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酒館
⑴ 短篇小說選讀的課文選讀
英雄的舞蹈
路翎
在兩條澄碧的、細瘦的、美麗的小河像親愛的姊妹一般地會合的地方,有一座小的村鎮。它總共不到兩百戶人家,然而,這個中國應有的東西,它都有了。有窮人,當然也有富戶;有據說是打過仗的將軍,自然也有據說是和顯貴的權威親狎過的官員;有漂漂亮亮的小姐,自然也有讀過什麼藝術專科學校的少爺。但不管這一切,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裡面,可愛的、和善的居民們,是生活在一種非常古舊的英雄的氣氛中,而且厲害地激動著。這種氣氛,是從鎮上的一座茶館里散發出來的。茶館里,靠著正面的牆壁,十幾年來,用一張方桌和一張小的條桌搭成了一個高台,每到黃昏,不論是冬日的嚴寒或是夏天的酷熱,都坐滿了年輕的年老的男子們,——而天氣黑下來的時候,一隻蠟燭亮了,有名的說書人張小賴,爬上了高台。這是很少有過例外的。張小賴十幾年來好像從不會生過病,張小賴在茶館里生動地叫喊著古代的英雄們的事跡,從年輕直到年老,從他們的兒女出生一直到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埋進了黃土,從他自己都忘卻了的年代直到這個奇怪的、不可解的今天。
他是衰老、病弱,僅剩下一副干癟而可怕的軀體了。十幾年來他抽著鴉片,鎮上的那些權威們,也覺得他有抽鴉片的特權。在他年輕的時候,他曾經拚命地干過一下刀、槍、劍、戟之類,就是所謂十八般武藝的,而且收了不少的門徒。許多中國人,在他的一生裡面,都有過這一類的顯赫的時期的。但即使他,張小賴,現在已經衰老了,卻仍然抱著雄心;他總希望練成功,肩膀一縮就能夠貼著牆壁升到屋頂上去,或者一個筋斗就能夠從空中翻過一個天井。他是非常地愛著他的家鄉,他是被所有的人所賞識,他覺得他是被他們所喜愛。因此,有時候,要撒一點兒嬌。街邊上,因為要實行「新生活」,種了一棵可憐的小樹,他也要熱烈地批評一下:挖開了一塊石板,他也要熱烈地批評一下,那結果,是那棵可憐的小樹,和那一塊遭了厄運的石板的周圍,都布滿了他的黃綠色的濃痰。深夜的時候他從茶館里回到他的破爛的孤居來了,捧著一把茶壺,劈劈啪啪地拖著鞋子——睡下了。不久,凄凄涼涼地,太陽升起來了,通過窗戶照著他的凌亂的、污黑的板床,在那上面,縮著他的衰竭了的、乾瘦的肢體。他要一直睡到下午,然後就換了一個姿勢躺著,點起煙燈來。
到了黃昏的時候他就突然地振奮了起來,而充滿著一種神秘的熱情了。
他熱中於他的這樣的生活,恰如這地面上的任何人熱中於他們的生活一樣。可是,突然的有一天,在斜對面的茶館里,一個女子拉著胡琴,一個男子用女人的聲音尖厲地怪唱起來了。是從城裡來的,唱著他從來都不曾知道的「毛毛雨」和「何日君再來」。他的聽眾們,突然地跑過去了一大半。並且從那裡傳出熱烈的鬨笑聲來,這,使他發抖,感覺到尖厲的痛苦。
「這種傷風敗俗的東西!」他叫,猛力地拍了一下他的驚堂木,而後就拖著腿,點著頭,哼著,不再講下去了。於是剩下的聽眾也跑了過去了。
