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短篇小說浪漫嗎
⑴ 老舍的短篇小說
⑵ 老舍的短片小說有哪些
老舍還寫了一批短篇小說,出過《趕集》、《櫻海集》、《蛤藻集》。這些小說從思想傾向看,與他的長篇是一致的,但所反映的生活面更廣。揭露社會黑暗是他的短篇的重要內容。《聽來的故事》、《上任》,揭露政治的腐敗、官匪一家。《新時代的舊悲劇》揭露口講國學的孔教徒幫助兒子干盡壞事。也有對於洋奴的辛辣諷刺,如《東西》、《犧牲》。他還揭露了舊社會的一些怪現象,如醫生用茶水冒充針劑(《開市大吉》),軍閥部隊的兩個兵合娶一個女人(《也算三角》)。對下層人民的同情,特別是婦女命運的同情,也是老舍短篇的突出內容。《月牙兒》描寫母女兩代由於生活逼迫淪為暗娼的悲慘故事,同類題材還有《微神》。《柳家大院》寫小媳婦受公公、丈夫、小姑的聯合欺壓致死;但凶惡的小姑最後也要被當作商品出賣,等待著她的不會是比嫂子更好的命運。老舍也表現他所肯定的人物,如《鐵牛與病鴨》寫一位不問得失一心從事科學實驗的知識分子,《黑白李》、《歪毛兒》等贊美具有「友愛」、「耿直」等好品德的人物。但這類作品不及暴露黑暗和同情人民苦難的作品那麼感人。
⑶ 老舍的作品都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很多,體裁多樣。現按小說、散文、詩歌、劇本、曲藝、文藝評論等順序分列如下:
1、小說:(1)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
、趙子曰
、火葬
、二馬、
我這一輩子、
貓城記、
離婚、
蛻、
文博士、
小坡的生日
、駱駝祥子
、正紅旗下
、牛天賜傳、
無名高地有了名、
鼓書藝人、
四世同堂(包含《惶惑》、《偷生》、《飢荒》三部長篇)。(2)中篇小說:月牙兒、新時代的悲劇、我這一輩子、且說屋裡、不成問題的問題。(3)短篇小說:上任、犧牲、老年的浪漫、《毛毛蟲、善人、鄰居們、陽光,等等,收錄在《櫻海集》《蛤藻集》中。
2、散文:西紅柿、丁、避暑、濟南的冬天,等等。
3、詩歌:舊體詩約300首,12萬字左右。新詩三首(鬼曲、成渝路上、劍北篇),皆為長詩。
4、劇本:茶館、
龍須溝、
殘霧
、誰先到了重慶、
張自忠、
面子問題、
大地龍蛇
、桃李春風(與人合著)、
忠烈圖、
方珍珠
、生日
、春風秋實、
西望長安、
荷珠配、
神拳、
歸去來兮
、秦氏三兄弟
、全家福
、秦霞丹雪
、青蛙騎手
、寶船(童話劇)、紅大院。
5、曲藝:鼓詞15篇、相聲31段、快板12段、太平鼓詞4段、山東快書1段、合作撰寫的單弦牌子曲1篇、唱詞7篇。
6、文學評論:《文學概論講義》《文學語言論集》《雜感集》。
老舍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劇本、散文、詩歌,幾乎什麼形式都涉及了。已經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總共有一千萬字之多。
⑷ 老舍的寫作風格
老舍的寫作風格是朴實、 幽默, 以小見大集通俗性與文學性於一身,平易而不粗俗,精製考究而不雕琢,俗而能雅,清淺中有韻味,從而表現出作家獨具的個性色彩。
老舍作品的語言風格表現在四個方面:
1、以俗白而清淺最為突出
2、用詞簡潔、准確,選詞富有個性化
3、情景交融,富有節奏感
4、語言有聲有色,色彩鮮艷,富有感染力。
(4)老舍的短篇小說浪漫嗎擴展閱讀
老舍的文學思想:
老舍的文學思想成分復雜,現代文學史中無產階級文學和資產階級文學的斗爭里,他的派別色彩不明顯,雖然他對左派的革命領導文學的藝術指導方式及其他藝術和思想上的主張頗有微詞。
同時老舍也未曾加入蘇汶和梁實秋等人的第三派——不認為文學至死都是自由的。他的文學思想的基調是強調文學的自由表達,同時認為文學對社會的作用是不期然而然的和遠期的。
老舍致力於文學的普及和曲藝的改造,是民間曲藝改革的一位先驅者。
⑸ 老舍小說的創作特色有哪些
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了解:
一、縱觀老舍的長、中、短篇小說創作,可以看到一個基本主題,那就是對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繼承了魯迅的關於「國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還顯出了自己新的開拓與新的特色。《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早期的長篇中,相當深入地剖析了中國國民的精神弱點,如被金錢銹損了靈魂的老張、渾渾噩噩的趙子曰、抱殘守缺的馬則仁。《二馬》中把中國國民性的解剖放進了世界民族之林這個大手術室中,具有宏闊的視野,也從獨特的角度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嶄新的透視。顯示了老舍開闊的文化意識。《貓城記》中對中國社會現實、中國傳統文化母體身上的毒瘤,其剖析達到了相當深入的地步。《離婚》中直面現實,把小市民的庸俗無聊與官府的衙門的黑暗腐敗連結在一起。表現了作者對民族文化批判意識已經達到自覺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義。《駱駝祥子》《月牙兒》對底層貧苦市民的熱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視,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個側面,深入到了抨擊社會制度的層次。《四世同堂》表達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戰爭的烈火中清算歷史遺傳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滿懷著對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層市民社會為中心,是老舍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開拓的領域。中國人的國民性在市民階層中體現得相當充分與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為典型的古城。從某種意義上說,老舍的小說只有一個「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鮮明強烈的「京味兒」。1、寫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風俗,北京的景觀和地理風貌。2、「京味兒」表現在語言上,老舍小說的語言在北京口語基礎上的提煉,簡短生動,但一般不同於北京的方言土語。
四、幽默的格調。幽默格調多樣,具有幾重性。既有溫厚的同情,又有峻厲的諷刺。對下層貧民與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罵的筆墨後面,不無辛酸、苦澀。對市儈、漢奸他的筆端噴出了無情的怒火。早期的兩部長篇有點鋪排「為幽默而幽默」。《二馬》則有所控制,是透出了靈氣的幽默;《離婚》標志著他幽默風格的成熟。獲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藝術魅力。
