——當然也有人純粹用寫小說的形式完成腳本,但其結果是還要再次改編,中間不免出現誤解和分歧。
其次,將上面的形式加以進化,加入漫畫的鏡頭理解。在文字敘述中增加對畫面氣氛的要求、對鏡頭處理如分格大小的要求等等。
再次,如果腳本作者和畫手聯系緊密,腳本中也可以加入人物和場景的初期設定等畫面說明——不過除非你已經決定使用這位畫手,否則至少這是在作無用功。
最後,如果你本身也具有強烈的鏡頭意識,不妨將腳本完全變成畫面形式的——就像電視廣告的畫面腳本一樣,不作畫面分格,只用同樣大小的格來闡述鏡頭。這種腳本必須加以注釋的是,這里的鏡頭並不代表最後創作的鏡頭,作者不應該受到腳本中鏡頭感的限制——腳本作者畢竟不是畫手,即便是畫手本人創作自己的腳本也應該認識到寫腳本的自己和畫漫畫的自己還是有分歧的。這實際上是漫畫腳本的最後界線,再向前邁一步就成了草稿,在此建議漫畫的作者應該盡量的經歷這一腳本創作的階段,而不要一開始就進入草稿的階段——沒有腳本的事先規范,草稿中容易出現不必要的漏洞,而且對於漫畫的時間性、流動性和連續性尤其容易把握不足。
這樣得出推論五:漫畫腳本的創作形式可以是從最初的文學劇本到最後接近草稿的分鏡頭(不是畫面分格)劇本中的任何形式。其應用應考慮腳本作者與畫手之間的合作形式加以選擇。一般來說文字形式的腳本給畫手發揮的餘地更大,繪畫形式的腳本適合合作非常親密的創作者。(推論五)
作為漫畫腳本的一般形式其實也就到此為止了,沒必要為此浪費更多的精力,如果要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我們不妨具體的考慮一些腳本實際創作中的程序問題。
如果細分腳本的創作步驟,我們可以得到下面的三個部分:故事主題、人物、環境設定、風格以及情節和分鏡頭。由於漫畫篇幅的長短不同,對這三部分的利用產生了分歧。
初學者或初出道者最需要的是精心製作幾個短篇,用來鍛煉畫技,並當作出版社的敲門磚。由於短篇很難用來塑造人物,所以製作短篇腳本最主要應該先完成的就是風格、主題和情節,繼而圍繞主題設定人物以及場景道具,最後進行分鏡頭劇本的繪制。這其中,故事主題是重點中的重點,短篇立意是最重要的。8頁的短篇里一般只能容納一個點狀情節,並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甚至可以沒有情節,這時的主題就當然很重要。20-60頁的短篇可能出現比較復雜的情節,也可能什麼都沒有,但是,會有一個高潮(或者比較點題的部分),這是全篇的重心,故事主題就表現在這里。一般把這種高潮做成抖包袱的形式會比較吸引人,當然也可以平鋪直敘自自然然的達到效果——這是具體的作文問題,這里就不必詳細研究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篇腳本中,人物和事件是處於從屬地位的,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不是有很好的處理的話,違反這個原則,會不容易達到創作的目的和效果。
如果在創作腳本時把情節當作重點,為了講一個故事、塑造一個人物、描述一個世界,那麼,就需要至少一個中篇來容納。中篇故事的創作主題仍舊很重要,但同時,可以在主題和情節中任選一個作為重點。這是因為,60-200頁的作品可以表現出細膩豐富的情節,塑造一個甚至多個完整的人物形象,描述一個完整的世界,而其中所包括的主題將可能不止一個。於是中篇腳本的創作就應該首先完成故事的大綱,從而有依據的設定人物和環境,並由這些考慮的很周詳的人物來完成情節,最後應該在完成文學劇本的大綱後再進入分鏡頭劇本的創作,或者只完成詳細的文學劇本,直接進入草稿創作。總的說來,中篇故事應該是完整的小說,而短篇則無疑是作文。從商業發表角度上來說,中篇作品已經具有商業價值,可以帶來比較持續的讀者,並可以經過擴充形成單行本出版;短篇則不具有這種價值,就像作文一樣,它只是展示作者實力的手段,也是即將創作的長篇故事的探路石。換句話說,短篇是新人的心血,中篇是成手的休閑。
有時候,成系列的短篇或拉長的中篇形成了很長很長沒完沒了的連載,這就是長篇。在長篇腳本的創作中,人物是長時間伴隨讀者的密友,是創作的最主要部分。在這里主題是可多可少可有可無的,情節是隨行就市迂迴曲折的,它們統統退居到次要的地位。精心設定的人物和環境是贏取讀者的最終手段,必須經過精心的設計和討論,並用不同風格的短篇進行試驗,然後才能確定此作品將採用的風格和設定。至於主題,往往要看具體的情況,一般比較商業的作品不可能只有一個主題,經常是在主要的主題周圍每一段情節都另有分主題;完全沒有主要主題的作品也是可以成立的。情節方面,往往是在大綱的基礎上單集製作,並用數十集形成一個段落。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很好的把握市場,可以將故事無限制的延長下去。另外,也存在著每集換主人公的連載,這是一種特例,它實際上是把一種人文精神當作了主人公,這種連載與其說是長篇倒不如說是短篇集來的恰當——它有一種變形,形式上有持續的主人公,但只起到線索人物的作用,每一集仍舊有自己獨立的人物。實際上,長篇連載的創作特點就是在完成長篇的准備工作後,把每一集都當作20-60頁的短篇來創作。