他在寂靜中溜下講台來,回到他的孤居去了。這是可怕的失敗和痛楚。但他的那個少年時代的夢想,他的那些古代的英雄們,都在他的夢里升了起來,照耀著他了。他夢見呂布一戟刺來,挑下了他的帽子,然後又向他溫柔地笑了一笑。他醒來就流出了感激的眼淚。他一下午都發燒,非常的不適,但黃昏的時候他帶著神秘的、慘白的、嚴肅的神色重又走上了他十幾年來所盤據的高台。
蠟燭點燃了。
「今天,我們來說華容道,關公知恩放曹操!」他用神秘的、輕微的聲音說,拍了一下驚堂木。
但他的聽眾只有往常的一半。同時斜對面的茶館里男人裝做女人的聲音突然地叫了起來。他寒顫了一下,望著街上的攤子上的、陰雨里的凄迷的燈光。他看見有人冒著雨從他這邊向對面跑去了。
「我是替天行道的!」張小賴想,猛烈地、憤怒地拍了一下他手中的堅強的、光亮的木頭;這個突然的聲音,和他的臉上的那種輕蔑的、譏嘲的、魔鬼似的神情,使得剩下來的那十幾個人肅然了。他凝聚著一種可怕的力氣,慢慢地聳起他的瘦削的、僅剩了兩塊骨頭的肩膀來,並且鼓起眼睛來,用那兩顆露出的、巨大的眼珠,輕蔑地凝視著什麼一個遠方,而他的那一件破舊的衣服,就從他的身上,在寂靜中滑脫了。這就露出了十幾年來這種生涯的記錄,那一副可怖的、奇特的骨架。這一副骨架,和它上面的那個魔鬼的頭顱,在寂靜中輕輕地顫動著。這種生涯,像所有生涯一樣,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一個說書人,他的精力和血液,要為各樣的裝瘋作怪,各樣的惡魔和幽靈所蹂躪。最初這或者是有趣的,博得全場的鬨笑;但到了僅剩下一副骨架在這樣的裝瘋作怪里顫動著的時候,就只能引起一種恐怖的印象了。他沒有歡樂,他假裝著縱聲大笑;他沒有悲苦,他強逼著高聲假哭;他伸出兩只手來舞蹈;他假裝聽到了詢問,並且捶胸頓足。這樣的被什麼一種力量支配著而舞蹈的骨架,就真的能夠在那些陰暗的茶館的高台上,產生一種幽靈的氣氛了。張小賴,在高台上,幽暗的光線下,高舉著兩手,站起來了。
「卻說曹操一看,啊呀呀呀呀呀呀!」他叫,全身發抖,然後突然靜寂。他這樣地高舉著兩手在站著有半分鍾。
在靜寂中,聽到雨落在瓦上的清晰的聲音,斜對面的甜甜的胡琴的聲音,和男人裝做女人的尖厲的、淫盪的歌聲:
哎呀呀!
我的心!
「曹操心中一想!」高台上的那個精靈,突然地縮下去了,那一塊木頭猛力地擊在桌子上;然而,這假做的精靈的衰弱的人的心,卻瞥見了,他的聽眾們,有些渙散,有的在談話,有的在聽著斜對面而笑著。突然地他覺得有一陣眩暈,他聽見對面的歌聲唱:
摸一下幺妹兒的手呀
幺妹兒生得乖!
他呆住了。同時他覺得手腳發冷,「不好!」他想。忽然地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了,他看見了他的女人,她還是非常的年輕,梳著光潔的頭,抱著一個胖胖的孩子,走了進去。他渴望這個,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溫柔的靈魂,整個地愛著他,並且不計較他的罪惡。所有的人都把他推到這個檯子上來,使他發瘋一般地做著怪相,但她,愛他的人,走了進來,含著眼淚告訴他說,這是再不能夠的了!
