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攻略小說短篇
⑴ 八年級下冊《端午的鴨蛋》課文全文
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絲纏成小粽子,里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
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乾爹,他每年端午節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
的紙條,上面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么?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裡面灌的不是硝葯,而是雄黃。
點著後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櫃下面,說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裡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
還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里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其餘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
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腌鴨蛋。高郵咸鴨蛋於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裡出咸鴨蛋!」
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鹹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後,裡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
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腌蛋」一條。
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但是《腌蛋》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
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咸鴨蛋呢!
端午節,我們那裡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麼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
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麼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麼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鹹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裡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里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隻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么?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選自八下語文書 第四單元 十七課(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選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八上語文書 第一單元 第二課(魯教版,山東教育出版社。)
(1)高郵攻略小說短篇擴展閱讀:
《端午的鴨蛋》是由汪曾祺所寫的散文,通過對端午風俗的描寫和對家鄉高郵鴨蛋的介紹,表達出對兒時生活的懷念以及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文章讀來從容散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也是對故鄉高郵的鴨蛋贊美。
作者行文如同隨意聊天,談端午風俗時從各地均有的風俗寫到家鄉獨特的風俗,再寫到"十二紅",寫到"咸鴨蛋",於是水到渠成地轉寫"端午的鴨蛋"。第二步:學習了語言藝術之後,體會文章源於生活的特點,我們也應該熱愛我們的生活,關注我們的生活,從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
「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假期3天,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現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
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⑵ 作文:高郵文游台350字
游文游台_700字
高郵,是一座歷史古城,有年代悠久的奎樓,有全國保存最完整、最大的驛站——盂城驛,有神秘而又庄嚴的鎮國寺寶塔……這個周六,我就和媽媽遊玩了文游台,這是一個文人墨客經常聚集在一起吟詩作畫的好地方。
文游台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名泰山廟。因蘇軾路過高郵與本地鄉賢:孫覺、秦觀、寓賢、王鞏會集於此,飲酒論文而得名。從此,這座本來依附東岳大帝神韻的廟台便獨領風騷,歷朝歷代名人雅士紛紛登台,一瞻風采,並留下了許多千古不朽的詩文。自宋以來,此處名勝一直吸引四方文人學士前來訪古拜賢。宋代詩人曾在《文游台》詩中寫道:「憶昔坡仙此地游,一時人物盡風流。香蒓紫蟹供懷酌,彩筆銀鉤人唱酬。」
文游台的門前有一座牌坊,由2根長長的石柱頂起,石柱上端雕有兩片祥雲。橫匾上刻著「古文游台」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牌坊後面有一座石拱橋,橋下的水歡快地唱著歌。進入大門,一尊秦少游的雕像印入我的眼簾,雕像上的秦少游手拿詩卷,眺望遠方,似乎在醞釀著什麼美言佳句。秦少游的身後綠樹成陰,桂花樹在遠處散發出誘人的香氣,我便循著花香向文游台內部走去。拾階而上,我來到了在沒有高樓大廈時高郵的最高處——泰山北斗。裡面陳設著許多秦少游和汪曾祺的傑作,正堂還擺放著幾張柏木做的椅子,散發著油墨的清香,好像詩人們剛剛在這里創作了佳作。走過正堂的屏風,透過窗戶便可以把高郵的美景盡收眼底。走下台階,向右踱步到亭廊邊,廊邊的荷花池裡,一片片荷葉把池塘擠得滿滿當當的,煞是好看。荷花池旁是一片綠茵茵的草坪,草坪上還卧著兩頭石雕的水牛。
夕陽西下,晚霞的余暉灑在水牛身上,天色已晚,我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文游台。
⑶ 推薦幾本高三該讀的課外書,謝謝!
讀者、青年文摘、等雜志蘊含人生哲理的,其他的就要根據你個人興趣了,多讀些國內外名著也不錯,作文都用的到。
⑷ 汪曾祺《高郵的鴨蛋》原文全文是什麼
1、端午的鴨蛋 汪曾祺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腌鴨蛋。高郵咸鴨蛋於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裡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鹹蛋」。
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有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後,裡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
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腌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但是《腌蛋》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咸鴨蛋呢!端午節,我們那裡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麼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
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麼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麼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鹹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裡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里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隻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么?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2、作者簡介
(1)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2)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
(3)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
⑸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① A.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 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
1.①家鄉鴨蛋的名聲。 ②家鄉鴨蛋的特色。 2.對家鄉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實際上是對兒時的生活,對故鄉不能忘懷,而不僅僅是咸鴨蛋。 3.A處:濃厚的口語色彩。 B處:淡淡的幽默。 C處:文言詞語與口語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4.不可以,「吱」字寫出了吃鴨蛋的快感,一個字就寫出了特色神韻。 5.清代家鄉的咸鴨蛋很有名氣 6.對家鄉由衷的熱愛與自豪。 7.好的語言不一定是華美的詞藻和整齊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語句同樣有韻味有情致。(意思對即可) |
⑹ 王樹興的沐浴中多次提到「在故鄉感到寒冷」有什麼作用
1、前面提到的是描寫家鄉氣候的冷。
2、後面提到的是描寫家鄉人情冷暖上的冷。
反復的強調了作者對於家鄉的感覺。
原文:
行李房前的馬路上沒有一棵樹,太陽就這樣直曬下來。他已經將八大包書捆上了自行車,自行車再也動不了了。那小夥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騎在他的黃魚車上,他徒勞地推了推車,車卻要倒,扶也扶不住。
小夥子朝前騎了半步,又朝後退了半步,然後說:「師傅要去哪裡?」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說:「靜安寺。」小夥子就說:「十五塊錢。」他說:「十塊錢。」
小夥子又說:「十二塊錢。」他要再爭,這時候,知了忽然鳴了起來,馬路對面原來有一株樹,樹影團團的。他泄了氣似地,渾身沒勁。小夥子躍下黃魚車,三五下解開了繩子,將書兩包兩包地搬上了黃魚車。然後,他們就上路了。
此文出自王樹興短篇小說《沐浴》
(6)高郵攻略小說短篇擴展閱讀
這篇文章是王樹興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中,作者通過多次提到家鄉的寒冷,來表達出在家鄉所遇到的冷遇,在氣候上的冷與人情上的冷互相交互。
王樹興,江蘇高郵人。小說家,暢銷書作家,出版長篇小說《國戲》、《裙帶關系》等60多萬字,發表中、短篇小說60多萬字。