❺ 如果寫小說的話,該如何去構思呢

現在我們來討論小說的創作技巧:

小說劇情是有節奏感的,它就像一首鋼琴曲,它的旋律有輕、重、急、緩,曲子在緩和、溫順的時候,或激情、高昂的時候,都要經過深思熟慮的設計才可以完成。一個旋律很沒的曲子,聽起來會很舒服、感動。但如果曲子是雜亂無章、不和諧,聽起來就顯得格外刺耳、不舒服,也不知道它要表達什麼。曲子有抑揚頓挫,那故事的結構也是一樣的。

一、人物個性的刻畫

1、人物表現的要素有:

a、獨有的表情

b、習慣的動作

c、常用的對白

d、思想

y、意念和慾望

f、弱點和缺陷

g、角色的好惡習性

2、這些要素的運用:

以上要素都可以當作創作的工具,這些工具一定要善於運用,你可以將這些設定條列出來,然後有表現的部分做出記號,比較重要的個性部分,應該要不斷重復的表現出來,以加深讀者對角色的印象。

二、配角的運用和襯托

有那麼句笑話,帥哥美女總喜歡跟比自己丑或矮的人呆在一起,因為那時襯托。故事創作也一樣,也需要這種襯托,特別是配角的襯托,不斷地運用配角來襯托主角,全力將你的主角塑造成偶像。所以,所有的配角,都是為襯托主角而設定出來的。

1、配角的類型:

正面——導師型、愛慕型、協助型

不確定——神秘型、競爭型、丑角型

負面——陷害型

2、協助型:時常和主角形影不離地出現,有難同當,有富同享的必備角色。

導師型:給予主角正確知識和觀念的輔助角色愛慕型:主角心儀的對象,通常也會是(男)女主角,對主角心境影響很大,是影響整個劇情變化的重要角色。

神秘型:對主角會有明顯的正面或負面影響,絕不會自己報上名來,通常他都會被神格化。

競爭型:實力一定不主角先佔優勢,但本身會對主角的隱藏實力感到興奮或畏懼,不會阻礙主角的進步,反而會促進主角的成長,成為足以和自己競爭的對手。

陷害型:通常為了得到主角擁有的某樣東西,或者是本身看主角不順眼等不同理由,經常和主角作對,也是劇情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丑角型:常常會扯人後腿,作出很白痴、荒唐的事,為搞笑而聲的角色。

3、每個角色都有他必要的功能,就象在線游戲一樣,在你的劇情中必須不斷地製造平衡,再將平衡打破,因此角色之間的互動也就相應的重要,正面的力量太強時,就表示危機感不足;負面的力量太強時,就表示主角的地位要崩潰。在這樣的堆棧下不斷地製造出高潮。

三、橋段的發揮和設定

1、對比法橋段: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另一個橋段,與主角的設定做嫉妒的反差對比,這樣的方式,容易讓讀者有一個度量的標准,更能突現出主角的不同。

如:一個走投無路的敗家子遇到一貧如洗,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主角,兩者產生極大的反差,更能襯托主角,塑造他的形象。

2、堆棧法橋段:把橋段的布局事先安排到一個高度,再將主角疊到這個高度上,自然主角就不費吹灰之力到達最高的位置。

如:一個傳說中的劍客,,劍術相當精湛,沒有任何人是他的敵手,一些挑戰他的都在三招內被斬斃。但是離奇的是,在對上一個不起眼的中年流浪漢時被一擊打敗了,而當眾人崇拜他時出現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流浪漢稱他為師傅。