「我不再做丑相了,我要去歸田!」他心裏面對那個溫柔親愛的人說。
「喂,張小賴,曹操啷個的呀!」酒館的肥胖的老闆喊。
張小賴突然地驚覺,發著顫,不顧一切地叫了起來,叫喊著曹操、關公、青龍偃月刀、大火和參天的古樹。但酒館的老闆,卻搖擺著走了出去了。一種極端的憤怒,和跟著來的一種極端的、奇特的歡笑,使張小賴發狂了。他吸引了幾對緊張的視線了,這使他陶醉起來,並覺得自己已經從那個失望,那些可怕的印象得到了解放——他憤怒、歡笑而發狂,和這個失望做著殊死的搏鬥,而勝利了。
精瘦的、可怕的魔鬼在高台上嘶喊,跳躍。他要喚回那些古代的英雄們來,以與現在的生命、丑惡、失望抗衡,這些古代的崇高的英雄們一個一個地回來了,使這間茶館,使那些簡單的年輕人嚴肅而激動。而這神聖的瞬間迅速地消逝,突然間可憐的張小賴語無倫次了。
「不是吹的話,要是生在幾百年前,我還不是一個呂布!」他說,站在高台上,舉著手,「我兄弟有一手魔法,不是吹的話,」他拚命地,憤怒地叫,「十八般武藝件件精通!要是日本人來的話,洋鬼子,外國人來了,嚇,你看——」於是他聳起肩膀,鼓起嘴來,彎著腰,向空中拚命地吹著氣。他聽見了歌聲、胡琴聲、笑聲,他歪著頭輕蔑地傾聽。「啊,殺啊!」他喊。
台下的人們,有趣地笑起來了。他的嘶啞的大聲使得很多人從街上跑過來了,於是茶館里就擠滿了人。那些簡單的人們,把一切都認為是有趣,當然的,不覺得這裡面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快樂地鬨笑著。
精赤的、狂熱的張小賴突然就唱起來,並且打起拳來。隨後他跳了下來拾起了地上的一根竹棍——他在台上揮起竹棍來了。
他覺得窒悶,可怕的窒悶,於是拚命地叫喊了一聲。這叫喊引來了無數的人,他聽見對面的胡琴聲和歌聲停止了——它們被他征服了。然而這窒悶繼續強大,他又叫喊了兩聲,並且拚死命地舞著竹棍。忽然地覺得他心裡的什麼東西碎裂了。
他大叫一聲撲翻了條桌,跌在地上了。茶館里騰起了一陣驚異的、失望的喊聲,有擠動和茶杯碎裂的聲音。然後是突然地寂靜。
「死了。」一個蒼老的、嚴肅、安靜的聲音,在寂靜中說。
但這個故事,並沒有什麼其他的意義。
1945年7月9日
⑵ 俗世奇人酒婆賞析春
在一個小村子裡有一個愛喝酒的老婆婆,她又丑又窮,但是每天她都去一個小酒館里買一種特別有沖勁的酒喝,她從來不賒賬,每天從酒館里出來都是暈暈倒倒的,可是每當她經過路口時都奇跡般地醒過來。
原因是因為酒館的老闆在買酒時總是在酒里摻上水,使酒沒有勁了,可是有一天老闆的妻子突然給老闆生了個孩子,老闆非常高興,所以打算以後不在酒里摻水了,而第二天酒婆喝了之後反而被車撞了。
賞析
從酒婆的外貌、拿錢時的動作、「沒人知道她叫什麼」等,說明她一個窮困、地位卑微的人,而喝完就走,從不賒賬,也不多事,又說明她雖嗜酒卻很老實本分。她最後為荒唐的現實所吞噬,是一個非常可憐的下層小人物。
小說極力描寫酒婆的醉態並且將其寫得「好看」,是為了使其醉後的「樂」、「瀟灑」與醉前的「黯」、「寒傖」形成對比,表現窮人只有醉後,才能有片刻的「灑脫」,使小說的悲劇意味更濃。通過對酒館老闆幾十年以假酒騙人;下層勞動者貧窮、郁悶、麻木,習慣於在虛假中生活。以「首善」稱之,表達了反諷之意。
酒館是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結尾寫老闆的疑問、文中寫人們最愛瞧酒婆的醉態以及酒婆的死,深刻揭示和批判了社會中「假」「騙」文化的深重,揭露了一種習慣虛假卻反而無從適應「真實」的社會心理。現實生活中,作假行騙情況比較嚴重,如學術作假,廣告作假,經商作假等等,我們期待誠信的回歸,我們更期待民眾維權意識的提高。
(2)短篇小說酒館擴展閱讀:
酒婆改編的短片
動畫短片《酒婆》改編自馮驥才先生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中的之三《酒婆》這一章。因為這個畢業作品,所以拜讀了原著,喜笑怒罵皆文章,小故事,大道理,寓說教於故事中,生活中極普通的小事,在大師筆小成為如此妙文,厲害,真是厲害。