以上供參考。
⑹ 老舍短篇小說的特色
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⑺ 老舍是現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
老舍幾乎所有的作品都還是很現實主義的,比如說駱駝祥子茶館等等
⑻ 老舍寫過的短篇小說
1、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 四世同堂》、《正紅旗下》、《駱駝祥子》、《 趙子曰》、《離婚》、《鼓書藝人》、《二馬》、《火葬》、《牛天賜傳》、《我這一輩子》、《貓城記》、《文博士》、《小坡的生日》等。
2、中篇小說:《月牙兒》、《陽光》等。
3、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等。
4、劇本:《龍須溝》、《殘霧》、《茶館》、《桃李春風》、《神拳》、《 大地龍蛇》等。
5、其他合集:《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集》等。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8)老舍的短篇小說浪漫嗎擴展閱讀
老舍名言:
1、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鋒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會生銹。
2、熟才能生巧。寫過一遍,盡管不象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作的底。字紙簍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裡面扔棄廢稿,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3、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
4、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老捨生平:
1、1899年生於北京。正紅旗人,滿族。家境貧寒,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
2、1913年進北京師范學校學習,1918年畢業。先後在北京、天津等地中小學任國文教員。「五四」時期開始新文學創作。
3、1924年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先後創作《老張的哲學》、《趙子日》、《二馬》等長篇小說。
4、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
5、1930年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此間創作《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月牙兒》等長短篇小說。
6、1937年《駱駝祥子》問世。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從事抗戰文學運動。此間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
7、1946年赴美講學。
8、1949年底回國。歷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創作了話劇《龍須溝》、《西望長安》、《茶館》、小說《正紅旗下》等。
⑼ 老舍寫過愛情小說嗎
寫過唯一一篇
作為20世紀的著名文學家,老舍最擅長描寫老北京下層貧苦百姓的生活。然而1933年底,老舍卻出人意料地創作了一篇頗具詩意的愛情小說《微神》,後來《微神》收入老舍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趕集》,成為老舍一生中唯一一篇關於愛情題材的作品。
《微神》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戀愛悲劇,小說的情節正如我們經常讀過的經典愛情,男女主人公青梅竹馬,在共同成長的日子裡暗生情愫,然而世事突變,女子家道中落,男主人公又遠走南洋,女子走投無路淪落風塵,多年後男子回國欲與初戀情人結百年之好,但女子不願以被玷污之身嫁給情郎,於是毅然赴死,只在他心中留下一個美麗純潔的「過往身影」。
小說一開篇,老舍就用了大量的筆墨將環境描繪得唯美至極,花兒、蝶兒、蜂兒、燕兒、柳枝、藍天,在如此令人心旌搖曳的氛圍里孕育著愛情的浪漫:「聽見我來了,她像燕兒似的從簾下飛出來,沒顧得換鞋,腳下一雙小綠拖鞋像兩片嫩綠的葉兒。她喜歡得像清早的陽光,腮上的兩片蘋果比往常紅著許多倍,似乎有兩顆香紅的心在臉上開了兩個小井,溢著紅潤的胭脂泉。那時她還梳著長黑辮。」小說全篇不足9000字,但這樣的描寫卻比比皆是,如此飽含激情與詩意的文字在老舍的小說創作中並不多見。
這篇凄美的愛情小說其實源於老舍柔美凄婉的初戀。老捨出生於正紅旗下一個貧寒的「馬甲」之家,父親早亡,幼年失怙,直到9歲還未入學讀書,後多虧與老舍家有些淵源的京城富家子弟劉壽綿(即宗月大師)資助才得以走進學堂。
讀書以後,老舍時常到劉家走動,對於這位善良的劉大叔,老舍心存感恩,他在散文 《宗月大師》中這樣寫道:「他的宅子有兩個大院子,院中幾十間房屋都是出廊的……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飯,或給我一些我沒有看見過的點心。他絕不因我為一個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闊大爺,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可能就是在這段時間里,老舍認識了劉大叔的女兒。老舍上中學時,幫劉壽綿辦學校和慈善事業,學校就設在劉家西跨院,他的女兒此時已出落得溫柔怡靜,也在這里給父親幫忙,義務做教師。隨著接觸的增多,老舍與長他一歲的劉小姐情投意合,萌發了愛的情愫。但由於老舍對劉大叔感激至深,加之他們當時的社會地位懸殊,自尊、內向的老舍極力壓抑自己的情感不肯表白。
後來老舍忍不住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同窗好友,希望得到好友的幫助,但就在這時,劉壽綿因不善經營迅速敗落,最後出家做了和尚,夫人和女兒也隨之做了帶發修行的居士。得知這個消息,老舍傷心至極,最後出走英倫。
這段婉約凄美的愛情深深影響了老舍的文學創作和藝術理念,以至於其小說中的女性大都有劉小姐的影子:男女相愛,女方或失意,或淪落風塵,或過早夭亡,而他筆下的年輕妓女如小福子、月牙兒等,也都讀過書,或做過小學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