這樣的範例說明了少年可能是更厲害的角色,背後或許有很多的想像空間,看是我們已經將這少年的能力和地位等級,運用其他人的力量拉到了一個非凡的高點。

3、陷阱法橋段:運用橋段將主角慢慢逼向絕境,讓讀者一直為主角的危機而擔心,再進行一個大的轉變,使主角的位置正反顛倒,產生極大的落差,以突主角的能力。原則是,設定持續低潮的橋段,讓轉變過程迅速成為高潮,使主角能力加倍地突顯。

比如:原本一直處在被欺負困境的主角,到最後才讓讀者知道,原來是主角一直在「大智若愚」,使得後期敵對方突然處在了下風。

四、善用伏筆

伏筆是作者為了表現某段重要的劇情,在先前便設了相關的橋段或提示,到故事進行了一個程度後,再將這個橋段或提示呼應出來的手法。

伏筆就象是一個隱藏的炸彈,它讓劇情產生更多的變化,它的表現方式可能只有出現一次的畫面,也可能是一段不經意的橋段,甚至有可能是一句對白;伏筆的埋設,不要和伏筆的呼應脫離太久,這樣,讀者的記憶可能會消失,而失去了伏筆的意義;伏筆的描述也可以是連續性的,在一個個段落中埋下伏筆的一個片段,最後在全部組合起來,這樣方式的可以讓伏筆體現的時間不斷向後延伸。

1、伏筆離不開主題這是一個不變的原則,故事的重點只有一個,所有的因素都要因這樣的原則而產生,伏筆的內容不要和主題無關,否則不但達不到效果,也有可能削弱了故事的力量。

2、不要使用過多的伏筆過多不同的伏筆,反而會讓讀者搞不清楚狀況,失去了伏筆的意義,除非是有連貫性的伏筆,做連續性的埋設;過度的買弄伏筆,也會讓故事的主題變的模糊不清。

3、成為轉化的力量與高潮的爆發點伏筆的設計,目的是出乎讀者的意料之外,這樣的設計,也是劇情中轉變的一種方式。伏筆的揭曉和呼應,時間點相當重要,這也牽涉到劇情的節奏問題,如果我們能善用伏筆,並在高潮點爆發,這是最好的表現方式。

4、記得收尾對伏筆的埋設,我們一定要相當的清楚,否則會變得虎頭蛇尾,到最後突然小時了卻沒有清楚交代;前頭埋伏了幾個復辟,到最後就一定要相互呼應幾個伏筆,如果我們的劇情太過復雜,建議最好能做筆記,再在編劇過程中不斷地提醒自己,以免劇情結束後有所遺漏。

五、劇情的節奏

1、過山車原理我們說平淡的戲,可能提不起讀者的興趣,但是都是高潮的戲也會讓讀者過度緊張,變得麻痹;假設劇情的高低,就像一條起伏的曲線,我們可以分析出一個原則,就是高低起伏越大的劇情,達到的效果就越驚人,就像是游樂園的過山車一樣,高低落差越大的段落,乘客尖叫的聲音也就越凄慘,刺激的過程越高。我們可以稱這樣的原理叫做過山車原理。

2、劇情的拍子但是這里我們還要補充的是節奏。如果高低起伏是坐標上的Y軸,那麼X軸的部分可以說是拍子;音樂中一個小節可以是一拍,二分之一拍,也可以快到八分之一拍;節奏的快慢,相對的影響到人的情緒起伏,慢的拍子,給人平穩的情緒,而越快的拍子,則給人緊張的情緒,這樣的原理也適用在劇情的結構上。

這里,大家應該注意到了,為什麼說藝術是相同的原理,這個節奏同樣的也可以體現在美術作品、書法、顏色及符號上等,都是同樣的原理。

3、運用快慢的搭配來控制讀者的情緒

a、平穩劇情搭配慢節奏

b、沖擊劇情搭配快節奏

六、吊讀者的胃口

很多新人編的故事常犯的錯誤,就是直腸子一路通到底,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很多不錯的點子,還沒有醞釀的過程,就直接演出來了。上面已經說了很多的激發,目的是在增加我們可以表演的手法,將我們想表達的重點,醞釀到最佳時機再爆發出來。明白地說,小說就像作家與讀者的鬥智,當我們安排的劇情,在一開始就已經被讀者知道結局的話,讀者還有想看下去的慾望嗎?