這篇原著是篇現實主義作品,對理解的角度來說,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小說的主題思想。經過改編,影片的主題確定下來,便是那人與人之間的善的缺失——實「首善」也。這樣的劇本選材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舊社會天津衛,首善街經營著最下一等的小酒館。酒館沒有幌子、招牌和座位,櫃台不賣菜,單單就擺一缸酒。條件簡陋,自然而然光顧這里的也只是扛活拉車這類賣苦力的底層人民。
要說這家店的酒可真給勁,它用山芋干釀造,喝下去之後酒勁兒「噔」地頂上腦門,因此得名「炮打燈」。但是老闆大賺昧心錢,事先往壇子里兌水,所以酒勁來得快去得也快。
有一位老太太人稱酒婆,號稱小酒館里的頭號酒鬼,她每天來店裡暢飲一杯,晃晃悠悠回家轉,剛好過馬路時候酒勁也過去了,從來沒出過事故。直到有一天,老闆良心發現,決定不再往酒里兌水,意外發生了……
本片根據馮驥才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中的一則故事改編。
⑶ 古代言情短篇小說,故事發生在客棧還是酒館。。故事的開頭,好像有提到客人吃飯,老闆算賬拿個算盤噼里啪
天賜良夫。。。。。。。。。。。。。。。。。。。。。。。。。。
⑷ 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誰又能逃得過
如果孔乙己能認識到自己的處境,能夠改變自己這種固執又迂腐的想法,拿起筆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賺錢,不再受他人嘲笑也不致力於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如果他能這么改變或許他會有不一樣的生活。所以,放棄他的不僅僅是這個封建社會的壓迫,更多的是孔乙己自己的對自己的放任散漫。
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成為現實版的「孔乙己」
文章中的孔乙己的命運是悲慘的,他在封建社會的映照下顯得更加的悲涼,一面是他悲慘的遭遇和環境,一面是對他的同情和辛酸,周圍人的冷漠和嘲諷更說明孔乙己在當時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劇。如今我們重讀《孔乙己》,會發現其實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我們雖沒有處在孔乙己生活的環境中,但我們多多少少擁有孔乙己的性格。
我們總是想著自己高人一等,在面對很基層的工作的時候,並不是很想去完成,覺得這些事情完成了也是高不成的低不就的,沒有什麼意義。
有些人也是會在工作中端著架子,就像文章中的孔乙己一樣不願與勞動人民來往,說著各種之乎者也,也融不進集體,固守著自己獨有的一份清高和傲慢,覺得自己天生就該大富大貴,殊不知想著天生掉餡餅的時候自己已經變成了現實版的孔乙己,真是少年不懂孔乙己,再讀已成書中人。
沒有人願意最後活成孔乙己的樣子,那我們就要為此做出改變。我們不要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要多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學會適應當代的社會生活,現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容不得我們猶猶豫豫,優柔寡斷,只有真正的融入進去才能更好的去迎接美好的生活。
或許我們還不是很懂得,也沒有意識到我們身上的這種「孔乙己」的精神,這是我們的悲哀,所以,真正認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不斷向前奮進,保持一顆良好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瑣事,讓自己遠離「孔乙己」的悲慘命運。