1、讓讀者上鉤

其實作者就是故事的主宰,你就是神,可以決定劇中任何角色的命運;同樣的,你也可以決定你最精彩的點子,要在什麼時候出現,只要是讀者最想知道的答案,你就肯定不能太早讓讀者知道,但是每個過程卻透露出一點點片段的信息,讓讀者急著想知道,又不能知道,然後便慢慢地被你的劇情牽著走。

2、最佳時機謎底揭曉

而讓讀者知道解答的時機,就像是在釣魚一樣,拉桿的時間點一定要准確,當魚上鉤時,太早拉了,誘餌還沒有進到魚嘴,魚會跑掉;太晚拉了,誘餌已經被吃了,魚也會跑。太早將答案說出,讀者對你的需求還沒形成,效果會打折扣;而太晚將答案說出來,讀者失去耐心也會跑了。收放之間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沒有信心的話,不妨多讓幾個好友看看,給予一些意見,作為你修正的參考。

七、掌握主題

小說最重要原則應該就是掌握主題。當我們在進行創作時,無論有什麼再好的點子,都應該以不偏離主題為最高原則。

覺得什麼好就加入什麼,沒有想法就不斷地假如其他的想法,這樣的編劇方式是不正確的。我看到不少的小說都偏離的主題,常常是因為有了突發靈感,或許是沒有好的想法,編不下去,就加入很多與主題不相乾的進去,違背了主題。

1、如何不偏題

如果是能夠加分的靈感,那是求之不得,一定要加進去,如果沒有任何可以結合的可能,那麼,就請將這個想法儲存起來,說不定可以作為下一部作品的創意,。如果真的想不出點子,建議你回到原點,看看你先前的設定,只要之前的工作都做足了,一定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方向的,你也可以在看看已經完成的劇情,是否有什麼地方是忘了交代,或者可以延伸的;以讀者的角度,反復地在你的作品中觀察找尋可以接續的方向,也是一種方法;再不然,你就擱下筆,離開你的作品,做些其他的事情,讓自己放鬆一下,因為可能你已經鑽進牛角里無法自拔。

2、多線架構的使用原則

有時我們也會使用難度較高的多線架構,這樣的編劇手法需要比較熟練的經驗,對於大長篇的劇情,多線構架也變得必要,因為出現的人物越來越多,要交代的故事也不會僅限於一個故事,多線架構的注意重點大致如下:a、前後呼應:故事的主構架是固定的,在劇情當中會出現分支的劇情,但是記住,分支劇情最後必須在歸於主題上,,否則會變成無法收尾。

b、主次分明:就是主題在分支架構出現後,逐漸被分支架構取代,分支架構變成主架構,這就是主題產生偏移,也是我們最當心的忌諱。因此,我們必須分清架構的主從系,才不至於編到最後反客為主。

C、懂得割愛:志氣那也提過,有時候我們回有太多的點子,巴不得全部都擠到一部作品上。其實,當我們的劇情已經相當扎實的時候,就不要再畫蛇添足,這會讓讀者產生麻痹,或者邊得難以閱讀。太復雜的劇情,通常也不太容易被大眾接受,畢竟,小說是一種大眾化的商品,我們要符合的對象也是一般的讀者,因此,有時候割愛是必須的,保留一些好的創意,做瑕疵長做的題材。

八、製造高潮

平淡的劇情未嘗不是一種表現的形式,如果你能將故事說的很平淡,卻有撼動人心,那你的功力可就非比尋常了;平淡的手法其實也暗藏高潮,只是埋藏的很好不被看到罷了,對於創作的新人來說,高潮起伏的劇情會遠比平淡的劇情容易處理多了,我們要先學會如何製造高潮,待經驗豐富之後,再慢慢學者如何將高潮暗藏在劇情中。

讀者在閱讀你的作品時,總是在期待著你製造的高潮,你精心的規劃,漫長的經營,為的就是將劇情中最精彩的部分,深刻地表現出來,感動讀者的心,讓讀者為你哭為你笑。但如果沒有表現好,這個作品其實就算失敗了。

1、集中所有力量為了高潮:當劇情順利的進展了,我們就要集中所有的注意力,製造出劇情中的高潮,我們應當集中所有的技巧,在關鍵的高潮點爆發出來,這樣的劇情才會深入人心。

所謂的技巧,如:時間的流動、節奏、吊胃口、創意、主線、人物、場景、伏筆等

2、多不如好:劇情中的高潮不要放在架構上無關緊要的地方,其實也等同於不要偏離主線,等同於前面所有經營的方向不要偏離主題,這樣的效果才能扎扎實實地呈現出來。

3、出人意外:另外,高潮的表現方式,希望哪個不要太過公式化,以往見過的各種表現方式是可以供作參考,但是最好我們能在多用點心思去變化,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在與讀者的鬥智過程中,盡量能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才會讓讀者驚嘆,總之,多想一點,就會有所不同。

4、持續的高潮:持續性的高潮是否是一種忌諱呢?我們希望與眾不同,就必須要脫離框架,有時,忌諱的使用也是非常手段,能夠達到非常的效果,如果我們在前期積蓄的能量是足以發揮到第二甚至第三次的高潮,那麼,我們使用持續的高潮又未嘗不可。

但是使用連續高潮時,須注意對讀者的刺激性會產生麻痹,因此,該收的時候就要收,適可而止。

九、人性是故事的心臟

這里以漫畫為題材來講述這個道理。

有不少畫技超高的作品,卻不是最熱門的作品,而有些熱門的作品畫技卻相當平庸,道理其實簡單,畫面只是吸引讀者第一印象的要素。就像是我們在街上見到一個帥哥一樣,通常會不自覺地看上一眼,只能說是喜歡,但是要真正愛上他,甚至一生一世,那你就會考慮他的內在了。如果他像個木頭人虛有其表,可能放在你身邊一星期你都會覺得礙眼。因此,除了吸引讀者的第一眼之外,如何留住讀者完整地看完你的作品而不覺得厭倦,就是決勝的關鍵了,想想看那些連載數十冊的漫畫巨著,是如何留住讀者的心長達十年以上的光陰而不變,更是為之而瘋狂地追捧。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到前幾年,就是漫畫作品《棋魂》很紅的那段時期,中國的圍棋協會,不知道叫什麼來這,忘名了,只知道他在中國的圍棋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他新出的圍棋小說中卻大量地抄襲《棋魂》這部作品,結果使他在上海簽名會時被大量的《棋魂》迷臭罵,更是有人流著淚當著他的面撕掉他的小說。這是何等的痛心啊!中國的名人盡抄襲了日本的作品,作為《棋魂》迷的讀者(包括大部分的漫畫迷),是無法忍受的!結果他的網站論壇被罵的帖子超過10000頁,每天罵人的帖子接近1000頁的數字增長。

想想看,當是一部漫畫作品就有那麼多人的擁戴,這需何等的魅力。我想問問看,中國有幾部的小說能達到這種效果?

還有部《海賊王》的漫畫,我看連載起碼有個12年以上,擁護、支持它,為它而瘋狂的漫迷有多少啊!他的銷售書冊有好幾次位居日本漫畫榜首,為什麼?說白了,就因為是它可以讓人大笑,也可以讓人大哭的動漫作品,人物個性鮮明,故事發展令人匪夷所思,緊緊扣住「人性」來描述的作品。)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人性!我們必須給予劇中的角色有獨特的性格,運用這些強烈的角色,將人性完整的表達出來。我們必須能控制讀者的情緒,引發讀者的人性,讓讀者該哭時狂哭,該笑時狂笑,這也就是戲劇的獨特魅力。

因此設計選題時,人物也是擔任相當重要的部分,有些好的題材,其實也是在人設前就已經成功了。

記住設定選材時,也將人物與人性的表達重點預設進去。任何作品吸引讀者目光的地方不是單純的畫技、華麗的語句,而是動人的故事,而動人的故事往往是由人性表現出來的。

十、同中求異

很多的經典題材或是成功的作品都是值得吸收參考的,世界上沒有被創作出來的題材似乎已經很少了,對於我們的創作來說,經常會發現一個很多的創意題材,可能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做過了,或不久之後市面上出現雷同的題材,令你十分惋惜,這種撞車的情形是常常發生的。試想,當你的作品被忍耐懷疑有抄襲嫌疑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覺得無辜呢?