⑸ 古代短篇小說一個系列的 4個姐妹的感情故事每個人10篇 她們開了一家酒館 有一個是算命的她算一次
沒有,但是我覺得這個女的她肯定是有一定實力的,不然怎麼會當上將軍夫人。
⑹ 求左拉《小酒店》梗概
左拉的《小酒店》寫於1877年,是他的系列作品《盧貢-馬卡爾家族》的第七部。作家在自序中說,這篇小說「是我的作品中最謹嚴的一部」,它「是一部描寫現實的作品,是第一部不說謊的,有人民氣味的描寫人民的小說」。作品的女主角綺爾維絲是馬卡爾家族的第三代人,也是《萌芽》的主人公艾蒂安和《娜娜》的主角的母親。
《小酒店》的故事發生在1860年前後,拿破崙第三統治法國極盛時代的巴黎。這時法國的資本主義正開始發展,手工業工人逐漸走向沒落的地位。用左拉的原話說,他想描寫的是「我們城郊的腐敗環境中一個工人家庭的不幸的衰敗情況。酗酒和不事生產的結果,使家庭關系也十分惡劣,使男女雜居,無所不為,使道德的觀念逐漸淪喪,到頭來就是羞辱和死亡。」小說的男女主人公古波和綺爾維絲本是勤勞而本分的工人,二人組成了幸福的家庭,但自從古波出了工傷事故之後,他們逐漸懶散淪落,因酗酒而貧困潦倒,直至發瘋死亡。
從作家的本意來說,左拉想以自然科學尤其是遺傳學的觀點,來說明貧困環境中酗酒的惡習這怎樣引起人們的墮落。自然主義客觀冷靜的敘事要求使得整部作品中充滿了真實精確的細節描寫。小說宛如男女主人公一生的紀錄片,又像一幅表現當時社會風貌的廣闊畫卷,下層社會的創傷在此暴露無遺。這使得作品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作家的本意,形成了人道主義的心靈震撼。
左拉始終認為,小說家的職責是尋找真實,如實地感受和表現自然。沒有比真實更具有說服力的東西了。在世界上人的價值是最寶貴的,而一個人,尤其是像綺爾維絲和古波這樣朴實的普通人的毀滅之路是尤其能打動讀者的。或許主人公的墮落要歸咎於他們自己的行為,但自始至終,讀者可以看到,綺爾維絲並沒有對生活的過分苛求,她的理想不過是有吃有住,不挨餓受凍,不挨男人的打。她的墮落是整個世界墮落的一部分。從這方面來說,《小酒店》不只是一部道德勸戒之作,它之所以在全世界得到不同人的贊賞,更多的是得益於其人道主義的創作精神。
左拉為我們描述的《盧貢-馬卡爾家族》由前後五代人組成,小說藉助於一代代人個人的悲劇講述第二帝國的歷史,展示了那個充滿了瘋狂和恥辱的奇特時代。雨果曾經疾呼不要任意暴露人民無法醫治的創傷,但左拉卻認為:「我們應該暴露這些創傷,使那些有責任醫治這些創傷的人感到慚愧。」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讀這部作品,人物的喜怒哀樂依然使我們過目難忘,而綺爾維絲和古波一家的形象也以其豐滿可信成為世界文學長廊中絢爛的一道風景。
⑺ 《童年》中小酒館的女主人為什麼總是罵外祖母
1、《童年》當中有過一次酒館主人罵外祖母的事件。原因是有一天,酒館女主人和外祖父吵架,她捎帶著把沒有參加吵架的外祖母也罵上了,罵得很兇,甚至向她扔紅蘿卜。
2、原著簡介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3、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蘇聯文學的奠基人,也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傑出代表。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中,幼年父母雙亡,寄居在開小染坊的外祖父家裡。後來外祖父破產,十歲的阿列克謝就在社會上流浪,當過各種雜工。雖然他只上過兩年小學,卻一直堅持勤奮自學,讀了許多書。加上他本人曾廣泛地接觸過社會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終於使他成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爾基的處女作是發表於1892年的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福馬·高爾傑耶夫》(1899)是高爾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⑻ 王阿成的獲獎概況