我們如何在信息和創意不斷爆炸的年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者是在已經成功的題材中發現新的課題。即便是再經典的題材,因為時空的轉換,和創作者成長環境的不同,也有機會出現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新的內涵,因此,找出成功作品的骨架、精神及精彩的要素,加入自己新的想法及個人的特色重新包裝,不難找出好的作品方向。

十一、格局的創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的一些影視分析,大家都說張藝某的片子都是大格局,能做到像張藝某一樣大格局的人為數不多的。

1、點型創意:這類型的創意,通常只用於一個小細節上,不適合做太長的延伸,在創作上是屬於點綴的作用。

點型創意是一個獨立的創意類型,她可以單獨的存在,也可以任意地置入到劇情中需要的部分。

類似一句有趣的對白,或是一個搞笑的動作,這樣的創意也能轉換成為角色的口頭禪或習慣動作。

在一個好的劇本裡面,點型的創意是隨時存在的,因為他就像一張完美的傢具的裝飾一樣,讓讀者隨時隨刻都體會到作者的用心。

這樣的創意是不具備延伸性的,我們在發想的階段,如果是長篇的故事,則必須將這樣的創意記錄下來,無需放進故事骨架當中,因為發想階段,篩選出重點是相當重要的,必須時割捨這樣的創意也沒有關系。

2、關鍵型創意:這類型的創意是屬於劇情中重要橋段或轉折點上的關鍵,他會影響到故事的延伸發展和呼應前頭的伏筆,這樣的創意也有可能形成一個短篇的故事關鍵型創意的特點就是他只為了某個單一的目的所產生的點子,不同於典型的創意,他的框架足以發揮到一個簡單完整的故事。

關鍵型創意在長篇的故事當中,可以是一個段落的重要環節,數個關鍵型創意,便足以架構出一個長篇的故事。

發想時的重點,在於出人意料的情節轉變,目的在於短時間內壓縮讀者的情緒,或引讀者的注目。

長篇故事開場時的關鍵創意更是重要,因為讀者在前幾回的反應,決定了你這篇作品的後續生命,如果沒有在一開始就運用關鍵型創意吸引住讀者,後續的故事再精彩都可能徒勞無功。

3、架構型創意:也就是足以支撐個長篇故事或單元性故事的主要架構創意,這樣的架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故事骨架,而故事骨架的好壞取決於構架型創意是否夠力。

關於創意,除了及時捕捉突如其來的靈感之外,平時的積累也是很內重要的,擁有了一定的積累,對日後的創作會非常有幫助。

當以上所提到的創意靈感充分集合之後,才能構思出有趣深動的故事情節。

十二、發想創意的方法

1、市場分析法:觀察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素材,若是現有的素材大多已開發,則可運用兩種以上的流行素材結合成為新的創作題材,這類的手法常常出現在偶像劇的創作上。小說也一樣,奇幻的故事可以結合武俠,都市的故事可以結合奇幻等等!

首先,我們必須先關注流行的信息,針對你有興趣的題材,開始收集相關的資料,做基本的功課,最好也能到相關的場所實際體驗,並與相關的人物進行訪談,會讓創作的內容更貼近現實,當然,若是該題材是你親身的經歷將會更好,因為很多細節的部分描寫更為主動。

2、趨勢發想法:未來的世界一直是科學家們努力研究的方向,以往這樣的想像都僅能從想像力豐富的腦袋中挖掘出來,慶幸的是現在這些對未來的預測我們也能在各類媒體中輕易地得知,而且也極可能的被實現,因此,除了以現在有的環境當作創意發想的方向之外,我們也可以多注意未來的趨勢方向,越遙遠的未來,想像的空間也就越大。

3、逆向思維法:一般人的思考模式會依尋自我或前人的經驗甚至書本上的資料作為依據,而這樣的方向也往往讓創意受到了局限,尚若問題和答案在同一個圓圈的兩個點上,而兩個點又極為相近,如果依照經驗,必須要繞完一圈才能獲得答案,那麼反過來走,可能答案就近在眼前了。

另外,與常人的思考邏輯完全相同,也就等同於沒有新鮮感,沒有刺激性。如果違反常人的思考方式,你可能就會輕易地找到的全新創意。

4、慾望滿足法:其實許多創作都在滿足人們對現實環境的不滿足。人會有很多慾望,但是這些慾望大部分人一生都很難達成,小到希望能知道明天考試的答案,希望哪個同桌討厭的小胖不要再欺負我:希望有一個超級帥哥或美女當你的異性朋友,等等。

現實生活達不到的事,人們希望能由幻想來滿足自己。

十三、最後要注意的

永遠覺得不足,在創作中不斷地修正。

作為一個創作者,應該有求新求變的精神,因為讀者不斷地成長,市面上的作品也會不斷地推陳出新,如果沒有挑戰的心態,作品便會變的陳舊,而漸漸脫離市場,你也會慢慢也退居幕後。

記住保留一種心態,就是永遠覺得不足,也只有不足才會想要進步,也才會不斷地吸收成長,你認為的高有多高,宇宙的盡頭到得了嗎?人類永遠是渺小的,學習永遠都不會結束。而在創作中,也不要自滿,隨時檢視自己的作品是否還有更好的可能,因為作品面對的是各式各樣挑剔的讀者。特別是新的寫手,很容易會被一些花言巧語的評語捧得天花亂墜,不能自我,還真以為自己寫得很好了。我們面對的評語無論好壞,都必須朝不斷創新、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的方向努力,這也應該是創作者的堅持

❻ 如何才能寫出及有趣又有懸念的漫畫故事呢

首先要構思好 想寫的漫畫故事屬於哪方面的 確定故事的長短篇幅 設置一些比較吸引人情節 最好跌宕起伏一點~要有高潮~ 當然構思情節要靠平時的積累和自身的想像力 故事一定要結構緊湊 所以要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 可以在平時做做小練筆 寫寫短篇故事什麼的 需要掌握一些寫作技巧 學會製造懸念 其實就是調一下別人的胃口 呵呵 加一些搞笑的對白會增加故事的可讀性 人物形象也是很重要的 有的性格有萌點 也比較有趣 所以要思考好人物的性格特徵

其實我也不是很懂 大概給些意見吧 呵呵

❼ 漫畫劇本怎麼寫

很多人都認為漫畫腳本就是像寫小說一樣,或者像寫電影和話劇腳本一樣,其實不然。
漫畫腳本分為兩個部分,以下是文本腳本,另一個是繪圖腳本。

文本腳本是寫給漫畫作者的,一般不是寫給讀者看的。
文字腳本分為3個小塊:故事概況、關鍵詞、人物設定、對話腳本。
如果是短篇漫畫,就要把這個漫畫的故事大概寫出來,如果是長篇漫畫的話,可以把1話或者連續幾話的故事寫出來。寫這個故事概況的作用是為了讓漫畫作者了解腳本作者所要闡述的故事,很多人都認為這個並不必要,但我認為如果不寫這個,漫畫作者就會偏離腳本作者的初衷,或者會自己有意無意的改變原先有的設定。
關鍵詞大家都清楚,例如要畫個幻想的故事,就要列出故事中的背景、世界設定、人們的風俗。如果是些現代的故事,詳細一點還要寫出故事主人公所住的地方附近的建築物。
人物設定就比較麻煩,要結合繪圖腳本中的背景人物設定(這個以後會說)主要要寫出主角的姓名、年齡、出生地等信息,詳細一點要寫性格、星座、口頭禪、習慣動作,與故事中其他人物的關系。請注意一點,就算是配角,只要他會出現,會說話、對故事有一定影響的,都要把設定寫清楚,就算他是賣冰激凌的。這些設定是為了以後寫劇情或畫漫畫時,不會使人物或者世界觀出現偏差。有時會看到,這個人物在前幾話里是討厭咖啡的,但後來不知怎麼回事就養成了邊說話邊喝咖啡的習慣。
對話腳本,就是描寫人物對話或者聲音的腳本,一般採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表現。
對話腳本分為這幾個部分:頁碼、對話數、對話、說話者、動作、其他。
因為一部漫畫有好多頁,對話也有不同,所以一定要寫頁碼。
對話數是為了以後與他人討論更改的時候只要說出對話所代表的數字。對話就是人物的對白,有時候像「啪」「嗒」「咣嘡」等擬聲詞也要寫出來。
說話者就是講這句對白的人。
動作是為了分鏡的時候能更好的表現人物動作所做的注釋,例如:一邊說一邊端起咖啡喝。
其他這一欄其實是對這句對白進行其他的注釋,例如:這句對白要用爆炸型的對話框。

漫畫腳本除了文字腳本外,還有繪圖腳本。
繪圖腳本基本有分鏡草稿、人物設定、背景設定。分鏡草稿繪制基本上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做。一般是一張A4紙分成4個長方形來畫,就是橫對折再豎對折。4個長方形分塊分別代表漫畫的四個面,因為這樣做既能節省紙張,在繪畫方面越小越模糊的往往能激發靈感。
人物設定,如果是主角,就需要全身像,半身像,面部特徵、細節這幾個方面全身像要畫出人物的衣服,發型,還需要與其他人對個身高,這樣是為了避免以後出現的身高矛盾。
漫畫基本上出現的還是半身像,所以多練習半身像是有好處的。
面部特徵就需要很多的特殊表情,以便於以後使用。
細節方面要注意,有些只有主角才會帶小飾物一定要重點畫出。

http://www.comicfans.net/Topic/oacc6/news/200902/24613.html

❽ 怎樣寫短篇小說

先看一下四大短篇小說巨匠的文章吧,體會一下例如歐亨利的小說結尾怎樣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短篇小說寫作指南
作者 : [美]狄克森
出版社 : 遼寧教育出版社
評語 : 【實用性】基本的入門作,有不少實用技巧。
http://www.douban.com/group/167878/可以加入這里,有很多技巧性的教授及好的短篇小說寫作的書