短篇小說《年關六賦》獲1987—1988年度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短篇小說《趙一曼女士》獲1995—1996年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
短篇小說《小酒館》入圍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提名。
短篇小說《趙一曼女士》獲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中國作協抗戰文學優秀作品獎。
短篇小說《趙一曼女士》獲《小說選刊》1995年最佳短篇小說獎。
短篇小說《趙一曼女士》獲《人民文學》1995年優秀短篇小說獎。
短篇小說《趙一曼女士》、《狗皮帽子》獲首屆《中華文學選刊》優秀
作品獎。
散文《德國印象》「2010年度中國散文排行榜」中國散文年會、散文選刊雜志社
散文《母親永在身邊》第三屆「漂母杯」全球華語母愛主題散文大賽2等獎:中國散文協會主辦。
中篇小說《蟒珠河》獲《中國作家》1996年優秀作品獎。
短篇小說《被遺棄的黃豆》獲《小說選刊》1998——1999年度優秀作品獎。
短篇小說《秀女》獲2005年《小說月報》第11屆百花獎。2005年
短篇小說《丙戌六十年祭》2007年《小說月報》第12屆百花獎獲獎
短篇小說《流亡者社區的雨夜》獲200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十佳。2005年
短篇小說《趙一曼女士》《2004年中國當代小說排行榜》。2004年
短篇小說《上帝之手》《2005中國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2005年
短篇小說《鯰魚》入選「2005-2006中國文壇最佳人氣作家榜」
長篇紀錄片《一個人與一座城市》獲「2003中國紀錄片協會學術獎」長紀錄片1等獎
電影《一塊兒過年》(與人合作)獲優秀電影劇本獎
[其它從略]
中篇小說《回鄉》獲公安部頒發的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
長篇小說《俯仰之間三級跳》獲公安部頒發的優秀長篇小說獎
短篇小說《年關六賦》獲1988—1989年度黑龍江省文藝創作大獎,榮譽獎。
短篇小說《東北人,東北人》獲黑龍江省第四屆文藝創作大獎。
短篇小說《恍記》入選「西南軍事文學二十周年優秀作品獎
短篇小說《良娼》獲首屆東北文學獎(1992年)。
中篇小說《走廊》獲第二屆東北文學獎。
短篇小說《小酒館》獲黑龍江省首屆文藝精品工程獎,一等獎(1996—1997年)。
及《紙風車》等多篇作品獲歷屆黑龍江省文藝精品工程獎、哈爾濱天鵝文藝獎(從略)
《白狼鎮》獲首屆蕭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黑龍江省作家協會主辦)
並多次獲哈爾濱「優秀專家顧問獎」、「優秀咨詢建議獎」。以及「芒種」、「山花」「佛山文藝」、「天津文學」「天鵝文藝大獎」「北方文學」 「北京文學」「長江文藝」等全國多家文學期刊優秀作品獎。以及其它多項獎勵。有百餘篇作品收錄《二十世紀中國百年百名作家》等一系列相關的文選、文集。
⑼ 十號酒館的介紹
1《十號酒館》是一篇短篇小說,由白飯如霜首發表於《超好看》2012年01刊上。後因讀者要求,白飯推出續集《十號酒館·判官》。目前《十號酒館·判官》第一部已經完結,第二部連載中。2013年《超好看》11月刊首頁宣布《十號酒館》停載,大概意思就是判官1銷量不高,白飯挺失落,現在馬上要出判官2了,原本打算還是《超好看》繼續出但是白飯把版權交給《知音》了,所以不會有連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