❾ 求歐亨利短篇小說2篇賞析 每篇300字就好 謝謝啦~~

1《麥琪的禮物》賞析

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在《麥琪的禮物》這篇小說中,用他筆調幽默又帶有淡淡哀傷的藝術語言講述了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為奇的故事」。以聖誕前夜饋贈禮物如此平常的題材創構的小說,在西方文壇並非罕見,其中也不乏精心之作,而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獨自絕響,成為這類題材的傑作,確實是令人深思的。
從內容上看。全篇以饋贈聖誕禮物為中心線,寫了美國一對貧窮而恩愛的夫婦。這個家庭的主婦為了節省每個銅子兒,不得不「每次一個、兩個向雜貨鋪、菜販和肉店老闆那兒死乞白賴地硬扣下來。
歐•亨利的短篇常以他獨具風格的感傷筆調和詼諧輕快的筆鋒,去刻畫人物和鋪展情節,使筆下的形象富有立體感,並給人以不盡的余韻。《麥琪的禮物》正是這個藝術特色的代表作。裁剪精到的構思,對話般親切的語言,微帶憂郁的情調,使這個短篇在縷縷情感的光束中顯露出豐厚的內涵,激發讀者對愛情、金錢的價值的思考。作家細致地寫德拉無錢為丈夫買禮物的焦灼心情,寫德拉的美發,甚至寫德拉上街賣發和買表鏈的全過程,卻惜墨如金地避開了吉姆賣金錶買發梳的經過。作家可以細致地描寫吉姆回家後德拉擔心失去美發會傷害吉姆的愛所作的一連串解釋,卻在吉姆講完賣金錶事之後戛然然止住全文。時而細致入微,時而寥寥數筆,讀者仍能從那些不著文字之處領悟作家的弦外之音。這種寄實於虛,並兼用暗示和略寫的手法,是《麥琪的禮物》所獨具的。

2 《愛的犧牲》賞析

《愛的犧牲》是典型的歐.亨利式的小說,講述了一對追逐藝術的年青藝術家夫婦,離鄉背井到紐約去深造,卻因家境貧困難以伸展抱復。於是妻子為了生計寧願犧牲自己,中斷學琴去教音樂,「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學一些」,而且仍然和音樂在一起。同時展現了19世紀美國草根階層生活的無奈與艱辛。

作者運用漫畫般的筆觸,勾勒出數位特色鮮明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讀完這篇小說,我認為喬□拉雷畢失去了兩樣值得自豪的東西,換來的卻是不再對對方有用的裝飾品,他們美好的願望就這樣落空了,命運對於這對恩愛夫妻是這樣苛刻。這一結局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因為作者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把最緊要的東西包藏著,引而不發,到結束時,才和盤托出,不僅出奇制勝,令人拍案,還使前面的情節翻出新穎的意義,給人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回味。嚴酷的生活使他們都放棄了藝術,但他們相互的愛卻感人至深。歐.亨利以輕松、幽默的語言和沉甸甸的故事,揭示了「愛」的偉大力量。

熱點內容
日式輕小說app2020 發布:2025-07-17 10:47:16 瀏覽:788
我駕駛著空天航降臨地球免費小說 發布:2025-07-17 10:41:12 瀏覽:186
兄戰經典小說 發布:2025-07-17 10:40:02 瀏覽:667
男主有5個師傅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7 10:40:00 瀏覽:328
經典的洪荒流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7 10:33:20 瀏覽:396
金縷衣小說靜言思之結局 發布:2025-07-17 10:33:10 瀏覽:324
女主落小小重生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7 10:33:07 瀏覽:1
都市王者歸來小說完結 發布:2025-07-17 10:32:35 瀏覽:336
景朝父子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17 10:21:25 瀏覽:780
重生90甜妻的相似小說 發布:2025-07-17 10:12:08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